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高中历史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历史组:饶建军(一)理念本课内容属于古代科技史,因而教学中要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思辩学习法和中外比较法。

(二)分析一、对学生的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的基础,而且初中也曾经学过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一定了解。

学生通过看书基本上能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本课难点在于分析古代科技成就巨大的原因,学生应在此下功夫。

二、对教材的分析: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教学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在自学指导的引导下进行自学,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片和资料进行讨论学习,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四、自学指导(黑板展示)1、分组学习:第一小组:简述火药和指南针的用途及传播路线,并说明它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小组:简述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用途及传播路线,并说明它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小组:我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数学成就?为什么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第四小组:中国古代有哪些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记录?古人是用什么工具来观测天象的?2、请第一和第二组的同学认真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第三组的同学阅读第二目内容,第四小组的同学阅读第三目内容;阅读时要结合教材上的图片、资料进行思考.8分钟,最后看谁回答最完整.(四)课堂教学一、导入:实物—纸提问:1、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在纸没有发明之前,最早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不足?2、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和古代科学家?二、学生在自学后回答:(12分钟)第一小组:火药的用途:唐末用军事. 传播路线:公元13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用途:北宋用于航海. 传播路线: 公元13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影响: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第二小组:造纸术的用途:成为新的书写材料. 传播路线:公元4世纪时传入朝鲜日本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活字印刷术的用途:提高印刷的速度. 传播路线: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 公元12世纪传入:埃及,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影响: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小组: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和珠算先进成就: <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历史的三个教学维度和五个核心素养,我将本课做如下设计: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作出的独特贡献,以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既可以对物质层面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有一个大致了解,又可以为学习后面两节课的精神层面的成就打好基础,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讲授对象是高中学生。

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性强,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抽象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分析问题不再只纠结于表层现象,并且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是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还需训练他们的解读材料和相关方面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七年级《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和《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但对于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还了解的不够全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设计重点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古代中国的发明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的基础知识及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史,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等材料为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并且运用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课件人教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课件人教必修3

北宋毕升发明胶泥印刷 术
毕 昇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火药研究始于古代炼丹,古人为 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 和动机荒谬可笑,但实验方法有可取之 处,最后导致火药发明。恩格斯高度评 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 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 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 欧洲。”

材料再现
•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指南 针。 • ──《萍洲可谈》
• 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 南浮针,以揆南北。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 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 及烬屋舍者。 • ──《真元妙道要略》
实战演练
•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 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 反映出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流程: 纤维备料--
制浆-洗选 漂白--
配浆-上网成纸-烘干压光-切割包装。
• 公元105年,蔡伦 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 物纤维纸,取代了竹
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 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
叫作“蔡侯纸”。
• 原料:树皮、麻头等
学习探究:“李约瑟的困惑”

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博士在《中国

科学技术史》中彻底推翻长期称霸国际史学界的
• “西方中心论”,为中国科技讨回公道。李约瑟困惑:中国古代科学技 术遥遥领先,为何到16世纪却衰落了?

①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极大的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

西汉 前期,中国已经 (1)_____ 有了纸 造纸术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 ” 造出“_______ 雕版 (1)隋唐之际,出现_____ 印刷术 _______
促使欧洲造出活字印刷 文艺复兴运动 (2)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 机,推动_____________ 印刷术 金时代 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 胶泥活 放和社会进步 (3)北宋毕升发明_______ 字印刷术 _________
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
杠杆。 ——马克思
请分析: 1.材料说明司南最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 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 提示:战国。生产(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提示:马克思指出了古代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 ,在欧洲
2.(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 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 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C.导致教会权威的弱化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
禁政策则阻隔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传统“重道轻器”观念也对
知识分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要点归纳】
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及原因 1.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 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侧重于把人类同自然界 长期斗争的经验进行积累、整理;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 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
(×)
提示: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古代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大科技成就
一、四大发明 二、数学 成就、形成过程、 三、天文历法 地位及意义 四、农学 五、医学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以产 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这些伟大发明 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根本原因 (1)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①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 获得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 科技的发展,使伟大的发明在当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②北宋文化的 繁荣对印刷业提出了新要求,促使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从成就上 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2) 从内容上看,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 的探究不够。(3)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 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 验。(4)在科技运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 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 力的意识。(5)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 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 面。
中国古代科技(明代以前)取得辉煌 成就的原因和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1)辉煌的原因:①源泉:中国古代人民积 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 的源泉。②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 供了社会条件。③经济:古代劳动人民的 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 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 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课本习题提示
一、学思之窗:当四大发明传到西方不 久,正赶上西方国家开始发生社会转 型的演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撕裂 原本就不稳定的欧洲自然经济,资本 主义因素正在不断萌生滋长。中国先 进技术的传入,极大推动了这一进程 的演进。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耿晓亮 第8课__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耿晓亮 第8课__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二历史导学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2.认识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模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过程贡献造纸术(王朝)时,中国已有纸;东汉时,书写材料经历了一场革命出现了(人称的)“”。

