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常用公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常用公式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掌握了三角函数的常用公式,能够对解题提供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
1.基本公式:正弦函数(sin):sin(A+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sin(A-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sin2A = 2 * sinA * cosA余弦函数(cos):cos(A+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cos(A-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cos2A = cos^2A - sin^2A = 2cos^2A-1 = 1-2sin^2A正切函数(tan):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2.万能公式:sinA = 2tan(A/2) / (1 + tan^2(A/2))cosA = (1 - tan^2(A/2)) / (1 + tan^2(A/2))tanA = 2tan(A/2) / (1 - tan^2(A/2))3.诱导公式:s in(π/2 - A) = cosAcos(π/2 - A) = sinAtan(π/2 - A) = 1 / tanAcot(π/2 - A) = 1 / tanAsec(π/2 - A) = 1 / cosAcsc(π/2 - A) = 1 / sinA 4.任意角公式:sin(-A) = -sinAcos(-A) = cosAtan(-A) = -tanAtan(A + π) = tanAsin(π - A) = sinAcos(π - A) = -cosAsin(A + π) = -sinAcos(A + π) = -cosAsin(2π -A) = -sinAcos(2π - A) = cosAsin(A + 2π) = sinAcos(A + 2π) = cosA5.等差关系:sin(A + nπ) = sinAcos(A + nπ) = cosAtan(A + nπ) = tanA6.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cos(2A) = cos^2A - sin^2A = 2cos^2A - 1 = 1 - 2sin^2Atan(2A) = (2tanA) / (1 - tan^2A)7.半角公式:sin(A/2) = ±√((1 - cosA) / 2)cos(A/2) = ±√((1 + cosA) / 2)tan(A/2) = ±√((1 - cosA) / (1 + cosA))8.三角恒等式:sin^2A + cos^2A = 11 + tan^2A = sec^2A1 + cot^2A = csc^2A这些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快速地计算三角函数的值,帮助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大全及推导过程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大全及推导过程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包括半角正弦公式、半角余弦公式、半角正切公式等等,接下来分享具体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大全及推导过程。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α/2)=±√((1-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推导过程
已知公式
sin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
cos2α=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①
半角正弦公式
由等式①,整理得:sin²α=1-cosα/2
将α/2带入α,整理得:sin²α/2=1-cosα/2
开方,得sinα/2=±√((1-cosα)/2)
半角余弦公式
由等式①,整理得:cos2α+1=2cos²α
将α/2带入,整理得:cos²α/2=cosα+1/2
开方,得cos(α/2)=±√((1+cosα)/2)
半角正切公式
tan(α/2)=[sin(α/2)]/[cos(α/2)]=±√((1-cosα)/((1+cosα))
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
sin(α)=[2tαn(α/2)]/[1+tαn2(α/2)]
