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江口_厦门港河口盐度锋面的特征
九龙江河口区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 h hr ntueo O engah f t eO e i d ii r in Xa e 6 0 5 C ia 1T eT i dIstt f caorp yo Sa ca cA mns a o , im n3 10 , hn ; i t n tt 2 C l g ca dE r ce cs i nU iesy, ime 60 5 C ia . oeeo O ena at S ine,Xa nvri Xa n3 10 , hn ) l f n h me t
teJuo gin su r h iln ja geta y
H A U NGHa nn L NC i J We d n S NXi- u, I i ig, I a — ,I i o g, U — uw LUYa g, EQig, n H n
C HE Ba - o g .L N Hu N oh n I i ,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2年 6月
海
洋
通
报
Vo _3 . No l 1 .3
MAR NE S Ⅱ C B L TI l C E UL E N
Jn 0 2 u .2 1
九龙江河 口区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 影响 因素分析
黄海宁 ,林彩 l,暨卫东 ' 2 ,孙秀武 ,刘洋 ,贺青 ,陈宝红 t ,林辉
珠江河口潮汐及盐度特性的数值类比分析
Sϕ
上,源項是因變數的函數;式中: u 、 v 爲 ζ 、
η 方向流速分量; H 爲水深; ϕ 分別代表 ζ 、 η 方向流速分量 u 、 v 和含沙量 S ;
係 數 Cζ 、
Cη =
Cη
爲正交曲線坐標系中的拉梅係數, , ζ2
,
x η2 + y η2
382
門是西江主要泄洪口門,年徑流量及分流比最大,而平均潮差 0.86m 則是八口中 最小的,其徑潮比 5.78,又是八口之冠,故把磨刀門稱之爲徑流型河口。其他五 個口門也偏向屬於徑流型河口。 珠江河口的潮汐爲不正規半日混合潮型,一天中有兩張兩落,半個月中大潮 汛和小潮汛,歷時各三天,其他日子爲尋常潮。此外,還有一年以上的長周期的 變化。潮位升降與潮流進退頗有規律、周而復始。河口區的潮汐運動受上游來水、 地形及邊界條件等制約或影響,則變得比較複雜。網河區幾乎全年受潮汐入侵的 影響,洪汛時期因大量徑流下壓的緣故,使網河區頂部河道潮汐影響變得十分輕 微甚至消失,但口門附近仍受潮汐影響,從網河區總體而言,洪水期是徑強潮弱。 枯水期徑流銳減,潮汐動力得以加強並控制網河區,呈現潮強徑弱局面。研究表 明:河川徑流與海洋潮汐在網河區具有互相對立、互爲依存、此消彼長的特點。 2.潮位特性 限於篇幅,圖 1 僅給出了珠江三角洲洪水期日平均水位等值線。由圖可知, 洪水期珠江八大口門同一時刻等潮位線並不都在口門附近區域,由於崖門和獅子 洋均 是潮汐動力爲主,因而 0m 等潮位線 在口門以內,獅子洋 1m 等潮位線到 了廣州大石、番禺等地(離大虎站約 30km);相反,以徑流動力爲主的磨 刀門水道 0m 等潮位線在口門外,1m 等潮位線僅到竹排沙(離燈籠山 2km)。 由此可見,珠江流域西、北江在 三水、馬口交彙後,其洪水等深線由 最初的近直線逐漸變爲微彎曲線,最 後發展到彎曲度很大的曲線。呈現出 東、西兩側洪水推進慢、中部尤其時 磨刀門水道洪水推進快的特點。其原 因主要是黃茅海(崖門)、獅子洋 (虎門)受潮汐頂托作用, 潮位在口
九龙江河口洪水期悬沙及冲於变化的数值模拟
九龙江河口洪水期悬沙及冲於变化的数值模拟郭民权;江毓武【摘要】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建立了九龙江河口区三维水动力与泥沙输运数值计算模式.模式模拟了九龙江河口区在洪水期间的悬沙浓度变化过程,将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河口区在洪水期间各潮时的悬沙浓度变化以及洪水造成的冲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期九龙江河口区的泥沙浓度受潮汐和上游来沙的共同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低潮时,在鸡屿断面附近存在表层泥沙浓度大于底层泥沙浓度的过程,该过程持续1 h左右;一个洪水过程泥沙在九龙江口的淤积厚度可达2~3 cm.【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49)005【总页数】6页(P688-693)【关键词】九龙江;河口区;ROMS;悬沙;洪水过程【作者】郭民权;江毓武【作者单位】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5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为山区性河流,径流量受降水影响.洪水主要由暴雨、台风降雨造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洪水、枯水期流量变化大.泥沙主要在洪水期下泄,全年输沙量几乎决定于几次洪峰.北溪浦南站和西溪郑店站的观测数据显示[1],九龙江北溪和西溪入海径流量(20世纪50—70年代)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8.27×109和3.70×109m3,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206和0.210 kg/m3.根据国家海洋局2001年的厦门湾气象水文泥沙分析报告①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工程勘察设计中心.厦门湾气象水文泥沙分析报告.厦门,2001.,多年统计显示:对九龙江流域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和台风平均每年达到6~7个,由此造成的洪水泄沙成为九龙江河口输沙的主要来源,2000年西溪、北溪合计输沙量为4.77× 106t.以往的观测表明,九龙江的水流运动和水体含沙量沿入海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悬浮泥沙的分布和水流运动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蔡锋等在大量观测的基础上,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九龙江河口上方相继建闸截水以来,河口湾的潮流作用得到加强,使悬移质泥沙运动呈现较强的规律性,表现为洪出枯进、上出下进、南出北进的特点[3].此外,一些学者对厦门湾的泥沙数值模拟的参数优化[4]等也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运用ROMS(Regionaloceanmodelingsystem)[5]模式建立九龙江河口区的泥沙输运模型,期望通过数值实验能够进一步了解九龙江河口区的泥沙输运规律,为九龙江河口区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的ROMS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海洋原始方程模型,在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应用[6-8].模式在水平方向采用曲线正交的坐标系,垂向采用地形拟合的s坐标[9],在时间算法上采用时间分裂技术,对内、外模态独立求解.模型可以采用并行计算,计算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模型扩展了很多前处理、后处理以及分析和可视化工具.ROMS的泥沙输运模块包含粘性沙和非粘性沙的输运过程,由于粘性沙运动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ROMS中暂时未予考虑粘性力的作用.在模式中可以定义的泥沙种类在数量上不受限制,每一种泥沙需要定义它的粒径、密度、沉降速率、侵蚀临界应力、侵蚀常数等.同时需要初始化河床底沙的特性,这包括底沙的层数、每层的厚度、空隙度、以及各种泥沙的分配比例;每一种泥沙的输运可以是悬浮输运也可以是底部推移,前者是底层水体和河床表层泥沙的垂向交换过程,后者是河床表层泥沙的水平推移过程.ROMS中的悬沙输运模块可以表示为其中u,v和Ω分别表示水平方向(x和y)和垂向(s方向)某一层的流速;Hz是计算层的厚度;x,y是水平坐标系,s是垂向地形拟合坐标,坐标以及方程的转化过程可以参见文献[9];c′w′表示湍流扩散引起的泥沙在垂向上的平均通量;vθ表示泥沙垂向扩散系数,c代表泥沙浓度,csource表示泥沙的源汇项.对于悬沙,需要考虑悬沙的沉降过程(汇)以及河床泥沙的再悬浮过程(源),源汇项表示为其中ws,m表示泥沙的沉降速度,Es,m表示底部的侵蚀通量,cm表示泥沙浓度,m表示不同的泥沙种类.侵蚀通量通过Ariathurai和Arulananda的参数化方法实现[10],其中 E0,m是河床侵蚀强度(kg/(m2·s)),φ是表层泥沙的孔隙度τ,sf和τce,m分别表示床面剪切应力以及临界侵蚀应力.同时模型还考虑了泥沙浓度对水动力的影响,考虑泥沙浓度以后水体的密度为其中ρwater表示水体的密度,它是温度、盐度和压强的函数,Nsed表示所定义的泥沙种类,ρs,m和cm分别表示第m种泥沙的密度和浓度.本研究的计算区域和关注区域见图1.本次水文泥沙观测共设28个站点,图1是部分观测站点.观测时间从2000年7月18日12时—19日14时(大潮时),每小时观测一次.其中6#~9#站点组成海沧—海门岛断面;10#~14#站点组成鸡屿断面;19#~22#组成胡里山—南炮台断面.受热带低气压的影响,观测期间九龙江流域恰好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上游桥闸的下泄流量在 1 200 m3/s以上.观测记录及数据整理参见厦门湾气象水文泥沙分析报告.模型首先模拟了该次洪水期间九龙江河口区的泥沙变化情况并进行泥沙浓度的验证,然后对洪水期间泥沙浓度在河口区的变化过程以及河口区的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分析.本模型计算区域西起九龙江河口,东至台湾岛.采用曲线正交网格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在不提高计算成本的同时提高关注区域的分辨率及扩大模型区域.图1是模型的计算区域以及网格划分情况.整个区域分成200×200网格单元(图中1个大网格内含10个小网格),九龙江河口区域的网格距在180~250m左右.模型在垂向上分为16层.模型采用的内模态时间步长为30 s,外模态为6 s.在九龙江河口加入相应月份九龙江的流量以及含沙量,由于本文主要关注多年平均状况下洪水期间的悬沙过程,九龙江的流量取7月份的多年平均值,约700m3/s,河口来沙质量浓度取0.42 kg/m3.验证期间九龙江河口采用的流量和泥沙量见厦门湾气象水文泥沙分析报告.东边界的潮位由全球大洋潮波模式[11]的输出结果插值得到,使用大洋温、盐[12]作为控制边界条件.海表使用多年月平均风应力作为上边界条件.考虑到目前多数泥沙模式都采用单颗粒模型,泥沙参数的选取也多采用经验性的方法得到,并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13].本文作为ROMS泥沙输运模块的初步尝试,也进行简化,仅考虑单颗粒泥沙模式.海水中细颗粒泥沙的沉降速率决定于其絮凝当量的大小[14],这样的当量粒径约为0.015~0.030mm,其相应的沉降速率为0.1~0.6mm/s.在本次水文泥沙调查期间,受上游来沙的影响,悬沙粒径较细(0.001~0.01mm),本文在多次试验对比的基础上取 0.1 mm/s.临界冲刷应力取0.3N/m2,底沙的孔隙率取0.85,侵蚀常数取3.0×10-4kg/(m2·s),底部泥沙厚度为1m,底摩擦系数取0.001.模型计算时间从2000年6月1日—7月21日,共计50d.其中将最后7d的海底泥沙厚度变化(对应于大潮前后),作为海底冲於分析的参考.