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2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E dS 0S1 S2
S
P dS P dS PS2 S 2
S S2
0
1 1 E dS 0 S1
S
S
0 E P dS q0
0
0
四、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 在均匀介质中, 极化电荷只出现在介质表面 或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 设一均匀电介质薄片(S、l)置于电场(E) 中,表面将出现极化电荷。
p ql p ql P P V Sl 一般情形: P e P cos P n n
的q’为多少?
介质被均匀极化,介质内无净极化电荷。
介质内的场强: E E0 E
极化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 实验表明: 对于各向同性的电介质,在E0不太大的 情况下,有:
P ( r 1) 0 E
上式表明P,E的简单比例关系,将比例系数写 成稍复杂的形式,是为了以后相对更重要的式子 表达方便。
en为薄片表面外法向单位矢量
例:
n
θ - - - - - + + + + +
- - - - - - + + + + +P +
P
思考:将介质从中分开,能否分离正、负
极化电荷?
§7-9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1 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E dS qi
S
0
1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E dS
极化面电荷: P ·en
介质内表面(r =R1)处:
( r 1) q0 er P 0 ( r 1) E 2 4r r
1 P r R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C 与 d S 0 有关
S
C ; d C
插入介质
0S q C u A uB d
C
0 r S
d
C
(2)球形电容器 已知
设+q、-q 场强分布: E 电势差:
RB
RA RB
q
r q
B A
RA
q 4 0 r 2
q q
RB
1 1 u A uB dr ( ) 2 4 0 RA RB R A 4 0 r
f
pe
pe
3;
+ E + 外 + + + +
在外电场中有极分子的固有电 矩要受到一个力矩作用,电矩方 向趋于外电场方向。但由于热运 动的存在,不会完全一致。
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 E + 外 + + + +
+
两端面出现极化电荷层
电介质被极化的宏观效果
①外电场越强,极化电荷越多; ②电介质不均匀,则不仅在电介质表面会出现极 化电荷,在电介质内部也会出现极化电荷; ③对均匀电介质,在其内部任一小区域内,正负 电荷数量仍然相等,因而仍然表现出电中性。
二、电极化强度和极化电荷
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P
1、电极化强度(矢量)
pi
V
物理意义:描述了电介质极化强弱,反映了电介质 内分子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程度。
在各向同性的电介质中,P 0 E
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率,它取决于电介质的性质。
2、极化电荷和自由电荷 极化电荷
E E0
++++++ r + ------- C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例2 圆柱形电容器 解 设两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电 E ( RA r RB ) 2 π 0r l RB R dr Q RB U ln R 2 π r 2 π 0l RA 0
E E
E E0 E
1
1
E0
击穿:在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变成导体的现象。 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约为:
3 KV mm
矿物油的击穿电场强度约为: 15 KV mm
云母的击穿电场强度约为: 80 ~ 200 KV mm 1
二、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有一均匀带电球体q0,球外的电场强度为: E0
特点:非孤立导体,由两极板组成
2 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电容为电容器一块极板所带 电荷Q与两极板电势差 VA VB 的比值 .
Q Q C VA VB U
U
AB
Q
Q
E dl
VB
VA
电容的大小仅与导体的形状、相对位置、 其间的电介质有关,与所带电荷量无关.
