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说课:向心力说课稿

合集下载

《向心力》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向心力》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向心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物理必修II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二、实验器材自制向心力演示仪、各种圆周运动实验模块,向心力大小体验教具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利用电子测力计的数据锁定功能解决了测力计旋转时难于读数的问题;(二)利用霍尔传感器与强磁铁组合实现对角速度的精确测量;(三)测力计与小车在轨道上的位置可方便调整从而可以任意改变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四)多种实验模块可选,既可实现对向心力大小的实验探究,又可提供多种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向心力的来源。

四、实验原理电子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大小,在数据稳定2s后锁定数据,停止转动就可读出向心力的大小;利用霍尔传感器和磁体组合可以测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计算出角速度,并直接在屏上显示出来。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验证向心力(F)大小与物体质量(m)、转动半径(r)、角速度(ω)的关系。

如:验证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可保持物体的质量和转动半径不变,改变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并测出对应的向心力大小,测量多组数据,用Excle软件描绘出F-ω2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可以验证F与ω2成正比。

同理,若研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画F-m图象;若研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画F-r图象。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二)科学思维控制变量法、图像法。

(三)科学探究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向心力与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体验性实验。

体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性实验。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物体质量、转动半径、角速度的关系;(三)拓展性实验。

分析各种做圆周运动物体向心力的来源。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图1甲、乙是两个双层杯子,内层杯子可以旋转。

表演分两步:先用甲杯子盖住桌上的两个小球,让学生看见球被盖上的过程,此时乙杯中的小球附着在旋转的内层杯子上,学生看不到小球;然后让甲杯内层杯子开始旋转,小球随着杯子旋转被隐藏起来,与此同时让乙杯内层杯子停止旋转,乙杯里的小球掉落在桌上,学生看到的现象好像是甲杯中的小球转移到乙杯中。

向心力教学设计 说课稿

向心力教学设计 说课稿

向心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2、熟悉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各个因素,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初步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切向力和法向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a与r及 、v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任何一个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大小不变,方向在时刻改变。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知道了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新课讲解:一、认识向心力师: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始终指向圆心,所以我们把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又称作向心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于指向圆心,所以该合外力又叫做向心力。

师: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真的指向圆心吗?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实例体会验证一下这个结论。

毕竟理论只有结合实际才能被更透彻地理解。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试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地球)所有受的合外力的特点。

解析:地球只受到太阳对它的吸引力,合力即为吸引力。

该吸引力指向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即日心。

光滑桌面上一个小球,由于细绳的牵引,绕桌面上的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

解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

合力是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绳子指向圆心(图钉)使转台匀速转动,转台上的物体也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台与物体间没有相对滑动解析:物体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合外力为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力_说课

向心力_说课

●一般曲线运动
处 理 一 般 曲 线 运 动 的 方 法
学生阅读课本24页
微元的思想
r2 r1
课堂巩固
①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不变,对吗?
②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否师: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予以纠正。
五、小组总结,查漏补缺
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v F
O
F v
F
v
结论:始终与速度v的方向垂直 作用效果:仅改变速度的方向。
寻找向心力:
FN O F G
结论:
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
强调: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受力分析时不要把向心力当作一个独立 的力。
随圆盘匀速转动 的物体
-----
●教师让学生做课本54页“做一做”
实验:用手拉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 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感受向心力 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小组讨论
猜想,可能与质量、速度和半径 三个因素有关。
理论推导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可得 向心力表达式:
F ma
v2 Fn m r
v2 a r 2 r
为什么在整 个圆周运动 过程中都没 有水会流出 来?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建 立 向 心 力 概 念
教学过程
这些物体为什么做圆 周运动没有飞出去?
圆周运动物体有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指 向圆心
一定受到了指向圆 心方向的合力
理论支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教师总结,给出向心力的定义:
一 向心力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一个指向 圆心方向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向心力。
摩擦力
圆锥摆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向心力》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学问作必要预备。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

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力量目标:懂得用掌握变量法讨论物理问题,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分析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讨论方法和科学讨论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2和a=v2/r四、教学方法:由于同学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同学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同学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到达能敏捷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纳“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同学的钻研,着眼于制造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测→设计试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学问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同学猎取学问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同学的主动学习。

同学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表达“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2.同学分组试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六、教学过程(一)向心力概念: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同学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同学发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展现情景,提出问题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同学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肯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一、认识向心力的存在向心力与圆周运动密切相关,而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也是中学物理要研究的重点运动,同时也是带电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础。

