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绪论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性质服装结构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1.平面结构设计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比例分配法原型法2.立体结构设计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单一式混合式展平式三、服装结构的内容服装人体工学规格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平面、立体结构设计的方法特体服装的结构处理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庛病与修改第一章服装与人体工学第一节人体的构成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干部、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

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

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干部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

7。

乳头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乳头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服装设计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

服装设计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

3、后腰围线提高
将后腰围线升 高1—2cm。 这时后腰节加 长,腋下省相 对变小。 适合服装:轻 度驼背体、肩 胛骨高体和中 老年体型
二、前后侧缝差的处理
处理原因:因为腰围线不呈直线形,所以在原型应 用时不论哪种腰围对位方式,都会出现前侧缝比后 侧缝长的现象。即使在前后袖窿深点做纵向变化之 后,仍然存在如何解决侧缝差数问题。 解决方法:1、收腋下省 2、转移胸省 3、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 4、减少前袖窿的长度
1、袖窿深点的横向变化
增加袖窿深点横向的量 ↓ 加大胸围 ↓ 加宽袖窿宽 ↓ 加宽背、胸宽
2、袖窿深点的纵向变化
纵向变浅:袖窿纵 向变浅是有限。 纵向变深:前袖窿 深的变化以后袖窿 深为准 (多加深 0~2cm) 。 上衣;AC/CB=1/0.8 大衣:AC/CB=1/1.2
四、领口变化规律
领口开宽开深的依据:原型中的领宽、领深,以及 各个结构点所构成的领口曲线,是符合人体颈根部 的基本结构。在绘制各种领型结构图时,应以领口 曲线为基准,以领型立体效果为依据,来决定领口 的开宽量及开深量,再绘制出领口曲线。 领口开宽开深的方法: 1. 领口开宽:以原型侧颈点为参考点,一般采用前 后开宽量相同的方法。 2. 领口开深:后领深比较稳定,一般领型多为0.5— 2.5cm;前领深变化大,应根据具体领型确定。
可在原型的基础上使肩端点上提 或下移,改变落肩尺寸。一般除 了针织衫适当下移外,多数以肩 端点升高为主。 升高量与垫肩厚度和肩部造型有 关。通常款式后肩端点上提1— 2cm,前肩端点上提高0.5— 1.5cm。 肩端点与侧颈点的位置确定后要 重新画顺肩线。肩线有直线和前 凸后凹形两种。
方法一
后衣片收肩背 省、(或移于 后领省,或移 于肩背的分割 线中)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专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须的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专业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本课程打破原来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以知识全面性为本的观念,从生产实际出发,突出“够用为度”的理念,采用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合理结合的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特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了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以能力为本位,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个人就业需求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以素质为基础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既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案例,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具备从事本专业所涉及的服装裁剪图的阅读,绘制能力,采用的训练项目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具备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制图技能,这是本课程在学校期间的阶段目标。

从长远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的总目标能知道《服装结构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掌握测体和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裁制一般品种的服装,并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标准体型的服装款式变化,具有服装结构处理的初步应变能力,初步掌握样板制作的基本理论及技能,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敬业精神。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1、能知道服装制图中的依据和基本规定,如号型,图线,符号,工具,字体以及画法和标准方法等。

裙子

裙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裙装的结构设计
② 将布料臀围线与人台的臀围线对齐,并在臀围处预留 0.5~0.7cm 的左右松量(图4 一17 )。 ③ 将侧缝处臀围线以上纱向推平,并用大头针固定(图4 一18 )。 ④ 将形成的臀腰差量进行均匀收省(图4 一19 ) 。 ⑤ 确定好前身臀省的宽度及省尖部位(图4 一20 ) 。 ⑥ 清剪腰线处的缝份,并打上剪口(图4 一21 )。 ⑦ 在腰线及侧缝线处贴上标示线(图4 一22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裙装的结构设计
⑧ 按标示线清剪侧缝处缝(图4一23 )。 ⑨ 将各部位做好标注取下修样(图4一24 )。 ⑩ 立裁后样板的修正(图4一25 ) 。 ( 4 )直筒裙的组合效果,如图4 一26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裙装的结构设计
二、A 字型短裙 1 .款式及其特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裙装的结构设计
( 2 )立裁制作(前身)。 ① 将准备的育克胚布中心线与人台中心线附和,并用大头
针固定(图4 一33 )。 ② 在腰围线处留有0.5cm 余量,其余的量推至侧缝(图4
一34 )。 ③ 将侧缝处臀围线以上纱向推平,井用大头针固定(图4
一35 )。 ④ 在腰线及侧缝处贴上标示线(图4 一36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裙子的概述
五、裙子的测量部位 1 .裙子测量部位 ( 1 )裙长:在髓骨上3cm 处沿侧缝量至所需长度。 ( 2 )腰围:在腰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 ( 3 )臀围:在臀部最丰满处围量一周。 ( 4 )臀高:从腰围线至臀围线的长度。 六、裙子结构线名称 裙子结构线名称,如图4 一4 所示。
第四章 裙子
第一节 裙子的概述 第二节 裙装的结构设计 第三节 裙变化与纸样原理 第四节 裙款式变化实例

