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形态演变
改革开放前后的温州
![改革开放前后的温州](https://img.taocdn.com/s3/m/e08e0d3c5a8102d276a22ffd.png)
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迁
——温州
温州记忆
温州简介 改革之初 改革之后 未来展望
温州简介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全市辖3 区2市6县,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 临大海,山地占陆地面积的78.2%,素有 “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
家在何方?
地图上的温州
改革之初
改革开放前,温州曾被形象地描述为: “50年代的海防前线,60年代的武斗火线, 70年代的投资短线。”人口稠密,资源匮 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农 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就业和生存压力巨 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3的温州人处 在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 的地区之一。
那时生活
那时歌
那时票子
改革之后
工业化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 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 生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间资金丰 盈。
这时生活
这时歌
这时票子
这时繁华
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经济高速发 展,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危机,解决 这些危机(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空心 化”严重等),温州便会再次向前飞跃!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2e8a5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05.png)
温州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变化作文
《温州的巨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温州以前和现在可大不一样啦!
以前呀,温州的路可窄啦,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全是泥水。
人们出门大多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要是能有辆摩托车,那可就很了不起啦!房子也矮矮的,小小的,一家几口人都挤在一间屋子里。
再看看现在,哇!宽宽的马路又平又直,一辆辆小汽车在路上跑得飞快。
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又漂亮又宽敞。
我们住的房子可大啦,有自己的房间,还有大大的客厅。
以前买东西可不方便啦,要走很远的路去小小的商店,东西的种类也不多。
现在呢,有好多大超市,里面什么都有,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颜色都很单调,款式也差不多。
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可好看啦,还有各种各样的款式可以选。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温州带来的大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温州的新与旧》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温州的故事。
以前的温州,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很多地方都是矮矮的平房,墙壁上还长着青苔。
街道也不宽,人走在上面,感觉有点挤。
那时候,能吃饱饭就很不错啦,零食也没几种。
但是改革开放后,温州就像变魔术一样!
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晚上灯光一亮,可漂亮啦!街道变得又宽又干净,还有漂亮的路灯。
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有甜甜的巧克力,香香的薯片,数都数不过来。
以前大家想联系只能写信,等信寄到要好长时间。
现在呀,有手机,想和谁说话,一打电话就能听到声音。
温州的变化可真大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啦!。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bdfc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3.png)
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市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以家族企业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特色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经济模式。
下面将对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温州的家族企业开始迅速兴起。
当时的家族企业多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如鞋业、服装业、眼镜业等,并以家族经营和手工业程度低的特点为主要特征。
由于经济系统的改革和市场的逐步放开,家族企业遇到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许多家族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时期(1985年-2000年)在这一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温州家族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温州家族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外贸出口等方式,逐渐与国内外企业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和贸易往来。
同时,国家的宏观政策也支持和鼓励温州家族企业发展,例如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合理发展、减税优惠等,这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第三阶段:以富商企业为主体(2000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的家族企业开始加快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家族企业开始探索与国家相关政策的配合,如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走品牌和市场化经营道路。
其中,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为温州家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此外,温州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私营经济体制管理不完善,缺乏法制环境影响了企业发展的规范性;金融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温州企业发展的瓶颈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温州的家族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了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探索多元化经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等。
总之,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由初期的家族手工业到现代产业发展的过程。
通过探索、转型和升级,温州的家族企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温州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3d41f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e.png)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温州模式,是指中国温州市较早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模式的初期形成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开始兴起。
温州作为我国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尤其是当时许多海外侨胞回国投资。
同时,温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税费负担等,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模式开始初步形成。
接下来是模式的迅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温州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温州人民热衷于创业,大量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迅速兴起。
其次,温州模式强调风险投资,温州人民习惯于通过借贷、互助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使得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而与此同时,温州人民勤劳踏实,善于实干,为温州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90年代,温州模式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温州模式的一大特点是“两头打”,既在国内市场开展经营,又积极向国外市场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产业链。
典型的例子就是温州鞋业,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
这一切都使得温州模式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温州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
面临新的挑战,温州模式开始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温州模式注重技术创新。
温州科技企业集群相继成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温州模式积极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温州开始涉足金融、投资、地产等领域,形成了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再次,温州模式注重品牌建设。
温州企业开始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转型举措使得温州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总的来说,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表明了温州人民敢为人先、敢闯敢拼的进取精神,表明了温州人民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
温州模式的成功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经验,适应我国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写温州城市新面貌的作文
![写温州城市新面貌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59f0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9.png)
我的家乡温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位于浙江的南部。
传说以前这里非常温暖,所以就取名为温州。
