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d05682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2.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学习从来无捷径。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整理(三)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整理(三)](https://img.taocdn.com/s3/m/5d0e3bf2f705cc17552709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整理(三)班级:姓名:第二单元比较探究《诗词八首》《江南春绝句》1、默写江南春绝句作者唐代诗人(),。
,。
2、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3、《江南春绝句》的名句是,。
句意是:遥想南朝之时,寺院佛殿不计其数,如今还剩多少亭台楼阁掩映在烟雨迷蒙之中。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5、词语解释:山郭:郭:酒旗风:楼台:《游园不值》1、默写游园不值作者是()代(),。
,。
2、字音:屐()齿柴扉()3、词语解释: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应:值:逢、遇到4、诗题意思: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5、本诗的名句是:,。
句意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外来了。
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开。
”诗人虽然“游园不值”,但已从“一枝红杏”看到了“关不住”的春天,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浓浓春意让诗人赞叹不已。
7、诗人心情变化:由扫兴、失落到快慰。
《玉楼春》1、默写玉楼春作者是()代(),字()东城渐觉风光好,。
,。
,?,。
2、字音: hú()皱客棹()3、词语解释:皱:棹:浮生:肯爱:晚照:晚日的余辉。
且:向:4、本词上阕主要写什么?下阕主要些什么?上阕主要写初春时节绚丽的景色;下阕主要写诗人的内心感受。
5、“闹”字有何妙处?“闹”字妙在运用了通感,拟人。
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范围的感知。
这里将无声的画面转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出了群鸟竞唱的情状。
闹字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点染出来了。
6、词的尾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有何深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你,我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春风》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春风》](https://img.taocdn.com/s3/m/60ba22baa58da0116c1749f0.png)
1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北国春风粗犷豪放的特点。 2 学习文中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3 品味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极具表现力的语言。 4 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2009),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创作以小说为 主,素有“短篇圣手”代表作品有小说集《春雷》、《山里红》,散 文集《舞伎》等。
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北国的春风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麦苗返青,山桃鼓 苞,唤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老羊背心—把粪肥抛洒匀净”,开始春 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在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对北国春风的赞美之情,为什么还 要写江南春风呢?
对比入题,作者先写对江南春天的怀念来衬托对北国春天“ 起风、刮土”的厌恶之情; (欲扬先抑)
草zhǎng 莺飞 色味jù
全
课文初探
1.本文描写了北国的春风,表达
了作者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
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2.面对北国的春风,作者的感情
不断变化,请在横上写出这一变
3.南方的人为什么觉得“春脖子”有名无实? (用原文)答: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化的过程。
后来我有了
4.认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怀念江南的春风→ 别样的体会 →
北方春天的两个特点:
①
;②
。
好不痛快人也→怎不怀念江南的春
5.第3段里,“意见里说的景象”中的“景象” 风?
具体指什么? 答:起风、刮土
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北方
七年级语文 李寄 狼 说虎 智惩恶少 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 李寄 狼 说虎 智惩恶少 北师大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7783930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f.png)
初一语文 李寄 狼 说虎 智惩恶少 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李寄》《狼》《说虎》《智惩恶少》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隙.x ì长吏.l ì啗.d àn 婢.子b ì吞啮.ni è缇萦..t íy íng 诣.y ì囷.q ūn 斫.zhu ó髑髅..d úl óu咤.zh à缀.zhu ì倚.y ǐ弛.ch í眈.d ān瞑.m íng 暇.xi á苫蔽..sh ànb ì尻.k āo寐.m èi 黠.xi á啻.倍ch ì智惩.ch én ɡ滚烫.t àng欺侮.w ǔ挑衅.x ìn 撵.ni ǎn 胆怯.qi è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zh ǎng 长吏 w èi 都尉 zh āo 朝祭 长 尉 朝ch áng 长短 y ù 姓尉 ch áo 朝代 xi àng 天相 chu àng 创业相 创xi āng 相互 chu āng 数创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冶y é 东冶 昨zu ó 昨天 餐c ān 用餐 姊z ǐ 姊妹治zh ì 治理 咋z é 咋蛇犬 餈c í 米餈 妹m èi 妹夫4. 词语去逾四十里:去,离开。
郎诚见完恩: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有称代的作用,是动词动作的对象,可以理解为“我”,即“保全我,好好待我”。
逞强:显示自己能力强。
稳操胜券:比喻有胜利的把握,也说稳操胜算,稳操左券。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跨裆:两条腿的中间;裆。
撵:追赶。
惩罚:严厉地处罚。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bf23f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e.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本店铺整理的背影知识点,大家是否都掌握了呢?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二、字词jiāo xiè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bēn sāng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或家叔的丧事láng jí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sù sù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diǎn zhì典质:(把财务、衣物)典当、抵押出去fù xián赋闲:失业在家tuí táng颓唐:哀颓败落suǒ xiè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三、中心思想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中心思想是赞美父爱的伟大,我对父亲的印象至深,和浓浓的敬爱。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5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5](https://img.taocdn.com/s3/m/e2eaf3f0c8d376eeaeaa31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五)班级:姓名:第6课过零丁洋1、《过零丁洋》作者是()代()民族英雄,字(),又字(),号()。
2、字音: liáo()落惶()恐3、词语解释:遭逢起一经:遭逢: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周星: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身世:零丁:汗青:4、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诗歌首联,。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通过科举做官和参加了四年抗元战争。
