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一授课教师何自沛章节内容课题名称:《北宋的政治》共 1 课时时间 2020 月日班级七年级班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教材内容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主要学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两方面内容。
本课两方面内容关系如下: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北宋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知识点关系””的分析,本课两个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是政治史,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限,调动学生兴趣,化难为易才能适应学生认知特点。
但是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宋代著名的人和事,比如一些文学名人,有宋朝腐败和屈膝求和的印象。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北宋的政治》教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导入新课:名词解释: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新课解读:知识点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北宋的建立北宋建立概况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
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
结果: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局面,完成了局部的统一知识点二: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名词解释: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问题,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本单元上承“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明清时期”。
从公元960年北宋的建立到1368年元朝的灭亡,这一时期是中国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通发达,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科技有了更大发展,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见,本单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本课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大矛盾,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中,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最终基本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当然他希望这个江山,一直是赵氏的江山,所以他自己的成功不可复制,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大多数都有他根据自身经历得出历史经验的影子。首先让我们来看,作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首领的他,肯定会想再来一次“黄袍加身”怎么办?赵匡胤又是如何解决的呢?让我们通过一个课本剧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
师: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的方式“黄袍加身”。他所建立的王朝叫做(学生回答:北宋)我们来一起根据教材P28-29的内容,概括北宋建立的基本信息(板书)
生:
回答问题:宋太祖赵匡胤
聆听、观看视频并思考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经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都城:开封
黑板、PPT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通过情景创设教学策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太祖赵匡胤制定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必然性;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和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重文轻武”政策的意义,客观评价“重文轻武”政策的历史影响。
媒体选择与设计
PPT、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教学重点: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后果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分析、理解能力稍差。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可是不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此时已经具备对于朝代更迭等问题的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前朝历史教训对后世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影响等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具体到本课,即学生较难理解自唐中晚期以来的藩镇格局以及武将擅权局面对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形成“重文轻武”局面的重要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
经济上的措施;
材料:“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务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文化上的措施;
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礼仪上的措施;
三、评价反馈
自制表格,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加深对宋初中央集权的理解。
思考一下,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其特征有哪些?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政治上的措施;
材料:“北宋时期,要派一个朝廷官员去地方担任知州,问他想去哪里?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则可也。”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序号:
主备人:课型:新授课
课题:06北宋的政治班级:七年级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四、迁移创新
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பைடு நூலகம்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
作业: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介绍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如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阐述他们的政治主张和贡献。
4.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北宋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北宋政治的PPT,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a.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北宋政治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d.北宋政治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收集有关北宋政治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进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问答卷,要求涵盖重点知识点,以检测学生对北宋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对北宋政治制度、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②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③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补充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2.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纪录片《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片段。
2.制作课件《北宋政权示意图》、《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四、教学方法师生讨论,讲解,举例,综合分析归纳。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智者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和昏庸;名将云集,却抵挡不住西蜀小国的进攻;人才济济,却热衷于无休止的内讧;富裕的经济,却用来购买和平;文化繁荣,却无法扭转腐朽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时代吗?这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社会局面?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
2.学习新课:(一)北宋的建立(课件展示)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陈桥兵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提问:你们通过视频和课本知道陈桥兵变后建立的政权的名称、时间、首都和创始人吗?学生回答: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北宋的政治》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2.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3.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它最多时拥有120多万的大军,但却以打了不少的败仗而出名,它拥有一大批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治国良才,如包拯、王安石、欧阳修,但在历史上却以腐败而著称;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却给人留下贫弱的印象。
展示图片:《唐末到北宋演变图》教师:通过材料描述,我们知道这说的是宋朝。
那么,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设计意图)从材料介绍和时代演变图说起,进而引出北宋这个朝代,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学生为什么北宋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如此发达的文化,却被称为“贫弱”呢?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它将如何巩固自身的统治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理解、掌握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了解北宋历史人物及其政治成就等。
【教学重点】1.北宋人物及其政治成就。
2.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2.让学生理解北宋的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课前导入,讲解法,扩展阅读法,问答交流法。
【教学过程】渐进式教学法,分五个环节。
一、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方式,让学生了解北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讲解北宋的政治制度(10分钟)让学生了解北宋的统治者是哪些人,并介绍其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同时,还要重点介绍皇帝制度、官员制度、科举制度等。
