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

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

特点:
高强度开发与历史连续性并存
南京明城墙
包含内容
文物保护 :
墙体本体保护 城墙安全保护
环境保护 : 依据风景资源分布情况,划定保护界限和控制范围
景观视野保护: 连续景观走廊,形成山水城林连续视景 城墙是具有场所意义的步行通道
东京代官山集合住宅
设计师:桢文彦 工程分期:三期
第一期 : 沿街围墙空间 城市设计手 法 通透视野 沿街
城市设计
今天 :
(1)矶崎新的——“空中城市” (2)阿基格拉姆 ——“行走城市”和“插入式城市”
城市设计
矶崎新的——“空中城市”
空中城市是一组连续延展的构 架,打算建在地面15M以上处, 跨越原有的城市街区,原有城 市到一定时期便被废弃。
城市设计
阿基格拉姆学派
城市设计
实践中,区域和城市级的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城市设计
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再开发
80年代初,南京夫子庙一代环境品 质十分恶劣,1984年,南京市人民 政府决定开发建设以夫子庙为中心 景区的“十里秦淮”风光带。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内秦淮河为轴线 ,夫子庙为中心,兼具明清特色的文 化、商业、服务、旅游4种功能的秦淮 风光带已初具规模。
城市设计
2.3地段级城市设计
开发型城市设计:城市大尺度的发展计划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 性。 案例:横滨未来港 保存型城市设计:提升具有城市历史文脉和场所意义的城市地段空 间品质 案例:南京明城墙保护 社区型城市设计:注重人的生活要求,强调社区参与 案例:东京代官山集合住宅
横滨未来港
年代
1980s—1990s建造著名项目
地标塔 美术馆 展览中心 大厦环境适应:人对环境可接受的生理限度 特色表达:城市个性 可达性和方位:地域性,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留园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分析

留园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分析
园中的建筑分布的很不均匀,疏 密 对比极其强烈。建筑主要 分 布 在 园 子 的 东 区 ,西 区 分 布 少 许 。而 东 区 的 西 部 才 是 建 筑 密 度 最 高 的 地 方 ,以 东 区 的 五 峰 仙 馆 为 中 心 以 及 其 四 周 序 列 有 致 的 鹤 所 、揖 峰轩、西楼和清风池馆以及汲古得梗出围合而得的 空 间 组 合使东区西部建筑之“密 ”一目了然。 自中部景区到东部景区,单 就 建 筑 方 面 ,可 谓是疏—密— 疏 ,其抑扬顿挫的节奏与韵律可谓 是 表 达 的 恰 到 好 处 [5]。
空间序列组织是由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而展现 的。基 于 中 国 山 水 画 卷 的 特 点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特 点 则 是 多 空 间 、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其 空 间 形 式 是 以 观 赏 路 线 来 安 排 的 , 有较为简单的一种是呈闭合的、环 状 的 ,如 苏 州 的 畅 园 、鹤园;另 一种空间序列是按照贯穿形式的,如乾隆花园;最后是呈辐射的
渗 透 联系,进 行 主 题 与 空 间 类 型 的 区 分 与 互 补 ,形 成 和 谐 整 体 。 而中区和东区则是全园之精华所在。中区部分通过东南凿水池、 西北筑假山以形成西、北为假山、东 、南为建筑环中心水池的山水 景 区 。西 楼 、清 风 池 馆 以 东 为 留 园 的 东 区 。东 区 又 分 为 西 、南两 部 分 五 峰 仙 馆 ”和 “林 泉 耆 硕 之 馆 ”分别为这两 部 分 的 主 体 建
留 园 的 景 观 ,有 两 个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一 是 丰 富 的 石 景 ,二是 多 样 变 化 的 空 间 之 景 [1]。
1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

形 式 ,如杭州黄龙洞。然而苏州私家园林中面积相对来讲较大的 则 多 采 用 的 是一种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如 拙 政 园 、何 园 以及论文 主要研究的留园。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考试重点城市设计的概念:诚实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1)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它着重研究城市土地的综合组合,寻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城市设计具有战术性,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物质形态环境,内容比较具体、细致,属微观方面(2)城市规划偏重于二维,是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城市设计偏重于三维,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3)城市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是“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的区别:(1)就研究对象而论,建筑设计解决使用功能,城市设计关心建筑与建筑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关心整体环境质量(2)城市设计强调公众参与,建筑设计以精英的方式出现,以业主自身的价值取向为目标(3)城市设计关注大范围环境质量,表现为“面状”、“线状”的整体性,建筑设计只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状个体P26(论述)古罗马城市设计主要有三方面特征:(1)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中世纪城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P60(看表)卡米洛·西特,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伊利尔·沙里宁提出“体形环境”的概念,归纳总结出三方面的城市建设原则:(1)表现的原则。

