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PPT课件

合集下载

4.2《扬州慢》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4.2《扬州慢》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扬州慢(并序)
『扬州慢』的领字 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诵读延展课)
目录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曲调特征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厘析
『扬州慢』的领字及其转折层深的抒情节奏
01 『扬州慢』曲牌名及其 曲调特征
问题:古人是如何对词进行体制上的分类的?
【词的体制分类】 词按调数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按篇幅可以分为:58字以内为小令,58-91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讲述1:领字的含义及其演进规律
领字出现在词的体制中,又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 (1)唐五代间,词人多作小令,很少慢词;即使是慢词,也很少用到领字。 后唐庄宗李存易有《歌头》长调一首,计一百三十六字,而无一领字。 (2)领字的大量使用,要到北宋中叶慢词盛行之际;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 便是词中领字的奠基人。
小结
《扬州慢》的“扬州”与词作内容相关,“慢”与词作的体制和情感相关。 “慢”说明本词在体制上是一首慢词,情感上是表达某种哀婉悲切的情感的 词作。 因此,从曲调特征上看,《扬州慢》是一首表达某种哀婉悲切之情的慢词长 调。
《扬州慢》曲调特征:慢词长调(体制)+哀婉悲切(情感)
02 领字与慢词长调的关系 厘析
讲述2:为什么要在词中用“领字”?
【今人说】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 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 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 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扬州慢》的领字就是这种情况:领字落在小节的第三拍的弱(次)强拍 和第四拍的弱拍,引起后一节第一拍的强拍。
问题:音乐上领字的以弱拍引起强拍,可视作领字合乐性的体 现。这一特点对我们理解领字的其他作用有何意义?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扬州慢》  课件(共43张PPT)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这 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 不如。
——《赠别》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请大家把词中的典故找出来。想想使用 这些典故,有哪些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文采 。 (2)用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 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 地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四)三读赏佳句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真诚地祝福扬州 的明天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
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 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 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Ⅹ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 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 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 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 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 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少 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一生 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 之畔。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他诗 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 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多为记游、 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 时之作。姜夔深谙音律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 即其自度曲之一。
背 景 介 绍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 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的扬州, 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 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 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 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古今 扬州皆是旅游胜地。六朝时,就有“腰缠 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 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 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最爱是 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 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 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 历史古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上片
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长街。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扬州慢》姜夔--优秀课件 ppt课件

《扬州慢》姜夔--优秀课件  ppt课件

设想二: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当年杜牧曾写过:“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 处教吹箫?”反映了扬 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 。而今呢?桥虽在,时 已非,水波、冷月,寂 然无声。这真是“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无限痛惜之情, 溢于言表。
ppt课件
手法: 1、今昔对比
2、化动为静
15
设想三: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慢
姜夔ppt课件1源自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词 2、置身诗境体味诗人怀古伤今、感时伤世的 情感 3、掌握全词多种艺术手法
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姜 夔( 1155 - 1221 ),南宋词 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 西鄱阳人。
他少年孤苦,屡试不第,布 衣终生,一生转徙于江湖,耿 介清高。 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 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 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ppt课件 4
1 2 3 4 5 6
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景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丽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繁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富 庶
ppt课件 5
印象扬州
思考:小序简洁精练,请概括主要内 容并找出奠定本词感情基调的一个字

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夜雪初 霁,荠麦弥望。入 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 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之悲也。


内容: 1、交代时间、地点 2、记叙途中见闻感受 3、交代写作缘由 4、点明他人评价 感情基调:

黍离之悲 ——国破家亡之痛6 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2.诗人抒情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将扬州作了今 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概写 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 “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 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 其强烈。
㈡所听:清角吹寒: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 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 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
❖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 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 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倚声协律。
❖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淳熙三年(1176年)冬至日途 经扬州时。十六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沦陷,金 兵一度占领扬州,烧杀抢掠,城池残破不堪。后完颜亮在瓜 州被部下杀死,宋军乘机收复两淮,金兵北去,未能渡江。 但战争给扬州造成的破坏,多年难以恢复,人们的心灵创伤 更难以医治。
❖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 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 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总结:写作特点
❖ 1.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 2.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巧于用典,隐为对
比,在对比中述悲愤。 ❖ 4、运用移情手法。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20张ppt课件

《扬州慢》20张ppt课件
返回
上片 所见: 尽荠麦青青 (全景) 所闻: 清角吹寒 下片 感想: 废池乔木 (点缀) 萧条 冷落 凄清
杜牧:难赋深情
破败难言
人民凄苦
二十四桥明月夜
黍离之悲
扬州慢
名都 对 比
空城 主题:国破之悲 感时之叹
6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佳句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 言扬州之美。 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 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 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
返回
“自胡马窥江去后……”
自从胡人的军队窥伺长江离去之后(只剩下)破坏的 城池和几株大树 ,还厌恶谈起(那场)战争
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 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 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深刻反映 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返回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 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扬州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 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 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 人不生感慨。
江湖雅士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 扬州 ——李白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扬州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 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 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 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 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 重要港口。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 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 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 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 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 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慢》ppt课件(33页)

