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学生讨论、回答。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强大魅力。

重点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旧课反馈(2分钟)

二、导语设计(1分钟)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

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

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

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

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

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三、作者及创作背景(2分钟)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

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

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

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

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

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准备纸听写

师讲解

学生做笔记

师讲解

学生做笔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

名歌手李龟年。

四.整体感知(5分钟)

朗读思考: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五、分层鉴赏诵读(29分钟)

(一)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10

分钟)

思考:问: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

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

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

效。

(补充讲解)“高秋”一语,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

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含韵味。

“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

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2.“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这两句是怎样

写乐声的?

明确:这两句从侧面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

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

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⒊“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

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

量。

自读,分层

分组讨论,自主发言。师点评

师提问

1-4组讨论回答

师提问

5-8组讨论回答

个答

学生散读后齐背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二)赏析第二节(3分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问:这四句是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这两句正面描写

乐声,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乐声的什么特色?

明确:前句以声写声,后句以形写声。有密有疏,有悲

有欢。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补充讲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

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

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

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学生散读之后齐背

(三)赏析第三节(16分钟)

1、第四联“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

联系上下文,在诗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把诗歌的

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

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

境界。

2、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

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逗” ,强调音乐的震撼力。

(教师讲解)“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

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

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

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

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

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

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

乐声。曲终人寂,诗意本该完结,但是诗人又在“梦幻”

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3、六联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

鱼龙有何妙处?

妙处=手法+作用

明确: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分组讨论,自主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教师提问,个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