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特权官僚制度
中国的官僚制度
![中国的官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7240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4.png)
中国的官僚制度中国的官僚制度是指一种由政府或公共机构组成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吏制度。
中国的官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他建立了严密的官僚体系,以维持他的统治。
这个体系由各级官员组成,官员们负责管理各个地区。
他们承担着政府的行政、司法和财政职能。
这个官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的官僚制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官员进入官僚体系通常需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和选拔。
这个选拔过程被称为科举制度,它确保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其次,中国的官僚制度严格规定了各级官员的权力与责任。
它们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来处理事务。
第三,中国的官僚制度具有非常强的等级制度。
官员们按照他们的职位和等级来决定他们的权力和待遇。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官僚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高度官僚主义的,决策过程通常是集中和不透明的,缺乏参与和监督。
然而,中国的官僚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官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由于权力集中,官员们可能滥用职权和贪污。
第二,中国的官僚制度不够开放和民主。
决策通常是由少数官员来做出的,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
第三,中国的官僚制度由于过度依赖政府机构,不够灵活和高效。
它们往往缺乏创新和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革官僚制度。
首先,政府加强了反腐败的力度,通过建立反腐败机构和加强监督制度来打击腐败。
其次,政府推动了行政管理的改革,加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了行政效能。
第三,政府鼓励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最后,政府推动了政府机构的简化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能力。
总之,中国的官僚制度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官僚制度的效能,增加公正和透明度。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的官僚制度将不断改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分析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6c5e046bd97f192279e981.png)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内容摘要]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从分析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入手,对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主要表征、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系及其对后代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揭示了我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
在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史和社会史,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封建官僚制度背景过程影响官僚制度作为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
在这样的古代国家中,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
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使官僚制度得以发挥其功能。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趋于终结。
在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突出特点的中国皇权政治中,官僚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一定的背景和根源。
一、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产生背景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中国,这种政治制度源远流长,古代贵族政治中其实已经孕育演生出官僚政治制度的若干因素。
据史书记载:在贵族制度下,大夫或士以上才能称为官,庶民或奴隶出身的家臣是不在官的范围之内的。
而官僚一词初见于《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僚。
”其义为官奴。
可见,中国古代的官僚由君主的家臣发展而来。
因此说,这种政治制度是由封建贵族政治向帝国皇权政治转化的产物。
1、封建的经济基础是其孕育滋长的“温床”。
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
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应当从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去找寻。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等级和身份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等级和身份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aadd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阶级固化:导致社 会不平等,阻碍社 会进步
阶级流动与固化的 平衡:保持社会稳 定,促进经济发展
阶级流动与固化的 挑战:如何实现公 平与效率的平衡
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
社会等级和身份 制度对文化的传 承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使得传统 文化得以延续和 传承。
社会等级和身份 制度也限制了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 使得一些新的思 想和观念难以得 到传播和接受。
商人地位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低下,被视 为“贱民”
秦汉时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仍 受到限制
隋唐时期:商人地位进一步提高,出 现了“富商大贾”
宋元时期:商人地位达到顶峰,出现 了“富商巨贾”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逐渐下降,受到 政府打压和限制
中国历史上的 身份制度
皇权与贵族身份
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
社会等级和身 份制度的影响 与意义
社会稳定与动荡的根源
社会等级和身份制 度是社会稳定的基 础
社会等级和身份制 度可以促进社会公 平和公正
社会等级和身份制 度可能导致社会矛 盾和冲突
社会等级和身份制 度可以影响社会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阶级流动与固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阶级流动:促进社 会公平,提高社会 活力
官僚等级制度
官僚等级制度是 中国古代社会等 级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官僚等级制度分 为九品十八级, 最高为正一品, 最低为从九品
官僚等级制度体 现了中国古代社 会的等级观念和 权力分配
官僚等级制度对古 代中国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影响
农民身份制度
农民身份: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中最底层的群体 农民地位:受到地主、官僚等上层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农民生活:贫困、艰苦,缺乏教育和医疗资源 农民反抗: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等
