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与外交二

合集下载

美国外交权之争

美国外交权之争

姓名:彭耀峰学号:3130103174专业:工科试验班(工学)美国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摘要在美国这样一个体制成熟的国家里面,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之争几乎贯穿于美国整个历史过程,不同的时期,两方优势各有不同。

随着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历各种各样的危机,总体来看总统从宪法的半阴影区取得越来越大的外交权,以至于国会主席声称,在外交上,美国的政治制度成为“选举出来的独裁制”。

尽管国会为了争取自己宪法赋予的外交权在不断抗争,但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动荡与危机的社会中,外交主导权或许还将长期站在美国总统的一边。

关键词总统国会外交权制衡美国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交由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执掌于联邦法院。

美国立宪者们意在通过权力分享的宪政安排来达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从而避免出现欧洲君主制的暴政政治。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美国这种宪政体制也经历了诸多变迁,这主要体现在立法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外交权力分配问题上。

由于美国司法独立,最高法院不愿意涉及政治问题,因此,总统与国会便成为美国政治进程中的主要博弈者和推手。

而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之争几乎贯穿于美国整个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总统与国会获得的外交权优势各有不同,但是总体上,总统的外交权在不断上升。

那么为何在美国这样一个体制成熟的国家里面,外交权却分配得这样不明不白,以至于总统与国会为了争夺自己宣称拥有的宪法赋予的权力而吵得不可开交?在孙仲老师的《美国政治文化中的现实主义》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美国政治中总统与国会双方争夺外交决策权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国会和总统对于外交权的争夺产生的原因,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一、美国的联邦宪法是高度概括性与总结性的宪法,不可能详尽地解释和分配总统与国会在外交上具体的权力分配,并且由于历史的不断前进,200年前制定的宪法也不可能预知以后在什么方面会造成总统与国会的外交权之争。

二、国父们认为,不管在行政首脑为世袭君主的政府中,授予君主缔约全权如何适当或安全,将此种权力授予任期四年的民选行政首脑则绝非安全和适当①。

美国外交政治

美国外交政治

国际恐怖组织,美国这个巨无霸在对付游勇散兵时的招数似乎不总是那么灵光。

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无赖”小国的问题,在美国自行做主的干预下,局势反而越来越乱,矛盾越来越激化。

美国逐渐意识到,实力不均衡的对手其实也是很难对付的。

第二,单边主义逐渐失去国内民意的推动。

从历史上看,美国民众对外交政策的态度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战争和危机的初期,民意高度一致,支持政府对外政策。

随着战争的延长和伤亡的增加,民意开始分化,反对该对外政策的民意开始增加。

随着美军在伊拉克的阵亡人数逐渐增加,美国社会和士兵家属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反战的呼声越来越大。

第三,布什的外交权利受到制衡,国会不愿再对总统言听计从,开始收回权力。

在布什的第一任期内,在“反恐压倒一切”的形势下,总统与行政当局在对外政策中的权利得到扩充。

同时由于共和党同时控制了白宫和国会,美国政治系统的立法对行政的制衡机制实际丧失效力,国会变成了给白宫的橡皮图章。

随着国内反恐威胁减弱,总统权威下降,越来越多的国会议员,批评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职责布什利用虚假情报,误导美国公众,将美国拖入另一个越战,要求其尽快采取措施,从伊拉克脱身。

2005年3月,布什提名鹰派色彩浓厚的博尔顿出任联合国大使可视为其单边作风的惯性表现,而国会迟迟不予批准。

2005年11月,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行政当局在2006年致力于让伊拉克部队维持治安,为美军的撤离创造条件。

国会的制约使布什在外交上无法像过去那样搞“一言堂”。

最后,共和党内部出现分化。

一部分人开始怀疑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而布什原来最坚定的支持者新保守派也对布什任人唯亲的做法、泄密案的发生不满。

布什收回对迈尔斯夫人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说明一向行事执著的他面对本党压力不得不让步。

日前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以民主党战胜共和党而告结束。

民主党在时隔12年后重新夺回国会参众两院控制权,改变了近年共和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政治格局,对美国未来两年政局走向无疑将产生持久而重要的影响。