衣袖结构设计

衣袖结构设计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袖山是衣袖造型的主要部位,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分为宽松型、 较宽松型、较贴体型、贴体型、极贴体型五种。袖山结构设计包括袖 窿部位结构和袖山部位结构的设计,因为两者是相配伍的,所以风格 必须一致。
一、袖窿部位结构
袖窿部位是为装袖山而设计的部位,风格变化,袖窿结构也不同。 标准的人体腋围=0.41B*=34.4CM,臂根围=0.34B * =28.6CM。下图是 不同风格结构的袖窿。
4.帖体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约为0.2B+3+(2~3) cm。前肩冲肩量取2.5~3cm。 后肩冲肩量约取2~2.5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2.5 ~3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 ~ 3.5cm。 放松量为B=(B*+内衣厚度)+0~10CM 。肩宽为S=0.25B+16~17CM。
二、袖山部位结构
第七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第三节 袖身结构设 计第四节 圆袖变化结构 第五节 连袖、分割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一、结构种类
①.按衣袖的长短分为六类:
无袖 盖肩袖 0.1h-(6 ~ 8)cm 短袖 0.1h+(2~4)cm 中袖 0.15h+8cm 长中袖 0.2h+(6 ~8)cm 长袖 0.3h+(8 ~ 9)cm
①袖身结构与人体手臂的关系
人体手臂的形态是向前微倾斜的,肩 端点(SP点)向下作垂线:手腕中心与垂线 水平距离为4.99CM,垂线与手臂中心的 夹角为6.18°。手臂肘部中心垂线与手腕 中心为12.14°。因此符合人体手臂形态 的袖身是前倾的。袖中心线的交点向袖口 做一偏量,称为袖口偏量。直身袖的袖口 偏量为0~1CM,较直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1~2CM,女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2~3CM,男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3~4CM。如图: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 结构设计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   结构设计原理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章结构设计原理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对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的准确审视。

掌握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其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吻合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熟悉结构线的各种画法。

教学要求:1.能准确审视服装效果图,掌握服装各部位的吻合、各部件的组合关系。

2.明确结构线是服装结构的具体表现,掌握结构线在结构制图中的正确使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装效果图的审视与结构分解一、服装效果图的外形轮廓审视:服装设计效果图也有人称为服装画,是设计者对服装造型款式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是设计者的创造构思语言,是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效果图的伸视包括对效果图的类别、(工艺型、具实型、夸张型、艺术型)款式的功能属性、(实用型、表演型、广告服装)平视与透视结构、(外部造型、部件之间相连、穿脱形式、各部位舒适量)结构的可分解性、(重点)材料性质与组成、(面、里、辅料的种类、纹样、色彩、毛向、布纹、可烫性、可缝性))工艺处理形式(装饰线、开口、开衩、辑明线及各种材料的组合)等内容。

(一)结构的可分解性:效果图所显示的服装能够通过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方式,图解成基本衣片的特征称结构的可分解性。

设计合理的服装都具有良好的可分解性,如果服装某部位不能图解成衣片,则称该部位不可分解。

审视服装效果图时,应注意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服装外形轮廓:即服装结构必须适合人体穿着需要,不能阻碍人体活动规律。

其服装是紧身型还是宽松型的。

常需特别注意的部位有领口、下摆、袖口、腰围等部位,要分析其大小能否通过人体头部、肩部、臀部等部位,如不能则需观察该部位附近是否有开口、折裥、装松紧带等工艺形式,这些工艺形式所提供的宽松量加上原来部位的大小能否使穿脱方便和美观。