cos(α)=[1-tαn2(α/2)]/[1+tαn2(α/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简单难度-讲义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知识讲解一、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12sin 2cos 1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3sin 33sin 4sin ααα=-;3cos34cos 3cos ααα=-;323tan tan tan 313tan αααα-=- 二、半角公式1cos sin22αα-=±;1cos cos 22αα+=±; 1cos 1cos sin tan21cos sin 1cos ααααααα--=±==++ 三、万能公式22tan2sin 1tan 2ααα=+;221tan 2cos 1tan 2ααα-=+;22tan2tan 1tan 2ααα=-四、公式的推导sin 2sin()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22cos2cos()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再利用22sin cos 1αα+=,可得: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sin 2tan2cos2ααα===sin 2sinsin1cos 222tan2sin cos 2sin cos 222ααααααααα-=== sin 2cossinsin 222tan21cos cos2cos cos222ααααααααα===+ 【说明】这里没有考虑cossin22αα==,实际处理题目的时候需要把等于0的情况分出来单独讨论一下.五、综合运用1.倍角、半角、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的运用1)并项功能: 2221sin 2sin cos 2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α±=+±=± 2)升次功能 :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3)降次功能: 221cos 21cos 2cos ,sin 22αααα+-== 2.三角变换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有:1)角的变换:和、差、倍、半、互余、互补的相对性,有效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 比如:3015453060452︒︒=︒-︒=︒-︒=, ()()22αααββαββ=-+=+-=⋅()()()()ππ2()()44ααβαβαββααα=++-=+--=+--()()222βαβαβαααβα⎛⎫-=-+=-=-- ⎪⎝⎭ππππππ244362αααααα⎛⎫⎛⎫⎛⎫⎛⎫⎛⎫+-=++-=++-= ⎪ ⎪ ⎪ ⎪ ⎪⎝⎭⎝⎭⎝⎭⎝⎭⎝⎭π3ππ2ππ5ππ443366αααααα⎛⎫⎛⎫⎛⎫⎛⎫⎛⎫⎛⎫++-=++-=++-= ⎪ ⎪ ⎪ ⎪ ⎪ ⎪⎝⎭⎝⎭⎝⎭⎝⎭⎝⎭⎝⎭2)函数名称的变换:三角变形中,常常需要变函数名称为同名函数,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为弦,变异名为同名;有时可以使用万能公式将所有函数名化为正切; 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例如:2222ππππ1sin cos sec tan sintan 2sin 2464αααα=+=-===; 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降幂公式有:21cos2cos 2αα+=,21cos2sin 2αα-=但降幂并非绝对,有时也需要对某些式子进行升幂处理,比如221cos22cos ,1cos22sin αααα+=-=;21sin 2(sin cos )ααα±=±;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应用, 例如: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 6)辅助角公式的运用:在求值问题中,要注意辅助角公式() sin cos y a b αααϕ=++的应用,其中tan b aϕ=,ϕ所在的象限由,a b 的符号确定.典型例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18•绵阳模拟)若,则tan2α=()A.﹣3 B.3 C. D.【解答】解:∵=,可求tanα=﹣3,∴tan2α===.故选:D.2.(2018•海淀区校级三模)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落到直线y=﹣2x上,则cos2α=()A.﹣ B. C.D.﹣【解答】解:∵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落到直线y=﹣2x上,∴tanα=﹣2,则cos2α====﹣,故选:A.3.(2018•中山市一模)函数y=2sin2(x+)﹣1是()A.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C.