句意是:我自幼刻苦攻读经书,取得功名在朝廷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
6诗歌颔联,。
由国家到个人,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句意是: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我自身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浮萍。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7、诗歌颈联,。
巧用双关、对偶修辞,借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惶恐不安,孤苦伶仃。
句意是: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下句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
8、诗歌尾联,。
句意是从古到今,谁都有一死,我要为国捐躯,留下忠心永垂青史。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以死明志,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9、表明自己身世的诗句是:,。
10、抒发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11、点明主旨,表现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诗句是:,。
12、诗人以地形险恶来暗示处境艰危的诗句是:,。
13、使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形势和自己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忧国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7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7](https://img.taocdn.com/s3/m/66c909741711cc7931b716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七)班级:姓名:《有的人》《啊,船长,我的船长》1、《有的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2、人应该怎样活着?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乐于奉献。
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3、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会得到人民怎样不同的回报?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4、鲁迅先生:一名公仆、一位战士。
5、鲁迅精神: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6、《啊,船长,我的船长》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把美国比作一只大船,林肯比作船长。
第五单元:第九课《黄河化险》1、字音:喧xiāo()沤()烂骤()然滞()留猝()然孱()弱蹙()眉澧()水愠()怒辅弼()蠕()动炙()烤一撮()咆()哮()攥()住葭()芦河湿漉()漉掼()咄咄()逼人踉()跄()泥泞()半晌()无语2填空并解释:化险为():险:夷:咄咄逼人:喧嚣:鸦()无声:惊骇:咆哮:()不及防:蹙:孱弱:炙:意气:愠怒:3、作者权延赤,当代作家。
4、课文内容概括: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毛泽东胆大心细,举重若轻,英明决策,中央纵队化险为夷。
5、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的,有怎样的作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应此称为“险”。
对黄河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不平静。
6、在危急关头,身负几百人的殷殷期望,面对生死抉择的毛泽东,为什么要抽烟?为什么会骂人?抽烟是因为事关重大,抉择艰难,反复斟酌。
毛泽东几次骂人发脾气,一是当时情势严峻,乃至万分危急,重大决定不可儿戏为之;二是他真情率性的个性表现;三是领袖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情绪发作,“不讲理”的时候,特别在紧要关头,为了顾及更重要的事情,难免言行欠妥,伤及无辜。
这并不有损他的伟人形象,相反,倒显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毛泽东的个性。
7、毛泽东在万分危急之时,努力保持沉着镇定,故能使自己的智慧、胆识发挥作用,对情况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作出了深思熟虑的谋划。
北师大版语文初一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结构
![北师大版语文初一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fc802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a.png)
北师大版语文初一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结构掌握了字词之后就要来看看文章中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了,快来看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结构吧,不知道是否对大家学习本课知识有帮助呢?句子讲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
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又可分四层: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
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可分五层: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
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
对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有下边三种说法。
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1、衬托关系。
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对比关系。
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统一关系。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学生难于理解得很深刻。
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目的。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都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3c5cf1bcd126fff6050b83.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一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二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三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整册书文学常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整册书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cba274cbe1e650e52ea99c1.png)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1904年9月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
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怀疑。
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
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
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
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
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8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8](https://img.taocdn.com/s3/m/a1c5e20dbed5b9f3f90f1ce9.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八)班级:姓名:沁园春雪4、“惜”中含有哪些意思?“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5、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引出末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古落到颂今(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点明了主题。
6、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用,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7.《沁园春雪》全词小结: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8、词语解释:北国:惟欲莽莽:莽莽:大河:顿:原驰蜡象:天公:须:红装素裹:妖娆:引:折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逊: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风流人物:闲话章太炎1、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
