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 1955年规定市、县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 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以上,非农超过 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 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很经典的)一.总体规划原理六大专题考试题目近期建设规划:1 论述: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2003)2 论述: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2004)3 简答: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对规划实施的影响.(2006)发展用地综合评定:(都是简答,并且都只是用地适用性评定)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

(2000)2 土地适用性评定考虑的因素。

(2001)3 描述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

(2005)4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对城市规划的作用。

(2006)5 限建区(2007)人口调查与预测:(简答)1 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的作用。

(2007,2008)城市用地布局原则:(都是简答)1 工业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2003)2 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2004)3 体育中心布置应考虑那些因素.(2006)道路交通与空间结构:(都是论述)1 城市道路系统中外环路的作用,你对外环路控制城市蔓延的看法.(2006)2 论述城市交通政策(比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政策以及私人小汽车政策等)与城市布局结构和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

(2005)城市总体布局模式:(论述)1 环形放射状城市布局模式的特点以及 (2007)二.真题剖析1 近期建设规划是前几年的热门话题,主要是围绕实施问题进行研究的,但是近两年已经不再是热门话题,所以考的可能性并不大.这部分内容只有在原理2课程上有所提及,如果想深入研究,可以在规划汇刊上查找孙施文老师关于近期建设规划的文章.2 土地使用性评价是永久的重点,考的几率极大,不要以为前三年都考过了就不会再考,因为即使我们压中这个范围,不同的提设答案是很难捕捉的.所以建议深入研究,尤其是新的规划编制方法出台后,空间管制中的禁建区,限建区以及空间管制本身都会与土地适用性评价有很大的关联度,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近一两年考试的重点.3 人口预测在总规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没有人口规模就无法确定用地规模,那么规划就没有依据落实在空间上。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演示教学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演示教学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路漫漫其悠远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
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组织
路漫漫其悠远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导致: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 文化中心城市
1、总体规划的任务
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 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 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 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路漫漫其悠远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2、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
路漫漫其悠远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 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 这种作用的结果。
路漫漫其悠远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7. 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
7.1 民主意识 城市建成环境的开发过程涉及社会
各方的权益,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公众 参与是确保城市规划民主性的必要保障, 城市规划法为此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 序。
路漫漫其悠远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7.2 公正意识 规划上诉是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
维护行政相对方的正当权益的必要机制, 规划上诉的仲裁机构应当保持独立性。
7.3 环境意识 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知识点

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了解城市化根本规律与中国城市开展,理解城市、城市化、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熟悉中外主要城市规划的开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开展历程,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学科体系,了解本书的结构,理解城市规划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1.1 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1.2 城市化与城市开展方针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的定义。

2.城市的本质。

3.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4.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开展特点。

四、考核要求〔一〕城市的形成与开展规律识记:城市的概念领会:城市的形成与开展、城市开展的规律〔二〕城市化与城市开展方针识记:城市化的内涵领会:中国城市开展方针〔三〕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开展识记:城市规划领会:国外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开展、中国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开展〔四〕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识记:城市规划学科,三大宪章领会:城市规划学体系简单应用:古代城市规划开展过程中的城市建筑特色。

综合应用:古代城市规划与近现代城市规划化的差异。

〔五〕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识记: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领会:城市规划学的学习方法第2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了解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的定义和划分。

了解城市规划的作用、任务。

其次着重掌握我国现行城乡规划体制及对规划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系统,以及组织开发操纵的程序等。

二、课程内容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2.2 城市规划的要素2.3 城市规划体系三、考核知识点1.城市规划的任务。

2.城市规划的体系。

3.城市规划编制程序。

四、考核要求〔一〕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识记: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的划分〔二〕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识记:城市规划的作用、任务〔三〕城市规划的要素识记:城市规划的三大根本要素〔四〕城市规划体系识记:城市规划体系的演进领会: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简单应用: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第3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系统与构成,理解城市用地的根本功能,掌握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熟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根本构成,理解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根本模式,掌握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则和空间结构形态。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保障未来世代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等方面。

