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

合集下载

《唐代文学史》课件

《唐代文学史》课件
唐代戏曲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唐明宗的“梨 园”对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如歌舞戏、滑稽戏等, 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与代表作品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有参军戏、五方 狮子舞、踏摇娘等,其中参军戏是最 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影响
唐诗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 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03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
初唐时期
受南朝文风影响,追求文采华丽,内 容多写景抒情。
盛唐时期
逐渐摆脱南朝文风,注重表达思想, 反映社会现实。
中唐时期
文风转向古朴,强调文以载道,关注 社会问题。
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与作家
代表作品
《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 传》等。
作家
陈鸿、白行简、蒋防等是唐代传奇小 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与影响
艺术特点
唐代传奇小说具有文辞优美、情节曲折、描写生动、结构严谨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现了 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影响
唐代散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之一。
04
唐代传奇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唐代传奇小说起源于六朝的志怪小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逐 渐从志怪小说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发展
唐代传奇小说在发展中,受到了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逐渐从单纯的 志怪转向了描绘人情世态、展现社会风貌的方向,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唐代的文学史

唐代的文学史

唐代的文学史唐代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及作品,被后世称为“唐诗宋词元曲”。

在唐代文学史上,又可以分为初唐、盛唐和中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618年-710年)是唐朝建立后的文学起步期,这个时期的文学还带有浓厚的风俗、民歌的色彩。

著名的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他们在诗、文、歌谣等方面都有所成就。

其中王勃的《滕王阁序》据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文章,被誉为“千古第一序”。

盛唐时期(710年-750年)则是唐代文学的巅峰时期,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唐诗,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等大家。

李白擅长写豪放派的诗歌,他的诗歌情感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趣味性极强。

而杜甫则善于写现实主义的诗歌,他的作品多是关于民生、国情等方面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时期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白居易、王之涣、贾岛等人,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

中晚唐时期(750年-907年)是唐代文学的后期,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衰落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体裁则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小品文、笔记、杂记等一系列新的文学体裁。

代表人物也更加多元化,有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等等。

这个时期文学的创新和多元化,促进了中国文学的不断发展。

总的来说,唐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宝贵的一段历史。

它涵盖了从文学起步期到巅峰时期再到后期的不断创新,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与指引。

唐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具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虽然唐代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遥远过去,但是它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唐朝100位诗人

唐朝100位诗人

唐朝100位诗人1、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隐居东皋,号东皋子。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语言朴素自然。

也能文。

有《王无功文集》。

3、上官仪(约公元608~665年),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

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

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成为宰相。

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

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

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4、卢照邻(约635年-约68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作品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等存世。

5、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有《骆宾王文集》。

6、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

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7、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唐朝的文学作品

唐朝的文学作品

唐朝的文学作品唐朝的文学作品:1.《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诗有人誉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一千多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一生也只留下了两首诗,因此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

2.《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将进酒》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自从李渊开国以来,使得它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昌盛的时期,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前期和中期吏治清明,贤能人士在位,国家在正常的轨道上飞速发展。

唐朝政府对外开放,出现了丝绸之路。

唐朝经过“休养生息”之后,经济活跃,交通便利,前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唐朝思想禁锢非常少,文字狱少见,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思想环境。

唐朝政府儒释道兼用,各家思想兼容并蓄。

各级学校的建立,诗歌取士的科举制度,以及各帝王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都使得唐朝文学空前繁荣。

唐朝时期的中国人思想开放,没有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各民族各国的优秀文化,西域的乐舞艺术、古印度的佛教、梵剧、古日本、古朝鲜的文学和唐朝的互相渗透、融合,才出现了豪放、富丽的唐朝文学。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

唐代文学四个发展阶段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由于得益于玄宗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它的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的阶段。

这些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初唐时期(618年-626年),以李白、王勃、杨炯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发展的起点。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文学以崇高的理想追求为主题,体裁以诗歌为主导。

初唐的文学艺术作品开拓了新的领域,主要体现在题材的多样性和形式的新鲜活泼上。

李白是初唐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语言质朴而直接,把对人生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注融为一体。

王勃是初唐的第一位宫廷诗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被称为“诗史第一篇”,以峻峭雄浑的文风和真正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盛唐时期(627年-750年),以杜甫、杜牧、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被誉为“盛世文学”。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不仅作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也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关切的重要手段。

盛唐文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深入,形式多样丰富。

杜甫的诗歌以其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怀而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登高》、《丽人行》等揭示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的腐败。

