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凝固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材料世界第7章金属和合金的凝固

材料科学与材料世界第7章金属和合金的凝固
第七章 金 属 和 合 金 的 凝 固
7.1纯金属的凝固 7.1.1液态金属的结构 7.1.2纯金属的凝固过程 7.1.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7.1.4晶核的形成 7.1.5晶核的长大 7.2合金的凝固
7.2.1平衡分配系数 7.2.2平衡凝固 7.2.3非平衡凝固
7.2.4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溶质的再分配 7.2.5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 7.3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7.3.1铸锭三晶区 7.3.2铸锭的缺陷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 r> rk时,晶胚的生长导致系统自由能的降低,晶胚自动长大。 该晶胚可以成为晶核。 该临界尺寸rk称为晶核的 临界半径, 该晶核称为 临界晶核
● r> rk时,晶胚的生长导致系统自由能升高,晶胚自动消失。
由:dΔG/dr = 0,得晶核的临界半径:
形核率: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下图所示为液态纯金属在缓慢冷却过程中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即 冷却曲线。由图可见,液态金属在理论凝固温度Tm(金属的熔点) 处,并未开始凝固。只有冷却至Tm温度以下某个温度(Tn)才开 始凝固。通常将这种实际开始凝固温度低于理论开始凝固温度的 现象称为“过冷”,并把理论凝固温度Tm与实际凝固温度Tn之差 ΔT称为过冷度(ΔT=Tm-Tn)。
液态金属中局部规则排列微区和随机高致密区都是很不稳定 的,它们大小不一,处于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状态。这种很 不稳定的现象称为“结构起伏”或“相起伏”。均匀的液态金 属凝固过程中结晶的核心就是在结构起伏的基础上形成的,故 这些结构起伏又称为“晶胚”。
7.1.2纯金属的凝固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
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包括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 。

重庆大学金属凝固原理第5章单相合金的凝固

重庆大学金属凝固原理第5章单相合金的凝固

当 时(界面处),

时,
求得
得到界面前沿液相中溶质分布表达式(指数衰减曲线):
(此式由美国W.A.Tiller; K.A.Jacson;J .W.Rutter; B.chalmars等四人于1953年提出)
● 该式只适用于稳定生长阶段 ● K0>1仍适用
四、四种溶质再分配的比较
a— 平衡凝固 b— 液相中只有扩散 c— 液相部分混合 d— 液相均匀混合
§5-2 成分过冷
一、成分过冷形成的条件及判据 二、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三、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四、成分过冷的本质
一、成分过冷形成的条件及判据
重庆大学金属凝固原理第5 章单相合金的凝固
按照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晶体形成的特点,合 金可分为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两大类。单相合金 是指在凝固过程中只析出一个固相的合金,如固 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纯金属结晶析出单一成 分的单相组织,可视作单相合金凝固的特例。 多相合金是指凝固过程中同时析出两个以上新相 的合金,如具有共晶、包晶或偏晶转变的合金。
· 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固、液中溶质均能扩 散均匀化)
· 近(准)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假设固相中 溶质无扩散) 液相均匀混合(有强烈对流和搅拌) 液相中只有扩散(液相中无对流) 本课程内容 液相部分混合(液相中既有扩散,也存在部分 对流)(硕士生研究生课程内容)。
(非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为博士生课程内容)
· 单向(定向)凝固过程铸锭中成分的变化
· 分析微观偏析(晶粒内偏析)过程成分变化
· 利用此式提纯合金
(4)适用范围
· 此定理在液相充分搅拌情况下较准确。否则有误差
· 在凝固末端,即剩下最后一滴液体时,此定理不成立
此时有

几种材料的凝固

几种材料的凝固

( k 0 1 ) /( 1 2 k 0 )
式中α为无量纲的溶质扩散因子,可表示为
1 1 2 k 0 Tm T Tm TL
1 2 k 0 k 0 1
DSt f / L
2
将与Cs*相对应的相图上的温度T代入前式可得:
fS [1 ( ) ]
5
式中TL是合金的液相线温度;Tm是纯溶剂的熔点温度。
3
长度为L的单元体内单向凝固时的溶质分布
南航材料学院
王寅岗
11.1
单相合金的凝固
②求解: 由固液界面处质量守恒可得
(C
L
C S ) L df

S
L (1 f S ) dC
L

1 2
S dC
S
式 中 Ldfs=dyi , δs 为 固 相 内 溶 质 反 扩 散 的 边 界 层 厚 度 , δs=2Ds/v,其中v是固-液界面推进速度。式中等式左边代表 在某一温度时凝固 dyi 合金排出的溶质量 ( 图中的面积 A1) ; 等式右边第一项代表液相中溶质的增量(图中的面积A2),第 二项代表溶质向固相中反扩散的量,近似地用高为 δs 底为 dCs*的三角形面积表示。
单相合金的凝固
) exp( v DL x ' )]
(3)、稳定区
液相溶质分布方程:
1 k0 k0
L
随着v的改变,CL改变,导致CS改变。若推进速度v的变化, v2→v1→v2(v2>v1),固相中成分发生如图的变化,说明在稳 定凝固时凝固速度的减小,将会使固相中局部区域溶质贫 乏; v 增大,则相反。此外,富集区中溶质的最大含量随 凝固速度变化的增大而增大。
王寅岗

