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分类和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bcr-abl阴性非经典MPN的认识现状

bcr-abl阴性非经典MPN的认识现状

BCR--ABL阴性非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现况BCR【摘要】BCR-ABL阴性非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另作分类(CEL-nos),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肥大细胞增多症(Mastocytosis),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MPN-U)。

这组疾病发病率低,多依赖排他性标准得以诊断,对病理机制、预后因素所知甚少。

近年对各亚型流行病学特点和生物学特征的不断研究已使诊断和治疗得到改进,但对一些临床变异型仍欠缺基本认识,易忽视临床症状,难于明确诊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就CNL、肥大细胞增多症、MPN-U的相关资料进行复习,并简述对这组疾病的认识现状。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肥大细胞增多症;诊断;治疗根据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2008)1所提出的概念,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以下8种类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1阳性(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另作分类(CEL,not otherwise specified,CEL-nos),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肥大细胞增多症(Mastocytosi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MPN-U)。

后四个类型临床称为BCR/ABL阴性非经典MPN2,其中CEL-nos 在各种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疾病中多有讨论,本文重点对CNL、肥大细胞增多症和MPN-U的认识现况做一综述。

2.诊断与鉴别诊断2.2.11CNLCNL是一种罕见类型MPN,老年患者多见但也有青春期发病的报道,约1/5的病例伴发于其他肿瘤性疾病,浆细胞疾病尤其多发性骨髓瘤最为常见3。

诊断CNL的要点为排除各种反应性中性粒细胞(ANC)增高以及其他髓系增殖性肿瘤,并且要求证明粒细胞的单克隆性,但后者临床常难于实现。

WHO 2008提出的CNL诊断标准1主要为排他性:①外周血白细胞(WBC)>25×109/L,分叶/杆状ANC在WBC中比例>80%,不成熟粒细胞(早/中/晚幼粒细胞)<10%,髓系原始细胞<1%;②骨髓高增生表现,ANC比例/绝对值均增高,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5%,ANC成熟正常,巨核细胞正常或核左移;③脾大;④排除生理性ANC增多,或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结果证明髓系细胞的克隆性;⑤无PH染色体/BCR-ABL1融合基因;⑥无PDGFRA,PDGFRB,FGFR1重排;⑦排除ET,PV,PMF;⑧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MDS/MPN,无粒细胞或其他髓系形态发育异常,单核细胞<1×109/L。

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文)

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文)