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2)相互协调的原则。

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3)有机秩序的原则。

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是协调指导一切原则的最基本原则视觉连续: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空间的两种方法:减法空间,加法空间城市的四大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丹下健三提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轴理论的基本构思(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市结构(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标志(P134有名词说明)城市空间总体上可分为: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及其二者的交汇空间三大类P98:1、2、4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务实性城市设计(1)概念性城市设计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2)策略性城市设计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包括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3)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按其实践开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专业特点,可分为开发型、保护与更新型、社区型(4)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n explain):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建成区中的建设活动,与开发型不同的是,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强调的是一种渐进的城市物质环境改善。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一词是由Urban Design/City Design翻译而来。顾名思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 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 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弗洛伦萨
威尼斯
1 历史发展: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兴建起来。中世纪城市是以一种“渐 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建 立起来。有关学者研究,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要塞型:由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发展而来
1 历史发展:
3、古罗马时期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广场也是这一时期 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功能 除了希腊时期的集会、市场 职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 竞技等。其中罗马城中的广 场群最壮丽辉煌,其四周一 般多为庙宇、政府、商场。
1 历史发展:
伊斯坦布尔中心区及索非亚大教堂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的规划准则,惟一可 以识别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 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到相对 成熟的城市平面。
市场 卫城
奥林匹翁神殿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既 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同时也考虑到从卫城 周围仰望她的景观效果。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希波战争前,希腊的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 市空间、街道系统均不规则。公元5世纪, 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 首次系统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 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城市中心有分 区,广场那个呈规整形状。十字格网这一系 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

竹编技艺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竹编技艺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竹编技艺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竹编技艺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术,利用竹子的天然纤维,通过编织、搭接等方式制作各种实用的器具和艺术品。

竹编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各个地域都有相应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竹编技艺的现状,深入了解竹编技艺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现状分析1. 传统技艺遗产竹编技艺作为传统工艺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中国的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江南水乡的苏州竹编、山东潍坊的潍竹编等,这些传统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2. 经济与就业推动竹编技艺在旅游、礼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

竹编作为一种特色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实用性,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竹编产业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不少农村地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3. 创新与现代化转型在传统竹编技艺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开始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将竹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出了许多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这种创新使得竹编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拓宽了竹编的应用领域。

4. 问题与挑战尽管竹编技艺有着较好的传统基础和市场需求,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竹材的稀缺性和采集成本的增加,传统耗费竹子资源的制作方法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求。

其次,继承人的培养和传承问题,受到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就业机会多元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和投入不足。

发展趋势1. 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背景下,竹编技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竹材自然环保,生长周期短,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循环经济,为城市绿化、景区建设等领域提供良好的替代品。

2. 创新设计与差异化竞争竹编技艺需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出更多富有现代感和艺术性的作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此外,不同地域的竹编风格和技法也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扬,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设计

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设计

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设计非遗文化是指不同城市、乡村、民族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包括戏曲、剪纸、绣花等。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的设计和规划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寻求更好的城市化发展策略,人们开始将非遗文化与城市空间设计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设计。

一、非遗文创与城市空间设计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城市空间设计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保留历史痕迹。

而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城市空间设计中重要的资源。

二、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对城市空间设计的影响1. 丰富城市文化氛围: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展示非遗文创作品,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氛围,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和传统。

2. 增加城市的艺术价值: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在城市空间中展示这些作品,可以提升城市的艺术品位和品质。

3. 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 促进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创新: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给城市空间带来新鲜感和创新力,激活城市的生命力,增强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城市空间设计对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的要求1. 尊重历史与传统:城市空间设计应该尊重非遗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传统技艺。