第5章 单相合金凝固

第5章 单相合金凝固

国家级精品课程
考虑液相部分混合达稳态时C*S及C*L值: 因在稳定态凝固时排出的溶质量等于扩散走的溶质量, 所以:
R (C L
CS )
C L ( x ' ) DL x x 0
CL
对式(4-5a)求导得
C L ( x ' ) DL R x x 0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第3版)
国家级精品课程
2、液-固界面局部平衡假设
实际凝固过程中,溶质在固、液两相中扩散速度有限,界 * * 面两侧的两相内成分不可能达到均匀,因此 CS 及 CL 的浓 度也不可能按平衡相图的液相线及固相线变化,故凝固过 程实际溶质分配系数与K0有较大差别。 尽管如此,凝固理论认为:通常凝固条件下界面处液、固 两相的成分始终处于局部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给定 * * CL 合金,无论界面前沿溶质富集程度如何,两侧 CS 、 值 * * 仍符合相应平衡相图,且 与 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等 CS CL 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此即凝固界面的局部平衡假设。
一、溶质平衡分配系数
二、溶质再分配的四种情况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第3版)
国家级精品课程
1、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
CS K0 CL
K0 定义为定温T *下,达到平衡时合金固相
成分浓度C*s与液相成分浓度C*L 的比值。
稳定阶段界面前沿 的溶质分布
1 K0 C L C0 [1 e K0
R DL
x
C0 CS( x) C0 K0 S O
]
O'
X'

《金属凝固》---多相合金凝固

《金属凝固》---多相合金凝固
20
5-12
定向凝固(G>0) 扩大了共晶共 生区
共晶共生区
5-13
21
1.2 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的共晶共生区
• 确定某共晶合金体系的共晶共生区,首先需要确定初生相 确定某共晶合金体系的 α、β及共晶相α-β各自的界面温度(界面过冷度),并根据 界面温度最高(界面过冷度最小)的相优先生长的原则 • 界面过冷度ΔT与生长速度R ,及温度梯度G 之间的关系: ΔTnf相 = G⋅DL/R + K1R1/2; ΔTf相 = G⋅DL/R + K2Rw (如对铸铁:w=0.35,K2=9.32);

• 多相凝固时,不同相竞争生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最高界面温度原则---具有最高界面温度的相优先生长(界面过冷度最小原则)≌在茂密森林
中,长得高的树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

共晶共生区的形状和范围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G,初生相的性质,以 及共晶生长速度R及结晶温度过冷度ΔT之间密切相关,图5-13;
18
• 结果分析
* 级数解的每一项均含三项:幅值项、沿界面(y)方向 的成分周期变化项和沿生长方向(x’方向)的成分指数 衰减项。 * CL(x’,y) 的分布图形
(可见CL在x’和y方向上变化均在 λ = 2( Sα + S β ) 的数量级范围内)
30
CL ( x ', y ) − CE = ∑ [
V=1 μm/s
V=10 μm/s
24
深过冷 快速凝 固条件 下非共 晶成分 合金获 得全共 晶组织
25
1.3 金属-金属(nf-nf)共晶凝固 • 片状共晶
• • • • 形核与生长机理 共晶生长界面前沿液相溶质分布解析 共晶层片间距的选择 第三组元(杂质元素)的影响等

纯金属与合金的凝固 (2)

纯金属与合金的凝固 (2)
组织组成物 α,βII及混合物α+β
相组成物: α+β
59
d.过共晶合金
60
➢平衡凝固过程总结: ➢(1) 各相的成分可由相图确定 ➢(2) 成分不同,凝固过程不同,组织
不同 ➢(3) 室温组织中均含有α,β两相,其
以不同的数量、形态、分布等形式体现 出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能。
61
3.共晶形态
62
金属-金属共晶的常见形态
63
共晶形成的搭桥机制
64
层片共晶凝固时的原子扩散
65
➢凝固速度与共晶组织细小程度的关系
可用层片间距λ与凝固速度R之间关系描述:
λ=K R-n
➢减小层片间距可以提高共晶组织的强度
66
4.共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
a.伪共晶( I合金)
67
几种可能的伪共晶区
68
b.不平衡共晶体 ( II合金)
T4
T4
T4
T4
44
➢ 产生成分过冷的条件
G mc0 g1 - k0 R D k0 G : 液相温度梯度
R:凝固速度
m:液相线斜率
k0:平衡分配系数
c0:合金成分
D:溶质原子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45
成分过冷会改变晶体生长的形态
46
47
48
4.2.2 共晶相图及其合金凝固
1.共晶相图分析
基本概念:共晶转变,共晶体,共晶合金系
可通过扩散退火消除包晶偏析。
81
➢Al-Mn
82
➢Al-Cu
83
4.3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4.3.1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1.其他类型的恒温转变相图
84
(1) 具有熔晶转变的相图

