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报警实验报告
红外警报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警报技术的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红外警报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警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红外警报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警报功能。
实验中,我们采用红外发射器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线,当红外线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后,触发警报器发出警报声。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器2. 红外接收器3. 警报器4. 连接线5. 电源6.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安装在实验台上,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在5米以内。
(2)将警报器与红外接收器连接,并接通电源。
2. 安装调试(1)检查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安装位置,确保两者之间的视线无遮挡。
(2)调整红外发射器的角度,使发射的红外线能够准确照射到红外接收器。
(3)调整红外接收器的灵敏度,使接收器能够接收并触发警报器。
3. 实验操作(1)接通电源,开启红外发射器。
(2)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放置障碍物,观察警报器是否能够正常触发。
(3)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进行移动,观察警报器是否能够及时触发。
(4)在红外接收器附近进行移动,观察警报器是否能够及时触发。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外警报系统在以下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1)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的视线无遮挡。
(2)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在5米以内。
(3)红外接收器的灵敏度调整得当。
五、实验结论1. 红外警报技术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反应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场景的警报需求。
2.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警报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可靠地发出警报。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场景调整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安装位置和灵敏度,以提高警报系统的性能。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红外警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红外警报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操作方法。
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红外报警系统实验报告
红外报警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报警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当检测到有物体靠近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 Arduino开发板- 红外传感器模块- 有源蜂鸣器- 杜邦线若干三、实验原理红外传感器模块能够检测周围环境中的红外线,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在光照不强的环境下,人体和其他物体会发出较强的红外线,红外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到这些红外线来判断是否有物体靠近。
Arduino开发板作为控制中心,通过与红外传感器和蜂鸣器的连接,能够获取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并发出警报。
四、实验步骤1. 将红外传感器模块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数字引脚2处,连接蜂鸣器到数字引脚3。
2. 在Arduino IDE中编写程序,通过digitalRead()函数读取红外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tone()函数控制蜂鸣器的发声。
3. 将程序烧录到Arduino开发板中。
4. 将红外传感器放置在待监测的区域,并注意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
5. 打开电源,观察实验效果。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当有物体靠近红外传感器时,蜂鸣器会发出警报声,持续一段时间。
当物体离开传感器范围后,警报声会停止。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报警系统。
该系统能够监测周围环境中的红外线,当有物体靠近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系统在光照较强的环境下可能会受到外界红外干扰,导致误报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调整红外传感器的灵敏度、减小感应范围或增加滤波电路等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例如加入触发时间限制、远程报警等功能,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外传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并对电子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报警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 掌握报警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电路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报警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并发出警报信号的电子设备。
它主要由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和警报装置组成。
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信号时,信号处理电路对信号进行处理,驱动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本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传感器的报警器。
当有人或物体进入红外传感器的侦测范围时,红外传感器会发出信号,触发报警器发出声光警报。
三、实验器材1. 红外传感器模块2. 单片机3. 驱动电路模块4. 蜂鸣器5. LED灯6. 电阻7. 电容8. 连接线9. 实验平台(如面包板、电路板等)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1)将红外传感器模块的VCC和GND分别连接到实验平台的电源。
(2)将红外传感器模块的OUT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某个GPIO口。
(3)将单片机的VCC和GND连接到实验平台的电源。
(4)将单片机的GPIO口连接到驱动电路模块的输入端。
(5)将驱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蜂鸣器和LED灯。
