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导学案1苏教版必修5(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第2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3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第2课时)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研习,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探究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学会赏析本文文气雄壮、情词优美的特色。

3.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构建自己的精神人格和个性人格。

【互动课堂】(1)请写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2)请写出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3)请写出文中出现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情况(4)请写出文中出现的特殊的文言句式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全文共3第1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思考: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第2段: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效仿古人发愤著书。

思考:从这些古人身上作者学到了些什么?你学到了些什么?第3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思考:为什么他能就极刑而无愠色?2.体会性阅读。

让学生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3.文法览胜(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鉴赏)(1)全文情感真切。

(2)措辞婉转,柔中见刚。

(3)文辞流畅优美(主要通过品读课文来领会其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无间的特点。

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课文第2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4.个性感悟:学完本文,你对生死有什么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生死观?。

《新学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名师导学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含解析)

《新学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名师导学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含解析)

第三专题第三专题直面人生渔父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 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3. 思考人生的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资料卡片1. 作者简介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遭放逐。

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2. 背景知识(1)关于本文作者,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但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前后矛盾。

自此,或论为屈原所作,或论为楚人悼念屈原所作,聚讼纷纭。

今人持后说者居多。

然无论作者为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

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

(2)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后人将“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 教师版3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 教师版3

东台创新学校高中导学案(教师版)2018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高二课题:《报任安书》第3课时主备人:施雪宏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前五段所学内容。

(2) 积累6—8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第6---8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第4段和第5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两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1、提问前五段重点字词、句子。

2、总结6—8段中重点词语、句式:(1)重点词语: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失:散失。

失,同“佚”考.之行事:考,考订。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通.古今之变:通,通晓。

草创未就.:就,完成。

就极刑而无愠色..:愠色,恼怒的脸色。

.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虽万被戮:戮,侮辱。

下流..多谤议: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口语:古义:说话。

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以通.其狂惑:通,抒发。

无乃..乎:无乃,恐怕……吧?剌谬:完全相反。

..与仆之私心剌谬今虽欲自雕琢..:雕琢,修饰,美化。

曼辞..以自饰:曼辞,美好的言辞。

于俗不信..:不信,不被信任。

(2)、重点句式:虽万被戮:被动句于俗不信:被动句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合作探究:一、研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作者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原委:草创未就,会遇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宗旨: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本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史记》的有关情况?这和上文有何联系?明确:主要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和宗旨,以及忍辱成就此书后的最大心愿,而这些又“难为俗人言”,只能向任安倾诉,同时也向任安说明自己不能答应他“推贤进士”,实在是想效法先贤,发愤著述,写成《史记》以“偿前辱之责”,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呼应前文。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报任安书》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报任安书》 苏教版必修5

故。现在我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没有兄弟相亲,独
自一人在世,你看我对妻子孩子怎么样呢?况且勇士不
一定为名节而死,怯懦的人仰慕道义,什么地方不可以
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也很懂得舍生
就义的界限,何至于自己陷身于牢狱中去受辱呢!况且
那奴隶婢妾还能自杀,何况我到了不得不自杀的地步呢?
我克制忍耐,苟且偷生,被囚禁在污牢狱之中却不肯死
可编辑ppt
5
太nǎ史ng像公者牛牛辱马马赐一走书样司,教马以迁慎,于再接拜123物、、、言,日望望。推夜尘族少贤莫望卿进及将足士军下至为,:务从岂曩前敢。反乎?
蒙受委屈
把 在…方4、面三月既望
责任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5师、,望而仆用不流相俗师人之言。
情天意若有情天亦老如果 怨吾恨已失恩却义,会不世相俗的从人许。
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
不只可,,仅直仅不百步耳 难道王侯将引相退宁有种乎
姑且
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
舒散