美国国家主义对全球化的影响

美国国家主义对全球化的影响

美国国家主义对全球化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日益变得紧密联系。

但随着美国政治上的变化,美国的国家主义开始重新崛起。

这种持续的变化,对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非常巨大。

本文将探讨美国国家主义对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对全球贸易、外交政策、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一、贸易美国一直是全球化的旗手之一。

但是,随着美国国家主义的崛起,美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特朗普政府曾经宣布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口商品和外国投资。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导致国际贸易的增长放缓。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在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中采取强硬的立场,这也对全球贸易带来了影响。

二、外交政策美国国家主义的崛起也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特朗普政府破坏了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基础。

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协议。

这样做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和批评。

美国国家主义的外交政策也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其中包括对朝鲜和伊朗的威胁以及与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贸易争端。

这都对全球政治和稳定产生了影响。

三、文化美国国家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文化。

作为美国国家主义的一部分,美国强调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也导致美国对外文化输出的减少。

例如,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国家艺术与人文科学基金会”的资金,限制了美国对全球的艺术和文化活动的支持。

这种文化保护主义导致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下降,并有可能影响到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四、社会美国国家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国家主义立场导致了美国社会的极化和分裂。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稳定。

在国际上,美国的国家主义立场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全球社会变得更加不安和不确定。

综上所述,美国国家主义对全球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格局,而且影响了全球文化和社会。

针对这些挑战,全球社会需要寻找解决方案,重建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政治斗争与外交手段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政治斗争与外交手段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政治斗争与外交手段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美国的命运,也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政治斗争和外交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究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

一、政治斗争美国独立战争之所以能够获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治斗争的成功。

美国13个殖民地在战争初期一度没有形成团结的力量,各个殖民地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和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布莱顿大厦会议是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的一件重要事件,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英国政府试图强制殖民地履行“茶Act”(茶叶法案)之后。

各个殖民地的代表齐聚于此,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恢复其利益与权利。

在此后的几次会议中,各个殖民地开始设法联合起来对抗英国政府。

1775年的第二次大陆会议则作出了“美国联军”的决定,开始保卫自己的利益并进行对英国政府的反抗。

此外,政治斗争中的舆论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公开发表的一些刊物,如《常识》和《自由之声》等,帮助着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舆论战。

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选为“美国陆军总司令”,他在战争前期得到有力的支持。

他善于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与能力邀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战争,进一步加强了政治斗争的力量。

二、外交手段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外交手段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776年7月4日,美国代表在费城成立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发表《独立宣言》,并向世界各国发出外交信函,宣扬民主、自由和独立的理念。

美国还在欧洲国家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外交活动,努力争取他国对自己的支持。

经过不懈的努力,美国终于在1778年取得了法国的支持。

法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对美国的独立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此外,美国还和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其中,和荷兰的外交关系尤为重要。

荷兰人民和政府在政治、经济上给予了美国支持,这为美国在战争中获得了重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备受关注。

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由三个分立的政府机构组成的制衡制度,而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则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宗旨的现实主义。

本文将从美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美国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是一种由三个分立的政府机构组成的制衡制度,分别是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这三个机构都有着不同的职能,相互制衡,实现权力的分立和限制。

行政机构主要由总统和内阁构成,负责实施国家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立法机构则是由议会组成,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议会主要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行使预算和税收审批等职能。

司法机构则由联邦最高法院和其他联邦法院组成,主要负责处理联邦法律案件。

美国政治制度的分离和制衡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保证政府的平衡和稳定,并且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但是,这种政治制度也导致了政府的决策速度较慢,难以做出迅速的反应。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政策。

这种政策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制定决策时必须站在国家利益和力量平衡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大和保护国家利益。

美国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重心和优先级。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外交重点是执行孤立主义政策,避免参与欧洲战争。

而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重点转移到了遏制共产主义和推广民主的冷战时期。

在90年代,美国的外交重心又从冷战转向了推动全球自由贸易。

当前,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围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推广民主展开。

美国在多个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联合国、北约等。

同时,美国也通过自身军事实力和外援政策来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

总结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对全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国政治制度的制衡和分权体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美国外交政策一直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各个时期面临的挑战和重心也不断变化。

