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6月最后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钓者逸云在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无意中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钓者散落在西北方向的湖岸。
寂静无声,像画。
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
阳光把他的影子铺向湖边,向西北方向铺陈。
浓密的小草闪进阴影里,又仰脸沐浴在阳光下。
直到钓者的背影展现在眼前,他停下了。
他感觉背影很亲切,因为那休闲装和他的一个颜色,甚至是同一个牌子。
他觉得可以坐坐。
钓者旁边有石凳。
石凳有些热乎。
他的身体感受到温度,也把他的心温暖。
南风吹过来,湖面皱起一层层波纹,略带腥味的暖湿空气拂在脸上。
他深吸一口,直到丹田饱满,才轻轻往外吐。
这个时节,这个时候,坐在这湖边的石凳上,是第一次。
但这里他并不陌生。
走过无数次,都是晚饭后。
他和爱人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会看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石墩、石凳。
是为钓者准备的,却鲜见有人在这里垂钓。
也有钓鱼的,在桥边,就是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
那里水是动的。
常见灯下四五个年轻人钓鱼。
他们神采飞扬,一边看着湖面的浮子,一边大声说着话。
也有围观的。
气氛热烈,谈着与鱼有关无关的话题。
那些人意不在钓鱼,就图个热闹,释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
他走得快,几乎不在这里停步。
似乎他的休闲也很忙碌。
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
他在走他晚上走过的路。
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
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
太阳很耀眼。
阳光无私覆盖大地。
他习惯了付出,有付出心里才踏实。
他现在不踏实。
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
他到处瞅瞅,像做贼。
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
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自觉抚摸一把斑白的稀疏头发,他嘴角咧咧,似笑。
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
曾经晚上的喧闹荡然无存,只留下桶的水痕,点滴的银白。
他摇摇头。
这时他发现了那几个钓者。
2021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艳阳下①临近开学,突然看见一个吐蕃展,是国内第一个以吐蕃文化为专题的展览。
但是,只在敦煌展出。
怎么办?九月、十月,新学期的无数事情黑云压城一样就在眼前。
跟朋友提了一句,她立刻回:机票只剩六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刻买了机票。
②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触目可及,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无穷无尽。
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
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真是艳阳啊!那种强烈,打得人一闭眼,感觉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
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③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
许多年前,看见井上靖的小说《敦煌》,意识到东瀛对大唐对西域的那种迷恋,持续了上千年。
敦煌,本质上来说,已经是礼失求诸野,但这是文明的交汇点。
对于爱好历史的人而言,再多的书籍研究,都不及文明的现场感。
④不是第一次来,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还是屏息沉默了。
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
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还在枯水期。
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
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姚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⑤上次来敦煌,就听说要逐步实现数字化观看。
果然,这次数字观看已经是很重要的一环。
即使如此,还能够实地再看10个窟。
这种机缘真是来一次少一次的福分,应该敛容珍惜。
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
推开石窟的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
这个小细节让我有点出神。
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解析版
第 2 页,共 22 页
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最初 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 初级国家的门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 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 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 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 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 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 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 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 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 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 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 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 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 雄争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 《诗》句完全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 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 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 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 独尊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 --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 形成了诗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 和《易》《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 书•吴奉传》)。足见《诗》和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 本类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 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
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
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
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呜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
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
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
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材料二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第一中学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兰州第一中学高三(最后冲刺)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古代东方写意画的意境潇洒、品格高雅,但这恐怕还不是中国画主要的成就,西方绘画在表现个性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经典作品应该也是______。
况且西方画家生性淳朴,待艺术真诚,且开放______,尤其越到近代,画面意味也越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画作品令西方羡慕的恐怕还是水墨写意画里因为书法线条的介入以及______理论的完善,最终完成了中国画的主体。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书法线条的介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广博幽微,包含广大,这个语言系统又极具现代价值。
