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法操作规程

物理降温法操作规程
物理降温法操作规程

物理降温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一)冰袋、冰囊使用法

1.目的:降温,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2.注意事项:

(1)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2)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3)使用时间一般为10~30min或遵医嘱执行。

(4)冰袋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如用以降温,冰袋使用后30min需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6)禁用部位为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二)冰枕、冰帽使用方法

1.目的: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注意事项:

(1)注意随时观察冰枕、冰帽有无漏水,布套湿后应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及时更换。(2)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3)如用以降温,冰帽使用后30mi n需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如为防止脑水肿应对体温进行监测,体温维持在33℃,不能低于30℃.

(三)冷湿敷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

(1)冷敷前,局部应涂凡士林,保护皮肤。

(2)冷敷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及患者的主诉,以免发生冻伤。

(四)温水/乙醇擦浴法

物理降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技术 物理降温技术利用冰袋、酒精或温水擦浴的物理原理使患者体温得到降低,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 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三、告知 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7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四、物品准备 小毛巾、大毛巾(2块)、病号服、床单、冰袋、冰桶(内盛冰块)、脸盆、水桶、布套。32-34℃温水、热水袋(备用)、治疗车、屏风 五、操作方法 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5.将冰袋放入布袋内,将冰袋置于所需部位。 6.或用浸湿的纱布垫包裹手掌,以离心方向边擦拭边按摩,再用浴巾擦干。 7.每10分钟观察一次局部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受 8.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必要时更换床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代注意事项 9.整理患者床单位及清理用物。 10.洗手、记录(用冷部位、时间、反应) 六、注意事项 冰袋使用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或遵医嘱。 使用冰袋禁用于后颈部、耳部、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等部位。 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取下冰袋。腋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min内进行。 选择合适的擦浴水温,温度为32-34℃;乙醇擦浴的浓度为25%-35%,温度为27-30℃。 擦至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以助散热。 注意擦浴时间,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min即可。 乙醇擦浴完毕后取下热水袋,30min后测量体温,如体温<39℃,取下冰袋。 禁止擦拭患者后颈、胸前区、腹部、足底等对冷刺激敏感的部位。 擦拭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给予保暖等相应处理。 擦浴过程不宜超过20min。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

温水擦浴操作流程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 课程内容 温水擦浴目的 温水擦浴优点 用物及设备 操作程序 注意事项 病人护理 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的缺点 温水擦浴的目的 为体温在39.5℃以上的高热病人降温 温水擦浴的优点 温水擦浴法退烧,既安全又有效,做法方便。 温水擦浴全身的皮肤,可使体表面血管扩张、促进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缺氧,增强新陈代谢,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使组织松驰,解除肌肉痉挛而引起的疼痛。 温水擦浴可使病人感到舒适,同时还有消除汗液、清洁皮肤的作用,并且没有导致出血及惊厥的危险。 用物及设备

治疗车-----------------------------------------1 治疗盘-----------------------------------------1 面盆(内盛温水2/3满)--------------------1 小毛巾(大纱布垫)------------------------2 浴巾--------------------------------------------2 带套热水袋(内装60-70℃热水)-------1 带套冰袋(内装冰块)---------------------1 清洁衣裤--------------------------------------1 水温计-----------------------------------------1 测量体温的用物-----------------------------1 根据病人的病情,酌情准备便器和屏风。 操作程序 (一)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病儿准备 环境准备 (二)擦洗上肢 (三)擦洗背部 (四)擦洗下肢 (五)整理 (六)记录

【实用】物理降温法-护理操作规范

物理降温法 (一)目的: 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旅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进行遮挡。 (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3)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将棉球塞于外耳道,油纱布遮盖双眼,冰帽戴在病人头部。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4)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5)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6)实施温水/乙醇擦浴降温操作要点:帮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3、指导患者: (l)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三)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一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