本模型采用上述网格、边界条件对九龙江河口区的悬沙输运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站点选取位置见图1.图2为8#站点0.2H层(H为观测点的水深)、0.8H层的泥沙浓度验证曲线,模型基本能反映出泥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图3为鸡屿断面各站点(10#~14#站点)在低潮时刻的垂向泥沙浓度分布,可以看到此时出现表层泥沙浓度大于中底层泥沙浓度的现象,模型也基本能够反映这种垂向结构.实际上在鸡屿断面的10#~14#站点,在低潮及其后1 h均出现表层泥沙浓度大于中底层泥沙浓度的现象(详见厦门湾气象水文泥沙分析报告),这是以前文献中未曾提过的现象.本文对悬沙场的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进行了分析,选取的过程对应洪水期大潮期间的情形.图4是高潮及落急时刻河口区表底层的泥沙浓度分布图,其中表层是指在海表以下0.5m处,底层是指海底上部0.5m处.模型表明,九龙江河口区的泥沙浓度随潮流运动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说明河口区受潮汐的作用比较强烈.高潮时刻(图4a,b),外海水进入河口区,使河口区的泥沙浓度明显降低.而靠近九龙江口的区域受上游来沙的影响较大,泥沙浓度较高;在河口区,泥沙浓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小.此时,在海沧—海门岛断面处表层泥沙质量浓度约为0.01 kg/m3,而同一位置底部的泥沙质量浓度(图4b)在0.04 kg/m3以上.这可能是由于河口区水深较浅,上游悬浮泥沙在该处大量沉降引起的.落急时刻(图4c),九龙江低密度、高含沙淡水对河口区的控制力增强,在表层0.02kg/m3的泥沙质量浓度等值线由海门岛移动到鸡屿附近.在底部由于流速较大,在南侧的深槽区(图4d)泥沙质量浓度普遍在0.1kg/m3以上.受地形及流场的作用,泥沙质量浓度等值线由西北向东南凸出.低潮时(图略),河口区受九龙江来沙的影响最大,此时河口区出现泥沙浓度的高值;在表层,0.05 kg/m3泥沙质量浓度等值线达到胡里山—南炮台断面,而底部0.05kg/m3的泥沙质量浓度等值线只达到屿仔尾—嵩屿断面,出现表层泥沙浓度大于底层泥沙浓度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九龙江冲淡水的影响,表层海水的密度比底部海水的密度小,淡水中未沉降的泥沙悬浮在高密度的海水之上并流向外海.实测站位中的鸡屿断面各站点均出现这个过程(图3),该现象持续1h左右.涨潮时(图略),外海海水进入河口区,河口区泥沙浓度逐渐降低,0.05 kg/m3的泥沙质量浓度等值线在表层退到海沧—海门岛断面,底部则退至鸡屿断面.为进一步了解洪水期河口区的泥沙浓度垂向分布,本文选取了河口区的一个断面AB 进行分析,断面位置见图1.图5是断面AB在4个潮时的泥沙浓度分布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断面 AB上的点与A点的距离.可以看出,落急时刻(图5a),受底部冲刷以及上游来沙的共同影响,垂向上泥沙浓度分布比较均匀,且从河口到外海存在明显的梯度,总的泥沙浓度也比较大.低潮时刻(图5b),整个断面AB的泥沙浓度达到最高,此时河口区受上游来沙的影响,在鸡屿断面附近出现表层泥沙浓度比底部泥沙浓度高的现象,表层的泥沙质量浓度在0.2 kg/m3以上,而底部泥沙质量浓度则在0.1 kg/m3左右.实测资料也表明,在鸡屿断面(距离A点约6km处,10#~14#站点)低潮及其后1 h均出现表层泥沙浓度大于中底层泥沙浓度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本文认为:是由于该期间处于落潮憩流阶段,底部流速小,泥沙悬浮量较小;而在表层,由于河口冲淡水的作用,流速较大,并携带大量未沉降的泥沙,从而造成了表层泥沙浓度大于底层泥沙浓度的现象.涨急时刻(图5c),高密度的海水从外海进入河口区.底部由于剪切应力较大,泥沙浓度较高,而表层由于河口来沙,泥沙浓度也较高.此时中层泥沙的浓度出现低值.高潮时(图5d),整个断面 AB的泥沙浓度较小,泥沙浓度在垂向上有明显的分层,表现为底部泥沙浓度高、上部泥沙浓度低.一般来讲,在洪水期,涨潮时和落潮时的等值线分布有明显的区别,涨潮时(图5c)等值线与地形平行,落潮时(图5a)的等值线形状趋于直立,这和文献[1]的观测结果一致.总的来说,河口区的泥沙浓度分布会随着潮流的运动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河口区泥沙浓度的变化是外海低浓度泥沙、高密度海水和九龙江高浓度泥沙、低密度淡水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九龙江河口区的冲於变化.模型选取一个洪水过程(7d)作为分析时段,该时段对应于大潮前后.图6是模拟区域在该期间的泥沙淤积厚度等值线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海门岛以北,鸡屿以西的浅滩处存在较强的淤积,一次洪水过程的淤积厚度达到了2~3 cm.这和蔡爱智等的大量观测也相符[15].而在嵩鼓水道的鼓浪屿—猴屿以及海沧—鼓浪屿断面淤积厚度也在1~2cm的水平.在出河口(海门岛西北侧)、潮流主轴线上(鸡屿南侧)由于流速较大,存在较强的冲刷作用.本文利用ROMS模式建立了九龙江河口水动力泥沙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地形拟合坐标系,垂向分为16层.利用2000年7月份的泥沙实测资料对模型悬沙浓度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洪水期河口区的泥沙及冲於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河口区的悬沙变化过程,主要结论有两点:1)低潮时,在鸡屿断面附近出现表层泥沙浓度大于底层泥沙浓度的过程,实测和模型均表明,该过程持续1 h左右,出现该现象可能与落潮憩流有关;2)一次洪水过程在河口区域的平均淤积厚度在2~3 cm,而在鸡屿南侧的深槽区等流速较大的区域,保持较强的冲刷状态.模型可以为九龙江的工程(如港口,桥梁)建设提供参考.【相关文献】[1] 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2] 王元领,陈坚,曾志,等.九龙江河口湾高浓度悬沙水体的分布与扩散特征[J].台湾海峡,2005,24(3):383-394.[3] 蔡锋,黄敏芬.九龙江河口湾泥沙运移特点与沉积动力机制[J].台湾海峡,1999,18(4):418-424.[4] 张福星.港湾三维有限元并行模型的水动力及泥沙数值模拟[D].厦门:厦门大学,2008.[5] Shchepetkin A F,Mcwilliams JC.The regionaloceanic modeling system(ROMS):a split-explicit,free-surface, topography-following-coordinateoceanicmodel[J].Ocean Modelling,2005,9(4):347-404.[6] HaidvogelDB,Arango H G,Hedstrom K,etal.Model evaluationexperimentsin theNorthAtlanticBasin:simulationsin nonlinear terrain-following coordinates[J].Dynamicsof Atmospheresand Oceans,2000,32(3/4):239-281.[7] Marchesiello P,McwilliamsJC,Shchepetkin A.Equilibrium structureand dynamicsof theCaliforniaCurrent System[J].Journalof PhysicalOceanography,2003,33(4): 753-783.[8] WilkinJL,Arango HG,HaidvogelDB,etal.A regional oceanmodeling system for the long-term ecosystem observatory[J].JGeophysRes,2005,110(C6):C06S91.1-C06S91.13.[9] Song Y,Haidvogel D.A semi-implicitocean circulation model using a generalized topography-following coordinatesystem[J].Journalof Computational Physics,1994,115(1):228-244.[10] AriathuraiR,Arulanandan K.Erosion ratesof cohesive soils[J].Journalof the HydraulicsDivision,1978,104 (2):279-283.[11] Egbert GD,Erofeeva SY.Efficient inversemodelingof barotropicocean tides[J].Journal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2002,19(2):183-204.[12] ConkrightM E,LocarniniRA,Garcia HE,etal.World OceanAtlas2001:objectiveanalyses,data statisticsand figuresCD-ROMdocumentation[C]//National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 Internal A:Silver Spring,2002.[13] 李孟国,时钟,秦崇仁.伶仃洋三维潮流输沙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3,4:51-57.[14] 詹咏,曾小为.泥沙沉降速度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长江,2001,32(2):23-24.[15] 蔡爱智,蔡雄.福建九龙江口入海泥沙的扩散和河口湾的现代沉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1,11(1): 57-67.。
九龙江河口区三维盐度数值计算及分析
E O 3 4 型等 . 过几 年的应 用和 发展 , C M D_模 通 现在 E O 3 C M D模式 又 发 展成 一 个较 为 成熟 的集 海 浪 和沉 积 输
运为一 体的浅海 三维水 动力模式 —— E O E . C Ms D 该模 型 比较 成熟 , 具有 先进 的建模 技术 . 本 文着重介 绍 E O E C MS D的物质输 运模 型在九龙 江河 口区 的盐度模 拟情况 .
E O E 中的物质输 运模块 , C MS D 模拟 了九龙 江河 1 区的 盐度 随 着潮 流运动 的 变化过程 ; 型 采 用河 3 模 3 1区丰水期 实测水 文 资料进 行验 证 , 算和分 析 了河 口区水平 以及 垂 直断 面的盐度分布 情况 , 计 分析 表 明 , 口区的盐度 分布 受潮流 运动及 九龙’ 河 江淡水共 同作 用 , 明 显的 潮周 期特 征 , 有 落潮 时在 河 口 区表层 以九龙 江淡水 为主 , 海 高盐 水 占据底 层 区域 ; 外 而在 涨潮 时垂 向混合较 强 , 表底分 层不 明显.
张 福 星 , 建 伟 崔 培 江毓 武 林 , ,
( . 门大 学 近 海 海 洋 环境 科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境 科 学 研究 中心 , 1厦 环
福建 厦门 3 10 ;. 60 5 2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福建 厦 门 3 1 1 ) 6 02
摘要: 本文利 用 E O E C MS D模 式 建 立 了一 个 九 龙 江 河 口 区水 动 力及 盐 度 的 三 维 数 值 模 型 . 用 利
第2 7卷
第 4期 No 4 I2 .