第3章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第3章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rb wL 100% ab
w
ar 100% ab
动画3-3 杠杆定律证明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匀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态也无限互溶的二元合 金相图。 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主要二元合金系:Cu-Ni、Ag-Au、Cr-Mo、Cd-Mg、Fe-Ni、 Mo-W等。
2)温度t3 温度到t3时,最后一滴液体结晶成固体,固溶体的成分完全与合 金成分一致,成为均匀(C0)的单相固溶体组织时。
固溶体结晶过程概述:
固溶体晶核的形成(或原晶体的长大),产生相内(液相或固相)的 浓度梯度,从而引起相内的扩散过程,这就破坏了相界面处的 平衡(造成不平衡),因此,晶体必须长大,才能使相界面处重新
不是3,与合金的成分C0不同, 因此,仍有一部分液体尚未结 晶,一直要到t4温度才能结晶 完毕。
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影响晶内偏析的因素: 1)分配系数k0 当k0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 当k01时,k0越大,偏析也越大。 2)溶质原子的扩散能力 结晶的温度较高,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又大,则偏析程度较小;反之,则 偏析程度较大。 3)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越大,晶内偏析程度越严重。 削除晶内偏析的方法: 扩散退火或均勺化退火
两相。
对二元系来说,组元数c=2,当f=0时,P=2-0+1=3,说明 二元系中同时共存的平衡相数最多为3个。
(2)利用相律可以解释纯金属与二元合金结晶时的一些差别。 纯金属结晶时存在液、固两相,其自由度为零,说明纯金属 在结晶时只能在恒温下进行。 二元合金结晶时,在两相平衡条件下,其自由度f=2-2+1, 说明此时还有一个可变因素(温度),因此,二元合金将在一定

固溶体合金凝固过程有两个特点

固溶体合金凝固过程有两个特点
变压下:f=c-p+2
恒压下:f=c-p+1
c:组元数。C=1,单元系统;C=1,单元系统; C=3,三元系统。
p:相数。
由公式可知: fmin=c-pmax+1 故:pmax=c-fmin+1=c-0+1
4.1.2 相图的表示 单元系:单元系成分不变,恒压下只
有温度可变,故相图由一根温度纵坐标 轴组成。
L+
C
B D
① 含Sn量小于C点合金(Ⅰ合金)的结晶过程 在3点以前为匀晶转变,结晶出单相 固溶体,这种直接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
称一次相或初生相。 温度降到3点以下, 固溶体被Sn过饱和,由于晶格不稳,开始析出(相变过
程也称析出)新相— 相。由已有固相析出的新固相称二次相或次生相。由 析出 的二次 用Ⅱ 表示。
如果将各温度下固溶体和液相的平均成分点分别连接成线,则该线分别称 为固相平均成分线和液相平均成分线。
固溶体在不平衡凝固时液、固两相的成分变化及组织变化示意图
Cu-Ni合金的平衡组织与枝晶偏析组织
4.2.4 固溶体的非平衡结晶与宏观偏析 固溶体的宏观偏析指沿一定方向结晶过程中,在一个区域范
围内,由于结晶先后不同而出现的成分差异。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
液相区 L
1455
L+

纯镍 熔点
固相线
Cu
固相区
20
液固两相区
40 60 Ni%
Ni 80 100
4.2.2 固溶体的平衡凝固 4.2.2.1 固溶体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
平衡凝固:指合金从液态很缓慢地冷却,使合金在相变过程中有充分时间
进行组元间的互相扩散, 每个阶段都能达到平衡, 达到平衡相的均匀成份。

各种成分合金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

各种成分合金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

一、介绍合金是由两种或更多种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溶体,它的性能往往远远优于单一金属。

在合金中,各种成分在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和室温平衡组织是影响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各种成分合金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合金的凝固过程1. 凝固过程的基本原理当合金熔体冷却到固态温度以下时,会发生凝固过程。

凝固是指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物理过程。

凝固过程包括核化和生长两个基本阶段。

在核化阶段,熔体中形成稳定的固相核,然后在生长阶段,这些固相核不断长大,形成完整的晶粒。

2. 各种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各种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成分比例、凝固速率、晶格匹配度等。

不同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单层金属合金、双金属合金、多元合金等,它们在核化和生长阶段的行为都会有所不同。

三、室温平衡组织1. 室温平衡组织的概念室温平衡组织指的是合金在经过凝固过程后,在室温下所呈现的晶体结构和组织形态。

室温平衡组织对于合金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等都有重要影响。

2. 各种成分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各种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形态也会受到成分比例、冷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某些条件下,一些成分合金会形成某种晶体结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会形成另一种晶体结构。

不同的室温平衡组织会直接影响合金的性能。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成分比例不同成分比例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

