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共3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收入分配的定义及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2. 理解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3. 探讨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
二、教学内容1. 收入分配的概念与作用(1)什么是收入分配?(2)收入分配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2. 不同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市场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国家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混合型收入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 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1)收入分配公平的概念及涵义。
(2)推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文字引入收入分配话题,让学生思考现实中为什么有些人的生活资源丰富,而另一些人却处于贫困状态,并引导学生产生一些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
2. 拓展:通过服务于社会的职业,举例说明人们所获取收入的来源。
3. 讲解:讲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市场型、国家型以及混合型收入分配制度进行讨论,找出各种制度的优缺点,并分析不同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
5. 学生小结:将各小组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讨论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6. 课堂练习: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典型案例,并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落实收入分配的公平。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有何新的认知以及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四、教学方法1. 示例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充分了解收入分配及其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
3. 演讲法:让每组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更好地理解各个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缺点,并学习到如何讲述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8: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展示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65.5%下降到2007年的57.5%,下降8个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5%左右。
材料二:1997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10.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却从53.4%降至39.74%。
材料三: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一半,巴西人均GDP 是中国的1.2倍左右,但是印度和巴西每个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全部报酬分别是中国的2.5和1.5倍。
过去十年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也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达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
材料四:
材料五: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税收制度残缺,社会保障欠账较多。
由于我国还缺乏健全的居民收入监控体系,个人收入不透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偷漏税现象普遍。
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
由于国家财力不足、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小等原因,对低收入阶层、农村居民、城市失业人口缺乏有效的保障。
有许多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没有保障。
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
提问:上述五段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推荐3篇)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推荐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推荐3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 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0: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明确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案例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体现(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两幅漫画,说说看漫画到底要表达些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二者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某种不公现象。
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过渡: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今天的课我们将围绕公平的收入分配解决三个疑问: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新课教学看材料: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4,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达到0.319。
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堪称世界最高。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3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3)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5)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6)懂得效率的含义。
7)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8)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
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难点: 实现社会公平所要坚持的”两个合理比重”.
三、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四、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
五、教学过程:。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含义、意义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以及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相关的教材、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相关内容和图片。
3. 准备问题讨论的引导性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讲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收入分配的定义,阐述收入分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讲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分析收入分配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4. 评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介绍评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方法,如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
5.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和影响。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
六、教学延伸1. 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国际比较: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方面的差异及原因。
2. 研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分析我国政府采取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如税收、社会保障、教育等,评价其效果及不足。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学目标以及考纲要求(一)知识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以及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②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2、难点: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三、新授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我国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漫画《企业收入分配》问题思考:上述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漫画反映出我国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公平的含义多种多样,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
教学过程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探究1】招聘启事1:太平电脑城A店是一家有10多名员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招聘启事2:太平电脑城B店是一家私营企业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2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提取10元佣金。
问题思考: 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教师总结:1、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政治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一
高一政治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一高一政治教案:《收入安排与社会公正》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效率、公正的含义;效率与公正的辩证关系。
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正原则。
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安排差距的详细事例,说明收入安排如何实现公正。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辩证地熟悉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冲突。
培育同学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熟悉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安排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的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以共同富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安排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安排制度和安排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有目标的实现。
1、学习重点:(1)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把按劳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的必定性。
(2)收入安排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3)如何坚持兼顾效率与公正。
2、学习难点:(1)实行按劳安排的缘由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安排方式。
(2)效率与公正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 收入安排如何实现社会公正;效率和公正的关系;难点:公正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教具预备】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方法】采纳情景教学法、探究法、商量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同学思索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按劳安排的必定性2、按生产要素安排的详细形式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安排的制度有何意义?二(进行新课)(一)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1、什么是公正(商量)公正的含义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公正,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安排合理性的价值理念。
公正包括起点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
我们本课要讲的公正是经济学里收入安排的公正,主要是指结果公正。
2、收入安排公正老师:(故事)"关于和尚挑水的寺规'——"有挑水有饭吃,没挑水没得吃'或者"挑不挑都有饭吃'两种方案同学分析并得出:安排方式要合理,注意公正。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案教案标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目标:1. 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收入分配方式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3. 分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
4. 提出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案,促进社会公平。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收入分配的概念,并引发他们对社会公平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社会公平?为什么收入分配对于社会公平很重要?知识讲解:3. 解释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如平等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并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4. 分析不同收入分配方式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贡献。
案例分析:5.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固化等,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
6.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如教育机会不公、性别歧视等。
解决方案:7.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提出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公平。
8.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总结:9.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10. 提醒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他们应该为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和讨论解决方案。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
- 辩论:让学生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评估方法:- 小组解决方案评估:评估学生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 辩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辩论中的论点和论据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 口头回答问题: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评估他们对于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理解。