中国古代政治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cc47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8.png)
中国古代政治特点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帝王统治者掌握中央权力,通过封建制度将地方的权力分配给贵族、地方官员等。
国家政权的运作以封建贵族为核心,以依附和服从封建君主为原则。
2.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之一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至上、礼仪规范、忠义孝悌等传统价值观。
这种思想影响下,政府采取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建立了官僚体制,重视礼仪规范和传统的家族道德。
3.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君主的权力最高。
君主通过各种方式确立自己的地位,如通过世袭来延续统治,通过官员选拔来巩固权威等。
统治者通过设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来控制整个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确保自己的权威。
4. 官僚体制:中国古代政治建立了官僚体制,以官员为中心。
地方官员是负责管理和统治人民的代表,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层层选拔和考核制度。
官员的选拔和表现与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密切关系。
5. 权力分散的地方政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地方政权相对独立,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地方官员统治地方并管理公共事务,封建贵族也管理着一定范围的领地。
地方政权的相对独立性使得整个政治体系相对灵活,并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且地方政权较为独立。
这些特点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来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与文化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5f96f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e.png)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与文化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
从秦始皇到清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官僚制度在各个朝代中得到了复杂和完善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官僚制度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影响了政治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官僚制度起源于秦朝。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实施了一个集中的行政管理系统,创立了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这种官僚制度以行政官员为中心,负责全国行政事务。
随着统治者的更替和传统的继承,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
唐朝和宋朝时期,官僚集团变得更加庞大和正规化,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代表。
同时,官僚制度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由于其集中和有组织的特点,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管制系统,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
它也能够创造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商业和贸易环境,提高了经济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在宋朝时期,官僚集团不仅是中央集权政府,而且同时还掌握了贸易和金融等生产力资源。
这无疑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官僚制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在文化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官僚制度重视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思想在政治和人类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仁慈、好的治理和教育,使得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机构,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和道德机构。
其次,中国古代的官僚文化也重视礼仪和仪式。
在中国的传统官僚制度中,礼仪和仪式非常重要。
这种文化深远地影响了全国道德、行为和形式。
最后,中国古代的官僚文化也重视教育和创新。
在这个文化和制度环境里,教育从来都是很重要的。
官僚制度作为教育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以有效的方式传承和改进科学、文化和知识。
总之,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非常复杂。
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官僚制度和文化。
官僚制度既能够影响政治和经济,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归纳
![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7778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f.png)
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归纳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各种制度的归纳。
1.皇权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是法律的最高制定者和执行者,有权朝纲大政,授予爵位,组织军队,设立国家机构,任命官员等。
2.官僚制度:古代中国通过设立官僚体系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按照官职的等级制度进行管理,分为九品官员制度。
官员职责包括管理财政、军事、人事等方面的事务。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员被视为高质量的官员,科举制度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4.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地方藩镇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由地方豪强统治,被封建王朝认可。
封建制度有效地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地方豪强的权益。
5.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包括皇族、官僚、士人、农民和工匠等。
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权力和社会地位,这种社会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6.农业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和主体。
土地制度通过赋税来支撑国家财政,农民实行田赋制度,交纳的税收直接用于国家的军费和官僚开销。
7.兵役制度:中国古代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一般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服兵役,为国家参军。
士人和官僚则承担更高级别的兵役责任。
8.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家族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为单位,由长辈统领,强调家族的尊重和责任。
9.儒家教育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儒家教育制度,强调道德、礼仪和文化传统的培养。
