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论述题9道详解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论述题9道详解

1、系统的功能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主要的,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1)系统的功能主要由3个方面决定的:1要素、2结构和3环境,它们都对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2)其中,“结构”主要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原因分析: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同时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而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它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得以实现的条件,也不是决定系统功能的内在根据。

所以,功能主要是由结构决定的。

(3)这三种因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概括为:1、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

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结构,结构反映了要素的关系,环境影响着要素和结构,要素和结构又要借由一定的环境来表达。

要素、结构、环境,都是完备地规定一个系统功能所必需的,缺少任何一个都将导致系统功能的丧失。

2、它们又分别对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要素性质的变化,结构构型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使系统的功能表现做出相应的改变,甚至导致系统的质变。

3、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的。

要素的改变会影响结构,结构的改变也会影响要素,而环境的改变自然会影响要素和结构,从而共同对系统功能产生影响。

PS: 功能是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行为、能力和功效。

可分为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

外部功能反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内部功能反映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功能既是系统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和行为,也是系统制约内部要素的表现,是系统有别于要素的根本特征之一。

在一般场合,如无特别说明,功能即指系统的外部功能。

系统结构主要决定系统功能。

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结构能产生不同的功能。

同一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的结构去实现。

这体现了系统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同时,系统功能在实现和发挥过程中对系统的结构还具有促进结构改变的反作用。

总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辨证的: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及答案1.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答:基本内容: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系统的阐述了太阳中心说,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绕太阳运行。

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转,哥白尼则把天地翻转过来。

②地球在运动,绕太阳公转和自传,形成四季和昼夜。

地球不光绕太阳公转,它自身又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并用地球的自传解释太阳和恒星的东升西落。

③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哥白尼认为,地球带着月亮绕太阳旋转,月亮是地球的卫士、侍从。

④行星按距太阳由近至远的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

从地球上看这些行星时而在接近的方向上顺行,时而在相反的方向上逆行,哥白尼认为这是地球绕日运动与行星绕日运动复合反映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别的行星动作奇特,行踪诡秘。

意义:确认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地球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用太阳中心说推翻了被宗教信奉为神明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被称为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天文革命。

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开始了自然科学在神学中的解放运动,他是科学写给神学的挑战书,也是科学宣布自己独立的宣言书。

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一种方法?答:①归纳是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其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和特殊的判断和陈述。

结论就是从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一般特征,是普遍性的陈述和判断。

演绎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理论方法和表达方法,科学原理和科学体系中必须遵循演绎逻辑的规则。

②演绎推理的前提不能只靠演绎而产生,而是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或要与经验相呼应,演绎前提和结论的正确性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③演绎法的可靠性大,但相对来说创造性小。

由于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演绎本身不可能对科学事实作出新的概括,不可能用它总结出更普遍性的科学原理。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四、论述题1、从科学划界的角度,批判伪科学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属于科学划界问题,当非科学伪装成科学时就会成为伪科学。

科学划界问题的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非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具有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而可检验性是验证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准。

可检验性首先意味着试验方法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任何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经得起实验检验; 其次,可检验性保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承认机制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的非科学,是一种违反了科学规范,违背科学精神的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其基本特征是欺骗和伪装。

伪科学是一种现代迷信,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把假的说成真的,把非科学伪装成科学以达到某种庸俗低级甚至卑鄙的目的。

我国伪科学大致有四种:江湖骗子、学术骗子、政治骗子、商业骗子。

伪科学通常与别有用心的宣传和诈骗连在一起。

因此,打击伪科学要规范学术行为、政治行为、商业行为,建立反欺诈的法律体系和监控机制。

2、通过某一具体科学技术问题说明数学建模方法以解数学应用题为例来说明五步建模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所属系统,即确定数学应用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题目;(2)确定基本量及其性质,即确定题目中的变量及其各自的性质,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3)根据相关学科知识,确定基本量的关系,即分析判断写出其基本量之间的关系;(4)求解模型,即求解方程等;(5)解的分析和评价,即检验解是否符合该数学应用题的所有要求。

3、从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角度,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当前,人类和自然界处于对立状况,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的科技力量急剧增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大,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大,为了减轻环境恶化,使得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造成危害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自然辩证法-热点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热点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热点论述题1、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中国方面:1)落后的中国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

(1)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小农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官商工业对于科技的阻碍等)(2)专制的封建政治的阻碍(闭关锁国而无科技交流、无学术自由、鄙薄科技、科举制度残害人才)(3)封建主义思想意识的影响——三纲五常;自我反省,内心追求(格物致知及心无外物、心外无理等);读书做官;自私狭隘的小生产思想(一怕冒险、二怕竞争)等。