2. 创新与融合:城市空间设计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

3. 实用与观赏:城市空间设计需要考虑非遗文创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实用性和观赏性上的平衡,在为市民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能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四方面:
(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 善了的社会,向“ 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 战;
(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
(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 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是生成的, 而不是造成的;
(4)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时间连续统,提倡 设计者“ 为社会服务”,面对现实的职业使命感, 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的前提 下,积极解决处理好城市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 问题。
在雅氏看来,柯布西埃和霍华德是现代城市设计的 两大罪人,因为他们都是城市的破坏者,都主张以 建筑为本体的城市设计,她认为城市多元化是城市 生命力、活泼和安全之源。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 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市中街道 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 “ 器官”,也是最主要的公共场所。路在宏观上是 线,但在微观上却是很宽的面,可分出步行道和车 行道,而且也是城市中主要的视觉感受的“ 发生 器”。因此,街道特别是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的开 敞空间体系,是雅各市分析评判城市空间和环境的 主要基点和规模单元。
场所结构分析理论在城市设计应用领域中亦有重大 影响。它主张从外向里设计,从外部空间向建筑物 内部过渡,这里的“外”包涵的内容决不止于形体 层面。其代表人物有克莱尔兄弟、罗西、霍莱因等。 美国学者索兹沃斯曾收集了1972年以后70项城市设 计案例资料,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场所 分析是规划人员最常用的分析方法,1972年以后的 实例城市中,大约40%运用了这种方法。不过除少 数城市在分析之前就已建立起分析的理论构架和方 法,通常完成得并不令人满意,分析结果显得比较 零散、模糊。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形成外部空间的形成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外部空间的要素外部空间的要素尺度尺度质感质感外部空间爱女的设计手法外部空间爱女的设计手法外部空间的布局外部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封闭空间的封闭外部空间的层次外部空间的层次外部外部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其他手法其他手法空间秩序的建立空间秩序的建立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后记后记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2场所文脉分析法人的各种活动及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的种种要求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篇一: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编制一、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虽然城市设计内容涉及从城市整体到城市局部小范围的空间环境,任务目标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可以从编制与研究两种角度出发。

(1)从编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比较重视与城市规划编织层次相协调,常以规划任务委托形式出现,以求城市设计将城市规划目标具体化,将规划目标与措施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上体现出来,最终又可将城市设计主要成果纳入到规划文件中,在不停层次规划内容中反映出城市设计成果。

(2)从研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则注重城市发展中所需解决的特点问题。

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只从宏观社会经济上研讨是不够的,对城市而言,在特定的物质空间中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社会各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其直观与可能性是寻求可行解决问题方案的有效途径,常常以研究任务形式委托出现。

城市设计可作为独立的规划成果,对城市发展的特定问题与区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物质空间与规划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研究工具,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工作相结合,为城市寻找更为合理的建设发展方案。

城市设计常常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成果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发展中发展目标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以发展目标为依据,来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来看,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与实务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作为探讨城市地区的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任务,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城市成片新开发地区或对城市十分重要并面积较大的地区,常常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适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创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与新的增长动力的城市设计发难,方案针对项目发展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潜在的实施内容提出物质形态层面的解决方案与相应的发展策略。

城市设计归纳

城市设计归纳

城市设计归纳1031、概念性城市设计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

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2、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至少包括空间物质环境、功能活动与人、管理机制三个方面。

3、城市设计研究与编著的内容一般涉及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城市活动系统、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实施措施。

4、城市设计的任务主要有1)城市环境研究:正确认识城市设计涉及的相关要素间的关系,寻找发展存在问题、发展目标与发展对策。

2)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一个形式怡人、功能活动安全方便,具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环境。

3)城市社会空间:促进自由、平等、和谐社会秩序建设,建立合理融洽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利益。

4)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可行的发展模式,鼓励城市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产生,促成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

5)鼓励与控制:合理控制城市发展,维护城市环境良好状态,保护城市文化遗存,维系城市生态平衡。

5、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1)中心集结型:最早存在,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位于中心,体量尺度大,(视觉心理中心)2)条带延伸型:沿着主要道路走向,串接布置建筑、绿化、道路、广场要素,形成一系列空间节点与节奏变化3)格网型:格网格局代表着理性与秩序,体现社会文明发展形制。

(等级与庄重)4)自然生长型:结合地形水流,因地制宜,强调路线线型的柔和顺畅和建筑布局的活泼,(活动路线与自然景观良好结合)城市布局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富于变化6、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路径、边界、节点、标志、区域(134页详细)7、空间格局的演化类型:1)同心圆式扩X:一圈一圈连绵发展、功能混乱摊大饼(中心、格网)2)星状扩X:几条道路为轴线辐射生长,常见且不稳定(条带、中心)3)带状生长:沿某种地形要素,在某一轴线上生长优势或者趋向(条带)4)跳跃式生长:脱离老城区演化,可能是旧城区河道、地址等自然地理因素使其难以扩展8、A、城市道路景观的空间属性:1)空间领域性2)空间渗透性3)空间连续性B、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属性:1)景观属性2)认知功能3)社会生活功能9、城市道路功能的组织对策(略143页)1)促进道路作为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的质量提升(4点)2)让驾驶员方便识别空间方位和环境特征(4点)3)获得上述目标后,各种投资渠道及其投资者应协调一致,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在集资修路时问题会比较突出。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 5.5空间标记分析
•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 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 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视察效果。
• 所谓注记,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使用纪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 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 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在 害,它还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创造过程。
4.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
• 城市结构“线”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 1)物质线,是城市域面上各种实存的、可以清楚辨认的“线”。 • 2)心理线,是人们对城市域面上物质形体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形成的
会空间便交织在一起,构成名副其实的场所。 • 3)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城市设计者就可以做出设计和建设的对策研
究,同时结合了对若干规划设计辅助线、控制红线等“人为线”的分 析探讨。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上述诸“线”叠加,便形成城市的各种网络,如道路结构网络、 开敞空间体系及其分布结构、空间控制分区网络等,对该网络进行综 合分析和研究,设计者便可最终理解给定的城市分析域面的种种特质 和内涵,并为下一步微观层次的空间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限制条件。
• 他的生态设计方法是: • 1)自然过程规划:视自然过程为资源。 • 2)生态因子调查:土地信息。 • 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分级,构成单因素图。 • 4)规划结果表达:生态规划的结果是土地适宜性分区。
• 3.2西蒙兹和“大地景观”
• 西蒙兹是当代美国“受到最广泛尊敬的景观建筑师”。他的学术思想集中反 映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自然人代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类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具有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传统手工技艺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1.地域差异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京剧在北京、河南梆子在河南、川剧在四川等,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这些表演形式在地方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城乡分异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在城乡之间也存在差异。