2.分析衣缝线条的结构性:款式造型图分解成平面的结构图后衣片相关的部位结构图之间是否存在着重叠部分,即使两者分离的结构形式(如省道、分割线)使两者在重叠部分消失的同时仍能保持衣片形状的完整性。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在服装制版过程中,虽然各部位最终数据会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常量或者是根据同一个公式计算得来的,熟记这些数据和公式将很大地提高制版的工作效率。

领子部位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

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

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5颈窝周长。

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

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

领座宽为2.5~5cm。

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袖子部位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

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

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2%袖窿周长,约为4~5cm。

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肩宽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

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m。

)腰围部位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

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

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

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

高腰型立档加长1~3cm。

衣长确定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m,齐虎口;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以及工艺缝制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其专业内容实用性强、针对生产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熟练掌握缝制操作技能和技巧,熟悉服装生产流程,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以“三创”为核心的“双能”人才培养为目标。

1.教学观念方面树立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并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培养贯彻“创新、创意、创造”人才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强化学生人文内涵性拓展技能和专业工具应用技能的观念;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观念。

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根据服装设计专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市场调研、分组研讨、动手实践、体验感受、分析总结,互动式讲评、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服装结构工艺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贯穿,同时将立体裁剪手法与CAD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以达成中级工考核为基本目标。

3.教学方法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训结合,实训与调查结合,技术不断创新的理念,单项实训与项目综合实践结合,实用与创新结合的教学与实际对接的模式,通过多层次、多单元实训、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室设计实训、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服装设计与生产中心等,进行项目综合设计实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为提高学生应用与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业、就业人才的基本素质,积累后续发展的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服装的放缝和排料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服装的放缝和排料

第四节服装的放缝和排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服装的放缝和排料。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服装的放缝和排料,培养学生对服装的放缝和排料的掌握能力,为正确的服装制图打基础。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服装的放缝。

服装的排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学生学习、操作(主体)活动时间分配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授记录学生出缺席及课前准备情况。

服装部件的组合有哪些?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第四章制图方法第四节服装的放缝和排料一、服装的放缝服装结构制图有毛缝和净缝两种。

服装的裁片画好净线轮廓图后,四周应加放缝头、贴边等,才能进行裁剪。

各部位放缝一般为1cm,。

二、服装的用料正确计算机服装用料,在经济核算和物尽其用上都有重要意义。

用料多少,主要取决于服装的式样、规格的大小和门幅的宽度这三个因素。

(1)服装的款式变化较大。

(2)倒顺毛面料每件另加5cm,格子料另加一格半,倒顺格另加两格。

(3)面料的缩率应另加。

(4)改用不同门幅换算公式:改用门幅用料数=原用门幅×原用数/改用门幅。

师生问候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学生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教师提问学生观察回答教师结合电脑演示讲解学生看并记录学生观察三、服装的排料1.材料的正反面与衣片的对称大多数的服装材料都是分正反的。

而服装制作时一般都是要求材料的正面作为服装的表面。

同时,服装上许多衣片具有对称性,例如上衣片前后衣片,袖子,裤子等,都是左右对称的两片。

2.材料的方向性其一,服装材料有经向纬向和斜向之分。

其二,从两个相反方向观看面料的表面状态时,会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3.条格面料的处理对于条格面料制作成的服装,一般要求对条格,排料时必须将样板按设计要求摆放在相应的部位,否则将会错条错格。

4.紧密排料服装紧密排料是在保证裁片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约用料的合理套排画样。

服装紧密排料可用于单件服装的画样,但更多的是用于工业生产时的裁剪画样。

9、第五章 第四节 衬衫款式变化 教案《服装结构制图》(高教版 第6版)

9、第五章 第四节 衬衫款式变化 教案《服装结构制图》(高教版 第6版)
1.衬衫款式的基本结构:介绍衬衫的领型、袖型、身型等基本结构。
2.衬衫款式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款式衬衫的变化原理,如领型、袖型、身导学生进行衬衫款式的创新设计。
4.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款自己设计的衬衫。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衬衫款式的基本结构,理解变化规律,培养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设计工具,如服装设计软件,让学生进行虚拟设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第四节《衬衫款式变化》。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衬衫款式的变化?”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正装衬衫和休闲衬衫,它们在款式上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衬衫款式变化的奥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衬衫款式的变化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对衬衫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不同款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在进行创新设计时,可能会遇到创意不足或者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制作技巧不够熟练或者材料选择不当的问题。
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提供详细的讲解、进行示范操作、提供实践机会等,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衬衫款式变化的基本概念。衬衫款式变化是指通过改变衬衫的领型、袖型、身型等基本结构,创造出新的款式。它是服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衬衫的领型和袖型,创造出新的衬衫款式。这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衬衫款式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如何利用原型进行纸样造型变化