20 0 8年 1 1月
J OURN E OGI . HY I AI AL OF OC AN  ̄ P N T WAN T AI S R T
九龙江河口区滩槽演变及招银港区航道稳定性分析
Ri ep o ou ino iln ja gEsu r go n h n e l f ・o l Ev lt f uo gin t a yRe ina d C a n l o J
S a i t a y i fZh o i r o rAr a t b l y An l ss o a y n Ha b u e i
l y i co e y b u d u i h o n t r s n n h i e d n mi o d t n Ac o d n o t e f au e o i s l s l o n p w t t e c mi g wae , a d a d t e t y a c c n i o . c r i g t h e t r f t h d i
进 入 厦 门湾河 口区 。 九龙 江 为 山区性 河流 , 流量受 径
降水 影 响 , 水 主要 由暴 雨 、 洪 台风 降 雨 造成 , 具有 明 显 的季 节 性特 点 , 洪枯 流 量变 幅很 大 。年 内 4 9月 ~ 为洪 季 ,0月~ 年 3月为枯 水 期 。5 9月 连续 5个 1 翌 - 月 的径 流量 , 占全 年径 流 量 的 6 %。 约 9 九龙 江来 沙量 和来 水 过程 基 本一 致 , 泥沙 主要 在洪 季下 泄 , 枯季 基
t e f wi g d n mi sa l a l p s u v y s e t o a io , h e b d e ou in f rt e e t a y r go a i o n y a c swel sa l a ts r e h e sc mp rs n t e s a e v l t o h su r e i n w s d l o a ay e n o d rt r d c e e o u i n te d o e s a e n e s i t ft e c a n 1 n l z d i r e o p e it h v l t r n ft e b d a d t t l y o h n e . t o h h b a i h
九龙江流域水文特性
表1 九龙江流域代表站多年平均雨量年内分配单位:mm站名月份123456789101112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龙门5512108179189132662991742101245413401440193912126119白沙521596121651622602541311711075114351737152218108512麦园511194141661772532471241751125715361636152916108715漳平5213961116418161112441323316135161701212012531037113714150517106510浦南4018871312113149142201526210191102221016114481630162914156413120613长泰4312881311915146162041626417194172211116210491234163113155918119318船场4211901312810153112291827613233152801722319551641113319178813139713平和4411891612719162132341128019208132641819213571036143510173217134217龙山4310941113616160132331229715235152691423218501637183413182511142817郑店4114861111917147162181726613206172431117917571434143111163212126210石码3611711810212163161791924212155181971113416401630163014138419107312收稿日期九龙江流域水文特性黄秀琴(漳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该文在统计了大量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九龙江流域的降水、径流年内变化及分布规律,以及暴雨洪水特性,供参考。
厦门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厦门的气候特点有哪些厦门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1世纪厦门逐渐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厦门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厦门的气候特点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
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厦门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厦门市位于北纬24°23'~24°54'、东经117°53'~118°26',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
厦门市由厦门本岛、鼓浪屿及其众多小岛屿和同安、集美、海沧、翔安等组成,陆地面积有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
其中厦门岛面积约为132.5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岛屿,全岛海岸线约为234公里。
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港拥有多个港区和生产性泊位,已跻身国内大型一类港、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之列。
地形地貌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
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
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
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
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
厦门海域包括厦门港、外港区、马銮湾、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和东侧水道。
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盐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盐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潮汐的关系刘广平;胡建宇;陈照章;邳青岭【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47)005【摘要】根据2006~2007年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5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潮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口区,表层盐度分布随潮变化;因受外海高盐水和九龙江冲淡水影响的不同,高潮前1~2 h,河口海域表层盐度北部随时间降低,而南部则随时间略有升高;厦门湾海域存在明显的冲淡水锋面,其位置及强度也随潮变化.【总页数】4页(P710-713)【作者】刘广平;胡建宇;陈照章;邳青岭【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1【相关文献】1.九龙江口一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J], 左书华;韩志远;赵洪波;杨华2.九龙江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氮的形态分布特征 [J], 潘齐坤;罗专溪;邱昭政;颜昌宙3.福建九龙江口水体的pH、碱度与盐度、相对电导率的关系及pH计算值 [J], 顾德宇4.九龙江口表层水盐度和悬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林桂权;潘大东;林永崇;任旭东;张良荟;梁静怡;黄超毅5.九龙江口表层水盐度和悬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林桂权;潘大东;林永崇;任旭东;张良荟;梁静怡;黄超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地形地貌研究_鲍晶晶
摘要海湾是海或洋伸入大陆或大陆与岛屿之间的一部分水域,其处在海洋和陆地的交接地带,是人类的生存发展的核心区域。
本文通过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在厦门湾及邻近海域的所获得最新水深测量数据、浅剖侧扫声呐影像图及海底沉积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水动力特征以及区域地质等因素,对研究区内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分析;根据相关地貌分类原则和地貌分类系统,构建了研究区海域海底地貌较为完整详细的海底地貌体系;并收集厦门湾海域的历史调查图件并与现今海底地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概要说明了研究区二十余年间的地貌演化状况,并对海底地貌发育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主要有以下4点结论:A. 厦门湾及邻近海域湾内岛屿众多,属强潮多岛屿海湾,其潮差大,潮波变形剧烈,受岛屿地形狭束效应,潮流较急,具强动力特征。
海底地形多呈现潮流冲刷水道地形,水道底部礁石与深槽交替分布。
潮流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携带有大量泥沙,当水动力减弱时,便沉积下来形成海底浅滩地貌。
区内礁石林立,水道冲刷槽及海底浅滩地貌发育明显。
B.海底地貌主要有潮滩、海滩、现代河口水下三角洲、水下岸坡、潮流沙脊群、潮流三角洲、陆架堆积平原、海底人工地貌等多种地貌类型,并发育了潮沟、现代水下汊道、河口沙坝、海底浅滩、冲刷槽、礁石(群)、潮流沙脊、埋藏古河道等多种次一级地貌形态。
研究发现了一片海底礁石群、潮流沙脊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海底浅滩。
海底礁石群面积约64km2,水深在20~32m之间;潮流沙脊群水深处于10~22m之间,坡度约0.9‰,呈NE-SW走向,近平行、条带状分布,沙脊脊线偏居沙脊南侧,呈北坡缓南坡陡趋势。
新发现的海底礁石群及潮流沙脊群,丰富了区域海底地貌类型。
C. 通过将1985年至2009年二十五年间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潮滩、海滩等海岸带地貌受人为影响较大,厦门岛和同安湾海域潮滩大面积消失,海滩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九龙江口的现代河口水下三角洲正向厦门港海域不断伸展;大小金门岛南侧狭道的潮流三角洲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且形状也由原来的扇形向现在的舌状发生转变。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
第51卷第1期2024年3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51 No.1Mar.,2024doi:10.13428/ki.fjlk.2024.01.015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林建荣1,2,赵诗悦2(1.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2.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漳州363105)摘要: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
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mg·kg -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mg·kg -1;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6~45g·kg -1,平均值为30g·kg -1。
不同类型样品碘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河道清淤沉积物>非林下沉积物>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其中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范围为15.7~24.8mg·kg -1,平均值为19.2mg·kg -1;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含量为5.5~6.9mg·kg -1,平均值为6.2mg·kg -1;二者相差3倍以上。
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和河道清淤沉积物,平均值均为32g·kg -1;最低值为短林龄沉积物,含量为22g·kg -1。
不同类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碘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同等有机碳含量的样品,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
关键词:河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有机碳;九龙江中图分类号:S724;P73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4)01-0083-04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odine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Jiulong River EstuaryLIN Jianrong 1,2,ZHAO Shiyue 2(1.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of Fujian Province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363105,Fujian ,China ;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Zhangzhou 363105,Fujian ,China )Abstract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May and June 2021,in the Jiulong River mangrove reserve and non⁃mangrove area.The iodine and organic carbon of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he 13samples,the iodine ranged from 3.7to 24.8mg·kg -1,the difference among them could be as high as 7times,with an average of 12.3mg·kg -1;the range of or⁃ganic carbon was 16~45g·kg -1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30g·kg -1.Different types of samples were made sequentially: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river dredging sediment >non⁃mangrove sediment >short⁃aged mangrove sediment.The concentration of i⁃odine in the 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with the highest content ranged from 15.7to 24.8mg·kg -1,with an average of 19.2mg·kg -1,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iodine in the short⁃aged mangrove sediment ranged from 5.5to 6.9mg·kg -1,with an average of 6.2mg·kg -1,the difference was more than three time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amples.The highest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both 32g·kg -1in the 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and river dredging sediment,while the lowest content was 22g·kg -1in theshort⁃aged mangrove sediment.Basically,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odine cont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s,but the co⁃relaitonship was not significant.For the samples with the same organic carbon content,the iodine of long⁃aged mangrove sedi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amples.Keywords :estuarine surface sediments;iodine content;organic carbon;Jiulong River 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元素,对人和生物的生活影响很大[1-2]。