冰毯物理降温操作与管理之欧阳家百创编

冰毯物理降温操作与管理 欧阳家百(2021.03.07) 1、主机的蓄水器内注入所需水量。 2、降温毯平铺在床单下,放置时将降温毯的竖轴与床缘平行,顶边置于患者肩部。这样患者的肩部至臀部都置于降温毯上,有利于机体的充分散热和对脑的保护。降温毯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降温毯与病人之间的被服不可过厚,且毯上不要铺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降温效果。 3、降温毯与主机连接好,注意连接管路不要打折,观察降温毯及管路有无渗漏。 4、连接好体温探测器,将体温探测器探头用塑料薄膜包裹(PE手套的一个手指套)插入患者的肛门。 5、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冰毯机自动控温系统是根据设定的上、下限温度及体温探测器感应病人的体温来调节制冷的,一般要求病人的体温平稳的降至所需温度,降温速度一般以每小时l0C为宜。当病人的体温超过设定的上限时冰毯机开始降温,体温低于设定的下限时,冰毯机停止制冷保护病人。开始降温时,可依患者机体反应逐步调节冰毯的温度,避免由于骤然降温引起寒战反应。 6、温度数字表的数值是通过体温探测器感应病人体温而显示出来的,其所测得的温度数值也是冰毯机调节制冷的重要依据。体温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正确与否非常重要。为提高精确度,数字温度表

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方法:将病人平躺在冰毯上,把体温探测器与水银体温计同时夹在患者腋下5分钟,以水银体温计为准,对冰毯机数字温度调校至与水银体温计一致作为一个标准数值。 7、为不影响降温,无论侧卧或平卧背部自始至终应置于冰毯的制冷平面上,垫枕要垫在冰毯以下,这样既不影响降温效果。 8、患者是在昏迷状态下的被动体位,又较长时间的躺在低温的冰毯下,极易发生压疮或冻伤,应加强翻身按摩。又可防止背部受压时间长而发生褥疮。若患者背部和臀部皮肤出现触之发硬的情况,说明已出现轻度冻伤和压伤,应及时处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注意皮肤温度、颜色、避免破溃。 9、对使用冰毯机仍不能将体温降至要求的,则加用冰帽或冰敷头部和大血管处。随时触摸毯面的温度,防止烫伤或冻伤病人。 10、监测病人体温及生命征变化。随时观察体温探测器,防止其脱出体外,导致毯面温度上升而烫伤病人。 11、降温过程护士要注意主机的运行情况,如管道通畅情况,有无扭曲、主机缺水报警等情况,若不及时发现,毯面温度就要上升造成降温差,严重者甚至烫伤病人。因此当机器报警时,要及时观察所示的报警原因,并及时排除。 12、降温毯使用过程中,电源必须用带有良好接地及相位正确的电源插座,以防患者触电。仪器放置平稳,搬运时避免振动,毯子应避免接触锐利物品,定时清洗消毒晾干。体温探测器线应避免拉拽和打死折。定时观察水箱内水位的变化,及时添加,保证机器正常工作。及时擦干冰毯循环管路周围的冷凝水,以免影响仪器的

冰毯物理降温操作与管理之欧阳光明创编

冰毯物理降温操作与管理 欧阳光明(2021.03.07) 1、主机的蓄水器内注入所需水量。 2、降温毯平铺在床单下,放置时将降温毯的竖轴与床缘平行,顶边置于患者肩部。这样患者的肩部至臀部都置于降温毯上,有利于机体的充分散热和对脑的保护。降温毯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降温毯与病人之间的被服不可过厚,且毯上不要铺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降温效果。 3、降温毯与主机连接好,注意连接管路不要打折,观察降温毯及管路有无渗漏。 4、连接好体温探测器,将体温探测器探头用塑料薄膜包裹(PE手套的一个手指套)插入患者的肛门。 5、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冰毯机自动控温系统是根据设定的上、下限温度及体温探测器感应病人的体温来调节制冷的,一般要求病人的体温平稳的降至所需温度,降温速度一般以每小时l0C为宜。当病人的体温超过设定的上限时冰毯机开始降温,体温低于设定的下限时,冰毯机停止制冷保护病人。开始降温时,可依患者机体反应逐步调节冰毯的温度,避免由于骤然降温引起寒战反应。 6、温度数字表的数值是通过体温探测器感应病人体温而显示出来的,其所测得的温度数值也是冰毯机调节制冷的重要依据。体温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正确与否非常重要。为提高精确度,数字温度表