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古代经书的教育,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士人。
10.民族自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权常常容纳和赞助少数民族,实行诸侯割据和民族自治制度,以稳定边疆地区。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d9adcfc915f804d2a16c128.png)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特权”阶层在我国由来已久,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亦或是明清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特权”阶层都始终存在。
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时间最久的儒家著作《礼记·曲礼》中就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强调官僚阶层特权的言论,可见特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根深蒂固。
封建特权制度一直贯穿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之中,在生活、文化、律法之中均由体现。
标签:古代封建社会特权制度法律八议必然性合理性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在公元前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历经周、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众多时期,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
而封建社会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特权制度,几千年的历程使中国封建特权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本文就就中国古代存在那些特权制定以及这些特权制度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做一下简要分析。
一、我国古代有那些封建特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特权制度缘起西周,西周法律中有“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规定,是指大夫以上的奴隶主贵族及其妻室成为民事或刑事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时,可以不亲自出庭受审。
这反映出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影响,即身份相当者才能对簿公堂,而身份悬殊者不互相争讼。
西周之后,汉代又有“先请”制度,即对触犯法律的贵族官僚审理前,必须先奏请皇帝,以“请”皇帝作出减免的决定来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权。
到曹魏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特权制度有了系统的发展,“八议”制度首次入律,所谓“八议”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
这八种人是指:议亲,指皇亲国戚;议故,指皇帝的故旧;议贤,指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议能,指统治才能出众的人;议功,指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议贵,指上层贵族官僚;议勤,指为国家服务勤劳有大贡献的人;议宾,指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特点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8006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a.png)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特点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制度。
一方面,建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由于思想上的封建礼教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君主在政治上享有绝对的权力,即“天命”;另一方面,封建制度中还存在着世袭的贵族特权,例如士大夫阶层享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而庶民则受到限制和压迫。
其次,在政权运行方面,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是重视礼制和统治合法性。
君主掌握着权力,但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以维护统治合法性。
礼制是规范统治者行为的准则,也是体现统治者威望和君臣关系的重要手段。
再次,在行政管理方面,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是以官僚制为主。
在古代,政权需要运转,君主需要依靠大量的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选拔往往以文化程度、考试成绩和推荐关系为依据,重视人才选拔的同时也加强了君主的控制。
官僚体制的存在保证了政权的正常运行,但也限制了社会和思想的发展。
此外,在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是以德治为主,即道德道德为先。
中国古代法律法规较少,而更多地依靠道德规范和行政指导来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
德治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关系的和谐,社会稳定和道德修养是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最后,在社会控制方面,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是重视思想控制和道德教化。
统治者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灌输,通过宣传教育、礼仪乐舞等方式,塑造统治者的形象,增强民众对统治者的威望和愿意接受统治的意愿。
同时,社会中实行了各种约束制度,例如家族制度、乡党制度等,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于政治体制、政权运行、行政管理、法律制度以及社会控制等方面。
封建专制制度、重视礼制和统治合法性、以官僚制为主、以德治为主、注重思想控制和道德教化,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独特之处。
中国的官僚制度
![中国的官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7c3dd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8.png)
中国的官僚制度官僚制是工业社会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稳定、严格、精确、可靠的管理取代了早期人格化的行政模式,构成了传统行政模式的一大理论支柱。
但是当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时,官僚制内在的痼疾逐渐凸显出来,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一、官僚制及其价值“官僚制”一词由法文bureau和希腊文kratos复合而成,本意是指实施管理的社会行政机构。
与汉语中官僚主义不同,在管理学中,官僚制是一个中性词,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从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在韦伯的官僚制中,对合理性的追求是其核心所在,也是建构官僚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韦伯从权威的角度出发剖析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把它们分为个人魅力型、传统型和法理型三种。
其中前两种只具备合法性而不具备合理性,只有法理型组织是建立在对于正式制定的规则与法令的正当行为的要求之上的,同时兼备了合法性与合理性。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正是这样一种组织形式。
作为一种工业文明时代的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组织内部合理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的明确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严格固定下来,并且只在本职范围内完成工作。
第二,组织内部划分为若干层级,实行层级节制,等级与权力一致,各职位按照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指挥链条。