推动了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中国出现了印刷术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和,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朝为抵御辽、西夏、金的进攻,广泛使用。

对欧洲起到一定作用。

指南针时发明“司南”;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为提供了条件,继而为殖民扩张和开拓提供了条件。

怎么学?四大发明多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强盛的汉唐时代,这与其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关联。

学习任一时期的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状态及特征,一定要洞察其后的社会背景(时情与国情)。

四大发明可通过列表把握其演进脉络和世界影响。

学会了吗?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向D.三项伟大发明蕴涵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合作探究】四大发明在西欧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它在中国近代沦落了,没有能够向在西欧那样促进社会的飞跃性进步。

这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请思考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①社会制度:②政治局面:③经济发展水平:④思想观念:【当堂检测】1、下面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 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C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D 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 代科技的产生。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 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 代科技的产生。 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 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 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 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2.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 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 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材料二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 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 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 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四大发明对世界 文明进程的影响。
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
□指南针: □火
药:
□印刷术: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哪些贡献?
□造纸术:取代欧洲书写材料,促进了欧洲文
化的发展。
□指南针: □火
药:
□印刷术:
一、四大发明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用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的 能力。
(2)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而在揭示现象背 后本质的机制方面,则是很薄弱的。
(3)重经验,严格讲中国传统科学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主要是人类同自然界 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整理。
-19-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 和发现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说:“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行事。”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的农书( )
A.是先进生产经验积累和总结的产物 B.是科学家深入钻研农学理论的产物 C.是封建政府重视小农经济的结果 D.是中外生产经验相互融合的结果 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指导:题干中的材料表明,《齐民要术》是在搜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农谚, 访问老农,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古代中国有关农业的文献资料、 农谚以及老农的经验,无不是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果。故选A项。 答案:A
-10-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 和发现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不同的作用和 影响
史料导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 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 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 的杠杆。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 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 放和社会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 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 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 和发现

第8课_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_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阅读: 阅读:英国著名的研究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
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瑟院士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 古时代, 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 尘莫及的发展水平, 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 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 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古代文明却没有 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 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 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 李约瑟难题之一 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是李约瑟难题之一。 16世纪后, 16世纪后,中国科技没能产生与欧洲相同的近 世纪后 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代科学的原因是什么?
农学: 农学: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地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地位) 元朝:王祯《农书》 元朝:王祯《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吸收了西方自 然科学知识,被誉为“ 然科学知识,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 驱”。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传统科技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因素的模式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 • (1)社会环境因素: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 社会环境因素: 或相对安定; 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 政治因素:当时国家是否统一, 是否清明、稳定; 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 (4)文化政策因素:当时统治者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因素: 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 • (5)文化交往因素:当时各民族之间、中 文化交往因素:当时各民族之间、 外之间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外之间的交流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 (6)人民群众因素: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 人民群众因素: 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演示文稿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ppt课件演示文稿
•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 1.掌握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成就,理解造成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社会原因 • 2.综合分析四大发明走向世界的影响
• 1.造纸术 • (1)发明: •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 年,东汉宦 蔡伦 官 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 (2)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 书写材料 的一次伟大革命。
• 1.《九章算术》 • (1)内容:采用了 十进位值制 记数法,汇集了许多 算术命题。 • (2)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著 作 ; 应用数学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 整的体系。
• 2.珠算 • (1)出现:算筹是中国古代 ,后来演变 计算工具 为算盘。 • (2) 发展: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 朝鲜 展。 • (3)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外传至 、日本、 东南亚等地区。
• 3 .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 器莫先仪表”。反映其思想的行动是( ) • A.编著《石氏星表》 B.发明浑仪 • C.研制简仪 D.记录日、月 食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强调的 是“仪表 ” , A 项是战国石申的作品; B 项汉 武帝时期就已有; C项是郭守敬对天文仪器的 贡献;D项与“仪表”无关。 • 答案: C
• 4.指南针 • (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 战国 时期发明的“司南”。 • (2)人们利用 磁石指南 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 (3)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 5.四大发明的意义 • (1)造纸术经 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 阿拉伯人 文化的发展。 骑士 • (2)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 展, 阶层日益衰落。 地理大发现 •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的时代。 • (4)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 文艺复兴运动 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 和 宗 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人审核高二历史备课组【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1.造纸术 (一)从发明权看四大发明
外传:向东,由朝鲜传入日本; 向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和北非。
到十六世纪,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 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此后纸便逐步流传到全世界。
奥运会火炬 (一)从发明权看四大发明
北京奥运火炬设计, 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 的造型外观。
北京奥运会火炬 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 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 得以传播。
第八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 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项目
发明过程
影响
造纸术 前:甲骨、青铜、简渎、帛书 促进欧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东汉:蔡伦改进纸
总之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欧洲北由宋封:毕建昇社,会胶泥向活资字本印主刷 义运社动会,的促转进思型想,解推放和动社欧会洲
C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一)从发明权看四中大发国明新四大发明
• 2006年11月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协办,在网上 举办“新四大发明评选活动”,经过3个月网友和评委的 投票,2007年1月,“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成为 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
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
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 改良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 ,形成金属活字印刷术 。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 更能传扬”。

