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一、按部位定位按部位定位是根据人体部位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面部穴位的定位。

例如,人体面部有很多穴位,如人中、迎香、颊车、颌车等,这些穴位的定位方法就是根据面部部位来确定的。

二、按骨骼定位按骨骼定位是根据人体骨骼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手臂、手腕、脚踝等部位的穴位定位。

例如,手腕上有腹两阴穴和腕骨后穴,这些穴位的位置都是根据手腕的骨骼来确定的。

三、按肌肉和肌腱定位按肌肉和肌腱定位是根据人体肌肉和肌腱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脊椎、背部、上肢和下肢等部位的穴位定位。

例如,脊椎穴位主要是根据脊椎骨和脊椎旁的肌肉来确定的,如脊椎旁穴、脊柱旁穴等。

四、按血管和神经定位按血管和神经定位是根据人体血管和神经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手指、脚趾等部位的穴位定位。

例如,手指上有诸荣穴和关冲穴,这些穴位的定位主要是根据手指上的血管和神经来确定的。

在寻找穴位位置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视觉法: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相对位置,用肉眼直接观察和确认穴位的位置。

2.触摸法:运用手指按压和触摸,寻找可以感受到的特殊点位或凹陷处。

3.量距法:运用测量工具如经络仪、经络图等,按照相对距离来确定穴位位置。

4.寻骨、寻脉法:通过触摸骨头或当地的主要动脉,以确定穴位的位置。

综上所述,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要有按部位定位、按骨骼定位、按肌肉和肌腱定位、按血管和神经定位等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进行穴位定位。

不同的定位方法可以互相印证,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当然,为了确保穴位定位的准确性,最好是在专业的针灸、按摩等相关领域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规范。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得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

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

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得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得凹陷处、【功效】清热止痛、【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得上1/3与中1/3交点处、【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2)急性腰扭伤、(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得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得口角歪斜,面痉挛得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

3~0。

5寸、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

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教程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教程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色: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 2 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 1.5 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觉痛苦。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频频操作 2— 3 次,痛苦很快就会消逝。

按:自己不一样意这类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相同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一样散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同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以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路!自己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色: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痛苦、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纳 2 寸针,直刺 1.5 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 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 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用最显然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纳 1.5 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 3/4 寸,提插 20 秒钟,患者平卧留针 30 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难听尖,挤出3— 5 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 1.5 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立行经的时间,假如不可以,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畅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 5—8 次,按下时要缓,松开时要快,这样能够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 1 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觉子宫缩短,频频操作 3 次。

双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 25 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边 22 痛经的治疗互参,两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两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常用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1)上肢腧穴:1尺泽Chi z e【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配伍】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主治】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 • 8 一 1. 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 K o ngzu i【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配伍】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主治】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直刺0 • 5 一 l寸。

3列缺 L i eq u e【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配伍】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主治】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向上斜刺 0. 3— 0. 5寸。

4.少商 Sh a osh a ng【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 1寸。

【配伍】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主治】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浅刺0. 1寸,或点刺出血。

5.神门 Sh e nm e【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直刺0. 3— 0。

5寸。

6.合谷【定位】手背部第 2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炎、鼻窦炎、牙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面部肿痛、口眼歪邪、半身不遂、腮腺炎、手指痉挛、臂痛、恶寒、发热、无汗、多汗、咳嗽、胃痛、腹痛、便秘、痢疾、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荨麻疹、疥疮、高血压、昏厥。

7曲池【定位】屈时,在肘横纹桡侧端稍外方凹陷中。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

【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

(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

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

(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

【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

【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2)急性腰扭伤。

(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的口角歪斜,面痉挛的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

(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3~0.5寸。

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教程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教程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常见穴位定位方法

常见穴位定位方法

常见穴位定位方法1.按骨骼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骨骼的特点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骨骼是固定不动的,而且相对稳定,所以按照骨骼来定位穴位可以保证穴位的准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骨突、关节等特殊的骨骼标志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2.按肌肉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的肌肉分布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肌肉与骨骼相连,所以可以通过肌肉来确定穴位的大致位置。

例如,在肩部可以通过锁骨和胸肌来定位穴位,在手臂上可以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来定位穴位。

3.按脏腑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脏腑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的脏腑都有固定的位置,所以可以根据脏腑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胸部可以通过心脏和肺来定位穴位,在腹部可以通过肝脏和胃来定位穴位。

4.按皮肤纹理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皮肤上的纹理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的皮肤上有很多纹路,这些纹路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可以通过皮肤纹理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手掌上可以通过纵横交错的纹理来定位穴位,在脚底可以通过纵走的纹理来定位穴位。

5.按运动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运动的特点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在运动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运动线路,这些运动线路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可以通过运动线路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手臂上可以通过屈伸运动的轨迹来定位穴位,在腿部可以通过走路运动的轨迹来定位穴位。