3 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1)设两极板分别带电Q
Q Q C VA VB U
(2)求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E
(3)求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4)由C=Q/U求C 例1 平行平板电容器 Q 解 E 0 r 0 r S
Qd U Ed 0 r S
+ + + + + + Q
r
d
- - - - - - Q
S
Q 0 r S C U d
S
D dS q0
S
பைடு நூலகம்
()电位移矢量 1 D是一个辅助量,电场的基本物理量仍是场强E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自由电荷 束缚电荷
1 E dS
S
0
q
S
0
1
0
P dS
S
( 0 E P) dS q0
S S
电位移矢量定义:
D 0E P
( 0 E P) dS q0
S S
自由电荷
3、极化(束缚)电荷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对于均匀的电介质,极化电荷集中在它的表面。电介质 产生的一切宏观效果都是通过未抵消的束缚电荷来体现。
如图,在平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介 质内沿着方向取一长度为dl,横截面为 dS的小圆柱体,在其内部极化可视为 是均匀的。
dl
' dS
' dS
P
点的总场强为:
' 退极化场 是电介质中的总电场强度。 E E E 0 E0 是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
' E 是极化电荷产生的退极化场
E E0 E'
' '
2.电极化强度矢量
宏观上,电介质极化程度用电极化强度矢量来描述, 其定义式为:
P lim
pi
S S S in
Pn '
P dS dS
'
极化强度力线
在任一曲面内极化电荷的负值等于极化强度的通量。
四、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根据介质极化和 真空中高斯定律 ' P d S q
S S
S
电位移矢量
0
' ( q q 0 ) S
1 E dS
(2)对各向同性电介质( P e 0 E)
静电场中 的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
1.2 电介质的极化
1.电介质极化的机理
对于无极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正、负电荷的中心被电场力拉开,使得正、负电荷中心产 生相对位移(这种极化称为位移极化),形成电偶极子。
在此力偶矩的作用下,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方向将转向与外电场基本一致的方向,这种极化称 为转向极化,其结果是电介质的两端出现等量异号的电荷.
真空中 r 1,空气中 r 1.005 ,可认为近似等于 1,其他电介质的 r 都大于 1。电介质的相对电容
率 r 和真空中电容率 0 的乘积称为电介质的电容率 ,即 r0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
1.2 电介质的极化
3.电介质的击穿
如果外电场足够大,电介质分子就会摆脱分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电介质的绝缘性被破坏而 成为导体,这个过程称为电介质的击穿,这个外电场的场强称为击穿场强。
大学物理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
1.1 电介质的分类
电介质又称绝缘体。我们通常把气体、油类、蜡脂、玻璃、云母、陶瓷、橡胶等这些基本不导 电的物质称为电介质。
对于各向同性的电介质可分为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两类。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
1.2 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的现象。 其中,极化电荷又称束缚电荷,是指在外电场中,均匀介质内部各处仍成电中性,但在介质表 面出现的不能离开电介质到其他带电体,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的电荷。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
1.2 电介质的极化
2.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如果不存在电介质(真空),自由电荷激发的场强大小为 E0 ,引入均匀电介质后,当均匀电介质充
满电场不为零的空间,或几种均匀电介质分区充满电场且分界面都是等势面时,电介质的场强大小 E 将
6-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v v 1 q E⋅ dS = ∑ = 1 ( ∫
S
ε0
S内
ε0
∑q +∑q′)
0 S内 S内
式中的 ∑q 为闭合曲面内一切正、负电荷的代数和 为闭合曲面内一切正、 即自由电荷q 极化电荷q (即自由电荷q0、极化电荷q’)
v v 1 ∫ E⋅dS = (∑q0 +∑q′)
S
ε0
------ 有源场
分析电场所具有的对称性质 巧作高斯面, 巧作高斯面,即选择适当形状的闭合曲面为高斯面 计算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
v v dS ΦD = ∫ D⋅ dS = ∫ D
S
计算高斯面内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由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求出电位移 D
