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磁体
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超导磁体作为现代科学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超导磁体的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应用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超导磁体概述超导磁体是一种能够在低温下通过电流实现恒定、稳定磁场的装置。
其基本结构包括超导线圈、低温制冷系统和磁屏蔽装置。
超导线圈通常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如铜氧化物(YBa2Cu3O7)或铋钴酸盐(Bi-2212),以确保在低温下电流能够无损耗地传输。
低温制冷系统则用于维持超导磁体处于超导状态。
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或物体内部结构信息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在强磁场作用下,核自旋在外加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并通过测量核自旋磁共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获得图像信息。
三、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的优势1. 高稳定性:超导磁体由于其能够产生强、恒定的磁场且不受外界干扰影响,能够提供高稳定性的磁场条件,确保核磁共振成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强磁场效应:超导磁体能够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提供更好的信号强度和空间分辨率,从而提高核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能力,使得更细微的变化得以观察和分析。
3. 高效能耗比:相比于传统的永磁体或者常规电磁体,超导磁体拥有更低的电阻,使得其在制冷系统的能耗方面更加高效,从而降低了核磁共振成像的运行成本。
4. 可调性:超导磁体磁场强度可通过调整电流大小来实现,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自由地调节磁场强度,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四、1. 医学领域: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导磁体的高稳定性和强磁场效应使得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2. 材料科学: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超导磁体,可以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和性质进行非破坏性的研究和分析。
超强磁场的制备与应用
超强磁场的制备与应用人类对于超强磁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科学家们对于如何制造更高的磁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由于技术受限和材料的问题,一直无法达到足够的强度。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超强磁场制备方法以及众多的实际应用。
一、超导磁体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超导磁体是一种由超导材料制成的一种磁体,该材料在极低温下(通常在4.2K以下)处于超导状态,具有无电阻和强磁性的特性。
制备超导磁体涉及超导材料、绕线、冷却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NbTi超导材料和以直径几微米的超细铜线绕制的磁体。
这种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例如,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中就需要用到超导磁体制造的超强磁场。
MRI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测工具,可以用来观察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
而制备超强磁场的超导磁体正是MRI技术中所必须的部分,它可以使得扫描出的图像更加清晰,更加准确。
此外,超导磁体还可以被用来制造强磁场比传统方法更加高效的MRI设备、高能物理和化学器件、磁功率机器等科学研究装置。
二、永磁体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永磁体是一种具有恒定磁化强度的材料,它通常由铁、镍、钴等材料制成。
虽然永磁体本身并不是超强磁场的制备方法,但是在现代科技中,永磁体却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磁体。
在制备超强磁场的应用中,永磁体作为一种磁场源可以用来产生非常强的磁场。
例如,永磁环中心的磁场可以高达几千高斯,甚至更高,如此强的磁场可以让永磁体在实际使用中大显身手。
永磁体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常见的有开槽技术,集成磁路技术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永磁体的设计、制造进行优化从而获得更高的磁场。
此外,在医疗、电子、核能实验装置等领域的应用中,永磁体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三、磁压缩制备超强磁场的方法磁压缩涉及到对电流施加脉冲,从而能够在电流中产生瞬间极大的磁场。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验室环境中,例如,核聚变和高能物理实验,可以制造短暂的超强磁场。
超导磁体工作原理
超导磁体工作原理超导磁体是一种利用超导体的特殊性质产生强磁场的装置。
它在医学影像、能源研究、加速器实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导磁体的工作原理,以及超导磁体的组成和应用。
一、超导磁体的基本原理超导磁体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导体在低温下呈现出零电阻和完全的磁通抗拒现象。
当超导体的温度降低到临界温度以下,它的电阻将突然变为零,同时磁通也能够完全穿透超导体而不损失能量。
这种特殊的电性和磁性质使得超导磁体能够产生极强的磁场。
二、超导磁体的组成1. 超导体:超导磁体的关键是超导体材料。
常用的超导体材料包括铜氧化物和铌钛合金等。
这些材料在极低温下(-196℃以下)才能表现出超导性能。
2. 冷却系统:由于超导体需要在极低温下工作,超导磁体必须配备冷却系统来降低温度。
最常用的冷却方法是液氦制冷,它可以将温度降低到4.2K,使得超导体能够达到超导态。
3. 线圈:超导磁体的线圈是用超导材料制成的螺线管。
通过在螺线管中通入电流,超导磁体能够产生强磁场。
根据需要,线圈可以由单层螺线或多层螺线组成。
4. 外部绝缘:为了防止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对外界产生干扰,超导磁体通常需要进行外部绝缘处理。
绝缘层可以由绝缘材料或超导磁体周围的真空室来实现。
三、超导磁体的工作过程超导磁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充电和恒磁。
1. 充电:在充电阶段,超导磁体的线圈接通电源,通过线圈流过的电流开始在超导体中建立磁场。
由于超导体的零电阻性质,电流不断增加,磁场也逐渐达到设计要求。
2. 恒磁:当充电阶段完成后,超导磁体进入恒磁阶段。
在恒定电流下,超导磁体能够维持强磁场,其磁场强度与电流的关系符合超导体的磁场方程。
在这个阶段,超导磁体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实验研究等领域。
四、超导磁体的应用超导磁体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医学影像: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产生强磁场,超导磁体能够使核磁共振成像更加清晰和准确。
超导磁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超导磁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超导磁体是一种运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制造出的磁体。
