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邹伯敏第三版)第01章
自动控制理论邹伯敏第三版第一章课件【精选】
主反馈
3、自动控制系统中信号的定义
(1)输入信号: 指给定装置输出的给定信号, 又称为参考输入或给定量。r(t) (2)输出信号(被控量):指控制系统中被控制 的物理量。c(t) (3)反馈信号: 将系统(或环节)的输出信号经变 换、处理后送到系统 (或环节) 的输入端的信 号。b(t)
(4)误差信号:参考输入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 e(t)=r(t)-b(t) (5)扰动信号: 除控制信号以外,对系统的输 出有影响的信号,有内外扰动之分。 噪声d(t)
④1948年,伊万恩提出根轨迹分析方法
⑤1949年,英国人维纳在火炮控制中发现了反馈的概念,出 版了《控制——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奠 定了控制论的基础
50年代中期,添加了非线性系统理论和离散控制理论,形 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 发展 迅速渗透到许多学科,应用于火炮、导弹控制系
统,数控、电力、 冶金
钱学森,1954年首创《工程控制论》
推广到其它领域: 生物控制论:生命系统 经济控制论:经济运行与发展问题 社会控制论: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问题 状态空间法被引入到控制理论中,Kalman 提出了能控
性,能观性, 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标志.
三、分类
1.经典控制理论 40~50年代 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制的基本原理 ③ 1877年,劳斯,1895年,赫维茨分别提出了系统稳定的
代数判据(19世纪末)
2. 奠定基础(20世纪)——经典控制论
①30~40年代,奈奎斯特提出系统稳定性的频率判据
奈氏图、奈氏判据,从时域分析转到频域分析
②1940年,博德在频率法中引入对数坐标系,博德图
③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概念
自动控制理论作者浙江大学邹伯敏教授第一章学习教案
-------用脑(yònɡ nǎo)
➢按比较的结果,即液面高度偏差的正负去决定控制动作
➢
-------用手
第13页/共32页
2021/10/18
14
第十四页,共32页。
自动控制理论
液面人工(réngōng)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2所示。
自动控制(zì dònɡ kònɡ zhì)
图1-2 液面人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第二十页,共32页。
20
自动控制(zì dònɡ kònɡ zhì)理论
图中
➢ r(t)-----系统的参考输入(简称输入量 或给定 量) ➢ c(t)-----系统的被控制量(又简称输出 量) ➢ b(t)-----系统的主反馈量 ➢ e(t)-----系统的误差 e(t)= r(t)- b(t) ➢ d(t) -----系统的干扰(gānrǎo),它是一种对系统输出 产生不 利的信 号 ➢ 给定环节-----产生参与输入信号的 元件 如:电位器、旋转变压器等 ➢ 控的控制信号 支控制被控的对象制器-----其输入 是系统 的误差 信号, ➢ 经变换或相关的运算后,产生期望 ➢ 被控对象-----系统控制的对象,其输 入量是 控制器 的输出,输出量 就是 ➢ 被控量 ➢ 反馈环节-----将被控制量转换为主 反馈信 号的装 置,这个 装置一 般为 ➢ 检测元件
(3) 系统稳定判据 由Hurwitz(霍尔维茨,1895年)和 E.J.Routh(劳斯,1884
年)提出的劳斯-霍尔维茨稳定判据 A.M.Lyapunov(李雅普诺夫,1892年)提出了李雅普诺夫
第一法与第二法
第3页/共32页
2021/10/18
4
第四页,共32页。
H.Nyquist(奈魁斯特,1932年)提出奈氏判据, Bode(波德,1927年)提出了对数频率特性的方法。 W.R.Evans(伊万斯,1948年)提出根轨迹法。此方法和规 则指的是当系统参数变化时特征方程式根变化的几何轨迹 。目前仍然是系统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第版邹伯敏 共53页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指标密切相关,一般 可以将校正问题归纳为三类: 1、如果系统稳定且有较满意的暂态响应,但稳态
误差太大,这就必须增加低频段的增益来减小 稳态误差,同时保持中、高频特性不变; 2、如系统稳定且有较满意的误差,但其动态性能 较差,则应改变系统的中频段和高频段,以改 变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 3、如果一个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均不能令人满 意,就必须增加低频增益,并改变中频段和高 频段。
自动控制理论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1
第一节 引 言
一、基本概念 1、系统校正
被控对象确定后,根据要求的控制目标,对
控制器的进行设计的过程叫作系统校正。
R
Gc
Y 对 象
2
2、控制目标——性能指标
时域调 超节 调时 量M间 pts% 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 ess
频域谐 稳振 定峰 裕值 度 M,r,频 h,率幅带值宽 穿 b 越频率 c
40 30 20 10
m
m 增加不多。
m
tan1
2
1
0
10-2
10-1
ωm
100
101
14
三、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原理
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所 加校正装置,改变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使校 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低频段:用以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的 频带,这一要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0 10-2
10-1
ωm
1
G
c(s)
1 Ts 1 TsT s 1 1
s 2 1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
为克服上述的缺点,可在原系统中增加一些设备而组成较完善 的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3所示。这里,浮子仍是测量元件, 连杆起着比较作用,它将期望水位与实际水位两者进行比较, 得出误差,并以运动的形式推动电位器的滑块作上下移动。电 位器输出电压的高低和极性充分反映出误差的性质(大小和方 向)。电位器输出的微弱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用以控制直流伺 服电动机,其转轴经减速器降速后拖动进水阀门,作为施予系 统的控制作用.