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là谬乎?今虽欲自雕
恐 无怕 乃尔是自过己与的?内心 违背 即使
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美化 美妙的话
被 不信任 恰好 足够
不会被世俗人信任,恰好足够自取侮辱罢了。总之,
到死的那天,然后是非才能被论定。信不能完全
表达自己的意思,简略地陈述我偏狭浅陋的意见。
特此拜两拜。
可编辑ppt
4
况且处在屈辱的地位不容易处世,处在卑贱的地位多 诽谤议论。我因为言论遭到了这次灾祸,更加被邻里同 乡耻笑,以致侮辱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再去拜谒父母的 坟墓呢?即使经历百代,这种耻辱更厉害!因此我的肠 子每天都反复回转,在家里就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出 门就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每当想起这种耻辱,汗就不 曾不从背上渗出、浸湿衣服。我只是宦官,难道能够自 己引退,深藏到山林岩穴中去吗?所以姑且随波逐流、 在时势中周旋,来舒散我内心的烦闷悲愤。现在您却教 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吧。现在我即 使想要美化自己,用美妙的言辞来粉饰自己,毫无益处, 不会被世俗人信任,恰好足够自取侮辱罢了。总之,到 死的那天,然后是非才能被论定。信不能完全表达自己 的意思,简略地陈述我偏狭浅陋的意见。特此拜两拜。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 教师版1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 教师版1

东台创新学校高中导学案(教师版)2018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高二课题:《报任安书》第1课时主备人:施雪宏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 积累1—3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前三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前三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前三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2、写作背景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报任安书导学案(含答案)

报任安书导学案(含答案)

《报任安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背景材料及体裁1.背景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

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

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

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

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报任安书》的内容)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蝼.蚁箠.楚诎.体槛阱..圜.墙强.颜暴.肌肤占卜.缧绁....愠.色倜傥羑.里髡.刑劓.刑刖.刑绛.色魏其.赭.衣贪生恶.死没.世孙膑.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及以至是(2)被箠楚受辱(3)其次剔毛发 (4)幽于圜墙之中(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9)则仆偿前辱之责 (10)及罪至罔加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②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③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⑤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⑥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①虽仆虽怯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退而论书策③以思垂空文以自见欲以究天人之际仆以口语遭此祸④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草创未就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卒就死耳⑤道不得通其道然此可为智者道伐无道,诛暴秦⑥用而用流俗人之言用之所趋异也⑦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⑧通通邑大都通古今之变通其狂惑5.解释黑体字的词语曩者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太史公牛马走《兵法》修列苦望仆不相师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思垂空文以自见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时俯仰今虽欲自雕琢要之死日太上不辱先勇者不必死节韩非囚秦衣赭衣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流俗之所轻也6.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句子。