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2)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外因)(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后);(2)近代中国处于极端贫困之中,无财力无时间发展科技(战败赔款);(3)近代中国陷入了更加动乱状态(军阀混战)3)中国科技的自身的弱点(内因)(1)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直观、猜测、思辨、归纳;(2)科技结构不合理: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分离;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不注重理论提炼,很多发现都滞留在经验阶段(3)哲学在科研上缺乏应有的地位:哲学为科研提供指导思想和科研方法,中国哲学却为伦理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很少关注与重视自然科学。

西方方面:(1)近代科学的兴起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课题以及研究、观察与实验的物质手段;(2)近代欧洲继承了希腊数学化的科学遗产,使自然知识的追求在一个无限广阔的数学空间中进行;(3)近代欧洲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4)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思想、言论与科研的自由,解放了知识分子受约束的创造力,为科学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2、技术创新(373页)&长期能源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发展风险投资, 解决资金瓶颈;加强技术创新的市场意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政府转变角色, 创造有利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等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正规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正规版)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目录:1.“蝴蝶效应”的方法论启示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的哲学意义5.分析模型方法的认识论意义27.阐述古希腊三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基本思想39.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40.为什么自然辩证发的创立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51.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53.有人说科学认识起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54.分析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段话:“光有知识与科技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60.海森堡“微观粒子服从测不准关系”57.人造单细胞生物59.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科学家并没有学习唯物辩证法却在科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61.波普尔证伪主义与库恩历史主义模式的异同62.如何理解汉森提出的“一切观察都渗透着理论”的观点?6.“李约瑟难题”的看法19.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33.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65.四元素说与五行说的区别7.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1.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1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29.阐述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局限性15.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63.天人和谐生态自然观历史依据及现实意义9.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30.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基本原则与特性47.“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天人合一”,三个环境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50.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55.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2.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18.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43.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44.谈谈对灵感的认识48.什么是技术创新?什么是自主创新?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对策?当前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49.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8.谈谈科技应用中的“两重性”及如何消除其负面作用10.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13.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14.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32.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6.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17.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20.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21.简要论述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22.论述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与科学方法论思想23.阐述近代科学传统的主要内容25.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31.阐述科学的本质属性34.论述近代科学革命对于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35.比较近代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特征56.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如何化解?36.论述科学知识与技术的不同构成要素以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8.论述与比较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价值41.你认为如何才能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2.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45.论述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46.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58.结合默顿科学规范思想和当前中国科研活动的突出问题阐释如何加强学术规范建设1.“蝴蝶效应”的方法论启示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和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1.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

a.先进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倾向于理性思辨。

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地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大一统性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的中心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2.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

第一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零散,而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居于主导地位(纺织机的发明、改进者以及瓦特、纽可门等蒸汽机的改进者均是熟练技术工匠)第二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生产技术革新的先导,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在了生产实践的前面,即所谓的“理论先行,技术跟进”(先有电磁场理论的确立,然后才有各种电机的发明)@3.简要论述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1)科学发展的整体化科学统一化趋势的不断强化;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综合方法的广泛应用(2)科学发展的社会化科学主体的社会化(科学共同体);科学劳动的社会化(科学研究已成为社会劳动的一个部门);科学应用的社会化(科学产业化的推动);科学研究的国家化(科技强弱成为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要素,科学的自主发展受到更多的制约,国家与地区间的科研合作增多等)(3)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技术发明以科学研究作为前提。

换言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界限进一步模糊化: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化——依赖于并创造出先进的仪器设备,开辟出新的方向以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模式;另一方面,技术研究也逐步科学化,科学发展及其成果对技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复习参考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复习参考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复习参考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

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

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

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

其核心是维护“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

它的生产过程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

与此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

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度。

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

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

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

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

2、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科学假说的形成同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分不开,所以,阐明怎样提出假说、提出什么假说,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说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在已经过去的几万年时间里,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过程。

人类从史前时期的崇拜自然,到农耕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自然,再到21世纪初的和谐共处。

在当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似乎是主流思想。

马克思是十分重视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的主体性的,在其早期思想中就有关于主体性思想的论述。

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谈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3]而实践是人的活动,因此重视实践就必然会重视人,即重视人的主体性。

又说:“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4]在这里,马克思不仅看到了人的受动性的一面(即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而且看到了人的能动性的一面(环境正是有人来改变的),看到了主客体的统一,并把其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把主客体分离的做法,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马克思历来是主张和谐相处的,认为人对自然决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只是索取,更不能任意掠夺,而要实行“人道主义”。