2.人本原则:人本原则是指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人们的居住需求、工作需求、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等,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

人本原则注重社会公平和民主参与,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选择权。

3.空间整合原则:空间整合原则是指将城市的不同空间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城市规划要考虑城市结构、公共设施分布、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各个方面的整合,以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和效率。

4.分区分级原则:分区分级原则是指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和特点,对城市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

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应该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分级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的不同规模和等级进行有效划分和布局,以实现城市规模的协调发展。

5.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保护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原理,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生态保护原则还要求城市规划中要建立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增加城市绿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提高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

6.历史传承原则:历史传承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应该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古城区、文化遗址等,保护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历史传承原则还要求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身份认同。

7.可达性原则: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考虑人们的交通便利程度。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可达性原则还要求城市规划中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并提供相应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同济城市规划专业工程系统笔记整理

同济城市规划专业工程系统笔记整理

第一二章工程系统概述1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范畴1)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2)燃气;3)供热;4)通信;5)给水;6)排水;7)防灾;8)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规划;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本系统的实况和特性,明确各自的规划任务。

3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概念:一种保证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交通,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设施等方面构成。

4 城市工程系统的相互关系:1)交通工程是其他各项的基础和纽带。

2)各项间存在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关系。

有些设施可集中布置,有些设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比如给排水。

但为了保证各类工程设施的安全和整个城市的安全,一些设施之间又要有足够的安全防护空间。

5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各层面的关系1)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间逐层深化,逐层完善,上层面指导下层面。

总体规划是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依据,起指导作用,后两者是对前者的深化,完善和具体落实,三者纵向联通。

2)三个层面与城市规划各层面的关系同一层面,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工程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同理。

6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意义与作用现实指导和未来导向意义。

即可超前和科学的知道各层面的开发建设,又可以详细具体的指导各项工程设施设计。

通过工程系统规划的综合协调,有效的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性,可靠性,科学性。

7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1)拟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建设目标2)编制城市工程系统总体规划3)编制城市工程系统分区规划4)编制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第三章城市供电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1 城市用电分类:产业分类(4)行业分类(8)水电部规定: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市政生活。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
路漫漫其悠远
3.2 专项法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
如《上海市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条例》。
3.3 相关法 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和
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路漫漫其悠远
4.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4.1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
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 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地 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要 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以 强化精细程度。
路漫漫其悠远
7. 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
7.1 民主意识 城市建成环境的开发过程涉及社会
各方的权益,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公众 参与是确保城市规划民主性的必要保障 ,城市规划法为此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 程序。
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并不 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
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 屋的密集结合体”。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 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 –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
与途径; –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
这种作用的结果。 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 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居住区规划原理知识课件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居住区规划原理知识课件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交通线网的主要骨架,市区地铁线路是中心 城轨道交通线网的主要框架。
中心城轨道交通系统由4条市域快速地铁、 8条市区地铁线和5条市区轻轨线组成,总长 度约488公里。 中心城内规划远期轨道线网的网密度:
0.73公里/平方公里。内环线内的网密度: 1.67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浦西地区网密 度为12.0280/85公/18里/平方公里;浦东地区网密 度为1.32公里/平方公里。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论
2020/5/18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本质
一、城市的概念
1、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 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 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2020/5/18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讲义005城市对外交通体系规划.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讲义005城市对外交通体系规划.

