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ad14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c.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精华,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也反映了历史、民俗和社会生活。
在一些成语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文化的载体,下面就来看看成语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1. 一箭双雕成语“一箭双雕”常用来比喻一举两得,也可以形容一举多得。
这个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知识支撑,那就是物理学中的弹道学知识。
弹道学是研究炮弹、导弹、火箭等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一箭双雕”恰恰是通过一次弹道射击就能达到双重效果,可以说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物理学中的弹道学原理。
2.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比喻不劳而获的行为。
然而这个成语中也蕴含了一些生物学知识。
兔子喜欢吃树皮,有时候兔子会在树边拱土,与树干发生接触。
当兔子频繁出现这种行为时,会伤害树木。
中国古代有一则故事是,有一位农夫发现一只兔子被绊倒死在自家树边,于是就守在那株树下,希望能再次捕获到兔子,最终获得了更大的收获。
这个成语从侧面反映了植物生长与动物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3. 捷足先登成语“捷足先登”来源于《战国策》,“捷足”形容行动迅速、走得快,“先登”形容先登山顶。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知识。
在地理学中,登山是指攀登山峰,登高望远,寻找充足的水源,搜寻食物等。
而生物学方面,动物常常需要迅速行动捕食或逃脱危险。
“捷足先登”体现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画龙点睛成语“画龙点睛”源自《韩非子·五蠹》,比喻点化作品中的关键之处。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绘画艺术中的某些科学知识。
在绘画艺术中,画龙点睛是指在画龙的眼睛上下功夫,通过画出龙的眼睛来增强作品的神韵和形象的感染力。
这个成语通过画龙来抒发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形象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作品的精心雕琢与点睛之笔。
5. 火上加油“火上加油”是一个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进一步加重了某种不好的事情。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03e02c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8.png)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也不乏出现了一些与物理现象相关的成语,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民间的物理智慧,也引领和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些与物理相关的成语及其背后的物理知识。
一、物理力学类成语1.“力不从心”“力不从心”是在表示做事情时,明知对方需要自己帮忙,但自己的能力不足,力量不能支撑,从而无法实现,似乎很无奈,非常无力的感觉。
这里提到的力,其实就是物理力学中的概念,是一个代表物体作用力的量。
每个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是由它的质量和位移量来决定的。
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它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它就无法承受这个力,所以“力不从心”。
2.“顺手牵羊”“顺手牵羊”这个成语含有强烈的贬义意味,意思是利用自己方便的条件去偷盗别人的物品。
在物理上,这个成语其实与光学中的光线原理相关。
因为光线会沿着光的传播方向传播,所以当我们用手遮挡住一部分光的时候,另一部分光就会沿着原来的方向传播。
而这种原理恰好就是“顺手牵羊”的反应,当我们能够利用自己顺手的能力捞取到别人的财物时,实际上就是顺着光线获得了财物。
二、光学类成语3. “光明正大”“光明正大”这个成语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清明正派,毫无掩盖。
在物理上,光明来自阳光,人们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明晰程度。
在相对论中,光速则常被用来比喻信息的快速传递。
4.“高高在上”“高高在上”这个成语是说人处于较高的地位或者居住在高处。
在物理上,高低处也涉及到物理的重力概念。
重力用来描述物体直接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也说明了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的运动状态。
三、热力学类成语5. “热火朝天”“热火朝天”这个成语形容气氛热烈,场面火爆,通常用于形容热闹而狂热的气氛。
实际上,这是出自于热力学中“热”这一概念,它表现在一定温度下的热量或者分子运动的快速程度。
6. “热锅上的蚂蚁”“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心里缺乏安定,长时间处于压力中。
四字成语及解释大学物理
![四字成语及解释大学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e67f6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c.png)
四字成语及解释大学物理1、刻舟求剑【释义】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物理知识】此人选错了参照物。
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2、一泻干里【释义】本指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后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物理知识】当相对高度越高时,水落到低处转化为动能越多,动能越多,则速度越大。