高中历史特级教师上课用的课件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特级教师上课用的课件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2008北京奥运会上活字印刷术的再现
印刷术的外传
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
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
1450年,德意志人 古腾堡改良了中国 的活字印刷术,形 成金属活字印刷术 。
马丁· 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 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
简仪
郭守敬
简仪的创制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 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由丹麦天文学家 第谷发明类似装置。 郭守敬的简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被传教 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现存为复制品。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历法
◇夏代就制定了历法《夏小正》 ◇商代有历法称之为“殷历” ◇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 早三百年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中国古代炼丹家最早发明了火药,到唐 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各民族政 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 为广泛。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 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了。
火药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 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至今已 有一千多年历史。
李时珍
时间
战国问世 西汉编定
作者
成就
《黄帝内经》
世界地位
中医学奠基之作
东汉末
奠定中医临床医学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基础,被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 唐政府 《唐本草》 最早由国家颁行 药典,比欧洲早 800多年 东方药物巨典
唐朝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 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 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 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 些技术又带有封闭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 产力。

2021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2021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三单元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1)内容:成书于东汉,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2)意义:①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1)起源:算筹(2)出现:元末明初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直到明代以后,算筹才被算盘完全取代。

(3)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原因是商业的繁荣)(4)外传: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观测机构:尧设火正、羲和之官;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主要成就(1)天象观测:①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②战国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③后人据唐朝天文学著作辑成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天文仪器: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农业历法:①夏朝编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四大农书:①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②《齐民要术》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 《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编著。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 《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写,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8课古代中国的创造和发现★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1〕识记:古代四大创造;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2〕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根底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创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创造对世界文明开展的奉献。

〔3〕比照中国四大创造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考虑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络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展列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列表比照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探究四大创造在中国和西欧开展的不同命运;〔2〕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搜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开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宏大奉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立、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奉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决科学的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一、四大创造;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三、石氏星表和浑仪;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这些成就一方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世界文明开展作出的宏大奉献,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引起学生的考虑,即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和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开展科技振兴民族。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层面较为广泛,建议在教学时应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活动,适当补充相关的根底知识,尽量采用相应的实物图片及影视资料进展教学演示,增加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感性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奠定根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
始用于航海事业。
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
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
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 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
泛应用于航海。
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
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 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 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
4.指南针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 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西晋崔豹《古今注》
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 ——[战国]《鬼谷子》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历程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 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 “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指南仪器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 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取代 了竹木简和帛,为纪念蔡伦的功绩,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蔡伦 (?--121年)
东汉人
原料:树皮、破渔网、麻头 制造工艺:制浆 制纸 晾干
③造纸术的外传
751年,唐朝与大食战争,一批唐朝造 纸工匠被俘,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 欧洲和北非。
据材料归纳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
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宋:彩色套印技术
②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
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 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 更为方便。记载于沈括的《梦溪 笔谈》。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 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 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 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 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 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 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 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 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 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3)角度二:中国人眼中的四大发明
材料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 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 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中国)
旧中国的漠视、愚昧及落后,使科技缺乏 转换为生产力的环境.
四大发明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 傲;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
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转轮排字盘使用示意图
明代中期出现了铜铅铸的金属活字