与传统磁体相比,超导磁体有着巨大的优势,例如能耗低、磁场强度高、磁场稳定性好等。
因此,超导磁体在科学、工业和医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一、超导磁体技术的发展超导磁体技术源于196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发现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的电阻为零的性质。
这一发现打开了研究超导磁体的大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导材料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例如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使得超导磁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目前,超导磁体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核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
二、超导磁体技术的应用1.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检查技术,利用磁共振原理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主要采用氦冷却的超导磁体。
但冷却氦的成本较高,且需要精密的液氢冷却系统来降温,成为挑战。
为此,科学家们开始开发气基超导磁体,其中利用了更廉价、更易获得的氖气进行冷却。
气基超导磁体具有减少氦的用量、增加制冷稳定性、节约经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领域。
2.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其速度和运输效率远高于传统的火车。
磁悬浮列车的核心部件是超导磁体轴承,其利用超导体的Meissner效应,可以将列车轴承悬浮在磁场中,从而消耗更少的能量,减轻列车的摩擦力,使列车更加稳定。
当前,中国的磁悬浮列车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3. 等离子体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是一种研究太阳等星体等离子体现象的学科。
在等离子体物理学领域,超导磁体被应用于制造等离子体实验装置。
这些装置能够在实验室里模拟太阳等星体中的等离子体现象,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中的等离子体物理学问题。
4. 贮能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贮能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超导磁体可以利用电能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并在需要时将磁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对能量的贮存。
超导磁体 超导线圈
超导磁体超导线圈超导磁体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的磁体,能够在极低温下实现零电阻电流的传输。
超导线圈则是超导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超导线材绕成的圈状结构构成。
超导线圈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诊断、能源输送等领域。
超导线圈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其极高的电流密度。
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使得电流能够在超导线圈中无阻碍地流动,而不会损耗能量。
这使得超导线圈可以承载非常高的电流,从而产生极强的磁场。
这种高电流密度和高磁场强度使得超导线圈在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等医学诊断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超导线圈的稳定性。
由于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超导线圈中的电流不会产生热量,因此不会导致线圈本身的过热问题。
这使得超导线圈在长时间运行时能够保持稳定,从而可靠地提供所需的磁场。
这种稳定性使得超导线圈在实验室中的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高能物理实验中的粒子加速器和磁约束聚变装置等。
超导线圈还具有较高的磁场均匀性。
超导线圈内的电流在无阻碍流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高度均匀的磁场分布。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度均匀磁场的实验和应用非常重要,例如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和超导量子干涉仪等。
然而,超导线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超导线圈需要在极低温下工作,通常需要液氦等冷却介质来维持超导状态。
这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和成本,并限制了超导线圈的应用范围。
其次,超导材料对外界磁场的敏感性较高,会导致超导状态的破坏。
因此,超导线圈需要在屏蔽磁场的环境中运行,以保持其超导特性。
超导线圈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和应用设备,具有高电流密度、稳定性和磁场均匀性等优良特性。
随着超导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导线圈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调试技巧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调试技巧引言超导磁体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特性产生强磁场的装置。
它在科学研究、医学成像、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超导磁体的设计与调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超导磁体的设计原理、调试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超导磁体。
一、超导磁体的设计原理1. 超导材料的选择超导磁体的核心是超导线圈,而超导线圈的材料选择对磁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超导材料主要有低温超导体(如NbTi、Nb3Sn)和高温超导体(如YBCO)。
低温超导体具有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和较低的临界磁场,适用于低温和较小尺寸的磁体。
高温超导体具有较高的临界温度和较高的临界磁场,适用于高温和较大尺寸的磁体。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超导材料对于超导磁体的设计至关重要。
2. 磁体结构设计超导磁体的结构设计涉及线圈形状、层数、绕组方式等方面。
常见的线圈形状有螺线管、螺旋线圈和环形线圈等。
螺线管适用于产生均匀磁场,螺旋线圈适用于产生非均匀磁场,环形线圈适用于产生高强度磁场。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线圈形状和结构对于超导磁体的性能至关重要。
二、超导磁体的调试技巧1. 制冷系统的优化超导磁体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因此制冷系统的优化对于磁体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冷头、冷却管路等组成部分。
在设计制冷系统时,需要考虑制冷机的制冷能力、冷头的热容量以及冷却管路的流量和热阻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制冷系统,可以提高超导磁体的制冷效果,减小温度梯度和热损耗,提高磁体的稳定性和性能。
2. 电流引线的设计与接触技术超导磁体的电流引线是将电流从外部引入超导线圈的关键部件。