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读后感

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读后感

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读后感读完关于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的相关内容,就像是看了一场超级复杂又刺激的大戏,而美国就像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戏精”上身的主角。

一、政治:乱中有序还是有序的乱?美国的政治那叫一个热闹。

从三权分立说起吧,立法、行政、司法本该互相制衡,可有时候感觉就像三个小孩在抢玩具,吵得不可开交。

总统和国会之间,今天这个法案吵翻天,明天那个政策互相使绊子。

政党政治更是像一场无休止的拔河比赛,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斗争,有时候真不是为了什么高大上的国家利益,倒像是为了斗气。

就像两个争强好胜的邻居,你说往东我偏往西,结果很多时候政策推行得磕磕绊绊。

不过呢,这种看似混乱的政治体制也有它神奇的地方,这么多年了也还能勉强维持着运转,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乱中有序?但我看更多是有序的乱,毕竟普通老百姓有时候被这些政治闹剧搞得晕头转向。

二、经济:强大又脆弱的巨人。

美国的经济那可是个庞然大物。

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里就像个“老大”,全世界都得听它的。

华尔街那些金融大鳄们,玩起钱来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制造出巨大的财富泡沫,一会儿又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也是厉害得不行,像苹果、谷歌这些公司,简直就是科技界的“超级英雄”。

但是呢,这个经济巨人也有它脆弱的一面。

贫富差距大得吓人,富人们住在豪华别墅里,穷人们可能连基本的医疗和住房都成问题。

而且一旦经济危机来临,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就更惨了,感觉就像一座大厦,外表看起来金碧辉煌,其实地基下面已经千疮百孔了。

三、外交:世界警察还是世界麻烦制造者?美国的外交就更让人捉摸不透了。

它老是号称自己是“世界警察”,到处管闲事。

一会儿跑到中东去打仗,美其名曰反恐,可最后呢?把中东搞得一团糟,自己也深陷战争泥潭。

对别的国家的内政也是指手画脚,好像自己就是全世界的裁判。

这种到处插手的外交政策,有时候感觉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到处惹是生非。

它和盟友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今天称兄道弟,明天可能就因为一点利益分歧而闹别扭。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

导言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一、一项政策是如何成为法律的?二、分权制下三大系统如何工作第一讲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传统——回顾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外交一、孤立主义与相关原则二、历史的转折第二讲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一、美国是如何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二、美国与凡尔赛和约第二讲: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一、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一般特征1、美国外交对经济领域非常关注2、美国政府积极干预国际市场竞争3、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美国的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二、胡佛与美国二十年代的经济外交1、重视经济与商业活动2、强调美国应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主张美国商业界面对国际竞争时要合作4、主张美国政府要与商业界提供帮助三、反对外国垄断原材料价格1、认为外国垄断对美国经济与消费者造成损害(带有孤立主义倾向的观点)2、英国的史蒂文森法(1)史蒂文森法由来与内容(2)史蒂文森法对美国的影响(3)建立原料储备库(4)评价:其实质是保护美国企业的利润四、形成控制对外贷款投资的政策五、金融界与制造业的矛盾2、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出口3、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贷款五、美国的战争债务政策第四讲罗斯福与中立法一、有关中立法的争论及历次中立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论战2、1935年临时中立法3、1936年中立法、1937年中立法二、1939年中立法与美国国会政治第五讲杜鲁门主义与遏制战略一、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2、美国继续维护雅尔塔体制的困难3、美国国内形势二、凯南的遏制战略与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杜鲁门主义的理论基础--遏制战略3、再谈杜鲁门主义(这是遏制战略的第一次运用)4、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战略5、政府内外的不同意见三、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1、冲击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重要事件2、NSC 68号文件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4、在全球遏制战略问题上的争论5、共和党的态度五总结和评价遏制战略1、杜鲁门时期奠定了以后美国外交和战略的基本原则--遏制战略的地位。

国际政治:解读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

国际政治:解读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

国际政治:解读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个大国的外交政策对于国际格局和全球局势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研究并解读一些重要大国的外交政策,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

通过对其外交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国的外交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美国一直以来在外交上扮演着主导地位。