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问题探讨)报任安书(节选)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问题探讨)报任安书(节选)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问题探讨)报任安书(节选)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一、读准字音(1)箠.楚( ) (2)圜.墙( ) (3)占卜.( ) (4)羑.里( )(5)强.颜( ) (6)曩.者( ) (7)阙.然( ) (8)诎.体( )(9)绛.侯( ) (10)膑.脚( ) (11)愠.色( )(12)赭.衣( ) (13)累.百世( ) (14)暴.肌肤( )(15)缧绁..( )..( ) (16)剌.谬( ) (17)槛阱(18)倜傥..( )[答案](1)chuí(2)yuán(3)bǔ(4)yǒu(5)qiǎnɡ(6)nǎnɡ(7)quē(8)qū(9)jiànɡ(10)bìn(11)yùn(12)zhě(13)lěi(14)pù(15)léi xiè(16)là(17)jiàn jǐnɡ(18)tì tǎnɡ二、辨识通假(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3)见狱吏则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8)则仆偿前辱之责( )[答案](1)“诎”同“屈”,弯曲(2)“关”同“贯”,套上(3)“枪”同“抢”,撞击(4)“罔”同“网”,法网(5)“摩”同“磨”(6)“底”同“抵”(7)“失”同“佚”(8)“责”同“债”三、一词多义(1)望⎩⎪⎨⎪⎧①若望.仆不相师 ( )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 (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 )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 )⑤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 )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 ) (2)务⎩⎪⎨⎪⎧①推贤进士为务. (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 )③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 ) (3)胜⎩⎪⎪⎨⎪⎪⎧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沛公不胜.桮杓(《鸿门宴》) ( )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并诗》) ( )④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 )(4)就⎩⎪⎨⎪⎧①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②草创未就. (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④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 ) (5)固⎩⎪⎨⎪⎧①请略陈固.陋( )②人固.有一死 ( )③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 ( )(6)乃⎩⎪⎨⎪⎧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②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 )③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 )(7)为⎩⎪⎨⎪⎧①为.十表,本纪十二(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 ( )③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④重为.乡党所笑 ( )⑤季布为.朱家钳奴 ( )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 )(8)以⎩⎪⎪⎨⎪⎪⎧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②以.通其狂惑 ( )③及以.至是 ( )④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 )⑤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⑥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9)于⎩⎪⎨⎪⎧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 )②幽于.圜墙之中 ( )③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④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 [答案] (1)①动词,怨恨,抱怨 ②名词,视野 ③名词,声望 ④名词,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⑤动词,远望 ⑥动词,盼望 (2)①名词,要事,责任 ②动词,从事,致力于 ③副词,一定,务必 (3)①副词,尽,全 ②动词,禁得住 ③形容词,优美的 ④名词,胜利 ⑤动词,战胜 (4)①动词,赴死 ②动词,完成 ③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 ④动词,登上 (5)①形容词,固执 ②副词,本来,总有 ③形容词,坚固 (6)①连词,表转折,却,竟然 ②连词,表条件,才 ③判断动词,是 (7)①动词,写成 ②介词,对 ③连词,因为 ④介词,被 ⑤动词,做了 ⑥动词,当作 (8)①介词,用 ②连词,表目的,来 ③副词,已经 ④连词,因而 ⑤介词,因为 ⑥与“所”连用,表……原因 (9)①介词,比 ②介词,在 ③介词,被 ④介词,对四、词类活用(1)若望仆不相师.( ) (2)衣.赭衣,关三木 ( ) (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 )(4)倡优..所畜( )(5)见狱吏则头.枪地( )(6)太上不辱.先( )(7)且勇者不必死.节( )(8)请略陈固陋..( )(9)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0)曷足贵.乎( )(11)流俗之所轻.也( )[答案](1)名词作动词,效法(2)名词作动词,穿(3)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4)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5)名词作状语,用头(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7)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8)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9)形容词作名词,富贵的人(10)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1)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五、古今异义(1)意气....②..①勤勤恳恳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报任安书》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报任安书》教案(苏教版必修五)
作业完成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但有少数学生未能按时提交。对于这部分学生,我需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提 供必要的帮助。
考试成绩分析
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应用所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因 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 情趣,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问 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
文关怀精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生平故事和《史记》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报 任安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背景介绍
难点
01 02
难点一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报任安书》是古代的一篇书信,其中涉及到的古 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 的解释和介绍。
难点二
理解复杂的情感表达: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司马迁的复杂情感,如痛苦、 愤怒、无奈等,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这些情感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03
难点三
文言文语法和词汇:《报任安书》是一篇文言文,其中涉及到的文言文
语法和词汇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重点
重点一
理解文章主旨:学生需要理解文 章的主旨,即司马迁在信中表达 的思想和观点,以及他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重点二
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通过学习 《报任安书》,学生需要掌握一 些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断
《报任安书》教案( 苏教版必修五)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 教师版2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导学案: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 教师版2

东台创新学校高中导学案(教师版)2018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高二课题:《报任安书》第2课时主备人:施雪宏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的体例和对后世的影响。

(2) 积累4—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第4段、第5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第4段和第5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两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关于《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于文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二、总结文章第四段、第五段的文言知识:1、重点词语: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

