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塑件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喷涂喷漆工艺规程

喷涂喷漆工艺规程
金属清洗剂,表面活性剂
7.3 预处理中除锈(酸洗)或抛丸处理
7.3.1 化学除锈
处理槽名称
主要成分
处理温度
液面控制风速
硫酸酸蚀处理槽
硫酸 15-25%
0.35m/s
若丁 15-25%
盐酸酸蚀处理槽
盐酸 10-2允许放于有色金属零件和含有有色金属零件的钢铁零件;
1)加工精度在 以上的零件不准酸洗;
喷涂喷漆工艺规程
———————————————————————————————— 作者:
———————————————————————————————— 日期:

喷涂喷漆工艺规程
1.本规程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
2.编制本规程的依据是:
GB 7692—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9.4 所使用的面漆必须要充分搅拌均匀,并用120目以上的铜(不锈钢)筛网过滤,工作完毕后用稀释剂清洗干净喷枪;
9.5 底漆的喷涂要特别注意边缘棱角,底漆一般喷两道,在前一道底漆未干燥之前,不能喷下一次漆,干燥要适度,干燥小容易被面漆咬起,干燥过大,与面漆结合不好,容易形成缩孔和发酵,喷完底漆的工件,小心再次被污染;
6. 操作现场场地要求
6.1 操作场地应通风良好,首先启动通风设备。通风设备未启动之前,喷涂喷漆设备不应工作,涂喷漆工作结束后,通风设备应继续运行5-10分钟;
6.2 操作场地外露电气应接地保护,防止静电及漏电,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0Ω;
6.3 被喷涂喷漆的零件,或喷涂材料,与电极,电器或带电导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至少为该电极及带电导体电压下火花放电距离的两倍,并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
GB 12367—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0722喷涂(喷漆、喷塑)企业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改4)

0722喷涂(喷漆、喷塑)企业专项治理技术指导书(改4)

喷涂作业安全检查技术指导书一、编制目的根据嘉兴市喷涂(喷漆、喷塑)企业事故防范创新工作要求,为便于开展涂装作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围绕喷涂企业安全检查工作的技术疑点、难点和共性问题,制定本技术指导书。

二、编制技术依据本技术指导书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2-201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14441-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5607-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7750-201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木规定》;GB15603-1995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AQ5201-2007 《涂装工程设施安全验收规范》。

三、涂装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通过对喷涂(喷漆、喷塑)企业实地调研,全面分析喷涂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再结合我国历年来涂装作业伤亡事故、火灾爆炸事故、职业中毒与职业病的实际情况,梳理出了涂装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1、喷涂作业使用的涂料、溶剂等是易燃易爆物品。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长安汽车)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长安汽车)
编号 代替 规范等级
GY-TY-23-2013 二级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技术规范
Painting of auto parts technique criterion
2013-08-01 制定
2013-09-25 发布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长安汽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为保证汽车零 部件油漆涂层质量,明确了涂层的质量要求、工艺管控要求和质量验收要求。
5.2.6 塑料零部件涂层性能质量要求(见表 6)
表 6 塑料零部件涂层性能质量要求
车身零部件
工作 推荐涂覆工艺
环境
及厚度
散热器面罩、保险 杠、防擦条、侧裙 板、车轮罩、牌照 板、扰流板、后视 恶劣 镜、把手、护板、 装饰条等车身外 露塑料件
≥40μm
耐候性 (人工老
化)
耐冷热 耐湿热 循环性 性
机械性能
2
SY-DQ-39 汽车电子电器部件环境条件及试验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3.1 油漆涂层
采用喷漆、喷塑、电泳、浸涂等涂覆于零部件基材表面的连续膜层,具有防护、装饰 或特定功能。 3.2 主要表面
主要表面是指零部件上某些已涂覆或待涂覆的表面,在该表面上涂层对零部件的外观 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3 涂层厚度
2.封闭总成内部。
2.车厢内部干燥零件等;
1.雨、雪、水不直接接触的部位; 1.发动机仓中上部较干燥零件;
一般 2.离地面较高;
2.行李箱内部零件;
3.湿热影响轻微。
3.乘员厢内部使用不频繁零件。
1.雨、雪、水有时会接触的部位; 1.发动机仓下部零件;

执行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执行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1、执行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GB/T13667.3-2013 手动密集架技术条件GB/T708-2006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10-2008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711-2008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11253-2007 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T6807-2001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GB/T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1720-7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4357-2009 冷拉碳素弹簧钢丝GB/T1804-1992 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T816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9439-2010 灰铁铸件2、密集架主要技术参数要求:2.1密集架架体主要原材料冷轧钢板符合GB11253-89优质碳素钢结构钢薄钢板技术条件,热轧钢板符GB710-91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板技术条件,产品表面处理及质量符合GB6807-86钢铁工件涂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

