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常见地貌类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02
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则是孤立的黄土丘

03
黄土疏松,易侵蚀
黄土颗粒细腻,结构疏松,容易被水侵蚀,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
典型黄土地貌介绍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被 沟谷环绕,边缘陡峭。
黄土梁
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侧为沟谷,延伸较长,宽度较小。
冰川地貌对自然环境影响
01
改变地表形态:冰川地貌的形 成和演变对地表形态产生深刻 影响,塑造出独特的地貌景观

02
影响气候和生物分布:冰川地 貌对气候和生物分布也有一定 影响,如高山冰川地貌对气候 的垂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03
水资源储备:冰川是重要的淡 水资源储备库,对全球水循环 和供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冰川地貌也影响着地下水的分
布和运动。
04
地质灾害风险:部分冰川地貌 地区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冰 湖溃决、冰川跃动等,对当地 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冰川地貌地区进行 开发和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 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
范措施。
07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特点
01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地貌以沟壑为主,地表被沟谷切割得支离破碎。
地貌分类
按照地表形态和成因,地貌可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其中,构造地貌主要由地壳运 动形成,如断层山、褶皱山等;侵蚀地貌主要由外力侵蚀形成,如河流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等; 堆积地貌主要由外力堆积形成,如河流堆积地貌、风积地貌等。
地貌形成因素
03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气候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常见地貌类型

3. 四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4. 仅考虑河流作用,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河流 (

A. 水流速度变快 B. 输沙能力增强 C. 洪涝灾害多发
D. ②③④① D. 河流冰期延长
随堂巩固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镜头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读图,完成第5题。
沙坝
海岸沉积地貌
红柳沙包
科学家观察和分析红柳沙包的沉积纹层,进而 了解近百年或者近千年来沙漠地区的气候与环 境变迁。,
板书设计
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2.分布 3.类型
坝子、峰丛、峰林、孤峰、溶洞 二、河流地貌 1.V形河谷 2.沉积平原 3.河曲 4.三角洲
板书设计
第1节 常见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1.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蚀柱 、风蚀蘑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菇、雅丹
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动沙丘之分)
小的区域
4 |海岸地貌
类型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1)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发育。 (2)气候: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3)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土壤: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 |各种常见地貌有什么分布规律?
在广袤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 沙漠之地。这是一片浩瀚的戈壁,终年寂静无人,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个个形态诡 异的土山在漫天的黄沙之下时隐时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在大戈壁上的 沙漠城堡。
1 |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 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① 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 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②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3.分类
地貌 分类
具体地 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 喀斯
溶沟、洼地、峰林等 流水③ 侵蚀 作用 特地 貌
提示:可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回答。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就是石灰岩(碳酸钙岩)。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 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 (3)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流水溶蚀作用就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就越 容易发育。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和,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貌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一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材中的地貌知识点。

1.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或侵蚀作用,形成地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带。

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著名的高原地貌,海拔较高,地势较为平坦。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由地壳快速隆起或抬升,同时伴随着巨大力量的破碎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山峰、山脉等地形。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地貌。

3.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大地表面局部地势相对平坦,几乎不具备丘陵和山地地貌特点的地形。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都是典型的平原地貌。

4.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特征。

我国的长江、黄河等是典型的河流地貌,它们切割地表,形成了峡谷、河段等地貌特征。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湖泊的形成和变化所引起的地形。

我国的鄱阳湖、洞庭湖等都是典型的湖泊地貌,它们给周围的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6. 湿地地貌湿地地貌是指由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

我国的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湿地等都是著名的湿地地貌。

7.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指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岸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海岸地貌,如海蚀、海滩、珊瑚礁等。

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和,包括高原地貌、山地地貌、平原地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湿地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了解地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表面特征和自然环境。

通过学习地貌知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球的地理形态,还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理环境变迁和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地貌的了解,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2019 必修一 4.1 常见地貌类型(共21张PPT)

人教版2019 必修一 4.1 常见地貌类型(共21张PPT)

流水侵蚀作用
(2)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流水侵蚀作用
石钟乳、石幔、石帘
流水沉积作用
石笋
4.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活动拓展: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分析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新疆有座“魔鬼城”, 传说夜晚会出现奇怪 的哭声......
本节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并描述其主 要特点和影响; 2.掌握利用沙丘判断盛行风向的方法。
风沙地貌
1. 风沙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成因)
2. 分布:
(1)我国的西北地区; (2)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3. 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见地貌类型
1. 喀斯特地貌:
在适当条件下,一部分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 物质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 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 分布:
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分布最广泛。
3.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洼地、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海岸地貌
1.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 类型:
(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
本节总结: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主要类型及影响 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影响 风沙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类型 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利用沙丘判断盛行风向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风城(魔鬼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
提示:海浪的侵蚀作用。
问题 2 (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总结]
认识海岸地貌
1.什么是海岸地貌
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于海岸带陆地而形成
的独特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 10~20 米左右,宽度数公
里至数十公里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河流地貌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 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 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 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 所组成,全长 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 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 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 新月形
生长植物——固定沙丘 沙丘较为常见无植物生长—— 流动 沙丘
三、风沙地貌
3.主要分布 西__北__地区以及多沙的 河谷 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湖岸 和海岸。
三、风沙地貌
[特别提醒]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沙地貌。
动性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越强,水的溶蚀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力越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典型
形态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峰林、峰丛、孤峰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
溶蚀
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

