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 整理版三大理论

合集下载

谈谈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几个方面

谈谈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几个方面

谈谈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几个方面谈谈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几个方面(1) 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是以父母亲和子女关系的改善为服务焦点,并且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家庭社会功能为目标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

常见的有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

①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女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

②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不过它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亲,尤其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

③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综合为一体的服务活动,它最初运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后来扩展到涉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家庭,如肺结核疾病患者的家庭、学习情绪控制与管理的家庭等。

(2)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包括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等服务活动。

①婚姻辅导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

②家庭暴力的干预是针对家庭中的暴力现象而开展的服务活动,通常涉及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护,还包括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等内容。

老人个案社会工作"中,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灾害应急救助:(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

(2)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3)社会秩序维护。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1)积极参与灾后重建。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在2024年,社会工作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小结:
1.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关注个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环境,并通过调整和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人的健康和福祉。

2. 强制干预理论:强制干预理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强制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对于那些身陷危险环境或自我伤害的个体。

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强制干预有清晰的标准和程序,并尽量避免滥用权力。

3. 反压制理论:反压制理论主张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与弱势群体合作,反对压迫和不平等现象。

社会工作者应该倾听这些群体的声音,帮助他们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

4.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社会工作者应该采用系统思维和综合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注意到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连接。

5.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权益的平等。

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并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改革。

6. 文化敏感理论: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群体的需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差异。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也将不断发展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
①家庭成员的基本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
的。

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③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及时改变这样的交流方式,建构新的交流方式,既能解决家庭功能的失调,又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他们的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

3、家庭抗逆力。

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家庭抗逆力理论认为,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能力应付“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从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两个方面考察家庭应对逆境的过程,在介入时,要提升家庭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以分为四个系
统,这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对家庭展开社会服务的同时,要全面考虑四个系统的重要性及作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76页]

2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76页]

• 2.家庭系统 • 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
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家庭系统有序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 能。
• 家庭本身是个系统,但其又包括许多次系统如夫 妻次系统、亲子次系统,手足次系统等。由此, 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一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 二是由个人组成。
家庭 障碍者
家庭其他成员
障碍者、家庭、家庭其他成员 之系统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 在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分析家庭时,应重 点聚焦于以下三方面:
• 第一,以系统论的视角认识家庭,分析 家庭问题。家庭出现问题,不是单个人 有问题,需要子系统、各成员相互协助 恢复家庭功能和稳定
• 第二,家庭是社会环境中社会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环境对家庭具有重要的影 响,家庭同时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家庭社工需要帮助社会、家庭与个人共同 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区环 境、社会环境
• B是家庭处理事件时的资源。包括: • 由共同利益发展成的家庭整合、共享价值、相互
情感、经济依赖以及克服困难、改变困境的适应 能力等 • 家庭成员对角色的承诺以及相对于个人目标而确 定的家庭目标与需求、家庭单位符合成员需求并 朝集体目标而获得的满足感 • 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健康,有效地组织符合成 员需求及需要的捷安特结构,时间、精力、金钱 ,沟通技巧,知识及信息,朋友和社区等
四、麦卡宾和帕特森的ABC-X模式
• 家庭压力源因时间因素带来需求的增加(aA),家 庭因应资源是否因此增加或减少(bB),家庭对 压力源的认知是否修正(cC),导致后来的结果, 即压力程度可能增加或减少(xX)。据此,麦卡宾 (McCubbin)、帕特森(Patterson)提出了家庭调 试和适应反应模式。

2023中级社工知识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精选全文完整版

2023中级社工知识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3中级社工知识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023中级社工知识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导语: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开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

我们相关的考试知识吧。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解]:(一)改善亲子关系的家庭效劳(考点)1.家庭行为学习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3.家庭心理安康教育考生要把握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同时可以做好对内容的分类。

结合案例进展分析。

1.家庭行为学习家庭行为学习是把行为治疗的原那么运用到家庭效劳中的尝试,它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展干预的效劳。

它假设,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在学龄前,孩子需要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在学龄阶段,孩子需要与年龄相近的伙伴进展交流,学习学校的行为规那么;在青春期,孩子那么向往更多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学习新的行为。