在设计电流引线时,需要考虑引线的电流容量、温度分布、热传导和机械强度等因素。
常用的电流引线材料有铜、铝和铜-铝复合材料等。
在接触技术方面,采用焊接、压接和螺栓连接等方式,确保电流引线与超导线圈之间的良好接触,减小接触电阻和热损耗。
超导磁体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方法
超导磁体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方法引言超导磁体是一种应用超导材料制造的电磁体,具有极高的磁场强度和稳定性。
然而,由于超导材料的特殊性质,超导磁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稳定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超导磁体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超导磁体的稳定性问题超导磁体的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磁场不稳定、温度不稳定和机械不稳定三个方面。
1. 磁场不稳定超导磁体的磁场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有限,当磁场强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超导材料将失去超导状态,磁场将会发生剧烈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磁通跳跃”。
磁通跳跃不仅会导致磁场的不稳定,还可能对超导磁体的工作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2. 温度不稳定超导磁体的温度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有限,当温度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超导材料将失去超导状态,导致超导磁体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超导材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将导致超导磁体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其稳定性。
3. 机械不稳定超导磁体的机械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超导磁体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超导磁体出现变形或损坏。
这种机械不稳定性可能会对超导磁体的工作性能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二、超导磁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解决超导磁体的稳定性问题,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超导磁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1. 有限元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数值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模拟和分析超导磁体的稳定性。
该方法通过将超导磁体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模型的解,从而得到超导磁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
2. 热力学分析法热力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热力学原理对超导磁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超导磁体的热力学模型,考虑磁场、温度和应力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超导磁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
3. 实验测试法实验测试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手段对超导磁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超导磁体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测试,观察和记录超导磁体的响应和性能,从而得到超导磁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
低温物理学中的超导磁体技术
低温物理学中的超导磁体技术超导磁体是低温物理学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超导磁体的基本原理、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超导磁体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超导磁体是利用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特性制造的磁体。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能够通过液氮或液氦冷却使其温度降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从而表现出这一特性。
超导磁体中的超导线圈是其核心部件,由超导材料制成。
当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流可以在其中无阻抗地流动,从而产生强大的磁场。
这种磁场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均匀性,适用于很多科学实验和工业应用。
二、超导磁体的制造工艺超导磁体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高度精确的工艺和先进的材料技术。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导材料,如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超导临界温度和较高的临界电流密度,适合用于制造高性能的超导磁体。
然后,需要对超导材料进行加工和制备。
在超导线圈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超导材料切割成细丝,并通过堆叠和绕组等工艺进行组装。
此外,还需要进行氧化和退火等处理,以提高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和机械强度。
最后,需要进行超导磁体的冷却和绝缘。
由于超导材料只有在低温下才能发挥其超导性能,因此需要使用低温冷却剂,如液氮或液氦,对超导磁体进行冷却。
同时,还需要使用绝缘材料对超导线圈进行绝缘,以确保其稳定运行和保护。
三、超导磁体的应用领域超导磁体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科学研究方面,超导磁体常用于实验室中的物理实验,如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NMR)和高能物理实验等。
这些实验需要强大且稳定的磁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工业应用方面,超导磁体主要用于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设备和核聚变装置等。
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与轨道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实现了列车的悬浮和运行。
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来产生高质量的成像效果,用于医学诊断和疾病治疗。
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性质和应用
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性质和应用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其电阻为零的材料。
这种神奇的物质在磁性、电学、热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超导磁体。