∑q0
D∫dS = ∑q0
D=
∑q0
∫dS
由电位移 D 求出场强 E
4 0εr1r2 πε r r Br r ∞r r ∞ UA = ∫ E⋅ dl = ∫ E⋅ dl +∫ E⋅ dl Q A B A A r r E3 = ∞ 2 4 0εr2r πε =UAB +∫ E4 ⋅ dr
S内
S内
v v 1 Q∫ E0 ⋅ dS = ∑q0
S
v v ∴∫ ε0E0 ⋅ dS = ∑ 0 q
S S内
ε0 S内
v v ∴∫ ε0εr E⋅ dS = ∑ 0 q
S S内
v v v 令 D=ε ε E =εE ----电位移矢量 ----电位移矢量 0 r v v 自由电荷 电位移通量 ∴ D⋅ d = ∑ 0 S q ∫
§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H+ H C−+ H −
电介质: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运动电荷的物体, 电介质: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运动电荷的物体,又称为 绝缘体 电偶极子模型 正负电荷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特性
(1) 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无极分子原本重合的 正负电荷“重心”错开了, 正负电荷“重心”错开了,形成了一个电 偶极子, 偶极子,分子电偶极矩的方向沿外电场方 向。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偶极矩 称为感生电矩。 称为感生电矩。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出现极化电荷的 现象,就是电介质的极化。 现象,就是电介质的极化。 在外场作用下,主要是电子位移, 在外场作用下,主要是电子位移,因而无 极分子的极化机制通常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极分子的极化机制通常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电介质体内一般没有自由电荷, 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特点:具有极化能力和其中能够长期存在
电场的性质是电介质的基本属性
电介质的四大基本常数
介电常数:综合反映介质内部电极化行为的一个 介电常数 综合反映介质内部电极化行为的一个 主要的宏观物理量;以电极化的方式传递、 主要的宏观物理量;以电极化的方式传递、存 贮或记录电的作用与影响 电导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泄露电流 电导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泄露电流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电能的损耗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电能的损耗 击穿是指在强电场下可能导致电介质的破坏 击穿是指在强电场下可能导致电介质的破坏
1.无电场时 1.无电场时 有极分子 无极分子
分子热运动,各分子电偶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分子热运动,各分子电偶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整个电介质宏观上对外呈电中性 整个电介质宏观上对外呈电中性 2. 有电场时 有极分子介质-----取向极化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有极分子介质 取向极化 orientation 无极分子介质-----位移极化(displacement polarization) 位移极化(displacement 无极分子介质 位移极化 边缘出现电荷 电荷分布 电介质的极化共同效果 电介质的极化共同效果 -----边缘出现电荷分布 极化 极化电荷( Polarization charges) 束缚电荷( bound charges)
电磁学 第3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 ρ′ = −
v v P ds
∆V
注意: 注意:均匀极化时电介质内部的极化电荷体密度为零
20
4.电介质表面(外)极化电荷面密度 电介质表面( 电介质表面 内
r dS
θ
dS
r r v ˆ dq ′ = P ⋅ d s = P ⋅ dsn = Pnds 面外
dq ′ v ˆ σ′= = P ⋅ n = Pn dS
16
约定: 约定:
q ', ρ ',σ q0, ρ
0
'
,λ ,λ
'
,σ
0
0
表示极化电荷; 表示极化电荷; 表示自由电荷
二、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 在已极化的介质内任意作一闭合面S 在已极化的介质内任意作一闭合面 基本认识: 基本认识: 1)S 把位于S 附近的电介质分子分为两部分 ) 把位于 附近的电介质分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 S 内 一部分在 S 外 2)只有电偶极矩穿过 的分子对 )只有电偶极矩穿过S 电偶极矩穿过 S内外的极化电荷才有贡献 内外的极化电荷 内外的极化电荷才
S
17
1.小面元 附近分子对面 内极化电荷的贡献 小面元dS附近分子对面 小面元 附近分子对面S内极化电荷的贡献 在dS附近薄层内认为介质均匀极化 附近薄层内认为介质均匀极化 薄层: 为底、 的圆柱。 薄层:以dS为底、长为 的圆柱。 为底 长为l的圆柱 只有中心落在薄层内的分子 才对面S内电荷有贡献 内电荷有贡献。 才对面 内电荷有贡献。 所以, 所以,
∫L
s
E ⋅dL = 0
v v
v
v
∫∫ s E ⋅ d s =
q ε0
媒质中{