当然,孩子的行为学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是严密关联的,即使到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仍旧是影响孩子行为学习的重要因素。

家庭行为学习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设计家庭效劳的介入方案的。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它把行为治疗的原那么运用到家庭照顾的技巧训练中。

不过,它与家庭行为学习不同,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尤其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

它假设,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状况不仅取决于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同时还取决于父母是否可以及时理解孩子的反响,并且根据孩子的反响调整沟通交流的方式。

3.家庭心理安康教育家庭心理安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不同效劳方式综合成一体的家庭效劳活动,它最初运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后来扩展到其他涉及安康照参谋题的家庭,如肺结核疾病患者家庭、学习情绪控制与管理的家庭等。

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4、行动系统
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 标的人。诚如上所举的例子,行动系统就是 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系 统中的所有人士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同 盟军。
系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 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外的各种资 源
例:
一群妇女(案主系统)向妇联和社会工作 者(改变媒介系统)求助,诉说她们常在家 里被丈夫虐待,经调查,这些施虐者是具有 各种各样的职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所组成 (目标系统),于是,社会工作者邀请医务 人员、警方、法院工作人员甚至新闻单位 (行动系统)一起出面处理这些事情。通常 情况下,目标系统大于案主系统,而且具有 时效性。
社会控制
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 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 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 调
边界:一个家庭与其他家庭或其他外 部社会单位的界限(开放or封闭)
沟通方式:(自由or拘束,专制)
家庭结构:成员的互动行为,角色 (模糊or明确),出现危机时是否具有 角色转变的能力
单元3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家庭 和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是自然的, 不可避免的,它由此带来了社会 的整体变迁。
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的区别(P107)
外部因素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动力, 经济条件的演变、社会结构的转化 合社会中的新兴权力关系均为家庭 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中,不平等的辈分及性别权 威关系是造成家庭冲突的主要原因
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 家庭越有弹性就越有良好的功能 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
度探讨 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 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一个新系统

社会工作者: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者: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者: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遵循一定的周期开始、发展、终结一样,家庭也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即家庭也有它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LifeCycle)(也可译为它的生命循环、家庭生活历程)是家庭依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在家庭生命周期过程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并消亡,家庭继续得以延续。

家庭生命周期是乡村社会学者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概念,用来描述家庭的结构、组成以及行为的改变。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做不同的划分。

研究家庭生命的周期的阶段,通常是以孩子做关键人物,以孩子的出生成长去观察一个家庭的改变。

美国学者Duvall (1977)就以孩子为主线,对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的美国家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八阶段论的说法这八阶段是:(1)第一阶段是新婚未生育期(2)年;(2)第二阶段是老大出生至老大两半,(2.5年);(3)第三阶段是家中有学龄前的小孩,老大两岁半至六岁,属于"混乱期"(3.5年);(4)第四阶段是家中有学龄中的小孩,老大六岁至十三岁(7年);(5)第五阶段是家中有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老大十三岁至二十岁(7年);(6)第六阶段是孩子陆续离开家庭,俗称"发射中心期"(8年);(7)第七阶段是由家庭空巢期至退休,"中年危机期"(15年左右);(8)第八阶段是由退休至夫妇两人都死亡(10至15年左右)。

这一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适用于独立生活的核心家庭。

各阶段划分脉络清晰。

社会工作师宝典!彭怀真在《婚姻与家庭》中还提到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和个人生命周期相结合考察,因为每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

对成人的生涯分期有划分为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死亡期等,每期之间又各有过渡转型期。

各个不同的发展问题,此外,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根据妇女和儿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来划分阶段,彭怀真将之划分成七个阶段:(1)新婚家庭,相关的妇女与儿童问题是:婚姻调适、性骚扰、就业妇女单身条款的压力;(2)有幼年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儿童照顾疏忽、妇女受虐、就业妇女托儿压力;(3)有学龄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儿童虐待、妇女就业、子女反抗;(4)有青春期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性虐待、妇女二度就业;(5)有年轻成年子女的家庭,相关问题是:性别歧视、妇女健康;(6)子女成长独立后的家庭,相关问题是:贫穷女性化、妇女更年期;(7)老年人家庭,相关问题是:贫穷女性化,寡居心理调适。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有多个维度,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理论或实务模式。

