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卡通思维导图
六年级上册语文思维导图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思维导图总结第一单元主题:装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第一课:草原《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向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思维导图参考:第二课:丁香结《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思维导图参考:第三课:古诗三首这课共三首诗,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思维导图思路:每首诗一个分支,从作者、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展开。
第四课:花之歌《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思维导图参考:第二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第五课:《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思维导图思路:围绕这首诗的体裁、结构和内容展开。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课件

七律长征课件七律长征课件七律长征课件【1】教学目标: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主席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2、收集有关毛主席所写的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主席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
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
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2、解释“七律”。
(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二、初读,整体感知。
出示阅读提示(请一位学生读,明确要求):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3、刚才在读诗歌的时候,哪儿些字词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来。
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预设: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军、尽开颜。
随着我们深入学习,我想对“暖”“寒”这两个字的含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4、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红军长征,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哪句话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闯关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第一部
0 1
第一章
0 2
第二章
0 3
第三章
0 4
第四章
0 6
第六章
0 5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二部
0 1
第十一章
0 2
第十二章
0 3
第十三章
0 4
第十四章
0 6
第十六章
0 5
第十五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部
0 1
第二十一 章
0 2
第二十二 章
0 3
第二十三 章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0 4
第二十四 章0 6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十六 章0 5
第二十五 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四部
0 1
第三十一 章
0 2
第三十二 章
0 3
第三十三 章
0 4
第三十四 章
0 6
第三十六 章
0 5
第三十五 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为什么不再有充实感?而是空的?大脑是空的,心也是空的。 朱开山不和别人争什么,是自己的别人怎么 夺也夺不走。“闯关东”,为什么闯关东?为了生存!当时那个年代老百姓是真的难!朱开山这样的英雄都落个 家破人亡,别的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朱家慈上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养儿不易育儿难,一人独守多少年,终 于盼得丈夫信,率儿百里闯动乱。鲜儿命运的悲苦惹人怜,鲜儿为爱执着令人敬重,鲜儿的凌厉作风当为一代女 杰,鲜儿的爱情故事受尽缺残终于圆满。四儿一郎命运多舛,受人爱受人惑,与秀儿的爱情冲破不合新时代的旧 规矩枷锁,因抱憾自责自刎谢罪。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从义和团到九一八,外敌入侵,内患不断。朱开山的希 望就是老伴和三个儿子,就是三间大瓦房加上几十亩地。 其中“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 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主,其中以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之后结合九一八事变东 北沦陷的大背景,加了一些展现民族气节的东西。 以至于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对人物的印象就是李幼斌、 萨日娜、牛莉这些角色的脸和腔调,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两位老人都七八十岁了,但谈起过去的事依然记忆犹新, 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们再来看看剧中的女主角,朱开山的妻子,文他娘,剧中她以这个称呼出现了最多! 她就是那个年代我们的所有母亲代表啊,她勇敢正直,她爱护子女,她温情细腻,她忠贞不二,她是传统的中国 母亲,这让我想起了四世同堂的顺儿她妈,她有自己的名字韵梅,但是家人却觉得这名字太文艺,又与运煤同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归纳提升

奋斗的 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 精神 最
为 富足 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 时代是 奋斗者 的时代。
首页 末页
道德与法治
课前预习
二、自信的中国人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页 末页
道德与法治
课后训练
4.随着中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由于各国 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民族习惯等差异, 发生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面对各种思想文 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B ) A.面对各种差异,全盘接受 B.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C.坚定文化自信,抵制交流 D.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首页 末页
道德与法治
课前预习
6.自信的中国人既是 梦想家 又是 实干家 ,既要 胸怀理想 又要 求真务实,既要 满怀激情 又要 锲而不舍。实干才能 梦想成真 ,辛勤劳动才能开创 美好生活。 7.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 够自信的话,那 中国共产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民族 是最有理由 自信 的。我们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 理论自信 、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
首页
末页
道德与法治
课堂练习
5.习主席所倡导的中国梦,它将滋润十三亿中国 人民和海外游子的心灵和梦想,并引领中国人民 走向新的航程,促使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D )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 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重走长征路思维导图脑图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方面军及军委纵队开始长征。
瑞金
强渡大运河
1935年1月15-17日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在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29日至3月
22日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从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七天七夜七条小船从洪门渡、龙街渡转战皎平渡,后全部渡过金沙江。
巧渡金沙
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发起夺桥战斗,桥长100多米,夺取腊子口由13根铁链组成不畏枪林弹雨,攀登着铁链勇往直前。
飞夺泸定桥
