蓝田股份造假事件及其启示.doc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
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案例-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蓝田造假之路令人深思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 年6 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2002 年元月21 日、 22 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 600709 )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高管受到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事实上,自从蓝田股份被查出在上市过程中弄虚作假被处罚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就一直没有好过。
一位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很坦率地表示:“造假污点一辈子都洗不清,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蓝田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实际上,绝大多数投资者根本不相信蓝田的业绩神话。
纸上的辉煌挡不住市场怀疑的目光。
市场质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卖,何来上亿元的利润。
市场质疑之二:资料显示,蓝田股份有约 20 万亩大湖围养湖面及部分精养鱼池,仅水产品每年都卖几个亿,而且全都是现金交易。
然而,鱼网围着的 20 万亩水面到底装了多少鱼?没有人能说清楚,也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存货了。
市场质疑之三:对于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近年来一直有很多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在分析。
蓝田股份可能的造假手法是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
主要疑点有:1、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
蓝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18.4 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 万元。
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 钱货两清 " 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
2、鱼塘里的业绩神话。
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 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 1000 元。
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 30 倍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如今已越来越遭怀疑。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_殷越
经济与法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殷越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一、案情回顾(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此外,企业在建工程的工期不断拖延,各项支出明显超出预算,并与固定资产的项目分类发生混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年限也过长,减少了每期累计折旧额的计提。
其二,捏造虚假的资产结构。
根据2000年的公司财务资料显示,蓝田的流动比率为0.77,而企业需维持的平均水平为2,这表明短期内拥有可变现能力的流动资产并不能够应付并偿还短期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速动比率为0.35,而一般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这表明流动资产减除存货后的余额远远低于短期流动负债的数额。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 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 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 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 的4.32亿元。 而且这些都是建立在蓝田股份只是一家主要从 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
蓝田事件始末
刘姝威 在斗争中取胜 她也获得了她该有的殊荣
刘姝威
感动中国 2002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 以个人力量战胜蓝田股份神话
中国财经大学研究员 颁奖辞: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 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 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 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 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 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 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 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 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 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 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 经济的发展。
疑点2、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 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 幅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 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 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 部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这是 巧合吗?