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方法:将病人平躺在冰毯上,把体温探测器与水银体温计同时夹在患者腋下5分钟,以水银体温计为准,对冰毯机数字温度调校至与水银体温计一致作为一个标准数值。 7、为不影响降温,无论侧卧或平卧背部自始至终应置于冰毯的制冷平面上,垫枕要垫在冰毯以下,这样既不影响降温效果。 8、患者是在昏迷状态下的被动体位,又较长时间的躺在低温的冰毯下,极易发生压疮或冻伤,应加强翻身按摩。又可防止背部受压时间长而发生褥疮。若患者背部和臀部皮肤出现触之发硬的情况,说明已出现轻度冻伤和压伤,应及时处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注意皮肤温度、颜色、避免破溃。 9、对使用冰毯机仍不能将体温降至要求的,则加用冰帽或冰敷头部和大血管处。随时触摸毯面的温度,防止烫伤或冻伤病人。 10、监测病人体温及生命征变化。随时观察体温探测器,防止其脱出体外,导致毯面温度上升而烫伤病人。 11、降温过程护士要注意主机的运行情况,如管道通畅情况,有无扭曲、主机缺水报警等情况,若不及时发现,毯面温度就要上升造成降温差,严重者甚至烫伤病人。因此当机器报警时,要及时观察所示的报警原因,并及时排除。 12、降温毯使用过程中,电源必须用带有良好接地及相位正确的电源插座,以防患者触电。仪器放置平稳,搬运时避免振动,毯子应避免接触锐利物品,定时清洗消毒晾干。体温探测器线应避免拉拽和打死折。定时观察水箱内水位的变化,及时添加,保证机器正常工作。及时擦干冰毯循环管路周围的冷凝水,以免影响仪器的