导体感应电荷, 导体感应电荷,感应电场又反过来影响原 电场,静电平衡。 电场,静电平衡 电介质:即绝缘体,不导电物体, 电介质:即绝缘体,不导电物体,在电场 中怎样? 中怎样?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E ds ( q0 q)
s
0
s内
s内
q P ds
s内 s
1 1 E dS q0 q q0 P dS 0 0 S S
0 E P dS q0
四、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应用
令D 0 E P
S
引入辅助物理量:电位移矢量(electric displacement)
D 0E P
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
D ds q0
s s内
电位移矢量对任意闭合曲面的通量等于该曲面内所有自由 电荷的代数和。 二、电位移矢量D 1、定义:
(S )
_
E0
内
ds
l
P dS q
( S内)
V
S
外
V 内的极化电荷总量 q P ds s P d s 该点的极化电荷体密度 ' s V
'
P ds / V
' s
* 此式为各点极化电荷体密度和该点极化强度的关系。
q' , ' , ' 分别表示极化电荷、体密度、面密度 • q0 , 0 , 0 分别表示自由电荷、体密度、面密度
•
二、极化电荷体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1、以位移极化为例 极化分子电矩
p分子
ql
S
E0
ds
单位体积有 n 个分子 极化强度矢量
l
0
P np分子 nql
D E
10-7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板间电势差:
U AB
d1 d 2 E dl E1d1 E2d 2 1 2 AB
S
电容器的电容:
q S S C d1 d 2 d1 d2 U AB
r 1 0
r 2 0
r 1 0
r 2 0
P
pi
V
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描述了电介质极化强弱,反映了电介质内分子 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程度。
pi :分子偶极矩 :电极化强度 P 2 的单位: Cm P
如果电介质内各处极化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就称为均匀极化。我们只讨论均匀极化的电介质。
5
三、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
D 0 r E E
例1 . 已知:导体球 R 、Q 、 r 求:1. 球外任一点的 E
(1101A)
r
R
2. 导体球的电势 u
解: 过P点作高斯面得 2 D 4 r Q D dS Q
S
r
S
电势
P
Q D 4r 2
D 方向:沿径向向外
0 r E
D E
电位移矢量 D
0 E 真空中
介质中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D dS q S
自由电荷
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闭 合曲面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12
* D、E、P 三矢量之间关系
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的应用 SD dS q
即 或
n E2 E1 0
E1t = E2 t
上式表示,从一种介质过渡到另一种介质, 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不变。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electric displacement
def D 0E P
( 0 E P) dS q0
S S
D dS e dV
S V
def D 0E P
自由电荷
物理意义
通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 该曲面内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D (1 e ) 0 E
退极化场
r (1 e )
r 称为相对电容率
或相对介电常量。
D r 0 E E
r 0
或介电常量dielectric constant。
0 称为电容率permittivity
关于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高斯面内不包围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为零. (B) 高斯面上电位移矢量处处为零,则面内必不存在自由电荷. (C) 高斯面电位移矢量的通量仅与面内自由电荷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
例二: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极板 上面电荷密度 0 1.77106 C / m , 将两板与电源断电以后,再插入 r 8的电介质后计算空隙中和 电介质中的 E、D、P 因断电后插入介质,所以极板 上电荷面密度不变。
+ 0
– 0
电位移线垂直与极板, 根据高斯定律
高斯面 +0
从电场这一角度看,特别地把绝缘体叫做电介质。 从电学性质看电介质的分子可分为两类: 无极分子、有极分子。 从它们在电场中的行为看:有位移极化和取向极化。 下面将逐一讨论。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本章只限于讨论各向 同性的均匀的电介质。 +Q –Q +Q –Q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εr
ε0
σ + + + + + + −σ 0 - - - - - - - - - - '
闭合曲面内 自由电荷总数