有人针对马克思在《1844—184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指责马克思只是把自然看作实现人的本质的手段,这是完全错误的。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表现在“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的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5]其统一则体现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

[6]恩格斯也告诫人类:“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2020年最新】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2020年最新】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4)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4)3.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 (4)4.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4)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 (4)6.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举例说明) (4)8.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4)9.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点? (5)10.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5)1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5)12.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 (5)13.科学技术的含义、体系结构,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6)14.科学技术观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规范的有关问题。

(6)15.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发展模式。

(6)16.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6)17.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价值的看法。

(6)18.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这两个原则的关系。

(6)19.论“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6)20.试述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的关系。

(7)21.如何正确进行科研选题?运用观察方法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做不到?(怎样看待观察的客观性?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7)22.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自然有什么特点和优越之处? (7)23.怎样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 (7)24.常用的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那几种?试述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7)25.试述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

(7)26.构造假说的方法论原则:解释性原则;对应原则;可检验性原则。

(8)27.科学假说的特点与作用。

(8)28.科学理论的功能与评价。

(8)29.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8)30 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8)3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8)32.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 (8)33.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8)34.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基本内容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可自己减少)答: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

它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规则,没有公式、没有时间表。

目前被多数人接受的是包括准备、孕育构思、潜伏顿悟和验证完善四个阶段的过程模式:第一,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思维者主要是通过学习或搜集资料,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概念,有意识地为他所规划的创造项目进行准备。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五道论述题答案及材料题范围(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五道论述题答案及材料题范围(word文档良心出品)

2015自然辩证法:一、论述题(1)叙述什么是科学问题,以及科学问题的来源是什么?定义:科学问题是指科学研究中一定时代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主体于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主要来源如下:1.寻找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作出统一解释。

例如,当化学已发现20多种元素,并且新的元素还在增加的过程中,化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各种元素之间有无联系?最后由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

2.现有理论与新的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例如,本世纪初,人们在探讨β衰变是否能量守恒,对能量守恒定律提出挑战时,由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说。

3.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也是产生科学问题的根源。

例如,本世纪初罗素悖论为代表的一系列悖论引发的第三次数学危机,迫使一大批数学家全力已赴,掀起一场数学革命,最后导致了公理化集合论的诞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4.不同学科的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

例如,19世纪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为代表的一类科学理论冲突,使人们提出能否统一这两种理论的问题,促使了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诞生。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所产生的科学应用问题。

例如,手工生产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工业机械设备的产生。

(2)什么是科学事实?以及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是什么?(书272页)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科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描述。

它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

如观测仪器上记录和显示的数据、图像等;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所设定的认识手段有关。

如压力的变化是表现为汞柱的升降还是压力指针的摆动,取决于认识手段。

二是对观察实验所作的陈述和判断。

这一层次的科学事实既与客体的性质有关,也与人用以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同一事实在不同概念系统中所做出的描述可以是不同的。

获取方法为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科学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对象进行考察和感知,以获取科学事实为目的的一种感性活动。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材料)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终极总结材料)
近代前期为什么会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1) 受当时生产水平较低、科学水平不高影响。 17-18世纪的自然科学,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搜集到的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发展、变化。(2)受当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当时只有研究宏观物体的力学发展的比较完善,成为带头学科,人们用研究力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去认识自然,将其分割,孤立静止的研究,导致形而上学。
3.评价:是对旧的自然观的扬弃,它的许多思想在20世纪仍具有启迪性和有效性。其关于自然图景的一些猜测也为20世纪的自然科学所证实。以现代眼光看,有些表述和观点陈旧;形式也有许多需要更新之处
9.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什么说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连接纽带的对象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自身时代更迭的不断进化,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2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着其面貌。3实践是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原因:首先人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其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造自然。一方面,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人又具有受动性,人的认识活动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只能在正确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定和协调自己的实践活动。
2.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考题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考题

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科学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3.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2. 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科学技术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

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

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

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

所以我们要合理应用科学技术,这包括:1.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2.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3.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4.进行技术评估;5.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内法在的包含着三层意思:①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整体战略;③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中心的战略。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43页PPT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43页PPT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论述题

