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受戒介绍

合集下载

汪曾祺的《受戒》如何赏析

汪曾祺的《受戒》如何赏析

《受戒》是创作的短篇,发表于《北京》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
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一、创作背景
《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
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
1、回忆性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
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
需要”。

汪曾祺-受戒赏析

汪曾祺-受戒赏析

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小明子出家时十三岁,四年后受戒时十七岁时,汪曾祺十七岁时也正经历着初恋,和善而儒雅的汪父(汪曾祺曾说“多年父子成兄弟”),还在他写情书时给他出谋划策。

而小说中的小英子,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也有作家自己的影子,比如小英子的父母和善能干,勤俭持家,一家人过着殷实的生活,这与汪曾祺家的生活情景非常相似。

汪曾祺非常愿意始终像小英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生活,像小英子那样开朗活泼,但世事不如意,他又是男性,因此,只能抱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有点女性化,这种不争也是无奈的,因此,他的小说中多有这种不争而忍耐的人物形象。

汪曾祺《受戒》最后深意

汪曾祺《受戒》最后深意

汪曾祺《受戒》最后深意《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

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汪曾祺《受戒》的最后深意是什么?《受戒》汪曾祺最后深意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的一个纯粹文人”。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小说。

刚看到小说题目《受戒》时,第一反应是,这应该写的是个规规矩矩接受戒律的俗家弟子的故事,然而,读后大吃一惊。

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的清清爽爽,懵懵懂懂的爱情,文中没什么特殊的故事情节,只是诗意的平铺直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子西走英子的初恋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初读这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令我大吃一惊,里面和尚们做的那些事让我难以接受:二师傅仁海娶了妻子,还公然带到寺庙居住、三师傅因为有飞铙的绝技,相好的既然还不止一个、就连最资深的老方丈也在寺庙里藏了一个19岁小老婆、在寺庙里还可以喝酒、杀生,做法事赚钱、小和尚明海也和小英子有恋情……所有这一切佛家所禁忌的条例,他们都一条不漏的全犯了,这是对佛家的蔑视侮辱。

但在最后读完整篇小说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了这种看法,明白了作者的真正意图。

汪曾祺曾说:《受戒》我写的是人性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小英子和明海的恋情不是yin乱,不是犯戒,寺庙里的所有他的前辈和尚师傅都在做这样的事,他们两恋情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17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也正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爱情有了懵懂向往的年龄,难怪明海在看到小英子的小脚印后,便会心乱。

但他的天生的羞涩却使他不敢表白,这份朦胧的爱只好在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还是纯洁美好的。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 导读:王曾祺的生平王曾祺,1920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学多才,尤其喜爱文学 。

一.1979 年重返文坛后,作品源源不断,小说 、散文 、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 热”,1979 年病逝于北京。

《受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 年第 10 期, 获 1980 年《北京文学》奖。

二.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汪曾祺的《受戒》。

一.王曾祺的生平 王曾祺,1920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 教育,博学多才,尤其喜爱文学。

1979 年重返文坛后,作品源源不断,小说、 散文、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1979 年病逝于北京。

《受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 年第 10 期,获 1980 年《北京文学》奖。

二.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受戒》描写的主要环境是菩提庵,小说一开头,即交待了充满儿童情趣的 “荸荠庵”名称的来历。

“荸荠”这个世俗、卑微、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 调的意象,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冲洗了大半。

明海当和尚,没有一丝 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一条生路。

因此,在作者笔下,荸荠庵是一个与世俗世间 无本质差异的地方。

这里的领袖不叫方丈或主持,二叫“当家的”。

当家的大师 父仁山的 主要任务是料理三种财务:经账、租账、债账,类似账房先生。

二师 父仁海师有家眷的人。

三师父仁渡聪明、漂亮、充满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飞 铙”行家,还会唱最俗最昵的情歌。

平常嘛,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鸡摸狗之徒常来 打牌聊天,佛寺净土几成娱乐场所。