超导磁体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磁体,其具有极高的磁场强度和非常低的能耗。
超导磁体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医疗设备、磁浮列车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介绍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性质和应用。
一、超导材料的性质1. 零电阻超导材料的最显著的性质就是它们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零电阻。
当电流通过超导体时,电流会形成电子对,这些电子对在材料中移动时不会与材料中的原子相互碰撞,从而减少了能量的损失,使电阻降为零。
2. 零磁场漏磁超导材料具有完全排斥磁场的性质,也就是称为迈斯纳效应。
当超导材料处于超导状态时,其内部的磁场被排斥到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含磁场的区域,这个区域称为Meissner区。
这使得超导磁体具有无漏磁和强磁场的特性。
3. 特定的临界温度和磁场超导材料在某个特定的温度下才能表现出零阻、迈斯纳效应等特性,这个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
单晶的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通常比多晶材料的要高。
此外,超导材料在特定的磁场下才能表现出其超导特性。
这个磁场称为超导临界磁场。
二、超导磁体的性质1. 高磁场强度由于超导磁体在超导状态下具有无漏磁和强磁场的特性,因此它们可以产生非常高的磁场。
研究表明,很多超导磁体可以产生超过30T的高磁场强度。
2. 高能效超导磁体的能效很高。
由于超导磁体的电阻为零,它们可以将电流所携带的能量完全转化为磁能。
这使得它们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能够产生高于普通电阻线圈的磁场强度,而且能耗更低。
3. 低温操作由于超导材料只有在特定的低温下才能达到超导状态,因此超导磁体通常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操作。
其中,液氦常被用作冷却介质,使超导磁体维持在氦的超流态,从而维持高磁场。
三、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应用1. 科学研究超导磁体已经成为许多科技领域的必备工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超导磁体是一种应用超导材料制作的电磁体,具有极强的磁场产生能力和节能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核聚变、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材料科学、电磁学、力学、热学等学科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
一、超导磁体的设计超导磁体的设计是整个制造过程的核心,而超导材料的性能是设计的基础。
超导磁体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磁场强度和分布:超导磁体要产生所需的磁场强度和磁场分布。
磁场分布是指磁场在磁体内部的分布情况。
磁场强度和分布的设计需要考虑磁体的几何尺寸、导体的截面积、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等因素。
2. 电流密度和电压:超导磁体的导体要承受非常高的电流密度和电压,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导体的制备工艺、材料的导电性能等。
如果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导体的温度升高,严重时超导材料会失超导,从而影响磁场的产生。
3. 热稳定性:当电流通过超导材料导体时,会产生热量,导致材料温度升高。
超导磁体的设计需要满足材料的热稳定性,即在工作过程中,材料的温度不能超过其临界温度,否则会失超导。
4. 机械强度:超导磁体在工作时需要承受巨大的电磁力和机械应力,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导体的机械强度和磁体结构的稳定性。
5. 制冷系统:超导磁体工作时需要保持超导材料在低温状态下,因此需要有制冷系统提供足够的低温冷却能力。
二、超导磁体的制造超导磁体的制造需要严格控制制备工艺,保证导体材料的性能,同时需要考虑导体的机械加工和磁体的装配工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超导磁体的制造过程。
1.超导材料的制备超导材料的制备是超导磁体制造的第一步。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超导材料有NbTi、Nb3Sn、Bi2223等。
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很重要,关系到其临界电流密度、热稳定性等性能。
比如,NbTi导体的制备工艺一般涉及到多次拉拔、退火等步骤,而Nb3Sn导体的制备需要采用复杂的溶胶凝胶法。
超导磁体创造强大磁场的奇迹
超导磁体创造强大磁场的奇迹超导磁体是一种能够创造巨大磁场的科技奇迹,其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本文将就超导磁体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一、超导磁体的原理超导磁体是利用超导材料的特性来产生极强磁场的设备。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性,使得电流可以在无阻力的状态下持续流动。
通过将超导材料制成线圈,并通过电流通入其中,可以形成极强的磁场。
这种磁场的强度可达到其他类型磁体无法比拟的水平。
二、超导磁体的应用1. 粒子加速器超导磁体在粒子加速器中有着重要应用。
粒子加速器是用来研究基本粒子性质、核反应以及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关键设备。
超导磁体的磁场对于将粒子聚焦并加速至高能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传统磁体,超导磁体能够提供更强大、更稳定的磁场,从而使得粒子得到更高的动能。
2.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NMR)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一种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超导磁体作为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主要组件,能够提供均匀且稳定的磁场,以增强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
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磁控等离子体在聚变能研究中,离子温度和密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超导磁体的巨大磁场可以用于约束和控制等离子体,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和密度条件。
这为聚变反应的研究和实现可控核融合提供了基础设施。
三、超导磁体的未来发展尽管超导磁体在许多领域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传统磁体相比,其制造和操作成本较高,对低温条件的依赖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超导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 高温超导材料目前,超导材料需要在极低温下才能实现超导状态,但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高温超导材料可以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实现超导,从而降低了制冷成本,使得超导磁体更加可行和经济。
2. 其他应用领域的探索除了目前已有的应用领域,超导磁体还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超导磁体的概念超导磁体是指采用超导材料制作的磁体,其制作材料通过低温冷却使其变为超导体,以达到无损耗的放电效果。
超导磁体与普通磁体相比,具有极高的磁场强度、稳定性和能量密度,因此广泛应用于能源、运输、医疗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第二章超导磁体技术的制备方法超导磁体技术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第一代超导磁体和第二代超导磁体。