第三,组织内部要根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制定一整套稳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使各机构各成员各司其职,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
第四,在官僚制组织中,一切重要的决定和命令都应形成正式的文件下达,并且要记录在案,以便于上级对下级加强控制,明确下级机构及其成员的任务、要求和应履行的权责。
第五,实行非人格化的管理,官员间的从属关系是由严格的职务或任务等级序列决定的,权力关系并不具有权力的个性特点,而是基于职务本身的组织构造,完全排除了个人的情感纠葛。
第六,拥有极为完美的技术化程序和手段,在专家的指导下日常工作都会拥有技术性的支持,而且,组织目标及这些目标的确立过程也倾向于技术化和合理化。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bb6db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8.png)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一、官僚制度起源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王朝,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夏朝始祖帝尧在治理国家时,提出了“以德主,以礼教”的理念,并建立了官吏制度,这标志着官僚制度的初步形成。
随着历史的发展,商、周等朝代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官僚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二、官僚制度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割据,诸侯割据为王,对官僚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由于官僚制度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各个诸侯国纷纷引入官僚体制,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设立郡县,选拔官吏,使得官僚体系更加完善。
汉朝时期,官僚制度进一步加强,设立了更多的官职,并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
官员选拔不再以血统为主要标准,而是注重能力和才干,从而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效能。
3. 唐宋元明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之一。
唐朝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举办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一些贫寒出身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官僚系统,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政权的稳定性。
宋朝则进一步完善了官僚制度,推行了更为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绩效考评机制。
通过实行文风政策,注重文化教育,使得政府官僚队伍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化人才,促进了政府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元代则对官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消了科举制度,实行了三班户制度,通过世袭的方式来选拔和管理官员。
这一改革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反映出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僵化和腐败。
中国古代的官场规则与官僚文化
![中国古代的官场规则与官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6cd61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7.png)
中国古代的官场规则与官僚文化中国古代官场规则的确切起源无从得知。
官场一词,自汉代以来就使用。
它指的是国家权力的交叉点,是官员利益和权力的交汇处。
在过去,官场常常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场所。
在官场中,官员们可以掌握权力、获取地位和财富,并且经常沉迷于官僚文化。
1. 官场规则的起源官场规则是一系列制度和传统的集合体。
它们是一种关于官员如何表现和相互交往的规定。
在中国古代,官场规则主要由两个来源。
首先,它们来自于法律和正式制度的规定。
例如,派驻监察官来审查官员的管理记录、颁发安民告示等。
其次,官场规则来自官方和非官方的传统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矩。
例如,讲究礼节、交谊场合及言行举止等等。
2. 官场中的文化官僚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活跃的一种文化。
它是由一系列的思想、习俗、制度、价值观等共同形成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中国古代,官员是唯一的社会阶层,在这个阶层中,有一种被称为“官场文化”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官僚文化。
官僚文化强调“文”、“武”、“德”、“政”四项能力。
其中,文指的是才学和学问,武指的是军事统帅能力,德指的是为官不作亏心事,政指的是行政管理能力。
这四项能力被认为是官员必须具备的。
另外,官僚文化还强调仁义、礼教、诚信等道德观念。
它认为,凡事要以人为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在处理官事时,对于老百姓的利益必须放在首位。
同时还强调官员之间的友善互助和政治正确。
3. 官场中的利益在官场中,官员们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和政治地位。
这种利益追求是官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官员们通过互相攀比,竞争地位和资源,获取利益和权力。
官员们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比如,有人会向一些高官许下承诺,获得更好的职位。
这种互利关系被称作官场上的“打点关系”。
此外,贿赂、包养和灰色收入是一些官员获取利益的途径。
这些非法行为是官员之间难以避免的。
在一些环境和条件下,官员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败坏官场和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官僚制不仅影响到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
![中国传统官僚制不仅影响到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https://img.taocdn.com/s3/m/dae15e06e87101f69e3195a3.png)
中国传统官僚制不仅影响到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也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毋庸置疑,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传统官僚制发展出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专制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成熟的官僚制。
“一个官僚组织变得越成熟,它就越不可能死亡。
”成熟的官僚制之所以不容易被推翻,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官僚制都具有庞大的规模,而所有的大型组织都有很高的生存率。
”由于中国各个朝代都有组织规模庞大的官僚机构,因此,中国传统官僚制能够自秦至清延续了长达两千余年,这在客观上维持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的传承,也使中国历史没有中断。
然而,愈是成熟的官僚制,对后世的影响也越大,留给后世的包袱也越重。
只要省察一下传统官僚制的内在特点,这种“包袱”的沉重性就不言自明。
1.专制化的政治体制。
在专制化的政治体制下,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官僚机构的设置都是以统治者大权独揽为目的。
皇帝是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的大头目,是统治权力结构的中心和等级权势结构的顶点。
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国家成为皇帝的私有财产,暴力机器和官僚机构成为其维持统治的工具。
实行集权化的领导和专制化的决策,带有鲜明的人治色彩和家族化特征。
2.等级化的权力配置。
传统官僚制组织拥有大批官员,他们权责明确,职位权力按等级依次排列。
早在西周,统治者就曾制订了“王臣公、公巨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元朝则有“一官二吏、九儒十商”之说,清朝更有等级鲜明的“九品十八制”。