所以“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的解释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3、沉李浮瓜【释义】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
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
【物理知识】为什么不说“沉瓜浮李”呢?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
一般瓜类水果的内部都是空心的,其重量比同体积的水要轻,全部浸没在水中时,F浮>G瓜,即瓜类均要上浮。
而桃李等果实内均有核仁,把它们放入水中时F浮。
4、随波逐流【释义】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
【物理知识】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
如果水不流动时,那么漂浮在水面的漂浮物会随着波浪在原来的位置上下振动。
如果水是流动的,则漂浮物除了振动外,还随着水一起水平流动。
即漂浮物既作上下振动,又作水平移动。
随波逐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运动的情况。
5、扬汤止沸【释义】舀动沸腾的水,使它不沸腾。
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理知识】不把锅底的柴火抽掉,阻止外界供给的热量,水的沸腾就不会停止。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
![成语中的物理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5089e3aa00b52acfc7cac6.png)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成语中的物理
![成语中的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b1874acf84b9d528ea7aaf.png)
成语中的物理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都包含有物理知识,归纳如下:一、光学类1、光的直线传播类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②高瞻远瞩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2、光的反射类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③海底捞月一场空④刀光剑影、浮光掠影、珠光宝气⑤波光粼粼3、光的折射类①星光摇曳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③潭清疑水浅4、色彩反差类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②红花绿叶③万绿丛中一点红二、热学类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⑤炉火纯青三、声音类1、振动产生声音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②掩耳盗铃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④一个巴掌拍不响⑤鸣锣开道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⑦振振有词2、音调类厉声疾色、呼啸而来、尖声尖气3、音色类闻其声知其人4、声音响度类:①声音很响: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②声音很小: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5、声音传播类: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6、乐音与成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7、噪声与成语: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四、运动和静止类:1、相对静止类: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2、相对运动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3、速度快;①迅雷不及掩耳②雷厉风行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⑥急如星火⑦脱缰之马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⑨归心似箭五、力学类1、压力压强类: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③坐如针毡④如履薄冰⑤入木三分2、浮力类:冰山一角3、重力重心类:①头重脚轻②轻重倒置③落叶归根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4、合力类: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②众人划桨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④九牛二虎之力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⑥积羽沉舟⑦寡不敌众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5、力很大:①疾风知草劲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③滴水穿石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6、力很小类:强驽之末、螳臂挡车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③以卵击石④互相促进六、物质特性、特点类: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③血浓于水④沉甸甸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七、扩散类:①入木三分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③泌人心脾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⑤墙内开花墙外香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八、效率类:1、提高效率类: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⑤惩一儆百2、效率很低类:①事倍功半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③人财两空④赔了夫人又折兵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⑥肉包子打狗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①无米之炊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汉语成语中的物理原理