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解答】解:函数y=2sin2(x+)﹣1,化简可得y=﹣cos(2x+3π)=cos2x.∴函数y是最小正周期T==π的偶函数.故选:A.4.(2018春•福州期末)化简的结果为()A.﹣2 B. C.﹣1 D.1【解答】解:==﹣=﹣1故选:C.5.(2017春•江西月考)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3sinα+4cosα=0,则tan=()A.2 B.C.﹣2 D.﹣【解答】解:∵3sinα+4cosα=0,∴3tanα+4=0,可得:tanα=﹣=,整理可得:2tan2﹣3tan﹣2=0,∴解得:tan=2,或﹣,∵α是第二象限角,∴kπ+<<kπ+,k∈Z,∴tan>0,故tan=2.故选:A.6.(2017春•简阳市期末)已知cos α=,α∈(),则cos 等于()A.B.﹣C.D.﹣【解答】解:∵已知cos α=,α∈(),∴∈(,π),则cos=﹣=﹣=﹣,故选:B.7.(2017春•西华县校级期中)如果|cos θ|=,<θ<4π,那么cos的值等于()A.B.﹣C.D.﹣【解答】解:|cos θ|=,<θ<4π,∴cosθ=,θ∈(,),∈(,),∴cos>0,由cosθ=2﹣1=,得cos=,故选:C.8.(2016秋•怀仁县校级期中)已知,cos2x=a,则sinx=()A.B.C. D.【解答】解:∵cos2x=a,∴1﹣2sin2x=a,可得sin2x=,又∵,可得sinx<0,∴sinx=﹣.故选:B.二.填空题(共8小题)9.(2018春•浦东新区期末)若sinθ=﹣,且θ∈(﹣,0),则sin2θ=﹣.【解答】解:∵sinθ=﹣,且θ∈(﹣,0),∴=.∴sin2θ=2sinθcosθ==﹣.故答案为:.10.(2018春•南京期末)已知α为锐角,且,则sin2α的值为.【解答】解:∵α锐角,且,∴sin=,∴sin2α=2sinαcosα=2×=.故答案为:.11.(2018春•扬州期末)求值:sin75°•cos75°=.【解答】解:sin75°•cos75°==故答案为:12.(2018•道里区校级三模)已知tana=﹣2,则tan2a=.【解答】解:∵tana=﹣2,∴tan2a===,故答案为:.13.(2017•普陀区二模)若<α<π,sinα=,则tan=3.【解答】解:若<α<π,sinα=,则cosα=﹣=﹣,∴tan==3,故答案为:3.14.(2017春•邗江区校级期中)已知,则tanα的值为﹣.【解答】解:tanα===﹣,故答案为﹣.15.(2016秋•浦东新区校级期中)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若sinθ=﹣,则tan的值为﹣3.【解答】解:∵θ是第三象限角,若sinθ=﹣,∴cosθ=﹣,∴tan===﹣3.故答案是:﹣3.16.(2015•闵行区二模)若cosα=,且α∈(0,π),则tan=.【解答】解:∵cosα=,且α∈(0,π),∴sinα=,则tan===,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17.(2014春•瓜州县校级期中)(1)化简•,(2)一个扇形的面积为1,周长为4,则中心角的弧度数为?【解答】解:(1)•==2sinx;(2)设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为α,圆的半径为r,则,解得:α=2.18.(2013春•江西校级期末)已知函数f(x)=sinxcosx﹣cos2x+,△ABC 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f(A)=1.(I)求角A的大小;(Ⅱ)若a=7,b=5,求c的值.【解答】解:(I)因为f(x)=sinxcosx﹣cos2x+==sin(2x﹣)…(6分)又f(A)=sin(2A﹣)=1,A∈(0,π),…(7分)所以,∴…(9分)(Ⅱ)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得到,所以c2﹣5c﹣24=0 …(11分)解得c=﹣3(舍)或c=8 …(13分)所以c=819.(2013•亭湖区校级二模)已知A,B,C是三角形△ABC三内角,向量,且.(1)求角A;(2)若,求的值.【解答】解:(1)∵∴,即,,∴,∵0<A<π∴∴∴.(2)由题知.20.(2013秋•缙云县校级期中)已知:sinα=,α∈(,π),求sin2α和cos2α的值.【解答】解:sinα=,α∈(,π),故有cosα=﹣=﹣,故sin2α=2sinαcosα=﹣;cos2α=1﹣2sin2α=.21.求证:(1)=;(2)tan=.【解答】证明:(1)∵等式的右边==== ===左边,∴等式=成立.(2)等式的右边== ==tan=左边,∴等式tan=成立.22.已知cosβ=﹣,(0<β<π),求:sin,cos,tan的值.【解答】解:∵0<β<π,∴∈(0,),sin,cos,tan的值都是正值.∵cosβ=﹣=2cos2﹣1,(0<β<π),∴cos=;∴tan===.23.已知sinα=,且α=(,π),求cos2α,sin2α及sin的值.【解答】解:∵sinα=,且α=(,π),∴cosα=﹣=﹣,∴cos2α=1﹣2sin2α=1﹣=,sin2α=2sinαcosα=﹣,由α∈(,π)知,∈(,),∴sin===.24.已知cosα=,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求sin,cos,tan的值.【解答】解: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且cosα=,∴2kπ﹣<α<2kπ﹣,k∈Z,即kπ﹣<<kπ﹣,k∈Z,∴为第二或第四象限角.由半角公式可知:sin2=(1﹣cosα)=×(1﹣)=,cos2=(1+cosα)=×(1+)=,当为第二象限角,∴sin>0,cos<0,tan<0,∴sin==,cos=﹣=﹣,tan==﹣;当为第四象限角,∴sin<0,cos>0,tan<0,∴sin=﹣=﹣,cos==,tan==﹣.。