逢年过节他们还杀猪吃肉,“杀猪就在大殿 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

庵里惟一显得干枯冷寂的人――老师叔普照,也以 给即将升天之猪念“往生咒”的方式参与者这项杀生活动。

作者还不失时机地插叙各路和尚带着大姑娘、小媳妇私奔的故事 。

汪曾祺的受戒

汪曾祺的受戒

汪曾祺的受戒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是一篇充满了诗意与温情的小说,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乡画卷,徐徐在读者眼前展开。

故事发生在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水乡。

明海,一个青涩纯真的小和尚,因家境贫寒,被送去荸荠庵出家。

荸荠庵虽名为庵,却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和尚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世俗的烟火气。

庵里的仁山、仁海、仁渡,各有各的性格和故事。

仁山是当家的,是个不怎么念经的胖子;仁海有老婆;仁渡则是个聪明活泼、喜欢唱山歌的年轻和尚。

明海在荸荠庵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又有趣。

他跟着师父们学习念经,参与庵里的各种活动,也逐渐适应了和尚的生活。

而就在这时,他遇见了小英子。

小英子一家住在荸荠庵附近,是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女孩。

她和明海相识相知,一起玩耍、劳动,感情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生长。

小英子的率真无邪给明海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他们一起薅草,一起划船,一起在田间漫步。

小英子的笑声仿佛是春天里最动听的音符,在明海的心中荡漾起层层涟漪。

而明海的单纯善良也让小英子心生欢喜,两人之间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只有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水乡世界里,人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他们顺应着自然的节奏,春种秋收,夏耘冬藏。

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关系融洽。

没有太多的争斗和算计,有的只是那份淳朴的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

汪曾祺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个美丽的水乡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

他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读者的心间,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畅和惬意。

《受戒》中的爱情,是那样的纯净和美好。

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的感情,没有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没有被礼教的枷锁所禁锢。

他们的爱情就像田野里的花朵,自然而然地绽放,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这种爱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也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向往。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荸荠庵里的和尚们,虽然身处佛门,却没有摒弃人性中的欲望和情感。

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

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

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

”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汪曾祺的《受戒》赏析汪曾祺“文化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汪曾祺在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曾师从沈从文,在风格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沈从文的影子。

《受戒》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隽永,淡薄高雅的风俗画,我们能感受到乡间随着季节交替而变化的自然风景,我们可以看到自足自乐的农家的生活和劳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大一小两座庙各自的不同景象。

汪曾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恐怕难以在现实中寻找像荸荠庵这样的地方?它只存在作家难以忘怀的,亦真亦幻的梦里吧!《受戒》的描写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也富含深厚的文化韵味,作者虽然写的是和尚,但并没有写他们默守清规戒律的生活,而是充满着七情六欲的地方,庵中的日常生活没有青灯古佛,没有吃斋练经,他们的生活完全和平常百姓的生活无异,可以堂而皇之的打牌赌钱,可以大口的喝酒吃肉,放焰口成了取悦大众的文艺演出,和尚仁渡靠焰口来赢取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芳心,虽然没有成家,但有相好,还不止一个。

仁海有老婆。

让人感到荒诞离奇,匪夷所思。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流快活,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遭到任何的非议,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百姓民风的淳朴,性格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怀。

汪曾祺《受戒》简介及赏析

汪曾祺《受戒》简介及赏析

《受戒》是的代表作,是一篇极美的.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 "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也是作家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一)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

《受戒》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多捱一刻也好。

《受戒》是乡土自然清新得不容许一粒灰尘的呼吸,它把一直在其中自自在在行走.生活.哭哭笑笑.说话的故事的淳朴人们的美揭发出来,带着不留余地的罪恶,让读者徒然心羡怅然向往那种原始的自由和恣意。

它激起的更多的是对那种迥然不同的美的遥不可及的遗憾,深沉到伤及人的自信。

作为狭隘空间中的文明人,我们少有超越理性的天性,那些被称为冲动和错误,或是蒙上了不真实的色彩,所以猛然间停住脚面对一片梦般叫你心有戚戚的美的影射时,才发现有种天赋很早就被遗弃了。

这是来自《受戒》的暗示。

《受戒》汪曾祺简介

《受戒》汪曾祺简介

《受戒》汪曾祺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讲汪曾祺简介,快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求学经历1925年,汪曾祺入高邮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