双柱式结构,载荷能力强,陶化处理工艺规范,静电亚光喷塑,外观美观大方,防锈蚀程度好,架体运行平稳,无噪声,架体在做推拉运动时,其摇把部件不会跟着旋转,配防尘、防鼠装置,空间利用率高,内层板高度可自行调节。

主架采用国内知名品牌冷轧钢板,立柱1.5mm,层板1.0mm、采用双筋结构,挂板1.2mm、门板1.2mm、侧板、顶板、防尘板、防鼠板1.0mm,磁性冰箱门磁条,固定列锁具采用密集架专用豪华锁。

2.2 层板厚度采用优质冷轧钢板一次滚压成型,层板正面压两组圆弧筋,每组由一主筋和一辅筋组成,每组筋宽为12mm±0.5mm,主筋深度为4mm,辅筋深度为4mm,承重≥100kg,满负载24小时后曲挠度不小于3mm,卸载后自动恢复,层板正面主中心筋到边尺寸为70mm(±1mm),主筋与辅筋之间的中心距离为5mm,层板两侧面三道边成型位置各压1根圆弧加强筋,加强筋宽度为6mm,深度为3mm,用以增加层板承重能力,使得层板在承重后不易弯曲。

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LC-PSGF-001需方(甲方):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供方(乙方):签订日期:喷塑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绿创公司外协喷塑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检验验收。

2.供应商一般要求2.1喷涂设施2.1.1喷涂车间及喷涂生产线所处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2.1.2喷涂车间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按相关标准规范或喷涂工艺执行。

2.1.3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白纸吹2-3min检查纸上应无油、水痕迹)2.1.4烘房应保证温度均匀,有效烘烤区域内应能控制在±5°之内。

2.2.喷涂操作要求2.2.1喷涂生产及检验的仪器量具应在有效的校验期内。

2.2.2喷涂操作者应带干净的手套接触待喷涂零件。

2.2.3喷涂前应对零件进行脱脂、除锈、磷化、水洗等前处理。

2.2.4喷涂操作必须遵守相关涂料的工艺规范或喷涂工艺要求。

2.2.5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加工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操作者自检)喷涂检验内容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3.涂层产品质量验收准则3.1外观项目(目测)3.1.1喷塑颜色与图纸要求及确认的色卡或样板是否一致。

色卡或样板采用经认可的签样。

3.1.2进厂验收采用抽样检验,抽检数量为每批次产品数量的10%,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3.1.3应在标准光源对色灯箱CAC-600(无设备条件时则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光照度通常在D65,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检验时在±15°范围内。

3.1.4在表面50㎝面积内,0.3-0.8㎜的凸点不得多于3处,不允许出现1㎜的凸点,不允许出现缩孔、起泡、针孔、开裂、桔纹(未有桔纹要求的)、剥落、粉化、颗粒、流挂、露底、基材腐蚀等缺陷。

3.1.5对于微量杂质点及其它轻微缺陷通常在300㎜处目视肉眼不明显为通过。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作者第 1 页共19 页表面处理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表面)。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钣金、喷塑(漆)检验标准

钣金、喷塑(漆)检验标准

钣金类件喷塑(漆)质量检验标准发行版本:NO发行日期:2016.10.1实施日期:2016.10.1归口管理部门:质管部·编制:审核:批准:钣金喷塑检验标准目的为保证我公司产品中钣金件喷塑产品质量,减少图纸对通用要求的描述,规范验收过程中的检验操作,特制定本通用检验标准。

范围本标准适用我公司各类产品的钣金件检验验收,本标准侧重范围,规定了钣金件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检验要求和标准,主要从外观、尺寸控制、技术要求等作出具体检验要求。

其中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标准与钣金行业标准制定而成。

二、尺寸判定钣金加工尺寸验收标准3. 折弯角度一般公差6. 周边毛刺≥10%t时需打磨处理(t为板厚)±0.5mm±1.0mm±1.0mm±2.0mm 9. V型折弯加工尺寸一般公差10. U型折弯加工尺寸一般公差>500mm±1.0mm±0.5mm±2.0mm±1.0mm11. 折弯R角尺寸确定⑴. 除非设计规定要求,钣金内圆弧角一般随模具角大小。

