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一)
2018年高考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 8.顷之,烟炎张天 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
语境是一只“青麻 二、看具体语境 头”(蟋蟀)藏匿 在“针针丛棘”之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 中。由此可推断 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 “焉”是兼词“于 不离篇”。 此”。“伏焉”即 “伏在那里”。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 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 词,可推断“乎”与“哉”
)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 三、看对应位置 “乘”是介词“趁着”的意 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 乘着的意思。此句的 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 “利”“便”也是对文,都 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是指有利的形势。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
里,是语气助词。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文言虚词推断1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 “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陆游《示儿》) •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复音虚词
• 【乃尔】译为“这样”。 •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 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 2.下列句子中的“而”用法与 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C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蟹六跪而二螯 C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
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
二、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 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 (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表反问语气:难道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
1、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2) 敏而好学 表并列 (3)面山而居 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4)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
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表因果,“因而”。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第二人称代词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 “罢了”
•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① 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望告②乃翁”一句,大为感佩, 其真③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 齿,④乃曰:“此徒沽名耳。”众 人质之以理,其辞穷,⑤乃不得已 而谢。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
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表因果,“因而”。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第二人称代词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 “罢了”。
二、乎(句末为语气助词,句中分三种情况:后接名词性短语则为介
八、也(句末表各种语气,句中表停顿)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环滁皆山也 (2) 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3)表感叹。“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 一 般要用疑问代词。 例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例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商量。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不久,一会儿
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2) 敏而好学 表并列 (3)面山而居 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4)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
十七、者 ★★★☆(刚考) (二)语气词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 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 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 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完整版)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其
1.代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我(们)的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其孥 你(们)的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们)的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它(们)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们)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自己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这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其
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主谓之间
顷之,上行出中谓桥
助词 时间名词后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定语前置标志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 代词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 动词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取独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后标志)
何1.代词表疑问
大王来何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练一练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2、抓课文。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文章 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命题规律
1、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中考,分值为3分, 每年必考。
2、题 型:四个选项,八个句子,形式是两两比 较,考查异同,两个都出自所供文段。
考点内容
1、文言常见虚词的范围 2008大纲》明确有18个: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例如:于、以
连词是一种虚词, 它不能独
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 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 用。
并列连词:有 和、跟、与、同、及、而、况、 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连词:有 则、乃、就、而、于是、至 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等。
转折连词:有 却、但是、然而、而、偏偏、 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句例推断法
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
相如闻,不肯与会 宋何罪之有?——《公输》 何餍之有 何陋之有?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也。——《隆中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标志确认法
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
被动句的标志:见、于、 为……所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 置来判别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 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一般是 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 结尾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 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 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乎
1.助词 表语气
不亦说乎
疑问或反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问
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感叹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择连词 是…还是,
4.助词
夸夸其谈
相当于“而”
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节助词
练习:
一定
如
语有狼段意曰①那么,::叼 “狐那其其 其谓中一 如狼的而 猛曰啖 犬:之 何“, ?羊得 ”肉饱狐其你其间鲜的口于乎福犬!。曰君果”:是其
怒“,羊其数那无詈闻lì言邪还,,是其其一言畏定不主堪人入邪耳?,及君其乃嬉无逐所,
D人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 而法? 或:连词,可译为“或 者”
(高考文言文复习)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复习)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导读: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一、词性分析法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性,在不同的句中具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其意义、用法也往往不同。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①中的“则”是副词,在句中表示断判、确认,可译为“就是”。
②中的“则”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二、语境推断法1.依据相关文句的含意辨析虚词。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崤之战》)晋襄公放走秦囚后,遭到原轸怒斥,幡然悔悟,派人追赶,追到黄河边的时候,秦国三位将军却已经上船离开了。
可见,此处“则”是连词,连接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可译为“已经”“倒已经”。
2.依据在句中的位置辨析虚词。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字用于动词和宾语之间,表示对宾语的复指,是个代词,译为“这”。
三、比较推断法1.比较意义虚实,推断虚词意义与用法。
①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以”,应该是动词(实词),意思是“认为”;②中的“以”,则是介词(虚词),意思是“用”“拿”。
2.比较用法异同,推断意义与用法。
同一个虚词,具有不同的用法,这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②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
(《魏公子列传》)①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②中的“故”是副词,有“特意”“故意”的意思。
3.比较语法关系,推断意义与用法。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两个句子的语法关系并不一样。
“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