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围绕着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全球稳定和推动民主自由价值观传播展开。

美国注重维持盟友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同时也在许多地区参与军事行动。

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在经济实力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中国采取了一种非干涉原则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中国注重推动地区合作,提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以及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着重于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增强国际地位和保护本国利益。

俄罗斯采取坚定而独立的外交立场,注重发展友好关系并扩大对外影响力。

此外,俄罗斯还特别注重与其近邻国家以及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合作。

欧洲联盟的外交政策欧洲联盟是一个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经济和政治联盟。

欧盟在外交政策上强调共同行动和一致性,并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盟通过发展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开展经贸合作以及参与全球问题解决等方面来实现其外交目标。

尽管欧盟成员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它们仍然努力寻求共同立场并发挥影响力。

结论通过对这些大国外交政策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国家在推动自身利益、维护国际秩序以及促进全球稳定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战略和做法。

同时,这些大国之间也会因为利益冲突而产生紧张关系,并在某些全球性问题上形成竞争态势。

了解和理解这些外交政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世界格局、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国际合作和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重点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重点

美国外交政策复习资料研究美国外交的两条线索:1.外交思想●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分界:1898前孤立主义主导1898后国际主义主导:1)西奥多·罗斯福——现实的国际主义2)伍德罗·威尔逊——自由的国际主义3)20S——独立的国际主义4)30S——孤立占主导(孤义和国义的较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美国放弃孤立主义,选择国际主义(1898-1941:美国外交思想摇摆期,各种思想的角逐)2.外交政策(复习思路:人,时间段,政策)●1776-1898 大陆扩张(注重外交思想及其指导原则)(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计划》是美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政策文件,它确立了美国外交的指导原则。

其指导思想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

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内容包括: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

其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力的原则。

此《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的结合。

(2)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辞》提出了孤立主义准则,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方针政策,成为美国历史上重要文献。

美国的孤立从未不是对外界的绝对隔绝,它具有相对的含义:①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②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③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④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积极的战略进攻,其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⑤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3)中立政策为了回应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中根据法美盟约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华盛顿代表美国于1793年4月22日发表《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规定美国公民不得参加交战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禁止同交战双方进行走私贸易。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影响力,成为美国政治家和外交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外交政策不断演变,其影响至今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一、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陷入了一片废墟。

欧洲各国经济遭受极大破坏,战后恢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各国提供财政援助,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稳定欧洲地区政治和经济局势。

美国在此次外交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欧洲提供了经济支持,还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它为后来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北约成立冷战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北约作为美国在欧洲的组织策略,旨在通过集体安全机制,加强欧洲防务,并防止苏联在欧洲的扩张。

北约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加强了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策略的重要一环。

北约与苏联的竞争和冷战之后的持续影响,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中东政策转变在冷战的影响下,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许多转变。

如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是围绕着利益和安全展开的。

但是,在冷战期间,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反共为主,支持阿拉伯国家抵御苏联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国与伊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伊朗和美国关系的紧张愈发显著。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四、“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为了重振经济,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供给侧革命”,并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自由主义”政策。

“新自由主义”包括放松管制、降低税收、缩减社会福利、鼓励企业进行自由竞争等政策。

这种政策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还推动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美国20世纪的外交政策与战略思维

美国20世纪的外交政策与战略思维

美国20世纪的外交政策与战略思维20世纪是美国历史上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发生显著转变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实力。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美国总统们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全球秩序。

本文将探讨美国20世纪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的演变,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孤立主义,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冲突。

这种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美国要保持中立,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不进行任何扩张或干预活动。

这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相对保守,反映了美国在当时文化和政治上的态度。

美国在20世纪的头几十年里,对于加入任何国际联盟或组织都持谨慎态度,这也是该国许多人所赞同的。

然而,二战的爆发和德国与日本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模式。

面对战争的威胁和他国的军备竞赛,美国开始采取另一种外交政策:干预主义。

干预主义意味着美国要更积极地参与世界事务,并且要确保全球的稳定和秩序。

这一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通过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来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

冷战期间,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进一步演变为强权主义,这种模式认为使用强大的武力和威慑力量是保卫自身利益和全球秩序的有效手段。