例如在某些成分比例下,合金会形成等轴晶结构,而在另一些成分比例下会形成柱状晶结构。

2. 凝固速率凝固速率是指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冷却速度。

不同的凝固速率会影响合金的晶体生长速率和晶体尺寸,从而影响室温平衡组织。

3. 晶格匹配度不同成分合金的晶格匹配度也会对凝固过程和室温平衡组织产生影响。

晶格匹配度较好的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晶体生长相对较快,形成的室温平衡组织也会较好。

五、结论各种成分合金的凝固过程及室温平衡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课件:第七章 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课件:第七章 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7.7)式称为杠杆法则,在α和β两相共存时,可用杠杆法则求出两
相的相对量,α相的相对量为 x2 x ,β相的相对量为 x x1 ,
两相的相对量随体系的成分x而变x2。 x1
x2 x1
7.2.4 从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相图
根据公切线原理可求出体系在某一温度下平衡相的成分。图7.7表 示由T1,T2,T3,T4及T5温度下液相(L)和固相(S)的自由能一成分 曲线求得A,B两组元完全互溶的相图。
• 当Ω >0,A—B对的能量高于A-A和B-B对的平均能量,意味着 A—B对结合不稳定,A,B组元倾向于分别聚集起来,形成偏聚状 态,此时ΔHm >0。
7.2.2 多相平衡的公切线原理
两相平衡时的成分由两相自由能—成分曲线的公切线所确定,如图7.4 所示。
由图可知:
对于二元系在特定温度下可出现三相平衡,如7.5所示:
对上式用二阶泰勒级数展开,可得
由此表明, 在拐点迹线以内的溶混间隙区,任意小的成分起伏Δx都能使体系自 由能下降,从而使母相不稳定,进行无热力 学能垒的调幅分解,由上坡扩散使 成分起伏增大,从而直接导致新相的形成,即发生调幅分解。
7.3.5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1. 具有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a.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没有溶解度的化合物在相图中是一条垂线,可把它看作为一 个
7.1 相图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 二元相图中的成分在国家标准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分数(ω) 和摩尔分数(x),两者换算如下:
式中,ωA,ωB分别为A,B组元的质量分数;ArA,ArB分别为组元A,B的 相对原子质量;xA,xB分别为组元A,B的摩尔分数,并且ωA+ωB=1(或 100%),xA+xB=1(或100%)。

最全二元相图及其合金凝固知识点总结

最全二元相图及其合金凝固知识点总结

最全二元相图及其合金凝固知识点总结匀晶相图与固溶体凝固匀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固态均能无限互溶的二元系所组成的相图称为匀晶相图。

匀晶转变: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匀晶转变是变温转变。

以w(N i)为30%C u-N i二元合金相图为例说明匀晶相图。

点:T C u、T N i分别为C u、N i熔点。

线:TCuBTNi 为液相线。

TCuCTNi 为固相线。

区: L、L+α、α固溶体的平衡凝固平衡结晶: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的结晶。

以w(N i)为30%C u-N i二元合金为例分析结晶过程:t1温度以上为L;t1温度时,L→α,成分为:B、C。

固溶体平衡冷却结晶过程归纳总结:冷却时遇到液相线开始结晶,遇到固相线结晶终止,形成单相均匀固溶体。

在结晶过程中每一温度,其液相、固相成分和相对量可由该温度下做水平线与液相线、固相线的交点及杠杆定理得出随温度下降,固相成分沿固相线变化,液相成分沿液相线变化,且液相成分减少,固相成分增加,直至结晶完毕。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1.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

2.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固溶体非平衡凝固非平衡凝固:偏离平衡条件的结晶。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内部原子的扩散过程落后于结晶过程,使合金的成分均匀化来不及进行,使凝固偏离了平衡条件,这称为非平衡凝固。

非平衡凝固导致先结晶部分与后结晶部分成分不同,这种一个晶粒内部或者一个枝晶间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叫做枝晶偏析或晶内偏析。