2003.6
二、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按一定方式 连结起来的,以完成某种自动控制任务的有机整体。 输入信号:指参考输入,又称给定量或给定值,它是控制着输 出量变化规律的指令信号。 输出信号:指被控对象中要求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又称 被控量,它与输入量之间保持一定函数关系。 反馈信号:由系统输出端取出并反向送回系统输入端的信号。 有主反馈和局部反馈之分。
2003.6
图1-1所示是人工控制水位保 持恒定的供水系统。水池中的水 源源不断地经出水管道流出,以 供用户使用。随着用水量的增多, 水池中的水位必然下降。这时, 若要保持水位高度不变,就得开 大进水阀门,增加进水量以作补 充。在本例中,进水阀门的开启 程度(简称开度)并非不是一成 不变度,而是根据实际水位的多 少(它发应出用水量的大小)进 行操作的。
2003.6
二、开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从信号传送的特点或系统的结构形式来看,可分 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大类。 图1-4所示的他激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就是一种开 控制系统。它的任务是控制直流电动机以恒定的转速带动负载 工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调节电位器Rw的滑块,使其给定 某个参考电压ur。该电压经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后成为ua,再 送往电动机的电枢,作为控制电动机转速之用。由于他激直流 电动机的转速n与电枢电压ua成正比(对同一负载而言),因 此,当负载转矩Mc不变时,只要改变给定电压ur,便可得到 不同的电动机转速n。换言之, ur与n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 系。
自动控制理论第一章引论86页PPT
控 制
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
理 论
B级,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
舆论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骨、按 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级,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 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绩;
俄国A.M.Lyapunov(李雅普诺夫,1892年)在《论运动稳 定性的一般问题》中建立了动力学系统的一般稳定性理论。 提出了李雅普诺夫第一法与第二法
H.Nyquist(乃魁斯特,1932年)提出乃氏判据,Bode(波特, 1927年)提出了对数频率特性的方法。
W.R.Evans(伊万斯,1948年)提出根轨迹法,此方法和规 则指的是当系统参数变化时特征方程式根变化的几何轨迹。 目前仍然是系统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发表《论调节器》,研究调节器的微分方程,
线性化处理,系统稳定性取决于微分方程的
特征根是否都具有一对负的实部,针对二阶
和三阶系统讨论了使特征根具有负实部时,
特征多项式系数应满足的条件。
20
第一章 引 论
自
动(3) 系统稳定判据
控
制 理 由E.J.Routh(劳斯,1884年) 和 Hurwitz(霍尔维茨, 论 1895年)提出的劳斯-霍尔维茨稳定判据
29
第一章 引 论
自
动 控
第三节 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
制
理
论
一、自动控制的概念
1、手动控制 水箱水位的手动控制:
图1-1 水箱水位的人工 控制系统示意图
30
第一章 引 论
自
动 控
自动控制理论第一章绪论
четверг, 10 июня 2021 г.
E精XI选TPPT课件
第1章第5页 5
1.1 引言 1.2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1.3控制系统分类 1.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5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6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четверг, 10 июня 2021 г.
E精XI选TPPT课件
第1章第20页20
第1章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应用: 广泛应用的开环控制系统,如自动售货机、自动 洗衣机、产品自动生产流水线及交通指挥的红绿 灯转换等。
четверг, 10 июня 2021 г.