四、句中求意法1.将虚词义项代入句中,确认正确义项。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
十三、因 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 2、介词(+宾语),有“依靠”、“凭借”、“通 过”、“经 过”、“由”、“因为”、“趁机”等; 3、连词,作“因此”、“所以”; 4、动词,相当于“沿袭”。 试一试 1、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3、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 4、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为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表因果,“因而”。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第二人称代词 ,你的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 “罢了”。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为什么、怎么、 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何如][奈何][若何] ,译“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等;[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1、大王来何操? 什么 2、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 4、今日之事何如? 怎么办 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以何(凭什么) 试一试
四、乃 1、副词(1)“于是”、“就”、 (2)表判断,是、就是; (3)却、竟然 (4)只、仅 2、代词:你的、你、 这样; 3、复音词[无乃]恐怕;[乃尔]这样
试一试 1、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竟然 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表判断,是、就是; 4、陈涉乃自立为王 “于是”、“就”
五、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 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 (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表反问语气:难道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和实词推断技巧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一、代入筛选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例】“而”,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
二、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
三、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例】“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例】“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还也”。
【例】“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之”。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三、虚词的复习方法
(1)归纳积累,辨析异同 归纳积累,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 复习过程中,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 、 复习过程中 , 要通过阅 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 结合文中的典型句子不断练 要树立全句意识, 习 , 要树立全句意识 , 依靠对全句的分析来准确理 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要识记那些要求务必掌握的 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日积月累, 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日积月累 , 自然就能得心 应手。 应手。 如一个同样的语气词, 如一个同样的语气词 , 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大 不相同, 在疑问句中助疑问语气, 不相同 , 在疑问句中助疑问语气 , 在感叹句中助感 叹语气, 在陈述句中助陈述语气, 叹语气 , 在陈述句中助陈述语气 , 答题时切忌生硬 地胡乱套用。 地胡乱套用。
难 道
带入筛选法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围着它又围 攻打它又攻不下来,
不下去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攻 不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B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而陋者乃 而陋者 乃:副词,可译为“竟” 副词,可译为“ C人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人益之, 损之,胡可得而法? 人益之 连词,可译为“或者” 或:连词,可译为“或者”
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 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概念的词。 概念的词。 例如: 例如:方、但、益
2.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 2.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
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 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 。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 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 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如何推断精品PPT课件
乃:判断词“是” 以:动词“认 为”
若:动词“如同” 所:名词“处 所”
之:动词“前往” 因:动词“沿 袭”
1、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2、词量不大,但词频很高 3、意义虚化,但功能强大 4、古今形同,但差异巨大
着眼常见,突出重点 立足文中,考测理解 既考用法,又考意义 学考兼顾,注重迁移
不重思维,只重结果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词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连 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 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
词 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 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 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 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 词、目的连词等。
• 与文言实词相比较,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 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 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 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 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 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确切掌握文言虚词的 这些特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增 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文言虚词推断
•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 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 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 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 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 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 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二、标志识别法
1、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
2、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为……所 3、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
1、行将为人所并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3、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8、徒见欺
给,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因为
为了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不足为外人道也 3.语气助词 何……为;奚……为
被
表对象:向,对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反诘
训练巩固
下列句中红体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 项是( )
A、安定临泾人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学不师授,友人劝之 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C、未知生,焉知死 圣心备焉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文言虚词 推断方法
一、代入法
而——连词
并列:又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顺承: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但是,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因果:因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乎
1.助词 表语气
不亦说乎
疑问或反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问
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感叹
时学兵法”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 之矣
副词
何以战
凭、靠 介词
判断词性意义异同 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 第一组: 1、吾将以身死白之。
2、险以远,则至者少。(2003年春季
1句“以”字后的“身死”是名词性结构,组成介宾短语 做“白”的状语,“以”在句中是介词。2句“以”字前 后的“险”和“远”都是形容词,“以”在句中是连词,
.第二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001年)
前句“以”字前后的“缓攻”和“待其事”都是动词性结 构,“以”是连词;后句“以”字前后的“穷予生之光阴” 和“疗梅”也都是动词性结构
第三组: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002年)
两个“以”字都是介词,前句搭配的“百骑”是“人”, 后句搭配的“钟磬”是“物”,由不同类推出意义不同。
D人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 而法? 或:连词,可译为“或 者”
为 1.动词 可译作做、成为、认为、
是……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陈胜吴广为屯长
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
2.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替
2018年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一)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 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 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一、看语法分析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 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 首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 是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 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B