![汉语成语中的物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6e273cf111f18583d05ae7.png)
汉语成语中的物理原理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 下面就从物理学的角度例析有关的汉语成语。
1、刻舟求剑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此人错选了参照物。
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岸上的石头、树木、花草等。
2、随波逐流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波传播的是能量和振动形式。
如果水不流动时,那么漂浮在水面的漂浮物会随着波浪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
如果水是流动的,则漂浮物除振动外,还随着水一起水平流动。
即漂浮物既作上下振动,又作水平移动。
随波逐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运动情况。
3、扬汤止沸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加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速度。
而蒸发是需要吸热的,由此而降低了温度,可以暂时缓解水的沸腾。
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4、釜底抽薪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沸腾是要吸热的。
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放热。
冰冻三尺必须是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使大量的水或冰放热,形成大量的低温的冰。
6、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这个偷铃的人只注意到了在人耳处,且是在自己耳朵处减弱。
这样做,别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
很显然,是自欺欺人。
7、一叶障目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树叶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射到树叶上发生反射,不能射到人的眼精里,因此,人是看不到远处的物体。
8、镜花水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镜中的花和水中的月都体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
平面镜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在镜中看到的花在水中看到的月都是虚像。
9、立竿见影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线遇到竿子之类不透度明的物体时,便在竿子后面的光能到达的区域产生了影子。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1daf40452ea551810a687ca.png)
数量计算。有人要
一
幅 以 虾为题 材 的
画 。 齐 白石 画 完 , 即 以 画 上 有 几 只
虾, 照只计算。此人看 了画, 以菜市场买菜
的常例, 要求 多添一只虾 。齐 白石 不悦 , 但 还是拿 了笔 , 画上给他添 了只虾 。 在 那人看 画, 觉得这只虾总有点儿走样 , 不及其它那些虾那 么灵动鲜活, 正迟疑时,
可 以捞到剑 。现在船在流水中,并从剑掉下 的地方
驶 到 了对 岸 ,所 以在 船 上 的记 号下 方 就 不 能捞 到 剑
了。
“ 耳盗 铃 ” 源 于 《 氏春 秋 ・自知》 原作 “ 掩 来 吕 , 盗
钟掩 耳 ” “ 耳 盗钟 ” 或 掩 。说 的 是有 一个 人得 到一 口 大钟 , 想把 它 背走 , 钟 太大 了 , 但 没法 背 , 想用 锤 子 就
( 自 摘 年轻人 ・ 中学生读 本》 0 9 第 8期 ) 2o 年
( 自《 人 故 事》 摘 名 )
上刻下的记号下水去捞剑 。结果怎么也捞不到
这 个成 语 故 事 告诫 我 们 , 处 理 具体 问题 时 , 在 不 能 不 看事 物 的 发 展变 化 墨 守 成 规 ,而应 当根 据 事 物 的发 展 变化 随 机 应 变 。 从物 理 学 的 角度 讲 , 剑 者 之 所 以捞 不 到剑 , 求 是 因为 选错 了参 照 物 。 如果 船 在 静水 中不 动 ,剑 沉 底 后 , 对 船 的 位置 不 再 改变 , 相 这样 在 船 上 的记 号下 方
死虾免 费赠送
美术 大师 齐 白 石 早年 卖画 , 刚一 砸 , 就 响起 来 , 怕 人 家 听到 钟 卢 钟 他
来夺他的钟, 就急忙捂住 自己的耳朵, 以为 自己听不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趣探-缙云中学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趣探-缙云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8a96dd106c85ec3a87c2c5c0.png)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趣探浙江缙云中学(321400)吕燕萍中国的成语数不胜数,并且内涵丰富,引人思考。
更可贵的是很多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的物理知识源远流长。