闭合曲面内束 缚电荷总数
εr − 1 Q′ = Q0 εr
v v 1 ∫ E ⋅ dS = (Q0 − Q′)
S
ε0
εr − 1 Q′ = Q0 εr
v v Q0 ∫ E ⋅ dS =
v + E0 + + v' + E + v + E =0 + +
感应电荷 (自由电荷) 自由电荷)
v E0
v v v' E = E0 + E = 0
感应电荷电场强度
导体内电场强度 外电场强度
+σ0 + + + + + + + + + + + -σ ′
- - - - - v v v 导体 E0 E E'
感应电荷 自由电荷) (自由电荷)
注意 σ 0 ≠ σ ′
S
σ0 + + + + + + + + + +
d
-σ 0 -
v E0
--------S
σ′ E′ = ε0
+σ0 + + + + + + + + + + + -σ ′
- - - - - v v v ε r E0 E E'
+σ′ + + + + + + -σ 0 - - - - - - - - - - -
6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E
E0
E
'
E0
r
E
E0
E
'
E0
r
r :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相对介电常数)
真空(空气) r 1 其它电介质: r 1
0 :真空电容率(真空介电常数)
0 r :电介质的(绝对)电容率(绝对介电常数)
3. 电极化强度
定义:
P
p
V
p :每个分子的电偶
E
'
εr 1 εr
E0
①
'
+-+
+-+
+-+
+
-+
+
+-
+
0
E0
0
ε0
同理
代入①式,有
E' '
ε0
'
r E E' E -+- -+- -+- - +- - +- - 0
σ
'
εr εr
1
σ0
(1
1 εr
)σ0
'
+-+
+-+
+-+
+
-+
+
-+Q+0
0
r E E' E
' -+- -+- -+- - +- - +-Q-' 0
大学物理_4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S
i
自由电荷
各向同性 线性介质
P 0r 1E
D 0r E E 介质方程
r 0 称介质的介电常数(电容率)
在 斯具 定有 理某出种发对解称出性D的情况下,可以首先由高
即 D E P q
说明:
1.电位移在闭合面上的通量只和闭合面内的自
第十五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Dielectric In Electrostatic Field)
§15.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15.2 电介质的极化 §15.3 D的高斯定律 §15.4 电容器及其电容 §15.5 电容器的能量
§15.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电介质的特点:无自由电荷,不导电。 电场中置入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时的影响
定义 C Q 单位:法拉 F
U
电容只与几何因素和介质有关 固有的容电本领
【例1】求真空中孤立导体球的电容
解:设球带电为 Q
导体球电势 U Q
4 0 R
导体球电容 C Q
U
4 0 R
问题
欲得到 1F的电容, 孤立导体球的半径R
由孤立导体球电容公式知
R
1
4 0
9109 m
R3
4π 0r 2
(r (r
R) R)
q2r2
we
0E2
2
32π2
q2
0
R
6
32π2 0 r 4
(r R) (r R)
静电能:We
V wedV
0
we
4πr
2dr
9-7 电介质
一.电介质
电介质是指在通常条件电阻率超过108.m 的物质下导电性能极差的物质。
电工学中一般认为电阻率超过108.m的物 质就属于电介质。 电介质可以作为绝缘材料使用,同时,在电 场作用下,电介质会被极化,某些固体电介质具 有许多与极化相关的特殊性能,如电致伸缩、压 电性、铁电性等等。
r
R2
R1
r R1
r R2 E q0
E 0
4 0r 2
R1 r R2
E
4 0 r r 2
q0
r
r
r
R2
R1
UO Edr Edr Edr Edr
0 0 R1 R2
R1
R2
R2
R1
0 r r
q0
2
dr
R2
σ ' -
E 2 2 0 0
σ ' - - - - - - - - - - - - - - - - +
+
+ +
0
适用于各向同性的 0 E0 0 E E0 E 均匀电介质充满整个电 0 0 r 0 r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r
S
D d S q 0
S
通过高斯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高斯面所包围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SD dS Q0
选半径为r,长度为L的高斯圆柱 面
r
R2 R1
SD dS l
D2 π rl l D
2πr
E D
ε0εr 2 π ε0εrr
(R1 r R2 )
P
0 E
( r
1) 0 E
r 1 2 πrr
r
R2 R1
(2) E
2π
0
r
r
E1 2 π 0 r R1 (r R1)
q0 有关.
s内
特例: 真空——特别介质
特例: 真空——特别介质
q' 0 , P 0 , D 0E P 0E
回到:
1
E
s
dS
0
(
q0
S内 )
3. 如何求解介质中电场?
本课程只要 求特殊情况
各向同性电介质 q0 ,q' 分布具有某些对称性
(1)各向同性电介质:
P
0E
为常数
D 0E P 0E 0E 0(1 )E
模型 “电子气”
与电场的 相互作用
静电感应
电偶极子
无极分子电介质: 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 转向极化
宏观 效果
静电平衡
导体内 E 导体表面
0, 0 E表面
内部:分子偶极矩矢量
和不为零
pi 0
i
感应电荷 0E 出现束缚电荷(极化电荷)
4.极化现象的描述
1) 从分子偶极矩角度
单位体积内分子偶极矩矢量和——极化强度.
