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试卷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力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
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
长的差。(初中阶段不需要掌握该公式)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
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
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八章力与运动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说,如果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1、F2, F合= F1+F2,方向与F1、F2同向;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1、F2, F合= F1-F2(F1大于F2),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1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8.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
性
19.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0.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2.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
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第九章压强
23.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
体
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
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摩擦力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