各个晶粒之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晶间偏析。

枝晶偏析是非平衡凝固的产物,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均匀化退火消除。

1.液相线与固相线间的水平距离(成分间距)↑,先后结晶的成分差别↑,偏析严重。

2.溶质原子的扩散能力↑,偏析↓。

3.冷却速度↑,偏析↑。

共晶相图与合金凝固共晶相图组成共晶的两组元液态时无限互溶,固态时有限固溶或完全不溶,且发生共晶转变,形成共晶组织的二元系相图。

第7-4章合金的凝固与制备原理

第7-4章合金的凝固与制备原理
28
(3)中心等轴晶区 ▪ 当柱状晶长大到一定程度,中心部分的液体散热减慢,
温度趋于均匀,将阻止柱状晶的快速生长。当整个熔 液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熔液中出现许多晶核,并沿 各个方向长大,形成中心等轴晶区。
29
(4)各晶区尺寸的控制
▪ 快的冷却速度,高的浇注温度和定向散热有利于柱状晶 的形成。
▪ 慢的冷却速度,低的浇注温度,加入有效形核剂或搅动 等有利于形成中心等轴晶区。
30
2、铸锭(铸件)的缺陷
(1)缩孔
▪ 大多数金属液体凝固时体积都要缩小,如果没有足够的 液体补缩,便会形成缩孔。
▪ 缩孔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缩孔两种。
▪ 集中缩孔有多种形式,如缩管、缩穴、单向收缩等。它 一般是由于补缩不良造成的,正确设计浇注系统或采用 合适的补缩措施,让缩孔集中在冒口内,然后加以切除。
(3)当凝固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时,界面层厚度随混合作用 的加强而减小,凝固方程是用ke取代k0。
9
4、成分过冷
(1)成分过冷的概念 ▪ 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的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
了凝固温度,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 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2)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
方法,称为变质处理,添加的第三组元称为变质剂。 ▪ 如Al-Si合金中加钠盐可细化晶粒;铸铁中加镁和稀土元素,
可使石墨的形态由片状变成蠕虫状或球状,从而改变铸铁 的性能。
22

(4)共晶合金中的初生晶形态 当熔体的成分偏离共晶成分时,在达到共晶转变之前有初
生相的析出,这一过程同固溶体的凝固过程的前一阶段, 这些初生相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初生晶的性质。 若初生晶为金属的固溶体,凝固时固液界面为粗糙型界面, 一般呈树枝状(截面组织可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若 初生晶为非金属性,凝固时固液界面为光滑型界面,一般 呈规则的特有多面体(截面组织呈多边形)。 ▪ 由于凝固时这些初生相并未完全接触,液体的成分和温度 达到共晶点以下,初生晶的形态自然的保留下来,余下部 分由共晶体填充。

第8.6章 共晶合金的凝固

第8.6章 共晶合金的凝固

图4-24
Mg处理球铁的石墨形态
共晶Al-Si合金中Si的空间形貌(自由共晶)
Si为领先相 (定向凝固组织)
非规则共晶——Al-12.6%Si共晶定向凝固组织
A R
R
凝固速度对Si间距的影响
例:铝硅合金的-Al与Si相的共晶凝固
§4-3
偏晶合金和包晶合金的凝固
§4-3 Solidification of Monotectic Alloy and Peritectic Alloy
改变晶粒形态 *透明有机物凝固观察:
*半固态组织演变——对流使枝晶向玫瑰形、球形转变 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Acta Materialia, 52 (2004) 3519–3524 )
半固态微观组织形成模型及 过程数值模拟 标题
半固态晶粒生长过程
a.搅拌因素
b.冷却因素
V /V (R /R )3 fi S g S g (0< fi < 1 )
fi e
2R v
R为晶粒生长速度(取决于冷却条件)
V为液体对流速度(取决于搅拌速度)
R 8m s 1
v 80m s 1
、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R 2m s 1
v 240m s 1 、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a) 60rpm (b) 300 rpm 图5-14 不同螺杆转速下的半固态组织(浇注温度与冷却条件相同)
界面能最小原理!!
规则共晶凝固 组织
非规则共晶:金属-非金属(非小平面-小平面)相 非金属-非金属(小平面-小平面)相
小平面相生长的各相异性,导致共晶晶 体的形状不规则
Al-12.6%Si共晶定向凝固组织(非规则共晶)

第七章单相固溶体合金及铸锭的凝固

第七章单相固溶体合金及铸锭的凝固
k0c0 k0c1 k0C2 c0
c1
c2
C0
C0
B%
(b)
K 0 1 此阶段满足:固相结晶排向液相 的溶质量>溶质原子离开界面排 1 向液相的溶质量。 l Rx (2)凝固的稳定阶段(Ⅱ阶段): 0 D 当界面成分是C0,前沿的液相成 分为C0/k时,如图(b)的T5温度和 0 图(c)的第Ⅱ阶段直至Ⅱ阶段结束。 此阶段满足:固相结晶排向液相的溶质量=溶质原子离
图7-1不同KO的相图
(液相线与固相线近似为直线时K0为常数)
二.正常凝固时液-固相线中溶液的分布
研究水平园棒的定向凝固,对于KO<1的相图, 成分为C0 ,假设固相中无扩散,液相中可通过 扩散、对流和搅拌使溶液混合。
液相中溶液的混合分为三种: 完全混合、完全无混合、部分混合。
(一)液相完全混合时固相、液相的溶质分布:
(1)初期阶段:
①由于液相原子扩散速度较 小,边界层成分(CL)i与大体 积液相成分(CL)B相差较大, 且: (CL)B>C0
②固相结晶排出溶质部分进 入大体积液相,使边界层中 的浓度梯度不断增大C KC1x L 如图(d)的第Ⅰ阶段。
Ke1 S 00
d c L d x
定向凝固结论: ① 液相混合越充分,铸锭凝固后溶质分布越不均匀, 区域偏析越严重。 ② 利用定向凝固进行提纯材料,液相混合越充分,提 纯效果越好。
§7.2 固溶体合金的成分过冷
一.成份过冷的产生
①设K0<1的相图,液相完全 无混合,合金成分为C0, 进行完全无混合的单向 凝固如图(a); ②液相中实际的温度分布 图(b)为dT/dx>0,只 受壁模和已凝固的固相 散 热 单向散热所控制;

