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单元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2-1919)
一、民国初期的反封建斗争
(一)背景 中华民国初建; 北洋政府的专制行径
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起初要处理的善后事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整顿北京的统治机构,加强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统 治力量;
二、结束南京临时政府,首先是遣散南方的军队;
三、偿还积欠的外债和赔款;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参考: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 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 合实际。
三、新文化运动
(三)内容
1、旗帜(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和科学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4、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基础练习:
2、评价:
A、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 解放——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B、局限性: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③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2、内容:
(1)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核心)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后期: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1·天津)《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 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 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 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1917
和国会
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为了恢复《临 1920年底,他在广 因军阀陈炯明在
法运动 时约法》和国 州重组军政府, 广州发动叛乱而
1920
会
1922年5月北伐 失败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A.政治——①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②袁世凯复辟帝
制
B.思想文化——①辛亥革 命使民主、自由、平等进 一步传播
②尊孔复古逆 流出现
直接原因
C.经济——一战期间,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民 时间短暂 国 仍集中在轻工业 初 开始向内地扩展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示 意 图
发展概况:
①新建厂矿有 470多家 ②新增资本达1 亿3千多万元, 超过过去的半 个世纪 ③发展最快的 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化工、 皮革、卷烟等 行业也有相当 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特点?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 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 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 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 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思考
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在宣
传西方文化追求政治民主的特点?
1.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 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道理。
2.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 赋人权”“自由平等”为革命思想武器。把学习 西方从书本上变为革命行动。
3.激进派—以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为指导思 想,绝对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绝对肯定西方文化 学说。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 家思想分别持什么态度?(4分)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 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影响如何?(8分)
四、履行对逊清皇室的优待条件。
简言之,就是解决革命中所产生的或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 袁世凯以全国领袖自居,急于以解决这些问题来建立他的新统 治体制和统治秩序。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钱,而北京政府本来就 已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一时又无法打开国内财源,所以只好 向外国告贷,而最方便的乞求对象就是四国(美英德法)银行 团。具有深意的是,这时的第一个借款要求,并不是为北京政 府本身,而是为南京政府提出的。
(2013·江苏)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 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 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 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 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20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 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 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 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9.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 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 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 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 无异。”这表明
材料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各省成立 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孙中山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后到张家口等地视察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
(1913年指数为100)
1913年 100
90
80
70
60
50
40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B、局限性: 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三、新文化运动
(三)评价
1、性质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008·广东)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 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参考: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 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 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 会变革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 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 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8上海)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 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趋势的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 都落空,件件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 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30
20
10
1918年 0 英国
法国
德国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 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915年5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国耻纪念 大会,会后,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
民 时间短暂 国 仍集中在轻工业 初 开始向内地扩展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示 意 图
发展概况:
①新建厂矿有 470多家 ②新增资本达1 亿3千多万元, 超过过去的半 个世纪 ③发展最快的 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化工、 皮革、卷烟等 行业也有相当 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特点?
张謇 (1853-1926)
江苏南通人,晚清状 元 ,政治上属于立宪
派。一战期间创办的 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 发展很快。但到20年 代中期,张謇的企业 就开始每况愈下。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 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 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 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Fra Baidu bibliotek、新文化运动 (三)评价
1、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2、评价:
A、进步性: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 前的解放;
参考答案:①民间投资增多;②轻工业增多; 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④重新解决民生问题; ⑤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学思之窗】
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 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张謇的大生纱厂
爱国火花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火花反映了 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
13.(8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
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 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 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10.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 德、力三者为之根本。 ” 进而提出了鼓 民力、 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可 判断,这一学说
A.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B.形成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 D.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2009·浙江)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 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 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 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 (1902年)
(二)概况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孙中 因力量对比悬殊
1913
“善后大借款”山组织发动讨袁 和革命力量分散
而失败
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袁世凯被迫取消
1915-1916 制
派积极参加
帝制
第一次护 段祺瑞拒绝恢 孙中山于1917年
法运动 复《临时约法》 在广州成立中华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提倡民主和科 《敬告青年》 陈独秀
前期
学,反对专制和 愚昧、迷信
《狂人日记》 鲁迅
(1915
—1917) 提倡新道德, 《狂人日记》 反对旧道德 《孔乙己》 鲁迅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新文学,
胡适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化 (1912-1919)
一、民国初期的反封建斗争
(一)背景 中华民国初建; 北洋政府的专制行径
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起初要处理的善后事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整顿北京的统治机构,加强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统 治力量;
二、结束南京临时政府,首先是遣散南方的军队;
三、偿还积欠的外债和赔款;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 理念之间的关系。
参考: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 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 合实际。
三、新文化运动
(三)内容
1、旗帜(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 ——民主和科学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4、影响:促使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基础练习:
2、评价:
A、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 解放——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B、局限性: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③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2、内容:
(1)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核心)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2)后期: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1·天津)《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 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 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 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 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1917
和国会
民国军政府
遭到滇、桂军阀 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 为了恢复《临 1920年底,他在广 因军阀陈炯明在
法运动 时约法》和国 州重组军政府, 广州发动叛乱而
1920
会
1922年5月北伐 失败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A.政治——①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②袁世凯复辟帝
制
B.思想文化——①辛亥革 命使民主、自由、平等进 一步传播
②尊孔复古逆 流出现
直接原因
C.经济——一战期间,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 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
民 时间短暂 国 仍集中在轻工业 初 开始向内地扩展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示 意 图
发展概况:
①新建厂矿有 470多家 ②新增资本达1 亿3千多万元, 超过过去的半 个世纪 ③发展最快的 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化工、 皮革、卷烟等 行业也有相当 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特点?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 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 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 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 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思考
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在宣
传西方文化追求政治民主的特点?
