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课文的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的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的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的结构分析
一、层次结构
1、《望岳》:
第一层:前四句为一层,着力写出了泰山的整体形象。

第二层:后四句,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春望》:
第一层:前四句,写出了国家在战火中的破败,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

第二层:后四句,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3、《石壕吏》:
第一部分:(1~4句)写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5~20句)写老妇家的不幸遭遇。

第三部分:(21~24句)写饱受战祸的家庭又遭不幸。

二、中心思想
《望岳》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春望》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石壕吏》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诗三首为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其一。

1杜甫诗三首原文1、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诗三首对照译文秋兴八首(其一)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登高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咏怀古迹(其三)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珮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内容梳理

杜甫诗三首一、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 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二、关于作品《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

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这三首诗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三、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

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5《杜甫诗三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5《杜甫诗三首》

第5课杜甫诗三首一、实词1.一词多义①语错误!②哀错误!③独错误!④向错误!点拨①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名词,谚语,俗语/动词,读yù,告诉,相告②悲哀/怜悯,同情/哀叹,惋惜/痛哭③形容词,单独/名词,老而无子者/副词,仅,只有④介词,对着/介词,朝向/介词,接近/连词,假如/副词,刚才2.古今异义①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去.紫台连朔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①“省”古义:曾经。

高二杜甫诗三首

高二杜甫诗三首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 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 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悲自身遭遇之苦,也悲国家时运之艰难。 苦恨源于老病孤苦,国家动乱却不能为国 效力,壮志难酬。
(三)结构分析
仰视 首联 俯察 写景 江水洲渚 无边的落木 不尽的江水 仰视 颔联 俯察 悲秋作客 颈联 抒情 尾联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情景交融,气象恢宏 云天秋风
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 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此时,他贫病交加, 壮志未酬,好友李白、高适、严武也相继辞世。为了排遣 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 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二)内容分析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 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 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 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 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 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风 登 急 高 杜 天 甫 高 猿 啸 哀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
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共写了几种 景物? 有何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
背景材料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 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 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 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 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 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 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 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 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 何极!—清·蒲起龙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1. 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 课 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 文 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 分 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 析 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
.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 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 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 秋天。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 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 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 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杜甫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选取了杜甫三首代表作《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展示了杜甫诗歌中的豪放与激情,以及哀怨与乐观并存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探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特点和主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诗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杜甫《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三首诗歌的艺术特点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解读杜甫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并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态度。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歌:《登高》、《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

2.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和好奇心。

•分析法:逐行或逐句分析诗歌,解读其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互相交流,拓宽思路。

•归纳法: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杜甫的诗歌特点,梳理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杜甫的肖像或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杜甫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对古代诗人的好奇心。

2. 分析《登高》(30分钟)(1)朗读和感受首先,请学生自行阅读《登高》,然后按照节奏逐句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豪放和壮丽。

(2)诗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意象和修辞手法。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杜甫对社会现象的态度。

3. 分析《月夜忆舍弟》(30分钟)(1)朗读和感受让学生自行阅读《月夜忆舍弟》,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诗歌,让全班感受诗歌中的哀怨和离别之情。

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作者,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第二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内容感知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是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的作品。

诗人一生潦倒,晚年更是穷愁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寂寞。

《秋兴八首〔其一〕》是组诗的第一首,写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抒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全诗境界壮阔,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一方面是“恨帝始不见遇〞,另一方面也包含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后者也正是千百年中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因而,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登高》为重阳节登高咏怀之作,前四句写秋景,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

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二、例题解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指点迷津: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流寓西南,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诗以首句“江汉〞为题,正是漂泊转徙的标志。

分析时要抓住“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的特征,“片云〞多有随浮无定之感,“孤月〞“落日〞“秋风〞那么多有黯然冷落之意。