虽然没有了“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但对付一个没有靠 山后台的普通知识分子,蓝田的实力还是绰绰有余。四面 1.偿债能力分析 楚歌的刘姝威奇怪:蓝田集团怎么可以看到属于机密的 2.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金融内参》?这分明是窃取国家机密!她急忙拨打 110 3.现金流量分析 报案,但“110”回答:报案的应该是《金融内参》。 4.资产结构分析 5.关联方关系 孤立无援的刘姝威给瞿兆玉总裁发去传真,警告说,如果 6.收入来源分析 你不撤诉,我将向全世界公开蓝田财物的分析过程!但蓝 田没有撤诉。穷途末路的刘姝威,最后只有借助媒体的力 量,公布了她长达2万多字的《蓝田之谜》,详尽剖析蓝 田股份,彻底戳穿了虚假的“蓝田神话”。 2002年,戏剧性的一幕拉开了,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变化。 刘姝威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得到了舆论的有力支持,蓝 田事件彻底地曝光在世人眼前。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蓝田公司的10名管理人员被拘传,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 被强制停牌,随后,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对刘姝威的起诉被 法院驳回。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1]
2005年9月19日,农业部财务司原司长、总经济师孙鹤 龄因违纪被开除党籍。 其具体违纪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帮助某 股份公司上市后,违反规定,为女儿购买该股份内部 职工股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1996年6月18日,蓝田股份作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 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孙鹤龄正好担任 农业部总经济师兼财务司司长。 1996年,孙被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评为‚1995—— 1996年度国家机关优秀党员领导干部‛,1998年被农 业部评为‚三优一满意‛优秀公务员。‚58岁腐败现 象‛再一次在孙鹤龄身上上演。 孙鹤龄兼任《中国农业会计》主编,并因其在财务会 计与企业管理方面的贡献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武昌鱼和洞庭水殖与蓝田股份都生产淡水产品,产品 的差异性很小,人们不会只喜欢洪湖里的鱼,而不喜 欢武昌鱼或洞庭湖里的鱼。蓝田股份采取‚钱货两清‛ 和客户上门提货的销售方式,这与过去渔民在湖边卖 鱼的传统销售方式是相同的。蓝田股份的传统销售方 式不能支持其水产品收入异常高于同业企业。除非蓝 田股份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巨大的价格差异才能对 客户产生特殊的吸引力。但是,蓝田股份与武昌鱼和 洞庭水殖位于同一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相同, 生产成本不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若蓝田股份大幅度降 低产品价格,它将面临亏损。 根据以上分析,我研究推理:蓝田股份不可能以‚钱 货两清‛和客户上门提货的销售方式,一年销售12.7 亿元水产品。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 流动负债比率均处于‚C0食品、饮料‛上市公司的 同业最低水平,分别低于同业平均值的2倍、5倍和3 倍。这说明,在‚C0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中, 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缺的,偿还短期债务能
2.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二者合 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 2001年8月29日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公 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 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 大,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应收款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重较低。 2000年蓝田股份的水产品收入位于‚A07渔业‛ 上市公司的同业最高水平,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 2000年蓝田股份的应收款回收期位于‚A07渔业‛ 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低于同业平均值大约31倍。 这说明,在‚A07渔业‛上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给予 买主的赊销期是最短的、销售条件是最严格的。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
蓝田股份造假案例分析摘要: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但2002年元月21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公司高管公安机关调查、资金链断裂以及受到中国证监会深入进行的稽查,似乎预示着这只绩优股的神话正走向终结。
关键词:蓝田股份;审计案例1 的绩优神话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以来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2000年的0.97元。
从2000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了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货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蓝田造假案例
八、蓝天股份的启示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精致的假货,因为这个假货竟然还在很长时间里经得起专家的挑剔,且监管部门难以查到造假的直接证据。
蓝田股份去年10 月上旬公告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而该次调查其实已经是证监会一年以来第四次进驻蓝田股份,与第三次调查仅时隔一个月。
据报道,证监会的有关人士承认,虽然证券市场上一直对蓝田股份疑团重重,但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一般都没有太多异议。
例如,舆论曾对蓝田股份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及现金流过大提出质疑,而蓝田股份搬出农业问题专家的观点作解释,称农业企业的现金流过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普遍现象。
如今蓝田股份虽被初步揭开利润造假的丑陋面目,但对商业银行和中小投资者似乎一切都已经晚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蓝田案如此滞后地被发现和查处,现行制度又该作何检讨呢(一)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司法介入滞后。