物理降温操作流程

物理降温操作流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酒精(温水擦浴)流程 用物准备:药碗中放入20%~50%酒精(酒精+37℃左右温水)或温水 (38~40℃,不烫手)、小毛巾、冰袋、热水袋,均用毛巾包裹,病员衣裤 1、自我介绍,两人核对医嘱 2、身份识别、解释,拉床帘,按压腹部,检查皮肤,询问有无酒精过敏 3、七部洗手,评估汇报,环境评估,洗手戴口罩 4、洗手戴口罩 5、再次核对解释,提供舒适体位,协助排空大小便 6、拉床帘,松床尾,置冰袋于头部,热水袋于足底 7、协助松开上衣,松开裤带 8、露出一侧上肢,将浸湿的小毛巾拧至半干,包裹手掌,以离心方向进行擦浴。顺序(1、颈部外侧→上臂外侧→手背2、侧胸→腋窝→上臂内侧→手臂内侧→手掌心) 9、同法擦拭另一侧上肢 10、协助患者背向操作者侧卧,露出背部,擦拭全背。顺序(颈下肩部→背部→臀部),穿好上衣→脱去裤子,擦拭双下肢。顺序(1、外侧:髂骨→大腿外侧→足背2、内侧: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3、后侧:臀部→大腿后侧→腘窝→足跟),穿好裤子 11、擦拭过程中观察反应,面色 12、整理床单位,合理安置病人,取下热水袋,交代事项 13、正确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14、记录擦浴时间,患者反应,30min复测体温,如降至39℃以下取下冰袋 酒精擦浴放置冰袋热水袋目的 可防止由于擦浴时全身皮肤血管收缩而致脑血流量突然增多,引起头痛.置热水袋于足底,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有利散热 酒精擦浴注意事项 1、酒精温度接近体温,避免过冷 2、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患者反应,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和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并及时通知医生 3、擦至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以促进散热 4、颈后、耳廓、胸前区、腹部、阴囊、足底禁忌擦浴,新生儿和血液病高热患者禁用乙醇擦浴 5、擦浴时间每测(四肢、腰背部)3分钟,全过程控制在20分钟内,以防止产生继发效应 6、擦浴后30分钟测量体温,若低于39℃,取下头部冰袋,降温后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 7、擦拭完的部位应及时为患者遮盖被子,以保护患者隐私 2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规范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为高温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评估要点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治疗碗(内盛 25%~35%的乙醇 200-300ml)或者脸盆内盛放 32-34℃温水 2/3 满、浴巾 1 条、小毛巾 2 条,病员服 1 套、冰袋及套(内盛冰块)、热水袋及套(内盛热水一般成人60℃-70℃;昏迷、老人、婴幼儿、感觉迟钝、循环不良者,水温不超过50℃); 2、水温计; 3、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4、酌情备屏风。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5、酌情关闭门窗,拉隔帘,调节室温。 6、松床尾盖被,协助病人脱上衣、松解裤带。 7、置冰袋于患者的头部,放热水袋于患者的足底。 8、擦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擦拭部位,大浴巾垫于擦拭部位下,小毛巾浸入温水或乙醇中,拧至半干,缠于手上成手套状,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每部位擦拭 2 遍,擦拭毕,用大浴巾擦干皮肤。擦拭顺序,先擦对侧上肢:双上肢:A 颈外侧→肩→肩上臂外侧→上臂外侧→手背;B、对侧胸→腋窝→上臂内侧→前臂内侧→手心。 9、依上法擦拭近侧上肢。 10、协助病人翻身,背向操作者。 11、腰背部:将浴巾搭于患者的背上,擦拭颈下肩部→骶尾部→右(左)肩胛→臀部。 12、协助患者穿上衣,平卧。 13、双下肢:协助患者脱去裤子,将浴巾搭于对侧下肢,下垫浴巾,外侧:擦拭髋部→下肢外侧→足背;后侧:臀下→大腿后侧→窝→足跟;内侧: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 14、同法擦拭近侧下肢。 15、注意观察有无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及用冷疗局部皮肤情况。 16、协助患者穿好裤子,取出热水袋。 17、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询问病人需要。

降温仪操作流程

降温仪 评估 1、查看医嘱:患者床号、姓名、降温类型、时间等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年龄、意识、活动是否受限、自理程度 及生命体征值变化情况 3、向患者解释降温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合作 4、评估患者题匾有无感染,了解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了解患者对冷 的敏感程度,如敏感、正常、感觉散失等 一、准备 1、个人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降温仪一台、冰毯一个、冰帽一个、体温传感器一个、95% 酒精一瓶和灭菌注射用水9瓶、大单,纱布数块。 首先通过机器后部注水盒内先注入95%酒精一瓶,然后再加入灭菌注射用水至液晶显示板上的水位显示线(3-4条线显示),将随机的相关配置一一对应正确可靠连接。 3、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关闭门窗,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二、操作 1、护士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解释,拉起隔帘,保护患者隐私。 2、将降温毯按需要铺于病人床下,将折叠好的双层大单覆盖降温毯。将冰 帽至于患者头下,将纱布垫于耳廓、枕后,防止皮肤冻伤。 3、擦干患者腋下汗液,将体温传感器放置于病人腋下。根据患者病情调节 水温和体温,并按下相应的开关键。 4、观察机器工作情况,注意冰毯、冰帽有无漏水,使用过程中注意对末梢 进行保暖。 5、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6、整理用物,终末处理,护士洗手记录。 7、运行半小时后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并记录。 注意事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使用亚低温治疗仪的过程中,要配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因低温状态下会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尤其是儿童和老年病人。 2、亚低温治疗仪根据病人病情进行温度的调节,控制降温速度使体温不至于急剧下降,机器启动温度不应低于38.5℃,机器停止温度不应低于37.5℃。护士要经常巡视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结合病人神志、瞳孔的变化,对病情进行全部评估,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 病人体温降至正常或达到预期的体温后,应使体温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观察一段时间,待病情稳定后或好转后才可停机。 3、由于亚低温治疗仪置于病人躯干部、背部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循环减慢,容易发生压疮,应每1-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经常变换体位。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经常巡视注意肢体温度、颜色,观察末梢循环,配合使用肌松冬眠合剂的病人,应保持病人安静,平均动脉压不低于70mmHg。 做好降温病人的肢体保暖,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和深静脉置管。 4、注意观察体温探头的放置位置。要经常检查有无脱落或放置位置不准确。发现体温不正确应及时检查及时纠正。亚低温治疗仪使用时间过长的病人还应经常检查机器工作是否正常。 5、在结束物理降温后,让体温自然恢复。不能自行恢复的,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

