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三大人种的起源及演变素材 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c318ddd3383c4ba4cd227.png)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世界一般划分的三大人种;了解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明确肤色是区分三大人种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知道三大人种的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观察和交流三大人种的图片,自主地去发现三大人种在体貌上的差异;通过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能初步判断各个大洲或一些国家的人种分布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人种体貌特征上的比较以及各个领域三大人种杰出人物的列举,树立人种无“优、”“劣”之分的观点,产生世界人民平等共进的愿望。
教学重点1.肤色是区分三大人种的重要标志。
2.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举例教学准备各人种特征的代表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人种聚集的群体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上观察这些人群中的每一个外貌特征都相同吗?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不相同。
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貌和体质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眼色、毛发等)所划分的人群被称为人种。
本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世界人种。
二、课前热身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照片,分组相互交流,区分各图片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世界上的居民分哪几类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2)三大人种各具什么特征?各分布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自学课本P45—46。
2、四边互动互动1:(1)出示三大人种的代表照片。
请问根据这些图片你能说出各人种外貌有何特征吗?明确: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又黑又直,脸型宽平,身材中等。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浪状,嘴唇较薄,身材也较高。
黑色人种:皮肤、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嘴唇厚并向外翻,下巴较低,四肢较长。
(2)我们的外貌又有何特征?与什么人种的特征一样?明确:我们一般属于黄色人种。
互动2:出示世界人种的分布图。
提问:你知道三大人种各分布在哪些地区吗?明确: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北非、西亚、南亚。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dfad60b307e87100f69626.png)
精品教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45-46页。
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是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其分布,同时包含着种族主义关于人种优劣的学说是错误的科学论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重要特点。
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习,明白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在智力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人种平等的科学人种观。
批判种族主义者关于人种优劣的错误学说,培养爱好和平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难点世界人种的分布教学突破世界三大人种可以通过学生根据自己对世界不同人种的认识,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
通过进一步的搜集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可以通过阅读图3-8 “世界人种的分布”来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主要分布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负责搜集白色、黑色、黄色人种的相关资料,并为课堂上的演示做准备。
学生准备1.组内分工,制定准备计划,推选表演人。
2.搜集、分析、归纳各人种的资料,说明肤色、头发、眼睛、脸型、鼻梁、身材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我们黄色人种的特点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人种的划分依据。
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扮演人种的特点3.人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3.学生谈观点,摆论据,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4.学生观看代表不同人种的同学的表演归纳是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的差异5.引导学生看图分析人种的分布规律5.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6.小结本节课知识结构6.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世间万象的方法。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世界的人种》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世界的人种》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6d8380168884868662d66b.png)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了解人种的划分与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
区,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树立界上对人类种族有多种的划分方式。 即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蒙古人种(黄 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尼格 罗——澳大利亚人种(黑种人)。
人种的体质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人种 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环境 太阳辐射强 气候炎热
过渡
太阳辐射弱 气候寒冷
体质特征 皮肤黑 头发卷曲
皮肤呈黄色 鼻子中等
皮肤白 鼻子高而窄
13
14
白色人种的分布
15
黑色人种的分布
16
黄色人种的分布
17
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亚洲西部和南部、南美洲
24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人种 黄色
白色
黑色
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南北美 部分地区(印第安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 洲北部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州、南北美洲、南亚
板书设计
世界的人种
三大人种
划分依据 体貌特征
三大人种的分布
分布区域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 岸因纽特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
18
随着人类活
动空间的扩大, 人种与人种之间 互相通婚形成混 血人种,现在从 分布来看,主要 分布在拉丁美洲 地区,混血人种 的比重已经占美 洲的58%。
费翔 奥巴马
请同学们想一想,黑人的故乡在非 洲南部Zx.xk ,南美洲和北美洲也分布 有黑色人种,这会是什么原因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知识拓展:世界人种漫谈素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知识拓展:世界人种漫谈素材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e117717cd184254a353570.png)
世界人种漫谈一、世界人种漫谈人种即种族。
它是历史上形成的,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巨大地域性人群。
据此,世界人种主要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以及其他人种等。
白色人种也称欧罗巴人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人种,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4%。
白种人多生活在较为寒冷的地区。