(6)将蜂鸣器和LED灯的正极分别连接到实验平台的电源。
(7)将蜂鸣器和LED灯的负极分别连接到驱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
2. 编写程序(1)根据实验需求,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以下功能:a. 读取红外传感器模块的OUT引脚状态。
b. 当检测到异常信号时,控制驱动电路模块输出信号,使蜂鸣器和LED灯同时工作。
(2)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
3. 调试与测试(1)接通电源,观察红外传感器模块的OUT引脚状态。
(2)在红外传感器的侦测范围内移动物体或人,观察单片机的GPIO口状态和蜂鸣器、LED灯的工作情况。
(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程序参数,使报警器工作稳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有人或物体进入红外传感器的侦测范围时,报警器能够及时发出声光警报,实现了预期功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a. 红外传感器模块的灵敏度较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红外线报警器(电子狗)实训报告
红外线报警器实训报告红外线报警器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1、学习红外线报警器工作原理;2、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安装工序;3、认识常见的电子元件;4、掌握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5、能够看懂元件装配图,并能正确安装;6、掌握电子元件焊接工艺,不出现虚焊漏焊现象;7、能够进行通电调试,查出故障并修复。
二、产品介绍红外线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有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报警器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三、工作原理红外线报警器是由红外线传感器、BISS0001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集成电路、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
当红外线传感器探测到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红外线传感器的2脚输出微弱的电信号,送入集成电路BISS0001的14脚经运算放大器OP1作第一级放大,然后由C15耦合给运算放大器OP2进行第二级放大,再经由电压比较器COP1和COP2构成的双向鉴幅器处理后,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去启动延迟时间定时器(BISS0001内部框图见图3),BISS0001的输出信号Vo经二极管D1送入音乐片,音乐片受触发工作,音乐片工作后,其输出端输出内储“嘀”声电信号,经晶体管Q1、Q2放大后驱动蜂鸣器发出响亮的报警声。
四、元件清单五、集成块工作原理图图2、BISS0001内部框图BISS0001工作原理BISS0001是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状态控制器、延迟时间定时器以及封锁时间定时器等构成的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
六、制作过程图3、电路板安装图1焊接工具30W小功率外热式电烙铁烙铁架松香焊锡抹布2、焊接步骤(1)、清查元器件的质量,并及时更换不合格器件;(2)、确定元器件的安装方式,由孔距决定,并对照电路图核对PCB线路板。
(3)、将元器件弯曲成形,尽量将字符置于易于观察的位置,字符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以便于以后检查。
(4)、插装。
应对照电路图对号插装,有极性的元件要注意极性,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脚位等。
红外报警系统附心得
西安郵電大學测控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报告书系部名称:自动化学院19号:23号:27号:31号:学生姓名:35号: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102012年6月4 日至时间:2012 年6月15日红外报警装置设计一、设计要求:用555定时器与红外发射管设计电路使之能发射红外线,设计红外接收电路及报警装置,当红外发射器之间有障碍时,则驱动蜂鸣器报警。
二、设计方案分析1、方案设计:方案1:利用人走过房间时产生的声音来获取控制信号,以控制报警系统的控制电路。
方案2:利用人体挡住红外线传播产生电信号控制报警电路。
对于方案1,由于声音传感器一般探测范围小,灵敏度不高,抗干扰能力弱且红外传感器不宜购买,而且价格贵。
而方案2则不同,不仅警戒距离大大提高,大约5-10米。
而且应用交流特定频率电信号,使得报警器抗干扰能力加强。
所以,最终采用方案2完成了红外声光报警系统的设计。
设计器材0.01uf 电容2个NE555 1片LED 2个BUZZER 1个9013 2个继电器(3V)1个HS0038 1个10k 电阻1个100电阻1个220电阻1个200电阻1个2、背景知识介绍:红外发射光的驱动问题,直接采用NE555输出38KHZ 的脉冲驱动发射管。
然后通过红外接收管(HS0038B)接收。
无人通过时,控制信号输出为低电平;当有人通过的时候,红外线被遮挡住,控制信号输出为高电平。
关于三极管的使用。
此次红外声光报警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让我对三极管的使用有了长足的认识。
对于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截止、放大、饱和、倒置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因为,在本系统设计中,主要用到的是三极管的截止和饱和状态。
所以,就着重说说。
对于9013,贝塔值200左右,要想让其工作在开关状态,首要条件是bs b I I ≥ s ,其中cbs R Vces Vcc I β-=。
其次,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三极管的极限参数,ceo cm cm V P I ,, ,集电极工作电流,耗散功率,射极集电极击穿电压均不能超过其极限值。
红外报警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实验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学生姓名:郭欣(27)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班级:光电1308指导教师:余娟时间: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实验三:红外报警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具体应用;2、练习自拟简单的光电系统试验;3、了解主动式和被动式光电报警系统设计原理;4、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进行声音和光报警。
二、实验器材1、51开发板一套;2、TSAL620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3、HS0038B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三、实验原理1、主动式红外报警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是由发光源、光源驱动组成;接收部分是由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工作思路为:由接收部分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部分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驱动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部分,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部分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部分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2、应用器件介绍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均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红外发射和接收采用与红外遥控相同的红外发射接器件。