⑵. 除非设计、图纸另有要求,钣金外圆弧角一般按料厚度大小自然形成。

钣金件整机出厂通用检验标准目的为保证我公司钣金件产品质量,减少图纸对通用要求的描述,完善整机出厂钣金质量控制、检验验收工作,特制定本通用检验标准。

范围本标准适用我公司各类产品的钣金结构件整机出厂通用检验,它是对那些在图纸以及技术要求等文件上未能详尽标列的或没有必要特别指出的基本性及常规性的技术要求进行的归纳和补充说明。

本标准应与技术文件上所标识的技术要求一起并列参照执行,其中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标准与钣金行业标准制定而成。

检验、验收场地可在装配现场或产品出厂发货地,其结果应一致,且作为最终结果。

一、外形表面检验要求二、外形尺寸检验要求1. 装配总要求⑴.待装配的部件均应为合格件。

⑵.装配应保证实物与图纸一致。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都必须经设计批准。

钣金喷塑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钣金喷塑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钣⾦喷塑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法钣⾦⼆次加⼯(喷塑部分检验规范)⽬次前⾔............................................................................. II 第1部分钣⾦喷塑件检验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及试验⽅法 (2)5 检验规则 (8)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涂膜⼀般制备⽅法 (21)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外观质量测定⽅法 (22)附录 C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厚度测定⽅法 (23)附录 D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光泽度测定⽅法 (24)附录 E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附着⼒测定⽅法—划格法 (25)附录 F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 (26)附录G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冲击⼒测定⽅法 (27)附录H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耐中性盐雾性能测定 (28)附录I (规范性附录)涂膜(漆膜)柔韧性测定⽅法--圆柱法 (30)附录J (规范性附录)钣⾦喷塑件、电镀件、电泳件、喷漆件检验报告模板 (31)钣⾦喷塑件检验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钣⾦喷塑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法、检验规则及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于钣⾦喷塑件的采购及验收。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引⽤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T 308-2002 滚动轴承、钢球GB 1266 化学试剂分析纯氯化钠GB/T 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 1765 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加速)的漆膜制备法GB/T 2423.17 电⼯电⼦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法GB 6682 实验室⽤⽔规格和试验⽅法GB/T 6739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6807-2001 钢铁⼯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GB 8264-87 涂装技术术语GB/T 15055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极限偏差GB 156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艺安全Q/BQB 402 冷连轧薄钢板及钢带Q/BQB 403 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Q/BQB 420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Q/BQB 430 电镀锌钢板及钢带QJ/GD 12.12.004 环保标识使⽤管理规定QJ/GD 30.03.001 静电粉末喷涂⽤粉末涂料QJ/GD 40.01.011 外协外购件⼊⼚验收通则QJ/GD 41.99.003 ⾦属零部件涂(镀)层表⾯质量的检验规范QJ/GD 92.00.001 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管理规定ISO 12944-2 ⾊漆和清漆——钢结构保护性涂料系统的腐蚀防护第2部分:环境分类3 术语和定义3.1 “疙瘩”与“痱⼦”涂膜表⾯产⽣凸起,呈颗粒状(或近似圆形)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上,缺陷最⼤尺⼨在1.0mm以上称为“疙瘩”;缺陷最⼤尺⼨不⼤于1.0mm的称为“痱⼦”(⽤⾁眼可见)。

环网柜喷涂件通用技术规范

环网柜喷涂件通用技术规范

环网柜喷涂件通用技术规范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1.目的规范合保电气10kV SF6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表面喷涂件的检验方法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合保电气(芜湖工厂)SF6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户外开关箱3.定义6.1污点:在产品表面上由于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异色区域。

6.2色差:和色板有不同的颜色。

6.3毛屑:喷涂时留下的纤维物质。

6.4颗粒:喷涂时由于塑粉本身结团或者其他直径较大的杂质附在零件表面,可能同色也可能是异色的。

6.5划痕:由于细小物体在喷涂表面擦划所引起的表面不良,其深度未达本体。

6.6脱漆:没有附着力,漆皮脱落。

6.7皱缩:表面出现皱纹或者收缩变形。

6.8隆起:漆面膨胀而在部分区域形成的隆起。

6.9流挂:涂层局部变厚,因重力原因出现垂流状态。

6.10橘皮:表面产生橘皮似的块状。

6.11针孔:出现在表面的密集小孔。

6.12气泡: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起泡情况。

4.引用标准◆GB1186.2-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GB1186.3-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色差计算◆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13452.2-200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1786-2006 漆膜耐磨性测定法◆GB/T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865-2009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GB/T23989-2009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5.测试要求6.表面喷涂的检测方法和接收标准6.1按照《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进行涂层检验,确定合格质量水平AQL=1.5。