下面摘录几款,以飨读者。
一、船到桥头自会直也作船到桥门自会直。
该成语比喻事先不必多虑,到时候自有解决的办法。
那么,为什么船到桥头自会直?流体(气体和液体)有这样一个规律:液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这个规律叫做柏努利原理。
可以证明,如果液体沿着一条有宽有窄的沟向前流动,那么在沟的狭窄部分它就会流得快些,而在宽的部分它就会流得慢些。
因此,由柏努利原理可知,宽处液体的压强就比狭窄处液体的压强大。
当河水在流经桥门时,就象流经到了狭窄处,其流速大,压强就小;而桥门两边水的流速相对就小,压强就大。
船航行到桥门时,自然会被压向低压区——桥门,船就从桥门中间过,因此用不着担心。
不过,作为一种处世哲学“船到桥头自会直,何用老大多费力”就不对了。
也正是由于液体有这个规律,在海上航行的船只不能并排航行,以防船只相撞。
当两艘轮船平行地航行着的时候,在它们的船舷中间就好象有了一条狭沟,因此,这里的水流明显比两船外侧水流速大。
两艘轮船的相对两侧从水里受到的压强比两艘船外侧部分受到的压强小,两船就在这大小不同的压强作用下而相互靠拢,出现碰撞事故。
1912年秋天,远洋航轮“奥林匹克”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就与一艘比它小得多的与它相距一百米左右几乎跟它平行疾驰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撞。
这次撞击非常剧烈,“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二、海市蜃楼传说蜃(大哈蜊)能吐气形成楼台城市的景物,叫海市,也叫蜃楼。
当然蜃不能吐气形成楼台城市。
所以,此成语用于比喻虚幻飘缈的事物。
实际上蜃景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却是常常可见的。
夏天,沙漠中干渴的旅人常会在远处看到一片闪光的湖水,或者郁郁葱葱的树木。
不大一会,这些景色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成语中的物理原理
![成语中的物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1587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d.png)
成语中的物理原理1、刻舟求剑【解读】比喻人的视野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不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也比喻刻板、不灵活。
【物理知识】这个人选错了参照物。
因为船是相对于剑运动的,船与剑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选择与剑相对位置相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来确定剑的位置。
2、千里之外【释义】此指江河水势汹涌,直冲而下。
后来指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物理知识】相对高度越高,水落到较低的地方转化为动能越多,动能越多,速度越大。
所以“河水汹涌而下”的解释,凸显了河水的高速。
3、瓜浮李沉【定义】指泡瓜、李子等。
夏天放在冷水里吃。
描述一下夏天的生活。
【物理知识】为什么不说“沉瓜浮李”?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
一般瓜果内部是空心,重量比同体积的水轻。
当全部浸入水中时,F浮> G瓜,即瓜全部浮。
但桃、李等水果都有核仁,放入水中,F会浮起来。
4、随波逐流【释义】波浪起伏,随流水漂流。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从他人的行动。
【物理知识】波是由振动产生的,它传递能量和振动。
如果水不流动,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物会随着波浪在原来的位置上下振动。
如果水在流动,漂浮物不仅会振动,还会随着水水平流动。
即浮子上下振动,水平运动。
随波逐流非常准确地描述了这种运动。
5、扬汤止沸【定义】舀开水,防止沸腾。
比喻暂时紧急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理知识】直到锅底的柴火被抽干,外界供给的热量停止,水的沸腾才会停止。
6、釜底抽薪【释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汤漾停止沸腾是反义词。
【物理知识】水沸腾吸热。
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走,就会停止供水加热。
如果你不能从外面吸收热量,水就会停止沸腾。
7、抱雪向火【释义】比喻你所做的事与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即使你很费力,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物理知识】火的目的是保持人体的温暖,也就是吸收热量。
把雪抱到火上,雪不仅会从火源吸收热量,还会从人体吸收热量。
8、枕戈待旦【解说】凶器是枕头,等待天亮。
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战斗,即使睡觉也绝不放松警惕,随时准备杀敌。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ad834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3.png)
成语中的科学知识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成语包含有众多科学知识与哲理,举例如下:A、物理类一、光学类1、光的直线传播类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手遮天②高瞻远瞩③井底之蛙、管见所及、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凿壁偷光④日上三竿、立竿见影2、光的反射类①山水相映、水中倒影②水中月,镜中花(镜花水月)③海底捞月一场空④刀光剑影、浮光掠影、珠光宝气⑤波光粼粼3、光的折射类①星光摇曳②海市蜃楼、空中楼阁③潭清疑水浅4、色彩反差类①白纸黑字、黑白分明、一清二白②红花绿叶③万绿丛中一点红二、热学类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②热火朝天、蒸蒸日上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④趁热打铁、油煎火烧、赴汤蹈火⑤炉火纯青三、声音类1、振动产生声音①开水不响,响水不开②掩耳盗铃③震耳欲聋、雷声隆隆