九龙江相关资料
(四)水力资源和水利建设九龙江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有110万千瓦,可能开发水力资源约有44.2万千瓦,90年代已开发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
由于北溪水力资源比西溪丰富,开发重点放在北溪。
华安水电站建成已并入闽西南电网。
具有开发价值的尚有万安溪4级电站,上游龙头水库万安电站可装机 4.5万千瓦,新安溪4级电站,上游龙头大坂水库坝后装机3000千瓦。
还有华安西浦溪新圩水电站,仙都溪后坂隔水电站等。
西溪已建有船场二级水电站,“南一”水库修后可结合发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并可增加下游“南二”、“南三”和“南四”各水电站发电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九龙江流域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总蓄水量为2.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8万公顷,保灌耕地面积8.54万公顷(1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左右。
九龙江中下游已修建防洪堤约190千米,其中西溪为79千米,可保护耕地约1.27万公顷、人口40多万。
此外还修建天宝等电力排灌站,总装机容量12000千瓦,受益面积0.47万公顷。
1980年,建成北溪引水工程,基本上解决厦门长期存在的用水困难。
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该保护区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位于24°24’N,117°55’E,地处九龙江河口,以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为中心,包括紫泥、角美、港尾四个乡镇的河口滩徐,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总面积200ha,其中有林面积110ha以上。
保护区于1988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水质与河口盐度1.北溪龙门断面主要受龙岩市造纸厂污染,虽然污水量不大,但由于该河段水量小(平均流量为3.11立方米/秒),CODMn超标0.1倍,挥发酚超标0.2倍,属Ⅳ类水质。
龙岩断面受到市区部分污水污染,BOD5超标0.4倍,属Ⅳ类水质。
而龙岩市出口到隔口桥,受到龙岩地区造纸厂等污染,水质继续恶化,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Mn、挥发酚等,属Ⅴ类水质。
九龙江口一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九龙江口一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响应左书华;韩志远;赵洪波;杨华【摘要】Grain size parame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of sediment which can point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analysis data of 230 sample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ea area of Jiulongjiang estuary and Xiamen bay in Sep. 2008, a study on the grain size properties distribution of seabed surface sediment in the study sea area is conducte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GSTA( Grain Size Transport Analysis) model, a conveying trend analysis of sediment in this basin has been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a research of sand movement trend is primari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 1 ) seven types of sedim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main sediment type of which is clayey silt, with a percentage of 65. 22%. It shows the domination of fine sediment in the area; (2) in the different subare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ize parameter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due to different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 3 ) sand movement tre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ydrodynamic conditions.%根据2008年9月采集的九龙江口-厦门湾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研究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 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沉积类型较多,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显示出该区域以细颗粒物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特性,同时不同区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又略有差异,揭示了九龙江口-厦门湾各海区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水动力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的不同.应用GSTA模型对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九龙江径流的物质一部分在九龙江口受到潮流作用沉积,一部分通过厦门湾口往外海输运,还有少量在涨潮流的作用下进入厦门西海域,该趋势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74-79)【关键词】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动力响应【作者】左书华;韩志远;赵洪波;杨华【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沉积物粒度是描述沉积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近岸海床或河口表层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局部区域动力作用以及地貌反馈的相互耦合机制.沉积物在沉积后不断受到水动力、生物等作用,其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会在粒度参数上有所体现,因此可以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及组合特征,分析沉积物的沉积动力、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物搬运趋势等重要的环境信息[1-2].许多学者已分别就河口海岸地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沉积物输移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2-3],而针对厦门海域的沉积物的研究至今却不多见.本文选择九龙江口-厦门湾大范围海域为研究区,力争通过大范围底质粒度特征和沉积动力学理论,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1 区域概况九龙江口和厦门湾地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厦门湾海岸地貌较为复杂,近湾陆地属闽粤沿海花岗岩丘陵区,风化强烈.湾内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岛屿众多,受地质构造控制,形成沉溺的潮汐汊道型海湾[4]. 本区域全年常风向为NE向,频率15%;波浪以风浪为主,常浪向为E-SE.厦门湾的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最大潮差 6.00m,最小潮差 0.99 m,平均潮差 3.00m[4-5].九龙江口及厦门湾地区是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相互作用的地区,主要承接了九龙江两大支流(北溪、西溪)的来水和泥沙,同时随着潮汐运动吞吐着台湾海峡的潮流.由于受其独特的海岸以及水下地形地貌和沿海诸岛(厦门岛、大小金门岛等)的影响,水文泥沙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在不同的径流和潮流情况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九龙江是流入本区的最大河流,流域总面积为14740km2,年平均径流量为121.1亿m3,年平均输沙量为 239.2 万 t,最大年可达 647 万 t(1991—2009)[5].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2008年9月在九龙江口和厦门湾海域采集了约230个海床表层沉积物样(图1),布点范围覆盖了九龙江河口区、厦门西海域、东海域、同安湾以及厦门湾口海域.采样器为蚌式抓斗采样器,采样深度为5~10cm,每次采样前后均严格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的规定清洗采样器,以防样品污染,样品采集后充分搅拌混合,经现场描述后装袋标识,运回实验室以备分析.所采样品经由实验室处理之后,采用河海大学研制的NSY-2型宽域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分析,然后根据国家海洋调查技术规范[6]计算出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等粒度参数,并划分粒级标准和进行沉积物命名.对整个研究区域做了不同区域的划分,Ⅰ为九龙江河口汊道区;Ⅱ为九龙江河口区;Ⅲ为厦门西海域;Ⅳ为河口湾区;Ⅴ为厦门东海域;Ⅵ为同安湾水域.图1 九龙江口-厦门海域区域分布及沉积物取样点Fig.1 Area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 sampling points of the Jiulongjiang estuary and Xiamen bay3 沉积物粒度特征3.1 沉积类型分布特征研究区域内沉积类型比较复杂,物质由粗至细共包括8种物质成份,即砾石(G)、砾石-粗砂(G-CS)、粗中砂(C-MS)、粗砂(CS)、中砂(MS)、粉砂(T)、砂-粉砂-黏土(STY)和黏土质粉砂(YT).其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黏土质粉砂(占65.22%),其次是粗中砂(占15.42%);黏土质粉砂中细颗粒物质所占比例最大,达60%以上,显示出该区域以细颗粒物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特性.从沉积物沉积类型分区图(图2(a))中可见,九龙江河口汊道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相对较粗的粗中砂(C-MS)为主,浒茂洲东侧的大埕坪浅滩主要以黏土质粉砂(YT)为主;九龙江河口湾水域,主要以粗中砂(C-MS)和黏土质粉砂(YT)为主,粗中砂围绕着海门岛分布,其主要是受到岛屿影响,黏土质粉砂则主要分布在海沧港区和招银港区范围内;厦门西海域(东渡港区)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同安湾海域也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刘五店港区―澳头附近水域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其中少量的粗中砂分布区;厦门岛东侧海域则主要以粗颗粒为主,即以砾石-粗砂(G-CS)为主,其中有夹杂着砾石-粗中砂(G-CMS)、粗中砂、中砂(MS)等较粗颗粒的分布;厦门湾口外海域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在岛屿附近受到岛屿影响有一些粗颗粒分布,如粗中砂、粗砂、砾石-粗砂等.图2 厦门海域沉积物特征分布Fig.2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ediment in Xiamen sea area3.2 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3.2.1 中值粒径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从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图2(b))可见:九龙江河口汊道区底质中值粒径较粗,其中在北溪和西溪交汇处颗粒最粗,约为1.500mm;北港、中港和南港这3个汊道中,由于北港不是主要的水沙下泄通道,底质最细,在0.006mm左右,南港最粗,大部分在0.500~0.800mm之间.在河口湾水域,可以分为4部分,一是海沧港区水域,二是招银港区水域,三是海门岛附近水域,四是鸡屿岛附近.海沧港区底质除了个别点外,中值粒径一般在0.005~0.010mm之间;招银港区水域底质中值粒径也很细,一般在0.006~0.008 mm之间;海门岛南北水域底质中值粒径则相对较粗,在0.100~0.500mm之间,海门岛北侧较粗颗粒向东扩展至鸡屿岛附近,鸡屿岛附近底质中值粒径也在0.100~0.500mm之间.厦门西海域内,由于没有直接泥沙来源,主要通过嵩鼓和厦鼓水道与外海进行水沙交换,底质沉积物中主要以水体中的悬沙落淤为主,沉积物中值粒径较细,相差幅度小,一般在0.005~0.010mm之间.