如何利用原型进行纸样造型变化

第五步: 合并腰节以下的省道
第五步: 合并腰节以下的省道
第六步: 修顺腰口及底摆弧线
衣片结构变化案例
第一步: 转移袖窿省,使胸围线以上 的区域形成平面的状态,为 分割的造型提供一个良好的 绘制环境。
第一步: 转移袖窿省,使胸围线以上 的区域形成平面的状态,为 分割的造型提供一个良好的 绘制环境。
第一步: 转移袖窿省,使胸围线以上 的区域形成平面的状态,为 分割的造型提供一个良好的 绘制环境。
第一步: 转移袖窿省,使胸围线以上 的区域形成平面的状态,为 分割的造型提供一个良好的 绘制环境。
第二步: 剪切腰节线,还原成 二围的结构状态。
第三步: 将腰部到臀部的省道进行合并, 使上胸、前中、臀部三个区域 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图形。
用省道将袖山 增加的量进行 消除分散
合并省道
合并省道
合并省道
合并肘省
合并肘省
合并肘省
合并肘省
修顺结构线
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第七步: 合并腋下省,还原袖窿省。
前片的省道全部转移到 分割线当中,没有更改面积, 只是发生了位移。
袖片结构变化案例
袖山的1/2的位置设置 一根剪切线,按照图示 进行剪开。
袖山变化的区域
根据款式特征抬高袖山
根据款式特征抬高袖山
根据款式特征抬高袖山
修正袖山
修正袖山
确定抬袖的宽度 及造型
2cm
B/2只需加4cm
•围度的变化
2、加放量影响服装的间隙量,影响服装的合体度
成品胸围
加放量 4cm 8cm 12cm
垂直间隙量
0.64ccm 1.27cm 1.91cm
成品胸围半径 净胸围半径

第四节女西服的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

第四节女西服的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

第四节女西服的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一、女西服的款式特点:三开身结构,前片分两部分,即前大片和腋下片。

前大片设腰省,左右两个嵌袋,方角袋盖。

后片有后中缝。

平驳头,平下摆,单排三粒扣。

圆装两片袖,有袖开衩,开衩处钉三粒扣。

女西服的款式变化很多,结构紧凑严谨、造型合体美观,是广大女性较喜爱的服装品种。

二、面料选择:女西服的面料可使用中等厚度的全毛、毛涤混纺、麻、棉、化学纤维等织物。

里料一般选用涤丝纺、尼丝纺等织物。

袋布既可选用里料,也可用全棉或涤棉布。

三、面辅料参考用量:1、面料:幅宽144CM,用量约150CM,估算式为衣长+袖长+20CM左右2、里料:幅宽144CM,用量约145CM,估算式为衣长+袖长+15CM左右3、辅料:有纺粘合衬适量,无纺粘合衬适量,垫肩1副,大纽扣3粒,小纽扣6粒四、成衣规格:(单位:CM)名称号/型衣长胸围肩宽袖长袖口宽165/88A 70 88+14=102 42 58 14 规格五、结构制图:结构制图的方法:可参照西装领外套的制图方法。

要点:1、侧胸省通过纸样折叠转移隐藏到公主线上。

2、凡后肩有肩公主线,就应在其上打肩省,前肩线长为后肩线长-1.5CM3、后片公主线与袖后起翘点对位(一)利用有侧腰省的女装原型进行绘制,让原型板的前后身腰围线落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绘制后片:延长后中心线至衣长,绘制后片矩形。