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支持这种强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包括与苏联的核武器竞赛。

随着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再次经历了重大变化。

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领导下,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转向了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意味着通过国际合作和协作来解决全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国际安全问题等。

此外,美国政府也要求其盟友和国际组织承担更多责任,共同维护全球秩序和稳定。

这种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主要受到民主党人的支持,反映了美国在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价值观。

然而,在21世纪初,随着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美国再次寻求采用强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思维。

这种强权主义的外交政策是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和美国在全球的垄断地位。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孤立主义是美国独立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奉行的、一种避免涉足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反对欧洲干涉美国事务,并不与任何欧洲列强结盟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从其一诞生便具有多方面的两重性:它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美国为谋取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优选择;它既是一种被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一种进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它既有躲避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防止战争引火烧身、维护国家独立与自强为消极防御的一面,也有独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积极进攻的一面。

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

美国开始发展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它当然不利;第二,从空间上讲,孤立主义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则不包括这个原则;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演变。

史学界一般把华盛顿总统在1793年英法战争时发布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发表的著名《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外交原则作为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发端。

从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第二阶段,从1823年《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已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国成为纵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的帮凶。

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埋葬了孤立主义,跃然登上领导世界的政治舞台,欧洲中心格局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随着美利坚民族的日益成熟,“使命”意识日益扎根于美国人的民族意识之中。美国学者莫雷尔·希尔德在《文化与外交》中说到:“研究美国外交的出发点是美国人这样一种信仰——在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美国享有一种任何其他国家都不享有的特殊使命。”
二、
早期的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其一是孤立主义,其二便是扩张主义。二者虽看似水火不容,却同时主导着美国早期的外交政策。
无论是“尼克松主义”还是“单边主义”,都是美国在感受到危机时,对自身霸权地位的稳固政策,美国需要领导世界,拯救世界,他就必须维护好自身霸主的地位,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对外政策。正如中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改革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或主导者。而美国为了巩固霸权地位,绝不容许有第二个国家分庭抗礼,于是采取了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对中贸易战。
而是美国应当担负起推动世界民主化的使无论是尼克松主义还是单边主义都是美国在感受到危机时对自身霸权地位的稳固政策美国需要领导世界拯救世界他就必须维护好自身霸主的地位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对外政策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
中美贸易战是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中国“入世”后,随着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也有所增加,其中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美国为什么要紧盯着中国不放呢?这与美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外交政策有关。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来到美国大陆的移民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清教徒,他们给这片土地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宗教文化。“上帝的选民”是他们所信奉的基督教所给予的思想,第一批横渡美洲大陆的移民以“上帝的选民”自持,因此他们在建造完成这座“山巅之城”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复兴世界的使命感。

奥巴马时代美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

奥巴马时代美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

奥巴马时代美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任职两届总统期间,奥巴马一直致力于推动美国的政治和外交政策。

他的职业生涯中有着太多的经历,因此,他对于国内和国际问题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相比其他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更加注重对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尊重,并且力求达到和平共存和合作共赢的目标。

同时,他还着重加强同盟国家的关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美国领导力和威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政治与外交政策。

奥巴马时代的国内政策奥巴马当选总统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和战争阴影下。

他上任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旨在促进美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

首先,他推动了医疗改革。

奥巴马总统认为,让每个美国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他致力于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并且向每个美国公民提供保险。

虽然在实践中,这项政策遭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但是它为美国历史上的医疗保险奠定了基础。

其次,奥巴马在经济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

他推动并制定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以挽救美国经济。

这项计划主要包括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对于失业人员的援助等等。

奥巴马时代的外交政策在奥巴马的国际事务政策中,他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互利。

他认为,美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并且通过合作,共同投身于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中。

首先,奥巴马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通过谈判达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经济协议。

这些协议展示了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愈加密切的关系,并且为美国的品牌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其次,奥巴马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推动了多项国际安全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奥巴马的军事政策也是一部分,他在平民伤亡方面比前任总统更加谨慎、慎重。

再次,奥巴马强调人文和文化交流。

他认为,通过文化交流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彼此,并且为了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而进行协商和合作。