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技艺等更多的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城市则更注重现代文化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的传承相对较弱。

3.民族特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密不可分。

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藏族的唐卡,蒙古族的舞龙灯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不同的地区得到保护和传承。

1.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京剧在北京的繁荣与清朝宫廷文化的关系密切。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制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重要因素。

发达地区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条件,更容易吸引人才,从而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3.政策和法规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关键的作用。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相关法规的质量和有效性等都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4.社会认知与传承意识: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承意识也会影响其空间分布。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越深入,传承意识越浓厚,就越能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也有利于其分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元 代 以 后 的 北 京 城
图 例 东 方 城 市 :
——
——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视觉秩序分析(Visual Order)
物 质 形 体 分 析 方 法
朗 方 设 计 的 华 盛 顿 规 划
图 例 —— 西 方 城 市
——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视觉秩序分析(Visual Order)
(二)图形—背景分析(Figure — Ground Analytical Methods)
物 质 形 体 分 析 方 法
小结: 实体要素:城市中各种公共建筑,如西方城市中的市 政厅、教堂,中国古城中的钟鼓楼、皇宫官署、庙 宇等;城市街区领域,“它的大小、格局和方位是 城市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因素”。 “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 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图底分析”理论的核心, 就是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共存关系的组织和驾驭。 如果实与空 之间的对话关系形成并被体验感受到, 那这种空间网络就可能成功。同时,各种城市片断 都组合到网络中,并具有地段特性。
文脉概念则通过刺激城市跨越时间生长而建立起来文脉概念则通过刺激城市跨越时间生长而建立起来二城市活力分析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法国tau研究室法国tau研究室的的分层积淀式分层积淀式拼贴拼贴在城市组织中在城市组织中他们审慎地引用他们审慎地引用了对比因素了对比因素运运用能交融于现存用能交融于现存空间几何特点的空间几何特点的结构结构并使连接并使连接体作为陌生的相体作为陌生的相邻格局之间的减邻格局之间的减二城市活力分析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这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这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城市分析理论其分析结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其分析结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的显著差异,地理学从空间变形 的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差异,而心理学则更倾向从认知地 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索。研究表明,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 存在以下差异:①多数认知地图是不完整的、歪曲的、不 规则的,与现实情境不符;②有些研究者提出认知地图中 距离表现为符号的、拓扑的、影射的空间关系而非几何关 系(Cadwallader,1979;Tversky,1981)。
3.旅游者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研究
旅游者环境学习经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环境学习评价, 一些开始学到的标志物由于无助于探路而被遗忘。第二阶 段是区域知识积累,此阶段道路和区域要素占主体,旅游 者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观赏特征和设施服务类型,形成了 旅游地区域知识。他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存在由空间型 (标志物和区域特征突出)向道路型(道路特征突出) 发展 的 趋势。
(3)概念地图 (concept map,亦称为思维地图mind map),是一种 知识的图形 化表征,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该类地图 强调了人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4)其他主观地图,如虚拟地图 (virtual map)。虚拟地图是几种地图 新概念之一,它是针对实地图 (real map)概念提出的。
2010.5.19
心智地图(mental map) 心智图是存在心智中的空间意象和环境特征 ,是由各种生活体验、感受及长期累积的经验,包括:从地图阅读中获 取信息、个人的实际经验,也包括图片、传说等。这些意象是我们在 找路、解决问题时的决策依据,影响我们的行为。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 ima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之为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依据主观地图的制图目的和使用领域,主观地图可分为:

空间的功能设计理论,合理利用不同的区域设计手法

空间的功能设计理论,合理利用不同的区域设计手法

空间的功能设计理论,合理利用不同的区域设计手法因住房面积是一个定值,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家庭成员要进行学习,娱乐,睡眠,进餐和卫浴活动,故对空间的要求各不相同,需要对整体进行规划与设计,避免相互影响和干扰,合理地确定各部分的作用。

因而,必须首先进行居室的功能划分,才能达到科学利用空间的目的。

主要的功能区域主要可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域;第一为休息睡眠区;第二是休闲娱乐区;第三是餐饮区;第四为工作学习区;第五为会客接待区;第六是洗盥卫浴区。

功能区域的合理布置所谓合理,就是根据建筑的空间分布情况,布置的区域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满足家庭成员各种活动的需要,并充分利用空间,保证环境质量。

功能区域装修应达到展示性和隐秘性要求。

各功能区域设计原则休息睡眠区域的功能设计基本家具应有:床、床头柜、衣柜、梳妆台及沙发等。

要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隐秘性,门、窗要求具有良好的隔音性,通向户外的窗户,应该有严密的窗帘隔绝光的照射,顶、壁部的灯光不宜直照室内,采用折射光照明较好。

工作学习区域的功能设计基本家用具应有:写字台、电脑桌、书柜、书架沙发、椅子等。

此区域要求照明布置比较高,写字台应安放在采光较好的位置,如果房间采光不足,必须加照明灯补充光源,一般采用台灯形式。

休闲娱乐区域的功能设计。

基本家具应有:电视(音响)柜、沙发、椅子、茶几等。

作为休亲娱乐的空间,由于每个家庭的兴趣、爱好不同,娱乐项目也就不同。

因受住房面积的限制,一般家庭将休闲娱乐区域同会客接待区合并,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安排;有专业性较强设备的娱乐区,则通常同卧室合并。

餐饮区域的功能设计。

餐饮区域是专业性区域,包括厨房和餐厅,一般应配置厨房厨具及餐桌椅,有的还需设置酒柜、吧台等。

厨房是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空间,餐厅又是家人团聚的场所,因而,该区的装修设计最能家庭生活的舒适与温馨程度,应是装修设计的重点。

会客接待区域的功能设计。

此区域为亲朋好友欢聚的场所,需要设置沙发茶几、陈列柜等家具,一般与休闲娱乐区合并为一体。

全国非遗项目分类统计表完整版

全国非遗项目分类统计表完整版
濒危性扶持
传承性扶持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由于侗族建筑工匠后继乏人,木材来源匮乏,加之木构建筑防火能力极弱,易损毁而难再生,因此侗族木构建筑及相关技艺存在着延续的危机。
生态性扶持
传承性扶持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贵州省雷山县
西江当地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居住吊脚楼,也无兴趣学习相关营造技艺,吊脚楼建造匠师后继乏人。吊脚楼营造对地质、木材有一定的要求,建成后防山体滑坡、防火的任务较重。
花毡和彩印花布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他们的子孙也不再继承这一古老的技艺。目前在世的老艺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艺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局面。
濒危性扶持
传承性扶持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头巾等生活用品它以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长久以来流传不衰,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瓷业习俗开始淡化,现已濒临消亡。景德镇传统的制瓷手工艺虽然得到部分保留与发展,但其中的一大部分仍在不断地流失和消亡,亟待抢救和保护
品牌文化逐渐淡化消亡、传统工艺完整性保护不足、产业过度
品牌建设性扶持
研发性扶持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铜川市
20世纪70年代,在李国桢等专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兰花瓷、铁锈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
传统技艺由原先的手工操作渐向半机械化发展,传统技艺出现了传承危机。由于过度开发,腰刀质量渐低,信誉度也有所下降。公安部门的刀具管制也限制了保安腰刀的经销和技艺流传。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城市空间分析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城市空间分析
设计研 究和实施项 目的必要手段 , 它为城 市设计过程 的组织提 供 12 兰州 市城 关 区的 图底 关 系分析 . 了有效 的技 术支持 , 同时也为我们对 既有城 市空 间环 境效果进 行 1空 间等级 层次 。兰州 市位于 南北 两 山相夹 的 中间狭长 地 ) 带, 并有 黄河穿 城而 过 , 城关 区是其最 繁华 的区域 。从 图底关 系
第3 6卷 第 2 2期
2 0 10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 I ARCHI TECK J RE
Vo. 6NO 2 13 . 2
A g 2 1 u. 00
・1 ・ 3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0 2 —0 30 10 —8 5 2 1 )20 1 —2
The ne i e o h e i n o c l g c lc m e e y w d a f r t e d sg f e o o i a e t r
KUANG h wwu S o h i Sa HE Gu - u
Ab ta t src :Th a e tn st a et epa nn c e eo u ti ig a gc eeya aesu y i n Oe poet en w e r ep p ri e d otk h ln igsh m fmo n anM n y n e tr Sac s td ,amig t x lr h e i af n m d o
轴 线、 放射式与格 网道路 结合的城市组织结构 。
2 基 于联 系理 论 的分析
2. 联 系理 论 1
联 系理 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理论 。在城市 空间设计 中 , 联 关 耦合分析 主要 是通 过 基 地 的主导 力 线 , 设计 提供 一 种 空间 基 为 准, 把建 筑物与空 间联 系在 一起 , 种空 间基 准可 以是一 块条 形 这 基地 , 一条运动 的方向流 , 一条有组织 的轴线 , 至是一幢建筑 物 甚 的边缘 。根据麦奇 的研 究 , 城市 空 间可 以分 析 概括 为 3种类 型 :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分析方法——以大宁山庄为例分析
指导老师:陈闻喆 组员:曲莎白 宋名扬 张达 梁晓东
城市设计概论
空间----形体分析方法
视觉秩序分析