同学们之前接触的都是匀速圆周运动,而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是变速圆周运动,同学们对此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我为此创设了三个情景,并提出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出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引导学生认识向心力的存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出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示例:绳拉物体在水平面上转动(播放动画)玻璃杯中的转动的小球,提起杯子后沿直线飞出去(播放视频) 太阳和地球、地球和地球卫星(播放动画)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二、认识向心力的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创设情境,建构概念通过观察实例,提出问题:匀速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具有向心加速度FGNOFFFV VVO 1得出结论:必然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三、向心力的大小设置问题:什么是向心力?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设置问题:怎样确定向心力的大小?在上一章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本章前两节学习了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把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带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向心力表达式: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到此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向心加速度本身是数学推导得出,那么推导出的向心力的这两个公式可靠吗?有没有办法验证?引出下面的实验。

进入“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实验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目的:通过圆锥摆实验增强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感性认识,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实验,课件展示问题(原理、器材、需测数据表格),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点评、分析可不测r 、m分析问题: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哪些?如何测量?h gT hrmgmg F rTm r m F n =====222224tan 4πθπω只需证明:合分析后可知只需测量: 转n 圈数所用时间t 、 悬点到轨道圆心的距离h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设计表格,与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测长度、可以老师测,学生帮助,与学生一起数圈),采集好数据后,当场进行计算。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

向心力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原因,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向心力,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必修2整本教材的重要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继学习天体运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接着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但是,高一学生思维水平有限,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理解产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困难。

3、所以,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应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要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上,希望学生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懂得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而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心力概念的物理涵义。

4、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分组实验法,而学生的学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以及归纳总结。

5、下面我将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我的教学流程将分为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四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例如转动的风扇、旋转木马、摩天轮,水流星等等,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圆周运动知识,让学生观察圆周运动的特征并思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由此正式进入新课讲授。

向心力说课

向心力说课

向心力的概念 已经建立。那 么向心力的大 小跟什么因素 有关呢?
(三)感性认识,提出猜想
●教师让学生做课本54页“做一做” 实验:用手拉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 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感受向心力 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小组讨论 猜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猜想假 设归纳成质量、速度和半径三个 因素。
五、过程分析
(四)确定方法,设计实验
五、过程分析
当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 采用什么方法呢?
控制变量法
弹簧测力套筒

短 槽

小球
教学过程
实验方案:
1.保证r、ω 不变,用不同质量比的钢球进行实验 ,
观察露出的红白相间方格数的关系。
2.保证m、ω 不变,半径比为2:1,观察露出的红白相 间方格数的关系。 3.保证m、r不变,控制几次试验中ω 的比值不同,观 察露出的红白相间方格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小组竞赛,进行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给 得到的实验结论最准确并且 速度最快的小组以“智慧星” 的称号。
意图:激发
学生动手操作 的积极性,提 高实验效率, 培养团队合作 精神。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1. r、 ω 一定时,F与m成正比。 2.m, ω 一定时,F与r成正比。
教学过程
3.当m、r一定时,F与ω平方成正比。
F=kmrω2
教学过程
意图: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
假设→交流与合作→设计实验→实验探究→ 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细 致、耐心的实验修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 规律的科学态度,并体会到实验在探索物理 规律中的作用。这个环节,突出了重点,学 生成功演绎了真理发现的过程。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一.开场白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回顾激发学生探讨圆周运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的积极性。

二.教材简介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三.教学的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向心力。

能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抽象思维尚不成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

他们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还不得法,应在学习方法上指导。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抓住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向心力的知识要领。

所以在本节中,要把探讨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作为难点。

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程序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创造学习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示几个生活中一些做圆周运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

向心力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原因,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向心力,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必修2整本教材的重要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继学习天体运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接着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但是,高一学生思维水平有限,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理解产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困难。

3、所以,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应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要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上,希望学生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懂得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而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心力概念的物理涵义。

4、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分组实验法,而学生的学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以及归纳总结。

5、下面我将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我的教学流程将分为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四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例如转动的风扇、旋转木马、摩天轮,水流星等等,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圆周运动知识,让学生观察圆周运动的特征并思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由此正式进入新课讲授。