第一代超导磁体采用由Niobium-Titanium超导线缠绕成线圈的方式制作,其材料在低温下需要通过液氦进行冷却。
第二代超导磁体则采用Yttrium-Barium-Copper-Oxide(YBCO)超导材料,可以使用液氮进行冷却。
第三章超导磁体的应用超导磁体具有极高的磁场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广泛应用于诸如核磁共振成像、医学诊断、永磁浮子列车和磁约束聚变等领域。
3.1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检测技术。
超导磁体在MRI设备中用于产生强磁场,并通过检测磁场中氢原子的状态来提供图像。
3.2 医学诊断超导磁体也可以用于医学诊断。
例如,磁惯性制冷器可以使用超导磁体制造,该设备在核磁共振成像中作为制冷器使用,可以在磁体空间内产生极低的温度以便于研究。
3.3 永磁浮子列车永磁浮子列车使用超导磁体产生磁场,以从地面抬起列车,减少摩擦阻力,从而更快、更高效地进行旅行。
3.4 磁约束聚变超导磁体还可以用于磁约束聚变。
在这个过程中,超导磁体可以用于产生超高的磁场,以限制离子的运动而使其聚合。
第四章超导磁体的未来超导磁体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制作效率等方面。
未来,随着超导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超导磁体将会在作为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病房和医院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我们还可以期待更多应用于新楼中超导磁体的核聚变反应堆。
超导磁体:医学与科学的磁力伙伴
超导磁体:医学与科学的磁力伙伴超导磁体是一种基于超导材料技术的磁体,能够产生极强的磁场。
这种磁体在医学和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离子束治疗、高能物理实验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从物理定律到实验准备和过程,以及实验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超导材料的特性。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能够导电时无阻碍的,这种特性被称为超导性。
当材料的温度低于其临界温度时,超导材料的电阻会突然消失,使得电流在不发生能量损耗的情况下持续流动。
这是应用超导材料制造超导磁体的基础。
超导磁体的核心是超导线圈,其通过在超导材料中通入电流来产生强大的磁场。
超导线圈由超导材料制成,并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特定的实验需求。
例如,在MRI中,超导线圈用于产生强大而均匀的磁场,以探测人体内的核磁共振信号。
为了实现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超导磁体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这是因为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通常在非常低的温度范围内,例如液氮温度(77K)或液氦温度(4.2K)。
为了保持低温环境,超导磁体通常使用制冷机组和绝缘材料。
制冷机组利用压缩机和冷凝器来制冷工质,然后通过蒸发器使其蒸发,吸收热量并保持低温。
绝缘材料用于减少热传导,以保证低温环境的稳定性。
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磁场强度和均匀性。
根据实验需求设计超导线圈的尺寸和形状,确保其能够产生所需的磁场分布。
同时,我们还需选择合适的超导材料,并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其工作温度。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超导线圈的结构和细节。
这包括线圈的形状、绕制方法、绕组层数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线圈的电流密度、磁场对超导材料的限制等因素。
使用电磁场模拟软件,可以优化线圈的设计,以确保磁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制造超导线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导材料,并进行细致的加工。
常见的超导材料包括铜氧化物和铝氧化物。
这些材料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成粉末,然后通过压制和烧结等工艺进行成型。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超导线圈进行绝缘处理,以提高线圈的耐压性能。
超导磁体的电磁特性与性能分析
超导磁体的电磁特性与性能分析超导磁体是一种特殊的电磁装置,它利用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性,实现强大的电磁力。
这种装置在科学研究、医学成像、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超导磁体的电磁特性与性能,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超导磁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零电阻。
这意味着超导磁体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减少能量损耗。
传统的铜线电磁体在通电时会发生电阻损耗,导致能量浪费和温度升高,而超导磁体则可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这对于大型超导磁体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通常需要大量的能量来产生足够强大的电磁力。
零电阻特性也使得超导磁体在医学成像领域如核磁共振成像(MRI)中应用广泛,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图像和更高的分辨率。
其次,超导磁体还具备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性,即所谓的迈斯纳效应。
这意味着超导磁体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完全抵抗外部磁场的渗透。
这个特性使得超导磁体能够提供极高的磁场强度,远远超过传统电磁体所能达到的范围。
例如,在粒子物理实验中,超导磁体可以提供几十甚至上百特斯拉的磁场强度,为科学家们揭示微观世界中的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除了以上两个基本特性之外,超导磁体还具备许多其他优良的性能。
高临界电流密度是其中之一。
临界电流密度是指超导体中通过的最大电流密度。
超导磁体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可以承载更大的电流,从而产生更强大的电磁力。
这对于需要强磁场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例如磁共振成像中对于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快的扫描速度都需要更强大的磁场。
另一个重要性能是超导磁体的稳定性。
超导磁体在长时间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外界扰动和自身热耗散的影响,导致超导态的破坏。
因此,超导磁体的稳定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提高超导磁体的稳定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型的超导材料和结构设计,以降低能量损耗和热耗散。
同时,控制超导磁体的温度和磁场也是确保其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这需要精确的温度和磁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超导磁体在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导磁体的制作步骤详解
超导磁体的制作步骤详解引言超导磁体是一种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的重要设备,它利用超导材料的特性,在低温下产生强大的磁场。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导磁体的制作步骤,从超导材料的选择到最终的测试和调试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超导磁体的制作过程。