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爬雪山
1935年8月红军三次过草地,仅营以上干部就牺牲了50名,为长征以来干部牺牲之最。
跨过水草地
1935年9月16日,红一军第四团奉命迅速夺取腊子口。
夺取腊子口。
江苏省常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语文常州外国语注:以下题目的答案,请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夯实语文根基(共7分)1.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3分) 【】【】A.“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这句话中“哎呀”是叹词,“极”是副词。
B.“改革开放、热爱祖国、小明进门、生日礼物”按短语类型来分,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型的短语。
C.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D.《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水经注》,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E.《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俄国著名小说家茨威格,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2.根据要求默写。
(4分).(1)东皋薄暮望,。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选自《黄鹤楼》,作者:_____)(3)征蓬出汉塞,。
(4) ,不以疾也。
【答案】1.C E 【解析】C选项中,“令弟”“令妹”是敬辞。
E选项中,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2.(1)徙倚欲何依(2)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3)归雁入胡天(4)虽乘奔御风【解析】注意背诵熟练和默写时字词准确,不要有同音字,形近字词等错字。
走进红色经典(共8分)读《红星照耀中国》,回答问题。
【睹领袖人物风采】人物一: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角的作风,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
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
常常可以见到他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个人问题,很尊重他们。
人物二:在长征的红军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已五旬、面容坚毅而慈祥的指挥员,在队伍中激励广大指战员。
由于他年纪已大,衣着与战士一样破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伙夫头”,而他本人也以这个绰号为荣,因为这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的精神。
《长征》思维导图A3(1页)

《长征》思维导图A3(1页)一、长征概述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战略转移,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一次伟大壮举。
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多方面的伟大实践。
长征的成功,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长征路线长征路线分为四个阶段:瑞金出发、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穿越草地、攻占腊子口、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战略意义和感人故事。
三、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等。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前。
四、长征中的英雄人物长征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等。
他们在长征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智慧果断,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扩大了革命影响。
长征结束后,红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长征的启示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等。
这些启示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激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长征》思维导图A3(1页)通过对长征的概述、路线、精神、英雄人物、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使我们对这段伟大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长征》思维导图A3(1页)七、长征中的重大事件长征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穿越草地、攻占腊子口、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
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战略智慧。
红军长征路线图ppt课件

省西部懋功地区会师。不久,中央红军再次改称红一方面军。后因张国焘的反党分裂
活动,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
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红十五军
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
1936年 2月,红二六军团转战湖南,西入贵州南北盘江地区 4月,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北上,翻越玉龙雪山进入中甸。 而红四方面军南下部队经激烈战斗后减员很大。 6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电令组建红二方面军。 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 至此,长征全部结束。 随后,红四方面军本渡黄河执行“宁夏作战计划”并改称西路军。 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
7月,经调整建制后,红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
8月,历经千辛万苦走出茫茫草地(川北松藩草地),进入了四川巴西和阿坝
地区,这时张国焘拒绝继续北上北意图危害中央。
15
1935年 9月,毛泽东将随行部队改为陕甘支队继续北上,越过岷江,夺占腊子口,突破 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 而张国焘率其队伍南下,重返草地雪山。 红25军到达陕甘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西北红军会师,结束长征,历时 10 个月。 随后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作为准备。 红二六军团主力人湘西出发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后,纵横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
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下辖3、4、12、20、22军,共5个军。第三军团
总指挥彭德怀,下辖5、8、16军,共3个军。全军共计3万余人。与此同时,成立了中
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 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所属各部归
初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共5课时,课内4课时,课外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主题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种艰难的历程。
我们将尽量使学生通过对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把握,来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其次,在这一主题的学习中,使应注意充分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如影视资料、文艺作品、历史纪念馆、语文课本内容等,这些资源既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丰富性、多样性有所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第三,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五四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不畏困难、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4)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漫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漫画(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