它虽然没有上海、广州那么发达、繁荣,也没有北京、西安那么气势磅礴,但我也为自己是一个温州人而骄傲,这几年,温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几年前,家乡温州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城市环境差,经济不发达,对外交通不方便。
最突出的.是温州商品的质量“臭名昭著”——外地人从来不敢买温州货。
温州的皮鞋早几年被人称为“晨昏鞋”,就是说温州的鞋早上穿起来晚上就破。
温州鞋也曾在杭州武陵门广场上被大量销毁。
这对我们温州人来说是一个多么的耻辱呀!我们不能被笑话,我们不能被打倒!从此,温州人发誓要力创温州品牌商品,建立信用企业。
由此推出“三五八”工程。
到现在为止,温州有许多轻工业产品已是世界知名品牌。
每当看到一些温州著名产品登上国际大舞台,我都非常自豪——因为这是温州货!这几年温州的经济是突飞猛进,市政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市政府推出的安居工程使得人民安居乐业。
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
我的家乡温州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景色秀美。
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曾以潇洒的笔墨赞叹过我们梅雨潭的绿。
闻名遐尔的雁荡山和楠溪江都是国家级风景区。
雁荡山在你丰富想象力之间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
夜幕下的雁荡山更加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
而楠溪江的水清秀婉美,在风和日丽的假日,籍一叶小舟,流连于山水之间,足以给人一种画中游的感觉。
我爱我的家乡——温州!。
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
![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3e632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8.png)
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分析第一章引言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并且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相互融合的过程。
温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将对温州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第二章温州城镇化的历史背景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温州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一方面,温州作为一个发达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迁徙到城市。
另一方面,温州也面临着农村人口庞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第三章温州城镇化的特点1.分散型城镇化温州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分散型城镇化。
与其他地区不同,温州的城镇化过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城市聚集现象,而是呈现出城镇分散、村镇互联的特点。
这种分散型城镇化模式有利于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
2.产业驱动的城镇化温州城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产业驱动的城镇化。
温州特色产业,如鞋业、电器制造业等,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
这种产业驱动的城镇化模式为温州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3.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温州城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温州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形式,激发了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温州城镇化的挑战1.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温州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突出。
因此,温州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温州城镇化的另一个挑战是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随着人口迁徙到城市,特别是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大幅增加。
温州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环境污染与资源耗竭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温州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问题。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e7a8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01.png)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提起温州,我的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一般,闪过无数的画面和场景。
这座城市,在百年的时光长河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小时候,常听爷爷念叨过去的温州。
那时候,温州的街道狭窄而拥挤,街边的房子低矮破旧。
爷爷说,他年轻那会儿,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人们住着简陋的平房,一家几口挤在小小的空间里,一到下雨天,那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家里的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泥土,要是不小心摔一跤,准会弄得一身泥。
当时的温州,商业也不发达。
爷爷回忆说,那时的集市就那么几条街,卖的东西也很有限,想买点稀罕玩意儿都难。
大家的穿着也很朴素,颜色单调,款式简单,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吃的方面就更简单了,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像现在有这么多丰富多样的美食。
交通更是让人头疼。
道路崎岖不平,大多是泥土路,要是赶上下雨天,那简直就是泥泞不堪,一脚下去,鞋子都能被泥巴给“吞”了。
爷爷说,有一次他去隔壁村办事,因为路不好走,愣是走了大半天,回来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温州,这座城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
先是街道开始拓宽,不再像以前那样狭窄局促。
道路铺上了柏油,变得平坦又整洁。
街边的房子也逐渐变高了,不再是低矮的平房,而是一幢幢的楼房拔地而起。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房子宽敞明亮,装修也越来越精致。
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
各种各样的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不仅有本地的特色产品,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
人们的穿着也变得时尚多样,色彩斑斓,款式新颖。
吃的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不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追求美味和健康。
街头巷尾开起了各种各样的餐馆,川菜、粤菜、鲁菜……应有尽有,还有外国的美食也能轻松品尝到。
交通的变化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公路越来越宽,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温州还建起了自己的机场,人们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温州变化总结
![温州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05cc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c.png)
温州变化总结简介温州,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温州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对温州近年来的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
经济发展温州以其独特的民营经济模式而闻名于世。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就成为了全国首个试点城市,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并推动了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温州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制造业升级曾经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温州如今正经历着制造业升级的阶段。
在国家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下,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温州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日益壮大,为温州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温州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金融、旅游、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领域成为了温州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温州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
众多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了分支机构,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城市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温州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同时,大量的商业中心、商场和高档住宅区的兴建,使得温州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此外,温州市政府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也为温州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
社会变革除了经济和城市建设上的变化,温州的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教育水平提升随着经济发展,温州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温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温州还引进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更加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社会福利改善温州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医疗、养老、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
![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b33959e1b8f67c1cfad6b8de.png)
第1 第1 2卷 期 2 1 年 3月 02
图 1 温州 古城 区域机理
资料 来源: o g e a t 2 1 — 0 0 ) h t / d t .o g e c / a s G o l E r h( 0 0 1— 7 , t p:/ i u g o l . n m p ?
hl =zh N&tab -C =w1.