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 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1阳性9875/3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9963/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9950/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9961/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962/3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非特指型9964/3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9740/1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9741/3肥大细胞白血病9742/3肥大细胞肉瘤9740/3皮肤外肥大细胞肿瘤9740/1骨髓增殖性肿瘤, 无法分类9975/32. 骨髓和淋巴肿瘤, 伴嗜酸性粒细胞和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骨髓和淋巴肿瘤伴PDGFRA重排9965/3骨髓肿瘤伴PDGFRB重排9966/3骨髓和淋巴肿瘤, 伴FGFR1异常9967/3 3.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945/3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1阴性9876/3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946/3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无法分类9975/3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与显著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9982/3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一型发育异常难治性贫血9980/3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9991/3难治性血小板减少9992/3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9982/3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9985/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9983/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5q丢失9986/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法分类9989/3儿童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儿童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9985/35.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和相关前驱细胞肿瘤5.1 AML 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AML伴t (8;21) (q22;q22); RUNX1-RUNX1T1 9896/3AML伴inv(16) (p13.1;q22) 或t (16 ;16) (p13 ;q22);CBFB-MYH11 9871/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t (15;17) (q22;q12); PML-RARA 9866/3AML伴t(9;11)(p22;q23); MLLT3-MLL 9897/3AML伴t(6;9)(p23;q34); DEK-NUP21 49865/3AML伴inv(3)(q21;q26.2)或t(3;3)(q21;q26.2); RPN1-EVI1 9869/3AML(原始巨核细胞性)伴t(1;22)(p13;q13);RBM15-MKL1 9911/3 AML伴NPM1突变9861/3AML伴CEBPA突变9861/3 5.2 AML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9895/3 5.3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9920/3 5.4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指型9861/3AML, 微分化型9872/3AML, 非成熟型9873/3AML, 伴成熟型9874/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867/3急性原始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9891/3急性红白血病9840/3急性原始巨核细胞白血病9910/3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9870/3急性全髓增殖伴骨髓纤维化9931/35.5 髓系肉瘤9930/35.6 与Down 综合征相关的骨髓增殖9898/1过渡性异常骨髓增生与Down 综合征相关的髓系白血病9898/35.7 原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9727/36. 急性未定系列白血病急性未分化白血病9801/3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 (9;22) (q34;q11.2); BCR-ABL1 9806/3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 (v;11q23); MLL重排9807/3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B-髓系, 非特指型9808/3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T-髓系, 非特指型9809/3NK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7. 前驱淋巴细胞肿瘤7.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非特指型9811/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特殊细胞遗传学异常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t(9;22)(q34;q11.2); BCR-ABL1 9812/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t(v;11q23); MLL重排9813/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t(12;21)(p13;q22); TEL-AML1(ETV6-RUNX1) 9814/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9815/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低二倍体(伴低二倍体ALL) 9816/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t(5;14)(q 31 ;q32); IL3-IGH 9817/3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伴t(1;19)(q 23;p13.3); E2A-PBX1(TCF3-PBX1) 9818/3 712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9837/38.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9823/3 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9833/3 脾B细胞边缘带淋巴瘤9689/3 毛细胞白血病9940/3 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无法分类9591/3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9591/3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9591/3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9671/3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9761/3 重链病9762/3IgA重链病9762/3IgG重链病9762/3IgM重链病9762/3 浆细胞骨髓瘤9732/3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9731/3 骨外浆细胞瘤9734/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淋巴瘤(MALT) 9699/3 结内边缘带淋巴瘤9699/3儿童结内边缘带淋巴瘤9699/3滤泡性淋巴瘤9690/3儿童滤泡性淋巴瘤9690/3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9597/3 套细胞淋巴瘤9673/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非特指型9680/3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9688/3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 9680/3原发皮肤DLBCL, 腿型9680/3老年性EB病毒阳性DLBCL 9680/3 慢性炎症相关DLBCL 9680/3 淋巴瘤样肉芽肿9766/1 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9679/3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9712/3 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9737/3 浆母细胞淋巴瘤9735/3 起源于HHV8相关的多中心Castleman病大B细胞淋巴瘤9738/3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9678/3 Burkitt淋巴瘤9687/3 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特征介于DLBCL和Burkitt 淋巴瘤之间9680/3 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特征介于DLBCL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9596/3 9.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9834/P3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9831/3 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9831/3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9948/3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9724/3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9725/3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9827/3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鼻型9719/3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9717/3 肝脾T细胞淋巴瘤9716/3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9708/3 蕈样霉菌病9700/3 Sezary综合征9701/3 原发皮肤CD30+T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9718/1 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18/3 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9726/3 原发皮肤CD8+侵袭性嗜表皮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9709/3 原发皮肤CD4+小/中T细胞淋巴瘤9709/3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9702/3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9705/3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14/3 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02/3 10.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霍奇金淋巴瘤9659/3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0/3 结节硬化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63/3 淋巴细胞丰富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1/3 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2/3 淋巴细胞消减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9653/3 111 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肉瘤9755/3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9751/3 Langerhans细胞肉瘤9756/3 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9757/3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9758/3 纤维母细胞性网织细胞肿瘤9759/3 尚未确定的树突细胞肿瘤9757/3 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21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997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 9971/1 多形性PTLD 9971/3 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类型) 3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3注释: ①斜体数字为WHO4版ICD-O的临时编码, 希望在下一个ICD-O版中能够收录,但目前可能还会变化。