蓝田股份1999 年被查出上市时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涉及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伪造银行账户,以及“压缩”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等违法行为。
对此,蓝田股份只是被警告并罚款100 万元,瞿兆玉也只是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0 万元。
记者在本报1999 年11 月3 日刊登的《蓝田造假怎么罚》一文中指出,“蓝田股份造假的数额之大已属严重的经济犯罪,假若对这种‘包装'行为打击不力的话,必然还会出现‘后继'者” 。
孰料“后继” 者竟然是蓝田股份的高管,在市场对这家公司极其敏感的背景下,利润造假仍无休止地继续。
要知道蓝田股份上市时存在的多项违法行为,早已经触犯《刑法》,构成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有关责任人是应该蹲监狱的。
就说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 万元,按《刑法》第177 条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启示
从业有操守,赚钱需有道——蓝田股份会计造假案启示一、案例背景介绍蓝田股份做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其1996年至今的每股收益分别达到了0.61元、0.64元、0.82元、1.15元以及今年的0.97元。
从2000 年的年报看,已步入稳定发展轨道的蓝田,目前含金量很高,其4.31亿元的净利润绝大部分均来自主营,在主营业务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虽由于成本略有增加,使每股盈利下降0.18元,但摊薄后19.81%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1.76元的现金流量额都表现了蓝田通过大力开发高科技蓝田股份公司农业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稳定回报。
从财务角度看,其流动比率为0.77,速动比率为0.27,资金运用较充分,短期偿债能力虽由于存贷较大而略有不足,但提了4296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还是比较稳健的,另外只有23.18%的资产负债率也说明了其稳定的财务结构。
从经营上说,该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饮品、食品、蛋类以及冷饮类为主的完整名优农产品结构,其生态农业旅游的综合开发已走上正轨,新年度里将大力建设洪湖绿色食品基地项目以及新建10万亩银杏采摘中圃基地项目和年产200吨银杏黄铜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增加净利润2亿元。
年报股东数为160559户比上期又增加了42%,因此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太好,市盈率按最新数据统计也只有18 倍左右。
特别是该公司董事会提议,2001年度利润分配一次,分配比例不低于当期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50%,2000年度未分配利润用于分配的比例不低于50 %,将采取送红股与派现相结合的形式,派现比例不少于20%,其2000 年未分配利润在本次派2元后仍将达9.16亿元,加上4亿元以上的净利润,应该说分红潜力十分惊人。
2002 年元月21 日、22日,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600709)的股票突然被停牌,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到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
毕业论文-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综述
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作者指导教师摘要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给国家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案例的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舞弊手段、方法与特征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技巧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公司治理目录引言 ................................................ ................................................... ................ 1 一、蓝田股份案例简介 ................................................ .................................. 1 一瞿兆玉创造的蓝田“神话” .............................................. ............................. 1 二蓝田之谜 ................................................ ................................................... ......... 1 三惨不忍睹的蓝田真面目................................................. .................................... 2 二、从蓝田股份看财务舞弊 .......................................................................... 2 一财务舞弊的特征 ................................................ (2)1、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 .. (2)2、与审计机构等的串通舞弊 ................................................ ...................................... 3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 (3)1、伪造编造原始凭证 ................................................ .. (3)2、关联交易舞弊 ................................................ ................................................... ....... 3 三、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及对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3 一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4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 4 1、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 .............................................. 4 2、完善上市公司的法律环境 ................................................ ...................................... 