教学资源:- 幻灯片:用于介绍和解释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概念。
- 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分析和讨论的案例材料。
- 辩论题目: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问题。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政策和实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3.了解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平意识和责任感二、教学内容2.1 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什么是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经济活动中,将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划分给各个经济主体的过程。
•收入分配的意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2.2 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收入分配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激励原则•收入分配的方式–劳动报酬–资本收益–转移支付2.3 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收入差距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扩大中产阶级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收入分配?为什么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至关重要?3.2 讲解(10分钟)•讲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3.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式,并列举实际例子。
3.4 小组展示(15分钟)•让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3.5 教师总结(10分钟)•总结各小组的讨论内容,强调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在小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参与度和表现情况,评估学生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应该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较短,后续可以加强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高中精选教案案例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高中精选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公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收入分配的概念及其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
3. 提高社会公平的途径。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探究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公平。
四、教学准备1.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案例。
2. 讨论话题:准备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相关的话题。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收入分配问题。
3. 知识讲解:介绍收入分配的概念、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表现及其影响,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提高社会公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社会公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方面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延伸话题,如社会保障制度、税收政策等。
2. 分析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3. 探讨国际上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身边人的收入分配状况,观察社会公平现象。
2. 让学生参观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了解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3. 开展志愿者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体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1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效率和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能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教学难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4.按劳分配有何作用?5.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收入差距过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第二课时要学习的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了解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明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
3.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握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目兼顾效率与公平。
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②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④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能力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情景案例,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就如何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深化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党的相关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
但这两个内容又经常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政策法规结合起来考察。
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定为重点。
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 3.16《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参考教案1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参考教案1【课堂讲解】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核心讲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答: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反对平均主义收入差距合理允许差距存在例1.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x1之前,收入差距拉大,效率提高;x1之后,收入差距拉大,效率降低。
因此,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③片面夸大了收入差距的作用。
考点:收入分配公平3、按劳分配的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4、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语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5、保证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6、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核心讲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答: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11(人教版必修1)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的第二个框题。
第七课主要是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诠释“为谁生产”这个基本问题。
第一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关于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介绍,第二框题承接这部分内容,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这一思想为指导,由收入分配制度引出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特别是本框题中体现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较之于过去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强化了公平的观念,初次分配中效率优先,同时要注重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解决,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同时要防止效率的流失,这是经济生活学习中必须重视的内容,也将成为高考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框题是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贫富差距就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突出问题。
高一年级的学生关心时政热点,有较强的时政敏感性,但由于本身社会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政治分辨能力,因此在涉及什么是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关系处理等问题的讲解时,应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并就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经济现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学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我国实现收入分配方面的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并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出合理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在经历了“效率优先”的改革之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想过像今天这样强烈的呼唤公平正义。
一方面,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不少人利益受损,心理失衡,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如果不及时化解这些矛盾,我们很有可能陷入“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的境况。
为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二)进行新课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公平的含义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观点二是正确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1)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
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
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材料并回答问题。
看材料: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4,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达到0.319。
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堪称世界最高。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我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问题;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为什么?作用: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或体现社会公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1页插图,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1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我们制度公正方面的推进力度和进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农业税,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修改义务教育法,nongcun义务教育免费从西部向全国覆盖;按“提地、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结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资料: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再次分配:国家参与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目的在于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政府要对收入分配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教师活动:看材料;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最高达到14、2%,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
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
壁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下一个治理的重点将是长江沿江污染企业。
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
《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过河北邯郸市的例子,1993年邯郸市GDP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为15、4亿元,损失总额高达32亿元,约占GDP的9%。
这就是说,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教师点拨:追求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追求效率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
并且,我国经济的效率长期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教师活动:材料: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使我们有能力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财政倾斜,以帮助这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总结: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
二者是对立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3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做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回答:怎么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啊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课堂总结、点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中,无论初次分配,还是再次分配都要坚持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四)实例探究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②能完全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③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2.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国家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等方针要求,它有利于()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③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效率④维护社会公平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答案:D★课余作业优化设计;45 46 47★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