杜牧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和对平凡人生的细腻描写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白居易则是盛唐文学中最知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欢乐和无奈,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中唐时期(751年-821年),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是唐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如安史之乱的影响、质疑传统文化的兴起等。

中唐文学的特点是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韩愈是中唐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以雄辩的辞章和强烈的思想意识而著称。

他的作品《师说》、《进学解》等充满了对士人风气的批判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柳宗元则以他的散文作品《陋室铭》、《答陆羽》等为代表,他对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想和文学路线。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1)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1)

中国古典文学唐代文学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典文学》教材第三章“唐代文学”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对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概述。

重点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理解和鉴赏。

重点: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辅助读物、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唐代绘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进而引导他们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唐代文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分析唐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美,进行课堂分享。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一首唐诗的韵律和意境,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历史背景文学形式主要作家及其作品2. 唐诗韵律美与意境美韵律美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登高》一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并阐述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统一批改并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唐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扣唐代文学的核心,突出唐诗的韵律和意境。

(完整版)唐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唐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唐代文学史年表618年 - 690年- 元代: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文学蓬勃发展。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

705年 - 712年- 武则天时期,文学活动达到巅峰。

代表作品有骆宾王的《浣溪沙·游蕲水亭记》。

716年 - 755年- 敬业期间,文学进一步繁荣。

代表作品有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微雨零风》。

756年 - 863年- 安史之乱,文学受到影响,但仍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琵琶行》等名篇问世。

863年 - 907年- 晚唐时期,文学再度复苏。

代表作品有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韩愈的《师说》。

907年 - 960年- 宋朝建立,是唐宋交替时期,文学继续蓬勃发展。

代表作品有李煜的《长恨歌》。

960年 - 979年- 末帝时期,文学持续繁荣。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

979年 - 984年- 宋太祖时期,文学达到巅峰。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赤壁赋》。

984年 - 1024年- 文学进一步繁盛,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24年 - 1085年- 文学逐渐衰落,虽有苏轼、苏辙等名家活跃,但已经步入宋代。

1085年 - 1279年- 南宋时期,文学有所复兴,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

1279年 - 1368年- 元代,虽然崇尚汉族中原文化,但文学受到强烈的外族影响。

1368年 - 1644年- 明代,文学继续发展,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山居秋暝》。

1644年 - 1912年- 清代,文学有所衰落,代表作品有纪晓岚的《鸳鸯浦望月怀山南李白寄京东》。

在唐代的漫长历史中,文学是繁荣而多样化的。

无论是诗歌、杂剧、小说还是散文,都有众多杰出的作品问世。

这份年表只是对唐代文学史的一个概括,不能穷尽其中的辉煌和细节。

唐代文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唐宋文学复习概述

唐宋文学复习概述

唐宋文学复习概述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唐朝(618年-907年)和宋朝(960年-1279年)。

这两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积淀深厚,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就唐宋文学作一复习概述。

唐代文学可追溯到初唐,突出的特点是雄浑豪放、气势恢弘。

李白、杜甫是初唐文坛上的两大诗人。

李白的诗多以豪放、奔放著名,题材广泛,表现了他的豪迈个性。

杜甫则以其激昂振奋、真挚感人的诗风著称,他的诗篇揭示了唐朝社会动荡的真相,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盛唐时期,王勃、杜牧等文人的作品开始流传,他们注重情感表达,作诗多委婉含蓄,用词精准,形象生动。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并且开创了古文运动的先河。

这个时期的文学,吸取了前人的经验,追求更加精严的语言风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商隐、温庭筠等文人是晚唐的代表,他们多以婉约文学流派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学风格重视音韵之美,崇尚花草鸟兽,善用象征手法,以及着力描绘女性美。

他们的作品写作手法独特,情感细腻,留下了丰富的诗文遗产。

宋代文学则展现出了与唐代不同的风貌。

宋代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感慨。

宋代的诗坛出现了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名家。

苏轼在《赤壁赋》中融合了传统与个人的情感,写出了一个壮丽、感人、多姿多彩的赤壁景象,成为家喻户晓的佳作。

黄庭坚与陆游则以婉约清新的风格著称,他们的诗作表现了孤独与感伤,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思。

此外,宋代散文的创作也很昌盛,有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等名篇。

宋代散文侧重于记述、议论和抒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怀、议事相结合的散文,具有丰富的社会寓意。

苏轼的《东坡志林》则融合了游记、手记、随笔等多种文体,既有学识深厚的论述,也有生动活泼的描写。

总体而言,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以不同的风格、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