《扬州慢》ppt课件(33页)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这两句说,当我走在当年车水马龙、酣歌醉舞的十里
长街时,看到的竟是பைடு நூலகம்目野生的荠麦,一点也没有当 年的繁华盛况,反而显得极其荒凉残败。
• 思考:这里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用典”和对比的手法。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典。
赠别(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用描写、比喻、 特别是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那个少女的娇 美迷人,也写出了扬 州令人为之陶醉不已 之处。“春风十里” 是繁华的代名词。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扬 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 帘,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
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上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两字?为什么?
上阕:空 景 下阕:惊 情
小结
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 杜郎俊赏,难赋深情 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 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借今虚 景昔实 生对相 情比生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 “犹厌言兵”的“厌”字 ,写得极其传神。 “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 无此韵味。”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黄昏不知不觉地来临,只听见凄清的号角声,随着
凛冽的寒风吹来,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上空。
• 思考:“黄昏”“清角”“空城”等意象有什么共 同特征?组合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这几句是说,自从金兵南侵,洗劫扬州(这里指第二 次),荒废的池苑,高大的乔木,至今还厌恶谈论那 场侵略战争。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 什么?
因“空”而“惊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 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此地,此情 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 目惊心、心惊心痛了。杜牧尚且如此, “我”何以堪?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废池、乔木没有知觉,词 人将其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 战争的恐怖,种种景象仍留在它 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 何况当地人民呢?这样写,深刻 地反映出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 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 深深同情。
解词牌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 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 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 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词作时间 2.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3.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
卷春豆娉 上风蔻娉
赠 别
珠十梢袅 二
帘里头袅 总扬二十
首 (
不州月三 其
如路初馀 一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郎俊赏扬州辞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扬州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ppt课件17张
扬州慢
〔宋〕姜夔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 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黍离》之悲成为重要 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富贵之地 温柔之乡
【探究4】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胡马窥江 宋髙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 年(1129)企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窆。 绍兴三十一年(1161)企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洲再度遭受 浩劫。而南宋朝廷却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不思抗金。 1176年,22岁的姜夔路过扬州,发现这现仍是满目 痍,“荞麦青青”,作者追杯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 作。
山起兵叛唐,攻陷潼关。杜甫只身一人投 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 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 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 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思念家人、期盼和平
表现《黍离》之悲的诗你还能想到哪些?
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伟大的祖国永远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谢谢!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课后作业
1、体味《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所表达的《黍离》之悲; 2、赏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一首《扬州慢》,凄怆悲凉,声声泣泪,昔日 的扬州越美,诗人心中的伤痛就越深。战争带来的, 只有死亡和伤痛。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 起手来,以青春之我,续写时代华章!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 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 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
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 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 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文本解读
《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 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 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4、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树立初步的文学史整体观。(拓展)
知人论世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格律派”词人、音乐家,擅长创作“自 度曲”。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 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 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 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学习目标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重点)2. 掌握赏析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对比、拟人、通感、对比、虚 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的方法,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感知作品的主题情感。(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 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扬州慢》ppt课件

《扬州慢》ppt课件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印象
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写作缘由
所见所闻
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词前小序中提到《黍离》之悲,我们该如何理解?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黍离”
词前小序中提到《黍离》之悲,我们该如何理解?
王风·黍离《诗经》彼黍(黄米)离离,彼稷(高粱)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2.找出能够贯穿全篇的“词眼”,并说说表现在哪些景物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词眼”是上片末句的“空”字。具体表在: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红药独生”。②这些景物与以前繁荣的扬州城形成对比,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涵。 拟人:将月、红药人格化,生动形象。 移情:移人情于物,使物生动形象。 寓情于景:废池、清角、空城……景中含情,情景 交融。
.
24
手法: 用典
凸现扬州昔日美好繁华,对比今日荒凉破败,抒发昔 盛今衰之感。使文章富有文采,丰富词境意蕴。
.
25
作业:
背诵默写本词作。
.
26
.
10
小序: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写作时间、扬州见闻、写作缘由、主旨。
2、小序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低沉悲凉
.
11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 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
想象:缱绻深情不再,唯有疮痍满目。
.
19
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 牧想)当初,皓月当空,笙歌管弦,好不热闹。 现如今,桥月仍在,玉人已无。正所谓“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冷月无声:视觉、听觉、触觉,冷落凄凉。
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
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
人歌曲》。
.
2
知人论世——背景
诗人22岁时路过扬州,顿生山河破碎之感。当时宋 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 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 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 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扬州慢
姜夔
.
1
知人论世——姜夔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
地,到处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
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
学、好客、好藏书。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
,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其词多
.
20
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而寒水自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人事已非,花开依旧,徒增感伤。
.
21
再读诗歌,小结情感、手法。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 吹寒,都在空城。
.
9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 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 指国破家亡之痛。 黍离: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 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 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
22
思考:
1、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
23
情感:黍离之悲
对战争的极端痛恨。 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对今日山河破败的哀叹。
手法:
对比:今昔对照,凸现繁华不再,山河沦落的。 虚实结合(想象):所见所闻为实,所感所想为虚。
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
8
置身诗境 吟咏诗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 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
3
缘景明情——扬州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 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 井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等诗句来描 绘它的市容。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 火,如今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
.
4
.
5
.
6
.
二十四桥7
解题: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 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 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 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 (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繁华
昔:繁华 今:荒凉
对比
.
15
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犹厌言兵’四字, 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
厌恶战争、痛恨侵略
累千百言,亦无此韵 味。”
拟人
移情——移人情于事物
.
16
赏析: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12
所见:
诵读诗歌,归纳诗人来到扬州的所见、所闻、所感。
.
13
所见:
春风十里、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空城 二十四桥 水波 冷月 红药
所闻:
清角吹寒 冷月无声
.
14
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 ——歌舞喧闹、市井繁华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
“角声寒,夜阑珊” ——戍角悲吟,寂寥悲戚。
名都<——>空城 ——今昔对比,好不怆然!
.
17
赏析: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算:料想——想象 惊:空城
——昔日繁华热闹,今日荒凉凄清。令人心惊、 令人心痛!
.
18
赏析: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