基础护理学操作——物理降温法

基础护理学操作——物理降温法 物理降温法 (一)目的: 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进行遮挡。 (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考,试大网站收集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5)实施温水/乙醇擦浴降温操作要点:帮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三)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考试,大网站收集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

物理降温冰袋使用流程语言交流

物理降温(冰袋使用流程)语言交流 1.来到患者床前,进行核对解释。 护士:“7床郝女士,您好!您现在感觉怎么样?还有畏寒发冷的感觉吗?” 患者:“不冷了,现在我感觉浑身发热酸疼。” 护士:“您现在的体温显示为39.5度,我遵医嘱为您使用冰袋做物理降温好吗?” 患者:“好的。” 护士:“我现在去准备物品,您稍等。” 2.准备冰袋。检查:挤压冰袋,看是否有破损;加套;用布套包裹冰袋。 3.放置,告知患者。 护士:“我要为您放置3个冰袋,请您看一下这个是我们要使用的冰袋,分别放在您的额头和双侧腋窝,放置时会有冰凉的感觉,请您不要紧张,配合我好吗?” 患者:“好的。” 护士:“请先抬起左侧手臂我看一下,您局部皮肤完好,现在我要把冰袋放上了。” 放上冰袋同时询问: 护士:“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凉?” 患者:“是的。” 护士:“接下来请您抬起右侧手臂,您局部皮肤完好我为您放置冰袋。” 患者:“好的。” 护士:“最后我要把这个冰袋放置在您额头,好的,放好了。冰袋放置需要20min,这期间我会随时观察您的情况请

您及时告诉我好吗?” 患者:“感觉挺舒服的。” 护士:“您现在发热,特别喜欢凉些,您现在的体位舒适吗?” 患者:“舒适。” 护士:“您现在还有什么需要吗?” 患者:“没有了。” 护士:“谢谢您的配合,您休息一会儿。” 4.随时观察反映。 5.20min后来到患者床旁,询问: 护士:“怎么样?感觉好点吗?时间到了我来为您取下冰袋可以吗?” 患者:“好的。” 护士:“我们穿好衣服,盖被保暖,您喝杯温水,好好休息一下,30min后我来为您重新测量体温。” 6.30min后测量体温示37.8度。 护士:“您现在的体温是37.8度,请您多饮水,注意保暖,有事情按呼叫器,我也会经常来看您,再见。”