唐代文学以雄浑奔放见长,宋代文学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唐代的诗人和文学流派

唐代的诗人和文学流派

唐代的诗人和文学流派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当时的诗歌更是发达极了,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流派。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唐代的诗人和文学流派吧。

一、唐代的诗人1. 王之涣王之涣(约844年至约891年)是唐代初期诗人之一,他以五言古诗最为著名,其中《登鹳雀楼》更是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以真挚的感情、深切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向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2. 杜甫杜甫(约712年至770年)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情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他的《将进酒》、《登高》、《春夜喜雨》等诗作,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3.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至846年)是唐代末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为特点,清新淡雅,富有浪漫色彩。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诗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二、唐代的文学流派1. 骈文派骈文是唐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它以"对仗"为主要特点,形式上追求对称、匀称、协调和苏轼说的"京派规矩"。

骈文派的代表作有鲍照的《广陵止息奉寄留本之作》、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2. 婉约派"婉约"指的是言语温柔、含蓄委婉的风格,它将叙述中大量采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深层意蕴的目的。

婉约派的代表作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商隐的《锦瑟》等。

3. 集体写作派"集体写作"在唐代文学史上颇为特殊,它是唐朝文学史上的一个事件。

当时绍兴地区的文人们组成"三十六人",以轮流(一人一词)作赋来自娱,形成了一种集体写作风气。

集体写作派的代表人物有张籍、张祜、张贲等。

总的来说,唐代诗歌和文学流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魅力。

他们代表着当时的文学繁荣和风气,更是对后世文学的源头和源泉。

唐代的文学成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代文学

唐宋代文学

传统要求小类对仗,例:名词可分为许多小类。 天文类——日月风云;地理类——山水江湖; 衣饰类——衣帽鞋袜;饮食类——茶酒饭菜; 文具类——纸墨笔砚;文学类——诗词书画; 植物类——草木花果;动物类——鸟兽虫鱼等。 颜色要对颜色,专用名词要对专用名词。 (05年高考,上联是: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 伟业 要求对出下联和给出横批)
4、变文和文人词
变文是佛经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通俗的讲唱 文体。变文是近百年来才大量发现的唐代民间 文学的重要文献,在这以前很少有关于变文的 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甘肃敦煌千 佛洞发现了两万卷藏书。许多变文抄本因而问 世。变文的发现,使我们的文学史上的一段空 缺被补上了,使我们明白了宋元以后的评话、 词、白话小说、弹词和鼓词等和变文或多或少 的联系。
2、时风昂扬,才路宽广。
“安社稷,济苍生”,知识分子受时代影响, 纷纷要求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 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 州。”
唐代用人方面也较开明,它沿用了魏(220年) 设立的“九品官人法”,选任各地有声望的人 为“中正”,使他们就所知的人才,分别评定 为九等,作为朝庭任命官职的根据。
声调和谐:格律诗要讲究平仄,粘对。
①平仄及古今音调的变化。平仄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 用于诗词格律的名称。古汉语把汉字分为四声:平、 上、去、入。根据“不平就是仄”的原则,上、去、 入是归入仄声的。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平; 上,去——仄。古汉语有的入声字跑到阴平、阳平中, 如别、发、国等,要注意分辨。因而有人今天写古诗 以现代汉语的四声为准。
③排律(也叫长律),凡超过八句的律诗都叫 排律,一般十句以上,多至上百句。有五言亦 有七言,但以五言为常见。
律诗的特点:必须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第一讲:唐代文学概述一、唐代文坛出现百花盛开、全面繁荣的局面。

1•诗歌成就突出。

诗体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题材开阔,作品丰富,流传广泛。

2•散文方面,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古文运动,将散文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古文运动的内容一是提倡文以致用,从以前的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二是虽言复古实为创新,大大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

大批文人的努力,使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

3•由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成的传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开始成熟。

4•唐代讲唱艺术和话本的出现,为我国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5•晚唐开始出现词这种新的文体,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首先,从外部条件来说。

1•唐代国力强大、政治安定,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

2•统治者的重视提倡,特别是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3•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

4•社会思想开放活跃,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雕塑、书法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

其次,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

唐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积累为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为唐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在内容上,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在形式上,追求辞采声律之美。

3•文章体裁变化扩展,新的文体不断出现。

《文心雕龙》论及的文体就有81种。

另外,唐代作家的大胆创新精神,迎来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三、在众多文学形式中,成就最突出的还是诗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