发射部分主要器件为TSAL6200,接收部分主要器件为HS0038B。
(1)TSAL6200为红外发射二极管,波长为940nm。
(2)HS0038B为一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其内部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
管教图如下四、实验步骤(一)整体思路1.无障碍物,不报警;2.出现障碍物,报警;3.障碍物离开,停止报警;4.系统上电时有障碍物,应不报警,障碍物离开后应能正常工作;5.发射部分未上电,不报警,上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红外报警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实验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学生姓名:郭欣(27)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班级:光电1308指导教师:余娟时间: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实验三:红外报警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具体应用;2、练习自拟简单的光电系统试验;3、了解主动式和被动式光电报警系统设计原理;4、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进行声音和光报警。
二、实验器材1、51开发板一套;2、TSAL620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3、HS0038B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三、实验原理1、主动式红外报警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是由发光源、光源驱动组成;接收部分是由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工作思路为:由接收部分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部分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驱动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部分,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部分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部分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2、应用器件介绍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均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红外发射和接收采用与红外遥控相同的红外发射接器件。
发射部分主要器件为TSAL6200,接收部分主要器件为HS0038B。
(1)TSAL6200为红外发射二极管,波长为940nm。
(2)HS0038B为一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其内部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
管教图如下四、实验步骤(一)整体思路1.无障碍物,不报警;2.出现障碍物,报警;3.障碍物离开,停止报警;4.系统上电时有障碍物,应不报警,障碍物离开后应能正常工作;5.发射部分未上电,不报警,上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红外对射报警器设计报告(模电)
学生实习报告一、实习的主要内容1.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进一步掌握multisim及protel软件的使用。
2.)掌握红外线对射报警器的原理及设计制作,熟悉实用电路设计的一般过程。
3.)掌握抢答器的原理及设计制作。
4.)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
5.)进一步提高电子工艺焊接技能,进一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实习器材电阻:100K(5个)、560(2个)、1.2M(3个)、200K(2个)、10K(3个)、2.2K(5个)、2M(1个)、100/1W(1个)。
电容:220uF/25V(2个)、103(4个)、10uF/16V(1个)、104(3个)、100uF/16V(1个)。
二极管:1N4148(3个)、稳压二极管(1个)、发光二极管(1个)。
三极管:9013(6个)、9012(2个)。
其它:红外对管(2个)、集成电路4011(1个)、三端稳压7805(1个)、音乐集成电路9561(1个)、轻触按键(1个)、扬声器(1个)、接线柱(4个)、导线(1个)、接收线路板(1个)、发射线路板(1个)。
3.实习时间安排:第十三周星期一:上午指导教师开课,辅导报告下午查阅资料,方案设计星期二:全天设计方案并仿真星期三:上午电路设计下午报警器焊接与制作星期四上午报警器焊接与制作下午报警器调试与测试星期五上午报警器调试与测试抢答器的仿真下午总结报告4.报警器及抢答器的原理及主要内容1.)红外线对射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红外对射报警器主要由电源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报警电路4部分组成。
当红外线发射器,发射出红外线,如果有物体遮挡住线束的路径,那么接收器接受不到线束,然后控制器发出信号,后连接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2.)用multisim绘制红外线对射警报器原理图如图(1)所示:当接通15V电压时,LED3出现闪烁,当LED1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LED2亮灯(由于multisim没有扬声器,所以用发光二极管LED2代替)。
红外报警器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红外报警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防范设备,在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我们开展了红外报警器实训,通过本次实训,使我们对红外报警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组成和功能;2. 学会红外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3. 了解红外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三、实训内容1. 红外报警器原理及组成红外报警器主要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信号处理电路、报警输出电路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红外发射器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处理电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当有入侵者进入报警区域时,报警输出电路输出报警信号。
2. 红外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红外报警器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报警区域的关键部位,如门、窗、走廊等。
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红外报警器与墙壁的距离在2-3米之间;2)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应保持垂直对准,避免光线干扰;3)红外报警器应安装在干燥、通风、无尘、无腐蚀气体的环境中。