钣金、喷塑(漆)检验标准

钣金、喷塑(漆)检验标准

钣金类件喷塑(漆)质量检验标准发行版本:NO发行日期:2016.10.1实施日期:2016.10.1归口管理部门:质管部·编制:审核:批准:钣金喷塑检验标准目的为保证我公司产品中钣金件喷塑产品质量,减少图纸对通用要求的描述,规范验收过程中的检验操作,特制定本通用检验标准。

范围本标准适用我公司各类产品的钣金件检验验收,本标准侧重范围,规定了钣金件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检验要求和标准,主要从外观、尺寸控制、技术要求等作出具体检验要求。

其中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标准与钣金行业标准制定而成。

二、尺寸判定钣金加工尺寸验收标准3. 折弯角度一般公差6. 周边毛刺≥10%t时需打磨处理(t为板厚)±0.5mm±1.0mm±1.0mm±2.0mm 9. V型折弯加工尺寸一般公差10. U型折弯加工尺寸一般公差>500mm±1.0mm±0.5mm±2.0mm±1.0mm11. 折弯R角尺寸确定⑴. 除非设计规定要求,钣金内圆弧角一般随模具角大小。

⑵. 除非设计、图纸另有要求,钣金外圆弧角一般按料厚度大小自然形成。

钣金件整机出厂通用检验标准目的为保证我公司钣金件产品质量,减少图纸对通用要求的描述,完善整机出厂钣金质量控制、检验验收工作,特制定本通用检验标准。

范围本标准适用我公司各类产品的钣金结构件整机出厂通用检验,它是对那些在图纸以及技术要求等文件上未能详尽标列的或没有必要特别指出的基本性及常规性的技术要求进行的归纳和补充说明。

本标准应与技术文件上所标识的技术要求一起并列参照执行,其中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标准与钣金行业标准制定而成。

检验、验收场地可在装配现场或产品出厂发货地,其结果应一致,且作为最终结果。

一、外形表面检验要求二、外形尺寸检验要求1. 装配总要求⑴.待装配的部件均应为合格件。

⑵.装配应保证实物与图纸一致。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都必须经设计批准。

喷塑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喷塑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喷塑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前言为了保障喷塑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此喷塑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一、设备及器材安全操作规定1.喷枪不能人为修改喷头或阀门的位置,严禁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放入喷枪喷口内;2.喷枪在喷涂过程中不能倒放或转向喷涂方向;3.喷漆时使用必须达到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不得立即用水或其它物品清洗设备;4.喷涂过程中必须使用防护口罩、手套、耳塞、防护镜等,保障人身安全;5.喷涂过程中,禁止使用易燃、易爆炸的物质,若没有特殊需要,不得进行喷涂;6.喷涂过程中引发的静电必须及时清理,禁止在离喷涂地点较近的地方进行明火操作。

二、设备维护操作规定1.喷涂设备必须定期检查油、气、水管是否正常,有无渗漏等问题;2.喷漆设备维修工作只能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3.喷涂设备维修过程中须停摆喷漆工作,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4.喷涂设备的维护工作应该定期进行,以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5.喷涂设备维护时,应禁用显眼起到警示作用的标志牌,以提示维护工作者施工中,切勿操作。

三、设备保养操作规定1.喷涂设备保养时,应注意清洁喷头和气、液过滤器,并用专业设备进行平衡校验;2.喷涂设备保养时,注意检查设备测压表和疏水阀门,或进行维护;3.喷涂设备保养时,注意检查设备安装垫和各个开关阀门是否正常,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四、应急处理操作规定1.若喷涂设备出现故障或其他安全事件,应紧急停机,并及时报告相关管理人员;2.若喷涂设备出现化学品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紧急停机并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3.上述事件发生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处理,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五、注意事项1.喷涂设备需要资格证,使用资格问题由企业人员负责办理;2.喷涂设备的卸载运输、安装、调试等,一定要操作正规的设备操作人员;3.喷涂设备维修过程中,必须按照维修安全规程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4.喷涂设备必须安装在仓库内部,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中;5.喷涂设备的安全使用符号和标志必须严格遵守,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喷塑标准规范

喷塑标准规范

喷塑标准规范编制审核批准
文件编号版次A/0页数3
1.0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基体材料为冷轧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工件喷塑处理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工艺评审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2.0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规范。

序号编号名称
1GB/T13452.2-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2GB/T1732-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3
4
5
6
7
8
3.0术语和定义:
3.1粉末静电喷涂
由于一定电场强度的电晕放电及空气动力作用,使粉末涂料粒子荷电或极化而吸附于工件表面的涂装方法。