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唐诗繁荣的表现1•作家作品数量极多且大师辈出。

唐代文学常识6篇

唐代文学常识6篇

唐代文学常识唐代文学常识6篇唐代文学常识1(一)唐诗1、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咏鹅》。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3、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代表作《无题》,《锦瑟》。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

5、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

6、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之涣《登鹳雀楼》。

7、人民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散文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

2、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三)书法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

盛唐时期: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欧阳询:唐初书法家,以楷书最工,独创“欧体”。

唐代50个诗人

唐代50个诗人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1.唐诗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又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③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⑤“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⑥“诗中三李”毛泽东同志喜欢的名篇有《雁门太守行》“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2.唐代散文。

①韩愈。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著《昌黎先生集》。

②柳宗元,字子厚,又称柳河东。

写了著名的《永洲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3.唐人传奇。

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都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唐代文学繁盛的原因

唐代文学繁盛的原因

唐代文学繁盛的原因
唐代文学之所以繁盛,涉及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政治稳定与繁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为文学的繁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文学的繁荣。

科举制度的推动:唐代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文学才能为主要标准。

这使得文学成为社会上升的途径之一,激发了人们的文学创作热情。

文人的崛起:唐代文学以士人文学为主导,许多文人通过文学成就在社会上获得了声望和地位。

这种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外来文化的融合:唐代社会对外开放,与西域、中亚等地的文化交流频繁。

这种外来文化的融合为唐代文学提供了新的题材、形式和风格,使其更加多元化。

经济繁荣:唐代经济相对繁荣,城市发展、商业繁荣,为文学的繁盛提供了物质基础。

文人有更多的机会专注于文学创作。

诗歌的兴盛: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成为时代的代表。

大量的文人投身于诗歌创作,形成了“盛唐诗风”。

宫廷文学的繁荣:在唐代,宫廷文学繁荣兴盛,许多文学巨匠如杜牧、李白等进入宫廷,为宫廷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总之,唐代文学繁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政治的稳定、
文学地位的提升、外来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等多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概况唐代文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各种文体得到全面发展。

诗歌。

唐代诗歌达到我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除了李白、杜甫等超一流的诗人外,各种风格流派的诗人层出不穷。

《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全唐诗补编》收诗五千多首,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者共691家。

唐诗不仅数量超出以前各代遗诗总和的两三倍以上,而且质量极高,有许多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

名言警句、千古绝唱层出不穷。

唐诗充分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

唐代文学分期(主要针对诗歌而言)大致有二种分法: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期、后期。

分为四个阶段:初唐:高祖武德至玄宗先天时期(约100年),是盛唐诗歌大繁荣的前奏,为这一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初(约50年),这个时期诗歌的发展呈跃进的趋势,呈现了大繁荣的局面。

中唐:代宗大历至穆宗长庆年间(约70年),这个时期,诗歌出现“新变”,形成第二次发展高潮。

晚唐:敬宗宝历至唐灭亡(约70年),自宝历初至宣宗大中年间,唐诗又有一次发展的高潮;自懿宗咸通初至唐灭亡,诗歌趋于衰落。

现通常采用后一种“四阶段”的分期方法。

散文。

唐代散文达到先秦、两汉首次散文高潮之后的第二个高峰。

齐、梁以来畸形发展的骈文严重阻碍了散文的发展。

恢复先秦两汉的传统,是时代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唐代的文人学士必须承担起这一任务。

陈子昂、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刘冕等,较早出来提倡并实践简古、实用的散文,再经过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成为一场文学革新(主要是文风、文体和语言)的社会性运动影响至深至远,开创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新时代。

《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20025篇,后出的《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又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合计作者3516位,文22896篇。

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代文》又新增1100余篇。

韩愈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辉煌,它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文化、科技、艺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峰。

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阐明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唐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它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唐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

唐朝是中国的统一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

唐玄宗贞观年间开元盛世,国家全面发展,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唐代文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和繁荣。

二、唐代文学的特点唐代文学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文学的多元化。

唐前期诗歌流派繁多,有初唐的律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中唐出现了以温庭筠为代表的长篇骈文和以鲜于枢为代表的杂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唐代文学在此时期的多元化,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世开创了新的文学领域。

三、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独特、最为特殊的一部分。

唐代诗歌在形式上创新了诗体的多样性,内容上也表现了从士人到民间、从政治到爱情、从山水到风花雪月,诗歌内容的广泛多样。

唐代诗歌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唐代散文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唐代散文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唐代散文多为杂文,内容广泛,写作风格清新流畅,通俗易懂。