4 3、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职业道德 ................................................ ................................... 4 结论 ................................................ ................................................... ................ 4 致谢 ................................................ ................................................... ................ 5 参考文献 ................................................ ................................................... ........ 5 附录 ................................................................................................... ................ 6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 1 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会计核算中不按国家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记录经济业务从而导致会计账簿记录和报表资料出现虚假它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论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分析
蓝田股份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作者指导教师摘要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给国家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案例的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舞弊手段、方法与特征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技巧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舞弊公司治理目录引言 ............................................................................................................... .... 1 一、蓝田股份案例简介 .................................................................................. 1 一瞿兆玉创造的蓝田“神话” (1)二蓝田之谜 (1)三惨不忍睹的蓝田真面目..................................................................................... 2 二、从蓝田股份看财务舞弊 .. (2)一财务舞弊的特征 ................................................................................................ 2 1、地方政府援助舞弊 .................................................................................................. 2 2、与审计机构等的串通舞弊 ...................................................................................... 3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3 1、伪造编造原始凭证 .................................................................................................. 3 2、关联交易舞弊 (3)三、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及对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 3 一蓝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4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有效治理 .............................................................4 1、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 4 2、完善上市公司的法律环境 ...................................................................................... 4 3、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职业道德 ................................................................................... 4 结论 ............................................................................................................... .... 4 致谢 ............................................................................................................... .... 5 参考文献 (5)附录 ................................................................................................................... 6 防灾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践报告1 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会计核算中不按国家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记录经济业务从而导致会计账簿记录和报表资料出现虚假它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蓝田股份造假事件及其启示
蓝田股份造假事件及其启示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
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的主业并不突出。
直到1993年,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产业结构转变为经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
1994年8月,蓝田的1828万国家股划归农业部持有,农业部成为蓝田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蓝田股份的上市成本不高,没有为上市而剥离大量债务和冗员,轻装上市。
而且,蓝田股份有优惠政策扶持。
其农业产业基地又在物产丰富的洪湖边上,人力成本也相对低廉,还是蓝田创始人瞿兆玉的老家。
加之上市融资2.4亿元。