1、后领宽水平加大1CM,以加大领围,方便内穿毛衫等。

2、肩点向上抬升1CM,向外水平加大1CM,增加小肩长,保证内穿毛衫合体。

3、腋下点向下降1.5CM,向外水平加大1.5CM,增大袖窿及加大胸围至所需要尺寸,此时胸围线下降了1.5CM,胸围半围加大了3CM。

4、后中心线在胸围线上内收0.5CM,在腰围线上内收1.5CM,在下摆围线上内收1.5CM。

5、设定后片侧缝:在腰围线上内收1.5CM。

6、设定后公主线和后肩分割线:在后袖窿弧线上取与后背宽线相切的点,在后肩线上3等分,并设肩省1.5CM,在后片腰围线上三等分点,连接这4点形成弧线至底摆,即形成后公主线和后片分割线。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正稿)资料讲解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正稿)资料讲解
准确可靠 新原型是通过大量的人体数据收集与 研究及多年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 简便易学 新原型是服装裁剪基础图,裁剪制图只 要按照款式部位尺寸,就能画出裁剪制图。 可以长期使用 服装原型适用于大部分青中年人群, 也适用于单、夹、棉等各类服装品种及各种服装款 式.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4.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三吉满智子主 编的教材《服装造型学理论篇》 第八章的相关内容。省道的变化 与转移是服装结构教学的重要内 容,它不仅贯穿着整个新原型的 知识教学,而且是学生进行女装 款式变化的关键一环。
1 胸省的分布: BP点为中心,360°范围。
方式
教 教学与市场的需求一致
教学 理念
学 学习与学生的兴趣一致
做 制作与企业的要求一致
1.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 设置特定的情景,围绕情景进行互动教学。
分组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实行分组 教学,以好带差,共同提高。
操作示范法 学生先看教师操作示范,然后再练习。
分分析析点点评评法法 学生分析讨论、互评,教师点评。
1.全班分成八 个小组,进行 胸省转移练习 2.教师将讲义 下发至各组, 并提出问题。
(四)作品展示 对比总评
各小组将最好 的作品进行展 示;
各小组分享本 堂课的学习心 得和收获。
观察 评析
讨论
设计意图:教师扮演着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以反问、 建议的方式分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 造性。
关键
教学难点突破的关键:多媒体演示和 教师手动示范。
教学 对象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高二年级学生。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感兴趣的东西 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欠缺,缺乏理想信念。

裙装制版[指南]

裙装制版[指南]

第三章裙装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一节裙装原理一、测量部位腰围:腰部最细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臀围: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绕一周的长度裙摆围:裙子下摆周长裙长:腰节线至所需裙长的长度二、裙装基本结构线名称三、裙装的分类(一)按裙装的长度分类:超短裙,短裙,膝裙,中长裙,长裙等。

(二)按腰位高低分类:低腰裙,无腰裙,腰带裙,高腰带裙,高腰裙等。

(三)按裙外形分类:窄裙,直裙,A字裙,斜裙,圆裙等。

(四)按裙的片数分类:一片裙,四片裙,多片裙,节裙等。

(五)按褶的类别分类:单向褶裙,对褶裙,活褶,碎褶,立体褶等。

四、裙原型裙原型是取自女体直立状态下绕腰、臀部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形态。

(一)作前中心线(1),上平线(2),下平线(3)。

(二)作臀围线(4),中臀围线(5),侧缝线(6),后中心线(7)。

(三)确定前腰侧点(8),后腰侧点(9),后中心点(10)。

(四)画顺前侧缝线(11),后侧缝线(12),前腰口线(13),后腰口线(14)。

(五)作前后省。

第二节裙装结构分析一、裙装的放松量(一)腰围的放松量人在呼吸及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差值变化。

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所以裙装的放松量可控制在0~2c m。

(二)臀围的放松量臀围放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裙装的造型风格。

人体一般坐立的变化需要,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控制在4~6cm左右。

(三)裙摆围的放松量裙摆围的大小由款式的造型而定。

宽松裙的摆围可呈A形,圆形,甚至超过360°。

运动类型裙摆围波浪起伏、飘逸、舒展,而合体的裙摆围设计则要考虑到人体的活动范围。

裙叉一般开在距腰口线40cm以下为宜。

无裙叉的裙摆围应随裙长的增加而增加。

二、臀高线的确定臀高线与人体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认为臀高线距腰口线的距离为身高/10+1,也有按H/6计算的。