解三角形公式大全
解三角形公式大全
解三角形是初中、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通常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和定理。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解三角形公式:
1.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A、B、C为对应的内角度数)。
2.余弦定理:a = b + c - 2bc cosA(其中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A为对应的内角度数)。
3.正切定理:tanA = (a/b) / (1 - a/b)^(1/2)。
4.半角公式:sin(A) = (u/v)^(1/2),cos(A) = (1 +
u/v)^(1/2)/v^(1/2)(其中u = 1 - cosA,v = 1 + cosA)。
5.万能公式:tan(A/2) = [(s-b)(s-c)]^(1/2) / [s(s-a)]^(1/2) + [(s-a)(s-c)]^(1/2) / [s(s-b)]^(1/2)(其中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s为半周长)。
6.勾股定理:a + b = c(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和斜边长度)。
上述公式和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题目。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进行变形计算。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值及其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三角函数中万能公式总结
三角函数中万能公式总结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基本公式总结1.和、差角公式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1)(±=±. 2.二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ααα2122tg tg tg -=. 3.降幂公式ααα2sin 21cos sin =;22cos 1sin 2αα-=;22cos 1cos 2αα+=. 4.半角公式2cos 12sin αα-±=;2cos 12cos αα+±=;αα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tg . 5.万能公式2122sin 2αααtg tg+=;2121cos 22αααtg tg +-=;21222αααtg tg tg -=. 6.积化和差公式)]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 7.和差化积公式2cos 2sin 2sin sin βαβαβα-+=+;2sin 2cos 2sin sin βαβαβα-+=-;2cos 2cos 2cos cos βαβαβα-+=+;2sin 2sin 2cos cos βαβαβα-+-=-. 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公式的特殊情况,即:由此可继续导出三倍角公式.观察角之间的联系应该是解决三角变换的一个关键.二倍角公式中余弦公式有三种形式,采用哪种形式应根据题目具体而定.倍角和半角相对而言,两倍角余弦公式的变形可引出半角公式.推导过程中可得到一组降次公式,即, 进一步得到半角公式:降次公式在三角变换中应用得十分广泛,“降次”可以作为三角变换中的一个原则.半角公式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正、负号的选取,而是正是负取决于所在的象限.而半角的正切可用α的正弦、余弦表示,即:.这个公式可由二倍角公式得出,这个公式不存在符号问题,因此经常采用.反之用tan也可表示sinα, cosα, tanα,即:,,这组公式叫做“万能”公式.教材中只要求记忆两倍角公式,其它公式并没有给出,需要时可根据二倍角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公式推出.。
半角公式、和积互化
