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十二对颅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A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ACK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ACK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ACK、三叉神经 5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A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BACK7、面神经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十二对颅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背侧面:
滑车神经
嗅束
视交叉
嗅球
乳头体 灰结节
(一)起止、走行:一 嗅神经
嗅神经
轴突
嗅细胞
嗅丝(嗅神经) 筛孔 嗅球
(第一级N元)
嗅束
(二)损伤:
胼胝体下回及前 穿质(第三级N元)
双侧颞叶钩回及海马 回(嗅觉皮质中枢)
筛板损伤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嗅球
僧帽细胞
(第二级N元)
嗅丝
嗅细胞
嗅球
底面
嗅束 嗅三角 钩 海马沟 海马旁回
福斯特-肯尼迪氏综合征 (Foster-Kennedy)
• 1、嗅沟脑膜瘤
• 2、同侧原发性视萎缩及嗅觉障碍
• 3、对侧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
损伤表现
• 1、破坏性病变:嗅觉减退,多为单侧传导 径路病变
外侧膝状体
视神经
• 1、视神经有三层膜,分别与三层脑膜相连 续
• 2、视野与视网膜的关系:上下颠倒,左右 交叉
• 3、视交叉: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
瞳孔括约肌
视神经
节后纤维
视交叉
睫状神经节
两侧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两侧动眼 神经副核
损伤及表现:
①视神经损伤:
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一)脑神经名称
Ⅰ嗅N Ⅱ视N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Ⅲ动眼N
Ⅳ滑车N Ⅴ三叉N
Ⅶ面N Ⅷ前庭蜗N Ⅸ舌咽N
Ⅹ迷走N
Ⅺ副N
Ⅵ展N Ⅻ舌下N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 (8)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A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ACK3、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AC4、滑车神经 4、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ACK5、5、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A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十二对脑神经详解,干货有点长,读完不一样!
十二对脑神经详解,干货有点长,读完不一样!脑神经也称“颅神经”。
是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人的脑神经共12对: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位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它们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
在这12对脑神经中,第Ⅰ、Ⅱ、Ⅷ对是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是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是混合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嗅神经: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
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内合并交织成丛,再由丛合成15~20条嗅丝。
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
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嗅神经元髓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双层“套鞘”。
颅内蛛网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
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脑脊液的情况。
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脱,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
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
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
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动眼神经: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
动眼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瞳孔散大等。
滑车神经:起自中脑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支配此肌。
(整理)十二对脑神经.
嗅神经:嗅神经走行:嗅神经(嗅丝)分布于鼻甲上方及鼻中隔上1/3的嗅粘膜,起始于鼻腔粘膜的嗅细胞,嗅细胞的中枢突形成无髓的嗅神经纤维,它们集合成一些神经束,向上穿行在粘膜下层交叉形成丛状,最终形成约20条神经束,称嗅丝。
嗅丝排列成内、外两组穿过筛骨筛板的筛孔,入前颅窝,穿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终止于嗅球。
显微解剖发现嗅神经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形成的嗅鞘包裹,毗邻嗅鞘间可相互交通、汇合。
嗅球成扁椭圆形,位于额叶与筛板之间。
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走形在前颅窝底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
嗅束三棱形,底面向颅底,尖端突入直回与眶回之间,并成为两者的分界。
蛛网膜包绕嗅束,底面平滑,顶部与额叶底部蛛网膜相延续。
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支与嗅球、嗅束几成平行走行。
嗅束与视神经成锐角相交,其间为大脑前动脉Al段。
嗅束于大脑前动脉Al 段处延续为嗅三角,并于前穿质前部分为内侧嗅纹、外侧嗅纹进入脑实质。
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后穿过巩膜筛板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长2.5~3cm,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颅内段长约1~1.2 cm,向后内走行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