还可实际测量从腰节线至臀围线的长度进行确定。

三、腰省的确定(一)省量腰省量为腰臀围的差值。

现代服装设计的廓形与款式研究

现代服装设计的廓形与款式研究
第一, 以英 文字母 命名 服装 轮廓 , 首先 由Do ir
装 、 闲装 、 家服 、 休 居 男装 等服 装。X 形廓形 的造 型 特 点是宽 肩 、 收腰 和 自然放开 的下摆 , 该种廓 形具 有 柔美的女性化风格 特征 , 最能体现 出女性优雅 的 气质 , 适用 于高级 时装和各 种礼服 。H 形服 装风格 特 征可派生 出多种 外形 , 如直线形 、 矩形 线形、 松 宽
甓池镦 ,斯 充 育
现代服装设计的廓形与款 式研究

摘 要: 服装造型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 一是服
形 、 叭形 等。 第 四, 专业术语命 名 , 喇 按 如窄长 形 、 宽松形 、 公主线形等。

装廓形 , 二是款式设 计。服装廓形又被称 为服装的轮廓线 ,
是 指 服 装 外 部 的 造 型 线 , 服 装 外 部 造 型 设 计 的根 本 要 是
孝 佳
由于服装设计 师灵感与创 意的千变万 化 , 装 服

素。服装款式是指服装的 内部结构, 包括服装的领 、 、 、 袖 肩
门襟 、 道 、 省 下摆 等 细 节部 位 的 造 型设 计 。服 装 廓 形 与 款 式 既相 互 制 约 , 相 辅相 成 。服 装 款 式 变化 可 以 支撑 、 富 服 又 丰 装 的 外 部 廓 形 ; 服 装 外 部 廓 形 的 变化 又制 约 着服 装 款 式 而
影, 服装廓形 可以被 用来 区分和描述 服装 的重要特
点。服装 的外轮廓决定其造 型给人 的总体 印象 , 它 进入 人们视 觉 的速 度和 强度往 往大 于服装 的局 部 细节 。外轮廓 的变化 与时代 脉搏 紧紧相连 , 它的变
迁 留下 了明显 的时代痕 迹。服 装所 呈现 的长 、 、 短

中职服装设计教案:衬衫的款式变化(全3课时)

中职服装设计教案:衬衫的款式变化(全3课时)

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容(二)制图规格号型袖长衣长胸围领围肩宽前腰节长胸高位160/84A 56 66 98 36 40.5 40 24二、女衬衫各部位线条名称反复记忆,为制图作准备三、结构制图(一)女衬衫前后衣片框架制图分析制图要点:1.各部位计算公式2.BP点位置的确定3.省的比值大小确定4.臀高线的位置,前片加放1厘米,后片加放0.5厘米5.领的造型:飘带领分析:如何根据框架图进行本款的结构制图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重难点六、课堂作业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利用课堂作品进行评价七、课后作业按1:5比例绘制款1前片结构制图,结构准确,线条流畅。

板书设计女衬衫的款式变化1 一、制图依据二、女衬衫各部位线条名称三、结构制图四、课堂拓展教后札记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教学内容(二)制图规格号型袖长衣长胸围领围肩宽前腰节长胸高位160/84A2369636 440 24二、女衬衫各部位线条名称反复记忆,为制图作准备三、结构制图(一)女衬衫前后衣片框架制图分析制图要点:1.各部位计算公式2.BP点位置的确定3.省的比值大小确定4.臀高线的位置,前片加放1厘米,后片加放0.5厘米5.领的造型:连立领分析:如何根据框架图进行本款的结构制图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重难点六、课堂作业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利用课堂作品进行评价七、课后作业按1:5比例绘制款2前片结构制图,结构准确,线条流畅。

板书设计女衬衫的款式变化2一、制图依据二、女衬衫各部位线条名称三、结构制图四、课堂拓展教后札记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2教案(二)制图规格号型袖长衣长胸围领围肩宽前腰节长胸高位160/84A 56629836 4.540 24二、女衬衫各部位线条名称反复记忆,为制图作准备三、结构制图(一)女衬衫前后衣片框架制图分析制图要点:1.各部位计算公式2.BP点位置的确定3.省的比值大小确定4.臀高线的位置,前片加放1厘米,后片加放0.5厘米5.领的造型:小立领加花边分析:如何根据框架图进行本款的结构制图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重难点六、课堂作业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利用课堂作品进行评价七、课后作业按1:5比例绘制款2前片结构制图,结构准确,线条流畅。

【江苏】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主编徐雅琴 高教版)教案:第六章 衬衫结构制图07

【江苏】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主编徐雅琴 高教版)教案:第六章 衬衫结构制图07

课题:男衬衫款式变化(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男衬衫的变化款式,了解其款式特征及制图结构。