半角公式、和积互化一、基本公式:1、半角公式:α+α-=αα+=αα-=αcos 1cos 12tan ,2cos 12cos ,2cos 12sin 222另外还有:α+α=αα-=αcos 1sin sin cos 12tan 2、万能公式:α+α-=αα+α=α222tan 1tan 12cos tan 1tan 22sin ααα2tan 1tan 22tan -= 3、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 2cos 2sin 2sin sin ϕ-θϕ+θ=ϕ+θ 2sin 2cos 2sin sin ϕ-θϕ+θ=ϕ-θ 2cos 2cos 2cos cos ϕ-θϕ+θ=ϕ+θ 2sin 2sin 2cos cos ϕ-θϕ+θ-=ϕ-θ 二、公式要求:1、这些公式与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不同,他们不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只是进行了介绍。
所以对这些公式不要求记忆,但是要求会推导。
2、在用半角公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开方后符号的确定。
3、万能公式在涉及同角的多种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时,往往很有用,因为它可以用半角的正切值表达出原来角的任意三角函数值。
4、和积互化公式的名字已指明了其转化作用,但表达较复杂,所以尤其要清楚它们的推导方法。
三、基本例题:例1、求值:(1)o o 105sin 75cos (2)o o o 10sin 70sin 50sin +-分析与解答:(1)如果注意到了所求角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先把原式化为sin15°cos15°,这样就可以用二倍角公式获得结果;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这种特殊性,则可以运用积化和差: 原式41)30sin 180(sin 21o o =+= (2)我们仍然可以用50°角和70°角的特殊性,将他们分别表示为60 与10 的差与和,这样就可以用两角和差公式来处理;而如果直接入手和差化积:sin50°-sin70°+sin10°=-2cos60°sin10°+sin10°=0例2、已知450°<α<540° ,化简α++2cos 21212121 分析与解答:去掉两重根号应该要想办法升幂,因此要用半角公式进行缩角 α++2cos 21212121|cos |2121α+= 因为450°<α<540° , 则 |cosα|=-cosα 原式|2sin |cos 2121α=α-= <α<α<2sin ,2702225o o 0. 即原式化简为2sin α- 例3、已知tanθ=3,求sin2θ-cos2θ的值分析与解答: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我们自然可以把所求式子转化为二次齐次式,再转化为用正切表达的形式;但是如果用万能公式就更加方便:sin2θ-cos2θ=θθθθ222tan 1tan 1tan 1tan 2+--+ =5731313132222=+--+⨯例4、已知2cos 2sin 12sin 2tan 2)(2x x x x x f ⋅--=,求)12(f π的值。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及万能公式
2
1 解( 1 Q sin x + cos x = ) 5 24 ∴ 2 sin x cos x = − 25
(sin x − cos x) = (sin x + cos x) − 4 sin x cos x 1 48 49 π = + = Q− < x < 0, cosx > sinx 25 25 25 2
2
α
α
α
α
α
=
2 cos
α
2
(sin
2
α
2
− cos 2 |
2
α
2
)
2 | cos = − 2 cos
α
α
2
cos α
− 2 cos
α
2
= cos α
3 20 π π Q cos( + x ) = , < x + < 2π 4 5 12 4 π 4 ∴ sin( + x) = − 4 5 π 4 tan( + x) = − ∴ tan x = 7 4 3
1 + cos α cos = ± 2 2 1 − cos α tan = ± 2 1 + cos α
注:公式中的正负号由
α
3 解:Qα ∈ (− , 0), ∴ cos α = 5 2 α π Q ∈ (− , 0), 2 4
π
α
α
所在象限确定
2
1 − cos α 5 ∴ sin = − = − 2 2 5 α 1 + cos α 2 5 cos = = 2 2 5 α α sin 2 1 tan = =− α 2 cos 2 2
关于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课件
2 25
解1: 法 (s inco)s29sin 4
2 25
5
2 tan 1 tan
2 2
4
tan1或 tan2
22 2
20 2 5 20 7 t0 a n 1 ta n 2
2
tan
2
2
2 1 tan
4 2
2
tan1 5,1 5.
4
42
2
11 .5 2 13 0 5 tan1tan1 5.
这样“三角”与“代数”沟通起来,因此称为“万能公 式”。
弦化切的两种方法:“齐次式”弦化切及万能公式.
