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繁就简,整合成就高效课堂

——《小动物过冬》的教学反思

游府西街小学乙菲菲

《小动物过冬》是我本学期执教的一节年级组研究课,同时也是我初为人师的第一节公开课,因此正式上课之前反复备了两次,试上一次,正式上一次。第一次备课是自己独立备课,在认真研究了文本并参考其他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设计内容比较繁琐,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要花两个课时才能上完。第二次经过师傅指导后,我对其中一些繁琐的内容进行整合,删减修改,用一个课时即能上完。两次的教案修改,显示了新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胡子眉毛一把抓,掌握不了重点,对课文内容分析太多,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较少,并且时间成本较高。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删繁就简,整合文本内容,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已经会的坚决不教,这样才能成就高效的语文教学。下面就是两次备课的对比分析。

一、在字词教学上,第一次备课我设计了“物”、“刮”、“商”、“量”四个生字的字形记忆。在第二次备课中我舍弃了“物”、“刮”两个字的指导,因为这两个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并不难写,小动物的“物”学生经常遇到,自己可以掌握不用课堂上重点讲解。“刮”用熟字记忆“舌”加利刀旁很容易就记住了,因此也不用重点讲解。而“暖”则是本课的重点生字,“暖”的右半部分极易与“爱”混淆,需要老师重点指导并辨析字形。在“暖”的字形指导上我在上课时主要抓住其形声字的特点和“爰”与“爱”的区别进行指导,年级组其他老师建议这个字的记忆方法可以让小朋友自己编个小口诀记住,比如“一个小朋友抓着另一个小朋友的手晒太阳”,我认为这种识字方法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并且很形象生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十分有趣。“商量”两个字则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商”字。综合起来,相比较第一次备课的四个生字,第二次备课的“暖”、“商”两个生字显然经过了更精心的筛选,也无疑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既为课堂节约了时间,又高效地解决了字词目标中的难点。

二、在阅读教学上,第一次备课时我逐段讲解,面面俱到,在课文的1-3小节花了很长的时间,显得有点头重脚轻。第二次备课中,一二小节由于内容简

单学生一读就懂,因此在教学时一带而过,不用赘述。在字词教学后便直奔主问题“三个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冬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进行解答。老师将“了解小动物过冬方式”作为整体的教学内容,把课文分成三个板块: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每个板块由学生说出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找出文中相关语句,紧接着就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三个板块由扶到放重点讲解小燕子部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燕子要飞到南方,小青蛙部分让学生自己阅读后做青蛙过冬方式的填空题,小蜜蜂部分由学生自己读后说出。教案修改后,通过抓主问题的方式、分板块的模式高效地解决了“小动物过冬方式”这一教学目标,避免了第一次备课中繁琐的以教师为主题的解析;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满足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索心理;也让学生加深了三个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的理解。

三、在朗读教学上,第一次备课我将分角色朗读单独放在最后,之前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案调整后我将分角色朗读渗透在各个版块的教学环节中,每个板块结束后都指导该部分的分角色朗读,最后再让四人小组进行整体的分角色朗读。调整后的朗读指导比第一次更有阶梯性和实效性。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想让学生在没有充分训练的基础上就能朗读的很好,这显然是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第二次备课中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分阶梯地逐步提高了分角色朗读的能力。在第二次备课中分角色朗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完成的,而是有机地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在理解了小动物过冬方式后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小动物之间相互关心的友情,这也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删去教师繁琐的分析才有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学内容的高效整合才会有思维活跃的课堂,在删繁就简、高效整合中放飞孩子自由的翅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