1926年秋,汪曾祺入县立第五小学读书。

1932年秋、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读书。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告急。

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学,并辗转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以及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都因战争而打乱。

汪曾祺就这样勉强读完中学。

后战事日紧,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写过这个小庵。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大学期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

解放前夕1944年,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教师,在两年的教学期间,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小说《复仇》。

后由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

此外,还写了小说《职业》、《落魄》、《老鲁》等。

这期间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

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民办致远中学任教师两年,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

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北京,与在北京大学外语系任助教的施松卿会合,临时借住在北京大学。

失业半年后,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武汉被留下来参与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当副教导主任,干了一年。

7 汪曾祺的《受戒》

7 汪曾祺的《受戒》

简 洁 平 淡 的 语 言
“明子!” “小英子!” “你受了戒啦?” “受了。” “疼吗?” “疼。” “现在还疼吗?” “现在疼过去了。” “你哪天回去?” “后天。” “上午?下午?” “下午。” “我来接你!” “好!” ……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 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 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 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 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 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 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受戒》
汪 曾 祺 像
《 受 戒 》 手 迹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 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1940 年开始写小说。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 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 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留在武汉。1950 年调回北京。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 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进入创作高峰期。出 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 《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小 说多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 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 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科研拓展
汪曾祺与废名、沈从文
推荐阅读: 杨联芬《归隐派余名士风度——废名、沈从 文、汪曾祺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5年第2期 季红真《汪曾祺小说中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 度》,《读书》1983年第12期 胡河清《汪曾祺论》,《当代作家评论》, 1993年第1期

汪曾祺的受戒

汪曾祺的受戒

汪曾祺的受戒 汪曾祺 “文化寻根文学 ”的代表人物, 作品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本文是小编精心 编辑的汪曾祺的受戒,希望能帮助到你! 汪曾祺的受戒 1979 年重返文坛后,作品源源不断,小说 、散文 、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1979 年病逝于北京。

《受 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 年第 10 期,获 1980 年《北京文学》奖。

二.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 汪曾祺的《受戒》 一.王曾祺的生平 王曾祺,1920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 教育,博学多才,尤其喜爱文学。

1979 年重返文坛后,作品源源不断,小说、 散文、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1979 年病逝于北京。

《受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 年第 10 期,获 1980 年《北京文学》奖。

二.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受戒》描写的主要环境是菩提庵,小说一开头,即交待了充满儿童情趣的 “荸荠庵”名称的来历。

“荸荠”这个世俗、卑微、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 调的意象,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冲洗了大半。

明海当和尚,没有一丝 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一条生路。

因此,在作者笔下,荸荠庵是一个与世俗世间 无本质差异的地方。

这里的领袖不叫方丈或主持,二叫“当家的”。

当家的大师 父仁山的 主要任务是料理三种财务:经账、租账、债账,类似账房先生。

二师 父仁海师有家眷的人。

三师父仁渡聪明、漂亮、充满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飞 铙”行家,还会唱最俗最昵的情歌。

平常嘛,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鸡摸狗之徒常来 打牌聊天,佛寺净土几成娱乐场所。