tan
练习: 8
1 tan 2
1 sin
24
2 4
8
tan
8 1 tan 2
1 tan
24
1 2
8
1
1
tan tan
2(
4
2(
) )
cos(
2
2)
sin2
4
例 1 :1 1 已 s s ii n n 知 c c o o s 1 s 2 ,求 c o 值 .s
2 5
法2:
原式 2sin 1 cc o s i o s2 n cso 2s2cs o 2i (sn s ci n o cso )s2co2sttaann 11
ta n 3 s2 e 1 c ta 2 n 10 cos2
1 10
原 式 21312
1031 5
例4:已知 ta2n22,2(2,)求 , 2c2 o2s2 si n s (in)1的值
关于半角公式及万 能公式
一、复习:
co 2s2co 2s112si2 n
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半角公式sin(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cos(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cotA+cot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 √[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 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r/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4r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 √{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 a b 1 | S△=1/2 * | c d 1 | | e f 1 | 【| a b 1 |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 e f 1 |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 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 =[s(s-a)(s-b)(s-c)]1/2=a2sinBsinC/(2sinA)编辑本段有关定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或垂直,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与万能公式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与万能公式三角函数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许多各领域的基础。
在三角函数的相关研究中,半角公式与万能公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介绍和解释。
一、半角公式的定义和应用半角公式用于计算角的一半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假设θ是一个角度,则半角公式可以表示为以下形式:sin(θ/2) = ±√[(1 - cosθ)/2]cos(θ/2) = ±√[(1 + cosθ)/2]tan(θ/2) = ±√[(1 - cosθ)/(1 + cosθ)]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取正负号要根据θ的象限来确定。
半角公式在各种数学计算和推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三角函数的级数展开、三角函数的和差角公式推导等方面都可以使用半角公式来简化计算过程。
在几何学中,半角公式也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各种属性。
通过利用半角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信息,为几何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万能公式的定义和推导万能公式是一种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表示成另外一种三角函数的公式。
其公式形式如下:sinθ = 2tan(θ/2) / (1 + tan^2(θ/2))cosθ = (1 - tan^2(θ/2)) / (1 + tan^2(θ/2))tanθ = 2tan(θ/2) / (1 - tan^2(θ/2))通过万能公式,我们可以将一个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转换为另一个三角函数的计算问题,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在实际应用中,万能公式广泛用于解决各种涉及三角函数的计算难题。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半角公式与万能公式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假设求解sin(75°)的值,可以利用半角公式来实现。
根据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2],我们可以将sin(75°)转化为sin(37.5°)。
然后再次利用半角公式,将sin(37.5°)转化为sin(18.75°)。
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
五、小结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的推导
3、理解倍角和半角关系,理解倍角公式与半角公 式的内在联系 4、掌握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手段,转化 的思想。
2、公式本质用 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角 的三角函数 2
作业:
• 1、上交:p142第4题;p143第1题. • 2、课外:资料p83-85.