E精XI选TPPT课件
第1章第21页21
第1章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 开环控制系统示意图
工作台
Xc
Xr
50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比较项目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对象线性定常系统单输入单输出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系统多输入多输出描述方法传递函数输入输出描述向量空间状态空间描述研究办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状态空间法研究目标系统分析及给定输入输出情况下的系统综揭示系统的内在规律实现在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控制与设计51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最优控制系统辨识多变量控制自适应控制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大系统理论等等52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大系统控制理论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
четверг, 10 июня 2021 г.
E精XI选TPPT课件
第1章第13页13
坦克火控系统
четверг, 10 июня 2021 г.
E精XI选TPPT课件
第1章第14页14
第1章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自控-第一章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第一章 绪论
1 3 2 2
3 4 5 3 6 自动控制的应用及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输入量
控制 装置
被控 对象
输出量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方框图
水箱水位自动控制
控制器 执行器
水位测量 变送
给定
给 定
扰 动
控 制 器 执 行 器 水箱 系统
输 出
传感器(测量、变送)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电加热炉控制系统方框图
现代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第一章 绪论
1 3 2 2
3 4 5 3 6 自动控制的应用及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典型测试信号
本章小结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2.1 水箱水位控制
例1 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水箱水位控制问题
本章小结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3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装 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参数)自动按 预定的规律运行。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称之为自动控制 系统。
一、开环控制
特点: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序作用,无反向联系
Dept. of Automation ECUST
第一章 绪论
1 3 2 2
3 4 5 3 6 自动控制的应用及发展
自动控制原理邹伯敏
自动控制原理邹伯敏自动控制原理是指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邹伯敏是我国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
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和反馈组成,通过对被控对象的测量和反馈信息,实现对输出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等内容。
二、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则1. 反馈原理:反馈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对输出的测量和反馈,可以对输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反馈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2. 控制系统建模: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通过对被控对象的特性进行建模,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3.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采用经典控制方法,如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也可以采用现代控制方法,如状态反馈控制和最优控制等。
三、邹伯敏在自动控制原理研究中的贡献邹伯敏是中国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他在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控制系统建模:邹伯敏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滞系统的建模方法,在时滞系统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
2. 控制器设计:邹伯敏在控制器设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自动调节控制器参数,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3. 控制系统优化:邹伯敏研究了多目标优化问题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他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在系统性能和控制器复杂度之间进行权衡,实现对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四、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领域自动控制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控制、交通控制、航空航天、军事等。
自动控制理论第版邹伯敏课件第章1
( 2 - 27)
E G C 2iB
2 - 28
式中 L N f iB 0 ,C 2 C 1 f iB 0
a
17
在实际应用中,常把增量符号“△”省去,这样上述两式显然和(29)(2-10)完全相同
小结
➢
随着发电机平衡工作点的不同,其时间常数
LNf RR
和iB0放 大
倍数 K C是2 不同的。
自动控制理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a
1
描述系统运动的数学模型
➢ 输入-输出描述 微分方程是这种描述的最基本形式。传递函数、方框
图等其它模型均由它而导出。
➢状态变量描述 状态方程是这种描述的最基本形式。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 实验法 ➢ 解析法
a
2
第一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用解析法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L R
称为电动机的电气时间常数
当Td 0时,电动机空载运行至稳态时,式2 12便蜕化为
n0
1 Ce
EG
(n0为电动机的空载转速)
( 2 -13)
a
11
➢ 测速发电机
输入量是驱动电动机的转速n,输出量是测速发电机的电枢电压 Ufn ,假设测速发电机的磁场恒定不变,则Ufn与n成线性关系即有
ufnn
iB
-
iB 0
i
,则式(2
B
- 21)便简化为
f iB 0 iB
或写作
项,并令 f iB 0 ,
d diB
f iB 0 常数
于是式(2 - 23)和式(2 - 24)可写为
( 2 - 26)
iB R
N
自动控制理论第版邹伯敏
5、一般校正方法
R
Gc (s)
G0 s
Y
串联校正
H s
R
G1(s)
G2 (s)
Gc (s)
Y
反馈校正
H (s)
5
Gr ( s)
R s
E s
Gc ( s)
Y s
Go ( s)
按参考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
Gn ( s)
R s
N s
5.校正后ωc=ωm。
20
15
10
20 lg
10 lg
10
-1
5
0 -2 10
m c 成立的条件是 Lo (c ) 10lg
ωm
10
0
T
1
10
1
m
1 Ts Gc ( s ) 1 Ts
22
(6) 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交接频率
m 1 1 aT a
高频段抬高,抗高频干扰能 力有所下降,有一定影响
19
四、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步骤
(1) 根据给定的系统稳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开 环增益K;
(2) 绘制在确定的K值下系统的Bode图,并计算其 相角裕度 0 ; (3) 根据给定的相角裕度 ,计算所需要的相角超 前量0
100(0.042s 1) Gc ( s)G0 ( s) s(0.1s 1)(0.014s 1)
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180 90 tan1 0.1c tan1 0.042c tan1 0.014c 43.6
满足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精品课程《自动控制理论》ppt课件第一章 引论
2021/7/23
36
经典控制理论的体系
时域分析方法: •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和计算系统的稳 态误差;
•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和计算系统的暂 态性能;
•用系统的根轨迹分析稳定性、稳态误差和 暂态性能
2021/7/23
37
经典控制理论的体系
频域分析方法
•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得到系统频率特性表 达式; •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定性和定量地分 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021/7/23
42
问题解答?