中国画赖以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以毛笔线条表现为主导的“写意画”,()。
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就会少很多______的“假大空”的,脱离人们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胜枚举包容现代化装腔作势B.不乏其人容纳体系化矫揉造作C.不胜枚举包容体系化矫揉造作D.不乏其人容纳现代化装腔作势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极具现代价值,广博幽微。
B.所以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极具现代价值,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广博幽微。
甘肃省兰州一中最新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
”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
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
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
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
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
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
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
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
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地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
古老的中国迈入商周时代,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
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
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
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
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因为它既孕育于社会历史母体的胎盘之中,又适应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发展的需要。
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
因此,父子、兄弟、夫妇等不只具有个体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而且要遵守一种“公共”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
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
他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
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明了如果“______ ,______ ”国家就会灭亡的道理,强调了“忧患”之于国家的另一种意义。
杜甫《登高》中的“______ ”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 ”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______ ,______ ”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日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湖上方岳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注】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
②蹀躞:小步行走。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
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
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
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3.“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
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主旋律题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由______的元素变为作品的灵魂。
它带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深邃命题,裹挟着现实主义的磅礴力量,扭转了其近年来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对如何消弭宏大主题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过分严肃,失却观众缘;过度煽情,对主题来说又会______.经过不断尝试,创作者终于发现了一条平衡态度与温度的可行之路,那就是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
2021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解析
2021届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冲刺模拟试题语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以下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自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走出亚洲,进入欧洲”的影响,一些中华民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理论家认为“汉字不死,中国就死”,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提倡汉字的“拼音”和“简化”;“儿童识字有害”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近几十年来,这些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具有“形、音、义”三要素的象形文字。
汉字不仅能表达概念、内涵和外延,还能给人们带来图形、联想和感觉。
学习和理解汉字,要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字符是由字母组成的字符,其教学以拼音为基础。
这种方法已经被引入到中国的汉字教学中,并被视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用这种拼音教学法进行汉字教育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甘肃省兰州一中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受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一).doc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又云:“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灵恝生氐人。
”《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书,兼有神话性质,所言民族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关系也许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如若从文化上考虑,它们之间也是有可能存在着文化上的血缘性的。
第三,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
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已实现“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和技术、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
虽然起步晚,但中国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突破关键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发展。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中国梦想的新起点。
从“嫦娥”登月到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摘编自《航天新高度梦想析起点》)材料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
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月球背面并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也是难题。
综合考虑光照、能源、热控等多种国素,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纬度确定在40度—50度的范国内。
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的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内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解决了着陆区周边地形起伏大而难以下降的问题。