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那么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 杜甫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 杜甫
这时你感到的就是声声嘶啼和那躁动的急舞与那粗重悲壮的震撼之音!! 这不是一个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号哭吐,因为这是“无边”与“不尽”的铺天盖地的震慑与悲怆。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痛,一个伟大民族沉沦的悲痛。时间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万里一片都是苦难。 这是哪个民族的不幸? 哪个民族有这样的不幸? 这只能是伟大的唐朝的不幸! 是的,一个伟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厦正在崩塌,正在轰毁,那钢骨折断之声如天崩地裂! 再回头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独,颓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着。他目击,他亲临,他逃亡,但千里万里都只共演奏着一样的悲剧,他又彷徨于无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静在悲怆之中……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 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例如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白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个“一”字,一个“独”字,将王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语,就显得更加的孤愤悲壮。因此弘历在《唐宋诗醇》中忍不住赞叹:“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坡,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为第一。”

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详说课件

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详说课件

诗前两联写景,为登高见闻。诗人以悲 凉的秋景、深沉的感受、凝重的语言,表现 这悲秋意境。后两联述怀,诗人将万千愁思 发诸笔端,沉郁顿挫,既有身世潦倒之情, 又赋伤时忧国之意,人生太多苦难一时充塞 于天地之间。 此诗八句皆成对偶。粗看,首尾好像无 对;细品,“一篇之中,句句皆律, 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明人 胡应麟誉其为“旷代之作”。
登岳阳楼
【诗歌阅读】
【诗歌赏析】
大历三年冬,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 泊江湘。暮冬流寓岳州。杜甫曾两次登岳 阳楼。全诗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与 诗人悲凉身世及他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 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思想内涵。诗 歌写景抒情擒纵自如,卷舒随意,充分表 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将美人交付画工遴选,颈联凸显昭君 怨恨的同时,不忘讥刺汉元帝的昏庸。诗 人曾因上疏救房琯而被罢官。故二人遭遇 有相似处,因而咏之以寄慨。尾联宕开一 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 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结尾两 句,有议论点题之意,“千 载”而下,怀才飘零,终归 不遇实在多多。
【每诗一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抒悲,可谓字字血泪。登高远眺, 天地一儒;临风怀想,家国两伤。再加上 因病而断酒,怕是时日无多。 诗人此番登高悲秋已难排遣。其 中“艰难”二字,语意双关,既 有对自我命运坎坷的归结,又有 对乱局生民涂炭的忧患。收结处 真是无限凄凉。
古人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 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重阳节时,诗人 登高抒怀之作。时杜甫56岁,寓居长江边 的夔州,且身患重病。 为排遣郁闷,他蓬头垢面, 抱病登临山顶。夔州江边, 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江水 东逝,孤鸟盘旋,猿鸣或闻。 老人百感千愁顿时涌上心头。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知识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资料专题杜甫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2.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4.背诵这三首诗歌。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作品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作者简介
杜甫(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 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 入蜀,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 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经 历坎坷,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亡颠沛,之后定居成都。 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因贫病而死。
3.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登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 分析。
① 表现在内容上。 本诗主要内容是诗人登高临远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见,风急天高、鸟飞回、落木长江、 高台,一幅宏大悲凉的秋景图;所闻,猿啸哀、萧萧下、滚滚来,一段雄浑悲切的哀音; 所感,悲秋、艰巨苦恨、潦倒,一股阴郁低沉的无奈感。诗词内容包含顿挫之感。 ② 表现在意境上。 风是急的,天是高的,渚是清的,沙是白的。写的意境都是以浅色、冷色为主,营造苍 白广阔的氛围。落木萧萧而下,长江滚滚而来,拟声词的使用使具体事物扩大化,有张 力。落木不止一处而是一大片,长江不止一支流而是整个河流,给人一种深远磅礴之感, 气势雄伟。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凋(diāo)伤 万壑(hè) 琵琶(pí pa) 省(xǐng)识
萧(xiāo)森 朔(shuò)漠 猿啸(xiào) 千载(zǎi)
塞(sài)上 青冢(zhǒng) 渚(zhǔ)清
暮砧(zhēn) 环珮(pèi) 潦(liǎo)倒
二、阅读思考
1.《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2.《咏怀古迹》(其三)题目中为“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无诗 人的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中的“咏怀”不符? 3.《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 抒发这两种情怀的? 4.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登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高二语文配套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ppt(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高二语文配套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ppt(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4
导记·晨读晨练
第5课
【语言识记】
1.字音识记