2.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峰林、洼地、溶洞等。

3.河流地貌主要有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曲流等。

4.风沙地貌主要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沙丘等。

5.海岸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拱桥、海滩等。

6.观察地貌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

7.高度、坡高、坡向等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地质类和自然地理专业大学排名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知识清单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常见的为石灰岩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4.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

知识清单二河流地貌1.分段:从源头到河口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

2.上游(1)位置: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

(2)地貌特点:河流侵蚀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3.中下游(1)位置:中游大多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

(2)地貌特点: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4.河口段(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

(2)地貌特点:泥沙淤积,多发育三角洲。

平直的河流: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在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位置类型特征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洼地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被称为坝子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地下喀斯特地貌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常呈层状分布二、河流地貌河段流经地区特征上游山区“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或卵石中下游平原地区①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两岸一般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②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③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河口段入海或入湖处多发育为三角洲,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三、风沙地貌1.形成: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我国风沙地貌的分布:西北地区;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河岸。

3.主要类型:(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主要分为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四、海岸地貌1.形成: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写出图中喀斯特地貌类型①峰林②石钟乳③石笋④石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

(√)②所有河流都有三角洲。

(×)③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④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

(×)写出图中地貌类型提示:甲:风蚀蘑菇,乙:风蚀柱,丙:雅丹地貌,丁:沙丘。

写出图中地貌类型能力一流水地貌判读1.喀斯特地貌有何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2.常见的河流地貌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形成的?1.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因素。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水对岩石的作用,因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岩石和水,强弱也与之密切相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4.1常见地貌类型(共25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4.1常见地貌类型(共25张PPT)

分析大窝凼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 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 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 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 隙,排水条件好。
概念: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
河流地貌 分类: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常见风积地貌
沙丘
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危害:
埋没房屋、道路、中沙丘的迎风坡 和背风坡?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 大多演什么方向延伸?
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 速有密切关系,如上图中新月 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 的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 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
海岸地貌 分类: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地 貌
海蚀崖;
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 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 微向海倾斜的平台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 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 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海积地貌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
分类: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

峰林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顶部 石幔、石帘、石钟乳
石柱
溶洞底部 石笋
活动探究: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
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 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 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 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 的喀斯特地貌洼坑。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被水溶解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而地下喀斯特地貌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不同地貌类型。

河段可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段。

常见地貌类型有V形河谷、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

风沙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为风沙侵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雅丹等。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主要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常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河流地貌的地貌类型与河段位置有关,如V形河谷多见于上游,多发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则多见于中下游和河口段。

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海浪等作用密切相关,常见的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滩和沙坝等。

观察地貌需要注意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则是因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岩石的可溶性密切相关。

此外,风沙地貌的分布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关,多分布于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同时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

具体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水分条件、水的酸性等。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的空隙和裂隙就越大,透水性也会更强。

水的溶蚀力则受二氧化碳含量、有机酸含量、无机酸含量等因素影响。

最新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貌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最新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貌常见地貌类型讲义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特别提醒]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而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等则是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河段主要地貌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问题1(地理实践力)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提示:海浪的侵蚀作用。

问题2(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提示: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总结] 认识海岸地貌1.什么是海岸地貌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于海岸带陆地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主要分布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以基岩海岸为主,在我国山东、辽东半岛较为典型海积地貌沙滩、沙洲、贝壳堤及泥质滩涂等以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主。

在我国的杭州湾以北比较集中5.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1)~(2)题。

(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1)C (2)A [第(1)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常见地貌类型(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常见地貌类型(解析版)

地貌常见地貌类型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1.喀斯特石林的经典——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和“石林”,一个是“峰”,突兀拔地的“山峰”聚簇;一个是“石”,千奇百怪的“怪石”成林。

这些怪石,原本是巨大坚硬的石灰岩石,在亿万年的风雨侵蚀下,逐渐分崩离析,形成石柱、石笋、石芽……。

它们高不过几米至二十来米,嶙峋峥嵘,寸草不生,虽然不比峰林那样挺拔青秀,却有别样的景致。

路南石林,在昆明市东约100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

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石林、小石林、乃古石林等上百个“黑色森林”般的巨石阵,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成片成群。