•本节我们重点来看影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五个主要的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家庭压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一是家庭系统理论。

•所谓系统,是指一些在界限内,彼此有互动的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社会工作者平克斯与米纳汉提出了“四个基本系统”的理论。

这四个系统是: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系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外的各种资源 。

•举例美国社会学家 塔尔科特·帕森斯•二是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

•结构功能理论主要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

•关于家庭,帕森斯认为,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很大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家庭恢复其功能。

第三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 二人之间的关系及婚姻关系前出生的孩子 • 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入学 • 学龄前儿童的生育与养育期结束 • 有青少年子女的阶段 • 孩子离家有自己的生活 • 第一期的次双亲阶段(从空巢到退休阶段) • 第二期的次双亲阶段(从退休到死亡阶段)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划分
八阶段划分法
➢ 家庭社会学家杜瓦尔(Evelyn M. Duvall)认为家庭与个人的成长 过程一样,必须经过一定的阶段,每个阶段均至少有三种需求,生 理需求、文化规范、个人的抱负和价值体系,当这些需求能以技术 或工作来满足时,则家庭是快乐的,反之,则是不幸的。
• 从家庭中的个体来看,家庭系统是由不同的个人构成的,主要 有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
三、理解家庭系统的几个方面 家庭系统的构成(2个角度)
➢家庭子系统中配偶(夫妻)子系统中的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是由于第三方的加入而构成的一个循环模式。当一个双
向关系(两个人)出现了紧张关系时,第三方——常常是孩子——被 拖入两人关系中,以维持状况的平衡。
➢ 家庭界限中的“疏离”和“缠结”。
三、理解家庭系统的几个方面 家庭的界限(案例)
三、理解家庭系统的几个方面 家庭的界限(案例)
三、理解家庭系统的几个方面
练习3.2 家庭子系统 找出你原生家庭中的家庭子系统,描述这些子系
统之间的界限,例如是缠结的还是疏离性的?
三、理解家庭系统的几个方面
家庭的运行规则
三、理解家庭系统的几个方面
家庭的界限
➢ “界限”是一个比喻说法,用来划定某个人是否属于某个家庭系 统或者家庭子系统、某个人是否适合某个特定的系统或子系统, 包括外部界限和内部界限。如代际间的界限。
➢ 子系统与个人间的界限是家庭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准。如:性 虐待、儿童角色逆转问题。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
作理论和概念
导读:本文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概念,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家庭系统理论
(1)三个基本观点: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2)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维持平衡;一人改变影响所有人;相互影响,循环因果;很多次系统与社会系统;依据规则运行。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具体可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人家庭阶段。

3.生态系统理论
该理论强调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

具体分为
微观系统(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如家庭);中观系统(个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家庭和学校关系);外部系统(对个人有影响但个人不直接参与的系统,如社区);宏观系统(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遵循一定的周期开始、发展、终结一样,家庭也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即家庭也有它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也可译为它的生命循环、家庭生活历程)是家庭依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在家庭生命周期过程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并消亡,家庭继续得以延续。

家庭生命周期是乡村社会学者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概念,用来描述家庭的结构、组成以及行为的改变。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做不同的划分。

研究家庭生命的周期的阶段,通常是以孩子做关键人物,以孩子的出生成长去观察一个家庭的改变。

美国学者Duvall(1977)就以孩子为主线,对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的美国家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八阶段论的说法这八阶段是:(1)第一阶段是新婚未生育期(2)年;(2)第二阶段是老大出生至老大两半,(2.5年);(3)第三阶段是家中有学龄前的小孩,老大两岁半至六岁,属于“混乱期”(3.5年);(4)第四阶段是家中有学龄中的小孩,老大六岁至十三岁(7年);(5)第五阶段是家中有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老大十三岁至二十岁(7年);(6)第六阶段是孩子陆续离开家庭,俗称“发射中心期”(8年);(7)第七阶段是由家庭空巢期至退休,“中年危机期”(15年左右);(8)第八阶段是由退休至夫妇两人都死亡(10至15年左右)。