嫦娥四号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最关键的是自主能力的提升。
2021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琵琶围【注】(节选)温燕霞说话间,小轮船已到了琵琶岛。
何劲华环顾四周,颇有惊艳之感。
只见清澈的湖水倒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茅草抽出了淡黄的新叶,像无数把金箭在风中摇曳,野桃花开得如火如荼,远看却只有一片迷茫的微红,白色的李花、梨花如粉似雾,野蔷薇喜欢攀缘在土丘、大树上,开得热烈,绚丽得扎眼。
近午时分,何劲华一行站在了琵琶围灰色的高大墙垛下。
何劲华和金彩风对着那扇青灰色的大门大喊:石浩财,你快打开门呀!可没有丝毫的动静。
金彩凤有些疑惑:这是原先那个拥挤热闹的琵琶围吗?当琵琶围还是座近千人口的村庄时,金彩凤常到琵琶围演出。
因山高路远,剧团每次只能来十二三人,吃住在村民的家中,走时按餐结算费用,是支名副其实的文艺轻骑队。
金彩凤记得,有一次琵琶围突然断了电,村民们从家中取出火吊和油灯,在场地中央摆了一个大圆圈。
金彩风和队员在光圈里跳《春山蝶飞》的扇子舞,二十四把朱红羽扇,将采茶戏中的扇子花舞到了极致,将人们的笑脸描绘在她的脑海中。
金彩风记忆中的琵琶围是钢蓝夜色中的那团火光,炽热而温暖。
然而,眼前的琵琶围却阴冷森严,拒人千里。
金彩风看出琵琶围人对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有抵触,忙劝邱小楠下山。
何劲华也说:邱镇长,我是琵琶围人的外孙,跟他们讲得上话。
你们放心下山。
邱小楠一行下山后,在何劲华的笛子伴奏下,金彩凤唱起了婉转的灯彩调。
优美的笛声和歌声像水里的鱼钩,稍一用力,便从墙垛口扯起了一排男女。
何劲华仰头正要喊话,头顶飘来石浩财的话音:当真是何馆长和金馆长啊。
欢迎欢迎!金彩凤拿出她惯常的泼辣劲来:石浩财,你开门放我们进去,我带着风搅着雪呢!石浩财不为所动。
何劲华见墙垛上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忙趁热打铁:养财、橘子婆、三哥、三嫂、朱大姐,我是琵琶围的外孙,也算半个村子里的人。
我们这次来,一来向橘子婆学唱山歌,二来想听石浩财讲打龙和蛇灯的故事,第三是送文化下乡,教大家学唱采茶调和制作灯彩。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在读到《我与地坛》时候,我正醉心于《莎士比亚全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跳出了《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在我当时的感觉中,这句话正可以来概括《我与地坛》中主人公面对的困境。
虽然两部作品的主角——受了欺骗的王子和落魄无助的残疾人——所身处的时代地域及面对的难题有着巨大差异,但当事人那种被逼迫到濒临极限的感受,应该是相近相通的。
《我与地坛》对我的触动是那样强烈。
我记得我把刊发作品的那一册杂志抓在手里,郑重地摩挲着相关的几个页面。
我想到儿童时期的高尔基,每当读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将书页对着阳光看,以为其中一定藏着感动人的奥秘。
我专门骑车去了一次地坛公园。
冬日的寒冽中,我用了半天时间,走过整个公园,每隔一会儿,就要擦拭一下被嘘出的热气弄模糊了的眼镜片。
虽然过去也来过,但此次它大不一样了,只因为被史铁生描写过,便仿佛成了一个全新的地方。
我寻找作品里描写过的那些场所,想象他的轮椅曾经停在什么位置,哪里是歌唱家练嗓子的地方,那对从中年慢慢地变为老年的夫妻,每天散步时是从哪个门进入公园。
在漫长的日子里,作者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望着面前的空旷和静谧,思考他的苦难和命运,他的活着的理由,他可能的救赎之路。
对于他,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摆脱但又必须厘清的纠缠。
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死亡之日才是解脱之时。
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
史铁生的最初反应,与处于类似境遇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这样的情绪并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
无奈中他只能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思考,试图弄明白一些事情。
时间并未能平复伤痛,但有助于让他认识伤痛。
甘肃省兰州市高考实战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 10 页, 22 题。
全卷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符合要求的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地点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3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题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照往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
但对关汉卿而言,他能否也有“戏剧”与“诗”的分别呢?假如有,它们的分别在哪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
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其所以异也。
”实质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其实不易分别。
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仍是归为散曲,是还可以够持续商讨的。
相同的,《全元散曲》中的好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
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明显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毅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清除于元曲以外,此后的研究者一般也允从王氏的划分,至于明朝先期朱权、朱有燉持续进行的北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
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划分无可非议,但切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
2021兰州一中高考三模语文试卷题
20XX兰州一中高考三模语文试卷题正确把握〔语文〕的学习规律,学会不断地积存、总结与反思,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工作。
下面是由共享的20XX 兰州一中〔高考〕三模语文试卷题,盼望对你有用。
20XX兰州一中高考三模语文试卷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5分)(1)"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
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
(2)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
德文"Bu'指建筑和建设。
"hus'的意思许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
创建者为学校取名为"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分于学院式的教育机构。
(3)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别出心裁。
招收的学生有从战场上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
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
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
(4)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需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在影响国内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中学习手工艺,三年以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制造,反对仿照因袭。
在设计中注重有用需求,屏弃虚浮奢华;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与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与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果本身的形式美,接受不对称的构图法,敏捷多样、造型简洁。
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表达在建筑中,也表达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与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5)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发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最新】高三6月最后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
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
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
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尚书·舜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