奇峰危石纵横交错,铺天盖地,似被时光凝固了的滔天恶浪、峥嵘怪兽,动人心魄,蔚为壮观。

而那些千姿百态的“象形石”,有的像家畜、野兽,有的像蘑菇、灵芝,还有的像善良的长者、美丽的“阿诗玛”,真让人遥望遐思,浮想联翩。

大大小小的石头森林间,又点缀有大叠水、长湖、月湖等壮观的瀑布和秀丽的湖泊,还有芝云洞、奇风洞等迷宫般的溶洞。

绿茵秀水相依,没有生命的石头森林,似乎也有了灵气。

这些奇丽的景观,与世居此地的彝族风情交相辉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路南石林是世界上少见的位于亚热带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也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石林发育遗迹和石林景观系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貌类型、地貌景观特征及形成过程2.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3.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认识地貌类型、描述地貌景观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4.正确认识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活动对地貌景观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特地貌区。

2001年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路南石林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等“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

2.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林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等。

1.成因: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

2.主要类型(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沙丘——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生长植物——固定沙丘无植物生长——流动沙丘3.主要分布西北地区以及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1.含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1)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 (2)长江三峡主要为U 形谷。

( ) (3)风沙地貌都是风力侵蚀而成的。

( ) (4)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 ) 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陡崖 C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 .角峰、“U ”形冰川谷提示:(1)×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2)×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 形谷。

(3)× 干旱地区的沙丘是风力堆积而成的。

(4)√ 海浪能量巨大,对海岸具有侵蚀破坏作用。

(5)C [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

]绝“肚脐飞水”;左边不远处,“虎威将军”背靠溪边。

沿途零星出现各种美景,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

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不远处,一只巨型的“石章鱼”站立在“飞碟”之上;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问题1(地理实践力)材料中描述的洞是如何形成的?提示:描述的洞为喀斯特溶洞,因流水侵蚀而成。

问题2(综合思维)材料中显示的洞内的各种岩石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哪些典型地貌?提示:因流水的沉积作用而成,主要表现为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等地貌形态。

[归纳总结]喀斯特地貌分布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1)本质: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其典型形态及成因如下表所示:1.2013年12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发布“第三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榜单,作为国内外知名休闲度假胜地的桂林位列第二。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溶蚀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1)A(2)D(3)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森林”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 km。

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

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问题1(综合思维)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三峡地区地块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问题2(地理实践力)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提示:河流侵蚀地貌。

[归纳总结]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图中m 、p 处为凸岸,n 、o 处为凹岸。

2.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

下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地面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C(2)B[第(1)题,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

第(2)题,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称为“魔鬼城”,一方面是因其造型各种各样,有些太奇特,甚至恐怖;二是这里地处风口,时常狂风不断,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岩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嚎,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萧索,情境更为恐怖。

问题1(区域认知)准噶尔盆地的气候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是其主要特征。

问题2(综合思维)“魔鬼城”内典型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提示:主要由风力侵蚀而成。

[归纳总结]3.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 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 .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C [该地全年以偏北风为主,而沙山位于临湖西南一侧,且由松散沙粒组成,故沙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来自枯水期露出的湖滩。

沙山上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冬季风势力强且经过湖面时摩擦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垄槽相间的地形。

]4.下图属于风成地貌景观的是( )[答案] A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问题1 (地理实践力)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 提示:海浪的侵蚀作用。

问题2 (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总结] 认识海岸地貌 1.什么是海岸地貌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于海岸带陆地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5.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1)~(2)题。

(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1)C(2)A[第(1)题,甲图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第(2)题,由乙图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知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该景观是海岸风光,但不属于热带自然景观。

海南风光在夏季观赏效果更好。

]区域认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喀斯特地貌挺桂林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殊不知桂林山水的“魂”在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桂林地区早在数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有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形成了3 000多米厚的石灰岩。

后来受内力作用影响,桂林地区地壳抬升形成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

这一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可溶性和透水性好。

而桂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且当地地势东、西、北面高,中南部较低,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积聚。

在流水的溶蚀、冲刷等作用下,当地地表物质不断被带走,留下岩石裸露的峰林景观;地下的裂隙在地下水的溶蚀下也逐渐加宽加深,形成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和地下河道。

象鼻山地下“神宫”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图例 ①上层岩穴 ②下层洞穴③石钟乳、石笋 ④岩石(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②④①B .③①④C .④②①D .④①③(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 .风蚀现象显著B .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 .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 .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1)D (2)C [第(1)题,由图中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因此,图中的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

第(2)题,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下图为一组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D2.A[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即①为流水堆积地貌,②为风力堆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

]贵州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温暖多雨的气候B.寒冷干燥的气候C.岩浆岩广布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4.“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角峰B.沙丘C.峰林D.风蚀蘑菇3.A4.C[第3题,喀斯特地貌深度发育不仅需要石灰岩广布,而且还要有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