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 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他的 城市设计思想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 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 (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是方格形道 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Agora)是市民活动 的中心,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 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都城的轴 线对称是完全不同的手法。人称这种处理手法 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 (HippodamusPattern)。
(1)自由灵活的设计 (2)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 (3)广场和街道应组成有机的围护空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空间序列视景分析 (1) 城市空间体验是城市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A、 心理学上的意义: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由 于运动和速度相联系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成, 但不是简单的叠加。 B、 生理学上的意义:视觉是最主要的感觉信息 的渠道,约占人们全部感觉的60%。 (2) 具体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识 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 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并进行 图纸标注,对空间艺术特点和构成方式进行分析。 A、 拍摄序列照片 B、 草图透视分析 C、 电脑模拟分析

卡米罗西特(Camillo Sitte)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 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他 在1889年出版的 《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 书中批评了当时 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 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 特 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他非常强调 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 空间艺术创 造中他又强调以下3个方面:

故宫布局构造分析报告范文

故宫布局构造分析报告范文

故宫布局构造分析报告范文引言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建于明朝,为一座庞大的宫殿城市。

其布局结构严谨,具有独特的设计思想和艺术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报告旨在对故宫的布局构造进行分析,探索其设计原则和空间组织方式,以期更好地理解故宫建筑的美学魅力。

故宫布局构造分析1. 整体布局故宫的整体布局是基于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理念而设计的。

故宫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互相呼应。

前部分是外朝,包括午门、三大殿、乾清宫等建筑,它们位于北侧轴线上,展示了皇室的威严和权力。

中部分是内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建筑,代表了皇权的核心。

后部分是后苑,包括御花园、神武门等建筑,提供了皇帝休憩、娱乐的场所。

整个故宫的布局遵循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原则,以对称、层次和谐为基础,体现了尊重天地、尊重自然的哲学思想。

2. 中轴线中轴线通常被认为是设计与布局的核心,它是故宫布局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

中轴线由南端的午门开始,经过前、中、后三个部分,直至北端的神武门。

中轴线贯穿整个故宫,连接了主要建筑和景观。

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和景观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了层次感和空间序列,使人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有一个逐渐加深的感受。

3. 建筑群和院落故宫的建筑群和院落共有980余间房屋,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宫殿城市。

建筑群和院落之间通过连廊和回廊相连接,形成了相对封闭但又通透的空间。

故宫的建筑群和院落依靠规则的布局和明确的界限划分,实现了各个功能区域的独立,同时通过连廊和回廊的设置又能够将各个区域相互联系起来。

这种布局方式保证了皇宫内的活动有序进行。

4. 游览路线和景观设置故宫的游览路线和景观设置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不同的景色和建筑风格。

游览路线一般从午门开始,沿中轴线依次经过前、中、后三个部分,逐渐深入。

每个部分都设置了重要的建筑和景观,如三大殿、太和殿、御花园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艺术成就。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 •
5.6电脑分析技术 电脑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逐渐使规划者从 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 • •
2.3认知意象分析 这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其分析结 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
• •
1960年,凯文· 林奇根据人们有关城市景观儿时记忆的测验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城市意象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进展,其结论集中发表在《城市的形象》 一书中。 认知意象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可识别性和意象性。 通过研究,林奇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路、边、区、节点、标志。
• •
5.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在“心智地图”分析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查分析居民对城市某些标志性节点, 如塔、教堂、庙宇等建筑物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这些标志性节点在所在城 市中一般都有相当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且在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和交通组织 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功能。
• •
5.4序列视景分析 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 点,选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 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重点是 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使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做 视锥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 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
5.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 • •
5.1基地分析 这里的基地分析是广义的,是指对城市设计地段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 分析,也是场所文脉分析理论的具体深化内容之一。 基地和用途是一对孪生概念。对于城市设计来说它有两重性,一方面,只有 当基地所形成的限制条件被认识时,才能考虑其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同时 又只有在用途提出后,基地分析才可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摘要] 城市空间发展的物化体现为城市形态。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研究方法林林种种,然而具体微观层面上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并不是很多。