三、扩展阅读(15分钟)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加深对北宋政治情况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展开辩论,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北宋的政治制度。
四、问答交流(10分钟)通过问题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北宋时期官员的选拔方式有哪些?考试科目都包含什么?五、课堂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所学内容,总结北宋政治的特点,并对西汉政治制度和北宋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讲述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转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好的政治能力?【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让学生对北宋政治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问答交流和扩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北宋的政治制度。
而在总结环节,学生也能够对西汉政治制度和北宋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及分析,并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政治制度的运转方式。
此外,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其历史的思维和判断力。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
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
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三、课堂总结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重点是记诵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发。
在本课中,以材料为突破口,重在突出宋朝采取的那些集权措施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启发。
因为本课采用了在强烈的材料对比,为学生创设了可思考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宋朝强与弱的反差,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误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的巩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经过北宋统治者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地方割据的局面得到一定控制。
同时,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建立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但与此同时,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端。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本节课他们需要通过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治者所采取的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统治者实施这些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对他们来说,这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图片、历史小故事、历史视频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历史上关于宋太祖和宋朝的故事又非常多,比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宋的建立和统一,理解北宋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的局部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联系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治特点和宋朝建立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史料研读,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史料呈现,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理解这些措施的采取给北宋带来的两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历史教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4)思考:科举制发展的影响和重文轻武的利弊?
(5)知识大比拼: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并说明理由。
5.巩固提升:出示训练题目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视频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选代表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板书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2)强化集权: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行政: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6)研读材料,巩固所学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材料研读并思考回答: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学生听歌曲,了解与此有关的人物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播放视频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南北统一的情况
(2)讲解北宋的建立和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3)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从而引出宋太祖为什么加强中央集权?
学生合作探究
思考判断作出回答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形象直观、加深印象、增加注意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
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陈桥驿兵变:960年宋朝建立,定都开封。
北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夺其权、制钱谷。
宋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视。
的 重文轻武政策 表现:重文官轻武官,注重文教,发展科举制。
唐玄宗统治后期 朝政腐败
北方战乱多
安史之乱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藩镇割据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黄巢起义
十国(891—979)
960兴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907亡
南方相对安定
歌曲《杯酒释兵权》 和哪位人物有关?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陆游《避暑漫抄》
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 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政策,使文臣统兵的 格局逐渐形成。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 盛名。天圣八年进士。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 使、参知政事。
易错易混点 压抑武将不等于轻视武备和军队建设。
思考对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北宋建立
朝代信息卡
中国自三时代以间后:,得国9最6正0 者年,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孟森《明清史讲义》
人物: 赵匡胤
事件: 陈桥兵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等奖优秀课件
知识链接
宋代士人迷恋 科举,有谚语道: “做官做不到宰相, 考试考不中状元, 白做了。” 图左:正在假 寐的考生做了一个 考取状元的白日 梦; 图右:考场有 人看守,每位考生 被隔开。
•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 远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 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 治局面。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 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 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 什么?
“权”指节度使行政权 “钱”指地方财权 “兵”指节度使兵权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 军事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控制调兵权;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队驻 防地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队驻 将 防地 军队驻 防地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 在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 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 并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 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 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 大权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神童诗》
——汪洙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市一等奖】
第6课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以时间顺序的发展带入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的措施:宋太租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宪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华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上的措施: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的政治》教案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难点突破
采用分析法、阅读法、归纳法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讨集权的双
方面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任务
一、导入
讲昨天滑倒在校门,联系历史人物——勾践
过渡到我最佩服的历史人物——赵匡胤。
二讲授课课
请问有哪位同学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的历史典故?学生听故事,感觉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
找一们同学来讲述这一典故
时间:建立者:都城:东京(开封)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960年赵匡胤一、宋朝的建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答出来:960赵匡胤东京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的时间短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1.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
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
个个短命。
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