在等级化的权力配置中,朝廷按品设官,依级定职、参等定酬、身份等级森严。
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一级节制一级,级级对上负责。
呈现出讲级别、论等差的金字塔权力结构。
3.集权化的组织结构。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崇拜权威是全社会的理性选择。
因为“农业社会的特点就在于,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社会,需要产生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政体和统治思想。
因此,传统官僚制是典型的权力中心主义,其本质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设计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d12e5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6.png)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的官僚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古代君主制下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
这种官僚政治制度的标志就是有组织、等级分明的官僚体系。
官僚体系按职权、职务、地位和任务分别设置不同等级的官员。
这种制度首先在唐代确立,经过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体系严密、层次分明、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皇帝、宰相、省、府、州、县等一系列行政机构。
皇帝是最高领导者,掌握着最高权力。
宰相是皇帝的首席助手,负责政务总理。
省是行政机构,负责区域内的行政管理。
府、州、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分别负责管理行政区域内的政务。
这些行政机构间有着严密的层次关系和信息流动路径。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等级森严、官员选拔严格、官员权利与义务明确、行政管理方式集中、对权力的监督不足等。
这种制度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限制了社会的活力和创新。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b964e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c.png)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的一些基本介绍:
1.君主制
中国的君主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这个制度下,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不仅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还拥有军事指挥权、司法权和人事任免权等。
2.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是中国的中央官制之一,最早出现在秦朝。
三公指的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分别负责军事、行政和监察。
九卿则包括廷尉、治粟内史、奉常、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和宗正,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职能。
3.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每个郡和县都有自己的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
4.科举制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个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历史、法律和行政能力等。
科举制的出现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使得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提高了政治效能。
5.官品制度
官品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一种等级制度,根据官员的职位、年资和表现等因素将官员分为不同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官员享有不同的待遇和权力,这种制度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和稳定。
总之,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包括多种制度和规定。
这些制度和规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朝堂政治与官僚体系
![中国古代的朝堂政治与官僚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464ae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e.png)
中国古代的朝堂政治与官僚体系中国古代的朝堂政治是一个重要的组织体系,它涵盖了政治、行政和决策等方面。
这个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朝堂是皇帝和朝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宰相和文臣,他们承担着重要的决策和行政职责。
宰相通常由贵族出身或者是有着卓越才能的文官担任。
他们在朝堂上拥有最高的权力,必须与各级官员共同协商并最终向皇帝呈报。
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是一个高度分级和严密控制的组织。
官员们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被明确规定,并且他们的晋升和降职也有着一定的规定和程序。
这个体系可以确保政府的运转和执行,同时也保证了官员的忠诚和责任。
朝堂政治和官僚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秩序。
它为民众提供了稳定和有效的政治管理,并且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体系通过严格的选拔和培养制度,确保了高素质的官员出任重要职位,从而保证了政府的稳定和智慧。
然而,朝堂政治和官僚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高度的分级和控制,官僚体系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
有些官员滥用职权,以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这种现象在朝堂政治中时常出现。
其次,官僚体系的封闭性也可能导致创新和改革的缺失。
有些官员过于守旧,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方法,这可能阻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国古代的朝堂政治和官僚体系中,有一些机制可以避免和纠正这些问题。
首先,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管必须加强。
透明和公正的选拔程序应该确保只有素质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官员,并且监察机构应该及时发现和查处腐败行为。
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创新和改革,打破过去的束缚,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朝堂政治和官僚体系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监管和鼓励创新,我们可以继续借鉴古代朝堂政治的精髓,为现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官僚制度
![中国官僚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9a954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0.png)
中国官僚制度中国官僚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体系。
它起源于公元前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官僚制度的核心是官吏,这些官吏通过选拔、培训和晋升等途径,完成政府的各项职责和任务。
中国官僚制度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和垄断的权力。
官吏在政府内部拥有独特的地位和权力,他们负责管理和执行各项政策,决定和监督国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官吏具有终身制的性质,一旦进入官僚体系,就会一直从事公务,直到退休。