④一个巴掌拍不响⑤鸣锣开道⑥鼓不敲不响,钟不撞不鸣,话不说不明,人不学不灵(人不教不会)⑦振振有词2、音调类厉声疾色、呼啸而来、尖声尖气3、音色类闻其声知其人4、声音响度类:①声音很响:如雷贯耳、高歌猛进、引吭高歌、震耳欲聋、雷霆万钧、惊天动地、龙吟虎啸②声音很小:低声细语、万籁俱寂、鸦雀无声、5、声音传播类:掷地有声、掩耳盗铃、雷声隆隆、登高一呼、交头接耳、充耳不闻6、乐音与成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腊味、弦处之音、闻千曲而后晓声(意同“读书万卷其义自现)、高歌猛进、有声有色、绘声绘色、高山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欢欣鼓舞、可歌可泣、引吭高歌、长歌当哭、莺歌燕舞、轻歌曼舞、载歌载舞、歌舞升平7、噪声与成语:自吹自播、大吹大播、乱弹琴、胡打梆子乱敲钟四、运动和静止类:1、相对静止类:并驾齐驱、形影相随、如影随行、随波逐流、亦步亦趋、比翼双飞、水涨船高2、相对运动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山不转水转3、速度快;①迅雷不及掩耳②雷厉风行③急如星火④风驰电掣⑤急风暴雨、暴风骤雨⑥急如星火⑦脱缰之马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⑨归心似箭五、力学类1、压力压强类: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一针见血、脱颖而出③坐如针毡④如履薄冰⑤入木三分2、浮力类:冰山一角3、重力重心类:①头重脚轻②轻重倒置③落叶归根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4、合力类:①众志成城、水到渠成②众人划桨③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④九牛二虎之力⑤同心协力、因势利导⑥积羽沉舟⑦寡不敌众⑧群策群力、群起攻之5、力很大:①疾风知草劲②排山倒海,翻江倒海③滴水穿石④雷霆万钧、惊天动地6、力很小类:强驽之末、螳臂挡车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②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③以卵击石④互相促进六、物质特性、特点类:①真金不怕火炼、烈火真金(金的熔点高)②斩钉截铁、钢筋铁骨、铜牙铁齿、铜墙铁壁③血浓于水④沉甸甸⑤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七、扩散类:①入木三分②近墨者黑、近朱者赤③泌人心脾④芳香四溢、香飘万里⑤墙内开花墙外香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八、效率类: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事半功倍、一举两得③一箭双雕、一石二鸟④抛砖引玉、四两拔千斤⑤惩一儆百2、效率很低类:①事倍功半②劳而无功(有苦劳无功劳)③人财两空④赔了夫人又折兵⑤偷鸡不成反蚀把米⑥肉包子打狗3、效率100%类(不可能之事);①无米之炊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B生物类1、遗传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条件反射类:耳熟能详、熟能生巧、耳濡目染、老马识途、望梅止渴、心有灵犀心灵感应3、天敌:一物降一物、以毒攻毒3、适者生存:入乡随俗C、哲学类掩耳盗铃、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隔靴搔痒、对牛弹琴、抱薪救火2、方法对;釜底抽薪、欲擒故纵、渔翁得利、擒贼擒王、一夫当关、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闭门造车、提纲挚领、扬长避短3、辨证类:塞翁失马、见仁见智、乐极生悲。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5c3e8f056edb6f1aff001f26.png)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震耳欲聋。
2、掩耳盗铃。
3、闻鸡起舞。
4、窃窃私语。
5、一唱一和。
6、夫唱妇随。
7、充耳不闻。
8、电闪雷鸣。
9、曲高和寡。
10、五光十色。
11、立竿见影。
12、坐井观天。
13、镜花水月。
14、海市蜃楼。
15、杯弓蛇影。
16、形影不离。
17、隔岸观火。
18、绿树成荫。
20、惊弓之鸟。
21、海底捞月。
22、滴水成冰。
23、扬汤止沸。
24、釜底抽薪。
25、屡教不改。
26、一往无前。
27、勇往直前。
28、一日千里。
29、旭日东升。
30、刻舟求剑。
31、孤掌难鸣。
32、愚公移山。
33、势均力敌。
34、同心协力。
35、朝发夕至。
36、脚底抹油。
37、咬牙切齿。
38、一刀两断。
39、一无所有。
40、迎刃而解。
42、引而不发。
43、芳香四溢、俗语、诗词中也有物理知识,你会解释吗?1、潭清疑水浅。
2、破镜难重圆。
3、闻其声,知其人。
4、霜前冷,雨后寒。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8、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0、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八月秋高风怒号。
13、大树底下好乘凉。
14、身正不怕影子斜。
15、下雪不冷化雪冷。
16、真金不怕火来炼。
17、小小秤砣压千斤。
18、酒香不怕巷子深。
19、墙里开花墙外香。
20、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2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冬天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习初中物理的部分口诀(一)知识类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口诀确定对象先隔离,绕其一周找施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依此顺序来分析。
次要因素可略去,找力忌漏忌多余;全部受力都画齐,平衡概念检验题。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6ca58c4360cba1aa811dac9.png)