【学习重点】1、男衬衫变化款式的制图方法2、覆势的制作及袖片的制图方法【自主梳理】1、根据款式效果图和平面款式图分析该款的款式特征。

2、根据款式特征分析该款的结构图制图方法。

【课堂探究】第四节衬衫款式变化四、男衬衫款式变化(一)制图依据1、款式图与外形概述款式特征:领型为__________。

前中__________、单排扣,钉扣_____,左前片装________,后片装_______,腰节处略______,圆下摆,袖型为__________。

适用面料: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制图要领与说明短袖衬衫的袖口线处理:短袖衬衫的袖口线有时呈直线,有时呈弧线型,其原因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一般来说,袖口_____,袖底线的斜度______,当袖底线与袖口线的夹角__________,就越容易__________,则必须将袖口线处理成__________,而如果袖口__________,袖底线的斜度__________,则可将袖口线处理成__________,且在袖底线处__________,以保证袖口线与袖底线接近90度。

总而言之,为了使袖口线与袖底线接近90度,可以采取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

(三)结构制图1、男衬衫前后片结构制图2、男衬衫袖片结构制图3、男衬衫领子制图方法【课堂检测】【回扣目标】本课主要学习了男衬衫款式变化的制图方法,要求了解其款式特征及结构制图方法,及短袖衬衫的袖口线处理方法。

【课后作业】1、在家庭作业本上绘制1:5的男衬衫款式变化图(包括衣片、领片和袖片)2、短袖衬衫为什么要改变袖底线或袖口线的形状?【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适合服装:轻 度驼背体、肩 胛骨高体和中 老年体型
二、前后侧缝差的处理
❖ 处理原因:因为腰围线不呈直线形,所以在原型应 用时不论哪种腰围对位方式,都会出现前侧缝比后 侧缝长的现象。即使在前后袖窿深点做纵向变化之 后,仍然存在如何解决侧缝差数问题。
❖ 解决方法:1、收腋下省 2、转移胸省 3、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 4、减少前袖窿的长度
4、减少前袖窿的长度
❖ 先使前后袖窿深 点平齐,为了减 少前袖窿的长度, 在前肩端点下移 1cm。
❖ 这是利用开深袖 窿的方法把前后 侧缝的差值去掉 了,而没有运用到 服装结构中,因此 比较适合宽松式 服装的结构设计.
三、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律
❖ 1、袖窿深点的横向变化
袖窿深点横向是变化胸围大小。一般是四开身结构,每 片可按1/4两次加放量分配,或者前后片互借1—2cm。加袖 窿深点横向的量实际上是加宽了袖窿宽,这还不全面,还必 须加宽胸宽与背宽,一般用前后袖窿线调整的尺寸,才能保 持整体结构的平衡。
❖ 高袖山为平均袖窿 深的8/10—8.5/10
❖ 中袖山为平均袖窿 深的6/10—7.5/10
❖ 低袖山为平均袖窿 深的3/10—5.5/10
综合运用
圆领女短袖衬衣
❖ 领口的设计 ❖ 肩部的设计 ❖ 侧缝差的处理 ❖ 腰围线的对位设