设计师在丰富城市空间、认知城市空间中,很多程度上需要大量的这些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关键词] 城市空间分析技艺“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城市空间的建造与改造?”这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曾经经历过或者要面临的问题。

自人们明确的以空间的概念来分析和认知城市的实体环境和抽象以来,已经形成各种各样,各具侧重点的城市分析理论。

然而仅仅从宏观上,从理论上来营造城市的空间,还是不够的。

当设计师面临到一个城市空间的具体的问题时,还应当需要一些第一手的城市资料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就要依靠一系列切实有效空间分析的技艺。

空间分析的技艺构成了城市设计方法微观层面上的内容。

1 城市空间的概念框架城市空间是广义空间的一种具体形式,与城市活动及其内涵密切相关。

如果说,空间是一切外在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样,城市空间也是承托与容纳城市活动的载体与容器,城市空间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内,一切城市要素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动态发展的系统或集合。

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完整的城市空间概念框架应包括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应视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孪生物,如果说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一种抽象,则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

这两者都是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受到文化、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2 城市空间分析的切入点与内容城市空间的分析主要从3种角度切入。

第一种角度是从物质实体要素(如建筑、街道、树林、河流、山林、交通设施等)与其财团的虚空间之间的交织、组合关系入手,通过对城市空间整体或某一局部的共时态空间格局与模式特征加以剖析,得出空间要素之间的形式组合规律及处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艺术原则。

1960年代后,经凯文·林奇、诺伯格·舒尔兹、阿尔多·罗西、A·拉波波特等人的发展,对城市物质空间的研究有了第二种角度,延伸到人类行为及环境知觉(包括认知和感知)方面,强调对于城市实体环境的主观体验而不是客观事实,以及人的行为与实体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城市的各种实体环境构成要素的组织与分布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形式,那么由于人的活动及人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使历史、文脉、价值观、时间、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对城市实体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从而使城市空间具有意义。

因此对人的群体活动所形成的城市空间社会属性的分析,构成了城市空间分析的第三种角度的切入点。

3 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影响城市空间分析的因素很多,因此关于城市空间的分析就需要涉及到多种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

只有广泛借鉴运用诸旁系学科的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对城市的设计才会更具有意义与成效。

(1)基地分析基地分析系指对城市设计地段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

对于的基地的分析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城市层面、地段层面、及场地层面。

在城市设计方面又以城市层面上的分析最为主要,其中涵盖了城市结构、城市景观、地域条件三个要素。

地段层面包括了整体框加和形态两个要素。

场地层面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现有设施和场地条件两大要素。

在实践中,国内外一些学者和设计机构也提出一些不少有效的基地分析途径。

1)分析城市的文脉背景,分析城市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2)分析地区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景观等子项条件。

3)分析作为城市设计合作的各有关部门和职责范围及建筑师应承担的责任。

4)在前三项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并决定城市更新设计的各种可行性。

基地的有些条件还需经过设计者的直觉感性来认识把握,主要关注基地的情感特征、艺术内涵和乡土韵味。

(2)心智地图这是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吸取的城市空间分析技术,具体过程则还借览了社会学调查方法,是城市景观和场所意象的有效驾驭途径。

通过询问或书面方式对居民的城市心理感受和印象进行调查,由设计者分析,并翻译成图的形式,或者更直接地鼓励他们本人画出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草图。

这种认知草图就是所谓的心智地图。

这样的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体验者来说是重要的和明显的空间特征和联系,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出发点。

这一空间分析技术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它建立在外行和孩子对环境体验基础上而不是设计者,因而具有相当的“原始性”和“直观性”,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意象。

第二,居民是当地环境体验的专家,他们同样对城市设计和空间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洞悉。

(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在“心智地图”分析基础上,我们可进一步调查分析居民对城市某些标志性节点,如塔、教堂、庙宇等建筑物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

这些标志性节点在所在城市中一般都有相当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且在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和交通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功能。

这一调查途径可视为“心智地图”技术的部分具体化,即由城市整体空间转移到局部空间分析。

这一分析途径特别适宜于城市中具有历史和文化整合意义的空间地段,调查将表明和揭示该地段与周围环境现存的视觉联系及其本身的场所意义,同时也客观反映出该地段在涵义表达和空间质量等方面的优缺点,从而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了依据。

(4)序列视景分析这是一种设计者本人进行的空间分析技术。

其具体过程是: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路线(通常是人们集中的路线)对空间视觉上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是空间艺术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是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作视线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