高中语文 14《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4《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

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一、专题内涵解说: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

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两组矛盾。

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在经典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探究意识。

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生存选择”、“真的猛士”和“苦难中的尊严”。

三个板块互相补充,层层深入。

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板块围绕“生存与毁灭”组织学习材料,利用材料内容的对立统一,构成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探讨愿望,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

第二板块是通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经典文本的学习,对前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学习问题探讨的方法。

第三板块围绕“顺境与逆境”整合材料,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⒈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⒉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辩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

⒊学生能掌握质疑辩论、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方法。

⒋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

⒌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中的常用句式。

三、教学建议:本专题以问题探讨为主,着眼于培养探究意识。

第一板块:生存选择本板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理解司马迁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选择。

探讨的空间很大,“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浅一点说,可以用原文回答他们为什么择生,为什么择死。

深一点说,可以从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

还可以从东西方生死价值观来探讨。

探讨重点也可以放在司马迁的生死观、荣辱观上。

两篇文章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应该督促学生熟读成诵。

第二板块:真的猛士本板块在第一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存选择”问题,看看鲁迅笔下“三一八”这个历史瞬间中种种的人生造型,在具体文本情境中拓展深化认识,学会人生的选择。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报任安书(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教师用书苏教必修5苏教报任安书(节选)本课话题——理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受刑之后,司马迁曾因屈辱痛苦而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历时18年,终于完成《史记》,这全靠理想信念的支撑。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36岁前他默默无闻,36岁后他站在舞台上用歌声感动世界;36岁前他是平凡的,36岁后他是非凡的。

今日我们看到他在舞台上光辉万丈,可谁知道那36年的辛酸和苦楚。

36年,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孜孜以求始终没有改变。

他就是《英国达人秀》冠军得主——保罗·帕兹。

一个三十多岁的业务员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表演歌剧并获得如此佳绩,这是个震撼世界的奇迹。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会创造出奇迹!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决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舵的船。

——英国谚语无论何等显赫的行为,假设不是出于伟大的目标,便不能算是伟大。

——(法)拉罗什富科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鲁迅《译文序跋集》[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箠.楚( ) 圜.墙( ) 卜.祝( )羑.里( ) 强.颜( ) 曩.者( )阙.然( ) 诎.体( ) 绛.侯( )膑.脚( ) 愠.色( )赭.衣( )累.百世( ) 暴.肌肤( ) 缧绁..( )( )剌.谬( ) 囹圄..( )( )槛阱..( )( ) 倜傥..( )( )【答案】chuíyuán bǔyǒu qiǎnɡnǎnɡquēqūjiànɡbìn yùn zhělěi pùléi xièlàlínɡyǔjiànjǐnɡtìtǎnɡ第2步识记通假——微妙无穷方块字(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3)见狱吏那么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8)那么仆偿前辱之责( )【答案】 (1)“诎〞同“屈〞 (2)“关〞同“贯〞,套上 (3)“枪〞同“抢〞,撞击 (4)“罔〞同“网〞,法网(5)“摩〞同“磨〞 (6)“底〞同“抵〞 (7)“失〞同“佚〞 (8)“责〞同“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望⎩⎪⎨⎪⎧假设望.仆不相师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 〕先达德隆望.尊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曼立远视,而望.幸焉 〔 〕(2)胜⎩⎪⎨⎪⎧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沛公不胜.杯杓 〔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而胜.之之势 〔 〕(3)就⎩⎪⎨⎪⎧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 〕草创未就. 〔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 〕辞不就.职 〔 〕 (4)固⎩⎪⎨⎪⎧请略陈固.陋 〔 〕人固.有一死 〔 〕固.而近于费 〔 〕(5)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 〕 (6)为⎩⎪⎨⎪⎧为.十表,本纪十二 〔 〕然此可为.智者道 〔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重为.乡党所笑 〔 〕季布为.朱家钳奴 〔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 〕 (7)以⎩⎪⎨⎪⎧以.通其狂惑 〔 〕及以.至是 〔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 (8)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 〕幽于.圜墙之中 〔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 〕 【答案】 (1)动词,怨恨,抱怨 名词,视野 名词,声望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远望 动词,盼望 (2)副词,尽,全 动词,禁得住 形容词,优美的 名词,胜利 动词,战胜 (3)动词,赴死 动词,完成 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 动词,赴任、到职(4)形容词,固执 副词,本来 形容词,城郭巩固 (5)连词,表转折,却,竟然 连词,表条件,才 副词,表判断,是 (6)动词,写成 介词,对,问 连词,因为 介词,被 动词,做了 动词,当作 (7)连词,表目的,来 副词,已经 连词,因而 介词,因为 与“所〞连用,表……原因 (8)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被 介词,对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假设望仆不相师.( )_____________ (2)衣.赭衣,关三木 ( )_____________ (3)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_____________ (4)倡优..所畜 ( )_____________ (5)见狱吏那么头.枪地 ( )_____________ (6)太上不辱.先 ( )_____________(7)声闻.邻国 ( )_____________(8)思垂.空文以自见 ( )_____________(9)且勇者不必死.节 ( )_____________(10)请略陈固陋..( )_____________(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_____________(12)曷足贵.乎 ( )_____________(13)流俗之所轻.也 ( )_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效法(2)名词作动词穿(3)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4)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5)名词作状语用头(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传(9)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10)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想法(11)形容词作名词富贵的人(12)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3)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气....②..①勤勤恳恳①古义:今义: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5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导学案苏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缘由等;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知识链接】1、解题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2、写作背景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学法指导】:如何鉴赏思乡怀人诗。