同安湾内沉积物中值粒径也比较细,一般在0.006mm左右.厦门东海域,自刘五店港区至大担岛附近,底质中值粒径都比较粗,一般超过0.100mm,特别是小金门岛与厦门岛之间的水道,其中值粒径在1.000mm左右.厦门湾口外海域,除了个别受到岛礁影响底质颗粒较粗外,一般都在0.005~0.020mm之间;主航道CDE段水域底质沉积物中值粒径一般在0.005~0.010mm 之间.3.2.2 黏土含量底质沉积物的黏土含量,对泥沙的起动、沉降及对近岸工程区淤积物的可挖性,有着重要影响.经分析,除了九龙江河口汊道区和厦门岛以东海域沉积物黏土含量小于20%以外,其他海域黏土含量均超过20%,其中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海域黏土含量约为40%,主要因该海域隐蔽条件较其他区域明显要好,且没有直接的泥沙来源,沉积物以涨落潮进出该水域的悬沙为主,因此沉积泥沙的黏土含量明显偏高,泥沙粒径偏细.厦门海域沉积物黏土含量分布见图2(c).由图可见:在九龙江河口湾水域,海门岛南北侧延伸至鸡屿岛水域黏土含沙量都很小,基本为零;海沧港区和招银港区除个别点外,黏土含量都在30%左右;东渡港区(厦门西海域)海域黏土含量较高,在30% ~40%之间;刘五店港区除了个别点受到工程影响,颗粒较粗,黏土含量少以外,该水域黏土含量也在30%左右.但是刘五店港区航道(厦门岛与小金门岛之间)水域黏土含量基本为零;厦门湾口外水域,为厦门港主航道所在水域,黏土含量也在30%左右.3.2.3 分选程度厦门海域底质沉积物分选系数在0.29~2.18之间(图2(d)),6个分区平均分选系数介于1.10~1.55.分选系数的分布特征,一般与中值粒经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中值粒径粗的区域分选系数较好,中值粒经细的区域分选系数较差.粒径较细的沉积物分选系数大多都在1.0~2.5,粒径较粗的沉积物分选系数大多在0~1.0,两者相比差别明显.4 讨论4.1 沉积物特征的沉积动力学反映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沉积物粒度参数在各个分区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沉积物来源及水动力过程的差异所造成.Ⅰ区为河口汊道区,主要是受上游径流的影响.上游径流携带的泥沙随着水面逐渐的拓宽而沉降下来,而细颗粒泥沙在水流作用下又继续向下游输移,因此在该区内沉积物主要以相对较粗的粗砂、粗中砂为主.Ⅱ区为河口区,沉积物类型粗细均有分布,主要以粗中砂和黏土质粉砂.这是因为该区域既受到上游来沙的影响,又受到外海涨潮流输沙和盐淡水混合的影响,其间又有岛屿分布,局部水动力变化较强.不过港区内(海沧港区、招银港区)主要以细颗粒物质为主.Ⅲ区为厦门西海域,该海域隐蔽条件较其他区域好,不会明显受到风浪作用的影响,潮流动力较弱,大潮平均流速在0.3~0.4 m/s,且没有直接的泥沙来源,因此该海域沉积物主要由悬沙落淤而成,泥沙来源为滩面泥沙在潮流作用下的反复搬运.Ⅳ区为河口湾区,该区域受到九龙江径流和潮流的双重影响,主要以潮流作用为主,使得其沉积物类型相对单一,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局部有粗颗粒,主要是受到岛屿效应影响;另外沉积物频率曲线及其峰形近于常态,也显示该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Ⅴ为厦门东海域,沉积物粒径较粗,除了与地质条件有关外,该海域水动力比较强,大潮平均流速在1.0m/s,外加风浪的影响,导致该区域沉积物颗粒较粗.Ⅵ为同安湾水域,沉积物颗粒较细,沉积物类型为黏土质粉砂,表明其所处海域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沉积环境稳定,这与同安湾所处位置靠近河口区(浔江口),且之间被高集海堤阻断,水流交换不畅有关.4.2 影响沉积环境的水动力因素水动力对沉积物起着改造、搬运及再分配的作用.4.2.1 径流九龙江为福建省第二大河,是汇入厦门湾的主要河流.九龙江由西溪、北溪和南溪组成,受地质构造影响,九龙江口是一个山溪性沉溺河谷,河口三角洲为湾内三角洲,发育着水下浅滩、脊槽地貌.根据北溪浦南站和西溪郑店站(1991—2009年)水文资料[5],浦南站年平均入海径流量8.19×109m3,多年平均流量259.8 m3/s;西溪郑店站年平均入海径流量3.92×109m3,多年平均流量124.2m3/s;两站合计年径流量1.211×1010m3,年平均流量384 m3/s.南溪则为一小支流,其水系流程较短,水量小(无水文站资料统计).九龙江为山区性河流,径流量受降水影响,洪水主要由暴雨、台风降雨造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洪枯流量变幅很大.年内4—9月为洪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5—9月连续5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69%.九龙江来沙量和来水过程基本一致,泥沙主要在洪季下泄,枯季基本为清水河,全年输沙量几乎决定于几次洪峰.因此径流所携带的泥沙成为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主要的泥沙来源.4.2.2 潮流潮流是塑造厦门湾现代地貌发育过程的主要动力.厦门湾的潮汐以正规半日潮为主,其潮流亦为正规半日流.厦门港区的潮汐为外海传来的协振潮(主要来源于太平洋潮波)进入港湾的潮波,因地形影响及海岸的反射作用而成为驻力潮波,从而具有潮差大、潮流强的特点[7].不同区域的潮流强度和分布特征对沉积物的分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根据《泥沙手册》起动流速相关公式[8],石码港区(乌礁洲南侧)附近泥沙的起动流速一般在0.9 m/s左右,而该水域水流流速一般在0.6m/s左右,不足以起动底质沉积物中的粗颗粒成分,导致该区域底质沉积物粗颗粒较多,而细颗粒泥沙成分可以在该流速下起动随着水流向外海输移.厦门湾海域表层余流方向指向口外,底层余流流向多数指向河口内.余流上层的流向有利于排放各种悬浮物质,下层流向不利于底层泥沙向外输移,这一底层余流对九龙江的来沙将起顶托作用而导致这一海域泥沙淤积的加大,对沉积物分布起到一定影响.4.2.3 波浪除潮流外,近岸波浪也是引起岸滩变化的主控因子之一,厦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半年偏北风居多,夏半年偏南风为主,波浪主要以风浪为主,出现频率为88%,平均波高在1.0m左右.对厦门湾沉积作用影响较大的波浪是冬季偏北向、夏季偏南向的风浪.同安湾一般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以东北向风浪为主,湾口区略受东南向涌浪影响,平均波高在1.4 m以下;夏半年(4—9月)多为南和西南风浪和涌浪,平均波高在1.5m以下,其中冬半年厦门岛北侧沿岸和湾口南侧沿岸的波浪作用比其他岸段强,夏半年呈相反趋势.特别是台风来临时,风浪作用强烈,岸滩泥沙容易被扬起带走,近岸相对开敞水域海床的泥沙将被大量悬杨,水体变得异常浑浊.4.3 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S.Gao等在一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9]基础上提出了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10].将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带入GSTA模型后即可得到该区域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的输移矢量及方向,剔除边界矢量后将其绘制成粒径运移趋势图(图3).图中矢量箭头表示沉积物净搬运方向,矢量长度仅表示粒径趋势的显著性,并不代表搬运速率的大小.由图3可见,来自九龙江径流的物质一部分在九龙江口受到潮流作用沉积,一部分往厦门湾外输运,还有少量在涨潮流的作用下往厦门西海域输运、沉积在西海域南部.同安湾沉积物自湾顶向湾内、再从湾内输向湾口,并向高集海堤方向运移,与海堤洞口东余流沙汇聚,使海堤东侧浅滩不断淤涨,反映了该区以潮流作用为主、波浪和径流作用为辅的泥沙运移所产生的淤积环境.厦门东部海域沉积物输运方向为向北输运趋势,该运移趋势与厦门东海域涨潮流大于落潮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也从侧面反映了研究区域涨落潮流特点与泥沙沉积物来源. 图3 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Fig.3 Surface sediment migration trend in the Xiamen sea area5 结语(1)研究区域内沉积类型比较复杂,主要以细颗粒物质沉积为主,黏土质粉砂占到65.22%.(2)各个分区的海域沉积物粒度参数不同,这主要是由沉积物来源及水动力过程的差异所造成,其中水动力对沉积物起着改造、搬运及再分配的作用.(3)应用粒径趋势分析表明,来自九龙江径流的物质一部分在九龙江口受到潮流作用沉积,一部分往厦门湾外输运,还有少量在涨潮流的作用下往厦门西海域输运、沉积在西海域南部;同安湾沉积物自湾顶向湾内、再从湾内输向湾口,并向高集海堤方向运移,与海堤洞口东余流沙汇聚,使海堤东侧浅滩呈现不断淤涨趋势;厦门东部海域沉积物输运方向主要向北输运.参考文献:[1]程鹏,高抒.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净输送趋势[J].海洋与湖沼,2000,31(6):604-615.(CHENG Peng,GAO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s over the northwestern yellow sea,based upon 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J].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00,31(6):604-615.(in Chinese))[2]左书华,时连强.南汇嘴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J].水道港口,2008(2):88-93.(ZUO Shu-hua,SHI Lian-qiang.Hydrodynamic expla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ediment granularity of Nanhuizui foreland in Changjiang Estuary[J].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2008(2):88-93.(in Chinese))[3]李九发,李为华,应铭,等.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沉积物颗粒度分布和粒度参数特征及水动力解释[J].海洋通报,2006(3):38-44.(LI Jiu-fa,LI Wei-hua,YING Ming,et al.Characteristic and hydrodynamic explan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parameters of sediment granularity in Feiyan shoal of Yellow River Delta[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6(3):38-44.(in Chinese)) [4]刘维坤,唐宗福,刘强池.厦门港湾海底地貌及其冲淤变化[J].台湾海峡,1984,3(2):179-188.(LIU Wei-kun,TANG Zong-fu,LIU Qiang-chi.Submarine geomorphology of the Xiamen harbor and its scouring-silting change[J].Taiwan Strait,1984,3(2):179-188.(in Chinese))[5]左书华,吴以喜,杨华.《厦门港深水航道建设与维护关键技术研究》专题二之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动力地貌及泥沙环境分析[R].天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2010.(ZUO Shu-hua,WU Yi-xi,YANG Hua.Dynamic geomorphic process and sediment environment analysis in the sea area ofJiulongjiang estuary and Xiamen bay[R].Tianjin:Tianj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MOT,China,2010.(in Chinese))[6]GB/T 13909—199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S].(GB/T 13909—1992,Ocean survey standard:Marine geology geophysical survey [S].(in Chinese))[7]曾刚.厦门湾海流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1987,6(1):1-5.(ZHEN Gang.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urrents in the Xiamen harbor[J].Taiwan Strait,1987,6(1):1-5.(in Chinese))[8]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泥沙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Sediment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Chinese Hydraulic Engineering Society.Sediment manual[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92.(in Chinese))[9]MCLAREN P,BOWLES D.The effects of sediment transport on grain-size distributions[J].Journal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1985,55:457-470.[10]GAO S,COLLINS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s inferred from grain size trends,based upon definition of“transport vectors”[J].Sedimentary Geology,1992,81(1/2):47-60.。
九龙江口-厦门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 一A +∑ H C (t + £ 。 ) O 0 —g) S'
∑
十
∑U。 ' 一∑u O J e ;
× 芏 L — - — L一 『
2 h 4g
收 稿 日期 :0 80 —6 2 0—22
△) . ,
式中, A。为基 准海 平 面高度 , 、 分别 为分潮 的振 H g
直分层 的水平 和垂 直 流 速分 量 , 讨论 各 层 的潮 流 分 并
布特 征.
1 2 水 位 边 界 条 件 .
水位 和流速 采用 日野斡男 无 反射边界 条件 , 。
X 方 向开边界 处理 :
1 模 型描 述
11 模型日 . 可控 利 万 程
( =A +∑ H c (t + £ 。 ) o a —g) s, .
第4 7卷
第 6期
厦 门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 fXime ie st ( t r l ce c ) o r a a n Unv riy Nau a in e o S
Vo . 7 NO 6 14 .
NO V. 2 08 0
20 0 8年 1 月 1
九龙 江 口一厦 门湾 三维 潮流 数 值 模 拟
骆智斌 , 潘伟 然 , 国 荣 , 张 马 腾 , 王 君
( 门大 学 海 洋 与 环境 学 院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5
摘要 : 采用浅水半隐式三维数值模型, 考虑九龙江径流影响, 运用垂向水平分层法, 计算了包括九龙江河口、 厦门西港、
∑
2/  ̄
连 续方程 :
a + + : 0 x ‘ ay ’ az
∑ " 一∑铆: U S
九龙江河口盐度分布及其通量的动力过程分析
分析表 明, 潮 汐 振 荡 作 用 是 造 成 陆 向 的盐 度 通量 的 主 导 , 相 对 河 口交 换 作 用 而 言 九 龙 江 属 于 潮 汐 控 制 型 河 V I ; 同时海 门 岛至 鸡 屿 处 为河 、 海 水 混 合 最 强 烈 的地 带 .