逢年过节他们还杀猪吃肉,“杀猪就在大殿 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

庵里惟一显得干枯冷寂的人――老师叔普照,也以给即将升天之猪念“往生咒”的方式参与者这项杀生活动。

作者还不失时机地插 叙各路和尚带着大姑娘、小媳妇私奔的故事 。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受戒》的描写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也富含深厚的文化韵味,作者虽然写的是和尚,但并没有写他们默守清规戒律的生活,而是充满着七情六欲的地方,庵中的日常生活没有青灯古佛,没有吃斋练经,他们的生活完全和平常百姓的生活无异,可以堂而皇之的打牌赌钱,可以大口的喝酒吃肉,放焰口成了取悦大众的文艺演出,和尚仁渡靠焰口来赢取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芳心,虽然没有成家,但有相好,还不止一个。仁海有老婆。让人感到荒诞离奇,匪夷所思。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流快活,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遭到任何的非议,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百姓民风的淳朴,性格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出家当和尚,还成为了当地贫寒子弟的上佳选择,当几年和尚,可以赚得一笔钱,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显然成为了一般人眼中的“美差”。而作者命名的题目却是“受戒”但文章却毫无守清规戒律之意,文章首尾呼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者用散文
化的笔调,赞颂了淳朴的人性之美,在结构上行云流水,自然随意。作品重点描绘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萌动,明海“受戒”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确实让人感到荒诞,但这种种的现象似乎是作者对圣俗权威的一种挑战吧!
汪曾祺的《受戒》赏析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
,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汪曾祺的《受戒》简介
写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全篇有一万二千多字,几乎没有什么故事
情节,但却极富诗情地展现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的初恋被作家描绘得如诗如画,醉人心田。文章发表之前,有人问汪曾祺:“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 ”汪曾祺说:“我要写,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汪曾祺宣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这些话,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汪曾祺创作这篇小说

受戒

受戒

四.相关拓展
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康的人性,歌颂爱,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政 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城》 心理刻画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清淡幽默。 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凄美。
第二节 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 《受戒》 一.作者简介 二.《受戒》简介 三.艺术特色 四.相关拓展
—汤瑶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 江苏高邮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8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受戒》《大淖 记事》等以苏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 背景的系列小说,开“寻根文学”风 气之先,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 的人物。 作品集: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开 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散文集:《蒲桥集》 小说集:《邂逅集》 代表作品 《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 《葡萄月令》《沙家浜》
“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 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在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 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还可以杀猪,吃 肉。…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本性自然,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 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
主题概括:
二.《受戒》简介 1.写作背景
小说末尾注明:写43年前的一个梦。有人认为这场 梦指的是43年前汪曾祺未遂的初恋。也有人认为这个 次文本意味着: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作者 用这个梦来烘托气氛,升华感情,或者只是作者心中 的一个理想境界,但这个梦是否真是作者年轻时候的 一个梦,还是一个梦想,无处可考。 汪曾祺曾受业于沈从文,在创作上很受沈从文的影 响。《受戒》也和沈从文小说《边城》有点相似,都 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描写爱情 的笔调也十分相似。

受戒

受戒

下面让我们看看《受戒》里的生活吧:“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可以不念经、不做早课,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可以杀猪、吃肉,更可以唱“妞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这样的酸曲。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正所谓“饥来便食,困来便眠”,庙里的和尚是如此,当地的居民也是如此。
在汪曾祺笔下,小和尚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朴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情感,呈现出浪漫、纯真色彩,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俗世污染的童心,足以成为这个桃花源的灵魂的象征,所以作者把它表现得特别美。譬如,明海受戒后与小英子回家时荡舟芦苇丛中的描写,在读者脑中留下了一幅清廖淡泊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小说中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实际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他说:“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受了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思想的影响,可能有一点。……我自己想想,我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我觉得孔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并且是个诗人。……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我觉得儒家是爱人的。因此我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二、率性纯真的人物形象
大师父仁山整日袒着黄肚皮,趿拉着鞋,还不时发出母猪一样的叫声,他的主要任务是管帐,是个地道的“当家的”,大家也都这么叫他“当家的”;二师父仁海公开接老婆住在荸荠庵里消夏;三师父仁渡因为有飞铙的绝技而使相好的不止一两个;就连善因寺受人景仰的大和尚也在绣花方丈里藏了一个19岁的小老婆;还有那整日枯坐在“一花一世界”的老师叔,他露面的时候不多,除了下雨天偶尔被其他几个和尚拉出来凑数打牌外,只在过年杀猪吃肉时才露面,并且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神情肃穆地为猪念往生咒。在这种人性解放、和谐温婉的环境里,小英子和明海的恋情的诞生也就显得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受戒 汪曾祺

受戒 汪曾祺

小说《受戒》以小英子和海明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庵赵庄”上人们的生活。

其中对田园世俗生活,当地民风习俗,还有小英子和海明纯真的爱的描写,都充满了浪漫色彩和人世间的温暖。

整个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杯清水,没有波涛汹涌的壮阔,也没有惊心动魄的人物冲突,只有一种让人舒服的平淡,却又是那么的美好。