【学习过程】㈠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

曩﹙﹚者囹圄﹙﹚﹙﹚倜傥﹙﹚﹙﹚缧绁﹙﹚﹙﹚愠﹙﹚色桎梏﹙﹚﹙﹚剌﹙﹚谬臧﹙﹚获㈡学习第一文段2.诵读第一段。

⑴解释下列词语。

曩:务:意气:勤勤恳恳:望:师:固陋:相:过:3.自由诵读第二段。

⑴注意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固:比:特以为:倡优所畜:太上不辱先:衣赭衣:重于泰山:权倾五伯:绳墨:声闻邻国:曷足贵乎:流俗之所轻也:⑵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①与蝼蚁何以异?﹙﹚②或重于泰山。

﹙﹚③受械于陈。

﹙﹚④囚于请室。

﹙﹚8.学生结合注释、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9. 学生翻译重点文句。

10.找出本段中阐明作者生死观的经典名句,体味作者有关生死的态度。

11.试找出本段中作者极写的十种人生耻辱的语句,体会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学习方法】诵读、点拨、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㈠学习第三文段。

1.基础积累⑴注意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顾妻子:恨私心有所不尽: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⑵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报任安书》优秀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之《报任安书》优秀教案设计 苏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之《报任安书》优秀教案设计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附:李陵事件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年(前99年)随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出师击匈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5 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5 学案

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前五段所学内容。

(2) 积累6—8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第6---8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第4段和第5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两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1、提问前五段重点字词、句子。

2、总结6—8段中重点词语、句式:(1)重点词语: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放失:散失。

失,同“佚”考.之行事:考,考订。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通.古今之变:通,通晓。

草创未就.:就,完成。

就极刑而无愠色..:愠色,恼怒的脸色。

.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虽万被戮:戮,侮辱。

下流..多谤议:下流,古义:处于卑贱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口语:古义:说话。

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以通.其狂惑:通,抒发。

无乃..乎:无乃,恐怕……吧?剌谬:完全相反。

今..与仆之私心剌谬虽欲自雕琢..:雕琢,修饰,美化。

曼辞..以自饰:曼辞,美好的言辞。

于俗不信..:不信,不被信任。

(2)、重点句式:虽万被戮:被动句于俗不信:被动句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合作探究:一、研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作者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原委:草创未就,会遇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宗旨: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本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史记》的有关情况?这和上文有何联系?明确:主要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和宗旨,以及忍辱成就此书后的最大心愿,而这些又“难为俗人言”,只能向任安倾诉,同时也向任安说明自己不能答应他“推贤进士”,实在是想效法先贤,发愤著述,写成《史记》以“偿前辱之责”,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呼应前文。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5 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11报任安书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5 学案