1.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 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道理。
2.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 赋人权”“自由平等”为革命思想武器。把学习 西方从书本上变为革命行动。
3.激进派—以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为指导思 想,绝对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绝对肯定西方文化 学说。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 家思想分别持什么态度?(4分)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 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影响如何?(8分)
四、履行对逊清皇室的优待条件。
简言之,就是解决革命中所产生的或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 袁世凯以全国领袖自居,急于以解决这些问题来建立他的新统 治体制和统治秩序。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钱,而北京政府本来就 已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一时又无法打开国内财源,所以只好 向外国告贷,而最方便的乞求对象就是四国(美英德法)银行 团。具有深意的是,这时的第一个借款要求,并不是为北京政 府本身,而是为南京政府提出的。
(2013·江苏)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 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 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 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 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20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 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 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 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9.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 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 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 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 无异。”这表明
材料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各省成立 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孙中山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后到张家口等地视察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
(1913年指数为100)
1913年 100
90
80
70
60
50
40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B、局限性: 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三、新文化运动
(三)评价
1、性质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008·广东)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 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参考: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 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 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 会变革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 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 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8上海)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 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趋势的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 都落空,件件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 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30
20
10
1918年 0 英国
法国
德国
英法德等国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8年同 1913年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915年5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国耻纪念 大会,会后,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
民 时间短暂 国 仍集中在轻工业 初 开始向内地扩展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示 意 图
发展概况:
①新建厂矿有 470多家 ②新增资本达1 亿3千多万元, 超过过去的半 个世纪 ③发展最快的 是纺织业和面 粉业,化工、 皮革、卷烟等 行业也有相当 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特点?
张謇 (1853-1926)
江苏南通人,晚清状 元 ,政治上属于立宪
派。一战期间创办的 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 发展很快。但到20年 代中期,张謇的企业 就开始每况愈下。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 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 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 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Fra Baidu bibliotek、新文化运动 (三)评价
1、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2、评价:
A、进步性: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 前的解放;
参考答案:①民间投资增多;②轻工业增多; 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④重新解决民生问题; ⑤经济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学思之窗】
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 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短暂的春天”的含义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发展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扫 除了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④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3、发展概况
张謇的大生纱厂
爱国火花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一组火花反映了 早期民族火柴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支撑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支柱。
13.(8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
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 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 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
10.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 德、力三者为之根本。 ” 进而提出了鼓 民力、 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可 判断,这一学说
A.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B.形成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 D.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
(2009·浙江)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 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 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 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 (1902年)
(二)概况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孙中 因力量对比悬殊
1913
“善后大借款”山组织发动讨袁 和革命力量分散
而失败
护国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袁世凯被迫取消
1915-1916 制
派积极参加
帝制
第一次护 段祺瑞拒绝恢 孙中山于1917年
法运动 复《临时约法》 在广州成立中华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提倡民主和科 《敬告青年》 陈独秀
前期
学,反对专制和 愚昧、迷信
《狂人日记》 鲁迅
(1915
—1917) 提倡新道德, 《狂人日记》 反对旧道德 《孔乙己》 鲁迅
《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新文学,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