这一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适用于独立生活的核心家庭。

各阶段划分脉络清晰。

彭怀真在《婚姻与家庭》中还提到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和个人生命周期相结合考察,因为每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

对成人的生涯分期有划分为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死亡期等,每期之间又各有过渡转型期。

各个不同的发展问题,如下表:年龄特色18-26步入成年世界:建立自主、符合社会规定的完成学业、立业、成家。

第三课家庭社会工作

第三课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国内学者:多数将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消 费行为相联系,并对家庭消费结构进行原 因分析。 五、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社会工作意义 有助于家庭工作者对家庭进行评估,确定 个案家庭处于那个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家 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危机,以此为根据寻 求社会福利机构的介入,协助满足家庭发 展阶段的需求。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四、理论概念及其主要观点 杜瓦尔:认为家庭如同人一样有其自身的 生命周期以及为了继续存在下去而不得不 满足的不同阶段的各种任务,任务包括生 理需求、文化规范和人的愿望和价值观。 她把家庭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 有不同的任务。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罗杰斯:他认为杜瓦尔的理论没有从团体变化角 度对家庭周期给予解释,提出优先使用以团为基 准的阶段划分法。他使用24个阶段循环法,将家 庭生命周期具体划分为2个学前阶段,3个入学阶 段,4个青年阶段,5个青年成年阶段以及5个离 家阶段。 生命过程理论(埃德尔):他们认为以往理论主 要以夫妻为重心,忽视了子女的变化,因此提出 探讨家庭成员的个人发展过程。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发展理论的假设:1.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 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2.人们的 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3.个人与 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 的能力。4.家庭的内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 又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 家庭发展理论的四个假设:1.人们是行动者,也 是反应者;2.家庭成员的增加和减少是互动的重 要变项;3.家人在同一场景的互动不同于家人在 不同场景的互动;4.急速的转变,会导致家庭结 构的改变。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发展理论)展示的是家 庭变迁的动态过程。 一、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如生命一样,也有一个从成 立到消亡的过程。家庭生命周期就是指家庭从成 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 整个生命过程。 谭琳和陈卫民认为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从一对夫妇 的婚姻形成家庭开始经历扩充、扩充完成、收缩、 收缩完成等阶段,直至消亡的动态发展过程。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与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遵循一定的周期开始、发展、终结一样,家庭也按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即家庭也有它的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也可译为它的生命循环、家庭生活历程)是家庭依照一定的轨道形成、发展、分裂出新的家庭,直至母家庭消亡的全过程。

在家庭生命周期过程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并消亡,家庭继续得以延续。

家庭生命周期是乡村社会学者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发展出来的概念,用来描述家庭的结构、组成以及行为的改变。

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做不同的划分。

研究家庭生命的周期的阶段,通常是以孩子做关键人物,以孩子的出生成长去观察一个家庭的改变。

美国学者Duvall(1977)就以孩子为主线,对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的美国家庭的生命周期提出一种八阶段论的说法这八阶段是:(1)第一阶段是新婚未生育期(2)年;(2)第二阶段是老大出生至老大两半,(2.5年);(3)第三阶段是家中有学龄前的小孩,老大两岁半至六岁,属于“混乱期”(3.5年);(4)第四阶段是家中有学龄中的小孩,老大六岁至十三岁(7年);(5)第五阶段是家中有青少年阶段的小孩,老大十三岁至二十岁(7年);(6)第六阶段是孩子陆续离开家庭,俗称“发射中心期”(8年);(7)第七阶段是由家庭空巢期至退休,“中年危机期”(15年左右);(8)第八阶段是由退休至夫妇两人都死亡(10至15年左右)。

这一有关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方式适用于独立生活的核心家庭。

各阶段划分脉络清晰。

彭怀真在《婚姻与家庭》中还提到家庭生命周期也可以和个人生命周期相结合考察,因为每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

对成人的生涯分期有划分为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死亡期等,每期之间又各有过渡转型期。