蓝田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极有可能成为一家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正因为如此,在蓝田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董事长瞿兆玉抛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4年后,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年税利超过2亿元。
尽管此时,蓝田股份年销售额仅3亿元,年税利仅3200万元。
众所周知,农业不可能快速增长,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
瞿兆玉要想在4年内销售收入增长300%,税利增长600%,必须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
举债扩张为圈钱从蓝田股份成功上市融资,瞿兆玉领悟到资本市场的力量。
从1987年创业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时间,公司资产总额仅有2.77亿元,净资产仅1.72亿元。
而一次上市融资就达2.4亿元。
由于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扶持,上市刚满1年的蓝田股份再次获得融资资格,按照每10股配1.5股的比例进行配股,由于当时的蓝田流通盘只有6000万股,此次共募集资金1.1亿元。
再次融资的成功,强化了瞿兆玉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意识。
只要把资产规模做得越大,把“中国农业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做得越响,融资机会越大,融资越多则规模扩张越快。
这是一个正循环。
股本是上市公司最珍惜的资源,但蓝田已经不顾一切。
为了多配股来减轻债务压力,以送股方式猛增股本,但业绩被摊薄有可能使配股受阻。
但令人惊奇的是,1997年蓝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为0.64元,比1996年高出0.03元;这就意味着1997年蓝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长1倍多。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论蓝田股份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及启示摘要:继银广夏的神话闹剧破灭之后,2001年10月,蓝田股份传奇故事的结束带给整个社会不尽的的哗然与惊叹。
利用财务造假的手段,蓝田股份在经营期间虚增了大量资产及高额利润。
面对漏洞百出的财务报告,沈阳华伦会计师事务所竟给出了与实际不符的审计意见。
现就蓝田股份的案情及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展开探讨,并就蓝田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蓝田股份财务造假审计失败案例启示一、案情回顾(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田股份,于1992年10月由沈阳市新北制药厂、沈阳莲花大酒店、沈阳市新北副食商场三家企业共同发起、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成立。
借助了政府及农业部的行政杠杆,有“中国农业第一股”之称的蓝田随着其自身股价的攀升及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发展创新,成为一个以传统农业及食品加工为主线,经营范围涵盖医药制品、农副水产品、房屋开发、餐饮住宿、烟草专卖、卫生保健用品及进出口业务等的典型综合性经营企业。
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业绩神话。
(二)公司财务造假分析然而,神话终究不可能成为现实。
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不难发现,蓝田股份的肥皂泡沫与银广夏竟如出一辙,他们都利用了披着华丽外衣的财务报表,用一个个谎言来诉说自身经营业绩的传奇。
2010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文章,蓝田痴人说梦的鱼塘奇迹也沿袭了银广夏的悲剧而彻底破灭,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
具体分析其财务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造假,虚增资产其一,固定资产造假。
资料显示,其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且严重超过业务的扩张速度。
报表显示,在1998-2000年间,蓝田固定资产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356.65%、274.85%及54.57%。
截至2000年底,其固定资产账面数额已高达21.69亿,占总资产数值的76.4%。
蓝田股份造假事件及其启示
蓝田股份造假事件及其启示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
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公司的主业并不突出。
直到1993年,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产业结构转变为经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
1994年8月,蓝田的1828万国家股划归农业部持有,农业部成为蓝田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蓝田股份的上市成本不高,没有为上市而剥离大量债务和冗员,轻装上市。
而且,蓝田股份有优惠政策扶持。
其农业产业基地又在物产丰富的洪湖边上,人力成本也相对低廉,还是蓝田创始人瞿兆玉的老家。
加之上市融资2.4亿元。
蓝田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极有可能成为一家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正因为如此,在蓝田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董事长瞿兆玉抛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4年后,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年税利超过2亿元。
尽管此时,蓝田股份年销售额仅3亿元,年税利仅3200万元。
众所周知,农业不可能快速增长,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
瞿兆玉要想在4年内销售收入增长300%,税利增长600%,必须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
举债扩张为圈钱从蓝田股份成功上市融资,瞿兆玉领悟到资本市场的力量。
从1987年创业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时间,公司资产总额仅有2.77亿元,净资产仅1.72亿元。
而一次上市融资就达2.4亿元。
由于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扶持,上市刚满1年的蓝田股份再次获得融资资格,按照每10股配1.5股的比例进行配股,由于当时的蓝田流通盘只有6000万股,此次共募集资金1.1亿元。
再次融资的成功,强化了瞿兆玉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意识。