)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因、乃:于是 止、仅:只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 “因”和”乃”相同, “止”和“仅”相同 C “因”和”乃”不同, “止”和“仅”相同 D “因”和”乃”不同, “止”和“仅”不同
小结:虚词推断的方法——七看
(定)主 + [状] + 谓 +(定)宾
↓ ↓ ↓
名 、 代
动 、 形
名 、 代
一、看语法分析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
可以推断文言虚词 的用法。
“之”是动词 “抚”的宾语, 代词,代“妪”, 可译为“她”。 “之”用在 定语和中心 语之间,是 结构助词, 可译为 “的”。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师道之不传”是主
六、看具体语境
语境是一只“青麻 头”(蟋蟀)藏匿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 在“针针丛棘”之 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 中。由此可推断 “焉”是兼词“于 不离篇”。 此”。“伏焉”即 “伏在那里”。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焉”用在疑问句中, 》)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文言文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供大家参考!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摘抄1.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
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
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
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
2.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
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
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方法推荐1.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
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 (1)
吾其还也
难道谁能讥笑我呢 ?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果真的能够顺利成功
3.连词
那么将用什么话回答 呢? 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将何辞以对 假设 如果 转折 然则、那么
4.助词
夸夸其谈 路漫漫其修远兮 相当于“而” 音节助词
练习:请问这个语段中12个“其” 那么 如果 的含义和用法是什么? 其中的 一定
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 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 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 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 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 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 词,可推断“乎”与“哉”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同义。
介词
因为,为了
动词 “接受”、“做”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 代词 副词 相当于“难道”, 加强反诘语气
代上文的“千里马”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完整版)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练一练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2、抓课文。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文章 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
二、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命题规律
1、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中考,分值为3分, 每年必考。
2、题 型:四个选项,八个句子,形式是两两比 较,考查异同,两个都出自所供文段。
考点内容
1、文言常见虚词的范围 2008大纲》明确有18个:
2.语气 副词
(推测)大概 (希望)应当,一定
还是 (反问)难道、岂 (强调)真的
3.连词
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 假设 如果 非天资之卑。
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 转折 然则、那么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助词
选择连词 是…还是,
夸夸其谈
相当于“而”
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节助词
且
1.副词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的方法
所
3.助词: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为 1.动词 可译作做、成为、认为、是……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的 “夫关因人联此之,”相可。与译这,为种俯仰一世(王羲之《外 用兰再法亭说与集一现序层代》意汉)思语,相
用法的虚词还有
同。这种用法的虚
②“ 然至是于”以颠”覆“,“理然虽固宜然。(苏洵《六词 若国还 ”论有“》“至)至如””“等至。
③则嗟”夫“!盖”予等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
《岳阳楼“这记嗟种》夫用)”法用的在 虚段 词首 还抒 有发“感噫叹”,“可呜译呼为”“等唉。”。
谓短语,作“久矣”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的·主秋语水,》“)之”用在
主语和谓语之间,起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用》,)是结构助词,可
不译。
④辍耕之垄上(司“马之迁”《是陈动涉词世,家“》去)”“往”的意
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 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 不是虚词。
} 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在动词后,作代词;
3.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在“所”后,组成“所 字结构”, 作动词;
4.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地点前,作动词,到
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 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 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
一、看语法分析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位置来判别虚
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常见的虚词“夫”在句首
一般是发语词,在中间一般是代词,在结尾是
语末的感叹词。又如“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
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得词性,然
①俅以幸臣躐(liè)跻显位
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 除“以”字,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
②得全首领以没
是介词,例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 是连词,
③扈从以行
再作具体分析,例①“以”表凭借某种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身份,例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 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②③“以”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下面“也”字的用法:
练一练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表判断语气
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疑问语气
3、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表感叹语气
三、看对应位置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置的句,意构“思成乘,的”由对是此介可文词推,“断其趁“对着因应””位 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也相是似乘。着由的此意思可。从此句句中的熟悉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
虚词推断
你知道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于则者 与之
虚词五类:(P50)
代词:而、何、若、焉、之……所、者…… 介词:以、为、因、于…… 副词:乃、其、且、则…… ④连词:而、且、以、则、与…… ⑤助词:以、所、之、为、者……
18个虚词口诀
• 于(与)焉何其若 • 因为所以则而且 • 乃之乎者也
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利疑”难“虚便词”的也是用对法文。,都
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是。指(有利陶的潜形《势归。去来兮
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五、看特殊标志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借助句式标志词来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于南亩之农夫”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介 是)宾介短词语“,比“”于的”意
是宾语前置句,“何
③何以战(《以左”传即·“曹以刿何论”,战》)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
和被由修此饰得的关知系正,确两答者案的意是义完C全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 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是介词;
例②③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是连
气助词可推断““思乎””也和是“语哉气”助处词于。对应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置《,蜀由“道哉难”》是)表感叹的语
气助词,可推断“乎”与
四、看删换变化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 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
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
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
词。
五、看特殊标志
“夫”用在段 首引发议论,
虚 抒感词文叹充、言当表文的关段标联与志等段性。、词根句语据与。标是 不 法 “句这志发译 的若衔些性语。 虚夫接词词词这 词”过语语种 还“,渡多,用 有可故,用可起来推承发断转议其合论用,、法常转。由话一题些、
夫”“且
“至于”用在句首
“是故”表事情 夫”“盖”等。承接上文,表示另
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
(定)主 + [状] + 谓 +(定)宾
↓
↓
↓
名 、 代
动
名
、
、
形
代
一、看语法分析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 可以推断文言虚词 的用法。
“之”是动词 “抚”的宾语, 代词,代“妪”, 可译为“她”。
“之”用在 定语和中心 语之间,是 结构助词, 可译为
“的”。
①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师》道)之不传”是主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前置宾语和动词间,宾前标志
8.顷之,炎张天
在时间副词后,音节助词
二、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 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是思定。语后置句, “”“石”是中心语,
“以”是介词“凭借” “铿然有声者”是定
④竖子不足与的谋意(思司。马迁《鸿门宴》语),“之”是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过略了秦宾论语“之”,“与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
“被”的意思。
(之)”是介宾短语, “与”是介词“和、跟” 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