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动物门

合集下载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生殖带:14-16体节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受精
——头端互朝相反方向交配;精子进入对方 的受精囊孔(卵细胞尚未成熟)。
——卵成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 殖带(14~16体节)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其中。 蚯蚓后退,受精囊移到粘液管时,向管中排放精 子----受精----粘液管两端封闭---卵茧(蚓茧)。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机能明显差别,身体不 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集中在 一定的体节中。
意义: 强化运动机制,加强身体对环境的适应 分节现象还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中
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真体腔(次生体腔)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具体腔膜(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 间广阔空间)。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闭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血液从心脏流出,从一条血管流入 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连接,血液始终不 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
血液呈红色,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和血色素 意义:有方向,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蛭纲为开管式循环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沙蚕的神经系统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6、出现了原始的运动器官--疣足及刚毛
疣足: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为动 物原始的附肢形式。用于游泳和爬行。 海产种类具有。
疣足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刚毛:上 皮细胞内陷 形成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7、生殖与发育
多雌雄同体,有性生殖。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种类为直接发育。 对于海产种类为间接发育。
真体腔意义 : (1)消化管有了肌肉,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促进 了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的形成和发展。(3)为肠的进一步分化创造了条件。 (4)身体出现了分节现象。

第6章环节动物门

第6章环节动物门

前 一 体 节 的 体 腔
排泄孔
后 肾 管 型
(七).链索状神经系统
脑、
围咽神经索、 咽下神经节和
腹神经索组成
(八).生殖和发育
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直接发育 ,不经过幼虫期。 海产种类经卵裂、囊胚,以内 陷法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变态
二、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世界上最长的蚯蚓:澳洲,长3米,环毛属
寡毛纲 不明显 蛭纲
不明显 无刚毛和疣足 有环带 ♀♂同体 直接发育
多淡水 暂时性体 外寄生
刚毛 有环带 ♀♂同体 直接发育 多陆生
海生
(一).生活习性 (夜行,穴居)及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有许 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雌雄 同体。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 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体节上的浅槽。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 为肌肉质的突起,有摄食、 掘土和感觉功能。 环带(生殖带): 性成 熟时在笫14-15-16节由表 皮形成的突起。 环带上无 刚毛和节间沟。
(五).皮肤呼吸 多数无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 表进行皮肤呼吸 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类出现专门 的呼吸器官—鳃
(六).排泄器官:后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一 端封闭,另一端为排泄孔(肾孔),开口于体外, 排泄物靠渗透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具有 两个开口:在体内 的开口为肾口,向 体外的开口为肾孔, 排泄物直接从肾口 进入管内,效率更 高。
(2)分类 游走目
隐居目
吸口虫目
日 本 沙 蚕
游 走 目
能自由游动,体为同 律分节;感官发达, 咽能外翻,具颚;每 体节有一对疣足。
覆 瓦 哈 鳞 虫
隐居目
穴居,常有 栖管;异律 分节;头部 不明显,口 前叶小,无 触手;咽不 能外翻,无 颚;疣足退 化。

第四章 环节动物门

第四章  环节动物门

2. 疣足的有无;(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片状物,具运动、游泳 功能。)
3. 纤毛的口前叶的有无;(身体前端的肉质突起,在蚯蚓由于 体腔液压力的作用,口前叶饱胀时有摄食、掘土及感触的功能 。) 4. 吸盘的有无;
5. 体环或环轮的有无;(每个体节上又分多个体环。)
6. 葡萄状组织的有无。(蛭纲种类体腔常为葡萄状组织所填充 。)
6. 呼吸系统:沙蚕无特殊的呼吸器官。体表尤其是薄的背表面和 疣足的舌叶充满微血管网,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7. 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皆在血管中流动。 背血管:纵行于肠背部系膜之中,具收缩力使血液由后往前流, 也收集体壁、肾、疣足和体节的两对背肠血管来的血液。约在第 5体节分枝进入食道壁。 腹血管:纵行于腹中线肠下,为无收缩力的分布性血管,血液 由前向后流,并在每一体节通出两对腹肠血管。在肛节,背腹血 管以直肠血管环相连接。 连接血管:除第4、5体节外,每个体节两侧皆具两对环状的连 接血管,供疣足和体壁,并在此形成具呼吸功能的毛细血管网。 血液:亮红色,血红蛋白溶于血浆中,血浆中还含有变形的无 色具核的血球。
(1)头部:
头部由口前叶(Prostomium)、围口节(Peristomium) 、吻组成。
围口节 为体前一个大的环形节,腹面具横长的口,两侧各具4条细长的 围口节触须,背腹各两条,背须较腹须长。 口前叶 是围口节上方、口前的一个背腹扁平、多边形或卵圆形的肉质 叶(也可称为体节)。背面具四个眼。 具附肢,包括触手和触角: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下图): 体粗大,长200mm~250mm,体表满布大小不等的 粒状突起,吻圆锥形;腹刚毛1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 圈9~13条褐色尾刚毛。生活在低潮线下泥沙中的“U”形 管内,为我国华北沿海习见种类。