(2)调试红外报警器的调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检查红外报警器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2)调整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使两者保持最佳对准;3)调整报警灵敏度,使红外报警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误报,在入侵者进入报警区域时能及时报警。
3. 红外报警器的日常维护红外报警器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检查红外报警器的电源电压、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对准情况;2)清除红外报警器周围的灰尘和杂物;3)检查报警输出电路是否正常;4)定期检查红外报警器的报警灵敏度。
四、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红外报警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红外报警器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范设备,具有安装方便、反应速度快、误报率低等优点;2. 在安装和调试红外报警器时,应注意细节,确保其正常工作;3. 红外报警器的日常维护对保证其正常工作至关重要;4. 红外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
红外感应报警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红外感应报警电路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红外感应报警电路的调试与维护技能,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内容1.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原理学习2.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设计与制作3.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调试与测试4.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应用案例分析三、实训过程1.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原理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讲解,我们了解到红外感应报警电路主要由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人体进入红外感应报警区域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被人体反射,红外接收管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信号,经过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等处理,产生报警信号,通过音响报警电路发出警报声。
2.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设计与制作根据所学原理,我们设计了以下红外感应报警电路:(1)红外发射管:选用波长为940nm的红外发射管,发射角度为30°。
(2)红外接收管:选用波长为940nm的红外接收管,接收角度为30°。
(3)信号放大电路:采用三极管VT1和电阻R1、R2、R3组成。
(4)电压比较器:采用通用运算放大器LM358,通过电位器RP1调节阈值电压。
(5)延时电路:采用RC电路,时间约为1分钟。
(6)音响报警电路:采用蜂鸣器HA1。
根据设计图纸,我们使用面包板搭建了红外感应报警电路。
3.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调试与测试(1)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各元器件焊接良好。
(2)调节电位器RP1,使电压比较器LM358的2脚输出高电平。
(3)将人体靠近红外感应报警区域,观察报警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4)调整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的距离,使报警区域达到预期效果。
(5)测试报警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4.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应用案例分析(1)家庭安全防护:将红外感应报警电路安装在门窗附近,当有人非法闯入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声,提醒主人。
红外对射报警器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了解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红外对射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X学院电子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五、实训过程1.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红外对射报警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探测的报警器。
其基本原理是:当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束被遮挡时,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光强度会下降,从而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
(2)红外对射报警器的组成红外对射报警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光束。
- 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光束。
- 控制电路:对红外光束进行检测,当红外光束被遮挡时,触发报警。
- 报警器:发出警报信号。
2.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1)安装1.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红外对射报警器型号。
2. 将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相应的位置,确保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和角度符合要求。
3. 连接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4.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确保红外对射报警器正常工作。
(2)调试1. 检查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信号是否正常。
2. 调整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角度,确保红外光束能够覆盖所需的范围。
3. 调整报警器的灵敏度,确保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误报,同时能够及时触发报警。
(3)维护1. 定期检查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清洁,确保红外光束的传输不受阻碍。
2. 检查连接线的牢固性,确保红外对射报警器正常工作。
3. 检查报警器的灵敏度,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触发报警。
3. 红外对射报警器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小区安防红外对射报警器在小区安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小区围墙、楼道等关键位置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可以有效防止非法入侵,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红外光电报警器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红外光电报警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安装方法,掌握红外光电报警器的调试与维护技巧,提高学生对红外光电报警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内容1. 红外光电报警器原理及分类2. 红外光电报警器结构及组成3. 红外光电报警器安装与调试4. 红外光电报警器故障分析与处理三、实训过程1. 红外光电报警器原理及分类红外光电报警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探测的报警设备,主要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器和被动红外报警器两种。