(1)凋.伤(diāo) (2)萧.森.( xiāo sēn ) (3)砧.( zhēn )
课 栏 目
(4)明妃.( fēi ) (7)环珮.( pèi )
(5)朔.漠.( shuòmò) (8)鬓.( bìn )
(6)青冢.( zhǒnɡ ) (9)潦.倒( liáo )
3.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开 关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0年10月2日
第5课
10
导记·晨读晨练
第5课
【常识常记】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
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

开 的七言律诗。

2020年10月2日
13
导读·边学边思
一、词句梳理
本 课
1.古今异义
栏 目
(1)塞.上.风云接地阴
开 关
第5课
第 5 课 杜甫诗三首
——诗圣的忧思
【学习重点】
本 1.记:背诵这三首诗,积累杜甫的名句。
课 栏
2.读: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深沉的苦
目 开
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关 3.练:把握诗歌中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4.写:把诗歌改写为散文。
2020年10月2日
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2020年10月2日
11
导记·晨读晨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jiɑoxumudi
1.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风格
【作者简介】
zuozheji,在成都被严武
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
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
杜工部。 杜诗现存1400多
首,其诗深刻反映了唐代安
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
将美人交付画工遴选,颈联凸显昭君怨 恨的同时,不忘讥刺汉元帝的昏庸。诗人 曾因上疏救房琯而被罢官。故二人遭遇有 相似处,因而咏之以寄慨。尾联宕开一笔, 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怨 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结尾两
句,有议论点题之意,“千 载”而下,怀才飘零,终归 不遇实在多多。
【每诗一题】
杜 甫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译:白露下降,漫山遍野枫树凋零, 巫山巫峡秋天景象萧瑟阴森。峡中江水汹涌, 滔滔连天;塞上风云阴暗,沉沉贴地。秋菊 两度盛开,我再次洒下追忆往日的眼泪;孤 舟一叶靠岸系绳,牵动我对故园的思念。黄 昏,白帝城高处,听砧声 四起,急促而繁密;妇女们正 拿着刀尺,为在外的亲人赶制 御寒的衣服。
此诗八句皆成对偶。粗看,首尾好像无对; 细品,“一篇之中,句句皆律,
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明人 胡应麟誉其为“旷代之作”。
【每诗一题】
谈谈诗人“登高”而生的情怀。
诗人独自登高,面对萧瑟秋天。顿生 长年漂泊,举目无亲,晚年病苦的愁绪。 而国势艰危,仕途坎坷,更让人难易排 解。忧国伤时悲己,是诗人挥之不去的 情怀。
【每诗一题】
诗人怎样触景伤情?请具体赏析。
答:诗人所见之景有“丛菊”“孤舟”,所 闻之声有“暮砧”,所联想之物有“刀尺”等, 逐一捕捉,展开常见的生活图景,引发真切、 生动的,令人唏嘘不已的“故园”情怀。因物 寄兴,情思便有所附丽;又情因景生,景物也 格外鲜活。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学习导入】
xuexidaoru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结束了四年的漂泊生活,得剑南节度 使严武的帮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一所 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了接济。 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 诗句,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平稳, 也有了生活的情趣。全诗有着闲适的生活趣 味与达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阅读】
【诗歌赏析】
大历三年冬,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 江湘。暮冬流寓岳州。杜甫曾两次登岳阳 楼。全诗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与诗 人悲凉身世及他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 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思想内涵。诗歌 写景抒情擒纵自如,卷舒随意,充分表现 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其一)