3.2静电喷粉室
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不易积聚粉末的、具有良好机械通风不外逸粉末的,并能有效地将未涂着粉末导入回收装置的专门用于粉末静电喷涂的室体或围护结构。

喷粉室分静电喷
3.3桔皮:类似桔子皮样的不规则表面外观。

(完整版)喷塑、烘烤、焊接废气治理项目技术方案

(完整版)喷塑、烘烤、焊接废气治理项目技术方案

让天更蓝,水更清!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废气治理技术方案张家港市宇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9 年 8 月 27 日1.项目背景和设计要求1.1 项目背景上海xx实业有限公司地处佘北公路 2199 号;是集设计、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实体,主要从事各类电器柜,控制柜,网络柜,电控箱,冷作板金,各种货架,推车、工具箱,金属外壳,冲压件,不锈钢铝制品等金属制品的生产,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非标制作,产品造型优美、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仪表通信、自动化控制,航空航天、船舶、低压电器、公交系统、电视监控、计算机网络、医疗电子等行业;xx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在喷塑、烘烤、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有机废气,此部分粉尘、有机废气根据国家环保要求需要进行治理。

为响应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当地环保局相关政策要求,我公司根据贵公司需求,对现场进行勘察,并按要求设计出一套完善合理的治理方案,保证经过治理后的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合格排放。

1.2 设计依据1.2.1 设计与排放标准(1)上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4)《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B16194-1996)(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5)(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70231-98)(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11)《工业及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1.2.2 其他(2)本项目的环评要求和相关要求。

(3)其他相关最新标准要求。

(4)环保局相关指导要求和意见。

钣金、喷塑(漆)检验标准

钣金、喷塑(漆)检验标准
3.折弯角度一般公差
折边尺寸范围
≤10
>10~25
>25~63
>63~160
允许偏差
±1°15′
±1°
±45′
±30′
4.圆(长孔)孔径一般尺寸公差
尺寸范围
Φ2.5~φ6.5
Φ6.5~φ12
Φ12~20
Φ20~φ100
>φ100
允许偏差
+0.15mm
+0.20mm
+0.25mm
+0.50mm
+0.80mm
目测
距离400mm不能看出
距离600mm,时间3s不能看出
不查
检验
卡片
全检
7
色差
目测、色差检测样板
1.色差检验:由承制方按照我方要求色卡号制作样板,经双方确认。验收按样板,色差不得大于2度
2.溶剂检验:酒精擦拭后不能有变色、掉色、无光泽等缺陷。
不查
色差仪
检测
色差仪检测
8
毛刺
目测
不允许
时间3S,不能明显看出
9. V型折弯加工尺寸一般公差
范围
尺寸分类
公差
尺寸分类
<30mm
>30mm
L1
L2
L1
L2
>500mm
±0.5mm
±1.0mm
10. U型折弯加工尺寸一般公差
范围
公差
尺寸分类
<100mm
300mm
L
H
L
H
>500mm
±1.0mm
±0.5mm
±2.0mm
±1.0mm
11.折弯R角尺寸确定
⑴.除非设计规定要求,钣金内圆弧角一般随模具角大小。

生产工序质量检验规程

生产工序质量检验规程
1。4冲孔平滑无毛刺、错位,折弯角度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1.5焊点均匀牢固,平滑、无穿透、堆焊、脱焊.
1。6反光板铆钉接不得超出边框(1mm以内),瓦槽端正,无明显歪斜,铆焊均匀,无明显歪隆起不平现象,产品分类堆放,标识清楚。
1.7反光板、板框的对角线公差≤2mm。
2。抽检方案:
2。1生产工序操作员逐批首件检验,并标识“首检",制造过程产品逐只检查
1。3封头拉伸开裂、毛刺,弧边起皱、凸起。
1.4外旋边封头旋边均匀、圆滑,无明显花边、倒边、起皱。
1。5喷塑封头无明显色差、脱层、划伤、漏白现象。
1.6冲孔无明显变形、开裂、毛刺和损伤喷塑层现象。
1.7外封头标记图案要清晰,无轻压、压穿现象.
1.8外封头内扣旋边应平整,无明显褶皱和毛刺,翻边规则,无外跷、内缩现象,扣边为6 mm,开口为6 mm。
3.5商标等标贴平整、端正、定位准确,无明显起皱、色差、气泡等缺陷。上下偏差±2mm,左右偏差±5mm
3.6内胆剪切口无明显毛刺、变形
4.抽检方案:
4.1生产工序操作员逐批首件检验,并标识“首检”
4。2工序检验员对首检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验证
3.检验器具:钢卷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分别测量板材几何尺寸。
名称:成桶工序(外壳)检验规程
总页数
9
页数
4
1剪板工序(外壳)质量标准
1。1普通型
1。1.1外壳表面清洁,无明显碰伤,划伤、折伤等缺陷。
1。1。2冲孔符合技术要求,15管以上冲孔累积误差1。5㎜,边孔边距(轴向)尺寸公差为小于1.0㎜。
1。1。3外壳扣缝扳边量8㎜,扣缝、压缝要求、直、无漏扣、无炸缝、压偏等现象。
9
页数