(1)主动红外报警器: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发射机发射一束红外光,当红外光遇到障碍物时,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接收机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当红外光强度发生变化时,报警器发出警报。
(2)被动红外报警器: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体进入报警区域时,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线强度发生变化,报警器发出警报。
2. 红外光电报警器结构及组成红外光电报警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光,一般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
(2)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光,一般采用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
(3)报警控制器:对红外光信号进行处理,当检测到异常信号时,发出警报。
(4)电源:为报警器提供工作电压。
3. 红外光电报警器安装与调试(1)安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将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对应位置。
注意,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以免影响探测效果。
(2)调试:将报警器接入电源,打开报警器,调整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角度,使它们之间的红外光束对准。
调整报警器的灵敏度,确保在正常情况下,报警器不会误报,在有人进入报警区域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4. 红外光电报警器故障分析与处理(1)故障现象:报警器无法正常工作。
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1)电源故障: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入,如电源电压不稳定,更换电源。
2)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损坏:检查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是否损坏,如损坏,更换新的红外发射器或接收器。
红外报警实验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实验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学生姓名:郭欣(27)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班级:光电1308指导教师:余娟时间: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实验三:红外报警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具体应用;2、练习自拟简单的光电系统试验;3、了解主动式和被动式光电报警系统设计原理;4、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进行声音和光报警。
二、实验器材1、51开发板一套;2、TSAL620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3、HS0038B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三、实验原理1、主动式红外报警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是由发光源、光源驱动组成;接收部分是由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工作思路为:由接收部分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部分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驱动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部分,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部分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部分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2、应用器件介绍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均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红外发射和接收采用与红外遥控相同的红外发射接器件。
发射部分主要器件为TSAL6200,接收部分主要器件为HS0038B。
(1)TSAL6200为红外发射二极管,波长为940nm。
(2)HS0038B为一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其内部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
管教图如下四、实验步骤(一)整体思路1.无障碍物,不报警;2.出现障碍物,报警;3.障碍物离开,停止报警;4.系统上电时有障碍物,应不报警,障碍物离开后应能正常工作;5.发射部分未上电,不报警,上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红外声光报警器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实际应用,掌握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红外声光报警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探测,当探测到异常情况时,通过声光信号进行报警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如下:- 红外发射与接收:红外声光报警器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去除干扰信号,提取有效信号。
- 报警触发:当有效信号超过设定阈值时,报警器触发声光报警,同时可通过语音提示等方式告知报警原因。
2.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组成结构红外声光报警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红外发射器:发射红外线。
- 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 信号处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干扰信号,提取有效信号。
- 报警电路:触发声光报警,并通过语音提示等方式告知报警原因。
- 电源电路:为报警器提供电源。
3.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无遮挡物。
- 将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固定在安装位置。
- 连接电源线和报警输出线。
(2)调试:- 调节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 调节报警阈值,确保报警器能够及时响应异常情况。
- 调节声光报警器的音量和亮度,确保报警效果明显。
4. 红外声光报警器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否正常工作。