向心力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向心力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向心力【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4、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2、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向心力★一、对向心力的理解1.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由于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始终垂直,故向心力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2.向心力的特点1)方向时刻在变化,总是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2)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大小不变,向心力是变力,是一个按效果命名的力。

3.向心力的大小F n =ma =m v 2r =mr ω2=m ωv =m 4π2T 2r4.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凡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不管属于哪种性质,都是向心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就是向心力;当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指向圆心的分力就是向心力。

5.向心力来源的实例分析 向心力来源 实例分析重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它经过最高点时,若绳的拉力恰好为零,则此时向心力由重力提供弹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绳子的拉力提供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物体随转盘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物体相对于转盘静止,向心力由转盘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提供合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细线拴住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向心力由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

分力提供向心力如图所示,小球在细线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时,向心力由细线的拉力在水平面内的分力提供。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向心力》说课稿《向心力》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向心力》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向心力”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等基本概念,为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向心力的概念、大小和方向,以及向心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圆周运动的理解,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和圆周运动的基础,但对于向心力的本质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思维能力方面,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于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掌握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向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向心力概念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概念和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运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向心力的概念、特点和相关公式。

《向心力》第一课时说课稿——阳富维

《向心力》第一课时说课稿——阳富维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2节《向心力》(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向心力是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程标准要求是: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本节的编排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了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是上一节圆周运动的延续,也是后期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通过必修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直线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学生已经把这样的观念拓展到了曲线运动的范畴;在上一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对物体为什么能做这样优美的运动提出了思考与质疑,期望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解开心中的疑惑。

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变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是一个全新的物理情境,教学中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控制难度,所以我把这一节拆分成两个课时。

三、说目标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1、建立与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利用匀速圆周运动和牛顿第二定律知识,建立向心力概念,培养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2、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知道向心力是效果力。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此:通过绳拉小球转、橡皮跟随盘转、乒乓球贴桶壁转以及空中飞椅四个匀速圆周运动的真实案例,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最终逐个找出向心力的来源并得出结论。

这样设计可以强化物理科学探究中的问题与证据素养的统一性。

3、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并能简单应用。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为此:引领学生通过“感受向心力”实验并讨论,提出猜想,结合“控制变量法”思想,再利用向心力演示器,简明描述原理,对仪器进行微小改进,使其更加便于观察分析,设计精细化表格,再进行定量探究,得出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必备能力以及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

向心力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原因,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向心力,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必修2整本教材的重要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继学习天体运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接着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但是,高一学生思维水平有限,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理解产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困难。

3、所以,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应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要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上,希望学生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懂得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而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心力概念的物理涵义。

4、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分组实验法,而学生的学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以及归纳总结。

5、下面我将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我的教学流程将分为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四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例如转动的风扇、旋转木马、摩天轮,水流星等等,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圆周运动知识,让学生观察圆周运动的特征并思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由此正式进入新课讲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说课:向心力说课稿
一.开场白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回顾激发学生探讨圆周运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的积极性。

二.教材简介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
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
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三.教学的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向心力。

能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抽象思维尚不成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

他们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还不
得法,应在学习方法上指导。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抓住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向心力的知识要领。

所以在本节中,要把探讨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作为难点。

使学生
能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程序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
创造学习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示几个生活中一些做圆周运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

2.新课教学(需要30分钟)
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然后设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
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
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加以猜想,总结出:向心力F可能与m、ω、r有关系。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这样使学生分析,讨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经过讨论,决定利用弹簧秤、细绳、圆珠笔杆套、不同质量的带孔小球若干,进行实验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

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向心力F确实与m、ω、r有关,并说明精确的实验可以得出F
=mrω2。

2.巩固与练习(需要10分钟)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本节课安排了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与练习。

具体作法是:先留3分钟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板书知识要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提问。

接着用投影仪展示分层练习题:1.线的一
端拴一重物,手执线的另一端,使重物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每分钟
转数相等时,线长易断还是线短易断?2.为什么赛车速度过大会脱
离轨道?
3.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课后仔细阅读课本,并完成课后习题2,3以及预习下节教材。

七.板书板画设计
⑴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实验设计:
⑴器材:
⑵步骤:
⑶装置图:
⑵方向:总指向圆心
⑶作用: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⑷大小:F=mrω2=mv2/r
八.说课综述:
以上是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向心力的教学过程设计。

将生活中的例子与物理规律教学联系起来,教师用语言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再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学会了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