• 2、航空港的组成
– 飞行区:升降带、滑行道、停机坪 – 服务区:指挥塔、修理库、候机楼
• 3、航空港位置的选择
– 用地条件
• • • • 用地面积 用地平坦 工程地质 少占农田
3—10平方公里 5—10‰
– 净空限制
与城市建设的矛盾—高层建筑
– 气象条件
• 不能有烟雾、阴霾、暴风雨等气候 • 跑道方向与主导风向相平行
–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铁路场站的数量和位置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地形、总 体布局、铁路方向等因素有关
• 场站的数量与形式
– – – – 大城市可布置数个场站,均匀布置,组成枢纽站 大城市可布置专业场站 小城市可布置客货混合站 各种场站形式简介
• 与城市或市中心的距离
– 小城市距边缘、大城市距市中心约1—3公里
• 廊坊由于京津高速公路而发展
– 世界随对外交通的发展而变小
• 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 • 信息的传播
• 3、对外交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
– 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不必都建机场
– 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要求和发展可 能性
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和用地要求
– 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和环境的干扰
三、公路交通规划
• 1、公路交通的特点和现状
– 汽车运输的特点
• 机动灵活 可以直接运输到用户门口 • 装卸方便 • 短途速度较快
– 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 以北京和各省会城市为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公路网 国道 • 各省域内,各城市间形成区域性公路网 省道 • 全国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基本骨架 ,2000年达到1万公里以上
– 与城市的联系
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直升机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同济大学考研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共同承担城市生命保障,“吐故纳新”之职能。

4.城市供电,燃气,供热工程系统三者共同承担保障城市高能,高效,卫生,方便,可靠的能源供给之职能. 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内外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是现代城市之耳目和喉舌。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主要自然灾害,人为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7.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由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四个分项工程系统构成,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等两大功能.8.城市航空交通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9.城市水运交通工程系统分为海运交通,内河交通等两部分海运交通有海上客运站,海港等设施。

11.内河水运交通有内河客运站,内河货运摊区,码头等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系统分为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等两部分。

13.市际铁路交通:城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列检场及铁路,桥涵等设施14.市内轨道交通:地铁站,轻轨站,调度中心,车辆场(库),地下,地面,架空轨道以及桥涵等设施。

15.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组成了空中,水上,地面,地下等城市综合对外交通系统.16.市内轨道交通,城区道路交通组成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1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9.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高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以及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等功能.20.高压配电线路通常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21.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2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2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纲要(交通工程方向)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纲要(交通工程方向)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纲要(交通工程方向)1、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的内涵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是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

城市化的含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城市的特征: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2、近现代城市发展的问题城市与环境:居住条件恶化;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交通问题。

城市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城市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社会矛盾与平/贫民问题;政府与市场;领域与范围;技术与手段。

二1、田园城市主要思想定义: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

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增长,形成“社会城市”。

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经营者掌管土地。

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就近就业。

2、城市化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3、城市化度量指标及变化曲线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

第二章P21三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城市规划的要素: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等发展目标的技术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

2、编制体系:总规:前瞻性研究,城市战略规划;总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详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总结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没有给定的居民点(穴居与树居等);母系氏族群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民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固定居民点出现二、城市的形成(奴隶社会)私有制出现;城、沟、池的出现-—防卫性功能“筑城以卫君”;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商业、手工业分离,促使城市的出现三、城市的定义1。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人口集聚为重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界定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以及城市设施、人口密度。

3.我国城市规模顶级:特大(≥100万)、大(100>X≥50)、中(50>X≥20)、小(<20)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防御要求、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都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有关城市建设与防攻战术的内容、“西安城墙”是其发展代表;商都“殷城"、曹魏“邺城”体现了所处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各级府州县城市为政治体制的影响产物;苏州、扬州等为经济发展促生的城市国外:古巴比伦城;卡洪城、罗马城;神权统治中心——教堂;商业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城二、近代城市的发展的四大影响要素:人口聚集、布局变化、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总结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肥沃、地势、淡水供应、阳光)、经济条件(商业、交通)、政治条件(法律、管理机构)各时期城市形成的特点:早期城市(具有军事、政治色彩,沿河分布,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城市(工业革命促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第三节:城市化一、含义: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3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原理3同济大学
以工业区、大型工业区的方式组织。
2、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性 (1)工业用地与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上、下风向;上、下游 (2)工业用地是否符合该类工业部门发展的条
件 如:供水、供电、交通、地形、地质、排水、防
灾…… (3)职工上下班的便捷程度与交通可达性
二、对外交通运输的布局
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 输之总称。
第二节 城市性质的确定
一、城市性质的含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 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 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二、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职能是指
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 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 (1)劳动平衡法(《城市规划原理》P183); (2)职工带眷系数法(《城市规划原理》P183-4); (3)综合平衡法(递推法)(《城市规划原理》P184); (4)一元回归法; (5)城市化水平法; …… 3、对预测结果的检核与综合
(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 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 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首都城市;省会城市;
(2)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第一章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1.城市的概念: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3.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1)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与环境;居住条件恶化;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交通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5.城镇化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型曲线:3)“S”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缓慢加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的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中国城镇化的特征:速度慢,发展不平衡,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农业社会,城市化差异大。