08第5讲 环节动物门

08第5讲 环节动物门
–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 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 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三)刚毛和疣足
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 刚毛:上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囊底部一 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物质,形成刚毛
– 疣足:是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状物。为海产种 类具有,每体节一对
无疣足无刚毛的一些种类,依靠吸盘及体 空肌肉的收缩进行运动
储精囊、输精管、雄性生殖孔。1对前列腺, 分泌物与精子活动有关 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七)生殖和发育
环毛蚓的发育
–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 – 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 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
内 – 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
子逸出,与卵受精 – 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
(五)后肾管排泄系统
结构
– 肾口:开口在体腔 内,多细胞的纤毛 漏斗
– 排泄管:布满血管 – 肾孔(排泄孔):
穿过节间膜,开口 在下一节的体壁
(六)链状神经系统
结构
– 脑(咽上神经节):1对 – 咽下神经节:1对 – 围咽神经节:1对 – 腹神经索:每个体节有1
对神经节,发出2—5条 侧神经
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起来的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
刚毛 雌雄同体,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交
配时两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 落成卵茧,直接发育。 常见种类:杜拉蚓、环毛蚓
(三)蛭纲
约500多种 形态与寡毛纲种类有许多相似 如头部无触手、触须,无疣足,
体壁
– 角质膜:较薄,由胶原 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 上有小孔
–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分泌形成角质膜。有腺 细胞、感光细胞、感觉 细胞

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
为排遗的出口。
2)真体腔的产生,促使排泄器官发生了新的 变化,产生了联系体内与外界环境的排泄
器官,从而扩大了它的排泄功能,即一方
面排泄代谢作用产生的废物,另一方面也 可以排生殖腺的产物。排泄器官从原肾管
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3)真体腔的形成与循环器官的产生和发展也
有密切的关系。真体腔的发展逐渐排斥了 原体腔,使之不断减小,最后只在心脏和 血管内腔留下遗迹。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 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蚯 蚓 前 段 解 剖 结 构
前肠:口腔、咽、食道、砂囊 中肠:胃、小肠 后肠:直肠、肛门
蛭纲 约300多种,多数生活在 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或 陆地。暂时性外寄生 特征: 身体前、后有吸盘,
身体扁平
体腔退化
雌雄异体,有生殖带
利用医蛭吸取创口瘀血
第七章பைடு நூலகம்
环节动物门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简介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类群
1、多毛纲(沙蚕) 2、寡毛纲(蚯蚓)
3、蛭纲(蛭)
二、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同律分节) 2、具次生体腔(真体腔) 3、出现了跗肢(疣足和刚毛)
4、出现了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和开管式循环)
5、出现了后肾管
6、链状神经系统
1名词解释:真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后肾管,闭管式循环系统。
2 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和
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和意义? 3 环节动物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
真 体 腔 的 形 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 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 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 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 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 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010环节动物门详解