各个不同的发展问题,如下表:年龄特色18-26步入成年世界:建立自主、符合社会规定的完成学业、立业、成家。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四个方面:(1)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2)有理论的指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3)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4)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的理论,借此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1)家庭至少有四个组成因素:①个别的家庭成员②家庭关系③家庭团体④家庭结构;(2)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它有四个基本假设:①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②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③个人与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能力;④家庭的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由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长期以来被广为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

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①生理需求;②文化规;③人的愿望和价值观。

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发展任务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及观点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1、针对系统理论在家庭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杜赫提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假设:(1)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2)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3)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都要被重视);(4)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5)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6)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7)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8)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1)家庭的每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2)对家庭系统的了解,要和家庭其他子系统联系起来;(3)如果只是分别了解家庭中各个子系统,则不能全面了解家庭的功能;(4)家庭的结构和组织是决定家庭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5)家庭系统的转换模式也会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3、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系统(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系统;(2)家庭系统由个人组成,即父母与子女、大人与小孩、男人与女人等;二、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系统理论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把握好三个主要概念:边界、沟通方式和家庭结构。

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及爱的实践艺术

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及爱的实践艺术

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及爱的实践艺术在社会工作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指导和思考框架,而实践则是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和成果的关键。

在社会工作理论中,有一种被称为“三重性”的核心理论,它突出了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关键要素,同时也强调了爱的实践艺术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重性”理论是指社会工作中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的三个方面。

这个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个体,也包括了群体和整个社会。

而社会工作者需要平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关注个体的需求,促进群体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这种“三重性”思想已经成为了社会工作理论中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行为。

个体是社会工作中的核心,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个体的需求、权益和发展。

个体需要得到关怀和支持,他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

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这些个体解决问题,重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让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情感智慧和倾听技巧,能够真正理解个体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一起制定并实施合适的帮助计划。

群体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对象,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点之一。

群体可能是由共同利益、共同问题或共同需求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比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

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开展社会工作项目、组织座谈、宣传教育等方式,促进群体内部的凝聚和互助,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

这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社区动员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动员群体资源,协调各方力量,解决问题并推动社会变革。

社会是社会工作实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关注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参与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倡导等方式,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 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个别化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 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个别化原则

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个别化原则【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个别化原则】社会工作是一项促进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发展的专业。

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有三个重要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和个别化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家庭实现积极变革,提升家庭功能,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将逐一解释这三个原则,并说明它们在家庭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意义。

家庭处境化原则是指将家庭置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观察和理解。

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处境,包括家庭成员的人口特征、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

家庭处境化原则强调将家庭看作一个整体,关注家庭内外的因素对家庭功能和幸福感的影响。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了解家庭的处境有助于确定家庭的需求和资源,为家庭制定相关计划和介入方案。

例如,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其经济状况,改善家庭生活。

增能原则是指通过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能力和资源,促进其自我发展和自主性。

增能的目标是使家庭能够自我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着重培养家庭的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选择权。

例如,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家庭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家庭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在家庭教养方面的能力。

个别化原则是指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应将家庭的个性和差异考虑在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优势和挑战,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家庭的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

个别化原则强调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每个家庭的需求都是根据其特定的处境和能力来决定的。

例如,在处理家庭冲突和争执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别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提供情绪管理技巧、沟通技巧等。

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即家庭处境化原则、增能原则和个别化原则,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们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为家庭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三大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三大理论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三大理论1、评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社会工作意义P96-100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目前在学术界被广泛传播和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重视家庭发展中的阶段性、家庭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家庭任务和家庭规范、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的认知及其适应性调整的重要性等。

在该理论看来,对于整个家庭发展而言,家庭生活各阶段是前后延续的,其间有一种转折和衔接,后面阶段将受到前面阶段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家庭生活;阶段之间的转折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焦虑的时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2、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点P164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

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

(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

(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经验式”的。

(4)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5)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