双层博弈理论内政与外交的互动模式

双层博弈理论内政与外交的互动模式

双层博弈理论内政与外交的互动模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双层博弈理论,特别是其在内政与外交互动模式中的应用。

双层博弈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框架,为理解国家行为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理论强调,内政与外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

通过双层博弈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制定者的决策逻辑,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产生影响。

在双层博弈理论中,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被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国内层次上,政治力量、利益集团、社会舆论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制定过程;国际层次上,国家间的互动、国际制度、国际环境等因素则对国家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这两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和博弈,构成了双层博弈理论的核心内容。

本文首先将对双层博弈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其发展历程和基本框架。

然后,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双层博弈理论在内政与外交互动模式中的实际应用。

这些案例将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制定过程,以展示双层博弈理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我们将对双层博弈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探讨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双层博弈理论的视角,进而深化对内政与外交互动模式的认识。

我们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双层博弈理论的核心要素双层博弈理论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内政治层面和国际政治层面。

这两个层面在双层博弈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决策。

在国内政治层面,双层博弈理论强调国内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和互动。

这包括不同政治党派、利益集团、社会舆论等多种力量之间的竞争和协商。

这些力量在国家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博弈和互动直接影响着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国内政治层面的博弈和互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社会结构等。

在国际政治层面,双层博弈理论关注国家之间的博弈和互动。

美国对外战略

美国对外战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世界
卡特上台后提出“世界秩序战略: (1)把美、欧和日的三边合作作为美国对外 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2)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 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 (3)把缓和东西方关系最为“首要目标”。 (4)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合作关系。 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 两国正式建交。 (5)提出人权论理,大搞人权外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的主线是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从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到现在,美国各届政府的外 交战略也常有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世界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和扩展 1945——196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二)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略 —— 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3.美国全球战略再度扩张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这一阶段,美国对外交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 由“缓和”转为“新冷战”,全球争霸态势呈现美 攻苏守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美国趁苏联东欧改革, 国内混乱的机会,对其实施政治、经济、外交影响, 促使40多年的对手走向瓦解。
威尔逊
在世界的中心地 义 大 旗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二战前美国外交的历史演变
4.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 开始真正掌握世界的话语权
1941年,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国开始了全球 介入的外交时期。因二战加速了美国的发 展,最终成就了这种介入。美国凭借政治、 经济(美元)和军事(原子弹)开始谋求 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 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 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

论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道德、文化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提供更为详细的解析。

1. 经济因素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外交政策决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美国政府会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包括促进国际贸易、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等。

此外,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在外交政策中得到了较高的重视。

美国会调整相关政策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制定“出口管制”政策来限制向敌对或有威胁的国家出售技术或商品。

2. 政治因素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与国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选举周期、利益团体的影响、国会的立场以及媒体的报道都会对外交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此外,美国政府也会根据其他国家的政治立场作出反应。

例如,在与叙利亚和伊朗交涉时,美国政府会考虑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治动态,并据此作出决策。

另一方面,美国还定期与盟友和其他国家进行高层会晤,以解决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共同关注。

3. 道德因素美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其外交政策的决策。

例如,美国政府为了维护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可能会支持其他国家的民主革命活动,或在有危机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美国在海外的行动,例如支持反恐,推行民主等也都是基于道德价值观的因素所决定的。

4. 文化因素5. 安全因素美国的安全利益也是其外交政策的决策因素。

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其国家安全,包括进行反恐行动、军事扩张、制裁对手等。

对于那些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国家,例如伊朗、朝鲜、俄罗斯等,美国政府的反暴力计划中会考虑所有的安全因素,直至决定采取行动为止。

总的来说,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面对来自多个领域的挑战和竞争,这需要美国政府对多种因素进行权衡和决策,并做出最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方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件: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二)大国外交(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件: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二)大国外交(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
2021届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专题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2021届二轮复习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主题一 民主政治——在曲折中逐渐完善 主题二 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
备知识·成线面
四、具体表现 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
系;不结盟政策 五、主要成就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 会议;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法,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 交;
③开展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新教材·新观点
变式训练
1.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 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年份 建交国家
1949 10
1950 9
1951 1
1952 0
1953 0
A.继续采取“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变式训练
A.为打破国际困局进行灵活调整
B.固守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
C.带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超越
A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一边倒”的必要性和影响 命题点二 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命题点三 冷战形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命题点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真题感悟
1.(2019·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 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年底至1964年初,外交部部长陈毅陪同国务院总理周恩