010环节动物门详解

环毛蚓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器官 卵 巢:1对,位于13节前方,腹
神经链两侧; 卵漏斗:1对,位于13节内; 输卵管:1对,连接卵漏斗; 雌性生殖孔:1个,输卵管在14节
腹神经链下合并并开口于14节腹面 正中。
受精囊:3对,位于7、8、9、节 由坛、坛管、盲管(接受精子)组 成。 。
生殖环带
性成熟时,14—16节的刚毛消失,体壁变厚变硬 ,在生殖时分泌粘液形成指状卵茧,以保证在陆 地上受精的顺利进行,使胚胎发育避免了干燥环 境。
• 约3000余种, • 身体分节,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 生殖发育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Clitellum); – 交配时两虫互相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
(cocoon),直接发育。 • 根据生殖腺、环带及刚毛构造等分三目。
–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Pheretima)
• 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 进农业增产。
• 世界的蚯蚓约有18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 环毛属种类多,我国有100多种.
二、外形形态
•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其身体的形态和结构 表现了对土壤环境的高度适应:
– 1)头部退化,触手、触须、眼点等感官均已消失; –2) 口前叶富有肌肉,当内腔充满体液时,可向前伸张,
一、进化地位
环节动物是在动物进化史占有重要地位的一 个类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
– 身体(同律)分节,出现疣足或刚毛 – 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 – 链式神经系统
二、生物学特征
1 . 身体同律分节,出现了原始的附肢(疣足) 2 . 两侧对称、三胚层、发达的真体腔、闭管式
循环系统; 3 . 后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4 . 链状神经系统; 5 . 雌雄同体或异体,海洋中间接发育的种类都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动物学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中肠:
胃(10-14节): 胃前部有一圈胃腺,分泌消化 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 大部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肓肠笫26节伸出一对指状突起, 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从肛门排出体外。
前肠:口腔、咽、 食道、素囊、砂 囊。
中肠: 包括胃、 小肠。 后肠: 包括直 肠、肛门。
1)来源
次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 笫二次 笫三次 囊胚腔 原肠腔 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 囊发展而来的 。
1)次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 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 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 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 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 层围成的腔即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图8-19 正蚓的腹神经索与皮肤和肌肉 形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
• 感觉器官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多毛类发达, 有眼(感光)、化学感受器、平衡囊等。 陆生寡毛类和半寄生类感觉器官一般不发 达,主要由体表的感觉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七、 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 吸器官,皮肤直接交换气体。
在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呼 吸器官为鳃
环毛蚓
(一) 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40~47cm,120~160体节。 每节有刚毛一圈,雌雄同体。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体节上的浅糟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 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 功能。 环带(生殖带)
性成熟时在笫14-15-16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 突起。 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09环节动物门

09环节动物门

四、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蛭纲动物为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只在血管中流动, 而不离开血管到组织间隙中去。
五、后肾管排泄
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
特点:肾管的管细胞代替了焰细胞,肾管两端开口。
肾口:开口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
组成 排泄管:
排泄 (肾)孔:
功能:排除含氮废物;
平衡体内渗透压。
异沙蚕相、异枝裂相和行婚现象
行婚现象:上、下眩时,月光朗照,受月光刺激,虫体 纷纷游到海面,雌虫前面排卵,雄虫在后撒精,以此完 成体外受精的现象。 异沙蚕相:多毛类沙蚕科某些种类,在生殖季节,身体 后部的刚毛变多变长,疣足变成叶状,便于游泳,这部 分体节称为有性节,而身体前半部无变化,称为无性节。 这种现象叫异沙蚕相。 异枝裂相:多毛类枝裂虫科的枝裂虫,平时行裂体或出 芽生殖,在性成熟时,身体后半部变为有性节,前半部 为无性节,此现象称为异枝裂相。
类型 肾口 肾孔 存在部位 体壁内每节都有。
体壁小肾管 体腔 体外
隔膜小肾管 体腔 后节体腔 第15节后的每节隔膜前后
咽头小肾管 体腔 消化道内 4、5、6节咽周围。
(五)神经系统和感官
1、神经系统:典型的链状神经系统。具有简单反射弧。 特 殊: (1)神经索背面具5条巨纤维。 特 点:电阻低,传导快,适于快速反射活动(比其它 神经快5倍) ; (2)有些种类中枢神经具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激素 作 用:调节影响生殖活动,与再生也有关。 2、感觉器官:不发达。 皮肤感受器; 包括 口腔感受器; 光感受器。
第三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
环节动物门的动物约有13000种。 分类依据: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分三个纲: 多毛纲:自由生活 寡毛纲:土内穴居生活 蛭 纲:暂时性外寄生