一、超导材料的选择超导材料是超导磁体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对于超导磁体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超导材料有铜氧化物和铌钛合金等。
在选择超导材料时,需要考虑其临界温度、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密度等指标,以及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
二、超导线的制备超导线是超导磁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制备过程包括超导材料的制备、超导材料的成型和超导线的绕制等步骤。
首先,超导材料需要通过化学合成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出高纯度的超导材料。
然后,将超导材料进行成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挤压、烧结和拉伸等。
最后,将成型后的超导材料绕制成超导线,通常使用的方法有焊接、绕线和涂覆等。
三、超导线的绝缘超导线的绝缘是为了防止超导线与外部环境接触,以提高超导磁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超导线的绝缘通常采用的材料有聚酰亚胺薄膜和环氧树脂等。
绝缘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低温性能,以确保超导线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四、超导线的绕制超导线的绕制是将绝缘后的超导线按照特定的几何形状绕制成线圈的过程。
绕制超导线的方法有手工绕线和机械绕线两种。
手工绕线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而机械绕线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度。
在绕制超导线时,需要注意绕线的紧密度和绕线的层数,以确保超导磁体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超导线的冷却超导磁体在工作时需要保持低温状态,以确保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
常用的冷却方法有液氮冷却和制冷机冷却两种。
液氮冷却是将超导磁体浸泡在液氮中,使其温度降至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以下。
制冷机冷却则是通过制冷机将超导磁体冷却至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以下。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均匀性,以确保超导磁体的性能和稳定性。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引言:超导磁体是一种能够产生极强磁场的关键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加速器、磁共振成像等领域。
其设计和制造的精密性对于磁体的性能和功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介绍关键技术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超导磁体设计的基础超导磁体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磁场强度、稳定性、能耗和制造成本等。
首先,设计人员需要确定所需的磁场强度,并进一步确定磁体的尺寸、形状和材料。
此外,超导磁体的稳定性也是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由于超导体在过载时可能产生局部磁场异常,从而降低超导材料的性能,需要采取合适的设计措施。
第二部分:超导磁体的制造过程超导磁体的制造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导材料。
目前,常用的超导材料包括铜氧化物和镁二硼等。
然后,将超导材料制成超导线,并进行绝缘处理。
超导线的制造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如线材挤压和金属包覆等。
接下来,超导线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绕组,通常采用螺旋绕组或者螺管绕组。
第三部分:超导磁体的挑战与技术难题尽管超导磁体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制造和运行过程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技术难题。
首先,超导材料本身的成本较高,制造过程也十分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各项参数才能保证磁体性能。
此外,超导材料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损伤,从而降低磁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解决超导材料的脆性和损伤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第四部分:超导磁体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先进的超导材料的问世,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临界温度和更低的耗能。
此外,随着超导磁体在医学成像和物理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磁体的尺寸和强度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因此,磁体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结论: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项精密而复杂的工艺。
通过准确的设计和精细的制造,我们能够获得高性能的超导磁体,并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超导磁体工作原理
超导磁体工作原理超导磁体是一种应用超导技术制造的电磁体,具有极强的磁场产生能力。
它在科学研究、医学影像、能源储存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超导磁体的工作原理,以增进对其技术内涵的理解。
1. 概述超导磁体是由超导材料构成的线圈,在低温下工作。
超导材料通常指超导体,其在低温下能够以零电阻的状态传导电流。
超导磁体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与超导态有关的两个关键效应:零电阻效应和迈斯纳效应。
2. 零电阻效应超导材料在低温下能够表现出零电阻的特性。
当超导材料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电流能够在超导体内部以零阻抗的方式流动,这是由于超导材料的电子对以库珀对的形式结合,形成了一种名为“超流”的状态。
3. 迈斯纳效应迈斯纳效应是指在超导态下,超导材料对外界磁场的反应。
根据迈斯纳效应,当超导材料处于零电阻状态时,外部磁场不能进入超导体内部,只能形成磁场排斥区域,即所谓的“迈斯纳区”。
4. 磁通量和磁通量量子化在超导材料中,磁通量的传递遵循磁通量量子化的规律。
磁通量量子化是指磁通量(一个封闭线圈中的磁场总量)只能取离散值的现象。
这种量子化现象是由超导电子在超导体中运动形成的,其量子化大小由普朗克常数和超导材料的特性决定。
5. 磁体结构和电流通路超导磁体通常由多个线圈构成,这些线圈通过复杂的电流通路进行连接。
电流通路的选择和设计在超导磁体的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线圈结构和电流通路可以降低能量损耗,提高磁场均匀性以及提供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6. 制冷系统超导磁体工作需要低温环境,通常在液氮温度(77K)以下工作。
制冷系统是超导磁体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提供冷却介质,帮助维持超导材料的超导状态。
制冷系统可以采用液体制冷剂或制冷机等技术,以确保超导材料处于低温状态。