1、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 (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 (2)5、系统演化构成中的进化和退化的辩证关系 (2)6、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2)7、生态系统三大规律 (2)8、人与自然的和谐 (3)方法论 (3)9、科学问题的意义 (3)10、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3)11、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步骤:自己看书) (4)12、观察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机遇)观察中渗透理论 (4)13、科学观察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书本P126) (4)14、科学实验的特点 (4)15、观察实验中的机遇(书P133)机遇 (4)15、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书P145) (5)15、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5)16、科学假说的特征与作用 (5)17、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5)18、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6)19、绿色设计和传统设计的区别 (6)20、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其哲学基础 (6)科技观 (7)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7)22、科技一体化的表现 (7)24:科学与非科学划界 (7)25、科学发展的模式 (7)26、科技的生产力功能 (8)27:小科学大科学 (8)28、科技价值观 (8)加11.29:1、简述什么事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之间辩证关系2、何谓大科学,何谓高技术3、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谈谈其社会功能1、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

学科性质规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体现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普遗规律的科学体系。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

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在面授时,我给大家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及研究对象,尤其对为什么要上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作了一定的阐发。

那么,对于“自然辩证法”,你是怎么看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是什么?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范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科学--技术技术--社会。

社会。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

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

在面授时,我给大家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及研究对象,尤其对为什么要上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作了一定的阐发。

那么,对于“自然辩证法”,你是怎么看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是什么?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以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范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2)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3)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3、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揭示的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科学研究是对存在的普遍现象的解释,所以科学研究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

2)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

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科研人员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必须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

4、对于“自然辩证法”,你是怎么看的呢?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主要内容,其中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指导,因此要掌握好自然辩证法即:(1)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在学习自然辩证法时应重点掌握理论。

(3)要学好自然辩证法,既要掌握哲学原理,也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能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证明学习有了成效。

B.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二篇报道及一段视频,然后就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这一举措及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之主旨等问题发表你的看法。

1、图片:臭氧层空洞:2、报道:数百座冰山奔袭新西兰;近四成国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损失至少2000亿报道:3、澳大利亚动用战机监视日本肆意捕鲸(视频)提示:在《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界和社会”一文中,恩格斯明确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是劳动。

”接着,恩格斯马上又强调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383-384页)以上关于我国的碳排放问题及哥本哈根会议之主旨的讨论可以联系以下问题,并结合课本的“自然观”部分展开:(1)对于恩格斯以上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想?(2)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3)也可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及日益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性污染危机的日趋严重、全球气候的变暖等等,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1)P71-P73 恩格斯所说的两段话,其中的一段话是对于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本质上的界定,也就是充分承认了人类的自主能动性,肯定了劳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或凌驾于自然之上的。

人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即具有受动性,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性。

但同时人类具有能动性,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但人类不能对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

否则由于人类的活动打破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人类的能动性,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虽然人可以创造环境,但环境也可以创造人,认识到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合乎人性的行为。

2)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他警示我们时刻关注人的自我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

随着中国GDP的日益增长,中国人民破坏自然的的脚步也未停止。

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曲舟泥石流,到西南五省市的干旱,这一次次的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对于我们无止境的破坏所给的警醒和不满,当然其中有偶然性,但更具有必然性。

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告诉我们,我国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认识自然和正确的运用自然规律,千万不可违背自然界的内在规律。

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环境和谐相处,并吸取西方文明进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的教训,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

我国目前出台的减排政策的提出就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谨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现在大多数人没有摆正我们在自然界的位置,对人与自然关系缺乏科学认识,对自然界缺乏系统性观念,不懂得自然界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忽视了生态系统各部门存在着复杂的有机联系,在实践活动中,频频出现不尊重自然,肆无忌弹地占有、掠夺自然,主观随意地破坏生态等行为。

因此,当我们追求到理想的经济效益时,却为此付出了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的惨重代价。

所以说,唯有人与自然和谐一致、才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的这些种种反常现象的出现让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一味的毫无节制的去“创造”自然,全球变暖、资源匮乏等等将会日渐危机我们的生命。

因此我们应该由“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进行反思。

我们要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我们的发展应该从两者之间好的方向努力,在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同时,应该合理的去修复,去保护自然界。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

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必须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C如何理解科学本周讨论问题如下,可以选其中一个或多个回答,标题最好能够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

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1)P91马克思对科学的本质有如下的深刻论述: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关系的能动和改造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体系。

根据贝尔纳对现代科学特征的概括其实社会建制、文化活动、信念、实践方式等等都是科学。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更好地理解科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第二是了解科技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第三是正确理解科学家。

第四是正确理解科学事件。

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科学应该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

科学不是道貌岸然的传教,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绝对的正确性。

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

比如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的理论在当时被认为是绝对的真理,但是随着科学发展,不断被推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