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课件(共34张PPT)
例题讲解
接下来我们一起把动画里面发生的事情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梳理一下。
7:15
9:00
10:30
做完作业
看木偶戏
接下来我们尝试把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间写出来。
7:45
9:15
10:50
上边哪一个时间可以合理性地放到下边的剧情里面去?
7:15
9:00
9:15
谈话 做完作业 踢球
10:30
看木偶戏
例题讲解
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段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把动画里面两个 小朋友对话里面 说的事情,以及 他们做的事情, 按照时间的先后 顺序先整理出来
在另外一边的 地方把它下面 给的三个时钟 的时间写出来
把两个时间结 合,找出明明 最可能是在哪 一个时间去踢
球的
请坐好。 我坐好。
争分夺秒
日积月累
十万火急
千钧一刻
时不我待
一分一秒
时间像一匹骏马。在你的不经意间,他悄悄 地跑过,珍惜时间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做许多 的事情。这就是要靠你自己去争取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在明日,万事成蹉跎。
再见!
明明别忘了,10:30
我们还要一起去看 木偶剧。
你们知道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吗?
新知讲解
问题: 1.通过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动画我们知道了什么?从里面得到了什么已知信息?
明明写完作业后要去踢球。
玲玲10:30去看木偶剧。 和明明一起。
明明9:18去踢球。 9:00的时候明明已经写完作业了。
去小文家玩。12:30。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认识时间(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0页例1。
【学习目标】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会读写几时半。
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学习难点】会读写几时半。
【学习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感知关系(1)“报数”游戏。
游戏规则:请12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先1个、1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再5个、5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
(2)全班同学分组参与游戏。
(3)师生小结游戏中数的规律。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有12个数字朋友,同时它们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请学生尝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1.认识1分、几分。
(1)认识钟面。
①仔细观察钟面学具,同桌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②数一数钟面上的大格。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
(2)认识1分。
①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课件聚焦钟面上的小格)是什么意思?②让学生在钟面学具上拨出1分,同桌互查。
(3)认识几分。
①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②(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或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
④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⑤教师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快速记忆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
⑥记忆游戏:同桌两人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另一人回答各是几分,可以交换进行。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师生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教师再拨到12:3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20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20或1米2020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 1 个大格有 5 个小格。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钟。
(3)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 1 时=60 分;(4)半小时 =30 分,一刻钟 =15 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 3:30,能够读作 3 时 30 分,也能够读作3 点半; 8 时零 5 分应写作 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可以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此刻是几时,再计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辰是 3 时和 9 时。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题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 再过 30 分钟后是()时()分。
3、此刻时间是上午7 时 45 分,再过()分是8 时正。
4、此刻的时间是1∶57,再过 3 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此刻是 11 时,再过 2 时是()时。
7、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分,时针从 6 走到 9 走了()时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 12 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 12 起走了 30 个小格,这一时辰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 是()时。
这不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11、时针在 9 和 10 之间,分针指着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7,是()时()分。
6:50 开,乙车是 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日6:20 起床,小青每日6: 25 起床,()起床早。
14、1 时=()分 1 时- 8 分=()分50 分+ 40 分=()时()分 1 时+ 15 分=()分1 个半小时=()分 1 个半小时- 20 分=()分二、填上适合的时间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课件(16张PPT)
课后作业
1.
小红可能在什么时间去摘西红柿?圈一圈。
课后作业
2.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
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3.圈出小莉放源自的时间。 我五点半放学。课后作业
4.圈出他们去踢球的时间。
我们2:20去图书馆查找资 料,然后去踢球。
我5:30还要去青少 年宫练跆拳道。
7:45 <9:00 在写作业
7:15 晨练
9:00<9:15<10:30 可能在踢球
10:50 >10:30 在看木偶戏
9:00 写完作业 10:30看木偶戏
探究新知
明明踢球的时间 解还答可正能确有吗哪?些呢?
课堂检测
连一连。
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
1.能熟练地认读时间,会结合具体 的生活情景,正确地推断时间。
谢谢
新课导入
下面这些时间是按 什么顺序排列的?
你在这些时间里, 会做些什么?
探究新知
我做完作业 后才去踢球。
做完作业啦!
明明,10:30我们还 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探究新知
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探究新知
知道了什么?