常见血液病-MPN

常见血液病-MPN

原发病 脾 WBC 中毒颗粒 嗜酸嗜碱细胞 NAP Ph 治疗
感染、恶性肿瘤等 不大或轻度肿大 很少>50109/L 常有 正常 强阳性 (-) 随原发病治愈而消失
无 明显(巨脾) 可>100109/L 常无 增多 活性↓ (+) 需特殊治疗而缓解
羟基脲、马利兰
化 疗
α-干扰素 伊马替尼 (格列卫)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粒白血病急变的治疗 同急性 白血病
诊断要点
凡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根据典 型的血象和骨髓象改变、脾大、Ph染色体阳性
即可作出诊断。
典型的
临床表现
Ph+ 和 /或 bcr/abl+
确定 CML 诊断
分期标准-慢性期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盗汗、体重 减轻等症状; 2)血象:白细胞数增高,以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 胞为主,原始细胞(I型+II型)<5%-10%,嗜酸粒细胞 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 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I型+II型) <10%。 4)有Ph染色体阳性,即t(9;22)(q34;q11)异常 核型。 5)CFU-GM培养,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
CML-Ph染色体
NAP积分检测
NAP:即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或 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NAP活性可以恢复,疾病 复发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性感染时可略增高。
血液生化
白血病粒细胞 正常粒细胞 产生过多钴胺 传递蛋白I、III VB12浓度和 结合力
化疗后大量 白细胞破坏
血清及尿中 尿酸浓度
分期标准-加速期

JAK2基因突变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

JAK2基因突变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
一、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1、MPD:是一系或多系分化相对成熟的骨髓细 胞不断的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2、MPD包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慢性中性 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高 嗜酸细胞综合症(CEL/HES)等多种疾病。

7% (n

339)
= 556)
40/ 68 (58.8%)
8/12(66. 7%)
72.1 % 63.2 % 50%
_
参考文献:
[2] Jones AV, Kreil S, Zoi K, et al.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the JAK2 V617F mutation in 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Blood. 2005;106(6):2162-8. [3] Vainchenker W, Constantinescu SN.A Unique Activating Mutation in JAK2 (V617F) Is at the Origin of Polycythemia Vera and Allows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Hematology. 2005:195200. [4] Nelson ME, Steensma DP. JAK2 V617F in myeloid disorders: what do we know now, and where are we headed? Leuk Lymphoma. 2006 Feb;47(2):177-94. [5] Fei HR, Zhang R, Chen SN, et al.The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JAK2 mutation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07 Apr;46(4):271-3. [6] Lucia E, Martino B, Mammi C, et al.The incidence of JAK2 V617F mutation in bcr/abl-negative 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assessment by two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Leuk Lymphoma. 2008 Oct;49(10):1907-15.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WHO 分型解析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WHO 分型解析

WHO (2008)MPN分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I阳性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殊类型 •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肥大细胞白血病 肥大细胞肉瘤 皮肤外肥大细胞肿瘤 • 骨髓增殖性肿瘤,无法分类
的恶性疾病。 • 第一个发现染色体异常导致遗传物质从一条染色体向另外
一条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 • 也是第一个采用针对特异性分子缺陷靶点治疗的疾病
(格列卫)。
CML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WHO)
• 1.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1)临床: 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贫血 或脾脏肿大等。 (2)血象:WBC增高,常> 30×109/L,主要为中晚 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细胞<10%。嗜酸性 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NAP积分减低或消失。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 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细胞增多,原始细胞≤10%。 (4)染色体:有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5)骨髓培养:集落明显增加。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 BCR-ABL1–positive
• 在WHO分类中,CML被明确的定义为一种以Ph染色体阳 性,即t(9;22)(q34;q11)和 BCR/ABL融合基因的恒定存 在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 CML100%有BCR/ABL融合基因。 •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染色体异常(Ph染色体)相关
• 2.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

临床血液学检验 白细胞检验 MPN、MDS、MM等

临床血液学检验 白细胞检验 MPN、MDS、MM等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分化成熟相对正常的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与MDS所见无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相对正常。

临床一般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

疾病进展到终末期,可出现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本组疾病中典型的4种,除了慢粒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数持续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和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50~7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缓慢起病,50%的病人发病时无症状,在血常规检查时才偶然发现PLT显著增高,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而确诊。

但约20~30 %的患者初诊时已表现为血管梗死或出血,多数病人有出血或血栓形成。

出血症状以胃肠道、上呼吸道黏膜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出血少见)。

血栓栓塞以指(趾)小血管、中枢神经血管和肢体血管栓塞为主,患者可有血管性头痛、头昏、意识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或手指痉挛及坏死。

初诊时,脾大见于多数病例(>50%),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约20%)有肝肿大。

