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气候教案(2)

合集下载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情况,询问学生对我国气候的了解。

2. 学生分享对我国气候的认知,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1.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2. 教师讲解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3.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中国的气候。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2. 教师讲解我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应对气候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作业。

2. 学生分享作业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答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气候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季风气候显著特点的认知。

4. 学生对我国气候分布规律的掌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

【教师准备】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活动引入:表演:冬天,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两人的穿着说明了什么?(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学生回答:( )过渡: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 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

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提出问题: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

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总体趋势: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蒲城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蒲城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2)2.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哪些优势?◆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让我们一起解决。

讨论,组合出本小组最高水平的答案,脱稿展示。

2.展示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及时纠错。

规则与评价:1.展示交流成果时,以4、5号展示为主,分别给予不同量化分数。

2. 补充、纠错时先报组,正确的加量化分.知识得以提升。

教师个性化修改: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课堂达标固知识(时间5分钟)1. 我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得益于()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C季风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2.我国年自来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B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C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D从北向南逐渐减少3.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太行山区C塔里木盆地 D华北平原4.四川盆地属于()A湿润地区 B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D半干旱地区5.下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是()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江洲 C青藏高原 D云南的西双版纳6.下列气候类型中,我国缺少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7、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的时间大致是()A.5月 B.6月 C.7月D.8月8、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达标要求:1.规定时间5分钟内完成题目,划分出等级。

2.做题过程中不能翻看课本和相关资料。

3.做完后同桌互换,对照课件答案得出等级。

等级划分:全对——A错1-2处——B错3处及以上——C(提示:选择题错1个算1处错误,填空题错1个空算1处错误)教师设计意图:1.通过检测巩固本节知识。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2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2

●活动与探究
1.试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什么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总趋势?(提示:可结合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加以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东南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大,形成的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在向西深入内地过程中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大为减弱,西北内陆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小,因而形成了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我。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气候教案教案:中国气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2.学习中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3.掌握中国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中国气候区划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中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2.如何运用气候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气候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分析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

2.提问:中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二、讲解中国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5分钟)1.讲解中国气候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讲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如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大等。

三、学习中国气候区划(20分钟)1.展示中国气候区划图,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析。

2.讲解中国气候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四、情景模拟:观察和分析气候特点(4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城市,通过观察和分析获得该城市的气候特点。

2.实地观察:学生根据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选择相应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3.分析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该城市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五、小结(10分钟)1.学生汇报观察成果,分享所得的气候特点以及分析过程。

2.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根据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撰写一篇小结性文章。

2.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描述所选城市的气候特点、原因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的气候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观察和分析气候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2)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2)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气候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气候的总体特点、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灾害和气候适应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气候状况。

一、中国气候的总体特点1.1 中国气候分布广泛: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北面与西伯利亚、蒙古接壤,南面与印度尼西亚、越南相邻,东面与朝鲜、日本相对。

因此,中国的气候受到了周边地区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

1.2 季风气候占主导地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季风气候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最为明显,如长江流域、华南地区等。

1.3 高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明显: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气候受到高原和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

二、中国气候类型2.1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降水充沛。

2.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适中。

2.3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日温差大,降水少。

三、中国气候变化3.1 气温升高:近年来,中国的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气候变暖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挑战。

3.2 降水变化: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增加,西部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分布的不均匀。

3.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四、中国气候灾害4.1 台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给当地居民和农作物带来了严重损失。

4.2 暴雨洪涝: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发生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城市内涝和农田受灾。

4.3 干旱:中国北方地区经常发生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和民生带来了严重影响。