喷塑涂层厚度标准及管理规定

喷塑涂层厚度标准及管理规定

喷塑质量检验标准一、目的规范公司喷塑质量管理。

降低内部损耗成本,强化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责任心。

二、职责生产责任:生产人员按照喷塑作业指导书进行喷塑作业,并对所喷涂的产品、配件负责。

品管控制:质检部负责依喷塑检验标准进行检验确认和放行审批及相关责任判定及处罚。

考核数据有质检部提供汇总,有责任部门主管会签,生产厂长核查,总经理批准方可执行(严重质量事故以上需总经理批准)。

三、主要参数控制1、附着力:塑面附着力要符合“喷塑质量检验标准”。

保证塑面的完整性,以及产品正常使用时的外观质量。

2、颜色:依技术要求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如有明显色差则为不良,如目测有轻微色差但不能确定,则以上批次颜色为标准进行对比(特殊定制以客户标准样板为标准)。

3、涂层厚度:在距喷涂层边缘大于10mm的不同区域取6个以上位置且用涂层测厚仪测量其涂层厚度,应符合相应的喷涂粉末厚度标准:对于底板厚度≥5mm的产品喷塑时可适当调慢转速,以保证固化效果。

四、责任判定及处罚规定因喷涂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操作不当或前处理不达标造成塑面漏青、针孔、缩孔、涂层局部或大面积脱落附着力低,造成产品需要返修的则有操作人员承担返修费用。

导致产品报废的要承担相应的产品费用,情节严重的做调、停岗处理。

因喷涂操作人员调试不当造成塑面厚度过高无返修的产品则对操作工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涂膜厚度高于标准厚度的30%以内为质量异况,对操作工进行警告批评,超过3次定性为为质量事故对操作工进行50元经济处罚。

涂膜厚度高于标准厚度的30-50%的定性为为质量事故对操作工进行50元经济处罚。

超过3次定性为严重质量事故对操作工进行100元经济处罚。

涂膜厚度高于标准厚度的50%的定性为为严重质量事故对操作工进行100元经济处罚。

超过3次定性为重大质量事故对操作工造成损失的全额处罚。

加工件技术规范

加工件技术规范

加工件技术规范1、目的及适用范围1.1目的规范询价方外协加工件原材料、机加工、焊接、表面处理、装配、包装与运输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简化询价方技术图纸,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外协加工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1.2适用范围询价方生产检修过程中,需要外协加工。

本技术规范要求与询价方图纸文件并同使用,并同图纸文件一起作为外协加工件的加工与验收标准,当两者有冲突时,以图纸要求为准。

当询价方未提供新的技术标准或特殊要求时,则询价方的供应商应按本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具体加工项目见附件。

1.3承包方式:询价方仅提供相关图纸。

被询价方负责现场测绘、原料、加工成型、运输及安装等(附件备注中说明除外)。

1.4工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年。

1.5质量要求:1.5.1原材料通用技术质量要求1.5.1.1金属板材1)钣材厚度及质量:厚度及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要求,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成份:钣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致,图纸未要求的的按现行国标执行,需出示材质单。

3)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尺寸:按询价方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图纸未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1.5.1.2金属型材1)型材厚度及质量:厚度及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要求,采用的型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成份:型材金属成份与图纸要求一致,图纸未要求的的按现行国标执行,需出示材质单。

3)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图纸未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1.5.1.3标准件1)尺寸及质量:应符合图纸和国标要求,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2)成份:标准件金属成份应符合图纸和国标要求,需出示材质单。

3)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1.5.2机加工通用技术要求1.5.2.1未注尺寸公差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中的中等精度等级(m级)执行,部分公差值如下表所示。