第四章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第四章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13
二、近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再分配
1.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的溶质再分配 凝固开始时,与平衡态相同,固
相溶质为kC0,液相中溶质为C0。当 温度下降至T时,所析出固相成分为 CS ,由于固相中无扩散,各温度下 所析出固相成分是不同的,整个固 相的平均成分为 CS 与固相线不符。 液相成分均匀,为 CL 。凝固将结束 时,固相中溶质含量为 CSM 。即相 图中的溶质最大含量;而液相中的 溶质为共晶成分CE。
若扩散源是稳定的(如相变时相界面上溶质的析出速度与扩
散速度处于平衡)且扩散源的运动速度与溶质的析出速度和扩 散速度保持平衡,则此时的净余浓度变化率 C 0且方程(III) t C C 中的 (浓度梯度保持稳定)则有:
x x
C 2C R D 2 0 x x
在“稳态定向凝固”条件下,液态中溶质分配特征的微分方程。
C C x C R t x t x
(II)
因此对于运动的、不稳定的扩散源,扩散场中任一点的净余浓 度变化率应为上式(I)和(II)之和,即:
C C C C 2C R D 2 t t t x x
(III)
5
C C C C 2C R D 2 (III) t t t x x
D为A物质的扩散系数(m2/s),即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
C A x
为溶质A在x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即单位距离内的溶质浓度变化率
((mol/m3)/m)
扩散是一个自发过程。通常用扩散通量 ( 扩散强度 ) 来表示扩
散速度。所谓扩散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扩散流过单位截面积 的物质量 ( 分子数或摩尔数 ) 。显然溶质在扩散场某处的扩散通 量(强度)与浓度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合金的凝固特点和性质

合金的凝固特点和性质
5
凝固过程中( T = T* ) :CS Cs CL CL
6
凝固终了时,固相成分均匀地为: CS = C0
7
二、液相充分混合均匀时的溶质再分配
该情况下溶质在固相中没有扩散,而在液相中充分混合均匀。 起始凝固时:
C S = K 0C 0 ,C L = C 0
8
该情况下溶质在固相中没有扩散,而在液相中充分混合均匀。
可见,下列条件有助于
形成“成分过冷”:
液相中温度梯度小(G L小); 晶体生长速度快(R大);
工艺因素
液相线斜率大( m L大);
原始成分浓度高(C 0大);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小(D L小); K 0<1 时,K 0 越小,成分过冷度越大。
材料因素
22
二、“成分过冷”的过冷度
以液相只有扩散的情况为例: “成分过冷”区的最大过冷度:
T M
T
S C =C S0
C*
C% L C*
S
界面
T
T实 1

m
a)
L
C *=C /k
L
00
C (X ') L
C%
b)
C 0
T 实际 2 T (X ') L
X'
c)
界面
出现“成分过冷” 。
成 分 过冷 区 Ti
X'
19
成分过冷:结晶时,固液界面前方某一区域内, 液体的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即该部分液 体处于过冷状态,这种过冷是结晶过程中由液相 中的溶质分布变化(溶质再分配)引起的,称为 成分过冷。
一、“成分过冷”对合金固溶体晶体形貌的影响规 律
二、成分过冷作用下的胞状组织的形成及其形貌 三、较宽成分过冷作用下的枝晶生长 四、自由树枝晶的生长 五、枝晶间距