关 键词 : 九龙江河 口; 盐 度通 量 ; 河1 : 2 1 交换 ; 潮汐振荡 ; 混合
中图分 类号 : P 7 3 1 .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0 4 3 8 — 0 4 7 9 ( 2 0 1 3 ) 0 6 — 0 8 3 5 — 0 7
河 口作为 陆地 与 海 洋 之 间 的过 渡 地 带 , 自然 资 源 丰富 , 是人 类 活动频 繁 地 区. 在海 陆水 循环 以及 物质 交
第5 2 卷 第6 期
2 0 1 3年 1 1 月
厦 门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Xi a me n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Vo 1 . 5 2 NO . 6
NO V. 2O 13
九 龙 江 河 口盐 度 分 布 及 其 通 量 的 动 力 过 程 分 析
王晋 沅, 江毓 武
( 厦 门大 学 环 境 与 生态 学 院 , 近 海 海 洋 环 境 科 学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 福建 厦 门 3 6 1 1 0 2 )
捅 要 :利 用 RO MS ( r e g i o n a l o c e a n mo d e l i n g s y s t e m) 在 九 龙 江 河 口区 建 立 三 维 水 动 力 模 型 , 应用 欧拉 方 法 将 盐 度 通 量 分 解为 河流所造成的盐度损失通量 、 河 口交换 造 成 的 盐 度 通 量 以及 潮 汐 振 荡 所 造 成 的 盐 度 通 量 . 结 果表 明, 九 龙 江 的 冲淡
九龙江出海口浅水深用码头基床清淤对策
九龙江出海口浅水深用码头基床清淤对策汤星旗【摘要】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和基床施工过程中存在泥沙回淤现象.特别是在河流的出海口,由于河流泥沙运动以及潮汐、潮流、波浪的作用,回淤情况更加严重,对施工过程造成极大影响.本文以厦门港海沧港区21#泊位为工程实例,对该工程基础施工中出现的回淤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总结了清淤所采取的技术对策及措施,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Sedimentation usually occur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bed and the excavation of foundation trench of gravity berth structure. The motion of silt and the actions of tide, current and wave cause more serious sedimentation at the estuary of rivers, which influences the construction to a high extent. Haicang Harbor No. 21 berth Project at Xiamen Port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imply analyze the sedimentation in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nd summarize the measures for dredging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期刊名称】《港工技术》【年(卷),期】2017(054)00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码头工程;水下基础;清淤施工【作者】汤星旗【作者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厦门 3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6+.1厦门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背靠闽南金三角地区,与台湾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
福建九龙江口凤鲚的生物学特征
福建九龙江口凤鲚的生物学特征晁眉;黄良敏;李军;王家樵;张雅芝【摘要】利用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每季度从福建九龙江口的紫泥、岛美、浮宫3个站点的定置张网和流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凤鲚样本,分析凤鲚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九龙江口凤鲚体长分布范围为44~239 mm,优势体长为140~160 mm,体重分布范围为0.20~ 69.10 g,优势体重为0.20~20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3×10-6L3.23(R2=0.88,P<0.01,n=927),体长生长方程为Lt=246.75[1-e-0.65(t+0.21)],体重生长方程为Wt=64.94[1-e-0.65(t+0.21)]3.23,由此可将凤鲚看做匀速生长的鱼类;2)凤鲚夏季洄游至九龙江产卵,性成熟以Ⅴ期为主,冬季摄食强度最强;3)凤鲚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0、0.67和1.33.结果说明九龙江口凤鲚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和限制捕捞措施.【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1)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凤鲚;生长;死亡率;九龙江口【作者】晁眉;黄良敏;李军;王家樵;张雅芝【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1凤鲚(Coilia mystus)俗称凤尾鱼、子鲚、烤籽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一种小型河口性洄游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及长江等各河口区,是长江、珠江等江河口的主要经济鱼类,也是福建沿岸的优势种鱼类[1].人为捕捞对渔业资源有很大影响,研究凤鲚的生物学特征和评估目前凤鲚资源开发状态,对于其今后的捕捞活动和资源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凤鲚生物学的研究多见于长江口及其他海域[2-10],如倪勇等[2]研究了长江口凤鲚的生长、繁殖和食性等生物学特征;管卫兵等[3]研究了长江口凤鲚的生殖特征、条件状况和生殖潜能;仲伟等[4]分析了瓯江的凤鲚种群生物学特征.目前尚未见有关福建九龙江口凤鲚的生态学特征研究的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对福建九龙江口凤鲚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该水域凤鲚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今后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资料.1.1 样品采集及测定调查时间为2010年9月—2013年8月,在九龙江口及其附近海域设置了紫泥附近水域(S1)、浮宫附近水域(S2)和岛美附近水域(S3)3个站点(见图1),分别位于九龙江口上游(淡水海域,盐度为0)、中游(半咸水海域,盐度为5~10左右)和下游(海水水域,盐度为25~29左右),利用群众生产渔船,定船、定点、定人(4人),逐季于农历大潮期间进行随机采样.样品经过初步冷冻处理后带回实验室冷冻保存.生物学测定内容包括体长(mm)、体重(g)、摄食等级、性别和性腺成熟度等.摄食等级根据5级胃饱满度[11]判断;性腺成熟度按照6级目测等级法[11]判断.1.2 数据分析方法1.2.1 生长对Von Bertalanffy体重生长方程求导,可分别求得凤鲚体重生长速度和体重生长加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方程,公式为:当d2W/dt2=0时,可得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p= ln b/k+t0.1.2.2 死亡凤鲚的总死亡系数Z可用FiSAT Ⅱ软件中的体长变换渔获曲线(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法[12,14]进行估算.凤鲚的自然死亡率利用Pauly公式进行估算[15]:ln M=-0.0066-0.279 lnL∞+0.6543 ln K+0.463 ln T,其中T为鱼类栖息地年平均表层水温.得出自然死亡系数M,则捕捞死亡系数F=Z-M,开发率E=F/Z.2.1 渔获情况3年间在紫泥、浮宫和岛美3个站点共获取凤鲚样本927尾,14 860.6 g,其中浮宫站点数量最大,集中于春、夏、秋三季,共390尾,6524.8 g,占总渔获数量的42.1%,占总质量的43.9%;紫泥站点集中于夏、秋两季,渔获267尾,4055.3 g,占总渔获数量的28.8%,占总质量的27.3%;岛美站点集中于春、秋两季,渔获270尾,4280.5 g,占总渔获数量的29.1%,占总质量的28.8%.3站冬季总渔获77尾,815.3 g,仅占总数量的8.3%,占总质量的5.5%.紫泥为淡水海域,凤鲚活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浮宫为半咸水海域,凤鲚活动主要集中于春夏秋3季,冬季较少;岛美为海水海域,凤鲚渔获春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可见凤鲚主要集中于半咸水区域.凤鲚渔获样品,体长范围为44~239 mm,优势体长为140~159.9mm(23.54%);体重范围为0.20~69.10 g,优势体重为0~10 g(36.7%),次体重为10~20 g(34.41%).2.2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根据所测定的体长、体重数据,拟合体长与体重关系(见图2).表达式为:(R2=0.8823,P<0.01,n=927).凤鲚的生长条件因子a为1.3×10-6,表示饵料基础与水文等环境条件较好;生长指数b值为3.23,可视其为匀速生长型鱼类.2.3 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所采集的凤鲚样品,由FiSAT Ⅱ软件中的ELEFAN Ⅰ技术处理体长频率,生长参数L∞和生长参数K分别为246.75和0.65.根据Pauly经验公式:ln(-t0)=-0.3922-0.2752 ln L∞-1.038 ln K得t0为-0.21,因此,该海域凤鲚的生长方程为Lt =246.75[1-e-0.65(t+0.21)],Wt=69.64[1-e-0.65(t+0.21)]3.23;凤鲚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160.39e-0.65(t+0.21) ,体长生长加速度方程为d2L/dt2=-104.25e-0.65(t+0.21);凤鲚体重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146.21e-0.65(t+0.21)[1-e-0.65(t+0.21)]2.23,体重生长加速度方程为d2W/dt2=95.04e-0.65(t+0.21)[1-e-0.65(t+0.21)]1.23(3.23e-0.65(t+0.21)-1). 由图3、图4可见,体长的生长曲线不具拐点,初期上升较快,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趋向于渐进体长;体重生长曲线存在一个生长拐点,生长拐点年龄tp为1.59.2.4 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本文共分析了451尾凤鲚样品的胃肠摄食强度,其中有摄食量的春季有36尾,夏季143尾,秋季172尾,冬季87尾.通过分析胃的饱满度得出夏季的摄食强度以1级为主,春季和秋季的摄食强度以2级为主,冬季的摄食强度以3级为主,占比都大于50%(如图5所示).2.5 繁殖习性对427尾凤鲚进行性别鉴定,发现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以V期为主(占42.4%),接着依次是Ⅳ期(19.4%)、Ⅱ期(12.6%)、Ⅰ期(11.2%)、Ⅲ期(10.5%).性成熟个体春季最多.对50条Ⅲ期以上凤鲚的性腺测定其繁殖力,发现该水域凤鲚的绝对繁殖力在1920~23 250粒之间,其平均值约为8005粒.3.1 凤鲚的生长特性Ricker认为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中的b值可用于判断鱼类是否处于等速生长.国内外研究鱼类和渔业资源的学者,在对大量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以及虾类、蟹类等的体长与体重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绝大多数的b值都在2.5~3.5的范围之间[12].本研究的凤鲚群体b值为3.25,可认为凤鲚为等速生长型.有研究报道舟山近海2003年凤鲚捕捞群体优势体长为60~130 mm[13]20;长江口凤鲚2005—2009年群体优势体长为92.50~167.50 mm[3]3.本研究优势体长140~160 mm,与长江口群体相当,但大于舟山近海海域群体,这可能与不同海域环境因素、摄食等有关.3.2 凤鲚的繁殖习性、摄食特征和开发程度凤鲚春季开始由咸水区洄游至淡水区产卵,冬季游向大海,属于暖温性鱼类.本研究分析得出九龙江口凤鲚夏季的摄食强度主要为1级,春季和秋季的摄食强度以2级为主,而冬季的摄食强度以3级为主.夏季摄食强度较低,而冬季摄食强度较高,可能与产卵期停止进食和食物的丰富度等有关,这与长江口凤鲚繁殖季节摄食率较低而非繁殖季节摄食率较高的食性相似[2];但与舟山近海凤鲚6月摄食量2级最多,而10~12月空胃率最高[16]的情况相反,这可能与不同海域生存环境和生物种类组成有关.本研究利用FiSAT Ⅱ软件中体长变换渔获曲线法,通过体长数据估算出九龙江口凤鲚的总死亡系数为2,捕捞死亡系数为1.33,开发率为0.67.Gulland认为,鱼类资源的最适开发率约为0.5[17],而九龙江口凤鲚的开发比率大于0.5,由此可认为其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本研究结果与王家樵等[18]2011年对福建沿海经济鱼类的研究结果相同,凤鲚资源已超额开发.目前九龙江口凤鲚已经出现过度捕捞、资源衰退的情况,应加紧对其资源采取相关保护措施,以实现其种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黄良敏.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现状与鱼类多样性.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2]倪勇,王云龙,蒋玫.长江口凤鲚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中国水产科学,1999,6(5):69-71.[3]管卫兵,陈辉辉,何文辉.长江口凤鲚生殖群体的动态特征.渔业科学进展,2011,32(5):1-9.[4]仲伟,邵鑫斌,胡利华,等.凤鲚瓯江种群的生物学特性.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14-18.DOI:10.3875/j.issn.1674-3563.2009.04.003.[5]曾强,董方勇.凤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因数关系的研究.湖泊科学,1993,5(2):164-170.[6]施炜纲,王博.长江河口区凤鲚的资源现状.水生生物学报,2002,26(6):648-653.[7]刘凯,徐东坡,张敏莹,等,应用两数学模型对长江口凤鲚捕捞量建模初探.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24(3):262-266.[8]郑颖.长江口凤鲚的资源评价.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40-1714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2.35.061.[9]刘凯,张敏莹,徐东坡,等.长江口凤鲚资源变动及最大持续产量研究.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13(4):298-303.[10]刘守海,徐兆礼,田丰歌.长江口及附近水域凤鲚摄食习性的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4):589-597.[11]陈大刚.渔业资源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8-59,94.[12]詹秉义.渔业资源评估.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8-20.[13]薛利建,周永东,徐开达,等.舟山近海凤鲚生长参数及资源量、持续渔获量分析.福建水产,2011,33(2):19,20.DOI:10.3969/j.issn.1006-5601.2011.02.004.[14]PAULY D,MORGAN G R.Length-based methods in fisheries research.ICLARM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87,13:468.[15]PAULY D.On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al mortality growth parameters and mean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in 175 fishstocks.Journal du Conseil,1980,39(2):175.[16]周永东,薛利建,徐开达.舟山近海凤鲚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现代渔业信息,2004,19(8):19-21.DOI:10.3969/j.issn.1004-8340.2004.08.007.[17]GULLAND J A.The fish resources of the oceans.England:WestByⅡeet,1971:255-261.[18]王家樵,张雅芝,黄良敏,等.福建沿岸海域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6(3):165.【相关文献】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采用文献[13]19的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Lt =L∞[1-e-K ( t- t0) ], Wt =W∞[1-e-K ( t- t0) ]b ,其中Lt 、Wt 分别为t龄鱼的体长和体重;L∞、W∞分别为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K为生长参数;t0为理论上鱼体长等于0时的年龄,是一个假定的理论常数,又称初始参数.渐进体长L∞和生长参数K应用FISAT Ⅱ软件中的ELEFAN Ⅰ技术和Pauly经验公式ln(-t0)=0.3922-0.2752 ln L∞-1.038 ln K,可估算t0.对Von 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求导,可分别求得凤鲚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方程,公式为:。
想了解“神秘的厦门水域”吗?快跟厦门VTS值班员一起来巡航!