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汇总

图纸上的技术要求汇总

图纸技术要求一、一般技术要求制件去除表面氧化皮;制件不得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去除毛刺飞边;锐角倒钝;未注倒角均为0.5×45%%d;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表面平整无毛刺;二、未注公差技术要求(金属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三、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表面镀白(黑)锌处理;表面喷漆(喷塑)处理;表面发黑处理;表面电泳处理;表面镀铬处理;表面抛光处理;表面滚花,直纹(网纹)m=0.4 GB/T 6403.3;四、热处理技术要求制件氮化450-480HV;制件毛坯须调质处理220-260HB;制件调质处理30-35HRC;制件高频淬火45~50HRC;制件渗碳处理,深度>0.1;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制件整体淬火40-45HRC;五、铸件技术要求1、压铸件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倒角均为0.5×45%%d;未注壁厚2.5;未注筋板1.5~2;未注过渡圆角R0.5-R2;未注脱模斜度≤1%%d;制件饱满光洁、无气孔、缩松、裂纹、夹渣、缺料等缺陷;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制件要求符合GB/T 15114《铝合金压铸件》标准规定;表面喷漆(喷塑)处理,不得污染到已加工表面;加工表面在表面处理后加工,加工后涂油保护;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按客户定;2、砂型铸造技术要求未注铸造圆角R5-10;铸件应彻底清砂,浇冒口应清除平整;铸件需人工时效;铸件不得有砂眼、气孔、缩松、裂纹等缺陷;粗加工后应再次进行人工时效;不加工表面涂底漆;六、冲压件技术要求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5055-m;制件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3916-2级;制件不得有裂纹或缺损;制件表面平整,不得有沟痕、碰伤等损坏表面,降低强度及寿命的缺陷;去除边角毛刺;表面处理:七、塑料件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4486-MT6级;制件应饱满光整、色泽均匀;无缩痕、裂纹、银丝等缺陷;浇口、溢边修剪后飞边≤0.3,且不得伤及本体;未注壁厚3;未注筋板1.5~2;表面打光(喷砂)处理;未注过渡圆角取R0.3~R1,脱模斜度≤0.3%%d;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与对应装配结合面外形配合错位≤0.5;制件应进行时效处理;制件机械强度须符合GB 3883.1标准规定;制件内腔表面打上材料标记和回收标志;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由客户定;八、焊接件技术要求未注公差线性及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均按GB/T 19804-B级;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9804-F级;焊缝应均匀平整,焊渣清理干净;焊缝应焊透,不得烧穿及产生裂纹等影响机械性能的缺陷;九、各类零、部件技术要求1、齿轮(齿轴)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制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3077的规定;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齿面高频淬火回火至49-52HRC;制件表面不应有锈迹、裂纹、灼伤等影响使用寿命的伤痕及缺陷;最终工序热处理表面不得有氧化皮;2、一般轴芯(无铣齿)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倒角均为0.5×45%%d;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尺寸%%c 档车正反两条螺旋槽,螺距10,深0.4;螺纹表面不允许有磕碰、乱扣、毛刺等缺陷;热处理:表面处理:3、包轴毛坯(一次成型)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绝缘层应饱满光洁,无裂纹、气孔、缺料、杂质等缺陷;包轴毛坯:绝缘层%%c 档(注:指冲片配合档)与轴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2500V历时1min不击穿,其余绝缘层档3750V历时1min不击穿;一次成型:铁芯与轴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2500V历时1min不击穿,其余绝缘层档3750V历时1min不击穿;4、包轴(加工)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塑层应饱满光洁,无裂纹、气孔、缺料、杂质等缺陷;塑层%%c 档(注:指冲片配合档)与轴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2500V 历时1min不击穿,其余塑层档3750V历时1min不击穿;制件磨加工后应烘干除水处理;5、转子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绕组接线按转子绕线原理图;绕组绝缘漆应均匀充满绕组并充分固化,漆膜应均匀无气泡或裂痕;云母槽开深0.8~1,槽宽0.6,槽内不得残留云母片;绕组冷态绝缘电阻不低于50MΩ;装风叶后校动平衡,其精度应不低于G6.3级;去重不允许有冲片铣穿、残缺现象;铁芯外圆不加工,绝缘漆不得高出铁芯外圆,并不得有明显积瘤;铁芯与轴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2500V,1min不击穿;绕组与铁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1250V,1min不击穿;匝间绝缘应能承受1000Hz,峰值为2100V,历时3s不击穿;换向器与轴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3750V,1min不击穿;应去除铁屑、铜粉、油污等杂质;铁芯外圆应涂透明淡金水防锈处理;6、定子技术要求绕组绕制整齐无松散;引线接头应牢固可靠且充分绝缘;绕组与铁芯间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1250V历时1min不击穿;匝间绝缘应能承受1000Hz,峰值为2100V,历时3s不击穿;绕组绝缘漆应均匀充满绕组并充分固化,漆膜应均匀无气泡或积瘤;铁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绝缘漆;7、定、转子铁芯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冲片叠装应紧密可靠,片间无夹杂,表面及槽内无污物和油渍;冲片按同一冲制方向压装;冲片齿槽口整齐与转轴平行,误差不大于0.5;铁芯两端弹开度不大于0.5;8、定、转子冲片技术要求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5055-m;制件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3916-2级;制件应表面平整,完整无缺料;尖角处允许用R0.3过渡;制件毛刺不大于0.05(注:高速冲时不大于0.02);制件应不含油脂,剪切油不能用机油;9、绝缘纸技术要求表面不得有划痕、折痕;裁边不起毛;10、换向器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外观完整,表面光滑,应无裂纹、毛刺、锈蚀、气孔、夹杂等缺陷;绝缘电阻:室温下内孔与换向片之间大于50MΩ;云母片厚度取0.5;换向片对换向器轴线偏斜度不大于云母片厚度的1/3;介电强度:片间承受频率50Hz,泄露电流为0.1mA,实际正弦波电压600V历时1s不击穿;换向片与内孔轴芯间承受频率50Hz,泄露电流为0.25mA,实际正弦波电压3750V 历时1min不击穿;试验与检验应符合JB/T 10107《电动工具换向器》标准要求;11、电缆线技术要求电缆线长度尺寸指工具电缆出口至插头的导线部分,不包括插头和插脚;软电缆应符合GB/T 5013《额定电压450V/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标准要求;聚氯乙烯电缆应符合GB/T 5023《额定电压450V/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标准要求;插脚与可触及插头表面的绝缘应能承受50Hz,实际正弦波电压3750V历时1min不击穿;制件还应符合GB 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和GB 2099《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标准要求;12、开关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SJ/T 10628-7级;除本图要求的外形尺寸、功能、图形、文字外,试验和检验均应符合GB/T 22692《电动工具开关》标准要求;开关的使用性能应保证5万次无故障正常使用;13、电缆护套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3672.1-2级;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3672.2-M级;制件不得有缺料、破裂等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塑件设计规范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日期:
1 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钣金喷塑件设计的技术要求、工艺性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家用房间空气调节器钣金喷塑件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7725-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 18593-2001 喷塑标准
3 零件喷涂前表面质量状态要求
3.1机加件凡设计文件上注明表面喷塑料涂层的机械加工零件(包括组焊件)应当无毛刺、
无电焊飞溅物、焊渣、无尖角,表面粗糙度(Ra)应不低于6.3。