就像是小说里的那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那种淳朴的语言,宽容的态度让我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小说中的许多片段和句子都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是小说开头对于海明当上和尚的缘由的那一段描写。

小说中提到,“海明的家乡是出和尚的”。

就像“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得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一样。

可见在他的家乡,和尚是一种职业,和其它的职业没有什么差别,特别的是“和尚”和“婊子”也是并列的关系,是不分贵贱的。

这和传统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般人都会认为,“和尚”并不是一种职业,就算是,那也和“婊子”不是一个级别的,而在小说里的庵赵庄,“和尚”和“婊子”是一样的,他们是平等的职业人。

可见村庄里的人们,对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很单纯,觉得那都是人们用以谋生,吃饭的一种方式。

可见当地的民风是淳朴。

其二是和尚“受戒”的生活状况。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提起”,这和一般的寺庙有很大的差异。

那里的和尚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他们可以取老婆,可以置田地,可以打牌,,还可以吃肉,没有烦恼。

这种“俗人”般生活的日子,是边受戒,变破戒。

和尚“受戒”的生活,和常人差别不大,甚至更快活,那种神仙般的日子真是让人向往。

其三是对田园生活和世俗民风的描写,那种慢节奏的生活以及淳朴的民风,对美的追求,让人读完有很温暖的感觉。

例如英子家的院子,有菜园,瓜豆蔬菜四十不缺,还有家禽家畜,果树花香,自给自足。

还有他们淳朴的交流方式和对美的追求,大英子会绣好看的花,她绣的三双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于是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过去看。

汪曾祺《受戒》讲义

汪曾祺《受戒》讲义

汪曾祺《受戒》讲义一、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 年 3 月 5 日—1997 年 5 月 16 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二、《受戒》创作背景《受戒》写于 1980 年 8 月 12 日,当时的社会环境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逐渐从过去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汪曾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学视角,创作出了这部充满清新自然风格的作品。

三、故事梗概《受戒》讲述了一个小和尚明海和小村姑英子之间纯真的爱情故事。

明海因为家里兄弟多,生活贫困,被送到荸荠庵当和尚。

庵里的和尚们也并非严守清规戒律,日子过得随性自在。

明海在庵里结识了邻居家的小英子,两人一起玩耍,一起劳动,渐渐地产生了朦胧的感情。

在这个充满田园风光和人情温暖的世界里,没有世俗的束缚,没有礼教的压抑,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美好。

四、人物形象分析1、明海明海是一个单纯、善良、聪明的小和尚。

他出家并非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是生活所迫。

在荸荠庵里,他跟着师父们学习念经、做法事,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2、小英子小英子是一个活泼、开朗、率真的女孩。

她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对明海有着真挚的感情。

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3、其他人物荸荠庵里的和尚们,如仁山、仁海、仁渡等,他们各具特色,但都打破了传统和尚的刻板形象,展现出人性的真实和可爱。

五、主题探讨1、爱情与人性《受戒》中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纯真的爱情,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这种爱情不受宗教、礼教的束缚,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发展的,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和赞美。

2、田园生活的向往小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人们在这里勤劳地劳作,彼此关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简单、纯真生活的向往。

汪曾祺《受戒》的人性美

汪曾祺《受戒》的人性美

汪曾祺《受戒》的人性美《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写的是一个小和尚明海和一个女孩小英子之间朦朦胧胧的爱情故事,还有大量对庵赵庄风光的描写,里面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还住了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种田耕地,打牌唱曲,画画绣花等等。

读《受戒》可以感受到全文有一种浓烈的生活气息,里面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充满了人性美。

小说的叙事线索是明海为谋生出家当和尚,需要受戒,但是受戒却在最后才出现,反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描绘荸荠庵里世俗化的生活场景,为的就是告诉我们,这里的人是自由的,是可以追求俗世的幸福的,是无所谓清规戒律束缚的,是充满着人性美的。

庵赵庄被人们称为“荸荠庵”,本来庵里住的应该是尼姑,而这里住的是和尚,并且文中写道:“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戒律,连这两个字也不会有人提起。