1 cos( 2 ) 1 sin 2 1 2 cos 2 2 sin( 2 ) 2
.
1 cos sin 1 cos sin 1 tan 1 解法二:原式 cos sin 1 tan 2 2 sin( ) 4
解: sin
7 1 25 = 4 cos = 2 2 5
sin
点评:正用公式
sin
2
1 cos cos 2 2
1 cos tan 2 2
12 3 例题2:已知 sin 2 , 2 13 2 求 tan
分析:1、α是2α的半角, 2、正切函数半角公式有3种形式
半角公式:
1 cos sin 2 2 1 cos cos 2 2
tan
1 cos sin 2 2 1 cos 2 cos 2 2
2
2
sin 1 cos tan 2 1 cos sin 1、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实际上是同一 组公式的不同变形; 2、公式中根号前的“”由角 的终边所在象限确定. 2
2
4、证明下列恒恒等式
(1)左边 1 cos 2 1 cos( ) 1 sin 右边 2 4 2 cos 2 sin 2 cos 2 (2)左边 tan 2 1 cos 2 cos 2 1 cos 2 sin 2 tan 右边 1 cos 2
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
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在我们学习三角函数的奇妙世界里,半角公式和万能公式就像是两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许多难题的大门。
先来说说半角公式吧。
这半角公式啊,就像是个小巧玲珑的魔法工具。
比如说,sin(α/2) = ±√((1 - cosα) / 2) ,cos(α/2) = ±√((1 + cosα) / 2) ,tan(α/2) = ±√((1 - cosα) / (1 + cosα)) 。
你看这些公式,是不是感觉有点复杂?其实啊,只要多做几道题,多练练手,就会发现它们其实也没那么难。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们讲解半角公式的时候,有个学生一脸迷茫地看着我,说:“老师,这公式怎么这么绕啊,我都晕了。
”我笑着对他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来慢慢琢磨。
”于是,我给他举了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角α,它的余弦值cosα = 3/5 ,那么我们来求sin(α/2) 。
首先,我们要判断α/2 所在的象限。
因为cosα 是正的,所以α在第一或第四象限。
那么α/2 就在第一或第三象限。
接下来,我们根据半角公式sin(α/2) = ±√((1 - cosα) / 2) ,把cosα = 3/5 代入进去,得到sin(α/2) = ±√((1 - 3/5) / 2) = ±√(1/5) 。
因为α/2 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所以sin(α/2) 是正的,最终结果就是√(1/5) 。
通过这个例子,那个学生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把抽象的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现出来,再难的知识也能变得容易理解。
说完半角公式,咱们再聊聊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那可真是万能啊!它能把三角函数的各种形式都统一起来。
万能公式包括:sinα =2tan(α/2) / (1 + tan²(α/2)) ,co sα = (1 - tan²(α/2)) / (1 + tan²(α/2)) ,tanα =2tan(α/2) / (1 - tan²(α/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三角”与“代数”沟通起来,因此称为“万能公 这样“三角” 代数”沟通起来,因此称为“ 式”。 弦化切的两种方法: 齐次式”弦化切及万能公式. 弦化切的两种方法:“齐次式”弦化切及万能公式
1 π sin = 2 练习: = 练习: 2 π 4 2 4 1 + tan
tan 8 8
π
1 π =1 = tan π 2 4 2 1 tan 2
1 ∴ cos sin = 2 2 5 cos α + sin α = 3 2 2 5
∴ tan
α
α
α
α
3 α α = (cos sin ) 2 2 5 1 α cos 2 = 5 α 2 sin = 2 5 α 1 cos α 5 2 = 1 + = . α 4 2 sin
1 cosα 1 + cos α 2 + = 化简: tan + cot = 化简: = 2 csc α sin α sin α sin α 2 2 π sin( α ) π α cos α 2 = = tan( ) 4 2 1 + sin α 1 + cos( π α ) 2
α
α
α
二、例 1:已知 求 sin
tan 8 8
1 tan ( α ) π 4 = cos( 2α ) 2 2 π 1 + tan ( α ) 4
2
π
π
= sin 2α
1 + sin α + cos α 1 = , 求 cos α值. 例1:已知 1 + sin α cos α 2
1 + sin α + cos α (1 + cos α ) + sin α = 解: 1 + sin α cos α (1 cos α ) + sin α = 2 cos 2 sin
2 cos
α
sin α 1 + cos α
半角公式二: 半角公式二:
1 + sin α cos α 1 cos α sin α = tan = = 2 1 + cos α 1 + sin α + cos α sin α
α
sin α 1 + cos α 1 + sin α + cos α = cot = = 1 + sin α cos α sin α 2 1 cos α
π
π π
求证: cos 例5:已知 tan 2 α = 2 tan 2 β + 1, 求证: 2α + sin 2 β = 0
1 tan 2 α cos + sin 2 β 证: 2α + sin 2 β = 1 + tan 2 α
tan 2 β 1 (2 tan β + 1) 2 = + sin 2 β = + sin β 2 1 + tan 2 β 1 + 2 tan β + 1
α
, tan
α
的值 .