- 清洁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防止灰尘、杂物等影响信号传输。
- 检查电源线和报警输出线是否完好,防止因线路问题导致报警器失效。
三、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了解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实际应用。
2. 安装: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红外声光报警器的安装。
3. 调试:根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红外声光报警器的调试。
热释电红外报警实验
热释电红外报警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热释电效应,了解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的电路设计方法和调试,掌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热释电效应原理当已极化的热电晶体薄片受到辐射热时候,薄片温度升高,极化强度p下降,表面电荷减少,相当于“释放”一部s分电荷,所以起名叫热释电。
释放的电荷通过一系列的放大,转化成输出电压。
如果继续照射,晶体薄片的温度升高到Tc(居里温度)值时,自发极化突然消失。
不再释放电荷,输出信号为零, 热释电效应原理如图1-11所示。
1-11热释电效应因此,热释电探测器只能探测交流的斩波式的辐射(红外光辐射要有变化量)。
当面积为A的热释电晶体受到调制加热,而使其温度T发生微小变化时,就有热释电电流。
dt dTAP i ,A 为面积,P 为热电体材料热释电系数,dtdT 是温度的变化率。
2、热释电红外报警实验原理热释电红外报警电路,由传感器、检测放大电路、比较输出电路、驱动延时电路、继电器等组成,实验原理图如图1-12所示。
传感器及放大滤波部分:D 为电压输入端,允许输入电压1-15V 。
S 为信号输出端,与后级电路连接。
G 为接地端。
因其输出形式为电压信号且非常微弱,故需要进行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
R2作为热释电传感器的负载,通过C2耦合到前级放大器A1,A1的增益为27倍,且由C4,R6组成了滤波网络对采集信号进行放大滤波。
同理A2组成一个低通反馈放大器,增益150倍。
经此两极放大滤波后信号被放大到4000倍以上。
其中R1,C1为退耦电路,R3,R5为偏置电路。
A1输出后的信号经C5耦合到后级放大器A2,A2在静态输出时约为4.5V 。
C3,C9为退耦电容。
比较输出部分:A3组成比较电路,当无报警信号输入时,其反向端电压大于同向端电压,比较器输出负电压,不能驱动后级电路产生报警信号,当有人入侵,有报警信号产生,比较器翻转输出正电压,驱动后级电路报警。
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生产实习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实验报告电信072班温小学 0703091083一、课程:生产实习二、内容:红外线探测防盗器的设计及制作。
三、设计目的1、掌握红外线探测防盗器的原理及设计制作,熟悉实用电路设计的一般过程。
2、训练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方案选择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可有单片机控制和直接由运算放大电路组成,其中单片机除要调硬件还要软件,比较复杂,而算放大电路相对简单,故优先选择运算放大电路组成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其两种方案如下:方案一1 电路设计方案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电路是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
下面是该电路的一个总的系统框图,概括了这次设计的主要思路。
图1 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系统框图红外线探测报警器通过探测人体的红外线辐射信号,并经过放大、延时和发射等环节,将人体的移动信号转为电信号,再利用幅度调制将信号发射到红外防盗报警器;当有信号发生时,接收报警部分则是利用短波调幅收音机(扬声器)进行接收,当它接收到有信号的时候即会发出报警声。
而遥控部分则是对红外防盗报警器这一报警器进行开与关的选择。
红外发射电路(报警器)由单结晶体管,晶体管和红外发射二极管等组成。
红外接收电路(扬声器)由红外接收光敏二极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有关外围元件组成。
接通电源开关后,红外发射电路(报警器)按一定频率振荡工作,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的红外线辐射脉冲。
在红外接收光电二极管前方无障碍物时,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无信号输出。
当晶体管距障碍物5m以内时,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经障碍物反射后被红外接收光敏二极管接收,它将该红外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送入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后的电信号,再经二极管和电容器等倍压整流后,使音频振荡器工作,驱动扬声器发出警示。
2 各单元电路的设计2.1 信号放大电路在此单元电路中,当红外线探测传感器J1探测到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C1的②脚输出微弱的电信号,经三极管Q1等组成第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再通过C2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1中进行高增益、低噪声放大,此时由U1①脚输出的信号已足够强,能够对信号进行放大。
电气毕业实习报告(红外报警器)
毕业实习报告实习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实习时间:至学院(系):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级04班学生姓名: 李学号:2012年 3 月 13 日一、实习目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通过毕业实习,我们可以巩固、联系、充实、加深、扩大所学知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敢于创新,并能正确的将独创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初步掌握专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养成严肃认真、刻苦专研、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和工作作风。
为我们之后走向社会,接触本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其认识和总结,再次学习,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接轨,逐步认识体会,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设计一个装置,即报警器,用于家用、商店、办室、仓库、实验室有敌情时报警。
利用红外测距传感器和单片机可以实现报警器的功能。
根据自己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是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温习下单片机的一些知识以及初步了解下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本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单片机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模拟和数子电路。
设计的大致步骤如下:(1)初步方案的论证和选择对搜集的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需求分类,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那些前辈们的论文对出门提醒器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前人的东西优化改正,整合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案。