这里太阳斜射,光线和紫外线都较弱,所以白种人皮肤黑色素含量低,为白红色到深棕色;毛发多而软,表现为波状金发或棕发;体毛稠密可防寒;眼睛发蓝,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使冷空气较缓慢地进入肺部。
白种人的分布以欧洲为中心,还包括美洲、澳大利亚、印度以及西亚的许多国家。
白种人又可分为三部分,即雅利安语族(日耳曼、拉丁,斯拉夫各族以及印度族)、含族(分布于非洲北部以及东北部)和闪族(分布于西亚以及非洲东北部)。
黄色人种也称蒙古利亚人种,是世界上第二大人种,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7%,其中一半是中国人。
黄色人种的皮肤是淡黄到棕色;体毛少,毛发直而黑;眼睛棕色,脸宽平,宽额;鼻子为中等高度。
黄种人的分布以东亚为中心,扩散到周围各岛,并远至北美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黄种人又可分为蒙古人种(北蒙古人种以蒙古人为代表,中蒙古人种以中国人、朝鲜人为代表,南蒙古人种以缅甸人、泰国人为代表)、印度尼西亚人种、印第安人种等等。
欧洲的马札尔人、芬兰人也属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也称尼格罗种人,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种,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5%。
黑种人多生活在赤道地区。
这里太阳直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所以黑种人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为黑色到黑棕色;毛发细而短,表现为卷曲形或波形黑发,头发空隙中充满空气,形成一个隔热层,起着保护头部的作用;体毛特少;眼睛棕色,鼻子低而宽,鼻孔通道短便于散热;头型长,唇厚。
黑种人的分布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在美洲、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区也有分布。
黑种人又可分为非洲黑人、印度黑人及美洲黑人等。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世界的人种》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世界的人种》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e7e589ccbff121dd3683eb.png)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
人种的体质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人种 黑种人
环境
太阳辐射强 气候炎热
体质特征
皮肤黑 头发卷曲
黄种人
过度
皮肤呈黄色 鼻子中等
白种人
太阳辐射弱 气候寒冷
皮肤白 鼻子高而窄
学习任务三
(1)说一说为什么南美洲和北美洲也有黑种 人分布? (2)除了三大人种还有没有其他人种?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义者当 做奴隶贩卖到美洲,在美洲以加勒比地区、巴西和美国相对集 中。
1、了解人种划分的依据及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的观念。
体育明星
影视明星
自主学习一
(1)世界居民分为哪三大人种?划分依 据是什么? (2)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各 有什么特征? (3)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 特人属什么人种?
低纬度
中纬度
地区,
图片导入 世界三大人种的划分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人种与地理环境 课堂练习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一、三大人种的划分 1、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 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2、三大人种: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二、三大人种的分布
人种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
自主学习二
(1)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2)黑人的故乡在哪里? (3)你能找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 系吗?请举例说明
黑色人种的分布
白色人种的分布
黄色人种的分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69b0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4.pn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世界的人种》是本册教材中关于人种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分布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人种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大量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种差异。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种族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地理知识,对于人种这一敏感话题,他们可能存在一些好奇心和误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对人种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种差异,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分布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种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人种差异,树立平等、互助、团结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人种的特点、分布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种差异,树立平等、互助、团结的新型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和实例,创设情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种差异。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种差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人种差异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和实例,制作PPT。
2.准备讨论题目,划分学习小组。
3.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世界各地的人种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种差异。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人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人种本身无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人种(共22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人种(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b9e58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4.png)
身材 四肢较长
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读图,分别归纳三大人种的世界分布规律。
黄色人种的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亚洲 东部
北美洲 北部
南美洲 西北部
黄色人种的分布地区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黄色人种的分布地区
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
探究黄色人种的体质特征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体质 皮肤呈黄色、唇厚适 特征 中、鼻宽中等。 生活 既没有赤道的炎热也 环境 没有高纬度的寒冷。
白色人种的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欧洲
非洲 北部
亚洲 西部
大洋洲 东南部
北美洲 中部
南美洲 东南部
探究白色人种的体质特征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体质 特征
皮肤白、鼻子高而窄
生活 太阳辐射弱、气候寒 环境 冷
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 鼻孔通道较长,以预 热吸进的冷空气。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棕色人种
课堂练习
观察下图三个人的头像,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表述正确的是(D )
A.a为黄色人种,鼻梁高,嘴唇厚 B.b为白色人种,头发直,面庞扁平 C.c为黑色人种,头发直,嘴唇薄 D.各人种虽有体质上的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
4.图中的C人像,最有可能来自(B)
请同学们思考:黑人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什么北美洲和北美 洲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呢?