【检验】1、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

MPV增大,血小板比积明显增加。

可见巨大型、小型及不规则血小板,常自发聚集成堆。

可见巨核细胞碎片。

白细胞计数多在(10~30)×10^9/L,偶可达(40~50)×10^9/L。

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不多或轻度增多。

Hb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多,但可因出血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有核细胞多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偶见增生减低。

最显著的特点是巨核细胞系统增生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的比例增高,常有巨大的巨核细胞,部分病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

MDSMPN分类与诊断MDS-MPN2

MDSMPN分类与诊断MDS-MPN2

MPN
Granulocytosis
Cytopenia
Dyserythropoiesis
Dysmegakary Thrombocytosis Erythrocytosis Dysgranulopoiesis opoiesis Eosinophilia
Mastocytosis
Monocytosis

阴/阳
MDS/MPN- Overlap MDS MPN U 不典型中的不典型
Provisional RARS-T
RARS Dyserythropoiesis Plt ≥45万 万
MDS/MPN的诊断 的诊断
尽管髓系肿瘤在分子病理方面有很大进展 MDS/MPN仍缺乏生物学和遗传学特点 MDS/MPN仍缺乏生物学和遗传学特点 临床病理诊断:临床、PB、BM涂片 涂片+ 临床病理诊断:临床、PB、BM涂片+细胞 化学/BM活检+免疫细胞化学、 /BM活检 化学/BM活检+免疫细胞化学、其他实验发 现 强调仔细形态学、 强调仔细形态学、细胞化学的作用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查?排他/ 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查?排他/确诊 FACS? FACS?
JMML
75% of patients PTPN11/SHP-2 < 14y 皮疹或为首发表现 感染 出血 RAS/NF-1 髓系祖细胞对GM-CSF高度敏感 NF-1(牛咖斑 牛咖斑) 髓系祖细胞对 高度敏感 牛咖斑 5q-/JAK2+不典型 不典型MPN 不典型 综合征比: 与5q-综合征比: 综合征比 WBC、Plt增高常见 、 增高常见 BM以髓系增生为主 以髓系增生为主 巨核病态造血 分叶少或不分叶 二者都对雷利度胺有效 Dyserythropoiesis RS ≥15% Mege ↑≌ ET/PMF ≌ ≠RARS JAK2 MLP JAK2 ---excellent survive than other MDS/MPN i17q不典型 不典型MPN 不典型 成年男性优势 中性粒病态造血 核不分裂 严重的巨核病态 纤维化常见 √Plt↑ should → MPN MPN → RS 进化? 进化? 内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集落↓≠MPN 受体↓集落 内源性生长因子 受体 集落 RARS with Plt↑≌ RARS-T ≌ Isolated RS →MPN >MDS 第二医院

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化指南

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化指南

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化指南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简称MPN)是一组非常罕见的骨髓疾病,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引起。

目前,主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包括骨髓纤维化、原麦格综合征(Polycythemia vera,PV)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

骨髓增生性肿瘤的患病率较低,但却具有可变的临床症状和进展速度。

为了提高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规范化指南的制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根据相关研究和专家推荐,总结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化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1. 诊断标准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骨髓活检和实验室检测。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血小板计数异常、脾脏肿大等。

骨髓活检是确诊骨髓增生性肿瘤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特点来确定诊断。

实验室检测方面,目前可以通过遗传学检测、分子研究和血液指标等手段辅助诊断。

2. 治疗原则对于骨髓增生性肿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治疗目标包括缓解症状、控制血液指标、减少并发症以及延长生存时间。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放疗或手术治疗。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骨髓增生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α、羟基脲、烷化剂和JAK2抑制剂等。

干扰素α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抑制骨髓增生。

羟基脲和烷化剂可以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JAK2抑制剂可以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增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4. 放疗对于骨髓增生性肿瘤引起的局部症状,如脾脏肿大、骨骼症状等,可以考虑进行放疗。