物理降温操作流程

酒精(温水擦浴)流程 用物准备:药碗中放入20%~50%酒精(酒精+37℃左右温水)或温水(38~40℃,不烫手)、小毛巾、冰袋、热水袋,均用毛巾包裹,病员衣裤 1、自我介绍,两人核对医嘱 2、身份识别、解释,拉床帘,按压腹部,检查皮肤,询问有无酒精过敏 3、七部洗手,评估汇报,环境评估,洗手戴口罩 4、洗手戴口罩 5、再次核对解释,提供舒适体位,协助排空大小便 6、拉床帘,松床尾,置冰袋于头部,热水袋于足底 7、协助松开上衣,松开裤带 8、露出一侧上肢,将浸湿的小毛巾拧至半干,包裹手掌,以离心方向进行擦浴。顺序(1、颈部外侧→上臂外侧→手背2、侧胸→腋窝→上臂内侧→手臂内侧→手掌心) 9、同法擦拭另一侧上肢 10、协助患者背向操作者侧卧,露出背部,擦拭全背。顺序(颈下肩部→背部→臀部),穿好上衣→脱去裤子,擦拭双下肢。顺序(1、外侧:髂骨→大腿外侧→足背2、内侧: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3、后侧:臀部→大腿后侧→腘窝→足跟),穿好裤子 11、擦拭过程中观察反应,面色 12、整理床单位,合理安置病人,取下热水袋,交代事项 13、正确处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14、记录擦浴时间,患者反应,30min复测体温,如降至39℃以下取下冰袋 酒精擦浴放置冰袋热水袋目的 可防止由于擦浴时全身皮肤血管收缩而致脑血流量突然增多,引起头痛.置热水袋于足底,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有利散热 酒精擦浴注意事项 1、酒精温度接近体温,避免过冷 2、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和患者反应,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和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并及时通知医生 3、擦至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稍用力并延长停留时间,以促进散热 4、颈后、耳廓、胸前区、腹部、阴囊、足底禁忌擦浴,新生儿和血液病高热患者禁用乙醇擦浴 5、擦浴时间每测(四肢、腰背部)3分钟,全过程控制在20分钟内,以防止产生继发效应 6、擦浴后30分钟测量体温,若低于39℃,取下头部冰袋,降温后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 7、擦拭完的部位应及时为患者遮盖被子,以保护患者隐私

温水擦浴操作流程

温水擦浴操作流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 课程内容 温水擦浴目的 温水擦浴优点 用物及设备 操作程序 注意事项 病人护理 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的缺点 温水擦浴的目的 为体温在℃以上的高热病人降温 温水擦浴的优点 温水擦浴法退烧,既安全又有效,做法方便。 温水擦浴全身的皮肤,可使体表面血管扩张、促进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缺氧,增强新陈代谢,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使组织松驰,解除肌肉痉挛而引起的疼痛。 温水擦浴可使病人感到舒适,同时还有消除汗液、清洁皮肤的作用,并且没有导致出血及惊厥的危险。 用物及设备 治疗车-----------------------------------------1

治疗盘-----------------------------------------1 面盆(内盛温水2/3满)--------------------1 小毛巾(大纱布垫)------------------------2 浴巾--------------------------------------------2 带套热水袋(内装60-70℃热水)-------1 带套冰袋(内装冰块)---------------------1 清洁衣裤--------------------------------------1 水温计-----------------------------------------1 测量体温的用物-----------------------------1 根据病人的病情,酌情准备便器和屏风。 操作程序 (一)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病儿准备 环境准备 (二)擦洗上肢 (三)擦洗背部 (四)擦洗下肢 (五)整理 (六)记录 (七)测量体温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试述小儿物理降温的方法

试述小儿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包括前面提及的头部冷敷、温水擦浴,还有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头部冷敷:头部冷敷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方法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2、温水擦浴: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是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腋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胸部、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3、酒精擦浴: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方法是用30%—50%浓度的酒精,如无酒精亦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湿后擦拭患儿颈部、四肢、后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注意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采用酒精擦浴。 4、冷盐水灌肠: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方法是取生理盐水200—300mL,温度以4℃—6℃为宜,将肛管用甘油等润滑油擦拭后插入肛门,再将准备好的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或灌入,灌入后需用手将患儿肛门夹紧10分钟左右,以防盐水排出。 5、冰袋冷敷:将适量冰块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块放入盆中,用水冲一下,溶掉冰块之锐利棱角,以免损伤冰袋。将冰装入袋中至一半,加入适量冷水充填冰袋间隙,然后把冰袋放平,用手将气体压出并拧紧塞盖,外面用毛巾包裹,放至儿童需用的部位。