7. 磁场调节和稳定性超导磁体的磁场调节和稳定性是其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磁场调节涉及磁体磁场的精确调整和控制,以满足不同实验或应用的需求。
稳定性方面,超导磁体需要具备良好的防震、抗扰动和保护能力,以确保其在工作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磁场输出。
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超导磁体是将超导体和磁场技术相结合而成,是当前最先进的磁场技术之一,也是高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导磁体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核磁共振、粒子加速器、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
本文将探讨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超导磁体的发展历程超导磁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超导现象,即在低温下某些材料的电阻会消失等现象。
这些材料被称为超导体,而这种现象便是超导现象。
人们无法不被这种奇妙的现象所吸引,也意识到了超导磁体技术的巨大潜力,因此超导磁体的研究也就随之启动。
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超导体材料的发展,超导磁体技术逐渐兴起。
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使用超导磁体作为核磁共振仪器的主要磁体。
在80、90年代,超导磁体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高温超导体材料的研发,超导磁体技术也日臻完善。
二、超导磁体的原理超导磁体的核心技术是超导材料。
当超导材料被冷却到某一温度以下时,其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特殊现象被称为超导。
随着温度的降低,超导材料的电流载荷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在超导材料的基础上发展出超导磁体技术,利用超导材料承载超强电流,就可以产生极强的磁场。
超导磁体的磁场强度可以达到非超导磁体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超导磁体的消耗功率很小,因为它可以在无电阻的状态下传送电流。
这是超导磁体技术与传统磁体技术最大的不同之处。
三、超导磁体的应用1.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利用磁场对核自旋热平衡状态的干涉及其再放松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核磁共振仪的核心就是超导磁体,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可以使核自旋进入高能态,然后在加上辅助高频磁场使核自旋跳回低能态时发生放射,再通过检测器检测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核磁共振信号。
2. 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是一种利用磁场对粒子加速的技术。
超导磁体作为粒子加速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可以产生极强的磁场使粒子加速。
由于超导磁体的磁场强度大,因此可以使得粒子在加速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能量。
超导磁体,核损耗
超导磁体,核损耗超导磁体是指利用超导材料的磁性特性来制作的磁体。
超导磁体可以产生高达数千特斯拉的强磁场,被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医疗、加速器、磁浮等领域。
同时,超导磁体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核损耗。
一、超导磁体的基本原理超导材料的核心是超导态,即在超导材料内部形成的零电阻和零电磁感应的状态。
超导材料在超导态下,具有很强的磁化强度,使得超导磁体可以产生高强度的磁场。
超导磁体的制作需要实现与超导材料的强耦合,因此要求超导材料具有高纯度、高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超导性能。
二、超导磁体应用超导磁体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核磁共振成像中,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能够让物体中的核自旋受到激发,产生电磁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成像。
在医疗领域,超导磁体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神经和心脏病等疾病。
在加速器中,超导磁体可以用于产生激光和带电粒子束,用于科学研究和治疗目的。
在磁浮中,超导磁体可以产生超强磁场,使磁浮列车或者磁悬浮飞机得以悬浮在空中。
三、核损耗在超导磁体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核损耗。
核损耗指的是超导磁体中超导材料的核被激发,从而使得超导性能产生衰减。
这个问题会在超导磁体强磁场下特别明显,对超导磁体的使用和长期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超导磁体中的核损耗可能来自超导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杂质和缺陷,还可能来自超导材料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些提高超导材料微观结构和杂质含量控制的措施,以及改进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以有效地缓解核损耗问题。
四、总结超导磁体在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核磁共振成像、医疗、加速器、磁浮领域。
虽然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很强,但超导磁体的制作、使用、长期稳定性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核损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和难点。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多个层面上共同努力,加强超导材料的基础研究,改善超导磁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增强超导磁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超导磁体4.9.1 概述磁体系统是谱议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提供高强度和一定均匀度的恒定磁场,供主漂移室测量带电粒子的径迹,用以研究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超导磁体利用轭铁提供磁场回路。
根据BESIII 物理工作的需要,要求主漂移室有高的动量分辨率,但主漂移室的动量分辨率主要由室内物质的多次库仑散射决定,此时改进室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次数(增加灵敏丝的层数)以改进测量统计性都不能改进动量分辨率,而增加磁场强度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磁场强度过高,更多的低能量粒子会陷在漂移室内打圈而很难测量。
综合各种因素,选择北京谱仪磁铁的中心磁场设计值为1.0T 。
为避免在粒子径迹拟合时做过多的离线计算机校正,要求径迹区内磁场不均匀度较小。
但由于线圈工艺复杂,体积宏大,加工生产中必然会产生不圆度。
另外由于各子探测器电子学的需要,轭铁上电缆孔很多,参照BESII 的情况,目前仍将不均匀度指标定在≤5%。
基于主漂移室IV 动量分辨率的要求,磁场测量精度应≤0.1%。
4.9.2 超导磁体设计4.9.2.1 磁体基本参数设计及计算根据北京谱仪BESIII 的物理要求,参照国际上同类磁体的设计进经验,确定采用单层线圈结构,间接冷却方式,超导电缆采用基于纯铝稳定体的设计。
根据总体和内部子探测器的尺寸要求,初步确定磁体外形尺寸长度为4.91m ,内直径为2.75m ,外直径为3.4m ,线圈的长度为3.52m ,线圈中心直径为2.95m 。