视神经长约40mm,向后内方穿经眶尖的视神经管进入颅腔,两侧的视神经汇合在视交叉。
视神经全长可分为4部:眼内部、眶部、管内部和颅内部。
眼内部:是自视神经盘至穿出巩膜筛区的一段,长约1mm。
眶部:长约30mm,是从巩膜筛区到视神经管的一段,视神经穿出巩膜后向后内侧行,被眼球筋膜的后部包绕。
在眶部后段,视神经被4块眼直肌包绕,视神经与各眼直肌之间充塞许多脂肪。
在视神经的上方,有上直肌覆盖,在该肌与神经之间、视神经中后1/3处,有鼻睫神经、眼动脉及眼上静脉,自后外侧跨神经的上方至前内侧;还有动眼神经的上支与视神经相邻。
在视神经的下方,有下直肌,两者之间有动眼神经的下支与之相邻。
在视神经后部的外侧与外直肌之间,有眼动脉、睫状神经及展神经。
[重点]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重点]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 (7)面神经 (8)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BCK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BCK3、动眼神经 3、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BC4、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BCK5、5、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
(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BCK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12对脑神经是什么
12对脑神经是什么脑神经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共十二对,其排序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第一对是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脑神经,包括20多条嗅丝,穿过筛孔入颅前窝,连于嗅球传导嗅觉。
第二对,视神经,为特殊躯体感觉性脑神经,传导视觉冲动。
第四对:动眼神经,为运动性神经,含有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合并后成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成上下两支,上支细小,分部于上睑提肌和上直肌,下支粗大,分布于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第四对,滑车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为脑神经最细者,支配上斜肌。
第五对,三叉神经,为最粗大的混合性脑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各有许多分支,比较复杂。
第六对,展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外直肌,损伤可产生斜视。
第七对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舌前三分之二粘膜的味蕾。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面部肌的本体感觉。
第八对,前庭蜗神经,传导听觉冲动。
第九对,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五种纤维成分,也分为四个支:舌支、咽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
分别支配舌后三分之一粘膜和味蕾,咽肌,腮腺,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第十对,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行程最长,分布最广,颈部的重要分支为喉上神经,支配环甲肌,胸部的重要分支为喉返神经,分布于喉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支配胸索乳突肌和斜方肌。
最后一对,舌下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
记忆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脑神经细胞—搜狗百科
脑神经细胞—搜狗百科人体共有十二对颅神经:第一对叫做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 第二对叫做视神经,主管眼睛的视物功能. 第三对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 第四对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 第五对三叉神经,此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大的感觉神经又分为三支:第一支叫做眼支,主要负责眼裂以上之皮肤、粘膜的感觉,如额部皮肤、睑结膜、角膜等处的感觉。
第二支叫做上颌支、主管眼、口之间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颊部、上颌部皮肤、鼻腔粘膜、口腔粘膜上部及上牙的感觉.。
第三支叫做下颌支,主管口以下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下颌部皮肤、口腔粘膜下部及下牙的感觉。
第六对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第七对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第八对颅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第九对舌咽神经,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益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第十对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以上就是人体十二对颅神经的名称和它们的主要功能。
当任何一个颅神经受到损伤时,就会表现出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此外,还应强调一点,即十二对颅神经都是在人体最高司令部一一大脑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的,从而保证了它们的工作能各尽其能而又有条不紊。
12对脑神经有哪些
12对脑神经有哪些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
具体是:嗅神经经过筛板进入颅腔;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外展神经经眶上裂进入颅腔;上颌神经经圆孔,下颌神经经卵圆孔进入颅腔;面神经、位听神经经内耳门进入颅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孔进入颅腔;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内口进入颅腔。
生理功能:人体共有十二对颅神经:第一对叫做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第二对叫做视神经,主管眼睛的视物功能.第三对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第四对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第五对三叉神经,此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大的感觉神经又分为三支:第一支叫做眼支,主要负责眼裂以上之皮肤、粘膜的感觉,如额部皮肤、睑结膜、角膜等处的感觉。