这种终身制使得官吏们在职位上能够长期担任,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从而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
然而,中国官僚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官僚制度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官吏们在处理政务过程中常常会违背公平和公正原则,以谋取私利和满足个人欲望。
这种腐败行为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其次,官僚制度存在的等级制度和权威传统,也容易阻碍政府的改革和创新。
官吏们往往过于注重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对新观念和新思维的接受度较低,不愿意承担新的责任和任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政府进行了权力下放和分权的改革,通过减少官僚层级和取消不必要的程序,有效增加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其次,政府加强了监督和问责制度,对官吏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和监督,降低了腐败的风险。
同时,政府也鼓励官吏们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以推动官僚制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总结来说,中国官僚制度是一个具有特色和复杂性的行政管理体系。
它为政府的运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和组织结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改革和创新,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中国古代领导体制的特点
![中国古代领导体制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6576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3.png)
中国古代领导体制的特点1.君主专制:中国古代的领导体制以君主制为核心。
君主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具有绝对权力,统治者被视为天命的代表,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神权或天命的赋予,不受约束和制衡。
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是集权、威权和稳定,但也容易造成统治者的任性和专断。
2.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领导体制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和升迁制度来确定其地位和权力,官员的资历和能力决定了其在政府中的地位和职权。
官员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职能,形成了层级严密的官职体系,从县令到宰相,各级官员依次负责不同的行政区域和事务。
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是强调效率和秩序,但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
3.横向控制:中国古代的领导体制通过设置监察机构和制定法律来实施横向控制。
监察机构如神策军和密探等负责监视各级官员的行为和政绩,确保他们忠于君主的统治。
同时,根据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是强调统一、稳定和权威性,但也限制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4.礼教思想:中国古代的领导体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伦理和秩序。
儒家思想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道德的力量来保持社会稳定和谐。
根据儒家思想,君主应该尊重老百姓、关心民生,以仁义为核心来统治国家。
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是注重道德和纪律,但也易于形成道德权威主义和压制异己。
5.血统继承:中国古代的领导体制通常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权力和财富的继承主要是通过父系家族的传承来实现。
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是重视家族势力和家族羁绊,但也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内斗。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领导体制具有君主专制、官僚制度、横向控制、礼教思想和血统继承的特点。
这些特点既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又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67aa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3.png)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权制度逐渐变得日益复杂。
特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体现在不同等级的人群之间的差异待遇上,包括贵族、地主、士大夫等特权阶层的存在。
这种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逐渐消解了特权制度,但其弊端依然存在。
特权制度的持续影响和未来展望仍然是当前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需要进一步研究特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特权制度、起源、体现、影响、变革、弊端、影响因素、持续影响、消解、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定义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等级和权力关系体系,通过这一制度,一些特定的社会群体或个人享有特权和优越的地位。
这些特权者可以获得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而其他人则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特权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君王和贵族等特定社会群体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而普通人民则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中,贵族、文官、武官等特定阶层享有特权地位,他们拥有独特的社会身份和特权的权力,可以对普通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
这一制度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紧张局势。
特权制度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制度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矛盾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必须通过改革和革除特权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特权制度的起源特权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
在古代中国,封建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导致了特权制度的产生。
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_谷宇
![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_谷宇](https://img.taocdn.com/s3/m/04cb38dc49649b6648d7475e.png)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收稿日期:2006-11-13试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及其精神谷 宇,房 政(复旦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体系中的轴心性的制度。
对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研究是近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
本文从讨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含义范围出发先后分析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两种不同的形态,解释了这一制度背后隐藏的精神,及其转化问题。