唐代散文也对于后世散文的发展、成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唐代散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的历史沿革、文化状况等信息。

五、唐代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它的独特性和多元化,也在于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唐代文学在唐朝时期的弘扬,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代文学的影响更是延续到了今天。

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唐代文学的影子,唐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韵律、高深的内涵和优美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种杰出的文化遗产。

唐代的文学流派

唐代的文学流派

唐代的文学流派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流派都出现了独特的风貌。

一、诗歌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巅峰,开创了新的风格和艺术成果。

唐代诗歌以丰富多彩、雄浑豪迈为特点,灵活运用元素,丰富了诗歌的形式。

唐诗流派:1.山水派: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表现出唐代文人陶冶性情和追求无欲无求的精神。

2.爱情派:以咏爱情为主题,表现了爱情中的种种情感和复杂性。

3.山水田园派:以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为主要内容,表现了诗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一流派中的草堂诗人特别突出,代表作家如王维、孟浩然、杜牧等。

4.豪放派:以豪放不羁的性格为主,情感激荡,表现了对人生的不屈不挠、开阔豁达的态度。

二、散文散文是中唐时期最为昌盛的文学流派之一,表现了唐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1.文人笔记:以捕捉生活细节和变化为主,代表作品有《梦溪笔谈》。

2.赋:以形式灵活、意义丰富为特点,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赤壁赋》。

3.游记:以文人的游历经历为素材,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

4.辞赋:把抒发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充分表现出唐代文人狂放不羁、豁达开朗的风貌,代表作品有杜甫的《三别》。

三、小说唐代小说在原有传说基础之上发展着,代表作品有《搜神记》、《聊斋志异》等。

唐代小说的流派和代表:1.传奇小说:《柳毅传》、《牡丹亭》、《金瓶梅》等。

2.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铁扇公主》等。

3.警例故事:《太真救赵遽》、《罗曼史》等。

总之,唐代文学流派丰富多样,风格各异,不同的文学形式相互交融,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风貌。

这些流派历经千年,仍饱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社会的两大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由上升转入下降的转折时 期
陈寅恪《讲义及杂稿》附录《唐代史听课笔记片段》:
唐朝乃中国最盛时代,地域之大, 东至朝鲜,南至安南,西至波斯、阿富 汗。
(日)吉川幸次郎 《中国诗史》:
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说唐朝是当时世界的中心,或许有点过分,但至 少可以说,它是当时亚洲的中心。 当时的长安在世界上是最大、最美丽的都城。 不仅奈良、京都,连西方亦无堪相匹者。那时的 西方,古代罗马帝国倾覆之后,正处于寂暗时期。 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尚未立国,伦敦也好, 巴黎也好,柏林也好,尚未成形,世界第一大 城,就是中国的长安。
沈既济《枕中记》李朝威《柳毅传》 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白居易弟)《李娃传》



初盛唐(产生期):带有六朝志怪痕迹。代表 作《古镜记》 中唐(繁荣期):佳作涌现,情节生动,人物 鲜明。代表作《霍小玉传》 晚唐(衰落期):内容脱离现实,思想陈旧。 代表作《玄怪录》



4、唐词 由于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 种新的诗歌体式──词。传奇、变文、词,是 唐文学中的新体裁,是唐文学在文体上的新发 展。中唐出现了文人词,晚唐温庭筠基本定型, 为“花间鼻祖”,经五代发展,到宋为一代文 学,这是唐文学的又一伟大贡献。 5、俗讲和变文 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内 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 通俗文学的性质。
第九、十章 唐代文学

隋( 581 - 618 )约37年。 唐( 618 - 907 )约289年。 五代( 907 - 960 ) 约53年。 共约380年。
第九、十章 唐代文学

一、期限 618—907,共289年 公元618年5月,李渊即帝位于长安,改国 号唐,并先后平定了其他武装力量,于武德七 年(624)统一了全国。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 618-712 )初唐指从开国到唐玄宗先天元年的 90多年间; ( 712-762 )盛唐指自玄宗先天元年至代宗即位) 的50年间; (762-825)中唐指代宗宝应元年至敬宗即位; (825-907)晚唐指敬宗宝历元年至唐亡。
初唐: (618-712)诗歌(标志性文学)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初唐作 家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
(明)胡应麟《诗薮》:
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 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 矣。
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清明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基础。
二、宽松的思想空间,活跃的文化氛围。
三、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是诗歌繁荣的 肥沃土壤。
四、诗歌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诗的繁荣作 了准备。 五、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讲 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 唐朝的诗。
《全唐诗》诗歌及作者数量