后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
2、字音:大诟()侃侃()而谈譬()如檄()文怠()慢殁()轶()事蟊()贼伺()候据案大嚼()3、词语解释:闲话:自由、随意谈谈。
名士气:有学术名望而不拘小节与世俗礼法者。
故事:过去的事。
楷范:国学:经学:谈资:蟊贼:檄文:殁:倒戈:正色:论逆境1、名言警句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2、议论文三要素:(一个)论点 (两种)论据(四种)论证方法论点:作者在文中所持见解和主张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4、“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惊佩。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慈母情深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慈母情深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2f4d4c69dc5022abea00d4.png)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上册慈母情深知识点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
提供了慈母情深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知识。
一、作者简介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
1977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2002年开始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
二、课文讲解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3、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4、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毛泽东词两首》毛泽东诗词特点简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毛泽东词两首》毛泽东诗词特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2516ed3aaea998fcd220e7b.png)
毛泽东诗词特点简介一、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热情奔放。
在其诗词这种情感,是他积极进取、热情乐观、不断地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的自然凸现。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抱负很有追求的人。
少年时就志存高远,心怀大志,想要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极大的奉献。
在1910年毛泽东写的一首诗?呈父亲?里便有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无青山?〞这样的人生理想。
诗人的情感灌注于其诗词中,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的“千〞“万〞“亿〞等数词的运用,说明数量之多,具有崇高美,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如“往事越千年〞、“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看万山红遍〞、“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无一不团圆〞……大量的“千〞“万〞“亿〞等数量词的运用,从根本上反映出了诗人心中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
巨大的物象和诗人的壮志豪情构成壮大的意象,并且多个意象迭加构成壮阔的意境。
毛泽东诗词中有许多的“山〞“海〞“洋〞“天〞“地〞“日〞“月〞“寥廓〞……意象。
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上九天揽明月,可下五洋捉鳖〞“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寥廓江天万里霜〞“问苍茫大地〞“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山飞峙大江边〞……饱含诗人壮志豪情的意象,构成壮阔的意境,为诗人抒发心中的豪情,激情,热情创设了很好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长远的眼光和宏大的气势。
句子短小急促,节奏鲜明,朗读是让人很容易感觉到其句子的铿锵有力,富有气势,具有震撼力。
比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句多为四字,但字字有声,字字有力,而且都很顺口,悦耳。
再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全词都押韵,都押一个“e〞韵,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让读者一气呵成反倒不如说是毛泽东的种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dbd209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0.png)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本店铺为大家准备了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
1 长江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2 筏子
简介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
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
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
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
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
【北师大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司马光孙权劝学》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司马光孙权劝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bf203cf78a6529647d537e.png)
中考专项复习
多角度选材
思维训练
你能说说写老师的文章其选材的 角度有哪些吗?
《雨天里的一把伞》
-----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 际,老师飘然而至,出手相助,学 生不胜感激。结局:老师淋雨,身 染小恙。
《病痛中的一片药》
----听课 时,高烧难耐,心不在焉。老师去 而复返,授以良方。
训练感悟
作文在选材角度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选材角度要小。 二、选材角度要新。
三、选材角度要奇。
四、选材角度要深。
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 变换一下角度,它的形 状便立即不同了。
—— 达·芬奇《谈画蛋》
——
只不远横
缘识近看
苏 身庐高成
轼 《 题 西
在山低岭 此真各侧 山面不成
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 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 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 并‘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了人只 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这样。
写作亮点
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的 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一句话),就让人感 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让人揣摩出 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是国君,在对 部下、爱将吕蒙的劝学中,既有硬性要求又 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 始以军务繁重来推托,在孙权的要求、指点 和鼓励下,“乃始就学”,表现了他的转变; 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番 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
①苹果像地球,奉献了甘甜却被人类破坏得伤痕累累 ②台湾搞分裂使祖国有了缺损就像这个有缺损的苹果
③苹果里有一条虫子对吃苹果的人说:“这苹果有毒”, 这人不信刚咬一口就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转眼我们就要结束初一一年的语文学习了,在这一年里我们主要学了哪些北师大版初一的语文知识点大家还记得么?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一)
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二)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以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
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