(2)方案实现以设计方案为基础,选择适当的元器件来实现设计。
选择器件时从功能和电气特性两方面来论证和选择。
(3)程序编写讲整个系统分成相应的模块,对于各个模块,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然后进行调试,最后将独立的模块统一成一体。
第六组 红外线探测报警器实验报告
广东药学院课程设计红外线探测防盗报警器班级: 生物医学工程10(医学影像技术方向)姓名:李媛卜建树卜芸蕾黄晓燕张海燕指导老师:余华芳,张利民2012年12月27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设计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调制和调试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 (4)设计内容及要求 (4)电路组成及框图 (4)红外线探测防盗器的基本原理 (5)实习结果及误差分析 (9)心得体会 (9)附录1元器件 (10)参考文献 (11)红外线探测防盗报警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此次生产实习的主要任务—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红外线探测防盗器,用Multisim软件完成电路设计和仿真,完成所设计电路的焊接和调试。
论文分析了该报警电路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所能实现的功能,给出了各个元件的参数,对主要元器件进行了介绍,并用Multisim软件画出电路图。
最后给出了报警电路总图,分析了该电路所能实现的功能,列出元件清单,对所制作电路进行测试,记录结果,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写出生产实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红外探测器电路设计电路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是越来越多。
这点就是看到了大部分人防盗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
报警器这时正为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但是市场上的报警器大部分都是用于一些大公司及财政机构。
价格高昂,一般人们难以接受。
如果设计和生产一种价廉、性能灵敏可靠的防盗报警器,必将在防盗和保证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红外报警器hx0001的焊接报告
光电综合实验报告本次光电综合实验我们做的是电子课程实习——恒星牌hx0001红外报警器的焊接,这次实验让我收获良多。
一、实验目的:1、学习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2、认识常见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将实物与原理图联系在一起;3、熟悉元器件的引脚特性及其使用方法;4、能够看懂装配图,正确插装电子元件;5、掌握焊接的一般技巧,不出现虚焊漏焊等现象;6、能够对焊接好的电路板进行通电调试;7、会查找出电路板中的故障,并进行维修;8、能够看懂整个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并进行电路分析;最终能够熟练掌握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任务:1、认真完成hx0001的焊接,并能够调试成功;2、联系自己专业知识,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3、参考相关的的书籍、资料,认真完成实训报告。
三、实验时间:2013年12月20日~2013年12月26日12月20日:从老师那里领取hx0001的元器件、电路图、焊接设备及熟悉电路图、做准备工作;12月21—23日:完成红外报警器的焊接及调试;12月24—26:做实验总结,写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利用对温度敏感和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当红外线报警器感应到环境中存在高出背景强度的辐射时,就触发报警。
2、产品介绍:红外线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有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报警器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3、元件清单:4、电路原理图图1:红外线报警器电气原理图5、印刷版图:图2:红外线报警器印制电路板五、具体焊接:1、分类:找出所有元件并识别。
2、分型号:用万用表测出各电阻的阻值,识别各瓷片电容、电解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型号。
3、焊接要领(1)烙铁头应同时接触要相互连接的2个被焊件(如焊脚与焊盘),烙铁一般倾斜45度,应避免只与其中一个被焊件接触。
原则上是被焊件升温达到焊料的熔化温度是立即送上焊锡丝。
红外对射报警器报告书
摘要光电报警器已经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自动化仪表、医疗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次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设计变得简单、方便、灵活性强,使电路容易实现、检查,工作稳定。
这次设计主要用了555定时器与LM393比较器设计制作红外报警器,当无人进入红外光线探测范围时,报警器不发出报警信号,当有人进入红外光线探测范围时,报警器报警,且有效防盗距离在2m以上。
根据要求,红外报警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和报警电路。
关键字:红外报警器、555定时器、LM393English:Photoelectric smoke alarm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industry production, automation instrument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medical electronic equipment, etc. This design USES the modular design thought, make a design become simple, convenience, flexibility is strong, make the circuit easy to implement, check, work stability. This design mainly use the 555 timer and the LM393 comparator design infrared alarm, when no one into the detection range of infrared light, alarm signal alarm, not when someone enters the detection range of infrared light, alarm, and effective security distance above 2 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the infrared alarm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namely, infrared emission circuit, infrared receiving circuit and alarm circuit.Key words: infrared alarm, 555 timer, LM393目录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二、系统设计方案 (4)三、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四、作品调试 (7)五、器件清单............................................... . (7)六、心得体会................................................................................ (7)七、参考文献 (8)八、附录 ...................................................................... (9)一、设计目的及要求: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制作简单的红外光发射系统,用光敏传感器、滤波器及放大器组成接收电路,在发射和接收系统之间有红外光束警戒线,光警戒线被阻时,接收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实验