近 年 来 , 温 州 古 城 研 究取 得 了 不 少 成果 。 吴 庆 州 研 究 了古 温 州 城 “ 城 ” 与 水 城 的 特 色 ,探 讨 了 郭璞 斗 选 址 和 规 划 的指 导 思 想 和 历 史 经验 l ;林 观 众 依 据温 z 州 古 城 在 “ 、水 、 城 ” 方 面 的 布 局 特 色 及 以 永嘉 文 山
Ab ta t Wi e ra ices f o ua o ,a i d v l me t f cn m s e sh s f o gi sr c : t t etnrae p l in r d eeo n o o ya la e i o nj hh g op t p p oe w l t re Y a
Dy sy. na t
Ke r s S n n sy We z o n in i ; t a o t y wo d : o gDy a t ; n h ua ce t t Ci ly u cy y
温 州 古 城 完 备 的 建 城理 念 和城 市 形 制 在 中 国古 城 发 展 史 中地 位 特 殊 , 时 至 今 日, 古城 的 山水 印 记亦 然 明显 ,如 图 1所示 。近 30年 城市 化 的快 速推 进造 成 了 古 城 机 理 的破 碎 和 历 史 文 脉 的 断 裂 , 给 当 代 认 识 了 解 温 州古 城 深 厚 的 文 化 内涵 造 成 了困 难 与 瓶 颈 。 宋 代 是 中 国城 市 发 展 的 重 要 节 点 , 也 是 温 州 城 市 发 展 成熟 的 关 键 时期 , “ 州滨 水 城 市 的格 局形 成 于 东晋 , 两 宋 时 温
温州生态变化历程调研报告
![温州生态变化历程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9e4c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0.png)
温州生态变化历程调研报告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9°18’09”至121°56’58”,北纬27°59’26”至29°18’21”之间。
温州市地貌自然,山川纵横,水域丰富,气候温和,是中国最具生态环境特色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温州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本文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详细介绍温州市生态变化的历程。
一、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大规模破坏与生态恢复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温州市曾面临严重的生态破坏。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了大量山林的砍伐、土地的毁坏和水源的污染。
特别是在早期的瓯江沿岸地区,陆地河道垂钓豆制造,海岸江河滨海滨,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候鸟迁徙和浙江溪流纳的鱼类等生物资源减少。
然而,在90年代初期,温州市开始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生产和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从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温州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府加大了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修复了一批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提高了水质和水环境的稳定性。
例如,瓯江和仿江两条主要河流经过治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此外,温州市还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和植树造林工作,恢复了大量的森林和湿地环境。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21世纪初至今: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引领21世纪初以来,温州市加强了对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法规制度建设。
成立了专门的生态环境部门,增加了对生态工程和环境项目的投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增加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强了环境执法和监督。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691a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5.png)
温州模式发展历程温州模式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当时,温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经济相对滞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迅速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阶段是改革初期的探索和积累阶段。
在这个阶段,温州开始解放思想,鼓励民间投资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温州商人开始涌入各个行业,尤其是轻工业和制造业,并通过承包、租赁和招租等方式扩大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和勤劳肯干的特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
当中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后,温州迅速适应了市场竞争的环境。
温州商人开始关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温州还注重培养人才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温州模式逐渐形成的阶段。
温州商人在与市场的艰苦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个体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
温州企业家们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网络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实现了资源整合和风险共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阶段是温州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升级阶段。
随着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温州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温州商人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海外业务,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
同时,温州模式也开始涉及到金融、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商业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温州模式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温州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积累,他们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旧温州模式演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新旧温州模式演化发展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68603087c24028915fc3fd.png)