另外,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还有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因此,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人本主义”取向的论述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局限性P176特点:(1)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重视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不强迫家庭改变,又重视治疗师的干预作用;(2)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反对对家庭的强迫和建议,尊重家庭充分的选择自由和治疗师的灵活、不拘一格,又发展出一系列程序化的技巧;(3)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既要求治疗师与家庭共情,又要求治疗师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警惕涉入太深;(4)既要求建立治疗假定,又要求治疗师去诊断;(5)系统式家庭治疗采取资源取向,既类似又不同于精神分析的自我分析技术、存在主义哲学倾向以及高度尊重个体选择的自由与权利的人本主义倾向等。

中级社会工作者辅导: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中级社会工作者辅导: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家庭社会⼯作理论⼀、⾓⾊和互动理论在社会学中,⾓⾊指与⼀定的社会地位、社会⾝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为。

个⼈在社会⽣活中会基于⼀种地位和⾝份,按照⼀定期望,选择⼀定⾏为模式去履⾏⾓⾊。

社会⾓⾊是社会互动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扮演什么样的⾓⾊就该有什么样的⾏为。

通常,个⼈在⾏使⾃⼰的⾓⾊时,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1、个⼈经验、能⼒、⼈格的影响。

这是影响⾓⾊⾏使的重要的因素之⼀。

对于⼀个还没有做过⽗亲的⼈⽽⾔,他很难想象⽗亲这个⾓⾊在⾏为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个⼈既往经历过的事情对个⼈扮演⾓⾊起到⼀定的作⽤。

⽽对于⼀个能⼒较强的⼈来说,他可以通过同他⼈的互动,学习到如何以适当的⾓⾊同他⼈交往。

个⼈⼈格的特点也同样会影响到⾓⾊的⾏使,例如⼀个个性内向的⼈,如果要他在晚会上担任主持的⾓⾊的话,⽆疑会是⼀项艰巨的挑战。

2、⾃我参与的程度。

⼀般⽽⾔,⾃我参与的程度会影响到⾓⾊⾏使的认真程度。

⾃我参与的程度越深,⾃我投⼊越多,⾓⾊⾏使越加认真,反之,⾃我参与的程度较浅,⾃我投⼊较少,⾓⾊⾏使的程度也就越加随意。

⼀个在家庭中认真承担职责的⽗亲和⼀个认为家庭⽣活⽆聊⾄极的⽗亲,两者对于家庭⽣活的参与程度并不相同,因此,他们对于⽗亲这个⾓⾊的⾏使也就存在不同,前者可能会是⼀个勤奋、负责的⽗亲,⽽后者可能则是⼀个在家庭中得过且过的⽗亲。

3、⾏使⾓⾊所占据的时间长短。

⾏使⾓⾊占据的时间越长,⾓⾊对之投⼊的精⼒和时间相对较多,⾓⾊⾏使会较为认真、⽤⼼,反之,⾏使⾓⾊占据的时间较短,⾓⾊则会较为随便。

每⼀个⼈在社会⾥不仅只是扮演⼀种⾓⾊,⽽是根据情境以及互动对象的不同,扮演多种不同的⾓⾊,如⼀个⼈在家庭中可以是和蔼的⽗亲,温柔的丈夫,孝顺的⼉⼦,在⼯作单位中则是有威望的领导,会办事的得⼒下属,同朋友在⼀起的时候⼜是⼀个可以让⼈信赖的⽼友。