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骨髓增生性肿瘤合并严重贫血或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CEL-NOS MPN-u
PMF
prePMF
overtPMF
CML加速期诊断标准
ELN、WHO加速期诊断标准中 均强调Ph+中期分裂相中出现
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提示AP
在2016修订的WHO指南中, 保留了上述Ph+中期分裂相中
核型演变的概念
提出初诊时Ph+中期分裂相中 出现主要类型附加染色体异常 、复杂核型、3q26重排,提示 加速期诊断
William Dameshek发现很多PV患者伴 有全血细胞增殖,并最终进展为骨 髓纤维化。
4
. Dameshek W. Some speculations on the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s. Blood. 1951;6:372-375
MPN的演化
Ann Rev Pathol Mech Dis. 2016. 11:101–26.
MPN
SM
CMML JMML aCML
PCM1-JAK2
MDS/MPN-RS-T MDS/MPN-u
classic
CML
ET PV
non-classic
CNL
CEL-NOS MPN-u
PMF
prePMF
overtPMF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 (WHO-2016)
MPN-Eo
• MPN的分类更新概述(WHO-2016)
• MPN的更新
• MPN-Eo的更新 • MDS/MPN的更新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 (WHO-2016)
MPN-Eo
MDS/MPN
PDGFRA重排
PDGFRB重排
FGFR1重排
MPN
SM

mpn诊断标准

mpn诊断标准

mpn诊断标准
MPN,即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MPN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MPN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乏力、腹胀、体重减轻、盗汗、发热等症状。

2. 血常规检查:MPN患者血常规检查常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红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等异常。

3. 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诊断MPN的重要手段,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样本,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等,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MPN。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是否存在与MPN相关的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等异常,如BCR-ABL融合基因、JAK2基因突变等,有助于确诊MPN的病因。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MPN的患者,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是否符合MPN的诊断标准。

bcr-abl阴性MPN诊断和治疗

bcr-abl阴性MPN诊断和治疗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1.概念根据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所提出的概念,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以下8种类型:慢性髓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质型(CEL,not otherwise specified),肥大细胞增多症(Mastocytosis),以及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MPN-U)。

基于Dameshek2最初对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归纳,PMF、PV、ET与CML合称为经典MPN,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均有别于其他四种“非经典MPN”。

而其中CML存在特异性分子学异常BCR/ABL基因的重排,具有诊断意义。

而相应的靶向药物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一线应用所累积的大量临床资料和目前二代TKI的临床试验结果均证明,对大部分CML患者的治疗现在已能够达到细胞遗传学甚至分子学起效,并且能够实现预防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治愈疾病的目标。

因此除CML之外其余各类型MPN可统称为BCR/ABL阴性MPN3。

随着对JAK2等分子标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ET、PV、PMF可能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类似于CML分三期但本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进而提出了“连续统一体模型(continuum model)”的假设4:高危PMF和AML可能代表了疾病进展状态,而ET和PV则体现了疾病慢性期的特点;在这种由ET、PV“进展”至PMF、ET/PV后骨纤,再“进展”至AML的过程中,JAK2等位负荷、遗传不稳定性、有丝分裂重组、基因组环境、获得其他突变以及临床治疗等因素都可能起到了调控作用;与CML不同,这种“进展”速度很慢而且并非必然,且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的任何时点“发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增殖性肿瘤
• 常见体征
• 触诊脾肿大
CML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各阶段粒细胞增高,以中晚幼粒为主,嗜碱性粒细胞增 高
✓ 骨髓:各阶段粒细胞增高,以中晚幼粒为主,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 细胞遗传学检查:Ph+ ✓ 分子水平检测:bcr/abl+ • 排除其它骨髓增殖性疾病
CML的诊断分期
完全CyR(CCyR) 部分CyR(PCyR) 次要CyR(mCyR) 微小CyR(miniCyR) 无CyR
分子学反应
主要分子学反应(MMR) 分子学反应MR4 分子学反应MR4.5 分子学反应MR5 分子学无法检测(UMRD)
Ph+细胞=0 Ph+细胞1%~35% Ph+细胞36%~65% Ph+细胞66%~95% Ph+细胞> 95%
• 立即中断服用伊马替尼,严密监测母亲疾病状况,必要时时采取白细 胞分离术(适用于妊娠全程)和/或干扰素α(妊娠3个月后)等治疗, 直至分娩。生产后,避免哺乳,尽早重新开始服用伊马替尼。
• 孕3个月以上者继续服用伊马替尼并继续妊娠,同时严密监测胎儿发 育情况,一旦发现可识别的异常则终止妊娠。
伊马替尼治疗中,男性患者配偶的妊娠
目前无明确数据判断三种预后积分系统的优劣,无论采取何种预后评估
方式,建议对高危患者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和监测。
14
Chin J Hematol,August 2016,Vol. 37,No.8
CML-CP患者初始诊疗流程图
依据患者个体状况、基础疾病、合并用药以及治疗目标选择恰当的一线治疗药物
成人
CML 慢性期
n 对于顽固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以采用生长因子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

