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集

1、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

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韩;②赵;③魏;④燕;⑤楚;⑥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⑤④⑥

3、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特别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秦朝时期,中央负责监督其它官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御史大夫 C.太尉

4、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在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

A.象郡

B.南海郡

C.桂林郡

D.闽中郡

5、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6、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生产力显著提高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7、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摧毁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⑤

巩固统一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9、关于《唐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隋律》为借鉴

B.轻罪重罚、细密严苛

C.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

D.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10、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1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12、唐政府不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采取“挟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

A.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B.唐政府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唐朝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唐朝依靠少数民族巩固边疆

1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

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 缓和阶级矛盾

C. 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D.完善各项政策

14、康熙帝亲政后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鳌拜专权

B.台湾问题

C.“三藩”割据

D.沙俄侵略

15、清朝“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和满族之间的矛盾

B.汉族贵族与满族贵族之间的矛盾

C.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D.明朝遗臣与当朝君主之间的矛盾

16、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

C.乌兰布通战役

D.昭莫多战役

17、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汉、藏之间的民族矛盾

C.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步伐

D.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8、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于中国

B.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属于中国

C.中俄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D.清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19、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

A.江浙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福建省

20、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有: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②平定三藩之乱;③平定漠西蒙

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21、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

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2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4、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2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6、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27、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孔子地位低下, B、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30、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