若取线圈电流I 为3000A ,nI B 00μ=,其中T B 10=,可得1m 长的线圈匝数为n ≈266匝,超导电缆沿线圈轴向方向的厚度为3.7mm ,考虑到匝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后,线圈总匝数为921匝。
考虑到线圈绕制时,由于超导电缆的连接会减少线圈的有效匝数,现将工作电流定为3150A 。
线圈的储能l D B l S B V B H E ⋅⋅⋅=⋅⋅⋅=⋅=42121)21(20202πμμ = 9.5兆焦耳。
从 n D B n S B ⋅⋅=⋅⋅=Φ42π=6063.6韦伯,dt dI L dt d =Φ,IL Φ=得出电感L = 2.1亨利。
考虑到在发生失超时,线圈吸收全部储能,最大温升控制在70K 以下,从超导电缆的焓差,可以确定超导电缆沿线圈径向方向的高度尺寸为20mm 。
超导线圈通电后,会产生很大的径向扩张力,需要设计一个支撑圆筒来箍住线圈,支撑筒必须是无磁材料,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机械强度。
国外一般采用A5083铝,由电磁力和强度计算结果,其厚度定为15mm。
线圈中的冷物质包括超导电缆、支撑筒、止口环、冷却管等,重量约为3.6吨。
超导磁体磁路设计时,除了满足给径迹区提供均匀磁场的要求外,还需要将轭铁分成多层,做μ子的吸收体,每两层轭铁之间留出空间安装μ子探测器,轭铁桶部9层,端盖9层。
为了保证径迹区的磁场均匀度,在两端设计磁铁极头,以构成较好的磁场回路。
超导磁体的基本参数如下表。
表4.9-1 BESIII超导螺旋管线圈基本参数超导电缆的工作电流为3150A(@4.5K),工作磁场为1T,需要选用工作电流为6300A(@4T,4.2K)的线材。
参考BELLE探测器使用的铌钛线材,在4T下的临界电流密度为J C=2600A/mm2(@4.2K),超导线中铌钛与铜的比例约为1:1,则6300A时所需要的铌钛面积为2.42mm2,而超导线的截面积约为4.84mm2,所以,采用超导线的截面为宽1.3mm、高3.8mm。
下图为超导螺旋管磁体线圈复合超导电缆的横截面结构。
图4.9-1超导电缆横截面示意图针对螺旋管磁体超导电缆截面的特殊性,需要采用特殊的绕线工艺和装配工艺,控制导线张力、匝间层间绝缘性能及处理多段导线的连接接头。
线圈在工作时要产生的径向扩张力由支撑筒来承担,在采用内绕工艺绕制线圈时,有利于线圈贴紧这个支撑筒的内壁。
4.9.2.2磁场分布计算为了了解磁场的两个主要参数,即径迹区的磁场均匀度和沿束流线的漏磁,我们对多种轭铁配置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考虑总体和MUON的设计要求,铁的配置方案为,端盖轭铁的厚度从1~9层分别为40,40,30,30,30,50,80,80,50mm;桶部轭铁的厚度从1~9层分别为30,30,30,40,40,80,80,80,150mm 。
磁场分布结果如下图。
在不考虑加速器超导四极铁影响的情况下,分别用OPERA 软件和ANSYS 软件计算场分布,两者的结果一致,结果显示MDC 径迹区内的磁场均匀度为2%;反螺线管加电后,径迹区均匀度为13%;在离对撞点中心3.5m 处,漏磁为54高斯。
若再考虑桶部和端盖轭铁之间的电缆槽里,还有一些铁的五角形垫块,则3.5m 处的漏磁会低于50高斯。
另外,考虑到加速器的ISPB 和Q1磁铁对探测器漏磁有特殊要求,我们也对多种能减小漏磁的局部屏蔽方案进行了研究。
图4.9-2 磁场分布图图4.9-3 沿束流中心线的磁场强度分布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1.00001.20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m T0.0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2.202.502.803.103.403.704.004.304.604.905.20mT图4.9-4 在MDC 径迹区内的磁场均匀性4.9.2.3 线圈的其它参数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线圈的应力进行了分析,在线圈端部应力小,越靠近中间应力越大,最大值周向应力为19Mpa ,轴向应力为3.3MPa 。
采用纯度为99.993%的铝做稳定体时,线圈内部接点引起的发热为2.54 毫瓦。
失超时,会在线圈两端产生的电压,下图为失超区长度和电压的关系曲线。
Estimation of the voltage by quench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248102030Quench Length (m)C o i l V o l t a g e (m V )图4.9-5 失超区长度和线圈两端电压的关系4.9.3低温杜瓦设计4.9.3.1杜瓦壳体设计超导线圈悬挂在低温杜瓦内部,要使线圈在4.2K液氦温度下能够长期稳定工作,内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自重、电磁力和热应力等多种因素。
在低温杜瓦的一端还要设计电流引入线及低温管道的出入通道。
低温杜瓦的设计,还要使漏热减小到许可的程度。
参考压力容器以及低温容器的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计算,分别对内筒、外筒和端板进行了弯曲稳定性分析、机械强度分析,最后确定BESIII线圈低温杜瓦设计采用材料型号为SUS304L不锈钢,内筒厚度为6mm,外筒厚度为16mm,端板厚度为32mm,其基本制造过程可分为卷板、焊接、装配、密封和检漏。
最大应力和应变发生在内筒中心处,分别为34.8Mpa和0.18mm。
图4.9-6 杜瓦的应力和应变(二维1/2模型)4.9.3.2支撑结构设计线圈支架跨在液氦温度下的超导线圈与室温下的外壳之间,它不但需支持线圈重量,以及抵抗巨大磁力,还要具有热绝缘性能,防止热量传导至超导体内部。
初步设计采用多只玻璃钢(GFRP)制成的轴向和径向支撑杆,这种材料既有高的机械强度,又有很小的导热率。
线圈的径向支撑杆每端6根,总共12根;12根轴向支撑杆全部位于靠近颈管的这一端。
根据力学分析和结构计算结果,采用径向支撑杆直径20mm,轴向支撑杆直径30mm。
液氮屏的径向支撑杆直径15mm,轴向支撑杆直径6mm。
图4.9-7 杜瓦内部线圈及支撑杆结构设计4.9.3.3磁体重量和物质厚度表4.9-2 BESIII磁体的各部件重量表4.9-3 BESIII磁体的物质厚度4.9.4磁体的低温系统为冷却BESIII超导螺旋管磁体,需要一套氦制冷系统。
该系统由主压缩机、带有两级透平膨胀机及多个换热器的冷箱、氦气储罐、纯化器、回气柜、膜压机和回收气瓶等组成。
同时系统还需要消耗适量的液氮。
磁体的低温系统由位于探测器顶部的控制杜瓦、盛装线圈的磁体杜瓦以及连接控制杜瓦与磁体杜瓦间的颈管组成。
由同心波管构成的柔性多通道输送线将磁体的低温系统与外部的氦制冷系统联结起来。
整个系统由计算机监测和控制。
4.9.4.1系统的热载荷系统的热载荷来自磁体杜瓦、颈管以及控制杜瓦内的电流引线发热、热辐射以及支撑、杜瓦颈管、阀杆、管连接、测量引线的导热,具体数据如下:4.9.4.2低温系统氦和氮的流量及管道根据热载荷,再应用安全系数1.5,确定液氮的流量为1.94 g/s,即8.64 L/h,氦的流量为10g/s (进口温度不高于5.5K,进口压力0.285MPa)。
以此流量为依据,确定液氮管道的内径为14mm,氦管道的内径为16mm。
考虑到失超发生时需及时排出氦气,将冷却线圈的氦管道的内径增加到25mm。
这样,液氮管道的最大流阻为0.12MPa,正常工况下的流阻为3500Pa;氦管道的最大流阻为0.26MPa,正常工况下的流阻为2900Pa。
4.9.4.3控制杜瓦控制杜瓦容积的确定原则为:在制冷系统发生故障时,杜瓦内所存储的液氦可维持四倍的线圈缓慢放电所需的时间(这里为0.5小时)。
控制杜瓦的容积最终确定为200升,几何尺寸为内胆φ772 × 794 mm,外壳φ1500 × 21000 mm。
系统流程及控制图、控制杜瓦及颈管主要结构尺寸见下图。
4.9.4.4低温系统的工作模式BESIII低温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如下过程:1.补气阶段:①完全打开CV02、CV03而关闭CV01、CV04,使大部分来流氦气流经线圈后由旁路回冷箱;②部分打开CV05,完全打开CV07使少部分来流氦气流经杜瓦后沿主回路回冷箱;③关闭CV08而部分打开CV09使少部分来流氦气流经线圈后直接回储气罐;④部分打开CV10、CV11,完全打开CV12,关闭CV13使少部分来流氦气流经杜瓦后直接回压缩机。
2.降温第一阶段:制冷机由300K降温到100K过程中,透平处于关闭状态,仅使用液氮预冷氦气;温度低于100K后,启动透平并起用液氮冷屏。
为保证磁体温差小于50K,需动态控制制冷机出口温度进行。
在磁体内部,根据18号温度计控制CV02的开度;完全打开CV03;保持CV04、CV05、CV07、CV08、CV13的状态,而关闭CV09、CV10、CV11、CV12。
3.降温第二阶段:逐渐打开CV04(在冷箱的回气温度低于20K时完全打开),待CV04完全打开后,关闭CV03并由07号压力传感器控制CV07,使其值在0.13MPa左右;由32及35号流量计控制CV10及CV11,使值各自的值在50SLP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