指出了汉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混和行政中图分类号:D6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07)02-0035-04作者简介::谷宇,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房政,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制度。
每当我们谈到官僚制度,我们就不得不谈及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也可以叫做文官制度,简称为官僚制。
官僚制(bureaucracy ,或者翻译为科层制)一词,来源于法语bureaucratie ,该词的前半部分bureau 原意是指盖有粗尼蓝布(bure)的写字台,引申为官员的办公场所;其后缀cratie 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力量,以及力量作用下的支配和统治,两个部分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官员的统治0,这是一种与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等并列的政权统治类型。
[1](P95)、[2](P 2)西方官僚制度的早期特点是:在官僚制下,公共权力既不掌握在某个特定社会阶层手里,也不掌握在一般民众的手里,而是被官员们所控制(官员们既不对全体社会成员也不对除自己以外的特定的社会群体负责)。
在19世纪之前的欧洲,这是对官僚制的最普遍的理解。
自然,这种意义上的官僚制为众多的思想家所诟病和攻击。
对官僚制进行系统性的学术分析是以马克斯#韦伯为起点的,他剔除了习惯所加于官僚制概念之上的价值判断,将其视为一种社会管理组织形式,在价值上是中立的;在官僚制概念的外延上突破了政治和行政的范围,扩散到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0af9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2.png)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官僚体制,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制度创造了一种公正、高效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
1. 选拔人才的机会公平性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重视选拔人才,注重公平性。
文官制度通过科举考试等方式选拔人才,不仅突破了身份和财富的限制,给了普通百姓参与政治的机会,也使得才华能被发掘和利用。
这种公平的选拔机制激发了人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 独立的政治地位文官制度赋予古代文官独立的政治地位。
古代文官享有一定的权力和特权,独立于朝廷之外,不受地方势力的干扰。
这种独立地位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避免了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
3. 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注重培养文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文官通过长期的培训和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能够胜任各种政务和管理任务。
这些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使得文官能够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的进步。
4. 稳定的治理机制古代文官制度提供了稳定的治理机制。
文官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层级关系和管理体系,确保了权力的有序传承和运转。
这种稳定的治理机制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避免了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
5. 公正的政策执行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注重公正和公平。
文官通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确保了他们的品德和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
这种选拔机制保证了文官在执行政策时能够公正无私,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
公正的政策执行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6. 文化传承和发展古代文官制度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官通过诗词、文章等形式,传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他们的才华和文化影响力,使得中国的文化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公平选拔人才、独立的政治地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积累、稳定的治理机制、公正的政策执行以及文化传承和发展等方面,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特权官僚制度作者:老知青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时间:2011年01月19日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帝制,短短十多年间,鼎新革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恒久的遗产,其如开灵渠、筑长城、修驰道、统一文字及度量衡等,莫不脍炙人口,彪炳史册。
而秦始皇还有一项更为卓绝恒久的建树,远比上述一切的总和还要伟大,那就是为后世留下了一整套官僚特权制度。
这是一座权力的金字塔,极其稳定,无比坚实,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整治加固,它巍然屹立于世两千多年而不倒,每一次被人民大起义砸烂之后,它都能奇迹般恢复重建起来。
中国官僚特权制度,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特权专制社会的骨骼与基干;而中国官僚特权阶级,也一直是中国特权专制社会最主要、最强悍的统治阶级。
只有彻底认清了这一特权专制制度和这一特权阶级的本质与特性,我们才能真正弄清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面目,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以下就分八个方面,对此作一些剖析点评:(一)、群体庞大,耗费惊人中国自秦汉以降,官员之多、之滥,机构恶性膨胀之难以遏制,尤为历代史家所诟病。
据宋史记载,王安石施行变法,一次就裁减冗员十九万人。
据此作粗略估计,北宋在编官员的总数,起码应跟当时一百多万的常备兵总数相当。
宋代版图不大,全国人口至多不超过一亿;官员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在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里,民众负担之沉重,可想而知。
又据汉代史料记载说:“汉宣以来,百姓赋钱,一岁为四十馀万万。
吏俸用其半,馀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
”这就是说,当时官员的薪俸,已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而以上两条史料,还只是官方统计数据。
实际上,各郡县的地方官僚们,还要聘用大量的书办、杂役之类编外人员或曰临时工,这些人的薪酬及日用开支,还要靠向百姓摊派苛捐杂税来满足,所以民间负担之沉重,可谓超乎想象。
(二)、机构重叠,多生弊端中国的官僚制度,从构建之日起,就确立了从中央到郡、县、乡、亭(里)的四级或五级垂直对口管理体制。
这一体制在后来虽稍有变动,但基本的框架却一直沿袭了下来。
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这种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也许是一种唯一的选择,因为它确实有利于君主的集权和国家的大一统。
但由于机构重叠过多,加之道路遥远信息不畅,中央政府政令的贯彻实施和下面的信息反馈,必然产生困难。
由于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员们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判断来行政,久而久之,就会演化出一套对中央政策作选择性执行的潜规则来。
所谓“瞒上不瞒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之故,在地方官贯彻实施中央政令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逐级递增或逐级递减的效应。