诗译:千山万壑逶迤随江 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 现在还有村落。一别汉宫她就 和北方荒漠连在一起,只留下 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面向着黄 泉。只凭画图汉元帝岂识得她 青春美丽的颜容?环佩声响, 昭君魂魄徒然月夜归来。千载 之下,琵琶弹奏胡乐,乐曲里 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
【诗歌阅读】
试指出诗人感怀的关键句和感怀的具体 内容。
答:“千载琵琶”句最为关键,诗人借 助一个特定意像,含蓄地告诉我们“怨恨” 还在延续,吟唱由同情王昭君,转而感慨 自身的始终怀才不遇、漂泊无归,寄托了 家国不幸的悲情。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译:早听说洞庭湖水势浩大,今天我终于 登上了这高高岳阳楼。洞庭湖广阔无边,东南 面的吴地楚地,似乎被分割成两国。不管白天 或夜晚,日月星辰大地都在波涛上出没。 我的亲友没有一点消息,而今年迈 多病,只有一条小船陪伴我。关山 以北依然兵荒马乱,倚栏远眺,想 到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登高
【诗歌阅读】
风劲急天高远,猿猴啼叫声悲哀;水清浅 沙白亮,鸟儿飞舞影盘旋。树林广大,无边 落叶萧萧飘下;江流长远,不尽水波滚滚奔 来。平生四处漂泊,总是面对秋色,感伤客 居异乡;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一人,登 上高高楼台。历尽家国艰难,深深感伤双
鬓长满了白发,倍尝人生病困, 只好放下手中浇愁的酒杯。
【诗歌阅读】
【诗歌赏析】
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病死。杜甫不得不 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旅夜书怀》 就是旅途中所写。时杜甫已满53岁,疾病 缠身。他泊舟江岸,望着江水月色,想起 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遭遇排挤而 不得不辞官,心情颇感沉重,不知一生飘 泊何时是了。诗人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 蓄,曲折感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上句写飘泊苦况, 下句写老病孤愁。意象叠现,诗意层推,表 达了诗人久客他乡、悲秋苦病的孤独心境。 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 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 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 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 又极精确。”
【诗歌赏析】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译:夜晚,微风轻拂岸边细草,孤舟泊岸 樯桅高耸。星光悬垂, 原野更显辽阔;明月映 照,长江奔流汹涌。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好而 显著?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休。 人生漂泊像什么呀,就像天地间孤 独的沙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景,诗人以登高为视野,远近俯仰, 推出肃杀的秋景特写,动中有静,满耳满眼是 无边的秋声秋色,悲秋的气氛浓重。虽是写景, 诗人似已将一生迭遭的苦难透露,画面的背后 有一声沉重的感叹。天高地迥,秋风萧瑟,扑 面而来的是贬骨的寒意。猿声更增添悲秋的气 息,听之心魂颤栗;飞鸟盘旋, 还生无枝可依的感觉。这些,关合 诗人流落异乡,孤苦失靠的境遇, 而人生的希望何其渺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抒悲,可谓字字血泪。登高远眺, 天地一儒;临风怀想,家国两伤。再加上 因病而断酒,怕是时日无多。 诗人此番登高悲秋已难排遣。其 中“艰难”二字,语意双关,既 有对自我命运坎坷的归结,又有 对乱局生民涂炭的忧患。收结处 真是无限凄凉。
古人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重阳节时,诗人登 高抒怀之作。时杜甫56岁,寓居长江边的 夔州,且身患重病。
【诗歌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台极目,仰望山树,俯瞰水波,“无边 落木”和“不尽长江”齐来眼底。树叶,因 风而落;江水,逝者如斯。这里,既有宇宙 恢弘的感慨,更有人生末路的伤痛。连用叠 词“萧萧”“滚滚”,使败叶纷扬、怒涛汹 涌的声、形入于眼在于耳。更用“无边”
“不尽”领起一联两句,气 势逼人。字里行间传达出人 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悲怆。
【诗歌赏析】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自云安(四川 云阳)到达夔州(四川奉节东),一住 两年。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写于此 时。诗人借咏王昭君遭遇,抒发身世家国之感。 首联写山川灵秀致有绝代佳人,“群山万壑” 指归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借以表现佳 人一出,风华绝代。进而以浓重的抒情笔调, 将王昭君离汉宫而嫁匈奴单于的故事写得情韵 饱满。一去一留,暗含从生到死,既有朝廷的 无情,也有命运的无奈,还有才华的无识。