环节动物0811

环节动物0811

4)真体腔的产生也有了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 上皮的膜层,它包围着体腔。这种体腔膜 不仅具备了周围的膜壁,而且在许多两侧 对称的动物体内形成了前后分隔的横隔膜, 因而动物出现了分节现象,这为更好地适 应外界复杂的生活环境准备了条件。 总之,真体腔的形成加强了肠的功能并 使之分化,从而使营养作用强化,代谢增 强,整个生理过程的效能提高,引起了动 物机体的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化。
分节现象
是无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在次生体腔形成的基础上出现的。 体内---隔膜 体表---节间沟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1体节外,其 余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的分节形式,如 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的分节形 式,如节肢动物
分节的意义
动物身体的分节是生理分工的开始,使得各种器
第五节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学说1:环节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涡虫纲
学说2:环节动物起源于担轮动物(担轮幼 虫式的假象祖先)
重要概念
真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后肾管;
闭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
作业
P197 第2题
真 体 腔 的 形 成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 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 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 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 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 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简介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类群
1、多毛纲(沙蚕) 2、寡毛纲(蚯蚓)
3、蛭纲(蛭)
二、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同律分节) 2、具次生体腔(真体腔) 3、出现了跗肢(疣足和刚毛)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目录[隐藏]
环节动物门的简介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环节动物系统发育
环节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国内部分研究概况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编辑本段]环节动物门的简介
动物界的一个门,为两侧对称、具分节的裂体腔的动物。已描述的约13000种,常见种类有蚯蚓、蚂蟥 、沙蚕等。体长从几毫米到3米。栖息于海洋、淡水或潮湿的土壤,是软底质生境中最占优势的潜居动物。
寡毛纲:寡毛类中的水蚓类都可作为淡水鱼类的饵料,但它们繁殖过多时,可损害鱼苗或堵塞输水管道。
蛭纲:蛭类的吸血习性,对人类和家畜危害很大,蛭类吸血的伤口血流不止,易感染细菌,引起化脓溃烂等。有的还可在动物体内营内寄生生活,造成更大危害。
[编辑本段]国内部分研究概况
1.谢志才、梁彦龄、王洪铸,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玛利安蚓属一新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线蚓科,动物分类学报2000/02
◆多毛纲(Polychaeta)
多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最多的及比较原始的一类,有10000多种。除极少数种类外,均为海洋底栖生活。常见的种类如沙蚕(Nereis)、沙蠋(Arenicola)、巢沙蚕(Diopatra)等。多毛类一般有发达的头部及感觉器,具疣足,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发育中经过担轮幼虫。
本纲动物俗称蛭或蚂蝗,营暂时性外寄生生活。体背扁平,体节固定,一般34节,后7节愈合成吸盘。故体节可见27节。每体节又分为数体环。头部不明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体前端和后端各具一吸盘,称前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并辅助运动。次生体腔退化,血体腔系统代替了血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消化系统结构特化,如吸血性蛭类,口腔内具3片颚,上有齿,咽部具有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蛭素,能抗凝血,溶解血栓。蛭类为雌雄同体,异体授精,有交配现象具生殖带。蛭类大部分栖于淡水中,少数陆生或海产,约有500种,我国已报道5科25属62种。

【动物】9-环节动物门

【动物】9-环节动物门
第五节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 脊椎动物的开始。
1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开始分节(metamerism): 2、具真体腔(coelom): 3、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4、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心脏。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6、具有链索状神经系统: 7、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 织间隙。主要的血管包括纵血管(dorsal vessel)与环血管 (ventral vessel)和微血管
意义: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 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 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15
5、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 统:
后肾管的特点:两端均开口, 一端开口于真体腔为肾口, 一端开口体壁或消化管为肾 孔,以肾孔排出废物。 结构:肾口、排泄管、肾孔。
(2) 纲特征:①头部退化,无触手,触须,无疣足;
②具环带;③雌雄同体;④直接发育;

(3) 常见种类:
(4) 经济意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动物性饵料;药 用:解热镇痉,降压,平喘;环保。
26
27
28
3、蛭纲:(300种)大多淡水,少数陆栖,特
化的环虫,营暂时性寄生