五、中国气候适应5.1 气象监测预警:中国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高人民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并巡视检查
根据问题具体分析成因
课件展示
看课件演示讨论回答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学生读图
回答问题
作业
设置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件展示
巡视指导学生
回答问题
阅读明确目标
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看课件演示讨论回答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大兴安岭-兰州-拉萨一线;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多年均6558mm,吐鲁番的托克逊降水最少
2.年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较大;东南较小,西北较大
活动三、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了解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1.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全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类。
2.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干湿地区分布和天然植被。
活动四、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一、1.我国的气温在冬季与夏季各有什么特点?
2.习惯上,从北到南,将中国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主要作物有哪些?说说我们家乡所在的温度带及作物熟制情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35页图2—25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课题中国的气候(二)课型预习+展示导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3:知道影响我国的特殊天气有那些,导致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导学重点难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导学用具多媒体地图册课后思考执笔教师导学思路执教教师二次备课一、课前探究:1.读图2-28,看看我国有几种气候类型?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一种?完成第38页活动题2.讨论一下,为什么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类型?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请问,你的家乡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完成第41页活动。

二、预习交流:三、互助提升: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2、我国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因为()A.山区面积广大B. 平原面积辽阔C.季风气候显著D. 气候复杂多样3.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内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4、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5. 下面是小红同学跟好朋友小英的聊天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国庆节期间的江淮地区呈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B.暑假去吐鲁番旅游一定要带上雨具C.春节期间广州可以举办花卉展览会D.哈尔滨学校的寒假时间比长沙学校的寒假时间短6.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地。

(2)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四、体验成功: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问题。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

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

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因降水的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干湿情况分布的规律和气候区分布的规律,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进行对比,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祖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难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我们七年级学习了降水的相关知识,现在有哪些同学还记得吗?你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都有哪几种形式?回答:降水的主要形式有降雨,降雪,冰雹等。

【讲解】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展示:降水柱状图可以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如果均匀可以用多雨,少雨湿润来描述,如果不均匀需要通过降水数值和月份来判断降水的特点。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

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

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反之,等降水量线稀疏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二)新课讲授【板书】中国的降水特征1.降水的空间特征【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观察阅读我国平均降水量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哪条等温线大体上一致?②在图中找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大致通过哪些地方?③观察地图并说出等降水量线的主要延伸方向?④尝试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第二节气候(2课时)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活动一: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1.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暖且短促。

2.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多冬少。

3.漠河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南北气温的差异及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2.通过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3.能够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

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

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同一时间,在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气候神秘的面纱吧!(出示海南省和黑龙江省同一时间的景观)为何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二、新课导入:(一)、气候复杂多样1、教师:我国东西跨经度大、南北跨纬度大,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学生:气温和降水。

2、活动:①从图2-22中读出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口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②漠河和海口气温相差约,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____________。

学生:低、44℃、差别很大3、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

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教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精品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课时分配上分为4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热点新闻一路“象”北作为引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家乡和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异同,从而引出气温和降水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影响。

继而通过分析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引导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国4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2.2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知道我国基本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⑵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教法方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特点、类型及分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我国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气候的概念、特点有所了解。

但针对中国气候的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学会分析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认知,提高其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2.难点: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图表等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案例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PPT课件,展示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其地理观察力。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如气候类型、特点、分布等。

中国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 初中教案

中国气候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

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 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类型图片资料。

3. 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四、案例分析1. 给学生发放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案例资料。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中国的气候特点有哪些?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类型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2. 讲解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温度、降水、植被、动物等。

四、课堂实践1. 让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并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1. 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湾中学教案
NO: 14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
难点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其形成原因。

教学
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教具地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二)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的时间分布: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2、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过程教学:
第 2 课时
一、复习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哪个特征?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回答,小结,前面我们了解到我国有着不同的温度带,那么我们在从降水和干湿地区两
个方面来看看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探究、学习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降水的分布:
1、引导学生读P31 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快。

回答,并
总结归纳:
(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
(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和冬季的0℃等温线大体一致)
(3)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
修改与补充
-兰州-拉萨一线)
(4)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哪里?(塔里木盆地)
2、提问从“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交流,小结: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

同时课本上还告诉我们: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也很不均匀的,主要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为什么呢?我们在后面的季风气候中再来说明。

3、读图,交流,明确:我国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布: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B、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1、讲述: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

若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那么,我们看看课本P33阅读材料和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2、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中国干旱地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的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我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1月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多,因为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要求阅读P33列表了解: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四、目标达成:完成“填充图”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