只要把资产规模做得越大,把“中国农业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做得越响,融资机会越大,融资越多则规模扩张越快。
这是一个正循环。
股本是上市公司最珍惜的资源,但蓝田已经不顾一切。
为了多配股来减轻债务压力,以送股方式猛增股本,但业绩被摊薄有可能使配股受阻。
但令人惊奇的是,1997年蓝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为0.64元,比1996年高出0.03元;这就意味着1997年蓝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长1倍多。
蓝田审计造假案例
【疑点重重】
银广夏靠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创下萃取神话,而蓝田股份是否也靠全资子公司 蓝田水产创下鱼塘神话?银广夏的造假金额是 7.45 亿元,而蓝田股份 18 亿元的 年收入有多少是真实的?截至 2001 年 6 月 30 日 , 蓝田股份占资产总额 (31.8 亿 元 ) 的 77.3% 存货、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合计 24.6 亿元)有多少是真实 的 ? 蓝田股份净资产名义上有 22 亿元 , 但蓝田水产历年来实现了 18 亿元的利润, 这 18 亿元有多少水分。
最先挑破这些破绽的是一个叫刘姝威的女人,她为此获得了由中 央电视台评选的“200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被称为“中国股市的 良心”。2001年10月,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 质疑,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给《金融内参》的,它的标题是 《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 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 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一 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此后不久, 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由此,蓝田赖以生 存的资金链条断裂。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 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2002 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改为 6696 万股,对公司国家股 、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数额作相应缩减,隐瞒内部职工股在 1995 年 11 月 6 日至 1996 年 5 月 2 日在沈阳产权交易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事宜。据此,中国 证监会当时对蓝田股份主要责任人处以警告并罚款 10 万元。 随后,从 1999 年到今年的 3 年间,蓝田股份三度申请配股,均未获得证券监管部门的核 准。去年 9 月 21 日,证券监管部门再次到蓝田股份进行调查。 一位投资者在接受采访时很坦率地表示:“造假污点一辈子都洗不清,这就是市场经济中 的信用问题,蓝田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蓝田造假案例
八、蓝天股份的启示与银广夏、郑百文等造假上市公司相比,蓝田股份堪称最精致的假货,因为这个假货竟然还在很长时间里经得起专家的挑剔,且监管部门难以查到造假的直接证据。
蓝田股份去年10 月上旬公告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而该次调查其实已经是证监会一年以来第四次进驻蓝田股份,与第三次调查仅时隔一个月。
据报道,证监会的有关人士承认,虽然证券市场上一直对蓝田股份疑团重重,但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一般都没有太多异议。
例如,舆论曾对蓝田股份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及现金流过大提出质疑,而蓝田股份搬出农业问题专家的观点作解释,称农业企业的现金流过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普遍现象。
如今蓝田股份虽被初步揭开利润造假的丑陋面目,但对商业银行和中小投资者似乎一切都已经晚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蓝田案如此滞后地被发现和查处,现行制度又该作何检讨呢(一)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司法介入滞后。
蓝田股份1999 年被查出上市时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涉及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伪造银行账户,以及“压缩”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等违法行为。
对此,蓝田股份只是被警告并罚款100 万元,瞿兆玉也只是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0 万元。
记者在本报1999 年11 月3 日刊登的《蓝田造假怎么罚》一文中指出,“蓝田股份造假的数额之大已属严重的经济犯罪,假若对这种‘包装'行为打击不力的话,必然还会出现‘后继'者” 。
孰料“后继” 者竟然是蓝田股份的高管,在市场对这家公司极其敏感的背景下,利润造假仍无休止地继续。
要知道蓝田股份上市时存在的多项违法行为,早已经触犯《刑法》,构成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有关责任人是应该蹲监狱的。
就说伪造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 万元,按《刑法》第177 条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蓝田失败案例研究与分析
事件背景--造假事实 事件背景 造假事实
1996年5月,蓝田增发新股3000万股,每股发行价 8.38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共募集股金24155万元 资金投向包括:
投资2000万元兴建“菜篮子工程”基地项目; 投资4700万元开发生产冷冻干燥食品项目;
投资4800万元兴建中华鳖养殖基地;投资4986万 元兴建畜禽繁养基地等。Biblioteka 造假分析–6.存货
蓝田股份这几年固定资产的扩张速度比 业绩的增长更快,1998年、1999年、 2000年的固定资产净额增长率分别为 356.65%、274.85%、54.57%。至2000 年底,公司的固定资产达到21.69亿元, 占总资产的76.43%。 换而言之,公司这些年的经营收入和其 他资金来源大部分都转为固定资产。
蓝田失败
案例研究与分析
目录
公司简介 事件背景 造假分析 结论:在审查农业企业过 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蓝田的挽救工作
蓝天大事记
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96-2000年,每股收益都在0.60元以上,总资产规模 增长了10倍。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 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 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 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3、“无氧鱼”的故事 无氧鱼”