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与外交政策

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与外交政策

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与外交政策
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方式,而外交政策则是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方式。

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各有不同,在此文档中,我们将讨论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

美国
美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政权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独立的机构。

美国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为核心,并倡导自由贸易和民主价值观。

中国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中国领导。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为主导,推崇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德国
德国是一个联邦议会制共和国,政权分为联邦和州两个层面。

德国的外交政策强调与欧盟成员国的合作,维护欧洲一体化进程,
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事务。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权由总统和议会共同组成。

俄罗
斯的外交政策着重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地区稳定,同时注重与周边
国家的合作和对外贸易。

巴西
巴西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政权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独
立的机构。

巴西的外交政策注重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议程。

除了以上提及的国家,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以实现国家的利益和国
际间的和平与稳定。

参考文献
- Data source 1
- Data source 2 - Data source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以撰写信史为目标
一、秉笔直书的记事原则
1、“书法无隐”

“书法”: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
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
”;
“隐”即隐瞒。

书法无隐即指史家撰著史书时不会因种种原
因而隐瞒史实、颠倒是非,凭一己之好恶去评价
事件和人物。

“书法无隐”强调的,是指史家记事不隐其
而在悠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中曾经出现过的人
们的活动及其原因与结果,总是会引起今人的关
注、回忆和兴趣。 第三,史学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悠长、恢宏的 思考时空和丰富、纷繁的思考对象,而且可以由 此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进而积极参
与现实的历史运动。


2、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1)是认识历史的基本途径。


(2)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3)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记录和纽带。

(4)还是人生修养的重要的教科书。
三、读史明道与人生修养
读史同人生修养的关系:

1、中国史学有久远、深邃的人本主义渊源,
例如在正史的书写传统中,史家把形形色色的历 史人物按社会角色序列、事功序列、道德序列分 类立传,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

2.从实践上看。史学的求真,是史学家在学 术追求上的实践。史学的经世,是一切运用历史 知识、历史经验、历史智慧于现实历史运动的人 们的实践,其中也包括史学家所作的努力。

3.从全局上和本质上看,中国史学上确有曲 笔作史现象的存在,但直书总是为人们所称道, 而曲笔历来受到人们的揭露和批评。

4.史家的职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 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 。这两种联系,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本质的关 联,即在史学的信史原则和功能信念上统一起来 。可以这样认为:揭示出这种联系,就是从一个 重要的方面揭示出中国史学的总相和特点。
体在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中国文
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

( 2)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语言文字和学
术传统都具有自身的连续性。这主要表现在:一
是“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未曾发生 爆发性的断裂现象”;一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传统从未中断”,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历代的历 史记录和历史著作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史学家一方面对他笔下的历史人物采取批判
的态度,一方面又对他们倾注着自己的感情,二 者有机结合,使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再现在读史 者的面前,可听其言,可观其行,进而如刘知几 所说,“可以诫世”,“可以示后”。因此史学
对于人生修养有极重要的关系。


2、通过读史而促进和提高人生修养,这在 中国历史上有久远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申叔 时就建议用史书来教导太子修身与立事。
心史观的影响。当然,从整体上看,这些局限性 大多是时代使然,后人应对其作历史主义的分析 。
第三节 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
一、经世致用是史学之社会性的必然要求


1、史学之所以能够经世致用的原因:
第一,史学能够延伸人们思考的时间范围,扩
大人们视野的空间世界。

第二,由于历史同现实本有天然的联系,因

6.隋唐至明清,史官除前已有之的起居注官
员,隋唐至宋辽金有著作郎、佐著作郎外,唐五
代宋辽金的史官称监修、修撰、直馆、修国史、
同修国史。元明清以翰林院学士兼任史职,称总
裁、修撰、编修、检讨;另外,清国史、实录、 方略、律例等馆各有总裁、提调、总纂、纂修、 协修。
(二)中国专职修史机构的发展