、
传 统意 义 上 的 “ 州 模式 ” 温
温 州 模 式 兴 起 于 2 世 纪 的 8 、0年代 , 白改 革 0 09 开 放 以来 , 国区 域经 济 的发 展 呈 现 出多 样 化 的 发 展 我
改革 开放 本身 的评价 问题 。第四次是关于市场 经济
“ 资姓 社 ” 争 论 , 作 为 以 家庭 经 营 为 基 础 , 姓 的 而 以市 场 为导 向 的 温 州模 式 , 于 以邓 小 平 的 “ 会 主 义也 终 社
模式 , 温州模式就是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非常典型的
模式。
有市场” 的论断而告终。
二 、 统 “ 州模 式 ” 传 温 的特 点与 内在 缺 陷
对于温州模式 的产生及其 自身的价值 , 同的学 不
者 持不 同的态 度 , 也有 着 不 同 的界 定 。 早 , 最 费孝 通 教
温州人之所 以闯天下 , 凭借 的就是他们充分地调 用其拥 有的社会关 系资源 ,将 其变成他们 的社会 资
虫 曼
{ 囊 ; 蔓 辩鱼
新旧温州模式演化 展的
>> >
比较研 究
吴 双
摘
要 :1 纪 信 息 化 的 网 络 时 代 , 温 州模 式 面 临 着 2世
企 业 产 权 制度 的 民营 化 改 革 结果 来 看 , 靠 民间 的 市 依
各 种 各 样 的挑 战 。本 文 通 过 新 旧温 州模 式 的探 讨 , 了解 旧 式 模 式 的基 本 特 点及 其 转 变 为 新 型 模 式 所 遇 到 的 瓶 颈 , 探
上世纪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经济重新起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计
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 济 的转 轨 过 程 中 , 沿 海 一 个 不 起 眼 在
温州城市形态演变
![温州城市形态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ae9da7f31b765ce050814fb.png)
• 2001年,全市面积11784平方千米,总人 口7 388 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 341 348 人,辖13街道、129个镇(其中2个民族 镇)、14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558个 居委会、6116个村委会。
• 温州依山傍海,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 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
•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 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 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 区行政区划: • 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 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 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 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 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 城区管辖 。
• 三是社会投入成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全市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文化教育设施建 设的资金,主要是靠社会来筹集、来投入 的。 • 四是小城镇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 撑。全市建制镇从改革开放前的18个增加 到现在的146个。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 为温州发展的独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 济是温州人经济,是老百姓经济。 • 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发展的独 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经济, 是老百姓经济。
• 美丽的温州也孕育了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有沿 海及东海大陆架海底铁锰结核以及石油、天然气 等;东部沿海诸县滩涂养殖面积达10余万公顷, 南麂列岛有贝、藻类490余种。沿海主要渔场有 鱼类370余种。林特产资源有经济作物柑桔、茶 叶、杨梅、等160余种;用材林有松、杉、栎等 160 280余种,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 是浙南绿色宝库。矿产资源中金属矿有锌、铜、 银等30余种;非金属矿的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 量的80%,有“世界矾都”之称;花岗岩储量及 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e326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6.png)
温州市百年来巨变作文
“哎呀,奶奶,您快给我讲讲温州市以前是什么样子呀!”我拉着奶奶的手撒娇地问道。
奶奶笑了笑,陷入了回忆中,“乖孩子呀,温州市以前可和现在大不一样哦。
”
那时候,温州市的街道可没有现在这么宽敞平坦,很多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
房子也大多是矮矮的小平房,一家几口人就挤在那么小小的一间屋子里。
出门呢,大多是靠走路,有辆自行车那都是很了不起的啦。
哪像现在呀,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街道又宽又干净,车来车往的。
记得我小时候呀,和小伙伴们就在那小小的巷子里玩耍,捉迷藏、跳皮筋,玩得可开心啦。
那时候的天空很蓝很蓝,晚上还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星呢。
现在虽然城市漂亮了,但是感觉星星都变少咯。
我好奇地问:“奶奶,那以前有这么多好吃的吗?”奶奶笑着摇摇头:“哪有现在这么丰富呀,以前能吃饱就不错啦,哪像你们现在,什么好吃的都有,还挑三拣四的。
”
“哇,那温州市这百年来的变化可真是太大啦!”我惊叹道。
“可不是嘛,这都是国家发展得好呀,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奶奶感慨地说。
我想了想,是啊,温州市这百年来的巨变不正是祖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吗?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繁荣昌盛,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人的努力和奋斗呀!我们现在能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里,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温州市更加美好、更加现代化,而这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
【doc】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
![【doc】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f96d443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4.png)