这些⾓⾊彼此之间不能混淆,否则就会增添他⼈的困扰。

如果⽤领导的⾓⾊和⾃⼰的家⼈打交道,时时要求家⼈听从⾃⼰的要求,对家⼈的⼀切指⼿画脚,⽆疑会引起家⼈反感,最终引发⽭盾或冲突。

社会工作概论 家庭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 家庭社会工作
应用:对各类冲突进行分类辅导及干预。
其它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 依附理论、 建构 主义……
第四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
1. 家庭治疗的概念 Family therapy / Family treatment作为
家庭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工作方法起源于 20世纪50年代。 谢秀芬: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 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 庭成员的互动关系和沟通问题,是处理人 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
周月清 将美国家庭社会工作分为三类 : ——临床性服务与具体式服务 ——以家庭问题作为服务对象 ——儿童福利的家庭服务
2. 香港地区的家庭社会工作
1958年成立社会福利署,开始主要工作 就是提供家庭服务。
——咨询 ——家务服务 ——家庭生活教育 ——儿童照顾服务
3. 台湾的家庭社会工作
开设家庭社会工作和家庭联合治疗课程 徐震、林万亿:——经济的协助; ——心理的治疗; ——社会的服务; ——制度的配合; 谢秀芬: ——与社会制度有关或社会资源缺乏的问题; ——与家庭关系有关的问题; ——家庭成员有社会适应上的问题; ——结构破损家庭的问题;
——解决中心治疗 ——叙说治疗 ——整合治疗
7.家庭治疗的目标 ——评量家庭某特定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困扰的家 庭因素;
——了解与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交互反应关系; ——了解与促进每一分子的角色扮演与角色功能; ——改善或解决家庭当前的交互反应关系上的难 题;
——促进家庭成员的发展功能; ——充分发展现代家庭生活应有的功能;
接案:建立专业的信赖关系;了解家庭以确 定是否属家庭治疗范围;适当的初步介入 治疗;
治疗:探索、诊断、介入改变
结案: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总体评估和总 结;消除家庭的以来,推动家庭进入自我 支持、自我改善阶段;

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项旨在促进家庭福祉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在进行家庭社会工作时,有一些核心的价值理念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1.尊重和尊严: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和家庭的尊严。

工作人员应该理解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尊重是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基石。

2.公平和社会正义:家庭社会工作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消除社会不平等和歧视,为每个家庭提供平等的机会,确保资源和服务的公正分配。

3.家庭中心:家庭社会工作注重以家庭为中心。

工作人员应该与家庭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价值观和目标,协助他们发展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4.可持续发展: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

工作人员应该考虑长远影响,帮助家庭发展能够持续改善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解决眼前问题。

5.综合性服务:家庭社会工作强调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工作人员应该在多个领域提供支持,包括教育、健康、职业等,以全面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

6.文化敏感性:家庭社会工作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文化敏感性,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家庭的文化特点。

7.自主性和赋权:家庭社会工作强调家庭的自主性和赋权。

工作人员应该促使家庭参与决策,并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

8.团队合作:家庭社会工作通常是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

团队合作的理念强调不同专业和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为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这些价值理念共同构成了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引导着工作人员在促进家庭和社会福祉方面取得积极而可持续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评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社会工作意义P96-100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目前在学术界被广泛传播和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重视家庭发展中的阶段性、家庭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家庭任务和家庭规范、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的认知及其适应性调整的重要性等。

在该理论看来,对于整个家庭发展而言,家庭生活各阶段是前后延续的,其间有一种转折和衔接,后面阶段将受到前面阶段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家庭生活;阶段之间的转折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焦虑的时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估,以便确诊个案家庭在哪种发展阶段以及这种发展阶段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非传统的家庭(如单亲家庭)而言,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此外,对于一些有残障成员的家庭而言,家里如果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始终处于养育期,父母扮演照顾子女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对这种家庭的介入,必须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寻求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

2、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点P164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

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
(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

(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

(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经验式”的。

(4)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5)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

另外,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还有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因此,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人本主义”取向的
论述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局限性P176
特点:(1)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重视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不强迫家庭改变,又重视治疗师的干预作用;
(2)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反对对家庭的强迫和建议,尊重家庭充分的选择自由和治疗师的
灵活、不拘一格,又发展出一系列程序化的技巧;
(3)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既要求治疗师与家庭共情,又要求治疗师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警惕涉入太深;
(4)既要求建立治疗假定,又要求治疗师去诊断;
(5)系统式家庭治疗采取资源取向,既类似又不同于精神分析的自我分析技术、存在主义哲学倾向以及高度尊重个体选择的自由与权利的人本主义倾向等。

局限性:(1)往往没有确定的方案和建议,可能使救助者产生失望情绪;
(2)主要采取通过问问题引发来访者的思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有些来访者可能难以理解治疗师的意图,双方无法互动,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另外,内省性的问题可能带来复杂的局面,结果可能是不确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