中国的城镇化已步入s型曲线的第二阶段----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中小城市发展的模式:多元化第二章1.古代、中外城市规划理念思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和社会等级的深刻影响,南北向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方法由住宅组合2.现代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背景:1.问题:1)城市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社会矛盾与平/贫民问题;2)政府与市场;领域与范围;技术与手段;2.背景: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协和村: 1817年欧文提出“新协和村”。

居住人口300-2000人,耕地面积0.4英亩。

取消天井、胡同、小巷,村中央建设公共大院,设置食堂、幼儿园、小学等。

1825年,带领900人移居美国印地安那州,购买了12000英亩土地建设共产村,2年后失败。

)2)城市卫生与工人住房: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3)城市美化运动;4)巴黎改建(1853年奥斯曼主持巴黎改建。

道路网为“大十字干道加环状路”。

爱丽舍田园大道作为东西轴线,将布伦、维星斯公园引入市区。

除市中心外还设置了若干区中心,形成功能分区,对后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影响巨大。

)(路网改建、功能分区);3.田园城市: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其主要思想:1)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限制区域)2)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增长,形成“社会城市”;(限制人口)3)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经营者掌管土地;(制度)4)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就近就业;(保障)4.近现代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区别:传统:从考虑城市物质空间建筑学、美学及工程手段入手,着重形态近现代:解决城市问题,社会改造;政府干预;对私人活动实施控制城市规划的实质是政府的一种公共干预手段技术、立法、公共政策5.当代城市规划发展新形势(了解)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环境创新;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蓝图走向动态过程的把握和导控,从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从指令性转向引导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1.城市规划基本任务: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要素: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等发展目标的技术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2.法定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资源分配)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规模)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核心城市)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内部规划)4.城市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乡/村庄规划,略)1)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它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3)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4)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5.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规划: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考虑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内容:确定地块界线、确定土地使用性质;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第四章1.区域发展特征城市密集区与城镇群的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转型;以土地、资源和环保为主的区域协调;农村问题与城乡统筹;2.面临问题:3.转变重点: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空间管治;突出建设标准的确定与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强调按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科学合理的划定城市规划区;4.空间管制分区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易高发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行为,城市建设用地尽量选择避让;二级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适宜建设区: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是建设行为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5.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增长率法;相关分析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法;基础设施承载力法第五章战略发展(略)第六章可能会出评析题本章重点: 1.用地分类(了解)2.城市用地比例结构: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即可人均建设用地在100m2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居住用地布局原则、典型居住区类型:TOD、邻里关系4.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特征、选址条件5.工业用地的选址要求、风向与工业用地的分布工业与仓储用地的布局特点、与城市的关系工业布局与交通的关系1.用地分类2. 用地比例3.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评析;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业布置对江河下游的影响;气候条件(风向);地形条件建设条件评价: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构成用地的经济性评价用地评价注意点: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考虑建设的经济型和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用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考察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后果用地评定的分类: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三类城市建设用地:一类:用地的条件优越二类:改善后才可用于建设三类:不适于修建的用地不同城市用地类型的划分也不同,用地分类具有地方性和实用性,不同地区不能比较4.居住用地布局原则:居住是城市中最主要得基本职能,人均居住用地18~28m2/人;自然环境优良;居住用地一般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