以上就是常见的穴位定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一些基本的定位方法,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解剖知识和临床经验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一、手太阴肺经1.鱼际(Yújì)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4.尺泽(Chizé)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少商:简便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二、手阳明大肠经5.合谷(Hégǔ,)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7.肩髃(Jiānyú)【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穴位定位方法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通过观察身体部位的外部标志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下面是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1.经络定位法:根据经络走行路径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运行的通道,通过沿着经络查找相应的穴位位置。

常见的经络定位法有三防法、半阴阳合穴法、京骨法等。

2.经外奇穴定位法:根据经外奇穴的特殊位置来确定穴位。

经外奇穴是位于经络外的特殊穴位,是针灸治疗中的特殊疗法。

通过观察关键部位的特殊标志来找到相应的穴位。

3.解剖定位法:根据人体解剖结构来确定穴位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解剖结构明确的穴位,如血管、神经、骨骼等。

通过解剖图或经验知识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4.寻龙点穴法:根据人体表面的龙脉及其交汇处来确定穴位位置。

寻龙点穴法认为身体的经络是若干龙脉的分支,通过观察龙脉的走向和交汇处,可以找到相应的穴位。

5.推穴法:根据穴位的周围肌肉、骨骼等进行推算来确定穴位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触摸周围组织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6.尺寸定位法:根据人体尺寸比例来确定穴位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没有明确解剖标志的穴位,通过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学中还有很多其他定位方法,如综合定位法、气海导引法、针灸反射区定位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穴位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定位是一项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技能,初学者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常用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定位、功效面部穴位:1.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

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2.神庭穴:前正中发际直上0.5寸。

功效:清肝明目,熄风止痉,通窍安神。

主治:前头痛,目眩,雀目,鼻渊,角弓反张。

3.头维穴:发角内0.5寸。

功效:疏风止痛,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4.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

功效: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度开窍。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心悸,健忘,脱肛。

5.太阳穴:眉尾和眼角连线的凹陷处。

功效:清头泻火,明目止痛,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口眼歪斜,牙痛。

6.睛明:在目内眦角上0。

1寸处。

功效: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内眦痒痛,恶风流泪,目视不明,色盲,目眩。

7.攒竹:眉毛之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前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下垂,头痛。

8.鱼腰:眉中。

功效:清头通络,明目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眼睑下垂。

9.丝竹空:眉梢凹陷中。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头痛,目眩,止赤肿痛,齿痛,癫痫。

10.瞳子寥:目外眦旁0.5寸,眶骨外侧缘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止痛。

主治:头痛,青盲,视物不明,内障,喉痛,畏光。

1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疏风活络,清热度明目。

主治:目赤痛痒,面肌痉挛,口眼歪斜,眼睑闪动,迎风流泪,头痛,目眩。

12.鼻通:鼻骨凹陷中。

功效:宣通鼻窍,清热解毒。

主治:头痛,久流冷泪,火眼,鼻渊。

13.迎香穴:横平鼻翼中部旁开0.5分。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主治:鼻塞,鼻衄,不闻香臭,面痒,唇肿。

14.巨寥: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

功效:疏络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闪动,近视,鼻塞,唇颊肿痛,齿痛。

15.人中:人中沟分为三份,在2/3处。

功效:开窍启闭,苏厥救逆,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主治:癫狂,小儿惊风,昏迷,清热化痰,宁神镇痛。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4
4.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
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5.迎香*(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 及眶下神经。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齿痛、 颊肿、三叉神经痛。 •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9
3.颊车*(Jiáchē,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Tóuwéi,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 平刺0.5~l寸。 5.地仓*(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5
6
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ST1) 足阳明经、阳跷、 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之间
【主治】 ①眼睑瞤(3-①)动、迎风流泪、目 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 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 出血。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文成县中医院 叶胜男
如何定穴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 量标准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 1寸同身寸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 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 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膻中穴 】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 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 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 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 胖、过瘦、呃逆、乳腺炎、 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 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 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 呃逆等病症。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 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 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 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 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能 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 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 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 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 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治喘穴 】
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
棘突下,旁开0.5寸。该
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
故名为"定喘"。治喘穴
位于大椎穴左右约二厘
米处的凹洼中。能止咳
平喘,通宣理肺。对于
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百日


【心俞穴 】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摘要:一、腧穴定位方法概述二、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介绍1.经络腧穴定位法2.相对定位法3.解剖学定位法4.手指比量法三、腧穴定位注意事项四、结论正文:【一、腧穴定位方法概述】腧穴定位,是指在人体上确定穴位位置的过程。

它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技术的基础,对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腧穴定位方法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定位法、相对定位法、解剖学定位法和手指比量法等。