造假分析–– 造假分析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2001年 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帐款3159万元。 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 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 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 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 “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 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主 要靠现金交易完成。蓝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 入达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 款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田股份造假事件及其启示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
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里 ,公司的主业并不突出。
直到1993年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洪湖蓝田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产业结构转变为经营农副水产品种养、加工和销售。
1994年8月 ,蓝田的1828万国家股划归农业部持有 ,农业部成为蓝田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蓝田股份的上市成本不高 ,没有为上市而剥离大量债务和冗员 ,轻装上市。
而且 ,蓝田股份有优惠政策扶持。
其农业产业基地又在物产丰富的洪湖边上 ,人力成本也相对低廉 ,还是蓝田创始人瞿兆玉的老家。
加之上市融资2.4亿元。
蓝田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极有可能成为一家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正因为如此 ,在蓝田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 ,董事长瞿兆玉抛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4年后 ,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 ,年税利超过2亿元。
尽管此时 ,蓝田股份年销售额仅3亿元 ,年税利仅3200万元。
众所周知 ,农业不可能快速增长 ,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
瞿兆玉要想在4年内销售收入增长300% ,税利增长600% ,必须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
举债扩张为圈钱从蓝田股份成功上市融资 ,瞿兆玉领悟到资本市场的力量。
从1987年创业到1996年上市 ,整整9年时间 ,公司资产总额仅有2.77亿元 ,净资产仅1.72亿元。
而一次上市融资就达2.4亿元。
由于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扶持 ,上市刚满1年的蓝田股份再次获得融资资格 ,按照每10股配1.5股的比例进行配股 ,由于当时的蓝田流通盘只有6000万股 ,此次共募集资金1.1亿元。
再次融资的成功 ,强化了瞿兆玉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意识。
只要把资产规模做得越大 ,把“中国农业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做得越响 ,融资机会越大 ,融资越多则规模扩张越快。
这是一个正循环。
股本是上市公司最珍惜的资源 ,但蓝田已经不顾一切。
为了多配股来减轻债务压力 ,以送股方式猛增股本 ,但业绩被摊薄有可能使配股受阻。
但令人惊奇的是 ,1997年蓝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后 ,每股收益为0.64元 ,比1996年高出0.03元;这就意味着1997年蓝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长1倍多。
1998年蓝田股份再次以1:1的比例送股后 ,每股收益竟高达0.81元 ,又比上年增长1倍多。
水产品要实现规模效益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当蓝田股份无法满足报表上的业绩增长时 ,除了母公司为子公司输血外 ,剩下的手段就只有造假。
增资屡屡搁浅蓝田股份账面资产猛增 ,业绩猛增。
如果蓝田股份的配股能够如愿进行 ,蓝田的神话还会继续下去。
当蓝田再次提出配股申请时 ,一桩陈年旧案成为蓝田的滑铁卢。
1999年5月 ,蓝田股份再次向证监会提出配股申请 ,此次的配股比例为10配3(这是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比例的极限) ,配股价格区间为9至12元。
经过两次大比例的送股 ,当时蓝田股份的流通股本已达1.99亿股 ,按照配股比例将配股5992万股。
即使按照配股金额的下限9元计算 ,将融资5.39亿元 ,如果按照12元计算 ,融资额将高达7.19亿元。
如果此次配股融资成功 ,银行负债将大为减轻。
配股资格的丧失 ,使蓝田的财务链条绷紧了。
2000年4月 ,蓝田股份再次将1999年的配股方案报证监会复审。
10月 ,证监会再次对蓝田股份进行调查。
蓝田股份的配股计划再度搁浅。
2001年3月20日 ,蓝田股份的配股方案 ,再次上报证监会。
同年9月和10月证监会两次派员对蓝田股份进行调查 ,并迫使蓝田股份发布接受调查的公告。
蓝田股份的配股计划第三次落空。
但从当时配股价格的上调 ,可以看出蓝田的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600字成为导火索真正剪断蓝田资金链的是一个文弱的学者。
2001年10月26日 ,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 ,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 ,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 ,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作为陈岱孙和厉以宁的学生 ,刘姝威1986年北大硕士毕业后 ,一直从事银行信贷研究工作。
2001年 ,刘姝威应编辑之约写一本书 ,名为《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
她选取了十几家上市公司作为案例 ,其中并没有蓝来编辑建议 ,选几个新上市公司的案例。
此时 ,正赶上蓝田股份公告说 ,该公司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
这才把目光投向蓝田。
此文发表以后 ,“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找到刘姝威并要求她公开道歉 ,消除影响 ,他称此文“让所有的银行全部停止对蓝田贷款。
资金链断了 ,蓝田让你搞死了”。
因刘姝威拒绝道歉 ,“蓝田股份”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刘姝威告上了法庭。
2001年12月13日 ,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向刘下达了《应诉通知书》 ,称“湖北蓝田股份公司诉刘姝威侵害名誉权案”将于2002年1月23日开庭 ,要求刘姝威作为被告出庭。