2021/7/23
3
本课程构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构建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方 法 •后续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 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
2021/7/23
4
本课程所需基础知识
•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方程 •拉普拉斯变换 •电路理论中相关知识 •模拟电子技术中的运算放大器 •物理学相关知识
2021/7/23
40
本章重点
基本了解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重点理解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 •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闭环的单变量线性定常 系统 •本课程学习经典控制理论
2021/7/23
41
本章重点
牢固掌握 •闭环控制系统的典型框图、组成环节与主 要变量 •闭环控制系统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闭环控制系统需要分析的三个方面——稳 定性、稳态性能、暂态性能
2021/7/23
7
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比较
手动控制靠人的观测与操作
2021/7/23
8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水位与控制阀门
2021/7/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4
自动控制理论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就是在人不直接参与的条件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制的对象 (如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规定的 规律变化(或运行)。 如:
电网的电压与频率自动地保持不变 金属切割机床的速度在电压变化或负载变化时能自动保持不变
把实现自动控制所需的各个部件按一定的规律组合 起来,去控制被控对象,这个组合体叫做自动控制系统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9
自动控制理论
第五节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和本课程的任务
一、稳定性(稳)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当系统受到某一扰动作用后, 使被控制量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但当扰动一撤离,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 系统仍能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则称系统是稳定的。 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本身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的,与外部条件和 初始状态无关。 二、快速性(快) “快” 是说明系统动态(过渡过程)品质,要求系统的输出响应具有一 定的快速性。系统的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系统中储能元件的能量不可能突变。
22
第四节
三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按数学模型的性质分)
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若组成控制的元件都具有线性特性则称这种系统为线性控制系统 特点:
系统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来描述 具有比例性并适用叠加原理 若在控制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元件具有非线性则称这种系统为非线性控制 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
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6
自动控制理论
该系统自动调节的程:
Tl n u fn u (u g u fn ) u k u d n u ~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7
自动控制理论
控制器-----其输入是系统的误差信号,经其变换或相关的运算后,产生期望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2
自动控制理论
开环控制 如果系统的输出量没有与参考输入相比较,即系统的 输出与输入间不存在着反馈的通道,这种控制方式叫开环 控制。 结构特征:信号单向传递,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开环控制的优缺点:
液面人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液面人工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6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 人工控制中有三种职能作用:测量、比较和执行,而在自动控制 系统中也必须有这三种,如图1-3所示。
图1-3 液面自动控制系统
液位控制系统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成本低 系统抗扰动能力差
使用场合:多用于系统结构参数稳定和扰动信号较弱的 场合。 如:全自动洗衣机、电风扇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3
闭环控制 若把系统的被控制量反馈到它的输入端,并与参考输 入相比较,这种控制方式叫闭环控制。相应的系统称为闭环 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按系统内部传输信号的性质分为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中各部分传输信号都是时间T的连续函数,则称这类系统为
连续控制系统 若在控制系统内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信号是时间T的离散信号,则称 这类系统为离散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离散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015/12/11
被控对象-----水池 测量元件-----浮子 比较机构-----浮子的希望位置与实际位置之差 放大机构-----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执行元件-----驱动被控对象,以改变被控制的量
第一章 绪论 7
自动控制理论
为了控制系统的表示简单明了,控制工程中一般用方框图表示 系统的各个组件,组件的基本组成单元如图1-4所示,其中图a)为引出 点,图 b)为比较点,图 c)部件的框图。
14
电动机,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部件 负载ML
电压U
电动机M
转速n,
定性的讲,当负载ML一定时,电压U增大
当电压U一定时,负载ML增大
转速n提高
转速n减小
想一想:当负载变化时,要想保持转速恒定,应该怎么办?