固溶体合金的凝固

固溶体合金的凝固
图 胞状生长时溶质分布示意图
第25页/共28页
(2)枝晶偏析
当合金以树枝状方式凝固时,形成枝晶偏析。在先结晶 枝干和后结晶的枝间溶质分布不均匀。枝干含高熔点组元多, 枝间含低熔点组元多。通常凝固速度越快,液体的对流扩散 越不充分,k0值越小(k0<1),则枝晶偏析越严重。 枝晶偏析的产生对铸锭(件)的性能是有害的,特别使铸件 的韧性、塑性及抗蚀性下降。枝晶偏析可以通过扩散退火消 除。
(1)平衡冷却时固相的溶质分布
图 固溶体长大机制的模型
形核→相界平衡→扩散破坏平衡→长大→相界平衡
第6页/共28页
(2)不平衡凝固时的溶质分布
液固完全互溶
固相内无扩散, 液相完全混合
固相内无扩散,液相内只有扩散, 没有对流,溶质原子只能部分混合
图 三种混合状态下溶质分布
第7页/共28页
图 凝固后溶质分布曲线 a-平衡凝固,b-液相完全混合 c-液相完全不混合,d-液相部分混合
第23页/共28页
2.显微偏析
微观偏析是在一个晶粒范围内成份不均匀的现象。 根据凝固时晶体生长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枝晶偏析、胞 状偏析和晶界偏析。
第24页/共28页
(1)胞状偏析
当成份过冷比较小时,固溶体以胞状方式生长。 对于k0<1的合金,在凹陷的胞界处将富集着溶质。这种 胞内和胞界处成份不均匀的现象称为胞状偏析。
6.4 固溶体合金的凝固
• 固溶体结晶的特点: • (1)异分结晶 • 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不同,
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 晶,或称选择结晶。 • (2)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此温 度范围内的每一温度下,只能结晶出一定数量的固相。 • 随着温度的降低,固相的数量增加,同时固相和液相的成 分分别沿着固相线和液相线而连续地改变,直至固相的成 分与原合金的成分相同时,才结晶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 态 金 属
柱状晶生长过程的动态演示
(3)中心等轴晶区
随着柱状晶的发展,经散热,铸锭中心部分 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全部降至熔点以下,再加上杂 质等因素的影响,会在整个剩余液体中同时形核, 由于此时散热已失去方向性,晶核在L中可以自 由生长,形成了中心等轴晶区。 等轴晶区各晶粒的取向各不相同,其性能也 没有方向性,一般铸锭、铸件都要求得到此组织。
二. 固溶体的平衡结晶
平衡结晶: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的结晶。 以含30%Ni合金为例分析结晶过程: t1以上为L; t1时,L →α,成分分别为:B、C。 t2时,成分为:E、F。 随T↓,固溶体成分沿固相线变化,液体成分沿液相 线变化。 t3时,结晶终了。得到与合金成分相同的固溶体。 固溶体的结晶过程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固溶体 在形核时,即需要结构起伏(以满足晶核大小超过一 定临界值的要求),又需要能量起伏(以满足新相对 形核功的要求),此外还需要成分起伏(由于其结晶 时,结晶出的α成分与L成分不同)。
讨论: k0=WS/WL k0<1:Ws<WL,表示随溶质↑,合金凝固T开始和 T终结↓,见图(a)。 k0>1:Ws>WL,表示随溶质↑,合金凝固T开始和 T终结↑,见图(b)。 k0→1:表示合金凝固时重新分布的溶质成分与原 合金成分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小。
平衡冷却,冷速慢,固体、液体中溶质原子都 能充分扩散,无偏析,凝固后成分都为C0。 实际凝固,固体中几乎不扩散,液体中溶质通 过扩散、对流、搅拌,有不同程度混合。这种 凝固过程叫正常凝固。 1. 讨论正常凝固三种情况 (1)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 凝固过程缓慢,液体通过扩散、对流、甚 至搅拌充分混合。 定向凝固后,棒中溶质分布见图4.7中虚线。 定向凝固时,液、固相成分见图4.8(b)。
图a:Co成分固溶体合金定向凝固;图b:为L中实际温度分布; 图c:为固液界面前沿溶质浓度分布;图d:为边界层中的平衡结 晶温度与距离的变化关系;将图b和d结合在一起,就构成图e。
六.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态 纯金属晶体的生长形态主要受T梯度 的影响(正温度梯度以平面方式长大,负 温度梯度以枝晶方式长大)。 固溶体合金的生长形态,除了受T梯 度影响外,主要受成分过冷的影响。下图 为温度梯度及成分过冷对固溶体合金生长 形态的影响。
成分起伏:在微小体积内成分偏离平均成分的现象。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 1.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 2. 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三. 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
不平衡结晶:偏离平衡条件的结晶。在实际生产 中,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内部原子的扩散过程落后 于结晶过程,使合金的成分均匀化来不及进行。因 此,在结晶过程中,每一温度下的固溶体的平均成 分都偏离相图上固相线所对应的成分,见下图。
合金1:t1时,α→α1, L→L1 t2时,α2→α2′, L2→L2′ t3时,α3→α3′, L3→L3′ t4时,α4→α4′, L4→L4′
非平衡态凝固,先结晶的部分与后结晶的部分成 分不同,这种:
一个晶粒内或一个枝晶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叫枝晶偏析或晶内偏析。各晶粒之间化学成分不均匀 的现象叫晶间偏析。 偏析的大小取决于: 1)液相线与固相线间的水平距离(成分间距)↑,先后 结晶的成分差别↑,偏析严重。 2)溶质原子的扩散能力↑,偏析↓。 3)冷却速度↑,偏析↑。
五. 成分过冷
对于纯金属,凝固时熔点不变,过冷度只取 决于实际温度;而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由于液相 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它可由 相图中的液相线来确定。因此, 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 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叫成分过冷。 它能否产生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 质浓度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下图为ko<1时合金 产生成分过冷示意图,图4.10,P71。
1)L-α界面前沿没有成分过冷时,呈平面生长。长大速 度完全由散热条件控制。 2)L-α界面前沿有较小的成分过冷时,呈胞状生长,见 图4-12。
3)L-α界面前沿有较大的成分过冷时,呈枝状生长。
4.5 合金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实际生产中,液态金属或合金是在锭模或锭型中 进行结晶的,结晶规律与前面讲的相同,但由于冷却 条件不同,使铸锭组织有自己的特点。 1.铸锭的宏观组织 典型铸锭的宏观组织由三个晶区组成
2.铸锭的缺陷 (缩孔和偏析 )
(1)缩孔:铸锭结晶时,先结晶的体积收缩,可由 没结晶的L补上,而最后结晶的得不到L的补充就形 成了缩孔。缩孔分为: 集中缩孔:有缩管,缩穴和单向收缩。 分散缩孔:也叫疏松,有一般疏松和中心疏松。
(2)偏析: 指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包括: 宏观偏析;1时,先凝固的外层中溶质含量较 后凝固的内层低。 反 偏 析:与正常偏析相反。 比重偏析:由于初生相与溶液密度相差悬殊, 轻者上浮,重者下沉,从而导致上下 成分不均。
消除方法:扩散退火(在固相线以下较高温度经过 长时间的保温,使原子扩散充分,使之转变为平衡组织)
四.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的溶质分布
由于二元合金中第二组元的加入,溶质原子 要在液、固两相发生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程度 用平衡分配系数k0表示。k0=WS/WL即平衡凝固 时固相的质量分数与液相的质量分数之比。
由图可知:当ko<1时,凝固前端部分的溶质浓 度不断降低,后段部分不断的富集,这使固溶 体经区域熔炼后的前端因溶质的减少而得到提 纯,因此区域熔炼又称为区域提纯。
区域提纯装置见下图
区域提纯是应用固溶体凝固理论的一个突出 成就。区域熔炼是通过固定的感应加热器来加热 移动的圆棒来实现的。 正常凝固与区域熔炼比较:正常凝固也能起 到提纯的作用,但整体熔化破坏了前次提纯的效 果,所以用正常凝固方法提纯固溶体远不如用区 域熔炼方法。