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第12卷第1期2012年3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WenzhouV 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vo1.12NO.1Mar.2012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刘小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浙江温州325035)[摘要]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永嘉学派在文化上的崛起,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明显,这一时期成为温州城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从文献整理和现场勘察角度,再现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过程,探究变迁的原因,对今天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宋代城市遗存保护开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宋代;温州古城;城市格局[中图分类号】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67卜4326(20l2)01-00l9-05 ChangeofWenzhouCityLayoutinSongDynastyLIUXiaofangrBusinessAdministrationDepartment,WenzhouV 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We nzhou,325035,ChinaJAbstract:Withthegreatincreaseofpopulation,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aswellastheri seofY ongjiaSchoolinculture,thecitylayoutofWenzhouchangedobviouslyinSongDynastyandthisperi odbecameanimpor—tantpartforthematurityofWenzhoucity.ReproducingthechangingprocessofWenzhoucityl ayoutinSongDynastyandstudyingthecausesforthechangebyreviewingtheliteratureandmakingon--the --spotinvestigationisof greatsignificanceforthebuildingofWenzhouhistoricandculturalcityandtheprotectionofth elegacyofSongDynasty.Keywords:SongDynasty;Wenzhouancientcity;Citylayout温州古城完备的建城理念和城市形制在中国古城发展史中地位特殊,时至今日,古城的山水印记亦然明显,如图1所示.近30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造成了古城机理的破碎和历史文脉的断裂,给当代认识了解温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内涵造成了困难与瓶颈.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温州城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温州滨水城市的格局形成于东晋,两宋时期最完整"llJ.再现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探究变迁的原因,有利于梳理温州古城生长和演变的内在机理,厘清温州古城在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景观,延展温州古城文化,对再现温州古城风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温州古城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吴庆州研究了古温州城"斗城"与水城的特色,探讨了郭璞选址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历史经验lz;林观众依据温州古城在"山,水,城"方面的布局特色及以永嘉文图1温州古城区域机理资料来源:GoogleEarth(2010—10—07),/maps?hl=zh-CN&tab=w1.化为代表的商城特点,提出了"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古城保护思路fs;胡珠生则结合大量确凿史料再[收稿日期]2011-11-24[基金项目]温州市文化工程项目(wykl148)[作者简介]刘小方(1979一),男,陕西周至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20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3月次厘清了郭璞永嘉郡卜城的史实…;童宗煌等回顾了温州城市水空间营造的历史和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恢复温州水城特色的方法和途径I.汤章虹等探讨了温州古城作为"龟城"的独特形制I;孙晓丹从历史地理角度研究了温州城市的演变I6l.但宋代温州古城的研究仍显单薄.本文从温州城市格局变迁和民俗旅游发展的角度,揭示温州古城在两宋时期的演变历程,为当今温州城区历史景观的营建和调整作出相应的支持,厘清古城文脉,填补其研究空白.一,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表现开放型商业城市的形成是宋代温州城市变化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唐以来封闭式的里坊制结构逐渐被打破,城市商业化文明与商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北宋温州郡守杨蟠永宁桥诗》日:"过时灯火后,萧鼓正喧阗."0宋温籍太学博士戴栩江山胜概楼记日: "(温州)计其当时,荒凉寂寞,为草莽之区,与今之廛肆派列,阌阗队分者,迥不侔矣.以故市声濒洞彻子夜,晨钟未歇,人与鸟鹊偕起."lI1.华灯初上的夜晚,夜市开张,店铺,酒楼,瓦肆随之喧阗起来,商业店铺纷纷临街开放,热闹非凡,清早的晨钟还没有敲响,人们便已开始在街市上活动,城市原有的坊门晨昏启闭制度和街鼓制度难觅踪影.1.城市规模和面积扩大宋代温州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面积亦随之扩人,晚唐诗人张又新华盖山日:"愁来始上消归思,见尽江城数百家"ls】es0;到了北宋周行己绝境亭》描述温州城市已是"下瞰万瓦居,缥缈见楼阁"l81...;再到南宋"永嘉四灵"之一徐照题赵明叔新居日:"十万人家城里住,少闻人有对山门"I.I.从晚唐时期的数百家,北宋的"万瓦居"到南宋的"十万人家",温州城区规模扩大的印记鲜明.城市规模的扩大,自然因市区人口的密集而起,北宋初,"嘉佑三年正月(1058年),温州火,燔屋万四千间,死者五十人"【1,一场大火就烧毁了一万四千间房屋.另据《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府城四面有濠, 濠上下岸各有街,彼时一渠两街,河边并无居民,宋绍兴间,居民侵塞,舟楫难通,火患罔备."…l2.可见,当时温州城区人口居住的密集程度.叶适((东嘉开河记记载:"市内充满,至于桥水堤岸而为屋."l7…宋绍兴年间(1l3l—l189年),更是由于"下岸街许民告佃,自是稍架浮屋,岁久,河道侵塞"_】ll¨.等问题, 温州城区外围设置了望京厢,城南厢,集云厢,广化厢四个厢.厢是宋代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用于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厢的设置是温州城区进一步扩大的标志.2.城市商业格局调整与景观优化军事防御是温州古城最初修建突出的主要功能之一.宋方舆胜览记载:"郭璞因日:'若城于山外,当骤致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之虞.若城绕其颠,寇不入斗,则安逸可以长保.'于是城于山上,且墼二十八井以象列宿."I2ll.清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晋太宁初置郡,议筑城于江北岸,去今城六里.犹谓其地日新城.寻迁江南岸,东西附山,北临江,南环会昌湖.由石甓砌,跨山为险,名日'斗城',谓城内有山错立如北斗也."I1.】到了宋代,城市军事防御的功能不断让位于商业发展和市民休闲娱乐,宋绍圣年间(1094一l098年), 知州杨蟠整顿了原有市容,将全市"定为三十六坊,排量均齐,架缔坚密,名立义从,各有攸娶"【l.调整和优化后的城市格局较好地处理了城市,人口,商业与自然环境特别是与水的关系,使得城市景观得到较大改善.