(2)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2.仔细观察下面图画,请你为其配一段画外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
3.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6分)(1)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2)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4分)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6分)(1)用简要文字介绍这幅漫画,不超过80个字。
(3分)(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40个字。
(3分)5.阅读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
(4分)(1)给漫画拟出标题。
要求:切合漫画含义,不得用“无题”作标题,8个字以内。
(2分)(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要求:25个字以内。
(2分)7.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4分)(1)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这幅漫画(不超过60字)。
(2)请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8.(1)阅读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5分)说明:福州市的陈先生因为把车停在大妈们跳舞的“地盘”,结果他的车胎被几名跳广场舞的大妈扎破了,导致开车时车子突然失控,险些酿成事故。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内容。
(2分)②你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3分)9.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明其寓意。
(不超过12字)(3分)10.请简要描述下面的漫画,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要求:表达鲜明、生动。
(4分)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2分)1.(1)有手机之前,三个人互相交流,脸上洋溢着笑容,其乐融融;有手机之后,三个人各自在玩手机,眼睛紧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彼此之间没有交流。
(2)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
手机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通讯工具,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这向话出自()。
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大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方面,总会将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老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数有起源与儿童观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称为()。
A. 生物起源论B. 神话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全人D. 心理起源论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
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 洛克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果斯基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观点。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有: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
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 促进教育均衡B. 促进教育民主C. 维护教育尊严D. 提高教育效率法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相关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中指出“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
”题干中,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回忆所学知识,结合课本,动手分类的同时思考战略战术得当对战争胜败的影响,并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
1.白板橡皮擦功能,隐藏关键内容;
2.课堂活动“趣味分类”和“选词填空”自己动手发现并归纳原因。
3.关键词网页链接,快速查找
讲授:红军长征的过程
11’20”-
讲授:红军长征的背景
2’33”-
11’20”
通过历史史料和白班互动,认识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1.回顾上节课红军发展的历程先关内容;
2.结合“每课一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内容;
3.表格展示《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让学生知道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
4.课堂活动“趣味分类”,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前四次胜利和第五次失败所采取的战略战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
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影响及红军长征的路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导致中共中央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重现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改变了“左”倾错误方针在党中央的领导,红军长征路线曲折艰难。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活动、思维导图并结合地图和相关事件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讲授: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6’40”-
27’31”
通过课本,学生上台填空完成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干
读书归纳,上台分享
课堂活动“选词填空”归纳
练习:红军的长征路线
27’31”-
33’22”
通过地图连线,复习巩固长征路线
1.一个学生为代表上台,在白板三维地球仪上连线出长征路线;
部编版高中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语言表达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语言表达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外国民众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长城和龙;而对中国当代文化符号, _____,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等。
诚然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_______,被外国民众认识,但是它也限制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
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_____。
答案:他们的认识普遍比较分散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整体把握和根据语境补写语句的能力。
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快速浏览文段,把握话题中心,然后根据上下文去揣摩横线处的语境。
要特别注意语句间的关联词和仔细梳理语句间的内在的逻辑。
整段文字的话题是如何通过当代的文化符号的传递,让世界的其他民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
第①处,前面分句中的“而”表示转折,据此可知此处关于当代文化符号的情况应与前文“外国民众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相反,故可填写“他们的认识普遍比较分散”。
第②处,联系前文的“诚然……”和后文的“但是它也限制了……全面认识”语境可知,此处讲“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的作用。
第③处前文是“以便”表述目的,带有总结全文的作用,联系“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更多地了解”“不同侧面”可判断,此处可填写“全面了解中国文化”。
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
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