JAK2基因突变的发现改变了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和诊断

JAK2基因突变的发现改变了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和诊断

JAK2基因突变的发现改变了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朱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2005年报道JAK2 V617F突变发生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1-3]以来,这个基因突变的发现改变了MPD的分类和诊断。

以往MPD包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症(CEL/HES)等多种疾病。

在修订的2008 WHO分类系统中,有无JAK2突变成为MPD主要的诊断指标[4],例如,如果JAK2突变阳性,血红蛋白增加,骨髓红系细胞明显增生可以诊断PV,即使血红蛋白低于以往WHO规定的指标值,但却持续超过正常值20g/L的PV也可以确诊。

如果JAK2突变阳性,血小板仅仅持续大于450X109/L,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可以诊断ET。

不仅MPD的诊断发生革命性进展[5],连名称都改变了。

MPD改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 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MDS/MPD(myelodysplast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称为MDS/MPN。

新分类的MPN 中还包含了肥大细胞病(MCD)。

而以前的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细胞综合症(CEL/HES)分别重新划分为CEL,HES和有PDGFRA, PDGFRB或者FGFR1基因异常的嗜酸细胞增高症3种MPN,并强调这类疾病的本质是肿瘤。

现已明确,MPN具有共同的干细胞起源的克隆型遗传特征,临床出现不同表型是突变影响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及相关分子的不同构型和异常的信号转导所造成的。

2008年WHO修订MPN诊断标准的依据是多数患者都具有JAK2突变,主要是JAK2 V617F, 还有JAK2外显子12突变。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分类和诊断标准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分类和诊断标准

CML 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合并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 基因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CML的分期标准:
(1)慢性期: 未达到诊断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标准。
(2)加速期: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①治疗无效的白细胞进行性 增多和或脾脏增大;②治疗无效的持续血小板减 少(PLT<100×109/L)或增高(PLT>1000×109/L); ③克隆演变;④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⑤外 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命名上,骨髓增殖性疾病已经改变为骨髓增殖性 肿瘤。
肥大细胞增生症已经归入MPN中
以前某些符合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的 病例如今可能被归入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及 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的髓系或淋系肿瘤。 若未查出这些重排且无BCR/ABL融合基因,则这 些病例应归入CEL,非特指型。
遗传学演进通常预示疾病进展,可表现为脏器进 一步增大,血细胞数增多或减少,骨髓纤维化或 发育异常。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通常提示疾病的加速期,20%或以上则诊断为急 变期。
MPN分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阳性(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慢性嗜酸性粒细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PN,U)
PV、ET、PMF诊断流程已经做了重大改变,包括 JAK2基因及类似的活化突变以及骨髓活检的相关 组织学特点作为诊断标准。
诊断ET的血小板的阈值已经降至≥450×109/L。
提出慢粒加速期诊断标准的同时,附加了防止误 解的说明,即它们未经PTKI治疗时代的的充分评 估。研究PTKI治疗与加速期相关性正在进行当中, 修订可能是必要的。

mpn基因检查流程

mpn基因检查流程

mpn基因检查流程MPN基因检查流程大揭秘。

一、啥是MPN基因检查呀。

MPN呢,就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的简称。

这个MPN基因检查就是看看咱身体里有没有跟这个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化。

就像是在身体这个大花园里找特定的小虫子一样,要是找到了,就能早点知道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然后可以早点想办法解决呢。