对利官不利民的政令,比如增加或催缴税赋之类的,官员们往往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甚至上头放个屁,下面唱台戏,闹得民间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而对利民不利官的政令,比如减免税赋禁止苛派之类的,官员们则会消极应付,拖着不办,甚或阳奉阴违,另搞一套。
(三)、关系复杂,结党营私由于群体庞大,机构重叠,组织人事的管理又无严格的章法,而较多人为的干预,因此,必然导致官僚集团内部产生诸多利益的交集与勾连,从而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或利益链条。
有些官僚,还会通过姻亲朋党等关系网,联接成一个个紧密的利益集团。
利用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络,官僚们可以互为奥援,互通声气,捞取经济利益,操控人事安排,甚至左右朝政,兴风作浪。
官场的人际关系网虽然极其复杂,但最常见者不外乎以下三种:一为上下勾结。
各级地方官,会千方百计在中央部门寻找后台或靠山,通过利益输送,为自己的仕途上保险。
“朝里有人好做官”,即便不能因此得到提拔重用,但犯了事的时候,起码能够得到庇护转圜。
所以就连《金瓶梅》里西门庆那样的一名县衙小吏,也要通过关系到京师的太师府寻找依靠,为此不惜大把使钱。
而京里的大官们,其实也需要在各地寻找桩脚、爪牙或曰代理人,替他们广为搜刮民间资财。
就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利益输送和自上而下的权力庇护,构成了历朝历代最主要的官场利益链,自古及今,延绵不绝。
二为横向联结。
势力与地位相近的官僚们,往往通过姻亲、故旧、宗族之类关系,形成一种同气连枝的利益集团。
他们官官相护,勾结串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正是在这样一种难以撼动的势力背景庇护下,《红楼梦》里的呆霸王薛蟠,才敢于公然抢夺良家妇女,并毫不在乎酿出命案;王熙凤也才有胆子大放高利贷,有能力包打官司,大把收取银两。
至于国民党掌控中国大陆时期盛极一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那就更是这种官场利益勾结的现代版和顶级版。
不过也正是这种结党营私,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
三为底层官吏的纠结。
由朝廷派遣的州、县地方官员,都是实行任期制的流官,流动性强。
而他们手下的师爷、门子、牢头、听差等役吏,则多是本地人,一般由现任官员据情录用,身份等同于今日所谓的临时工。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长期操持本职的老油子,谙熟官场的一切明暗规矩,并且跟本地乡绅土豪的关系十分密切。
外面派来的官员,无论行政、司法,还是欲搜刮以自肥,都要借重这一班人,因而他们便得以作威作福,横行乡里。
他们身著公服,背靠官府,但干的却是强盗的勾当。
他们敲诈勒索,巧取豪夺,占人田地,霸人房产,制造冤狱,坑人性命,无恶不作。
这一类人对百姓的压迫与危害,最直接也最凶残。
他们既是官僚特权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历代政权忠实的掘墓人。
(四)、特权垄断,经营自肥官僚特权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官僚依法享有众多特权。
官员高踞于民众之上,一贯强行为民作主,实际上即民之主宰,并按不同级别,在居住、服饰、出行等方面,享受诸多特权。
经济方面,官员不仅可按级别的不同,享有本人或全家免除税赋徭役的优惠待遇,还要享受高薪厚禄,并得到皇上赏赐的职田。
以上依法享受的特殊待遇,往往并不能满足官僚们的胃口,他们还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尽可能捞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明令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贩盐、冶铁、铸钱、漕运等资源性、暴利性行业,即所谓的国营行业,就只不过是名义而已,实际权力,都掌控在那些“有关部门”的官僚手中。
他们依靠垄断经营所获取的暴利,除部分上交国库,更多的获利,都进了官僚们的私家。
靠此而终致富可敌国的官僚,历朝历代皆有,可谓不乏传承。
还有更多的官员,虽不能得以介入上述国家垄断性行业以获取暴利,但凭借手中的权力,他们亦可介入民间的非法经营而自肥。
这其中,最为常见也最能让他们快速致富的途径,就是进行官商勾结,获取非法收入。
因为从汉代开始的大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广大的全国统一市场,商业资本的规模之大,之活跃,早超过了十三世纪的欧洲;靠市场弄钱,就成了官僚们的一大发现。
所以早在两千年前,中国社会就已产生了第一批权贵资本主义的老祖宗。
本来,在中国传统的专制制度下,商人一直都是备受歧视的社会群体,经商一直都被视为“末业”甚至是“贱业”。
传统主流社会对商人的态度,就如同当代马列主义者之看待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是天生带有原罪的。
从事经商的人,被录入“市籍”,属于另类,连儿子都不能做官的。
可是,金钱的吸引力毕竟太大,依法禁止经商的官员们,会私下跟商人勾结,充当商人的保护伞,支持他们操控市场,垄断经营,甚至做“子钱家”放高利贷获取暴利,然后共同分肥。
(五)、贪腐成性,顽症难治马克思揭露资本家的天性,说在百分之二百的利润诱惑下,他们就会甘冒杀头的危险去追逐利润。
而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官僚们,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贪婪本性。
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大笔捞取钱财时,一切的道德说教和法律警示都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官员贪腐,可说是一种普世的顽症,而且在那些权力失去监管的地方,它更会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遍地流行。
不过,由于西方人普遍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相信死去之后,灵魂是要到上帝那里接受审判的,所以官员的贪,也只是想在末日审判到来之前,弄些钱挥霍一度,享受一生。
而在中国,持奉的却是视死如视生的古老信条。
所谓“子子孙孙,万世之基业也”;皇帝和官僚们,无不希望保有千秋香火,以便万代血食。
因此一旦掌权之后,就不仅要为自身谋,为今生谋,还要为死后谋,为儿孙谋。
故而在中国的官场里,贪官不仅繁殖迅速,产量奇高,并且普遍都格外贪婪。
“千里做官只为钱”。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些都是官场上背地下流行的私话、实话。
而官僚们弄钱的途径,又可谓门道多多。
下属的贡献,审理狱讼时原被告的贿赂,截留赈灾款物,瞒报税赋收入,虚支工程款项,等等等等,真是钻头觅缝,无孔不入。
汉代的大司农田延年,相当于农业和建设工程部部长,他在为汉昭帝筑墓时,雇民间牛车三万辆运沙土,每辆雇价一千文,他虚报为二千文,一次就贪污三千万钱。
按当时的比价,十万钱就相当于一户中等之家的家产;田延年一次贪污就弄到三百个中产之家的财富,你叫他如何不贪?中国的贪官,不仅贪得无厌,而且前仆后继,迹近疯狂。
因此历朝历代,治吏治贪都是最高统治者最感迫切也最为头疼的问题,为此可谓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
派监察御史,派八府巡按,甚至皇帝微服私访,但大都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又浮起瓢。
贫农出身的朱元璋,恨贪官恨到极点,不仅杀掉贪官无数,还使出了古今中外最为残酷的手段。
他命令将贪官杀死,然后“剥皮实草”,做成动物标本那样的贪官标本,摆放到官衙大堂上以儆效尤。
可是,大明朝的贪官依然春风不吹都会生,朱皇帝临死时只能悲叹:“贪官怎么就杀不绝啊!”(六)、以官为本,以利维系贪官既然杀不尽,于是就有了用高薪以养廉的说法。
那么,高薪养廉的效果又如何呢?其实,这只不过是糊弄老百姓的一个千年鬼话罢了。
因为高薪的目的并非养廉,故而也就不可能养廉,该贪的,他照贪。
清代的和珅,靠贪赃发财发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却依然不肯收手。
宋代的严嵩父子,贪到家里的金银堆如山积,仍贪脏不止,还专门做了个帐簿计数,每贪满五百万,就置酒高会,以表庆祝,时人称之为“害钱痨”。
故而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政治盘算而已,其目的,无非是要用高薪厚禄,把官员们联接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或者照鲁迅的说法,让他们一起加入这人肉的盛宴,以便让他们齐心合力,共同来维护这一桌千古不散的筵席。
从这一点上来看,效果倒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加强内部团结、共同维护特权体制和镇压民众反抗方面,确实实现了官心的高度一致。
这一高薪厚禄以官为本的国策,还产生了另一个对中国人影响深远的结果,那就是在国人心中,树立了一种牢固的官本位思想。
做官,成了一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毕生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考到痴迷,考到疯狂。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的目的在当官,当官的目的在获利,打破头也要挤进那个权力的圈子,就是为了进去共享那人肉的筵席。
然而历史证明,这种收买官心的做法,也并不完全保险,到了新主子强势崛起,或是外族大举入侵之时,予原政权以致命一击的,往往都是那些享受高薪厚禄的前朝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