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
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教材以模拟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程,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体验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长征的背景、长征的历程、长征的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长征的路程遥远、历程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导游的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参与度,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程,掌握长征的重要事件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导游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传承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历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长征精神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导游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导游,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讲述与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的历程和意义,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历程和意义,熟悉教材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图、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导游,每组选择一个长征路段,介绍该路段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意义。
其他学生作为游客,听取导游的讲解,了解长征的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长征历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06《老山界》思维导图九图导览

06《老山界》思维导图九图导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老山界》九图导览学习流程阅读导航25000里的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亘古不变的英雄气概和不折不挠的坚毅精神浓缩在毛泽东笔下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今天一起学习的课文《老山界》,则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文体字词积累通读课文思考问题思前想后贯通文意把握结构概括层意理清脉络绘制图示反思阅读质疑问难回扣结构圈画批注细读语段品味揣摩结合问题对话交流走出文本归纳感悟知人论世明确主旨阅读技法读写迁移形神兼备综合评价目标导航图语文知识图整体把握图结构层次图质疑问难图细读对话图主旨归纳图艺术特色图素养提升图实践活动拓展演练总结写法欣赏特色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文章。
可以根据时间和地点的线索,梳理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把重点放在体会红军翻山过程的曲折、艰难上。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同时也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
赏析精彩的语句,注意体会其中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老山界》学习目标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长征是载入史册的不朽伟绩,文章记叙红军长征过程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写的是“事”,展现的却是“人”,是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重重艰险的红军战士。
要注意从对事件(翻山情节)的梳理深化到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体察,透过文章记叙的翻山过程中的一件件事、一处处细节,感悟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老山界》语文知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读写写陆定一(1906—1996年),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陆定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起他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途中他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预习导学案

【预习指导】独立研读文本《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
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这种文体特点。
2、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杨成武和聂荣臻。
3、阅读文本,了解两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阅读文本,了解两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情景导学】班级要举行朗读比赛,要求从此两篇文章中节选精彩片段,并说明选择理由。
请你好好准备一下,报名参加吧!一、什么是回忆录回忆录,是一种文学体裁,属于记叙文体,是用记叙、描写、抒情等方法,追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感情和经历。
篇幅有长有短,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回忆录有以下两个释义:一是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二是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二、介绍作者1、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7岁当上团政委。
后他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倔强的小红军》白板课优秀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白板课教学设计执教者:新民市三道岗子学校吴师【注:本设计中红字部分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点】一、词语闯关,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你想强调哪个词?再读,读出倔强的感觉。
1.会写字“倔”“薄”。
书写“倔”字要注意它的笔顺,(融合点:白板演示倔字笔顺,多音字)描红一个,仿写一个。
强调坐姿。
倔也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什么音?什么时候读倔(四声)?你真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
那老师把它稍稍变化就变成了“掘”(白板写掘),组词(发掘,挖掘)。
这篇课文中同样也是多音字的还有“薄”。
我们来听一听。
(白板读音)2.由重点词语回顾课文。
再考考大家对其他词语的掌握情况,(鸿合:聚光灯)共5组,指名读2组,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你能不能借助这些词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自己试着说一说,老师再拜托小同桌互相听一听。
(动画:去词。
往事、荒无人烟、掉队、疲惫)主要讲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荒无人烟的草地上,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和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了陈赓同志放弃了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了草地上。
评价:恩,真不错,语言简练,而且内容说得真清楚。
二、合作交流,品词析句。
孩子们,小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倔强,这种倔强是性格上的固执吗?(板书:倔强,固执)让我们来走进小红军的内心世界。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细细品味最打动你的地方并做好批注,与同组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金钥匙:抓住小红军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共同研读以下3个重点句:(生白板圈画重点词谈体会)1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评价: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的观察能力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