R2的薄导体圆筒组成,其间充
以相对电容率为r的电介质. 设
直导体和圆筒单位长度上的电
荷分别为+和- . 求(1)电介 质中的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填空题3.1.1电介质的极化分为( )和( )。
3.1.2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电介质叫做( )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形成( )。
3.1.3如果电介质中各点的( )相同,这种介质为均匀电介质;满足( )关系的电介质称为各向同性电介质。
3.1.4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相距为0.2 mm ,其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r ε=5.0的玻璃片,当两极间电压为400 V 时,玻璃面上的束缚电荷面密度为( )。
3.1.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这时储存的能量为0w ,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则电容器内储存的能量变为( )。
3.1.6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连接,然后使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这时两极板上的电量是原来的( )倍;电场强度是原来的( )倍;电场能量是原来的( )倍。
3.1.7 两个电容器1和2,串联以后接上电动势恒定的电源充电。
在电源保持联接的情况下,若把电介质充入电容器2中,则电容器1上的电势差( ),电容器1极板上的电量( )(填增大、减小、不变)。
3.1.8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充满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已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若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σ,则介质中电位移的大小D =( ),电场强度的大小E =( )。
3.2 选择题3.2.1两个相距很近而且等值异号的点电荷组成一个( )。
A :重心模型; B :电偶极子; C :等效偶极子; D :束缚电荷。
3.2.2 可以认为电中性分子中所有正电荷和所有负电荷分别集中于两个几何点上,这称为分子的( )A :电介质;B :电偶极子;C :重心模型;D :束缚电荷。
3.2.3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定义为( ) A :E p M ⨯=; B :l q p =; C :l q p ⨯=; D :l q p ∙=3.2.4 在电场E 的作用下,无极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向相反方向作微小位移, 使得分子偶极矩的方向与场强E 一致,这种变化叫做( )A :磁化;B :取向极化;C :位移极化;D :电磁感应。
3.2.5 在真空平行板电容器的中间平行插一片介质,当给电容器充电后,电容器内的场强为( )A :介质内的电场强度为零;B :介质内与介质外的电场强度相等;C :介质内的场强比介质外的场强小;D :介质内的场强比介质外的场强大。
3.2.6 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与电源切断,把相对介质常数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容器。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介质中的场强为真空中场强的r ε1倍;B :介质中的场强为自由电荷单独产生的场强的r ε1倍; C :介质中的场强为原来场强的r ε1倍;D :介质中的场强等于真空中的场强。
3.2.7 电偶极矩为p的电偶极子处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则当( )A :p 与E 平行时,电偶极子的受力最大;B :p 与E 垂直时,电偶极子的受力最大;C :p 与E 平行时,电偶极子所受到的力矩最大;D :p 与E 垂直时,电偶极子所受到的力矩最大。
3.2.8 由高斯定理∑⎰⎰=⋅Q S d D s可知( ) A :D大小仅由S 面内自由电荷决定; B :D 大小由空间所有电荷决定;C :S dD s⎰⎰⋅大小由S 面内极化电荷决定; D :S d D s⎰⎰⋅大小由S 面内极化电荷、自由电荷决定。
3.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高斯面内的自由电荷总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D 必为零。
B: 若高斯面上各点的D 为零,则面内自由电荷总量必为零。
C: 若高斯面上各点的E 为零,则面内自由电荷及极化电荷总量分别为零。
D: 高斯面的D 通量仅与面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有关。
3.2.10 如图,若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介质完全抽出来,那么电容器的( )A :电场能量变大;B :两极板间电场变大;C :极板上的电量变小;D :极板之间的作用力变大。
3.3 证明及简答题3.3.1 半径为a ,电荷为b 的金属球埋在介电常数为c 的均匀无限大电介质中,证明电介质内的场强为r e cr b E 24π=。
3.3.2 在平行板电容器中充满介电常数为ε 的均匀电介质,已知两金属板内壁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σ ,证明电介质中的场强为 n e E εσ0= 3.3.3 电介质的极化和导体的静电感应,两者的微观过程有何不同?3.4 计算题3.4.1 如图所示,将电容率为ε的电介质,缓慢地由一与电源相连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间抽出,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极板间距离为d ,电源端电压为0V ,略去边缘效应及热损耗,求外力所做的功。
