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2)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一、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形式。
在小学语文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和描写。
下面将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二、详细解析1. 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地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数量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气真热,能把人烤焦了。
”夸张的手法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极端的温度。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明喻与被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脉搏,温暖又欢快。
”比喻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笑声的美好。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点、行为、感觉、思想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的表现形式。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实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地饥肠辘辘,渴望一场甘霖的洗礼。
”拟人使得大地有了渴望和饥肠辘辘的人性化特点。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他黑得像炭,她白得像雪。
”通过对比黑与白,强调了两个人的肤色之间的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并列的内容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让文句更加连贯,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早晨,阳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花朵,照亮了我们。
”排比使得阳光的照耀行为更加强调和生动。
6.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往往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可以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设问,引起了读者对于世界形成的思考。
7. 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回答,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修辞手法分析
小学生语文课文的修辞手法分析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课文是他们获取知识、培养语感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修辞手法的运用,则为这些课文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表现力,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生语文课文,对其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比喻,是小学生最早接触也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通过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
例如,在《荷叶圆圆》这篇课文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作者把荷叶比作绿色的大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勾勒出荷叶的样子。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和语言,让它们变得鲜活有趣。
在《笋芽儿》里,“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笋芽儿被赋予了“扭动身子”和“钻”的动作,仿佛一个努力生长的孩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种拟人手法让孩子们更能感受到笋芽儿生长的迫切和顽强。
夸张,则是故意把事物的特征夸大或缩小,以增强表达效果。
《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的高度,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仿佛那瀑布真的是从天上倾泻而下。
排比,将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排列在一起,增强语势,加深印象。
《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排比,把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对漓江的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里的“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意思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用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当时中国人民在外国租界里的无奈和屈辱。
设问,自问自答,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启发思考。
像《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运用了对比、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语文中是最基本的能力,也是重点训练的内容。
要求掌握常用修辞格。
一、对比1。
正衬:作者写小山没有荷花美,不仅写出了“莲”的高贵,更写出了“小山”的贫贱。
正衬与反衬相比较,突出了“莲”的不屈不挠、高洁脱俗。
2。
反衬:夏日的骄阳似火,热气逼人,写出了小山被晒得滚烫的感觉,而莲花却“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以“热”衬“冷”的方法,让读者看到小山虽然被炙烤着,但它的生命力极强。
3。
前后照应:荷花在石缝中,显得娇小可爱,随风飘动,好像在欢迎游客的到来。
荷花给人以清新自然、优雅宁静之感。
二、拟人1。
本体(花朵)拟人:用比喻、比拟、象征、夸张等手法,使描绘对象具有人一样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能够用自己的一些典型特征、行为去打扮和装饰自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例句:小草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吮吸着甜美的乳汁,它们在微风里摇头晃脑,互相说着悄悄话。
桃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慢慢地长出嫩绿的叶子。
草坪上,小草宝宝伸展着四肢,欢快地跳起了“舞蹈”。
她的眼睛亮得吓人,闪闪发光,像两颗小星星。
一位老师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同学们都用关切的目光望着他。
那里摆着一把大火钳和几个大碗,里面盛满了水。
同学们围坐在那儿,埋怨火钳太小。
我不怕同桌,也不怕老师,就怕不文明的人。
爸爸回家时,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那风里夹着一股烟草味儿,闻到这味道,我就觉得舒服。
2。
人格化拟人:赋予某一物品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使其人格化。
例句:青蛙的皮鼓鼓的,肚子圆圆的,可爱极了!第三单元,我背诵了很多诗歌,像静夜思、小池、早发白帝城、回乡偶书、山行等等。
我还读了《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故事,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人们往往因为贪心,而想占有尽可能多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吃亏的总是自己。
三、排比1。
抒情的需要:在文章中适当加入排比段,既可增强气势,又可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如: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哪个不是我的兄弟姐妹?……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用最美的语言,写出心中的激动。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1.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2.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喻1.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2.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3.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4. 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5.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6.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7.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夸张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2缩小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典型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排比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典型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对偶/对仗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典型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典型例句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反问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典型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设问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典型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对比什么是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典型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练习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16.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按要求改写句子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5.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手法。
小学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小学中的修辞手法解析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感染力而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修辞手法在表达中起到丰富和提升语言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小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解析。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以便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同点或特点。
比喻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生动地去理解、记忆和表达事物。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解析: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笑容的美好和灿烂。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特征和感情,增强其形象和表达的效果。
例如:树木在微风中低声诉说。
解析:这句话将树木拟人化,使读者感受到树木在微风中有如对人们诉说心事一般。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事物的特点或表达感情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夸大。
夸张手法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威力、美丽、巨大等。
例如: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解析:这句话通过夸大手法,强调了他笑声的巨大、震撼和具有感染力。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完全相反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黑夜中的星星犹如一颗颗明亮的钻石。
解析:这句话通过黑夜和星星进行对比,凸显了星星明亮璀璨的特点,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星星的美丽和闪耀。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或形式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突出事物的连续性和递进,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无私、勇敢、坚强,是我们的英雄们的标志。