3.2钣金件钣金件(包括组焊件)设计文件要求喷塑保护时,其表面和焊接部位应当无电
焊飞溅物、倒棱无毛刺、无尖角,表面粗糙度(Ra)不低于12.5。

3.3其他零件对无法挂吊的零件喷涂时挂吊工艺孔,成封闭形盒状零件应加工漏酸孔。

4零件喷涂前的表面预处理要求
4.1铝件应进行除油、腐蚀、光泽处理。

4.2钢件应进行除油、腐蚀、中和、磷化处理。

4.3工件喷涂表面粗糙度(Ra)低于12.5时,应刮导电腻子并打磨光。

如果是钣金的话,
就应是酸洗,水洗后,磷化皮膜,再喷塑。

5零件喷涂的工艺要求
5.1 零件表面应进行吹灰处理,不需喷塑的部位要遮盖处理。

5.2 检查
5.2.1 涂层厚度:60-100um,厚度均匀。

5.2.2 涂层硬度:2H
5.2.3 涂层强度:
1)固定被试零部件,使其被冲击时无晃动现象。

2)将冲击器垂直竖立于被测件的被测部位,以头部镶有φ12mm钢球、外径为φ17mm 全重为100g的重外向锤,在内径为φ19的冲击器内按1m高度自由垂直落下,对被测件的涂层进行落体冲击。

3)将冲击器移开,冲击部位的涂层应无剥落和裂纹。

在同一被测件上相距不小于100mm 位置外,重复进行3次冲击试验,若有一镒不合格,即判定该件不合格。

5.2.4色差:自然光线下距50mm,对比观察,色差不严重。

5.2.5桔皮现象不严重。

5.2.6麻点及杂色点要求(参见附表)
5.3 附着力:
1)在被测件的涂层表面用钢针划4-6条彼此平行的,间距为1mm的平行线,深达基体金属。

2)再刻划间距为1mm的4-6条与此垂直的平行线,划线时应按同一方向进行。

3)在直线交叉处,涂层应不起皮、不脱落。

6喷塑件的技术要求
要求内外表面喷涂均匀、无漏喷、掉塑、无杂质,塑质牢固。

附图--针孔、麻点及桔皮图样说明如下:
针孔:喷塑层
钣金
麻点:喷塑层
钣金
桔皮:
喷塑层
钣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