院系名称: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
学生姓名:郭欣(27)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班级:光电1308
指导教师:余娟
时间:2015年月日至2015年月日实验三:红外报警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具体应用;
2、练习自拟简单的光电系统试验;
3、了解主动式和被动式光电报警系统设计原理;
4、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进行声音和光报警。
二、实验器材
1、51开发板一套;
2、TSAL6200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3、HS0038B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三、实验原理
1、主动式红外报警
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是由发光源、光源驱动组成;接收部分是由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工作思路为:由接收部分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部分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驱动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微米之间),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部分,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部分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部分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2、应用器件介绍
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均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红外发射和接收采用与红外遥控相同的红外发射接器件。
发射部分主要器件为TSAL6200,接收部分主要器件为HS0038B。
(1)TSAL6200为红外发射二极管,波长为940nm。
(2)HS0038B为一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其内部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
管教图如下
四、实验步骤
(一)整体思路
1.无障碍物,不报警;
2.出现障碍物,报警;
3.障碍物离开,停止报警;
4.系统上电时有障碍物,应不报警,障碍物离开后应能正常工作;
5.发射部分未上电,不报警,上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单片机平台
红外
发射电路
红外
接收电路
单片机平台报警装置
红外接收装置
红外发射装置
红外发射装置:由单片机控制部分和红外发射电路组成,红外发射电路以红外发光二极管为核心。
通过单片机控制红外发射电路是否发射红外信号,以及发射什么样的信号。
红外接收装置:由单片机控制部分和红外接收电路组成。
红外接收电路以红外一体化接收头(HS0038)为核心,实现红外光信号到电
信号的转换。
单片机部分实现红外信号的有无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报警。
(二)硬件设计:
1. 发射电路:
其发射电路有多种设计方案,最简单就是就是通过单片机一IO 口直接控制二极管一端,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或者接电源,为了保护二极管,一般会串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
二极管一般有标定的工作电流,最好是设计的电路和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一致。
当然也可以让二极管工作在某些工作电流下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距离。
如图(左)1管脚接单片机某一IO口,2脚接电源VCC。
发射电路接收电路
2.接收电路:
Hs0038b 可以直接和单片机相连,hs0038b 的电源和地直接和单片机的电源和地相连,OUT 连接单片机某一IO 管脚。
参考电路如上图(右):
3.报警部分
报警电路以蜂鸣器为核心,电路如下:
4.硬件连接图
P3.6
P3.2(INT0)
P1.5
红外发射电路GND VO VCC
报警电路
HS0038
(三)软件设计:
1.软件思想
该系统软硬件设计主要遵循nec编码协议。
该协议主要部分介绍如下:
头码: 9ms高电平 + 低电平
码0:高电平 + 低电平
码1:高电平 + 低电平
结束位: 高电平
发码顺序为先发低位再发高位
单键码:头码 + 16位系统码 + 8位数据码 + 8位数据码反码
连续键码(发简码):9ms高电平 + 低电平 + 结束位
简码重复周期:108ms
引导码 + 系统码(16位)+ 数据码(8位)+ 数据码反码(8位)+ 结束码
引导码由一个9ms的载波波形和的关断时间构成
地址碼共16bit,低8位在前,高8位在后
8bit命令碼及其反碼
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方式(PPM),利用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区分“0”和“1”。
重复发送,如果第一次指令传输結束后,还检测到该按键仍然按着,則每隔108ms重复发送一次,但代码变了,如下:
载波频率为38KHz,占空比可以是1/3、1/4或者1/5,如下图:
完整波形:
2.发射部分
T0工作方式设置红外发射端口置1装T0初值(定时4.5ms )
消除T0溢出标志
T0溢出
发38KHz 调制脉冲
关闭T0红外报警发射流程图
是否
启动T0
延时(10ms )
消除T0溢出标志红外发射端口置1
3.接收程序
红外报警接收流程图
4.添加计数功能
每当报警一次,液晶显示器就显示一次,一直记录报警的次数,程序如下:
while(1)
{
if(TF0==1)
{
sum++;
}
while(TF0==1)
{
Beep= 1;
DelayMs(5);
Beep= 0;
DelayMs(5);
}
DisplayOneChar(0, 0,'W');
DisplayOneChar(0, 1,'A');
DisplayOneChar(0, 2,'R');
DisplayOneChar(0, 3,'N');
DisplayOneChar(0, 4,'I');
DisplayOneChar(0, 5,'N');
DisplayOneChar(0, 6,'G');
DisplayOneChar(1, 0,'S');断
禁止INT0中断
清除T0溢出标志
关闭T0
装T0初值(20ms)
启动T0
INT0中断允许
红外报警中断函数流程图
四、注意事项
1、不要带电操作
2、注意各个器件的正负极
3、眼睛不要离红外二极管太近
五、实验结果
当障碍物进入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时,蜂鸣器会发出警告,与此同时,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障碍进入的次数即报警次数。
六、实验小结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两个人进行合作,一个发射端,一个接收端,并且在原有的要求下添加了计数的功能,再次用到了液晶显示部分,对所用到的器件也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到了红外的基本知识,由于刚开始对实验目的不甚明了,导致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及时按照要求设计出来,在询问老师过后,经过计算编辑最终得到了预想中的实验结果,受益匪浅。
《光电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实验》实验考核记录表
学生姓名:郭欣学号: 05138238(27)班级:光电1308 2015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