下面看一龙门刨床自动调整系统 该系统的控制目的是:当负载变化时,维持转速n不变。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5
自动控制原理
理论课教材: 自动控制理论(第3版) 邹伯敏 主编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简述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三节
第四节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五节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和本
课程的任务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2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一节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史简述
自动控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在20世纪40年代末才形成。
18世纪中叶由瓦特研制的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控制系统——蒸汽发动机速度的调节
器。 1932年奈奎斯特针对反馈放大器提出了几何稳定判据。 1945年博德提出来了反馈放大器的一般设计方法,并编著了《网络分析与反馈放 大器的设计》一书。 1947年美国出版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本控制方面的教材《伺服机原理》。 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辐射研究所完成了雷达自动跟踪、火炮指挥仪和数控 车床等一系列的自动控制实践工程。 同年,埃文斯工程师提出了一种很实用的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根轨迹法 美国数学家维纳把那时发表的有关控制方面的理论称为“控制论”。
结构特征:信息循环往复传递,按偏差进行控制 闭环控制的优缺点:
按偏差控制(因此必须有输出量的测量装置) 抗干扰性好,能自动地消弱或清除来自系统内部或外 部扰动对被控制量的影响 系统较复杂,还要考虑稳定性问题
使用场合:多用于系统结构参数不稳定和扰动信号较强 的场合。
如:空调的室温控制、电冰箱温度控制、坐便器的水 箱水位控制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理论发展历程: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由此可
见,经典控制理论是基础,它有效地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与 设计,是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经典控制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研究 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的内容。因此本教材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相关内容。
2015/12/11
图1-7 直流随动系统的方框图
2015/2/11
第一章 绪论
10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三节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框图的一般形式
自动控制系统的框图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动控制理论
图中:
r(t)-----系统的参考输入(简称输入量或给定量) c(t)-----系统的被控制量(又简称输出量) b(t)-----系统的主反馈量 e(t)-----系统的误差 e(t)= r(t)- b(t) 如:电位器、旋转变压器等 d(t) -----系统的干扰,它是一种对系统输出产生不利的信号 给定环节-----产生参考输入信号的元件 的控制信号去控制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系统控制的对象,其输入量是控制器的输出,输出量就是被 控量 反馈环节-----将被控制量转换为主反馈信号的装置,这个装置一般为检测元 件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21
本课程要研究两大课题
对于一个具体的控制系统,如何从理论上对它的动态 性能和稳定精度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
根据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如何合理地设计校正装置, 使系统的性能不仅具有优良瞬态响应特性而且还具有较 高的控制精度。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3
自动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前的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研究的是单输入— 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所用的数学工具是常微分方程和复变函数。 20世纪60年代后所提出的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用这种理论能分析与设计 多输入—多输出,高精度和参数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其内容有状态空间分析 法,最优控制原理最优估计、系统辨识、大系统理论、模糊控制与预测控制、智 能控制等,它们所研究的问题和所用的数学工具也各不相同。
特点:
不具有比例性,也不适用叠加原理 系统的输出响应稳定性与其初始状态有关
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
按系统参考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分恒值控制和随动控制系统。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18
自动控制理论 恒值控制系统的参与输入量为常量,要求它的被控制量在任何扰动的 作用下能尽快地恢复(或接近)原有的稳态值 随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是一个变化量,要求系统的被控制量能快速准确地跟 随参考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三、稳态精度(准)
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通常是用它的稳态误差来表示,稳态误差越小,系 统的控制精度就越高。 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稳态输出与参考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的偏差, 或系统受扰动作用又重新平衡后,系统可能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称为稳态 误差。
2015/12/11 第一章 绪论 20
由于被控对象具体情况的不同,各种系统对上述三方 面性能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随动系统对响应 速度和稳态精度的要求较高,而恒值控制系统一般却侧重 于稳定性和抗扰动的能力。 在同一系统中,上述三方面的性能要求通常是相互制 约的。 例如 为了提高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和稳态精度, 就需要增大系统的放大能力,而放大能力的增强,必然会 导致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差,甚至会使系统变为不稳定。反 之,若强调系统动态过程稳定性的要求,系统的放大倍数 就应该小,从而造成系统稳态精度的降低和瞬态响应的缓 慢。 由此可见,系统瞬态响应的快速性、高精度与动态 稳定性之间是一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