传统的说法: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 二千八百余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室统计:诗五万零 三十五首,作者三千二百七十六人。 今人陈尚君辑有《全唐诗补编》,共收诗 六千三百余首。 《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所收录的诗是 《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的三倍 。






三、唐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1、唐诗的繁荣 作家作品数量多。仅清康熙年间所编《全唐诗》所 录,就有诗人22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共900卷。 有别集者691家。作者上自帝王将相,下及贩夫走卒、 和尚道士,遍及社会各阶层。 内容丰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体裁完备,艺术精美,影响巨大。 2、唐代散文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不仅吸收秦汉各 家散体文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 韩愈的杂文、柳宗元的山水杂记、寓言都是文学中 的新样式,用苏轼的话说就是“文起八代之衰”。

4、晚唐(836-907年)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晚唐的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终于爆发了 黄巢起义。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表现领域转向诗人自我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情 思格调愈发哀怨悲苦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 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 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 成就。 爱情的主题在晚唐十分流行,这是受了市民文学的影响。在 词里我们仿佛又重温了初唐诗歌的情调,不过这已经是带着 市民的色彩了。

唐代文学空前繁荣的原因
1、高度的繁荣的经济是文学艺术的物质基础 2、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是中外文化的交 流,是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 3、思想自由活动,文禁松弛是唐代文学艺术繁 荣的必要条件 4、前代丰富的文学遗产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 重要借鉴 5、唐代诗人,作家关于继承,能于创新是唐代 文学艺术的决定因素
初唐(准备阶段):六朝文风盛行,陈子 昂高举革新大旗,提倡散文 盛唐(发展阶段):萧颖士、李华、元结 等人从理论到实践大力革新散文 中唐(繁荣阶段):韩愈、柳宗元的“古文 运动”,散文创作成为主流 晚唐(衰落阶段):骈文继续流行,皮日休、 陆龟蒙等人的讽刺小品文继承散文传统


3、唐传奇(小说) 唐代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 上,诞生了传奇小说。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 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 方面,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现存的大 部分唐传奇都收在宋初编的《太平广记》一书 里。

中唐: (766-835)。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作家最多,流派林立。 大约19000余首,诗歌的流派也最多,被称为“中唐之再盛” 表现领域以民生疾苦和社会动乱为主; 情思格调气骨顿衰又沉郁苍凉; 代表诗人——杜甫、韩孟、元白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 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 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 贞 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 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 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 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唐代文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 2 )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期 ( 3 )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 4 )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 小说”(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 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5)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域。

初唐诗歌:表现领域由宫廷台阁到关山塞漠; 诗人身份由宫廷官吏到下层寒士; 情思格调既有风骨又清朗明丽;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开辟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建立刚 健有力的新诗风;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闻一多《唐诗杂论· 四杰》:“他们都年少而 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 其悲惨(四人中有三人死于非命)。” 变化:题材更广泛,风格更阳刚。 陈子昂:这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诗人,名作有《登幽州台歌》等。

盛唐(713-765) : 这一时期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涌 现 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 表现领域扩及山水田园、广袤关塞、英雄情怀等; 情思格调骨气端翔、兴象玲珑; 山水田园诗派: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代表 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人。 边塞诗派: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代表作家有高 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 成就最为卓著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 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一、政治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太宗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

(二)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盛唐人外出漫游不必自带粮食,取给于路。孟浩然 李白杜甫都有此经历。漫游名山大川、通都大邑、边塞 大漠,促进了山水诗和边塞诗的繁荣。 进入幕府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重要途经。王翰、高适、 王维、李白、岑参、杜甫、元结等人曾在幕府生活过。 李商隐的仕途更主要在幕府。幕府宴饮、乐妓唱诗、唱 和送别、戎幕闲谈等对于诗词小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唐代士人入仕之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 观以读书。清幽的环境会影响到诗风。如陈子昂、李白、 岑参、孟郊等。 唐代文人的贬谪生活,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情调意境、 诗风文貌。
唐代主要的文学样式
诗 文 词 传奇 变文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 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
鲁迅《致杨霁云》:
我以为一切好诗, 到唐已被做完。
杨先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编辑室”的老辈人 (与孙用、林辰等在一起,编《鲁迅全集 》),他早年 与鲁迅先生的通信,就收在《鲁迅全集》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