(1) 代表动物:日本医蛭 (2) 纲的特征:①背腹扁平,体节一定数34;②
5
分节的意义: 1)环节动物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单位。对于加强 身体的适应能力、机体新陈代谢是有很大意义的,并 使运动更加灵活。 2)分节和群体不同之点:分节的动物,只有1个头和1
个神经系统。
3)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
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六)索式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 经合并而成,在每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索 状,故称索式神经。
感官发达,有眼、项器、平衡囊、纤毛感觉器及触 觉细胞。
(七)担轮幼虫 呈陀螺形,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 于体侧口前的一圈称原担轮,口后的一圈为后担轮,体 末端尚有端担轮。体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神经与 上皮相连。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附:无脊椎原口动物小门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 式的循环系统;身体出现扁平状的疣足。介于软体动物 和节肢动物之间。除上述特征外,一些内部器官也依体 节重复排列。腹神经索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间接 发育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二)内部构造 1. 体壁和次生体腔 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 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 消化系统 3. 循环系统 4. 呼吸与排泄 体表呼吸。后肾管。 5. 神经系统 6. 生殖系统 雌 雄同体,异体受精。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螠虫动物门-叉螠
female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附二:星虫动物门(Sipunculoidea)
海洋底栖。身体原柱形,不分节,长2mm – 72cm, 一般在10cm左右。身体分吻和躯干两部分。口周围有带 纤毛的触手或体褶,触手内没有体腔伸入。沉积取食。 一般躯干表面光滑。体壁由角质层、上皮细胞、环肌、 纵肌及体腔膜构成;体腔发达。无循环系统。有一对囊 状后肾。雌雄异体,经过担轮幼虫或直接发育。

第四章6环节动物门

第四章6环节动物门

5. 后肾管排泄系统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 系统为后肾管,来源 于外胚层。实际上是 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数目不定,每体节1对 或多对,如环毛蚓的 每个体节有很多的肾 管,见图。
肾口---开口于前一节的体腔内,具 有许多纤毛。
肾孔(排泄孔)---开口于本节的腹 面,直通体。
功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也 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生殖:
精子先成熟,雌雄交配。 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 卵成熟,环带分泌物质形成蛋白质环,成熟卵产在环内。 随身体收缩,蛋白质环向前移动,至纳精囊孔处,精子逸
出,与卵受精。 环带继续前移,从前端脱离蚓体,两端封闭,形成蚓茧。 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2-3周后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3、蛭纲(Hirudinea)
淡水、潮湿土壤中,半寄生生活。 特征: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体腔退化,无疣足和刚
毛,雌雄同体,有生殖带。如蚂蝗(蛭)。
扁蛭(Glossiphonia)
鳃蛭
蛭纲(Hirudinea)
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
蚯蚓—地龙,有退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 和利尿的功效。还能清除垃圾,净化环境。
欧洲医蛭—为病人排出局部淤血好和毒血,有辅 助纤维外科的功效
中肠: 胃(10-14节):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部有一圈胃腺,
功能同咽头腺,能分泌消化酶使进一步消化。 小肠(15节起):从第15 节起扩大为肠,属中肠部分的是
小肠,肠壁多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道。 在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突起,为肓肠,是重要的
消化腺,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养 物质可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后肠: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 外。 黄色细胞:中肠外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贮存 脂肪和糖原,具有贮存和排泄的作用。

第八章环节动物ppt课件

第八章环节动物ppt课件
分背肢和腹肢。背肢背侧有一指状背须,腹肢腹侧有 一腹须,有触觉功能。背腹肢内具有足刺,有支撑作 用。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
意义:加强游泳和爬行的效用。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较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行、环行及其分支血 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
血液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提高了输送营养物质及携 氧机能。
环毛蚓横切面
蚯蚓运动:
环肌收缩,纵肌舒 张,蚯蚓变长变细
环肌舒张,纵肌收 缩,蚯蚓变短变粗
三.摄食和消化
以有机质和植物叶片为食
口: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
咽:肌肉发达,咽腔扩大,可

辅助摄食外具单细胞咽腺
肠 食道:壁有食道腺,可中和酸
性物质
砂囊:肌肉发达,可磨碎食物
胃 :具有胃腺
中 肠:其背侧中央凹陷形成盲道 肠 盲肠;为消化腺
2.吻蛭目(Rhymchobdellida):具有可伸出 的管状物,无颚;前吸盘有或无。体腔退化, 有循环系统。代表动物:扁蛭 鳃蛭
3.颚蛭目(Gnathobdellida):口腔具颚,有 前吸盘,无循环系统。肉食性或吸食血液。代 表动物:宽身蚂蝗
4.石蛭目(Herpobdellida):无颚片,具肉质 的伪颚,咽长。代表动物:带状石蛭。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笫一次出现的“ 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真体腔形成示意图
肠腔 体腔囊 中胚层
腹神经索
体表上皮 肌肉层
壁体腔膜
体 壁
真体腔
肠上皮
肌肉层 脏体腔膜
肠 壁
疣足(parapidium):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片状双层 结构,体腔也伸入其中,每体节一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环节动物——进化地位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coelom); 闭管式循环系统; 出现扁平状的疣足(parapodia)。