唐代宗宝应元年,杜甫51岁,入剑南节度 使严武幕府,居浣花溪草堂;代宗永泰元年4 月,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5月, 54岁的杜甫乘船携家来夔州暂居。在夔州居 住的两年时间,杜甫的诗歌创作进入又一个高 峰,他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年华似水, 或感叹时局艰危;或借古伤怀,或因事悲老。 本课所选三首律诗,均作于这个时期。
【诗歌阅读】
【诗歌赏析】
安史之乱后,蜀地战乱仍不息,诗人晚年 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处境艰难、心 情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 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局 之伤、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 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 华的艺术精品。
况,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表
现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
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
为“诗史”。
杜甫(712~770)
杜甫的诗在艺术上以丰 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开 阔,时而沉郁顿挫,或辞 藻瑰丽,或平易简朴。他 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 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 和谐,选字精炼,“为人 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 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 文学史上有“诗圣 ”之称 。 有《杜少陵集》。
本诗首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 带萧瑟阴森秋景,以此来寄托悲 秋之情。颔联分写江上波涛、塞 上的风云,动荡、阴晦的自然景 象,吻合了社会、身家的不
安。颈联用两个细节,菊花两度开放,孤 舟初停系缆。真切地表达了羁旅的悲苦及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尾联续用细节,由制 衣、捣衣声,延伸出诗人有关岁月催人、 人生无家的感慨。
; /brand-16-c0.html 三生御坊堂 三生产品 mqw08jnp
本钱不够,也缺少人手,就拉俺们一起干。俺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开丝绸店铺肯定比开饭铺更赚钱,而且也比较轻松,就把景德镇的 小饭店连同后面的小院子一起盘给了别人,然后去了杭州。这最后的四年,俺们一直在杭州和这个老乡一起做丝绸生意。这老乡一家人 很好,我们合伙开的店铺生意也特别好。只是必须回家的时间到了,我们不能继续干,就把店铺全部转让给老乡了。”“是啊,是必须 回来了!不管赚不赚钱,都必须回来了!”想了一想,耿老爹又问耿直:“对啦,小直子,昨儿个晚上吃饭的时候,你说的‘每月的十 五圆月夜里,除非俺们忙得忘记了时间,姐姐都会对着月亮默默地坐上好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你们竟然还忙得忘记了时间!”耿直说: “就是在景德镇上开饭店的那三年啊!哎哟俺的娘哎,差点儿没有把俺们累死了耶!还好,后来俺们去了杭州做丝绸生意,就没有那么 忙了,可赚得银子,却比开饭店多老了呢!”耿老爹轻轻地叹息着,只“哦”了一声,就没有下文了。见爹爹沉吟着不说话,耿直又高 兴地说:“爹啊,你还不知道哩,做丝绸生意的那几年里,俺哥和俺姐还有时间教俺认字读书记账什么的了呢。现在啊,俺已经掌握了 的那些个文化知识,可比俺哥和俺姐当年走的时候多老了!当然啦,俺哥和俺姐现在也更了不起了!”耿老爹听了这话,心里既非常高 兴,又特别愧疚。他隔着尚武伸手过去慈爱地摸着耿直的头,轻轻地说:“小直子啊,爹可欠你多了去了!”转头又问耿正:“你和英 子是?”耿正说:“爹,你就别听小直子瞎摆忽了,俺们不就是多读了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书嘛!杭州的大书馆里有很多好书呢!”耿 老爹高兴地说:“太好啦,人就得多多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啊!”又问:“那些书可都带回来了?”耿正说:“都带回来了!那些书可都 是宝贝呢。英子连俺们的被褥都舍不得丢掉,哪里会拉下这些书哇!”耿老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你妹妹的心很细,心意很 重啊!”停一刻,耿正轻轻地问:“爹,你和三弟是哪天过江的?你们路过武昌镇时,怎么不去娘娘家看看啊?”耿老爹说:“俺俩是 正月初十的午后过江的。路过你们白娘娘家时,只是远远地望了一会儿院门儿,好像新修过了,但没有进去看她们。爹当时是想啊,已 经把你们三个给丢失了,倘若再进去看他们,也只能是引得大家伙儿再伤心一场了,还不如让她们不知道得好呢。对啦,俺还问了一个 十来岁的女娃娃,听她说,你们娘娘还一直守寡呢。唉,这个善良的好女人啊,她是一直忘记不了你们的白幺爹哇!”耿正说:“你要 是去了就好了,俺们是腊月二十九一早走的!你要是知道了俺们都没有事儿,而且也在回家的路上,你这一路上就不用再伤心了!”尚 武说:“俺们上了渡船后,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