叶适描述说:"昔之置郡者,环内外城皆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升高望之,如画奕局."171¨杨蟠曾赋诗永嘉记录当时景象:"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纬绕画楼."[151宋开宝三年(97O年),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的江心屿增建东塔,形成了城市北边明朗的天际线背景. l054—1O56年,知州刘述在城市西南会昌湖畔建思远楼,方便人们观看每年一度的龙舟比赛,"思远楼在湖北岸城上,曾檐翼然,轩窗敞豁,湖光山色,若图画间.此楼擅湖山之胜,思远者,致幽远之意也.宋刘氏述建,每岁观竞渡与此."l.I6I嘉定初(1208年),在城内习礼坊(今鹿城区公园路)重建了开元寺千佛阁, 叶适说其"开元寺屋以数里,门阁高三十尺,旁翼二台,千佛阁在其后,高又过之"I1¨;端平末(1235年)为纪念谢灵运在城北(今朔门街附近)筑江山胜概楼.一系列高层建筑的修建满足人们登高远眺的同时,也形成了城市的观景制高点,完善了城市天际线景观,增强了城市美感.3.寺庙及书院建筑大量涌现敬鬼好祀是早期温州地区的传统.史记?孝武本纪》记载:"越人俗鬼,而其祠皆是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耗."ll.1唐代陆龟蒙野庙碑亦记载:"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1到了两宋,不仅原有的地方神崇拜有增无减,佛教和道教也都很盛行.佛教经过魏晋传播和唐代发展,到宋代已经相当注:①张镇中:温州地方史稿,温州鹿城区政协文史会,l993年l0月第l20页. 第l2卷第1期刘小方: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21繁盛,温州市区出现了多座香火旺盛,规模宏大的寺庙,如开元寺.江心屿龙翔禅院还曾接待过宋高宗赵构,"高宗尝临幸,御书'清辉浴光"'.寺庙中除了中国僧人还有不少日本和西域来的僧人,如徐照江心寺描述:"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Igl7.道教也发展迅速,温州籍道士李少和,林素灵均得到北宋皇室的接见或重用,林素灵在温州的天庆观被当时人称"道家两府",他的徒弟美衣玉食的几有二万人ll1.道观建筑在温州因此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华盖山蓉城洞在宋代为道教"第十八洞天".宗教建筑既需要相对清静的出世环境,又需要方便信众祭拜以维系香火扩大影响.温州古城依山而建,客观上为宗教场所的存在营建了良好的隐匿空间,因而大部分宗教建筑都选择了城边的小山(见表1),而山的自然风光与宗教建筑在无形中又形成了良好的景观互动.表1宋代温州古城山系主要景观.积谷山飞霞洞飞霞观谢池温州学校教育由来已久,"晋立郡城,生齿日繁.王右军导之以文教,谢康乐继之,乃知乡方,自是家务为学,至宋遂称小邹鲁,然性理之学者宗焉."l1.I宋代是永嘉学派的全盛时期,周行己,许景衡,王十朋,陈傅良,叶适等温州籍理学家登上中国文化舞台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自然与学校教育关系密切,除了官办县学以外,宋代温州私人讲学已蔚然成风,主要表现为书院教育的形成,所谓"吾瓯自宋以来,有书院,有义塾,学业炽盛,正籍与此"ll9】.据统计,温州书院在北宋中期初露端倪,到南宋已是书院,书塾林立,温州城区就有7家书院及书塾(见表2).其中,学者王开祖于皇祜五年癸巳(1053年)开永嘉理学之先,在华盖山(旧称东山)讲学,史称东山书院,从学者常数百,对于永嘉学派的开创起到了引导作用,后迁至积谷山.浮;止书院建立于大观三年己丑(11O9年),由周行己在县城谢坊故宅创设.南宋淳祜十二年(1252年),浙西提刑王致远在城西南隅渊源坊(俗称书堂巷)创立永嘉书院,影响很大.书院类建筑的增多,促使了拜学,游学,讲学活动的繁盛,在改变着城市形象和面貌的同时形成了良好城市文化氛围,使温州成为当时文化人士向往的居留之地.((嘉靖温州府志?风俗篇》记载:"(温州)隋唐阐海隅之化,而江浙尽为衣冠大中,天佑问郡人已有登科跻显仕者,如鲁公之后亦慕风土之美,举家徙居之."[191表2宋代温州古城书院分布.二,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迁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宋代温州城市格局变化决定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现实.从变化的表象看,"城市中出现l『许多酒楼,茶坊,饭铺,浴堂,妓院,瓦舍,勾栏等消费服务行业,着名的官营酒楼有八仙楼(今信河街附近),挟海楼(今康乐坊),瓦舍勾栏则集中在竹马坊(今瓦注:①根据《弘治温州府志》卷一《温州府建置沿革》,卷十《人物》,卷十六K祠庙寺观》,卷十九词翰》等内容整理而成.2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3月市殿巷)"【....这种变迁的背后则是宋代温州社会生产力长足发展的必然结果.1.人口激增与经济繁荣唐宋以前,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农业是温州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生活习俗简单保守,"郡四封外皆崇山峻坂,溪流激湍,行者病其险,至郡境则平衍千里,江河环流,沃野气舒,故其民皆安土重迁,乐修其业."JJ船作为东南沿海城市带的代表,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和皇室南迁,使宋代温州经济,政治地位实现实质提升,城市人口迅猛增加."由于南北移民族群的汇集,(宋代)温州从唐中期的4万人,一下子飙升到91万人,增长了近23倍,随着人口的增长,城乡生活发生了急遽的变化."Il_人口增长为当时温州经济的高速发展贡献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南北移民的加入和永嘉学派的崛起又为经济繁荣提供了智力支持.两宋时温州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本地盛产的瓷器,木材,漆器都通过温州港出口,随着贸易额的增加,南宋初期温州继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后,设立对外海上贸易的管理机构市舶务,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口岸,海外贸易在民间也如火如茶,"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温州道士王居常曾'贩海往山东….海外进口商品在温州销售也较为普遍,"温州人张八居家,客持檀香观音像来货"l引.温州当地手工业也发展得相当成熟.北宋元祜五年,温州,明州岁造船以六百只为额,居全国首位.温州漆器长期占据当时东京开封市场,开封玄德门前专有"温州漆器什物铺",在临安有"温州漆器铺""漆器墙",出口到真腊贸易品中也有"温州之漆盘"l2.l2. 温州的造纸水平全国有名,"温州作蠲纸,洁白紧滑,大略高丽纸,东南出纸最多,此为一也"l2.I2.当时温州的商业税高过二万五千多贯,是全国各县平均商税的7倍.2.城市民俗旅游兴起与繁盛两宋时温州市民习俗改变明显,"郡土狭民贫,人多俘侈,不务丰本吝用,嫁娶以财气相高,丧葬以缁黄自固."【sl1z原来温州地区"绝在海隅",习俗简单质朴,经济繁荣后,"(温州)俗喜华奢,以盛饰相高,虽贫家亦勉强寻俗,假借以为饰.颇喜讴,虽儿童唇吻亦协宫徵."…2I习俗变更使得都市民众参与游乐,旅游的机会增多,城市旅游的兴起和活跃又增加和改善了城市已有景观,二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宋方舆胜览记载:"(温州)俗少争讼,尚歌舞,俗喜竞渡.旧俗以端午日竞渡会昌湖.里人游观弥岸,绮翠躲舰,鳞集数里,华丽为他郡最."I12【149端午节龙舟比赛是宋代温州最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赛龙舟最重要的地方是会昌湖.会昌湖在郡城西南五里,唐会昌四年(844年),郡守韦庸开凿浚治,浚湖筑堤,史称韦公堤,自唐以来皆树以柳.到宋代形成了十里湖光,加上龙舟竞赛,画船无数的景观,更是吸引众多人前来观看.众乐园春会,是宋时温州民众春日休闲民俗活动的重要形式,"宋时每岁二月开园设酤,人大和会,尽春而罢,因名".市民纷纷在春日出门踏青,举家欢乐,集会的地点在众乐园.其位于郡城西南,纵横一里,中有大池,其间有堂舍楼榭,花木汇列.杨蟠赋诗日:"昨日折花者,有随凤蝶来,思量妨底事,红蕊续还开."『2I 三,宋代温州城市结构变迁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城市发展迅速,市区面积扩大7倍多.