α
tan
α
2
=
sin cos
α α
2 2
2 1 1 cos 1 α 5 = 2 5 2 = = , tan = 1 α 2 4 sin 2 5
α
π 3π 1 例 2:已知 sin( x ) cos( x ) = , 求 cos 4 x值. 4 4 4
1 sin[( 解: x ) ] cos( x ) = 4 2 4 4 1 π π 1 2 2 cos ( x ) = 即: ( x ) = . cos 4 4 4 4 π 1 + cos(2 x ) π 1 + sin 2 x = 1 2 2 = 又 cos ( x ) = 4 4 2 2 1 sin 2 x = 2
π
法2:
2 sin α cos α 2 cos 2 α 2 cos 2 α (sin α cos α ) tan α 1 = 原式 = = 2 cos 2 α sin α sin α + cos α tan α + 1 1+ cos α
1 tan α = 3 sec α = 1 + tan α = 10 cos α = 10 1 3 1 2 ∴原式 = 2 = 原式 10 3 + 1 5
tan α 3 tan β tan α tan 2 β tan 3 β = 0 1 ()
欲证 : 2 tan 2β = tan α + tan β , 4 tan β 只需证: = tan α + tan β 只需证: 2 1 tan β 即证: 4 即证: tan β = (1 tan 2 β )(tan α + tan β )
2
α α
2
+ 2 sin + 2 sin
α α
2
cos cos
α α
2 =
2 cos
2
2
2
2
2
2 = cot α = 2 α α α 2 2 sin (sin + cos ) 2 2 2 2 2
α
(cos
α
+ sin
α
)
1 2 1 tan 1( ) 2 = 2 =3 ∴ cos α = 1 2 5 2 α 1 + tan 1+ ( ) 2 2
α
α 3 0 0 例 2:已知 sin + cos = 且450 < α < 540 , 求 tan 的值. 2 2 4 5 α
2 tan 9 4 2 2 (sin + cos ) = sin α = = 解法1: 2 2 5 5 1 + tan 2 α 2 α 1 α tan = 或 tan = 2 α 2 2 2 2 tan
α
2
cos
α
2
2
=
2 sin sin
2
α
2
cos
α
2
2
α
2
cos α = cos
2
α
2
sin
α
2
=
cos cos
2 2 α
2
+ cos
sin + sin
α
=
2 tan 1 + tan
1 tan 1 + tan
α
2
2
α
2
2 2 α
2
2
α
α
αα =
2 tan 1 tan
α
2
2
2
α
2
三、万能公式
sin α = 2 tan 1 + tan
α
2 , cos α =
2
1 tan 1 + tan
2
α α
2, 2
tan α =
2 tan 1 tan
α
2
2
α
2
α
2
若令t = tan
α
2
2
,则
2t sin α = , 2 1+t
1t 2t cos α = , tan α = . 2 2 1+t 1t
2
1 sin 2α 2 cos 2 α . 例3:已知 tan( + α ) = , 求 4 2 1 + tan α π 1 + tan α 1 tan( + α ) = = tan α = 3, 解: 4 1 tan α 2 2 tan α 2 tanα 1 tan2 α (1 + cos 2α ) ) (1 + 2 2 sin 2α 2 cos2 α 1 + tan2 α 1 + tan α 1 + tan α = 2 = ∴ = 1 + tan α 1 + tan α 1 + tan α 5
π
π
π
1 2 1 ∴ cos 4 x = 1 2 sin 2 x = 1 2 × ( ) = 2 2
2
化简: (cot 例 3:化简:
α
2
2 2 1 + cos α 1 cos α sin α 1 cos α =( ) )(1 + sin α sin α cos α sin α
tan
2 2
2
例4:已知 tan 2θ = 2 2 ,2θ ∈ ( , π ), 求
π
2 cos
2
θ
2
sin θ 1
2
解:
2 tan θ 2 ∵ tan 2θ = 2 2 , 即 = 2 2 ∴ tan θ = 2或 tan θ = 2 1 tan θ 2
2 sin(θ + ) 4
π
的值
∵ 2θ ∈ ( , π ) ∴θ ∈ ( , ) ∴ tan θ = 2 2 4 2 2θ 2 cos sin θ 1 cosθ sin θ cosθ sin θ 2 = = π π cosθ + sin θ 2 sin(θ + ) 2 sin(θ + ) 4 4 1 tan θ = 1 + tan θ = 3 2 2
α
2 2 2 4 π α π α α 解:α ∈ ( ,0) ∈ ( ,0) ∴ sin < 0, cos > 0. 2 2 4 2 2
1 cos α 5 α 1 + cos α 2 5 ∴ sin = = , cos = = 2 2 5 2 2 5
, cos
α
3 π cos α = , α ∈ ( , 0 ) 5 2 , tan
半角公式二: 半角公式二: tan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