解析:这句话通过排比手法,将无私、勇敢、坚强等词语进行列举,突出了英雄们的特点,使读者更能理解和记忆。
总结:修辞手法在表达中起到丰富、提升语言的作用。
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所表达的内容。
在小学中,学生们可以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文,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字数:489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答案)一、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知识讲解:修辞讲义(下)【包含教师版、学生版、参考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知识讲解:修辞讲义(下)(教师版)一、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扩大夸张: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
如: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了这么多人?3.超前夸张:故意把本来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
如:这酒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注意】夸张不等于说大话。
夸张是对某一事物进行艺术性的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而说大话则是歪曲事实,夸大事实,让听者反感、厌恶。
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句中的“雪花大如席”就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
如果说“海南雪花大如席”,那就是说假话了。
二、对偶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又如:横眉冷对于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设问、反问1.设问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如: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反问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句子中。
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表达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表达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反问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鲜明、更强烈。
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3.设问与反问区别【巩固训练】一、将下列句子改为夸张句。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新部编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地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详解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小学修辞手法详解
修辞手法详解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1、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3、比喻,比作,比喻成的区别例:千树万树梨花开。
喻体:梨花本体:雪比喻:把梨花(喻体)比喻雪(本体)。
比作:把梨花(喻体)比作雪(本体)。
比喻成:把雪(本体)比喻成梨花(喻体)。
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1、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1.水街的另一边是一排翠绿的柳树,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的衣裙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2.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1.月亮一出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2.夜空中的小星星狡猾地眨着双眼。
3.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咱们走来。
悄无声息地走开。
三、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1.家乡的河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沙石;家乡的河真绿!绿得就像青青的草原;家乡的河真静!静得只有看到远处的山才知道船在行走。
2.梅花真洁白啊!像冬天里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个英勇的战士。
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护士犹如月亮,献上自己的笑脸,明亮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花朵,吐出自己的芳香,愉悦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蜜蜂,送出自己的蜂蜜,甜蜜了每个病人。
护士是春蚕,贡献自己的生命,服务了每个病人;护士是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护士是蜡炬,燃烧自己的年华,照耀了每个病人。
四、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1.哇,好大,好壮观!这就是我一直想看的央视大楼,瞧,它就像擎天柱一样高耸入云。
2.在教室里,学生们发出了噪音,几乎把屋顶撞倒了。
3.汽车像箭一样快,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五、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1.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2.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排比、设问与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1.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4. 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附常见类型)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一、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多重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常见的比喻方法有: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二、用比喻描写景色、景物或事物的作用:三、用比喻描写物体的外形作用:四、夸张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夸张。
用水把物体一分为二,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比喻。
作用:五、夸张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夸张。
夸张:对原有事物加以提炼或引申,突出其本质特征。
作用:六、对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偶比喻,使文字简练,节奏和谐,结构严谨,有音乐美。
作用:七、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
作用:八、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对比: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作用:九、设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问。
作用:十、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十一、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对比: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成两个方面并列出来。
作用:十二、借代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借代。
作用:十三、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
“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具有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它的感情。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突出事物本质。
十四、反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问。
作用:十五、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
作用:十六、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作用:十七、顶真的定义和作用,掌握顶真。
作用:十八、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作用:十九、引用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引用。
作用:二十、呼告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呼告。
作用:二十一、分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分类。
作用:二十二、双关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双关。
作用:二十三、反语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语。
作用:二十四、对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偶。
作用:二十五、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
作用:二十六、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附常见类型)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第五种】美化或丑化本体。
前者(例1、例2是歌颂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鄙视本体。
例如: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种】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散文这枝花,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必须盛开。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第三种】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第四种】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8、比喻的修辞举例(1)比喻句举例:①早餐的露似珍珠一样晶莹。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延伸学习:(2)带有比喻的成语恩重如山冷若冰霜呆若木鸡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易如反掌亲如手足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对答如流a明喻: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b暗喻: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马之劳c借喻: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2、拟人1、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老舍《小花朵集》)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王蒙《春之声》)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延伸:【第三种】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马克思《资本论》)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3、排比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具体的运用如下:(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 (谚语)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
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4、夸张1、定义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第一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类】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1、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2、白发三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第三类】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夸张的作用揭示文章中心,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文学的(句子)感染力。
进一步增强联想;创造文章的氛围。
01.拟人句1.风翻开了书!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行道树笔直的站在路边。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