3.4.2 球形电容器的内、外半径分别为1R 、2R ,其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均匀介质,已知两极间的电压为0U (内极板电位高于外极板),试求:两球壳间的P D 、、E 分布;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3.4.3 一半径为R 电荷体密度为ρ的均匀带电球体,球外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试求:(1)球内、外的E 、D 分布;(2)体系总的静电能。
3.4.4 一圆柱形电容器由共轴二金属导体圆筒构成,内筒外半径为1R ,外筒内半径为()1222R R R <,其间充有两层均匀电介质,分界面的半径为0R ,内层电介质的电容率为1ε,外层电介质的电容率为212εε=,两层电介质的击穿场强都为m E 。
问当电压升高时,哪层电介质先被击穿?两筒间最大电势差是多少?3.4.5 有一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2.0厘米,其中有一个1.0厘米厚的玻璃(r ε=7.0,击穿场强为50千伏/厘米),其余为空气(击穿场强为30千伏/厘米),今在二板间加上40千伏电压,此电容器是否会击穿?将玻璃取出,使极板间全部是空气,问电容器在上述的电压下是否会被击穿?3.4.6 两共轴的导体圆筒,内筒的外半径为1R ,外筒的内半径为2R (2R <21R ),其间有两层均匀介质,分界面的半径为r,内层相对介电常数为1r ε,外层相对介电常数为212r r εε=,两介质的介电强度(即击穿场强)都是∙M E 当电压升高时,哪层电介质先击穿?证明:两筒最大的电位差3.4.7 无限长的圆柱导体,半径为R ,放在介电常数为r ε的无限大均匀介质中。
柱面上沿轴线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0λ,求空间的电场分布以及介质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3.4.8 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间距为d ,中间充满均匀电介质,已知充电后一板自由电荷为Q ,整块介质的总电偶极矩为p ,求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
3.4.9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S=0.2m 2,d=1.0cm,充电后断开电源,其电势差U 0=3×103V ;当均匀电介质充满两板间后,电势差降至 1.0×103V ,试计算:(1)原电容0C ;(2)每块导体板上的电荷量Q ;(3)放入介质后的电容C ;(4)两板间的原电场强度E 0;(5)放入介质后的电场强度E ;(6)电介质每一面上的极化电荷Q′;(7)电介质的相对介常数r ε。
3.4.10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为S ,相距为d ,电势差为U ,其中放有一层厚度为t 的电介质,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
介质两边都是空气,略去边缘效应,试求:(1)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场强和极化强度;(2)极板上所带的电荷Q ;(3)极板和介质间隙中的场强0E ;(4)电容器的电容C 。
3.4.11 如图所示,一平面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面积都是S ,相距为d ,今在其间平行的插入厚度为l ,面积为2S ,相对介质常数为1ε。
的均匀电介质,设两极板分别带电Q 和Q -,试求:(1)电容器的电容C ;(2)两极板电势差U ;(3)介质上、下两个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σ'。
3.4.12 圆柱形电容器由半径为1R 的圆柱形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导体圆筒构成。
圆筒内半径为2R ,长为L ,其间充满相对介质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
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圆柱形导体所122121rR R n r U M M E=带电荷为0λ,圆筒的所带电荷为0λ-,略去边缘效应,试求:(1)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D ,场强E 和极化强度P ;(2)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3)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δ'。
3.4.13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为d ,其间充满面积分别为1S 、2S ,相对介质常数分别为1r ε,2r ε的电介质,略去边缘效应,求电容C 。
3.4.14 球形电容器由半径为1R 的导体球和与它同心的导体球壳构成,壳的内径为2R ,其间有两层均匀电介质,分界面的半径为r ,内层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1r ε,外层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r ε。
(1)求电容C ;(2)当内球带电Q -时,求各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σ'。
3.4.15 一平行板电容器有两层电介质,介电常数1r ε=4, 2r ε=2,厚度d1=2mm ,d2=3mm ,极板面积S=50 cm 2,两板间电压U=200 V;(1)计算每层电介质的能量密度;(2)计算每层介质的总能量;(3)用下列两种方法计算电容器的总能量:a)用两层介质中的能量之和计算,b)用电容器贮能公式计算。
3.4.16 圆柱形电容器由一长直导线和套在它外面的共轴导体圆筒构成,设导线半径为a ,圆筒内半径为b ,试证明: 电容器所储存的能量有一半是在半径ab r =的圆柱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