黑奴贸易开 始于15世纪,专 指欧洲殖民者把 非洲的黑人贩卖 到美洲充当奴隶, 大量的非洲黑人 来到了美洲。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 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 罗曼·罗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a362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7.pn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分布及人种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人类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地图,生动地展示了世界人种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形态、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人种的分类、特征及分布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人种的肤色、发型、眼形等特征产生好奇心,但同时可能对人种间的差异产生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种的差异,树立平等的人种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分布及人种间的相互关系,能正确识别世界主要人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平等的人种观念,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分布及人种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人种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平等的人种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4.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人种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人种特征、分布的实例和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不同人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种的多样性。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人种之间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世界主要人种的特征、分布及人种间的相互关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https://img.taocdn.com/s3/m/3aee4f509b89680202d8252b.png)
真题再现 2018年宁德市质检
30.图 14 示意甲国农业分布,图 15 示意世界部分区域,图 16 示意乙 国本土农业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 分)
(2)甲、乙两国都属于移民国家,现在的居民都以________人种为 主,主要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
2019年三明市质检
27.地中海区域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杻纽,战略地位重要。 图 13 示意世界局部区域分布, 和 B 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问题。(8 分) B 地气候资料图 13 (3)A 地居民主要是 ____人种,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_ 。
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 岸因纽特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
15
是指人种不同的男女婚 育的子女,以及不同人种父 母的后代
美是海地、日本混血 大坂直
奥巴马
16
基础巩固
1、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 )人种 A、黄色 B、白色 C、黑色 D、混血 2、下列与因纽特人属于同一人种的是( ) A、英国人 B、南非人 C、埃及人 D、韩国人 3、世界上黑色人种的故乡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欧洲
人的肤色大致从赤道到极地逐渐变浅,与太阳 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与气候有关。
10
11
欧美大,西亚北非、南亚 白色人种的分布 12
非洲中部和南部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黑色的分布
14
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亚洲西部和南部、南美洲
2018年福建中考
27.图10示意欧洲西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及汉堡气候资料,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9分)
(3)欧洲西部是世界上______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https://img.taocdn.com/s3/m/f51e5f472af90242a895e57e.png)
新课学习
不少被白人称为“劣等”的 人种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犹太人
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是黄皮肤的中国人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著名的反种族 隔离斗士,获1993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教学总结
世界的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特征 世界人种的分布
课堂练习
1.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B )
不同地域的白色人种 南亚印度人
新课学习 黑色人种主要在分布哪里?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新课学习
黑人的故乡在非洲南部, 为什么北美洲和南美洲 也有大量黑人的分布?