“《金融内参》属于机密级刊物 ,只供各银行领导参阅。
我没有想到那篇600字的短文会落到蓝田的手里 ,更不相信各大商业银行会仅凭一篇短文而停止对蓝田贷款。
”刘姝威说。
但就整个事件来看 ,刘姝威的文章确实成为“蓝田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谎言欺骗连连应收账款怎么会如此之少?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 ,而应收账款仅857.2万元。
2001年中期这一状况也未改变:销售收入8.2亿元 ,应收账款3159万元。
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 ,无法想像 ,一家现代企业数额如此巨大的销售 ,都是在“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其水产品销售 ,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进行交易 ,必然需要代理商进行代理 ,因此水产品销售全部“以现金交易结算”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而销售收入达5亿元之巨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 ,不可能也是以现金交易结算。
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2001年中报显示 ,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 ,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 ,增加幅度达200%。
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 ,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账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 ,又何以会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 ,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分是固定资产投入) ,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 ,这是巧合吗?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 ,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 ,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 ,驰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
从公司销售的产品结构来看 ,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相关产品 ,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 ,一般情况下 ,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 ,除非是基于以下几种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1、产品市场被公司绝对垄断 ,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2、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的优势。
从实际情况看 ,以公司现有的行业属性、市场环境、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达到这样高的赢利水平的可能性很小。
而真正揭开蓝田业绩之谜的是ST生态2001年年报 ,三年来的财务指标来了一个“大变脸”:主营业务收入 ,1999年调整前是18亿5千多万元 ,调整后是2千4百多万元 ,2000年调整前是18亿4千多万元 ,调整后不到4千万元 ,2001年是5千5百多万元。
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调整前的零头。
净利润 ,1999年调整前是5亿1千多万元 ,调整后是负的2千2百多万元 ,2000年 ,调整前是4亿3千多万元 ,调整后是负的1千多万元 ,2001年是负的8千多万元。
每股收益 ,1999年调整前是1.15元 ,调整后是负的0.0049元 ,2000年调整前是0.97元 ,调整后是负的0.0239元 ,2001年是的0.18元。
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调整后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 ,数据全都由正变副了 ,蓝田股份完全由“绩优股”变成了“垃圾股”。
顶着“中国农业第一股”的旗号叱咤股市 ,却在600字的文章面前轰然崩塌。
蓝田事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回味 ,有太多的经验要学习 ,也有太多的教训要吸取:1.会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保持职业操守;审计工作需严谨 ,保持独立性。
其实从会计的角度而言 ,蓝田公司造假不是公司或其他相关部门会计标准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 ,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问题。
在蓝田公司中会计人员或者屈从上级压力 ,或者直接参与造假 ,根本忘记了作为一名会计人应有的“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此外 ,在该公司为达到造假的目的根本就没建立应有的财会人员管理与奖惩、准入和退出实施机制。
而在外部财会审计上 ,由于审计人员素质或审计部门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等种种原因也未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或及时披露所发现的问题 ,其中所暴露的会计师独立性问题是一世界性难题 ,要解决也是任重而道远。
2.规范相关财会报表和信息披露。
在蓝田公司上市报表中 ,存在许多模糊不清 ,不能得到证实的会计数据。
如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存货价值。
以此为反例 ,应当更加规范相关财会报表和信息披露 ,建立相应制度、责任人和定期披露 ,细化每一数据来源 ,做到数据可溯源。
3.资本市场不是“圈钱”市场。
资本市场的存在本意应当是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 ,活跃金融市场 ,促进资金的有效配置与有效运用。
但在某些人看来 ,资本市场就是他们的“圈钱”市场 ,是他们的提款机。
本来 ,蓝田上市时曾经募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 ,公司高层应该适时实施正确的投资战略 ,以引导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但是 ,事与愿违 ,蓝田的管理高层并未真正从这方面去考虑问题。
他们所想的就是通过虚假报告制造一个虚假的繁荣局面 ,从而大肆圈钱 ,为自己牟利 ,一夜暴富。
总之 ,企业要发展 ,求生存 ,其根本出路在于谨慎投资和合法经营。
而蓝田的失败 ,究其原因 ,主要是公司管理高层的法制观念极其淡薄 ,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他们在公司业绩不佳的困难时期 ,不是从强化公司管理内涵来着手想办法、求对策 ,而是视国家法律法规为儿戏 ,公然造假 ,知法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