环节动物——生物学特征


1.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 管式循环系统;
2.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


生殖管 起 源于体腔膜 向外突出的 体腔管。
七.生殖和发育 生殖带___位于第14-16节,由表皮变成腺 肿状隆起,无刚毛,无节沟,其分泌物可构 成卵茧 受精囊(6/7,7/8,8/9),雌性生殖孔 (14), 环带(14-16), 雄性生殖孔(18), 精巢囊(10,11),储精囊(11,12), 卵巢 (12/13) 雌雄同体,但异体受精,形成蚓茧,内有 1-3个胚胎
第二节 代表动物___环毛蚓
一.蚯蚓的外部形态及其对土壤生活的适应 适应性结构:体长而圆;头部和感官退化;具口前叶;疣足退化, 有刚毛,有背孔
一、外部形态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 间沟;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口前叶组成;口前叶 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摄食、触觉等功能;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末端,呈 直裂缝状。


异律分节: 部分种类出现,即前后端体节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均 不相同。

异律分节为机体分部和机能分工提供了可能。
疣足和刚毛

疣足——体壁向外伸出的扁平突起,为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
一般,体腔也伸入疣足中,疣足上有刚毛。

刚毛——上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毛原细胞形成
的,数目不等。如环毛蚓的刚毛。
第五节、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环节动物的起源有2个学说:
1. 认为起源于扁形动物涡虫纲。是根据某些环节动物的成虫和 担轮幼虫都具有管细胞的原肾管,这与扁形动物的由焰细胞 构成的原肾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环节动物多毛类个体发生 中卵裂为螺旋式,这与涡虫纲的多肠目相同;环节动物的担 轮幼虫与扁形动物涡虫纲的牟勒氏幼虫在形态上相似;涡虫 纲三肠类某些涡虫的肠、神经、生殖腺等均显有原始分节现 象。
呼吸:
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氧溶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 上皮,到达微血管丛,由血浆中血红蛋白与氧 结合,输送到体内各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 液,背孔排出体腔液,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 吸作用。
五.排泄和渗透调节:后肾管
一般种类每体节具一对典型的后肾管。
六.链状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绝大多数雌 雄异体,有 性生殖: 生殖细胞 体腔上皮发 生;
蚯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模式图

担轮幼虫 为陀螺形,在腰部有两条纤毛环, 其间有口,无体节,有原体腔和原肾管,为 螺旋型卵裂

担轮幼虫在进化上意义: 许多外形差别很 大的动物,如软体动物,苔藓动物,腕足动 物等都要经过担轮幼虫期,而且与牟勒氏幼 虫(扁形门多肠目),帽状幼虫,轮虫都相 似,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头部 运动 生殖
发育 习性
明显 疣足 无生殖环带 雌雄异体 担轮幼虫
海洋生活
不明显 刚毛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大多陆生
不明显 无刚毛和疣足 有生殖环带 雌雄同体 直接发育
多淡水 暂时性体外寄 生
多毛纲(Polychaeta)

约6000种,为较原始的类群。 绝大多数海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 头部 感觉器官相对发达; 具有疣足; 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
后肾排泄系统

多数为后肾。 后肾 两端开口的 管状结构(体壁 小肾管): 喇叭口收集体腔 液内的代谢废物; 血液中的代谢废 物也在血管网处 进入肾管,并重 吸收某些盐离子、 水分。

环节动物-后肾排泄系统
后肾管分为: 肾口--细肾管 --排泄管-- 肾孔
链状神经系统(nerve cord)


闭管式循环系统

囊胚腔逐渐被真体腔所取代,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便形 成了相互连接的血管网——闭管式循环系统: 出现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化,血液不进入组 织间隙。

呼吸色素: 最原始种类缺乏;
血红蛋白、血绿蛋白、蚯蚓血红蛋白
有的种类同时具有1或2种,对底栖动物十分必要。

闭管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可以更有效、迅速地完成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 输送。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 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 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 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 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 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体腔的意义