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的体例和对后世的影响。

(2) 积累4—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第4段、第5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和荣辱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第4段和第5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两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关于《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于文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二、总结文章第四段、第五段的文言知识:1、重点词语: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
遇。

(2) 积累1—3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前三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1)积累前三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前三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2、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
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一、诵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曩.者 nǎng 诎.体 qū箠.楚 chuí槛.阱 jiàn 圜.墙yuán
惕.息 tì羑.里 yǒu 强.颜 qiǎng 赭.衣 zhě缧绁
.. léi xiè倜傥
..tì tǎng 愠.色 yùn 刺.谬 là倡.优 chāng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口头概述大致内容。

三、前三段中重点词语、特殊句式:
1、重点词语:
(1)前两段重点字词:
牛马走:.对自己的谦称再.拜言:两次
意气:古义: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义:诚恳的样子。

今义:勤劳而踏实。

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抱怨。

相,指代对方。

幸勿为过.:过,责备。

略陈固陋
..:固陋,固执而鄙陋的意见。


阙然
..久不报:阙然,时间隔了很久。

(2)第三段中重点字词:
固.主上所戏弄:固,本来。

特.以为智穷罪极:特,只是,仅仅。

曷.足贵乎:曷,
..何,什么。

以稍陵迟
...: 稍,逐渐,慢慢地。

陵迟,志气衰微。

倡.优所畜:倡优,当作倡优。

(名词作状语)
用.之所趋异也:用,因为。

定计于鲜.也:鲜,态度鲜明。

权倾.五伯:倾,超过。

审矣,何足怪.乎?怪,值得奇怪。

(形容词作动词)
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重,重视。

殆,大概。

太上不辱.先:辱,使……受辱
流俗之所轻.也:轻,轻视(名词作动词)
衣赭衣:衣,穿(名词作动词)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而死(为动用法)
2、特殊句式:
(1)与蝼蚁何以异:宾语前置句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状语后置句
(3)仆非敢如此也:判断句
(4)教以慎于接物:状语后置句
(5)西伯,伯也,李斯,相也,;淮阴,王也魏其,大将也:判断句
(6)拘于羑里: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7)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判断句
合作探究:
一、研读文章一二段,回答问题:
1、任安在来信中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任安的要求: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作者的态度:仆非敢如此
2、第2段核心句是哪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核心句:仆非敢如此。

作用: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3、概括1、2段内容。

明确:引出任安来信内容,再就迟复表示歉意,说明复信是因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
二、研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说第一段作者的感情是谦卑的,第二段的感情是致歉,那么第三段的感情是怎
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悲愤
2、本段陈说自己受辱而不自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3、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是为了渲染和说明什么?引证古人受辱的事例又是为了阐述什
么?
明确: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

4、作者的生死观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请写出别的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的有
关生死的名句。

明确:作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铁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申诉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检测清盘:
1、填空
司马迁(前145-前90?),史学家,文学家,字,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该书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

《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

2默写司马迁关于生死观的名句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A.曩(nǎng)者阙(què)然囹圄(líng yú)
B.倜傥(tìtǎng)愤懑 (mèn) 放失 (shì)
C.缧(léi)绁闺閤(hé)剌(là)谬
D.强(qiǎng)颜将相(xiàng)愠色(yùn)
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B)
A.太史公牛马走
..
...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 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
D.定计于鲜鲜:(少)
6翻译重点语句
(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3)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4)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凌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