想了解“神秘的厦门水域”吗?快跟厦门VTS值班员一起来巡航!美丽的鹭岛厦门是一个与海为伴的城市住在这里,每天都能看见大海但是,你真的熟悉厦门海域吗?不熟悉的话也没有关系下面给小伙伴们推荐一篇厦门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值班员的文章快跟着海事小哥哥一起来巡航厦门海吧!作为一名厦门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VTS)的值班员,平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点(值班屏幕上显示的船舶雷达回波及AIS信号、电子海图上的岛屿和灯塔)、线(VTS的报告线、港口航道、锚地边界线)和面(VTS覆盖区)。
6月的一天,我有幸乘坐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的救助直升机沿厦门湾沿海进行了一次海空巡航,对VTS值班屏幕上的点、线、面有了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在此,我结合VTS值班屏幕、电子海图、卫星地图及航拍照片,向各位读者介绍厦门港口VTS区域的情况。
厦门港口VTS的船舶报告线(点)位置如下:东南报告线:以镇海角灯塔(概位:24°16′12″N/118°07′54″E)为圆心,12 海里为半径,方位055°~230°的圆弧线。
东报告线(同“东线”):以24°30′00″N/118°12′00″E为圆心、3.5 海里为半径,方位045 °~150°的圆弧线。
西报告线(同“西线”):自九龙江口北岸沿117°56′55″E经线向南至24°26′00″N纬线,然后向东至118°00′00″E经线再向南至南岸的连线。
九节礁报告点:航经正横九节礁灯桩(位置:24°20′12″N/118°09′4 2″E)。
土屿报告点:航经正横土屿(位置:24°27′12″N/118°11′18″E)。
各位读者可从下图中对上文所述的各报告线(点)位置情况有更为直观、清晰地认识从上图看,镇海角灯塔、九节礁、土屿这几个较为重要物标的位置清晰可见,下文中,笔者也将对这几个重要物标作进一步介绍。
福建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线状沉积沙体特征
福建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线状沉积沙体特征许艳;蔡锋;卢惠泉;吴承强;郑勇玲;鲍晶晶【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福建沿海强潮河口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均发育有一定规模的线状沉积沙体,通过多波束调查采集数据和浅剖、沉积物资料的分析,对此类沙体特征进行研究,初步认为其为潮流沙脊。
结果表明:在平面分布上,闽江口外潮流沙脊走向近SW-NE向,沙脊局部连片;九龙江口外沙脊走向近 ENE-WSW向,沙脊末端有分叉现象。
分析现代海洋环境作用并结合沙脊规模、水深和河口相对关系的研究显示,沙脊主体规模基本稳定,现代水动力仅对沙脊表面有改造作用。
在潮流、波浪和近岸余流的共同作用下沙脊脊顶部略显平滑,两翼坡度较缓,其沉积物组成以粒度较粗的古河口砂质浅滩砂为主,沉积主体为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时期,近岸河口环境的古水下三角洲遭受潮流侵蚀而成。
%A certain scale of linear submarine sands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tidal sand ridges occurs off the Minjiang Estuary and the Jiulongjiang Estuary in Fujia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by multi-beam acoustic sounding ,sub-bottom profile as well as sediment grain sizes analysis ,we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the tidal sand rid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ridges off the Minjiang Estuary are oriented NE -SW ,and some of them are connected .The sand ridges off the Jiulongjiang Estuary are oriented ENE -WSW ,and some appear to diverge on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marin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affects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 ridges scale ,depth andrelative distance to the estuary ,the main body of the sand ridges is basically steady .They have been reformed by the recent hydrodynamics as evidenced by similar sand waves on both sides of flanks .The interaction by recent tid-al current ,wave and residual current leads to a relatively smooth surface on top and both flanks of the sand ridges . It's indicated that the tidal sands primarily originated from estuarine coarse sandy shoals on the paleo-channel sys-tem and were subsequently modified into the linear forms during the period of Holocene transgression when sea-level rise w as decelerated .【总页数】10页(P142-151)【作者】许艳;蔡锋;卢惠泉;吴承强;郑勇玲;鲍晶晶【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福建平潭350400;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相关文献】1.福建闽江和九龙江现代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意义 [J], 陈心怡;黄奇瑜;邵磊2.福建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变 [J], 陈慧娴;骆美美;王建华;苏志华;金刚雄;瓦西拉里;杨小强;曹玲珑3.福建闽江口—三沙湾口近岸海域沙波群发育特征、成因及其对海洋工程应用的影响 [J], 伊善堂;吴承强;林纪江;胡小三;罗伟东4.闽江口外海域全新统地震地层学特征和沉积作用 [J], 刘阿成;张杰;唐建忠5.福建九龙江——东山湾晚更新世沉积地层特征及其演化 [J], 张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九龙江——精选推荐
九龙江九龙江为福建省的第二大江,位于福建省南部,总长度1 923公里,流域面积14 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流经三明、龙岩、泉州、漳州和厦门5个地市18个县(市、区)。
据《八闽志》载:九龙江“有九龙戏于江”,因名。
九龙江发源于永定县高陂乡赤洲溪村后,源头属玳瑁山脉,北溪为干流,主要支流有西溪和南溪。
北溪全长274公里,流域面积9 640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龙岩市万安溪、宁洋溪、新桥溪和漳州市的龙津溪等4条。
西溪发源于南靖县南坑乡高港村内舰山北麓,全长172公里,流域面积3 940平方公里,其中94.4%的面积在漳州市境内。
主要支流有船场溪、花山溪、龙山溪和永丰溪4条,以船场溪为源。
九龙江的西溪和北溪在龙海市的福河汇流,下纳九龙江南溪(河道长68公里、流域面积660平方公里),经厦门港注入台湾海峡。
九龙江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
多年平均降雨量1 400~1 800毫米,以中部西溪和北溪分水岭为最大,最高区达2 000毫米,向东南沿海递减,沿海为1200 ~1300毫米,降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夏多锋面雨,夏秋多台风雨,常造成洪水, 4~9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5%。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000~1 500毫米,陆面蒸发量700毫米。
流域年径流量与年雨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丰枯年径流量变幅为80亿~280亿立方米。
北溪年平均径流量为89亿立方米,西溪年平均径流量为37亿立方米。
北溪干流由锋面雨引起的洪水,出现在5~6月,一般洪峰流量较小。
大洪水多由台风暴雨引起,1842年8月发生过4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峰流量1.29万立方米每秒,新中国成立后以“60·6·9”洪水为最大,实测洪峰流量9 400立方米每秒(接近50年一遇)。
西溪干流的大洪水亦由台风暴雨引起,常出现在6~9月。
新中国成立前发生过5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8 500 ~10 000立方米每秒,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较大洪水8次,最大一次为“60·6·9”洪水,洪峰流量6 140立方米每秒(33年一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1期台 湾 海 峡 Vol.19, No.1 2000年3月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 TRAIT Mar.,2000九龙江口2厦门港河口盐度锋面的特征Ξ王伟强 张远辉 黄自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摘 要 本文着重研究九龙江口2厦门港冬季小潮实测的各潮时盐度锋面,发现其具有锋面宽度窄、盐度梯度很大,平面上等盐线大致成西北2东南走向、横断面上则较多呈向南向下倾斜的特征,其锋面盐度在15~27之间,锋面宽度约在2.6~4.3km之间,盐度梯度在2.1~2.6km-1之间;但盐度锋面区的位置、宽度和盐度梯度随潮位、水深的变化而变化。