【二、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介绍】1.经络腧穴定位法:依据中医经络学说,经络腧穴定位法是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穴位分布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中医理论,对于熟悉中医理论的人来说,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2.相对定位法:相对定位法是根据人体标志物,如五官、关节、肌肉等,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穴位定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解剖学定位法:解剖学定位法是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结合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结构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适用于临床治疗。

4.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穴位定位方法,通过手指的距离和宽度来估算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学者和现场急救等情境。

【三、腧穴定位注意事项】在进行腧穴定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穴位所在的经络和主治功能,以便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2.定位时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因穴位定位不准确而影响治疗效果。

3.穴位定位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如先上肢,后躯干,再下肢。

4.注意个体差异,穴位定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结论】腧穴定位方法在中医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各种腧穴定位方法,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对于从事中医治疗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其归经

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其归经

手太阴肺经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握拳,肱二头肌微用力收缩,使肘横纹处肱二头肌腱显现,当肘横纹水平线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直线相交点取穴。

孔最:【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取法】仰掌,伸前臂,当腕横纹上7寸的水平线与太渊至尺泽的连线交点处取穴。

(太渊至尺泽的中点为6寸,中点上一寸即7寸处)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法】①仰掌、伸前臂,将太渊至尺泽的连线均匀分布四等份,当远端1/4(3寸)的中点水平线与桡骨茎突直上的交点处取穴。

②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基突上方,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是穴。

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法】仰掌,伸前臂,在掌侧腕横纹(以腕关节缝为准)桡侧端,摸到桡动脉搏动处是穴。

少商:【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取法】以拇指指甲根最近端(与皮肤相接处)作一横线,再在指甲桡侧缘作一直线,当两线在桡侧指甲角旁的交点处取穴。

(以下指、趾甲角旁的穴位均依上取法。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取法】以拇指指甲根最近端(与皮肤相接处)作一横线,再在指甲桡侧缘作一直线,当两线在桡侧指甲角旁的交点处取穴。

(以下指、趾甲角旁的穴位均依上取法。

)三间:【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关节处)后桡侧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拇指与食指尖相合,当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后方凹陷处取穴。

(或用手指沿第二掌骨桡侧面向前推,推至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取穴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伏掌(或竖掌),先定准第二掌骨小头与基底部后,找到第二掌骨中点。

当一、二掌骨间,靠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取穴。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掌面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按下处是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陵泉穴位取穴方法:取穴的时候,做好用 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 处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常用骨度分寸表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 直量 如前后发 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 至前发际3寸,大椎至后发际3寸
胸腹部 两乳头之间 8寸 横量 胸部与胁肋 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 两穴间作1寸6分
常用骨度分寸表
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 直量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直量 背部
1.5寸同身寸法
食指与中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 1.5寸。
2寸同身寸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以中 指第一节横纹处为准,三指横量为2寸 。
3寸同身寸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 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始见于《灵枢·骨度》篇。是 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 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 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都是 一样。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也就 是反这段距离划成十二个等分,取穴就以 它作为折算的标准。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小儿骨科 徐德霞
如何定穴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 寸折量标准取腧寸同身寸法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 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 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 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官、毛发、抓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 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 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等。两骨分歧处, 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分歧处取巨骨;胸骨 下端与肋软骨分歧处取中庭。此外,肩胛冈 平第三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体表标志法
➢2)活动标志:活动标志定位,是指利用 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 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如 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 口取。又如,曲池宜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 ,外展上臂时肘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髃 ;取养老时,应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 尺骨小头桡侧骨缝中取之。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 13寸 ➢股骨大转子至膝中 19寸 直量 用于足三阳
经的骨度分寸;“膝中”前面相当犊鼻穴 ,后面相当委中穴;臀横纹至膝中,作14 寸折量 ➢膝中至外踝尖 16寸
体表标志法
➢ 主要指分布于全身体表的骨性标志,可分为 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 分类: ➢ (1)固定标志:固定标志定位,是指利用五
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 (胸)椎,髂嵴相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 棘突)。背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
上肢部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9寸 直量 用于 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 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踝上缘 18寸
直量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
足三里:膝盖外侧有个凹陷叫膝 眼,膝眼下面三寸,胫骨一横拇 指的地方
三阴交穴
➢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 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 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 ,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 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三阴交穴。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 脐之下3寸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 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这里的寸是 同身寸,每个人手掌四指并拢的宽度,相 当于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关元也 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 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 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 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 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即:手腕横 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 的凹陷处。
合谷穴
➢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 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 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 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 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 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涌泉穴
➢涌泉穴:第2、3脚趾缝与足跟连线的1/3处 ,靠近脚趾端的那个点就是涌泉穴,或者 你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 是涌泉穴。
➢作用:按摩涌泉穴可治疗糖尿病、更年期 障碍、怕冷症、妇女病、多眠症、晕眩、 高血压、焦躁、过敏性鼻炎、肾脏病等多 种疾病,还可以排毒养肾。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 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 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