51全视界ZI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它不仅具有文字简练、意味深长的特点,而且有些成语中,还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海市蜃楼”等成语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刻舟求剑”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一个人带着宝剑乘船过江,当船正在行驶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立即用刀在剑落水的船帮处刻上记号,并宣布说:“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到对岸后,船停了下来,他便根据船上刻下的记号下水去捞剑。
结果怎么也捞不到。
这个成语故事告诫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不看事物的发展变化墨守成规,而应当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求剑者之所以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
如果船在静水中不动,剑沉底后,相对船的位置不再改变,这样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可以捞到剑。
现在船在流水中,并从剑掉下的地方驶到了对岸,所以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了。
“掩耳盗铃”来源于《吕氏春秋·自知》,原作“盗钟掩耳”或“掩耳盗钟”。
说的是有一个人得到一口大钟,想把它背走,但钟太大了,没法背,就想用锤子来砸碎它,刚一砸,钟就响起来,他怕人家听到钟声来夺他的钟,就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从物理学角皮来讲,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具备发音体、介质、耳朵。
把耳朵捂住,对盗铃人来说,声波因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减弱,由于耳膜没有感受到声波而未引起振动,当然听不到铃声了,但对其他人来说,听到声音的条件具备,是会听到铃声的。
“海市蜃楼”,蜃是指蛤蜊。
古人认为海市蜃楼是由蜃吐气而成。
海市蜃楼现在用来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不存在的事物。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海市蜃楼的成因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的反射或折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造成奇异幻景,而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
(摘自《年轻人·中学生读本》2009年第8期)成语中的物理知识◇文/粱丽云死虾免费赠送美术大师齐白石早年卖画,为简便起见,画中物以数量计算。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9f626f783e0912a2162ac7.png)
成语中的物理哲理刻舟求剑此成语也是寓言,大致内容不必再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
从物理知识角度分析,那个楚国人的错误在于未注意到运动的分解中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
剑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随船一起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运动。
用不了多久,等船到达目的地,剑早已沉入河底。
既然丧失了竖直分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就无从谈起。
不过,若是河足够深或航程足够小,“刻舟求剑”也有一定道理。
树大招风长高了,枝叶茂密,自然容易招致大风的袭击。
现用来比喻名气大了,容易遭人嫉恨。
其实其中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在大风吹过的每一点,风对物体表面的压强相差不多,枝叶繁茂的树与风的接触面积当然较大,由压力公式得出,大树所经受的风的压力较大,被毁坏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独木难支大家都非常清楚,一根木头没法站住脚的。
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还要从稳度的概念谈起。
稳度,就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
当重力作用线超出物体支持面的时候,这个物体就会被翻倒,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重心越低,底面积越大,就越难使重力作用线超出支持面,那么稳度就越大。
不倒翁就是根据这偏颇原理制成的。
而一根木头底面积小,重心又相对较高,外界条件很容易使其重力作用线偏离,稳定程度就非常差了。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能成功。
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不仅在于水的坚持,更在于它的智慧。
水在石头上溅开,接触时间极短。
要使水反方向弹开石头,就必须对水有作用力,由动量定理分析,这个力与作用时间和水滴与石头接触时的速度有关。
若水滴从较高处落下,获得较大速度,则这个作用力就远大于水滴重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水滴对石头的作用力也远大于它的重力。
比起其他方法来,滴水穿石可谓事半功倍。
劳而无功花了力气却没有功效。
这句成语居然和一种物理现象不谋而和,有力的作用,而没有力方向上的位移,那么就不存在做的功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就不一一列举了。
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功”和生活中的“功”不同,前者是指力和物体在力方向的上位移的乘积;后者是指达到目的或某种效果。
关于物理知识的成语
![关于物理知识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27e440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b.png)
关于物理知识的成语
以下是 9 条关于物理知识的成语:
1. “立竿见影”,你看那大太阳下,竖根杆子立马就能看到影子,这可真是太神奇了!就像我们拍照按下快门那一瞬间,影像立刻就出现了!