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 优点?
新: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三省:省时、省力、省钱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 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 活字应该是( )
正由于他的辉煌成就,1970年, 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 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 又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012号小 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
(二)四大农书 时间 作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氾胜之 《氾胜之书》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 的农业科学著作
南北朝 元朝 明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王祯 《农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 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 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拿来吃。”
——鲁迅:《电的利弊》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
田亩面积和谷仓 容积的计算方法 正负数加减运算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勾股定理的运用
D
③ 印刷术的外传:13世纪中期 向东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至西亚、
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
1450年,德意志 人古腾堡改良了中 国的活字印刷术。
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 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3.火药
①概况
中国是火药和火器的故乡。唐末火药用于军事,最 早的火药武器有巨竹筒为抢身的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战事频繁,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提高。
四、历法与农业——《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一)历法
原因
古代 ①农业 历 发达 法 ②备受 重视
朝代 人物
成就
历史地位
夏朝 《夏小正》 我国最早的历法
元朝: 郭守敬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优秀 的历法,比现行 公历的颁行早了 三百年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
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他通过三年近200次测量,经过计 算得出365.2425日为一个回归年, 这与地球实际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 只差26秒。比欧洲早了300年。
中国改变世界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 四大发明
1.造纸术 纸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
草纸
泥板
地区
书写材料
古埃及 古希腊
植物纸草 羊皮
古巴比伦
泥板
古印度
树皮树叶
这些书写材料的弊端是什么?
笨重,不易携带;昂贵,不便推广。
(1)历程
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 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2.印刷术 ①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
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它于1900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 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材料一:
借题发挥
材料二: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 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 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
《黄帝内经》 中医学奠基之作
东汉末
张“医仲圣景”《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临床医学 基础,被医家誉为 “万世宝典”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巨典”
黄帝像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 《素问》《灵枢》两部分。该书奠定了中医学发 展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 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天人学说 都源于此书。
《九章算术》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 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它作为一部 世界科学名著,已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采用十进制计数
甲骨文中的13个数字 算盘
算筹记数摆法 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 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 的一种工具。算筹是在珠算 发明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 有效的计算工具。
科技成就 朝代 主要内容
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
勺尾指向南方。
行,创造了条件。
司南(战国)
指南鱼
指南龟
今天的指南 缕悬法指南针
将磁针与辨別方位的装置合而为一,称罗盘。
5.全面认识四大发明
角度一:西方人眼中的四大发明
西方人对四大发明是如何评价?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 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 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 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 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 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 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
大的杠杆。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马克思(德国)
我国现存的最早最 完整的一部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 面的知识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 的顶峰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作 者是北朝的贾思勰。总结了我国北方黄河中下 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 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许多宝贵的思想。
五、医学
时间 作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问 世、西 汉编定
历史地位
成书于 东汉
《九章算术》
采用十进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值制记数法,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 汇集了许多 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 算术命题 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珠算
最早见 于汉代, 明清时
期普及
算筹、 算盘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 家,后传播到朝鲜、 日本、东南亚以至世 界其他地区,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发展
震天雷
元至顺三年铜炮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明朝水 陆两用火箭,也是二级火箭始祖。
②火药的外传
“现在已经毫无异议地证实了,火药是从 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 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 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红夷大炮”
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
1607年,徐光启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欧几 里得的《几何原本》前 六卷,也就是平面几何 部分。我们现在一直在 使用也习以为常的几何、 点、线、面、直角、钝 角、锐角、内切圆、平 行线等术语,都是徐光 启在400多年前翻译时 首创的。
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
科技成就 朝代
赤道坐标
战国时期
《石氏星表》 战国时期
浑仪
西汉
简仪
元朝
发明家
历史地位
石申
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 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 国家
石申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 星表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天文观测工具。
郭守敬 改革浑仪,使其结 构简化,精度提高。
浑仪与简仪
浑仪 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 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