6、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 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 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 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 温室法。 7、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 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 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8、退热贴: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 一般,并不像广告夸大的效果。在宝宝额头贴上一贴,宝宝头部会 舒服一点,家长的心也会舒服一些。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1、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体液, 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实用,适合于所有发烧的宝宝。不要给宝宝喝冷的水,因为宝宝发烧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 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要给宝宝喝温水。 2、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这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度比较适宜,每次擦 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温水浴:水温约比病儿体温低3—4℃,每次5—10分钟。很 多家长认为宝宝发烧就不能洗澡,其实,恰恰相反,给宝宝洗个温 水澡,可以帮宝宝降温。温水浴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 4、低温室法:将病儿置于室温约为24℃的环境中,使体温缓慢 下降。为使其皮肤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利降温,需少穿衣服。有条 件者,可采用空调降低室温。这种方法适用于1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 就会慢慢下降。如果宝宝发烧时伴随有畏寒、寒战,就不能使用低 温室法。

2020年冰毯物理降温操作与管理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冰毯物理降温操作与管理 1、主机的蓄水器内注入所需水量。 2、降温毯平铺在床单下,放置时将降温毯的竖轴与床缘平行,顶边置于患者肩部。这样患者的肩部至臀部都置于降温毯上,有利于机体的充分散热和对脑的保护。降温毯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降温毯与病人之间的被服不可过厚,且毯上不要铺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降温效果。 3、降温毯与主机连接好,注意连接管路不要打折,观察降温毯及管路有无渗漏。 4、连接好体温探测器,将体温探测器探头用塑料薄膜包裹(PE手套的一个手指套)插入患者的肛门。 5、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冰毯机自动控温系统是根据设定的上、下限温度及体温探测器感应病人的体温来调节制冷的,一般要求病人的体温平稳的降至所需温度,降温速度一般以每小时l0C为宜。当病人的体温超过设定的上限时冰毯机开始降温,体温低于设定的下限时,冰毯机停止制冷保护病人。开始降温时,可依患者机体反应逐步调节冰毯的温度,

避免由于骤然降温引起寒战反应。 6、温度数字表的数值是通过体温探测器感应病人体温而显示出来的,其所测得的温度数值也是冰毯机调节制冷的重要依据。体温探测器所测得的温度正确与否非常重要。为提高精确度,数字温度表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方法:将病人平躺在冰毯上,把体温探测器与水银体温计同时夹在患者腋下5分钟,以水银体温计为准,对冰毯机数字温度调校至与水银体温计一致作为一个标准数值。 7、为不影响降温,无论侧卧或平卧背部自始至终应置于冰毯的制冷平面上,垫枕要垫在冰毯以下,这样既不影响降温效果。 8、患者是在昏迷状态下的被动体位,又较长时间的躺在低温的冰毯下,极易发生压疮或冻伤,应加强翻身按摩。又可防止背部受压时间长而发生褥疮。若患者背部和臀部皮肤出现触之发硬的情况,说明已出现轻度冻伤和压伤,应及时处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注意皮肤温度、颜色、避免破溃。 9、对使用冰毯机仍不能将体温降至要求的,则加用冰帽或冰敷头部和大血管处。随时触摸毯面的温度,防止烫伤或冻伤病人。

护理学重点难点解析:物理降温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护理学重点难点解析:物理降温法操作要点和注 意事项 物理降温法 ▲目的 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进行遮挡。 (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 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 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5)实施温水/乙醇擦浴降温操作要点:帮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注意事项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