7:15 晨练
9:00 写完作业 10:30看木偶戏
探究新知
怎样解答?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7
认识时间
第 2课时 解 决 问 题
新课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检测—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认读时间,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正确地推断时间。 2.经历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观察、思考,推断答案。 3.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结合生活情境,准确推断时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一、认识数字
1. 学习识记数字0—20;
2. 学习识记20以内的数字的汉字形式;
3. 掌握“大于”“小于”的概念;
4. 理解“十位”“个位”的概念;
5. 能够识记“十位”“个位”的数字。
二、比较大小
1. 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2. 比较两个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大小;
3. 能够判断一个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大小;
4. 能够排列数字的大小顺序;
5. 能够把数字按大小排列成表格。
三、数的加减
1. 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2. 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 能够用算术表进行加减法运算;
4. 能够用数线进行加减法运算;
5. 能够用竖式进行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3、1时=60分 60分=1时 1时=60分=360秒
4、30分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可以说成一刻。
5、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6、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7、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是1小时。
8、钟面上3根针都重合时是12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线时是6时。
9、‘过了几分钟’以及‘之后’用加法。
‘之前’用减法。
10、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就是12个小时。
11、(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12、时、分的认识
时针过了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究竟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13、认识钟表
小小钟面圆又圆,12个数字围一圈,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最长最细又最快,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快来时针慢,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探索并发现1时=60分,通过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只安排时、分的认识和研究看钟面上的时刻。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研究经验迁移到后续研究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研究难点。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1.知道1时=60分。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已有知识的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00就是指12时”,而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学生并不理解。
等学生研究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1.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晓得1时=60分,能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出钟面上的时刻。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学生上学时先看一看钟面上的时刻、老师的作息时间、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2.让学生经由过程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例如,钟面上有几大格、每大格有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这几个问题,1时=60分的关系的发觉等。
3.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
教材把认识几时几分单列一课时,并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经验。
先呈现表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先判断大约是几时,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
此外,教材还注意用色块清楚地标明分针从12起已走的部分,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亮亮的活动时间表钟面上时间亮亮正在()。
A. 读书B. 练琴C. 做作业2.从7:00到7:30,分针旋转了()。
A. 30°B. 90°C. 180°3.时钟的分针从3:15走到3:30,旋转了( )度。
A. 15B. 30C. 60D. 904.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
A. 时B. 分C. 秒5.分针从12走到6,走了()。
A. 6小时B. 6分C. 30分6.钟面上的时间过5分是()。
A. 5:45B. 6:50C. 5:507.明明和爸爸去看电影的时间可能是()。
A. B. C.8.小明同学整理书包大约用时()A. 3分钟B. 3小时C. 3秒钟9.2时32分是()分.A. 34B. 52C. 15210.演讲比赛从下午3:10开始,到4:05结束,共进行了()分钟。
A. 45B. 50C. 5511.你认为1分钟可以完成下面那件事?()A. 一场排球赛B. 步行1千米C. 连续跳绳30次12.小冬每天吃晚饭大约需要20()。
A. 时B. 分C. 秒13.12分=()小时A. 0.12B. 0.2C. 1.2D. 120 14.钟面上的时针在数字“2”和“3”之间,分针指向“7”,秒针指向“1”,这时是()A. 2时7分1秒B. 3时35分5秒C. 2时35分5秒15.下图中,分针从12转到图中位置,经历过的时间是()。
A. 40分钟B. 24分钟C. 8分钟二、填空题16.分针从3走到5走了________分钟,走到8走了________17.图上钟表上的时间是________。
18.分针走1大格是________分。
分针走1圈是________分,这时时针正好走________大格,也就是1时等于________分。
19.分针从12绕一圈走回到12,是________分,也就是________。
20.看图填空。
________:________过5分是________:________过半小时是________:________21.时针从2走到6,走了________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________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1课时_认识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1课时_认识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本课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有趣的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分数道具:纸片、剪刀、彩笔等。
2.准备数学游戏:分数接龙、分数拼图等。
3.准备教学PPT: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分数,并贴在黑板上。
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分数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开展分数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
游戏规则:学生轮流说出一个分数,下一个学生需说出一个比前一个分数大的分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数拼图游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游戏规则:学生需用给定的分数道具拼出指定的图形。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复习
1、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都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1.时针指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5,这时的时间是()。
A. 5:25B. 6:25C. 5:302.从7:00到7:30,分针旋转了()。
A. 30°B. 90°C. 180°3.时钟的分针从3:15走到3:30,旋转了( )度。
A. 15B. 30C. 60D. 904.钟面上,分针转动360度,相应地时针转动()度。
A. 60B. 30C. 205.从7:00到7:30,分针旋转了()。
A. 30°B. 60°C. 90°D. 180°6.时针指在4和5中间,分针指向6,是()。
A. 4:30B. 5:30C. 6:007.分针从3走到5,共走了()。
A. 2分钟B. 20分钟C. 10分钟8.小明同学整理书包大约用时()A. 3分钟B. 3小时C. 3秒钟9.2时32分是()分.A. 34B. 52C. 152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小红每分钟走5千米。
B. 10个鸡蛋500克。
C. 分针走1大格是1分钟。
11.一天24小时,分针要走()圈。
A. 12B. 24C. 48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小刚步行每分钟走5千米。
B. 一头猪重2吨。
C. 分针走3大格是15分钟。
13.小明9:45到达电影院,电影已经开始了15分钟,电影是()开始的。
A. 9:30B. 10:00C. 9:4514.12分=()小时A. 0.12B. 0.2C. 1.2D. 120 15.他们可能在()去图书馆。
A. B. C.二、填空题16.填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18.请完成下列春游时刻表。
19.半小时=________分一刻=________分 1时=________分20.1时=________分 1时25分=________分21.一节课的时间是40________,再经过20________,正好是1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