由于消化道的壁具有肌肉,又有体腔——肠可 自主蠕动,而不依身体的运动——大大加强了 动物的消化能力; 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 供了条件。 对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的形成及功能也有 很大影响。


3.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4.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也依体节重复排列; 5.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6.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虫期。

分布范围: 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 生活方式: 自由游泳: 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 感觉器官
体腔常为葡萄状组织所填塞——体腔退化消失,转为血窦。 多生活淡水,少数海产。


常见:棘蛭、医蛭、金线蛭
与人生关系: 害:寄生(中华颈蛭寄生鲤、鲫鱼鳃上;医蛭,山蛭,金钱蛭, 马蛭) 益:药用:破血通经、消积散淤,消肿解毒,治疗肿瘤。
日本医蛭横切面
环 节 动 物 - 类 群
多 毛 纲 、 寡 毛 纲 、 蛭 纲
中肠:包括胃、肠(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盲肠(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胃,肠 和盲肠来源于内胚层,属中肠 。
后肠:无消化机能,吸收水分;以肛门开口 于体外。
四.呼吸和循环
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属闭管式循环;纵血管 有背血管(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血液自前向后流 动),腹神经下血管和食管侧血管;环血管主要有心脏4~ 5对。
蛭纲(Hirudinea)


约500多种;
形态与寡毛纲种类有许多相似: 纲的特征:①背腹扁平,体节一定数34;②无疣足和刚毛,具 口、后吸盘③头部退化;④具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⑤ 口腔内有颚和细齿,咽肌发达,唾液腺分泌蛭素,咽囊发达贮存 大量血液。

有次生性体环,身体前后两端各有1吸盘;

1对脑神经节,也称咽上神经节 ——围咽神经 ——1对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每一体节上都有1对神经节。 形成纵贯全身的神经链(nerve chain)。 各神经节有神经(2-5条侧神经)支配相应部位。 形成了中枢、交感、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索中一般有5条巨大神经纤维: 冲动传导速度 快 ——身体的任何部位受到刺激,巨大神经纤维的传导可引起 所有体节同时收缩 ——使虫体迅速逃避


发育经担轮幼虫。
常见种类:沙蚕、巢沙蚕
多毛类的担轮幼虫
寡毛纲(Oligochaeta)

约3000余种, 一般认为是海产穴居的原始环节动物侵入淡水和陆地而发展 起来的。 身体分节而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 雌雄同体, 性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Clitellum),交配时两虫互相授 精,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cocoon),直接发育。 根据生殖腺、环带及刚毛构造等分三目。 常见种类:杜拉蚓(Drawida)、环毛蚓(Pheretima)。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 ---储精囊(精子发育)
附性腺 ----精漏斗---输精管----雄性生殖管 前列腺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体腔---卵漏斗---输卵管--雌性生殖管 ---体外---粘液管
第三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环节动物约有9000多种,分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3个纲。 分布在海洋、淡水和陆地,也有寄生的种类。3个纲的比较 见表所示:
2. 认为起源于似担轮幼虫式的假想祖先担轮动物。是根据环节 动物多毛类在个体发生中具有担轮幼虫,而且这种假想的担 轮幼虫与轮虫动物门的一种球轮虫非常相似。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真体腔;体节;同律分节;异律分 节;疣足;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链索状神经 系统;担轮幼虫;多毛类;寡毛类; 2、比较环节动物三个纲的特点。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高等种类的开 始? 5、比较真体腔和假体腔的特点。 6、简述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真体腔又称次生体腔: 从动物的系统发生上看, 真体腔的出现比假体腔 (原体腔)晚。 环节动物的真体腔发生在 原肠形成后,由端细胞法 形成裂体腔, 中胚层在体壁与肠壁之间 形成了宽阔的空腔, 而且腔壁上包围有源于中 胚层的体腔膜,体腔内充 满体腔液。 Nhomakorabea


环节动物-体腔
体腔的形成:
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 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 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 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 之谓假体腔。

穴居: 头部、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爬行: 寄生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同律分节、疣足; 2、发达的真体腔; 3、闭管式循环系统; 4、后肾排泄系统; 5、链状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

同律分节

分节 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 一个体节(segment)。 同律分节: 除了前端2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形态构造基本 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