1.东汉时的兰台和东观,是较早的修史场所。
道义, 而应借事表达史家的善恶褒贬, 并不在于 记叙本身应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一致。

2、秉笔直书


直书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第一,“按实而书”,杜绝“泛论”;


第二,“叙述当时,务在审实”;
第三,“他善必称,己恶不讳”。
二、以信史为追求的目标


1、信史的四条标准
一是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 二是求信、求真、弃奇的原则; 三是明了史事始末原委并作合理的编次; 四是把握评价史事的准绳。
2.魏、晋时期,开始明确了职掌修史的部门。魏
明帝时,中书省是职掌修史的部门。至晋惠帝时,改
由秘书省职掌修史事务。

3.北齐有时把属于秘书省管辖的著作省(或作
著作局)称为“史阁”或“史馆”,这是“史阁
”、“史馆”名称最早的由来。

4.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皇朝正式设
立史馆于禁中。从此,史馆作为历代皇朝的主要


2、重视修史
通过史官、史馆等制度以及私人撰史,中国形 成了源远流长且不间断的修史传统,并且中国古 人对历史传承文明的意义也有着清楚的认识。这 对中国的文明传承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文
反映,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这是中
华文明的一大特点。
二、官修史书的传统
修史机构,经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
有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

5.元、明、清三朝的主要修史机构,都与翰 林院有一定的关系。元朝设翰林兼国务院,置修 撰官等职,掌修史事宜;明朝的修史机构则由翰 林院兼掌,置各级史馆负责修史;清设置内阁、 翰林院,各司其事,翰林院下置国史馆、起居注 馆,设各级史馆、修实录、史志、起居注。
第五章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在长
期的发展中,中国史学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
的优良传统。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最重要的有重视修史 、追求信史和经世致用等三个方面。
第一节
重视修史的传统
一、重视修史与文明传承
1、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 1 )从历史全局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
主要受到“礼”的约束,秦汉以后又受到“名教
”思想的束缚。
其次,中国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其占主导地 位的观点,先是天命史观,后是英雄史观,因而 不可能对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有真正的认识。

再次,中国古代史官和史家对有些历史事件
的记载和判断,大多是“颠倒”的,从而模糊了
事物的本质。

总之,中国古代史家都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唯
史务者皆出于他官,而太史不复掌史事,仅限于
天文历法职掌范围。

4.东汉班固以兰台令史之职撰述国史,三国
魏明帝时史官称著作郎。晋时,改称大著作,专 掌史任,后增设佐著作郎。南朝梁陈又置修史学 士。

5.唐代正式设立了史馆,史官制度趋于规范 化。自史馆设立而以宰相监修史事,于是著作局 始罢史职,这是古代史官制度的又一重大变化。


(一)史官制度的发展
1.《周官》、《礼记》等书记载了许多史官
名称,如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
等,他们职责不同,如“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史官。春
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有史臣的建置。秦、赵史官,
又有御史之名。秦国还有太史令之职。

3.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置太史令。其后,知

3、史学对于人生修养的重要,还在于史学 有益于人们的蓄德与明道。修身与立事、蓄德与 明道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但并不相同。
第四节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
史学的求真与史学的经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从理论上看,史学的经世以求真为前提,凡 对史事采取轻浮的、曲解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和 做法并用以比附现实,既违背了史学求真的原则 ,也失去了史学经世的基础及其本来意义。
三、私人著史的传统


私人著史成就巨大的原因:
1.出于皇命; 2.补史官之失; 3.史家出于发展史学的自觉意识; 4.史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撰述旨趣所 驱动。
私人史著的特点:
1.贵自得之学,重别识心裁。 2.史家视野开阔,史书内容广泛。 3.大多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 4.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 5.创造性十分突出,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2、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作出的努力: 第一,不徇人情,坚持实录精神。



第二,正确对待事实、褒贬、文采三者之间
的关系。
第三,全面判断国史、野史、家史的价值。
第四,考证前史,祛疑存信。

第五,自觉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
尽其“天”而不益以“人”。

3、历史局限性

首先,在历史记载方面,先秦时期史官记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