第二支叫做上颌支、主管眼、口之间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颊部、上颌部皮肤、鼻腔粘膜、口腔粘膜上部及上牙的感觉.。
第三支叫做下颌支,主管口以下的皮肤、粘膜之感觉,如下颌部皮肤、口腔粘膜下部及下牙的感觉。
第六对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第七对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第八对位听神经,也称前庭蜗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第九对舌咽神经,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第十对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以上就是人体十二对颅神经的名称和它们的主要功能。
当任何一个颅神经受到损伤时,就会表现出该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概述 ppt课件
缓慢
较快
面神经炎
脑血管疾病及脑部 肿瘤
ppt课件
35
六、 前庭蜗神经(Ⅷ)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前庭蜗神经 (位听神经)
蜗神经 前庭神经
传导听觉
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 调节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 反应
ppt课件
36
内耳螺旋器(Corti器)毛细胞 周围突
ppt课件
31
(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 面神经管前损害 (1)面神经核损害 (2)膝状神经节损害 亨特(Hunt)综合征
2. 面神经管内损害 3. 茎乳孔以外病变
ppt课件
32
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四、三叉神经(Ⅴ) (Trigeminal Nerv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感觉神经纤维 1. 眼神经(第1支) 2. 上颌神经(第2支) 3. 下颌神经(第3支)
(二)运动神经纤维:随 下颌神经走形,分布咀 嚼肌
ppt课件
三叉神经传导径路
26
四、三叉神经(Ⅴ)
视交叉正中损害:双 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害: 同向性鼻侧视野偏盲
视束损害 :对侧同 向性偏盲
视辐射、视中枢损害: 象限盲、偏盲
ppt课件
16
眼底检查
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多取坐位。检查右眼 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 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左手持镜, 用左眼观察。
神经病学十二对颅神经检查2讲课文档
第三十七页,共92页。
外展神经麻痹(外直肌麻痹)
第三十八页,共92页。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检查 n Ⅲ、Ⅳ、Ⅵ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可同时检查。)
n 1.眼裂(大小)和眼睑(下垂) n 2.眼球 :(1)眼球位置(前突或内陷、斜视、同向
偏斜以及眼球震颤等) (2 )眼球运动(复视和眼球震颤)
第十八页,共92页。
视野缺损类型
视神经病变:单眼全盲 视交叉正中病变:双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同侧鼻侧视野偏 盲
视束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视中枢病变:象限盲、偏盲
第十九页,共92页。
视野缺损类型
单眼视野缺损
病变在视交叉前
双眼颞侧视野缺损 病变在视交叉
双眼同向视野缺损 病变在视交叉后
谢 谢!
VII、面神经
性质:混合性 主要是躯体运动纤维,还有
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 维。由茎乳孔出颅,入腮腺 分支后再交织成丛,由丛发 出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肌。
第六十页,共92页。
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岩大神经,镫骨肌 神经,鼓索
第六十一页,共92页。
在颅外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 支,颈支
第二十六页,共92页。
视神经萎缩
第二十七页,共92页。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 视乳头→视神经 → 视交叉(鼻侧纤维 交叉)→视束→顶盖前区和上丘→EW氏核→动 眼神经→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
第二十八页,共92页。
眼球运动神经Oculomotion(Ⅲ、Ⅳ、Ⅵ)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 斜肌和外直肌
【基础】神经系统口诀——颅神经
【基础】神经系统口诀——颅神经
颅神经
1.十二对颅神经序列
嗅、视、动、滑、三、展;面、前、咽、迷、副,舌下全。
2.各脑神经和纤维成分
纯感觉性一二八,五七九十为混合;
三、四、六与十一、二,纤维成分纯运动;
含副交感那几对,三七九十脑神经。
3.与视器有关的脑神经
眶腔六对脑神经,二三四五六七有;
均与视器有关连,横向记忆有意义。
4.面部和神经分布
面部感觉三叉管,下颌神经咀嚼肌;
面神经支管面肌,眼痛牙痛找三叉。
5.舌的神经分布
舌前三分之二温痛,三叉神经管理。
舌前三分之二味觉,七面神经传递。
舌后三分之一感觉,九舌咽神经包。
舌内舌外肌运动,舌下神经都管。
6.大唾液腺及泪腺经分布
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三对唾液腺;
产生泪液是泪腺,九管腮腺余七管。
7.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路线长,颈部穿胸达腹腔;除了降乙盆器官,所有脏器它都管。
8.副神经
胸锁乳突斜方肌,第十一对来管理。
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口溜
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口溜
关于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口溜有: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这个顺口溜描述的是大脑中的12对神经。
其中,“嗅神经”属于中枢神经,是特殊的感觉神经。
嗅觉丧失或减退可能由头面部外伤、嗅沟病变如脑膜瘤等引起。
嗅觉过敏多见于癔症,幻嗅则可能由嗅中枢的刺激性病变引起,如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乙醇戒断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嗅神经(一)嗅中枢病变: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因左右两侧有较多的联络纤维。
但嗅中枢的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幻嗅发作,患者常发作性地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烧腔皮的气味。
可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二)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可伴脑脊液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