古温州"斗城"依托的九山(华盖山,积谷山,松台山,海坛山,郭公山,巽吉山,仁王山,黄土山和灵官山)已残缺不全,城市原有的机理和意向破坏,宋代温州城市景观转型与变迁的痕迹已难觅踪影.依据温州市政府2O02年8月公布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1,仅华盖山,积谷山,松台山,海坛山,郭公山得到规划保护,而其他四山却未纳入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经过实地调查发现,黄土,仁王两山已被夷平,因宋代林素灵墓地而得名的灵官山也隐蔽于市区吴桥路某厂区之内,巽吉山被市区飞霞南路,山前路,马鞍池路三路夹持,陷入孤立.对宋代温州城市空间结构和市民休憩影响巨大的滨水环境尤其是会昌湖的保护规划仍有待强化.图2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温州古城发展成型的重要时期,宋代温州古城结构变迁为当代认识和r解温州古城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条件的恢复和再现宋代温州古城的主要景观则是体现温州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的重要环节.因此,首先,应当考虑以古城依托的九座山脉为城市骨架,恢复城市天际线,再现历史坐标和风光,对第12卷第1期刘小方:宋代温州城市格局的变迁23 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温瑞塘河整治工作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对确已消失难以恢复的山脉,应划定范围予以环境系统构建.其次,宋代温州古城内河尤其是会昌湖是当时最为知名的市民休闲空间,应予以适当再现.最后,对温州古城的书院景观关注,有利于呈现温州文脉兴盛的历史片段.[参考文献]I1】奄宗煌,林飞.温州城市水空间的演变与发展lJ1.规划师,2oo4(8):86—89. 【2]吴庆洲.斗城与水城——古温州城选址规划探微[J】城市规划,2005(2):66—69. 13l林观众.温州古城特色和历史街区保护刍议【J1.规划师,2005(7):36—39.【4】胡珠生.郭璞永嘉郡城史实不容否定——与侯百朋先生商榷【J】.温州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l05一l08【5】汤章虹,林城银.古城温州为龟城【J】.城建档案,20l0(2):17—22.【6】孙晓丹.历史时期温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D】.杭州:浙江大学,2006.【7】金柏东.温州历代碑刻集【M】.卜海:}:海礼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8l王瓒,蔡芳.弘治温州府志【M].胡珠生,校注.上二海:I:海礼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9】徐照,徐玑,翁卷,等.永嘉四灵诗集fM】.陈增杰,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礼,l985. 【l0】脱脱,阿鲁图.宋史:五行志:卷三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7:l378.【l1】王光蕴.万历温州府志:水利:卷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l2】祝穆.方舆胜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3.11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4839.【l4】侯百朋.温州故实杂录【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72.【l5l叶大兵.温州史话lM1.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18.【16】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l959:478.【l7】陆龟蒙.陆甫里小品【M】.柏俊才,选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礼,1997:l一3. 【l8I朱烈.温州地理论丛I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l:467.【l9】张璁.嘉靖温州府志:风俗篇:卷一【M]//影印奉.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海:f:海古籍书店,I964.【20l蔡克骄.瓯越戈化史【州.北京:作家出版社,l998:42-61.【21】林亦修.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卜海:卜海三联书店,2004:248.f22】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M】.北京:礼会科学出版社,2003:188.【23】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l:,l992.【24】叶大兵.温州民俗【M】.北京:海洋出版社,l992:2.【25】徐顺平.温州历史概述【M】.香港:香港新新出版}1:,2004:l5—24.【26】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历史义化名城保护规划【EB/OL】.(2007一ll一19)【20l1一l1—10】.httP:/www.wenzh0u.g0v.C./art/2007/ll/19/art_4244—64770.htm1.[责任编辑:陈增杰](上接第11页)[参考文献]【l】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l0)【EB/oL】.(20l】一03—31)【20l1—10-25】.http:/.c./infoshow.asp?id=9303.【2】温州20个民食老板因资金链破裂逃亡,官方表示该出手时要出手IEB/OL】.(2o11-09—27)【2o1卜10—25】./201l一09-27/110875458.htm1.【3】伏昕."温州氽业倒闭潮"真相调查【EB/OL】.(20l卜06-04)[20l1—10-25】.http://ww~/HTML/20l卜6-6/0MMDAwMDIOM3cOMQ.htm1. f4】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房价下跌煽家将赔惨【EB/OL】.(2Ol1-05一l8)f20I1—1O一25】./news/detail一20l1—05/18/6467289—0.Shtm1.I5]陈元富.商业银行内生性操作风险的生成机理与防范对策I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74—76.f6】张飒.温州民间借贷最高年化利率达180N】.东方早报,2011-08-29(28).【7l李卓琳.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Jl,经济参考,2005(81):27—28.【8】徐滇庆.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礼,2002:57—58.【9】郑泽华.中国民营银行风险与防范【JJ.华南金融研究,200l(4):2l一22." [责任编辑:吴赣英]。
温州城市形态演变PPT文档25页
![温州城市形态演变PPT文档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96eb8187c1cfad6185fa771.png)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温州城市形态演变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塘下镇的上 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 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 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3.龙湾区人民政府驻地由 状元镇迁至永中镇 。