袖山的设计
圆领的设计
本小节总结
❖ 款式的变化规律是以主要部位 变化规律为基础,是在原型(看 作人体)基础上进行的,是以人 体为本。
❖ 可在原型的基础上使肩端点上提 或下移,改变落肩尺寸。一般除 了针织衫适当下移外,多数以肩 端点升高为主。
❖ 3、若夸张肩部,可在前衣片的肩端 ❖ 升高量与垫肩厚度和肩部造型有
点放出肩背省份,再继续放出需另加 宽的量。
❖ 4、前后肩互调,采取前加后收的或 前加量大于后加量的方法。
关。通常款式后肩端点上提1— 2cm,前肩端点上提高0.5— 1.5cm。
❖ 各国原型裁剪法基本上都遵循 了上述的应用方法,结构图显示 了人体与服装的关系。
❖ 同学们要熟练灵活地掌握服装 原型在服装结构中的变化规律 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
感谢聆听!
❖ 对位原因:女性体型有胸部平凸之分,服装造型有 松紧之别,因此要求款式结构图的前、后腰节长度 不同。
❖ 对位目的:确保各种服装在腰围线上的结构平衡。 ❖ 对位方式: 1、腰围线对齐
2、前腰围线降低 3、后腰围线为基准
1、腰围线对齐
❖ 将前后衣身原型 的腰围线对齐, 保持正常体腰节 的标准长度。
❖ 前腰节长于后腰 节0.5cm,前侧 缝长于后侧缝1/2 前领宽。
1、收腋下省
❖ 用调整尺寸法将 前后侧缝差通过 收腋下省的方式 使侧缝等长,这 是最简便最直接 的方法。
2、转移胸省
❖ 将原型转换出 某一具体的省 缝或将胸省转 移到分割线中, 转换后自然会 使侧缝等长
3、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
❖ 将侧缝差分散, 采用袖窿开深 与底摆起翘两 者结合的方式, 使前后侧缝等 长。
1、袖窿深点的横向变化
❖ 增加袖窿深点横向的量 ↓
加大胸围 ↓ຫໍສະໝຸດ 加宽袖窿宽 ↓加宽背、胸宽
2、袖窿深点的纵向变化
❖ 纵向变浅:袖窿纵 向变浅是有限。
❖ 纵向变深:前袖窿 深的变化以后袖窿 深为准 (多加深 0~2cm) 。
上衣;AC/CB=1/0.8 大衣:AC/CB=1/1.2
四、领口变化规律
❖ 领口开宽开深的依据:原型中的领宽、领深,以及 各个结构点所构成的领口曲线,是符合人体颈根部 的基本结构。在绘制各种领型结构图时,应以领口 曲线为基准,以领型立体效果为依据,来决定领口 的开宽量及开深量,再绘制出领口曲线。
❖ 领口开宽开深的方法:
1. 领口开宽:以原型侧颈点为参考点,一般采用前 后开宽量相同的方法。
第四部分款式结构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目的
❖ 为了便于灵活使用原型 ❖ 掌握原型在服装主要部位中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 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 ❖ 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律 ❖ 前后侧缝差的处理 ❖ 袖山深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 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 ❖ 前后侧缝差的处理
一、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
❖ 2、袖窿深点的纵向变化
袖窿深点的纵向是变化袖窿的深线。由于变浅是有限的, 所以重点讨论加深量,一般以后袖窿深为准。可以通过袖窿 深点横向和纵向的比例确定,即上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0.8; 大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1.2。因袖窿纵向变化比较灵活,上 述比例仅作为参考。前袖窿深点纵向要比后袖窿深点纵向多 加深0—2cm,应根据适体程度选取。
❖ 肩端点与侧颈点的位置确定后要
重新画顺肩线。肩线有直线和前
凸后凹形两种。
方法一
❖ 后衣片收肩背 省、(或移于 后领省,或移 于肩背的分割 线中)
方法二
❖ 在后衣片的肩端点去 掉1—1.5cm(肩背省 份)
方法三
❖ 前多加后少加 : 若夸张肩部, 可在前衣片的 肩端点放出肩 背省份,再继 续放出需另加 宽的量。
❖ 适用服装:紧体 式、合体式、半 松式。
2、前腰围线降低
❖ 以后腰围线为基 准,将前腰围线 降低1—1.5cm。
❖ 这时前腰节变短, 腋下省量减少了 1—1.5cm,
❖ 适合服装:平胸 体的紧体、合体 式服装,或者正 常体的半松体、 松体式。
3、后腰围线提高
❖ 将后腰围线升 高1—2cm。
❖ 这时后腰节加 长,腋下省相 对变小。
方法四
❖ 前后肩互调, 采取前加后收 或前加量大于 后加量的方法。
六、袖山深的变化规律
❖ 袖山深是制约袖型 的关键。常用的袖 山深有高、中、低 三种类型.
❖ 高袖山构成挺拔圆 润的袖型.
❖ 中袖山构成半宽松 袖型.
❖ 低袖山构成宽松袖 型。
袖山深的变化规律
❖ 我们可以用前后袖 窿深平均值的不同 比例确定袖山深尺 寸.
2. 领口开深:后领深比较稳定,一般领型多为0.5— 2.5cm;前领深变化大,应根据具体领型确定。
领口变化规律实例
领口变化规律实例
五、肩部造型规律
调整前后小肩: ❖ 1、后衣片收肩背省、后领省(或移
于后领省,或移于肩背的分割线中) ❖ 2、在后衣片的肩端点去掉1—1.5cm
(肩背省份)
确定肩点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