”和尚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但是荸荠庵的和尚不穿袈裟,打牌,杀猪吃肉,娶老婆,收租放债。

在那里,他们当和尚并不是出于宗教的信仰,只是出于谋生,和尚在他们眼里是一种职业,和其他捕鱼、画匠、织席子的人们没啥不同,都是平等自由的。

另外,佛教的圣地也没有神秘肃穆的气氛,他们不做早课和晚课,敲三声磬就代替了,和尚们出去放焰口会收钱,有时还放花焰口,他们还会唱小曲,杀猪都在大殿上杀的,吃肉不瞒人。

这一切在小说中的人们看来,也是很正常的,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亵渎神灵,这是不合身份的。

这里的和尚世俗化了,荸荠庵也是个世俗化的人间乐园,他们是用人的感觉来生活,人的天性来看世界,充满了人性,他们没有被宗教所束缚,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无异。

人性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爱,每个人都向往爱和被爱,爱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爱的存在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小说中的和尚们能够还俗娶妻,有的还能和妻子一起生活在庵里,有的还有几个相好,在这和尚们也是世俗化的人,他们拥有了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他们和常人无异。

在这种解放人性、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小英子和小明子的恋情诞生也就显得水到渠成,合情合理了。

受戒汪曾祺的简介

受戒汪曾祺的简介

受戒汪曾祺的简介 受戒小说 讲述了一个叫明海的少年出家并受戒的故事 。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受戒汪曾祺 的简介,欢迎阅读! 内容简介: 庵赵庄有座荸荠庵(实为“菩提庵”,被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庵内 13 岁的小和尚明海因为家里人多地少而被舅舅带来出家的。

他舅舅是庵里的当 家和尚仁山。

庵内和尚们并不恪守戒律,一样过着俗世的日子。

明海在第一次来 庵上的的路上认识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荠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

明海 会描画, 这一技艺令小英子即将出嫁的姐姐着实风光了一回——大英子照他描的 画绣出来的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

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做针织,一个画花,一个 刺绣; 一起栽秧、 薅草、 车水、 放割稻子、 打场看场。

四年以后, 明海就要受戒, 受了戒就能做“沙弥尾”,将来能做方丈。

小英子划船送他去善因寺受戒。

数天 后,小英子又划船把接受过戒的明海回庵赵庄。

回来的路上,小英子要明海不要 当沙弥尾也不要当方丈, 天真的明海一概应下。

当小英子问他: “我给你当老婆, 你要不要?”明海大声说:“要!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戏剧家。

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 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 家浜》 等。

如今, 汪曾祺平中显奇, 淡中有味的作品, 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 并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 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创作背景: 文革结束后, 中断小说创作多年的汪曾祺重新提笔写小说, 这一阶段他的小 说基本上以早年间在故乡高邮的生活为创作素材 汪曾祺少年时为躲战火随父、1/5祖在乡间小庙住过半年多,当时有一户赵姓人家住在庙的附近。

经过 40 多年的 人生积累, 年过六旬的他回忆起当时的那段生活经历, 感到像小英子那样的农村 女孩的感情是健康、美好、富有诗意的,于是产生了创作冲动,决定要把那种美 好的情感和生活样态写出来。

汪曾祺受戒怎么样

汪曾祺受戒怎么样

汪曾祺受戒怎么样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之一,华夏出版社2008年出版。

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通过一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描写了普通人的人生欢乐,表达了对纯朴的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含蓄的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判。

汪曾祺受戒简介
《受戒》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表现的是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小说描写
的内容包括和尚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俗生活两部分。

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

聪明漂亮的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

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

荸荠庵的小和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磐,然后挑水、喂猪。

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他是吃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

明子的舅舅仁山是“当家的”,掌管寺庙里里外外的俗务。

二师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俩在庙里过起了逍遥自在的小日子。

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铙”,还长于唱山歌小调。

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
个字也没有人提起。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

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

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受戒介绍 《受戒》描写的主要环境是菩提庵,小说 一开头,即交待了充满儿童情趣的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汪曾祺 受戒介,希望能帮助到你! 汪曾祺受戒介绍篇一 一.王曾祺的生平王曾祺,1920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自 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学多才,尤其喜爱文学 。