• 三、1.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 辖;2.瓯海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 镇。四、行政区划调整后: 温州市区的总面积由 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总人口由 119.23万增至129.64万。 鹿城区面积从104平方 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 60.03万。 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 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瓯海区面 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 58.62万减到37.84万。
• 三是社会投入成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全市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文化教育设施建 设的资金,主要是靠社会来筹集、来投入 的。
• 四是小城镇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 撑。全市建制镇从改革开放前的18个增加 到现在的146个。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 为温州发展的独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 济是温州人经济,是老百姓经济。
• 五是敢闯市场的温州人成为温州发展的独 特优势。讲到底,温州经济是温州人经济, 是老百姓经济。
• 温州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制鞋、 制革、服装、工业电器、阀门泵类、汽摩配件、 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纽扣拉链、印刷包装、 制笔、锁具、剃须刀等专业,基本上已形成了以 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 企业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 易成本而实行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格 局。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 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产业链。一批特色 产业园区和专业生产基地崛起,企业的群体规模、 品牌效应,更具优势。提到这么多的产业,联系 温州发展的历史足迹,不得不着重提起温州的鞋 业发展历史。
•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 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 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 区行政区划:
• 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 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 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 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 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 城区管辖 。
65年前,还没有“人民路”,那时候还 是一道城墙,西城墙下是九圣殿巷,如 今的西湖锦园大厦位置是“西湖头”, 解放后填湖建成“起重站”,1989年人 民路改建乃弃。南护城河东段堵塞也有 50年之久。 当年一个特点是“有大榕树的地方必定 有河”,可以想见卖麻桥当年还是有河 的,而且直通龟河,锦春坊著名的弯如 今还在,那时候出了锦春坊就是乡下, 进了蒲鞋市,粪坑、猪圈、菜垄举目皆 是。而更为令人惊奇的是,现在的飞霞 南、北路在当年被称作:“省道” (PROVINCIAL ROAD)。
•
夜景.jpg
温州外滩
回味温州的经济,不得不佩服那些走南闯 北的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的众 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 他们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现在,温州人已经成 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个特殊的群体, “温州”两个字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 文化、一种无形资产。
此图是1945年永嘉县城(今温州市区)
•
宣统元年(1909年).jpg
民国十八年永嘉.jpg
•
1969.jpg
1985.jpg
•
2006.jpg
现今.jpg
在这都是小路包围之中的不到0.5 平方公里大南门地区,矗立着高层 (10F)以上的楼达50余幢,而大 型公共停车泊位(不包括各业自备 泊车位)不足1000个,在楼宇密 度如此高的地方,路平均宽度不到 20米,承载南北通道的功能,而周 边道路的辐射力很弱,不堵车怎么 可能呢?要改变此种局面,需要大 智慧啊。
•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温州区域经济 呈现了五个鲜明的特色:
• 一是灵活的市场机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 力。机制灵活,是温州的最大优势,温州 的先发性优势主要也在于此,它始终使温 州经济保持生机和活力。
• 二是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成为国民经 济的骨干。全市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 占了70%以上的比重。
是浙南绿色宝库。矿产资源中金属矿有锌、铜、 银等30余种;非金属矿的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 量的80%,有“世界矾都”之称;花岗岩储量及 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 温州在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造纸、造船、 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影响颇 大。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曾以 “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国个体私营 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曾被 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 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温州人凭借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 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 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 制企业,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
• 美丽的温州也孕育了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有沿 海及东海大陆架海底铁锰结核以及石油、天然气 等;东部沿海诸县滩涂养殖面积达10余万公顷, 南麂列岛有贝、藻类490余种。沿海主要渔场有 鱼类370余种。林特产资源有经济作物柑桔、茶 叶、杨梅、等160余种;用材林有松、杉、栎等 280余种,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
• 2001年,全市面积11784平方千米,总人 口7 388 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 341 348 人,辖13街道、129个镇(其中2个民族 镇)、14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558个 居委会、6116个村委会。
• 温州依山傍海,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 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