二、检查前的准备。

1. 找对医院和医生。

这可太重要啦。

要找那种口碑好、设备齐全的大医院哦。

就像我们买东西要找靠谱的商店一样。

然后呢,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或者在网上看看大家的推荐。

医生就像我们在这个检查之旅中的导游,找对了才能顺利进行呀。

2. 预约挂号。

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在网上预约挂号啦,超级方便的。

不过要记得提前哦,不然到时候没号了就只能干着急。

挂号的时候呢,要把自己的信息填准确了,姓名呀、身份证号啥的,可别填错啦,不然就像上错了车,会很麻烦的呢。

3. 了解注意事项。

在去做检查之前,一定要向医生或者护士了解有啥要注意的。

比如说,有的检查可能需要空腹,那就不能吃东西啦,这时候就要忍住自己的小馋虫哦。

还有可能需要停服某些药物,这些都要听医生的话。

就像比赛前要听裁判的规则一样,遵守了才能顺利进行检查。

三、检查进行时。

1. 抽血。

MPN基因检查大多是通过抽血来做的呢。

到了抽血的地方,护士姐姐或者哥哥会让你坐在椅子上,然后拿出一个小针管。

这时候你可别害怕,虽然打针有点疼,但是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下,很快就过去了。

你就想着,这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嘛。

护士会在你的手臂上找到合适的血管,然后扎进去抽血。

抽完血后,会给你一个小棉球按着,可别着急扔掉,要按一会儿,防止出血呢。

2. 样本送检。

抽完血之后,你的血液样本就会被送到专门的实验室去啦。

这就像你的血液要去参加一场特殊的考试一样,在实验室里,那些高科技的仪器就像很厉害的老师,会对血液进行各种检测,看看里面有没有MPN相关的基因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ET的血小板的阈值已经降至≥450×109/L。
提出慢粒加速期诊断标准的同时,附加了防止误 解的说明,即它们未经PTKI治疗时代的的充分评 估。研究PTKI治疗与加速期相关性正在进行当中, 修订可能是必要的。
CML 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合并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 基因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MPN 初始特征是骨髓过度增生,造血细胞呈有效 成熟,外周血中粒细胞、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增 多。脾脏及肝脏肿大常见,是由于阻滞过量的血 细胞或异常造血细胞的增殖所致。尽管起病隐袭 ,但每种MPN都会逐步进展最终进入骨髓纤维化 、无效造血而导致骨髓衰竭或急性变。
遗传学演进通常预示疾病进展,可表现为脏器进 一步增大,血细胞数增多或减少,骨髓纤维化或 发育异常。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通常提示疾病的加速期,20%或以上则诊断为急 变期。
MPN分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阳性(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CEL,NOS) 肥大细胞增生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MPN,U)
肥大细胞增生症亚类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分类和诊断标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景岗 2015.1.5
MPN概述
MPN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一系或 一系以上髓系系别(即粒系、红系、巨核系和肥 大细胞系)发生增殖。它们基本上是成人肿瘤, 发病高峰在50-80岁,但某些亚型,特别是CML、 ET在儿童也有报道。所有亚型总的年发病率为610/10万。
小的异常巨核细胞成簇分布伴有显著网状纤维或 胶原纤维增多,或有核细胞高度增生及发育异常。 可以看成是加速期的可疑依据。尽管这些所见总 是与上述其他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同时存在。
(3)急变期: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 ②骨髓活检原始细胞聚集; ③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色素性荨麻疹) 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孤立性皮肤肥大细胞瘤 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合并克隆性造血系统非肥大细胞
疾病 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肥大细胞白血病 肥大细胞肉瘤 皮肤外肥大细胞瘤
MPN分类中主要变动摘要
命名上,骨髓增殖性疾病已经改变为骨髓增殖性 肿瘤。
CML的分期标准:
(1)慢性期: 未达到诊断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标准。
(2)加速期: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①治疗无效的白细胞进行性 增多和或脾脏增大;②治疗无效的持续血小板减 少(PLT<100×109/L)或增高(PLT>1000×109/L); ③克隆演变;④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⑤外 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PV 诊断大细胞增生症已经归入MPN中
以前某些符合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的 病例如今可能被归入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及 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的髓系或淋系肿瘤。 若未查出这些重排且无BCR/ABL融合基因,则这 些病例应归入CEL,非特指型。
PV、ET、PMF诊断流程已经做了重大改变,包括 JAK2基因及类似的活化突变以及骨髓活检的相关 组织学特点作为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