应注意:铸锭的宏观组织与浇注条件有关,条 件变化可改变:①三晶区的相对厚度;②晶粒 大小;③甚至不出现三晶区。(图4-62) 通常,快的冷却速度,高的浇注温度,定向散 热,有利于柱状晶形成;相反,慢的冷却速度, 低的浇注温度,加形核剂或搅动,有利于中心 等轴晶形成 。


柱状晶与等轴晶各有优缺点,根据需要调整浇 注条件,得到所需组织。
(2)柱状晶区
细晶区形成后:1)模壁被液态金属加热; 2)细晶区与模壁形成一空气层,造成散热困难; 3)细晶区形成放出大量的结晶潜热。三个因素 使铸模温度升高,液态金属冷却速度减慢。但 在结晶前沿液体中有适当的过冷度,这一ΔT不 能形核,但有利于晶粒长大;另外,⊥模壁方 向散热快,使晶轴与模壁⊥的晶粒沿其反方向, 向L中长大。不与模壁⊥的晶粒长大到一定程 度,遇到其他晶粒而不再长大,最后形成彼此 平行,粗大而致密的柱状晶区。
(1)表层细晶区 (2)柱状晶区 (3)中心等轴晶区
各区形成机理
(1)表层细晶区 高温L→铸锭,由于铸模T低,与模壁 接触的L受到急冷,ΔT很大;同时摸壁对 形核有促进作用。因此,靠近摸壁的L中, 形成大量的晶核并向各向生长,很快彼此 相遇,形成一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 细晶区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机械性 能好。
(3)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

2.区域熔炼 正常凝固是将质量浓度为Co的固溶体合 金,整体融化→定向凝固。
区域熔炼是将质量浓度为Co的固溶体合 金,局部融化→局部凝固。 经一次区域熔炼后,金属棒得到一次提 纯,如经多次区域熔炼后,会把不纯的 金属棒的一端提炼得很纯。
多次区域熔炼后溶质分布见图4.9
显微偏析
胞状偏析: ko<1, 在胞壁处富集溶质;
ko>1, 在胞壁处溶质贫化。
枝晶偏析: 非平衡凝固造成的,使先凝固的枝干与后凝固的
枝干间的成分不均匀。
晶界偏析: 由于溶质原子富集在最后凝固的晶界部分而造成 的。ko<1的合金,在凝固时,使液相富含溶质组元,又当 相邻晶粒长大至相互接触时,把富含溶质的液体集中在晶 粒之间,凝固成为具有溶质偏析的晶界。

(2)液体中溶质完全不混合
凝固速度很快,无搅拌,固体中无扩散而 液体中仅靠扩散而混合。符合实际凝固情况。

定向凝固后,棒中溶质分布见图4.7中点划线。 定向凝固时,液、固相成分见图4.8(a)。 定向凝固后,棒中溶质分布见图4.7中实线。 定向凝固时,液、固相成分见图4.8(c)。 无论哪种情况都使合金棒左端得到提纯,溶质 原子富集于右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