1979 年重返文坛后,作品源源不断,小说、散文 、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1979 年病逝于北京。

《受 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 年第 10 期,获 1980 年《北京文学》奖。

二.小 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 一.王曾祺的生平 王曾祺,1920 年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 教育,博学多才,尤其喜爱文学。

1979 年重返文坛后,作品源源不断,小说、 散文、评论均好评如潮,掀起了一股“汪曾祺热”,1979 年病逝于北京。

《受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 年第 10 期,获 1980 年《北京文学》奖。

二.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受戒》描写的主要环境是菩提庵,小说一开头,即交待了充满儿童情趣的 “荸荠庵”名称的来历。

“荸荠”这个世俗、卑微、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 调的意象,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冲洗了大半。

明海当和尚,没有一丝 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一条生路。

因此,在作者笔下,荸荠庵是一个与世俗世间 无本质差异的地方。

这里的领袖不叫方丈或主持,二叫“当家的”。

当家的大师 父仁山的 主要任务是料理三种财务:经账、租账、债账,类似账房先生。

二师 父仁海师有家眷的人。

三师父仁渡聪明、漂亮、充满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飞 铙”行家,还会唱最俗最昵的情歌。

平常嘛,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鸡摸狗之徒常来 打牌聊天,佛寺净土几成娱乐场所。

逢年过节他们还杀猪吃肉,“杀猪就在大殿 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

庵里惟一显得干枯冷寂的人――老师叔普照,也以 给即将升天之猪念“往生咒”的方式参与者这项杀生活动。

作者还不失时机地插


叙各路和尚带着大姑娘、小媳妇私奔的故事 。

总之,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两个字也没有人提起。

由此可见,小说通 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

三.作者写《受戒》跟三种全会思想解放有关系 《受戒》的发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的惊奇于喟叹。

那时的文学创作还没有 从“伤痕”中脱离出来, 《受戒》使人耳目一新。

人们惊异地发现汪曾祺小说的 另类风格和别样情趣。

《受戒》所展示的散文化的艺术风格,完全与众不同,让 人们恍悟“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受戒》是汪曾祺主要代表作品之一。

它不仅承接、 丰富了废名、 沈从文这一支中断已久的中国抒情小说的传统, 而且, “从纯粹文学的意义上来看, 新时期文学所迸发出来的汹涌澎湃、 铺天盖地的文 学大潮, 新时期文学所生发出的持续不断地语言反省, 都源自那四十年前的一个 梦,都源自那一次文学的“受戒”。

《受戒》的产生,是作者这样一个八十年代 的中国人的各种感情的一个总和。

作者写 《受戒》 写的是美, 是健康的人性。

美, 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通过《受戒》作者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够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得、 诗意的 东西, 肯定人的价值。

作者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里 受教育的女孩不同。

她们比较纯,在性的 观念上比较解放。

这是思无邪,《诗 经 》里的境界。

作者写这些,跟三种全会思想解放有关系。

多年来,我们深受 思想束缚之苦。

四. 小说题目是《受戒》 但“受戒”的场面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 而且是通过小英子的眼睛 侧写的,作者并不把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

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 入成分,叙述当地“当和尚”的习俗、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 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

不但如此,小说的插入成分中海不断地 出现其他的插入成分, 如讲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 连带插入叙述庵中几个 和尚的特点, 而在介绍三师傅的聪明时又连带讲到“飞铙”的绝技、 放焰时出尽 风头、 当地和尚与妇女私奔的风俗、 三师傅的山歌小调等等。

虽然有这么多枝节, 小说的叙述却曲尽自然,仿佛水的流动,即是安安静静,同时又是活泼的、流动 的。

五. 汪曾祺用平淡的叙述营造了散文化小说的诗意氛围 《受戒》里面有民俗风情,有地方精致,有朦胧初恋,有人间欢情。

清新的 语言和松散的结构使这部小说在 80 年代初显得“格式上的特别”这个独具审美


品格的文本意味着一种独具风格的小说文体样式, 一种关于小说观念的更新, 这 在以后的影响中可以看出这种样式启发了许多人的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