2. “热胀冷缩”呀,冬天的时候水管子容易冻裂,不就是因为水遇冷收缩嘛,这多常见啊!就好比气球,吹热了会变大,放凉了又变小。
3. “镜花水月”,照镜子的时候那个像不就是虚的嘛,但它可真的好美啊!就如同那水中月亮的倒影一样让人着迷。
4. “水到渠成”,水流着流着自然就形成了渠道,多顺其自然啊!就像学习物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懂了很多道理。
5. “一叶障目”,一片小小的树叶就能把眼睛遮住,让你看不到后面的东西,真的太夸张了呢!这就好像有些人只看到眼前一点小事,就忽略了大局!
6. “滴水穿石”,那水一滴一滴地居然能把石头滴穿,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时间啊!就像我们努力做一件事,坚持下去总会有成果的。
7. “海市蜃楼”,哇,那虚幻的景象就像在天上一样,好美但又抓不住!这不就和我们有时候对美好事物的幻想一样嘛。
8. “沉李浮瓜”,把李子放到水里会沉下去,瓜却会浮起来,多有意思!这跟不同物体的密度大小紧密相关呢。
9. “釜底抽薪”,把锅底的柴火抽走,火不就灭了嘛,这办法多直接有效啊!就如同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一样。
我觉得这些成语真的是太妙了,它们用简单的几个字就概括了复杂的物理现象,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随时感受物理的神奇呢!。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ae0e4b3f524ccbff021840b.png)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一、声学方面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
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d932c573b3567ec102d8ae0.pn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这些生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列举一些事例。
一、声学方面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1、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会被熔化。
2、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
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像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常识积累:诗词成语中的物理常识
![常识积累:诗词成语中的物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71aa15089eb172ded63b7cd.png)
常识积累:诗词成语中的物理常识1、“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释义: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这两句意为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物理知识:前一句中“浓阴”指的是影子,影子的产生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树叶形成无光区域即影子;而第二句中的“倒影”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释义:作者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这一句为景色描写,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物理知识:这里涉及到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静影”实为月亮由于光的反射,在水面成的虚像。
同样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的还有刘禹锡的《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以及杜牧的《盆地》中“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释义: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一句是作者借月亮对自己的宽慰,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自古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物理知识:月亮的“阴晴圆缺”实质上指的是月亮的月相变化。
由于月亮在不停的围绕地球公转,而地球又绕太阳公转,三者的位置关系变化,产生了月相变化。
由于月球是不发光的,只是反射太阳光,又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地球挡住太阳光时,我们只能看到部分月亮。
4、“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释义:此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写在鄱阳湖中远望庐山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成语一:杯弓蛇影
杯弓是指弓倒映再水中,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
在这个成语里,杯中的酒相当于平面镜,弓倒映再水中,即平面镜成像。
成语二:打草惊蛇
本来只是打草,却惊动了蛇。
这个成语说明了两个物现象:
1、用棒子打草,草和地面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说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蛇为什么能听见声音?这是因为声音通过介质传到了蛇的耳朵里,蛇便听到了声音,这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
成语三:囊萤照读
车胤小时候没有灯读书,于是他抓来萤火虫,放进布代里,用萤火虫的光来看书,在看这个成语时,我们不仅会被车胤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会学到了一个物理知识:光沿直线传播。
成语四:掩耳盗铃
谁说那个盗铃的贼笨呀?我可要反对了,在我看来,那贼真时聪明极了。
他可能早就知道:用锤子把钟砸碎,一定会产生具响(声音时靠振动产生的,同样,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他知道:声音那么大,振动也一定十分强烈,这样,很有可能会伤到骨膜甚至内耳,于是,他又想,我可以堵住耳朵,防止噪声入耳,这样,不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噪音的危害吗?于是他照做了。
可惜,这么好的物理人才,干错了行。
成语五:井底之蛙、立竿见影
这俩成语可是亲兄弟,不信?你瞅瞅,这“光沿直线传播”不就是从他俩兄弟身上发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