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 被殖民主义叶,有 几千万欧洲白人移居美洲,他 们大规模开拓殖民地,在美 洲推行野蛮的奴隶制度,从 非洲中西部,用暴力把黑人 贩卖到美洲。400多年,被 贩卖的黑人估计有一亿人。
摄制单位:祁东县教育局 导播合成:陈向阳 易清 摄制时间:2018年5月
祁东县成章学校 刘慧君
A.生活习惯
B.外表体质
C.语言文字
D.宗教信仰
2.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C )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大洋洲
课堂练习 3. 西亚和北非属于(A )人种 A.白色 B.黑色 C.黄色 D.混血
4.因纽特人属于( B )人种 A.白色 B.黄色 C.黑色 D.混血
B A
D
C
5、A是_黄___色__人种,B是_白___色__人种,C是_黑___色__人种,D 是白___色___人种。 6、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___美__洲__、大洋洲以及 非洲北 部和亚洲西部和南部,黑种人分布最广的是_非___洲__中南部。
新课学习
除上述三大人种外, 因为不同人种之间的 通婚,还形成了混血 人种,以南美洲居多。 所以,南美洲被誉为 世界人种大熔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三大人种的起源及演变素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三大人种的起源及演变素材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fd7c098762caaedc33d400.png)
三大人种的起源及演变据考证,蒙古人种的发祥地可能是在蒙古高原。
正是由于大漠南北的风沙和气候,使之形成这一人种的典型特征:眼裂很小,有内眦褶。
随着人口的增殖,蒙古人种不断向外迁徙: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形成为印第安人支系;进入北极圈的,形成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支系;留在亚洲北部的是北亚支系,肤色一般较浅,脸庞较大,嘴唇较薄;往南迁到长江以南、直到东南亚地区的是南亚支系,肤色较深、脸庞较小、嘴唇较厚、鼻翼较宽,部分混有尼格罗人种的特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的是东亚支系,体质特征介于南亚支系和北亚支系之间。
欧罗巴人种最初起源于北非、西亚和南欧,后来随着冰川的后撤,逐渐向北推进便形成了南、北两个支系。
北支在北欧光照较弱、气候寒冷的条件下,肤色较浅、眼睛为灰色或浅蓝色、头发为淡黄或金黄色;而在北非、西亚和南欧的南支则肤较深,眼睛和头发多半为黑色;在南北两支之间是中欧支系,肤色、发色、眼色介于两者之间,大体上呈褐色。
尼格罗人种分为东、西两支。
西支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又可细分为苏丹、班图、尼罗特、俾格米和科伊桑等支系。
东支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最初形成于亚洲南部,尔后在迁徙过程中分化为澳大利亚本支,巴布亚和美拉尼西亚分支,南亚、东南亚的维达和尼格利陀分支。
世界三大人种都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三大人种内部分化为众多支系以外,同时在三大人种之间还形成了一些混合类型。
大体说来,在蒙古人种和欧罗人种之间形成了乌拉尔类型和中亚类型;在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形成了阿伊努类型和波利尼西亚类型;在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这间形成了南印度的达罗毗类型和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类型。
以上都是在古代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
近代,在南北美洲、大洋洲、南非以及其他地区,还形成了为数众多、种族成分更为复杂的混血民族。
随着现代社会各族人民交往的增多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种族混合的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强。
中卫市六月上旬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3.2世界的人种教案新版湘教版3
![中卫市六月上旬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3.2世界的人种教案新版湘教版3](https://img.taocdn.com/s3/m/dedfa076ec3a87c24128c4c3.png)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学情分析:这节课的知识不难,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学生也觉得很有趣,教学课堂应轻松的进行,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也不难理解,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准确说出,关键在于让学生记忆三大人种的特征。
教学目标:1、了解人种的划分及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简单了解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重难点:掌握各人种特征,使学生能识别各种人种。
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习了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以及人口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更多的利用照片来进一步认识和学习,请同学们翻到课本P54,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张照片,你们发现他们在外貌体质方面有什么不同吗?生: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世界三大人种。
请学生从课本上找出人种的概念,体质特征都有什么以及有哪三大人种。
请学生阅读课本P54的图3-7世界三大人种的特征并填充三大人种体质特征表。
生:师:那么世界的人种除了白、黑、黄这三大人种之外,有色人种指的是黑种人和黄种人还有其他哪些人种呢?展示混血儿的照片,并说明什么是混血人种,南美洲的混血人种是最多的。
活动:比一比,全班分组找出图中相同的人种。