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
西周初创,即十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
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
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
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
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
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
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
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
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
当时,七雄争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君书·去强》)。
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
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
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
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
足见《诗》和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嘉莹——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我一生,70年从事教学,我觉得这真是我愿意去投入的一个工作。
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庆典上,叶嘉莹将自己与诗词的情缘娓娓道来。
她满头华发,却散发着诗意的青春;她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她要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叶嘉莹对诗词的兴趣,从幼年便开始了。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四合院内。
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
旧学修养很深的伯父叶廷又,常与侄女谈诗吟词。
如今大家听叶嘉莹讲课,往往觉得她的吟诵最具特色。
殊不知,当今年轻人很难掌握的平仄声律,她从幼时便已熟知。
叶嘉莹一生命运多舛。
“七七事变”后,其父随国民政府南迁,与家中断绝音讯;17岁时再罹丧母之痛。
带着两个弟弟在厄运中挣扎,她开始试着用诗词去抚平内心的创痛。
“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本是明珠掌上身,于今憔悴委泥尘”……这些引人恸哭的诗句,成为她一生诗词创作的开端。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成为古典诗词名家顾随先生最得意的门生。
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
”20世纪40年代末,叶嘉莹离开故乡,开始了一生的漂泊。
从北平到上海,从台北到波士顿,从密歇根到温哥华,时空变换,唯有诗词是她不变的追求。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
”叶嘉莹如是说。
对她而言,诗词融进了她的生命,她也将生命写成了诗词。
“我想到古人说的‘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那去来之间是怎样的匆匆?’”回首来路,叶嘉莹表示,自己的一生趣向就是“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美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不要把它断绝。
”70年的教书生涯,叶嘉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
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者,无不从她的讲授中品味诗词之大美,体悟中华文化之深邃。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1948年,24岁的叶嘉莹离开祖国大陆时不会想到,再次回归故土时,已是26年以后。
1974年,叶嘉莹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北京,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30多年来,叶嘉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最新】,叶嘉莹领衔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从事“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工作。
【最新】6月1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亲自为叶嘉莹致送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
那一年,叶嘉莹88岁。
“我的愿望只是想把我自己心中的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作为一点星火,希望能借此也点燃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热爱古典诗词的一点星火,相信我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生命与智慧,必将在神州大地上展现出一片璀璨的光华。
”叶嘉莹说。
“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
”叶嘉莹,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摘编自《光明日报》【最新】5月12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中的“有心”一词含蕴深厚,包含了叶嘉莹先生在苦难人生中对诗词的坚守与热爱。
B.恩师古典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在给叶嘉莹的信中不仅对她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还对其开创一派词学有着深厚的期望。
C.从“独对寒灯苦母时”到“眼流涕泪心狂喜”,我们分明能够看到叶嘉莹先生的坎坷人生和投身祖国怀抱时的欣喜之情。
D.70年的教书生涯中,叶嘉莹先生为她的学生传道授业,他们无不从她的讲授中品味诗词之大美,体悟中华文化之深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交代“她满头华发,却散发着诗意的青春”,正好与文章结尾她那清荣、高雅的气质相呼应,塑造了叶嘉莹先生清俊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
B.因为挚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古典诗词,叶嘉莹先生以“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责任与坚守仍旧奋战在教育第一线。
C.回归故土的叶嘉莹先生,设立奖学金、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积极参与诗词文化的普及工作,受到了温家宝同志的亲切接见。
D.数十年的漂泊困苦和晚年设置奖学金奖掖后进,就是叶嘉莹先生“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的真实反映。
6.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标题“叶嘉莹——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门户石吴昌勇汉江由陕入鄂前,在陕南白河环环绕绕,被两岸青山搀着挽着。
白河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有条白石河,碎银一样的白火石铺满河床和河岸,太阳底下泛着银光。
和白石河齐名的,是县里当做景区打造的红石河。
红石河铺满赭红色的卵石,大小不一,密密麻麻,远看河水浸着石头激起层层细浪,近看俨然石头抬着河流一路欢歌。
红石河附近的村庄,百姓房前屋后尽是从河里捡回来的石头,柴垛一样码着,各家各户门前修着花坛,花坛四壁镶嵌着核桃大小,或拳头大小的石头,看上去亲切自然。
稍大一点的石头放在屋门口,当做凳子坐。
到了夏季,在屋外乘凉,坐着石凳摇着蒲叶扇,神仙一样快活自在。
在红石河中下游有个石梯村,一道名曰“阳坡梁子”的大山成为陕鄂分界线,山这边是陕南白河,山那边是湖北郧县。
相对于其他村组,这是一个好不容易有个平坦处的小山村。
镇上干部想,既然村子是湖北的老乡到了陕南的第一脚,就当做门脸一样建设,村子里的屋舍整整齐齐地建在路旁,徽派民居的建筑格调,门前有花坛,屋后是红石河,各家各户房连房,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很安静,也很悠然。
房子建好后,镇上想着得有点文化气息,让村子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动脑一想,首先想到的是红石河,以及红石河里一窝一窝的石头,于是就将重好几吨的大石头从河岸上搬进村子。
很快,这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石梯村,卧着的,躺着的,站着的,蹲着的,尽是各色各样的石头。
和花花草草在一起,石头就有了文化,也就成了一道自然景观。
老百姓都说,真真地没有想到,这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也能为村子壮门面。
日子一久,镇上又生出新主意,能不能借助石头把文化往家里送,让河里的石头学会说话,让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像样子的门户石,把核心价值观镌刻在石头上,让百姓出门进屋一眼就能看到石头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