落急时各层盐度锋面都在象鼻嘴与屿仔尾连线以西,并随水深的增加不断向西推移,退潮时九龙江冲淡水与西港海水的交汇处存在“退潮流锋面”,其上辐聚作用强烈,使海表漂浮物聚集在等盐线约为25.5之处形成“流隔线”现象;在两个横断面上,盐度由南向北、由上至下逐渐升高,锋面由断面的中部表层向南部底层倾斜,表明低盐的九龙江冲淡水主要沿南岸上层向外港运移。
在涨急时,除表层盐度分布较为特殊外,中、底层的盐度分布与落急时相应层次的相似,表明本河口区普通存在“盐楔”现象。
关键词 河口区 锋面 盐度梯度 流隔线 盐楔中国图书分类号 P731112河口锋面是河、海水之间强烈混合的狭窄过渡带,在这过渡带中,海洋动力及海水的理化特性都有别于其两边,对河口区流场变化、物质的迁移及沉积过程、离子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以及生态过程都有着重要影响[1],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所指河口区主要包括九龙江河口区和湾口区两部分,是东西全长约21km,南北平均宽约6.5km,西宽(约9km)东窄(约3.5km)、总纳水量约为7.512×108m3[2,3]的狭长海湾。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约为11909km2,年径流量约为117.46×108m3,经湾西部的两个口(其中主要是南口)汇入河口区内,产生河水和海水交汇的冲淡水锋面;河口区的东北部则有长约14km、面积为52km2、纳潮量约为2.87×108m3[4]、水体成份主要为海水及少量城市生活污水的厦门西港区,其海水经厦2鼓及嵩2鼓海峡进出于河口区,因此本河口区水文状况、温盐结构及化学要素的分布都较为复杂,但仍主要受正规半日潮的控制。
由于上述原因,本河口区河口锋面特征也有别于其它河口区。
本文以“厦门港河口锋面与物质交换过程研究”基金项目所获得的冬季航次资料及有关历史资料,分析研究本河口区盐度锋面的特征。
1 资料获取1.1 调查方法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476290号. 王伟强,男,1942年10月出生,副研究员.本文于1998年11月19日收到.于1997年12月24日(农历11月25日)小潮期间,以3船准同步的方式,在落急和涨急前后各1h 内,对图1中的31个测站进行2次观测,其中1至21号站为只作表层取样的大面观测站,用一条船完成,22~26及27~31号站为表、中、底3层取样的断面观测站,由2条船完成(加测低平潮前后各1次/h )。
用于营养盐分析的水样都在船上即时过滤并冰冻保存,全部样品都于次日分析完毕(营养盐观测结果另文阐述)。
图1 九龙江口2厦门港河口锋面调查研究站位的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urvey stations of salinity front in Jiulongjiang Estuary 2Xiamen Harbour1.2 分析方法水样分析工作严格按照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年版《海洋调查规范》(G B12763.4291规定的方法和分析步骤进行)。
1.3 历史资料利用1980~1981年“厦门港海洋环境综合调查”[5]获得的冬季3航次资料。
2 结果与讨论2.1 落急时的盐度锋面特征表1和图2为本河口区落急时各层盐度锋面特征值和分布图。
由表1可知,本河口区锋面盐度梯度较杭州湾的[6]大得多,图1表明,落急时各层盐度都从河口(尤其是南口)向外迅速递增,等值线都大致呈西北2东南走向,各水层均有明显的盐度锋面存在,但各水层的盐度梯度、锋面位置等则有明显的差异。
图2 落急时盐度的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at ebb fast tide・38・ 1期 王伟强等:九龙江口2厦门港河口盐度锋面的特征 在表层,盐度从河口附近小于9.7增至湾口的28.2,等盐线则由西北2东南走向逐渐转变为西偏北向东走向,并在湾口向南偏转,明显地反映出九龙江冲淡水受西港海水的冲击挤压,而主要沿本港南岸向湾口运移的状况[2,3,5];在海门岛以西,盐度较低,等盐线较稀少;海门岛东至象鼻嘴西南约4.3km 的范围内,盐度由15增至25,盐度为20的等值线穿越鸡屿,等盐线密集,盐度梯度大(2.3km -1,表1),是河、海水激烈混合区,也是本河口区冬季小潮落急时表层的明显盐度锋面区。
退潮时九龙江冲淡水与西港海水的交汇处,虽然盐度梯度远比盐度锋面区的小,但由于来自河口区和西港区的流速和方向不同的两股退潮流在此相遇和顶托[3],产生一个很狭隘的带状“退潮流锋面”,此锋面上的辐聚作用强烈,使表层海水中的漂浮物聚集在盐度约为25.5的等盐线附近,形成退潮过程中的“流隔线”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此交汇处的“流隔线”之走向和位置与1982年5月5日大潮时进行的“厦门港漂浮浮子跟踪试验”观测结果及本项目的“潮流场计算结果”和“水质点拉氏运动数值摸似”结果十分接近[7],也与我们1997年各季度月大、小潮退潮时的现场目视观测结果一致,这表明无论哪个季节,无论是大潮小潮,退潮时冲淡水与厦门西港海水交汇处都有“退潮流锋面”存在,此锋面上的辐聚作用强烈,表层都产生“流隔线”现象,尽管“流隔线”的位置会随着大、小潮及退潮潮时而不断有所变化。
表1 落急时锋面盐度特征值Tab.1 Features value of salinity at ebb fast tide 层 次表层中层底层锋面盐度15~2516~2417~25锋面宽度(km )4.3 3.9 3.2盐度梯度(km -1) 2.3 2.1 2.5 注:盐度梯度>2.0盐度锋面区.中层盐度普遍较表层的高,盐度升至12.9~29.2之间,分布趋势与表层的大致相似,但鸡屿以东,盐度高、等盐线稀少,基本上仍为西港海水和港外海所占据;盐度锋面区已西移至鸡屿至海门岛之间约3.9km 的范围内,锋面区内盐度16~24,梯度变为 2.1km -1,等值线为西北2东南走向。
底层的盐度在15.5~30.1之间,普遍较表、中层升高,盐度为20的等盐线西移至海门岛东侧,盐度锋面区进一步向西偏移,锋面区的宽度缩小至约3.2km ,盐度17~25,梯度2.5km -1等盐线走向也与表、中层的有所不同,由西至东逐渐由西北2东南走向转变为北2南走向;鸡屿以东为西港和港外海水占据,九龙江冲淡水仅影响至鸡屿以西。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落急时,九龙江冲淡水对本河口区表层西部和南部海域盐度分布的影响大,并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河、海水激烈混合的锋面区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向西迁移,表明在垂直方向存在着“盐楔”现象,九龙江冲淡水主要沿近上层及南岸向外运移;在冲淡水与西港水交汇处辐聚作用强烈,表层形成“流隔线”现象。
表2 涨急时锋面盐度特征值Tab.2 Features value of salinity at flood fast tide 层 次表 层锋 面主次中层底层锋面盐度22~278~1718~2718~27锋面宽度(km )2.2 4.33.9 3.8盐度梯度(km -1)2.3 2.1 2.3 2.6 注:盐度梯度>2.0km -1为盐度锋面区.2.2 涨急时的盐度锋面特征表2和图3为本河口区涨急时各层盐度的分布及锋面盐度特征值。
由图可知,表层盐度的分布较为复杂,中、底层的则与落急时相应层次的分布较为相似。
在表层,盐度为5.7~2.9之间,湾口海域等盐线密集,盐度梯度大,表明外海水正在向湾内推进;鼓浪屿西部及南部海域等盐线较稀少,盐度梯度较小,盐度为20的等值线仍在鼓浪屿西部及南部海面,・48・ 台 湾 海 峡 19卷这一盐度约为17~21的水体,可能是退潮时退至湾口外、到涨潮时又重新返回湾内的九龙江冲淡水;在这个水体与外海高盐水及九龙江河水之间,形成两个明显的主次盐度锋面区,主锋面区在湾口附近,中心盐度约为25,锋面宽度约为2.2km ,梯度2.4km -1,锋面方向为北偏东2南偏西;次级锋面区则在鸡屿附近,中心盐度约为15,锋面宽度为413km ,盐度梯度211km -1,锋面方向为西北2东南;此水体与西港海水产生的锋面实际上已推进至西港内,在鸡屿以西,盐度较低,由东—西等盐线逐渐减少,为低盐的九龙江冲淡水。
中层的盐度在16.2~29.6之间,钱屿2屿仔尾一线以东,盐度高、等盐线稀少,为高盐外港和西港海水占据;此线以西至海门岛约3.9km 范围内,盐度迅速降低,等盐线密集,形成中心盐度约为22,梯度2.3km 21,锋面方向为西偏北2东偏南的盐度锋面区;海门岛以西,盐度低,等盐线稀少,分布较均匀。
图3 涨急时盐度的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salinity at flood fast fide涨急时底层盐度在16.5~31.3之间,其分布与落急时的十分相似,这表明,无论是涨潮还是落潮,半潮时底层河海水的混合状况相似。
由上分析可知,涨急时本河口区水体也普遍存在着盐度锋面,和落急时一样,盐度锋面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向西推移,这表明本河口区普遍存在着“盐楔”现象[2]。
由本河口区落急和涨急各层盐度的分布可知,在落潮时,表层水体先退,底层水体后退;而在涨潮时,则相反,底层水体先涨,表层水体后涨,这与潮流的观测[3,4]结果相符。
2.3 横断面上的盐度锋面特征2.3.1 西断面上的盐度锋面特征 图4为西断面(站号22~26)各潮时盐度的断面分布。
由图可知,西断面上各潮时都存在着明显的盐度锋面,锋面区的位置、盐度梯度及等盐线的倾斜度等都随潮时而有所变化。
在落急时,西断面盐度在24.47~28.92之间,呈南部表层低,北部底层高的分布状态,在22和25号站底层各有一高盐水舌向上伸展,23号站表层至26号站底层一线以北等盐线较稀少,分布较均匀;此线以西至南岸3/5H 处(H 为水深)和25号站表层连线之间,等盐线密集,形成一狭窄的盐度锋面区。
锋面区以南,盐度较低,等盐线稀少,分布较均匀。
低平潮时,西断面上盐度下降为17.61~28.36之间,25号站底层的高盐水舌消失,南岸1/2H 与23号站表层连线至22号站表层与23号站底层连线之间,盐度梯度大,形成盐度锋面,锋面区内,24号站以南,等盐线较平行于海面,其北面,等盐线较垂直于海面;锋面区低盐面之上,盐度低,等盐线较稀少,分布较均匀;锋面区高盐面之下,盐度较高,等盐线稀少,呈分布均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