因此城镇景观不是一种静态情景,而是一种空间意识的连续系统。

我们的感受到所体验的和希望体验的东西的影响,而序列景观就是揭示这种现象的一条途径。

(5)空间注记分析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观察结果。

所谓注记,乃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包括人的活动,建筑细部等)使用记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在具体操作运用上主要有三种方法。

1)无控制的注记观察。

这源自基地分析的非系统性分析技术,观察者可以在一指定的城市设计地段中随意漫步,不预定视点,不预定目标,甚至也不预定参项,一旦发现你认为重要的、有趣味的空间就迅速记录下来,如那些能诱导你、逗留你或阻碍你的空间,有特点的视景、标志和人群等。

注记手段和形式亦可任意选择,但有时有许多无用的信息干扰观察者的情绪。

2)有控制的注记观察。

这通常是在给定地点、参英、目标、视点并加入了时间维度的条件下进行的。

有条件的还应重复若干次,以获得“时间中的空间”和周期使用效果,并增加可信度和有效性。

3)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部分控制的注记观察。

如规定参项而不定点,不定时等。

(6)空间分析辅助技术在分析城市空间过程中,除了用符号体系简化工作外,还常用打分法和语义辩析法等分析技术。

1)打分法。

打分,有点像乐谱,它可记录使用者的活动并允许即兴创作,在一个环境打分的过程中,操作的主要目标是“停、看和聆听”和记录我们的感觉。

2)语义辨析法。

其类似于语义级差法,这是一种社会学问卷技术,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首创,其用以测量语义的工具是“双极形容词量表”。

亦即根据所要分析的环境场所,选择若干对极性形容词,平行列在有五到七个量度的表两端,然后依据环境体验在表上打勾。

这一方法要求受试者根据词意内涵与环境体验的对等情况来作出评价。

语义辨析的不同之处在于描述用语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分析者有更大的选择可能,但都以打分作为评价的基础。

3)社会和心理分析。

在了解人们使用和评价城市环境方面,这种方法最有效。

这种分析既可在实验室里进行,又能在无法控制的和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进行,它可以调查某一空间中的真正使用者或某些代理人,诸如类似年龄和职业的人,为了取得受控变化的效果,分析可以用一种简单跟踪观察方式,也可借助于电视摄影进行。

4)人类学方法。

观察者暂时成为所研究的对象中的一员参与者,如与某阶层共同生活,这一技术手段可以产生极有价值的分析材料。

5)建筑物分析的CRIG方法,即文脉、路线、内外界面和组合分析。

以上方法的通常表达形式有分析图、表格和文字注记。

图和照片是记载信息、诠释对城镇景观刺激——反应的有效而又便捷的途径,用的是一套视觉语言。

(7)电脑分析技术电脑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设计者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在城市设计领域,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建筑环境的优化,电脑在快速提供方案选择、启发和推动设计者思路深入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8)空间形态量化分析法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一文中指出,“良好的城市视觉质量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即其道路、边沿、结点、区域和标志有一定的形象特征,结构清晰,易于识别。

”清晰的环境印象可以成为一种普通的参照系统,给人以安全感、归属感,并且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总体形象,给人以完善的形象概念,也能彰显出城市建筑的个性与魅力。

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便成为空间的形态量化分析主要对象。

其具体研究方法及步骤如下:1)城市天际线实景拍摄2)城市天际线内页整理分析。

完成现场拍摄工作后,转入内页。

主要利用photoshop、autocad等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

3)城市天际线曲线整合。

对勾勒出城市天际轮廓线进行曲线拟合;比拟函数以及模拟分析。

4)城市天际线综合评定。

建立评价模型,制定评价指针、因子分析法、专家决策法等。

5)构建不同城市天际线特征库利用城市天际线特征库研究城市空间、天际线构成关系,并按照城市天际线设计图在城市地面上寻找其合理的位置,这样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更具指导意义。

(9)新型媒介工具----叙事型工具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认知小说、绘画、艺术摄影和情节电影等艺术形式,以叙事的方式表现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实践内容,因而被统称为“叙事性工具”。

叙事性工具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主观性、典型性。

很多的时候艺术直觉可以成为科学调查的路标。

马克思说他对法国现代史的了解,更多的是从巴尔扎克的著作中获得的,而不是当时的历史书籍。

因此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对叙事性工具进行认知的方法有以下3个层次:第一,知识型诠释探讨空间实践的主体特性、行为模式、心理体验、动力作用等;第二,感觉型诠释在探讨作者主体特性,体验城市的方式和创作目的等对工具内容的影响;第三,探究型诠释探讨读者主体特性、对媒质的熟悉度以及先验的经历对认知结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