比一比,看哪组找得最快!考一考,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印度人属于哪个人种?承转:刚刚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世界的三大人种,那么,这三大人种主要住在世界的哪些地方呢?师: 我们现在一起来重点探究一下。
请大家看到图3-7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图,并根据图例找出三大人种分布的地区。
生: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为什么在美洲也有一定量的黑人分布呢?生:师:原因是罪恶的黑奴贸易。
请大家怀着一种悲愤的心情看黑奴贸易的短片。
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生:师总结:黑奴贸易是极其罪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采取各种残忍的手段,把黑人当畜生进行买卖交易,很多黑人在途中死去,这使得我们感到愤恨,人人平等,在当今文明社会我们绝不容许这段历史再次重演。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2世界的人种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2世界的人种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b05992f4028915f814dc229.png)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2世界的人种说课稿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一)探究能力指导:学生对黄色人种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二)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从自然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世界人种的分布原因,掌握世界人种的分布规律,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三)重视地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发现问题、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体会情境学习新知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和我们不一样的外国友人来咱们中国,参加比赛或观看比赛,你们见过外国人吗?谁愿意说一说,你第一次见到的外国人是啥样儿的?奥运会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使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人种。
(出示课题)1. 出示情境图,提问世界的居民可分为几大人种?是哪几大人种?2.根据什么划分呢?3.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表示的意思,提问你能分别说一说他们的体貌特征吗?小结: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4.讨论:三大人种在体质、外部特征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那么这些差学生回答要点预设:皮肤:和我们的皮肤颜色截然不同。
头发:不像我们的头发又黑又直。
鼻子:嗯,比我们的鼻子高多了。
眼睛:和我们黑色的眼睛不一样。
1.学生说出图意:有三大人种2.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3.学生根据图片思考: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并填写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情感,引出课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五、课后反思:1.课前收集资料,以便课上交流,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人种的起源及演变
据考证,蒙古人种的发祥地可能是在蒙古高原。
正是由于大漠南北的风沙和气候,使之形成这一人种的典型特征:眼裂很小,有内眦褶。
随着人口的增殖,蒙古人种不断向外迁徙: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形成为印第安人支系;进入北极圈的,形成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支系;留在亚洲北部的是北亚支系,肤色一般较浅,脸庞较大,嘴唇较薄;往南迁到长江以南、直到东南亚地区的是南亚支系,肤色较深、脸庞较小、嘴唇较厚、鼻翼较宽,部分混有尼格罗人种的特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的是东亚支系,体质特征介于南亚支系和北亚支系之间。
欧罗巴人种最初起源于北非、西亚和南欧,后来随着冰川的后撤,逐渐向北推进便形成了南、北两个支系。
北支在北欧光照较弱、气候寒冷的条件下,肤色较浅、眼睛为灰色或浅蓝色、头发为淡黄或金黄色;而在北非、西亚和南欧的南支则肤较深,眼睛和头发多半为黑色;在南北两支之间是中欧支系,肤色、发色、眼色介于两者之间,大体上呈褐色。
尼格罗人种分为东、西两支。
西支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又可细分为苏丹、班图、尼罗特、俾格米和科伊桑等支系。
东支称为澳大利亚人种,最初形成于亚洲南部,尔后在迁徙过程中分化为澳大利亚本支,巴布亚和美拉尼西亚分支,南亚、东南亚的维达和尼格利陀分支。
世界三大人种都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距今四五万年前开始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三大人种内部分化为众多支系以外,同时在三大人种之间还形成了一些混合类型。
大体说来,在蒙古人种和欧罗人种之间形成了乌拉尔类型和中亚类型;在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形成了阿伊努类型和波利尼西亚类型;在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这间形成了南印度的达罗毗类型和东北非的埃塞俄比亚类型。
以上都是在古代形成的混合人种类型。
近代,在南北美洲、大洋洲、南非以及其他地区,还形成了为数众多、种族成分更为复杂的混血民族。
随着现代社会各族人民交往的增多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种族混合的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