(三)鼻腔局部病变:往往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二、视神经(一)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
视神经病变的视力障碍重于视网膜病变。
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可出现突然失明;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暗点),视力障碍经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最终产生视神经萎缩及全盲,癔症和视觉疲劳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称管状视野。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部,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
3、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常见于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
4、视辐射损害: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当病变累及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象限盲,如视辐射下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视辐射上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见于顶叶肿瘤或血管病。
5、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枕叶视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枕叶前部受损引起视觉失认。
多见于脑梗死、枕叶出血或肿瘤压迫等。
(二)视乳头异常1、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客观体征之一。
其发生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影响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淋巴网流所致。
眼底检查早期表现为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严重时视乳头隆起,边缘完全消失及视乳头周边或视网膜片状出血。
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脓肿或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静脉窦血栓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2、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乳头苍白而界限清楚,筛板清晰,常见于视神经受压、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及变性疾病等;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表现为视乳头苍白,边界不清,不能窥见筛板,常见于视乳头水肿及视神经乳头炎的晚期。
外侧膝状体后和视辐射的病变不出现视神经萎缩。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一)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1、周围性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硷下垂,眼球向外下斜(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
(2)滑车神经麻痹: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
(3)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
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脑桥小脑角肿瘤或糖尿病等。
因展神经在脑底行程较长,在高颅压时常受压于颞骨岩尖部,或受牵拉而出现双侧麻痹,此时无定位意义。
2、核性眼肌麻痹:是指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致眼球运动神经核(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损害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
核性眼肌麻痹与周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类似,但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双侧眼球运动障碍:动眼神经核紧靠中线,病变时常为双侧动眼神经核的部分受累,引起双侧眼球运动障碍;②脑干内邻近结构的损害:展神经核病变常损伤围绕展神经核的面神经纤维,故同时出现同侧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累及三叉神经和锥体束,出现三叉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③分离性眼肌麻痹:核性眼肌麻痹可表现为个别神经核团选择性损害,如动眼神经核亚核多且分散,病变时可仅累及其中部分核团而引起某一眼肌受累,其他眼肌不受影响,称为分离性眼肌麻痹。
3、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主要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故又称内侧纵束综合征。
内侧纵束是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的重要联络通路。
它连接一侧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与对侧展神经核,同时还与脑桥的侧视中枢相连,而实现眼球的水平同向运动。
核间性眼肌麻痹多见于脑干腔隙性梗死或多发性硬化。
可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
表现为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辐辏反射正常,支配内聚的核上通路位置平面高些而未受损。
由于双侧内侧纵束位置接近,同一病变也可使双侧内侧纵束受损,出现双眼均不能内收。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
表现为两眼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刺激前庭,患侧可出现正常外展动作;辐辏反射正常。
(3)一个半综台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4、核上性眼肌麻痹:核上性眼肌麻痹亦称中枢性眼肌麻痹,是指由于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动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使双眼出现同向注视运动障碍。
临床可表现出以下凝视麻痹:(1)水平注视麻痹:①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可产生两眼侧视麻痹。
破坏性病变(如脑出血)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
故表现双眼向病灶侧共同偏视;刺激性病变(如癫痫)可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②脑桥侧视中枢受损:位于展神经核附近的副展神经核及旁中线网状结构,发出的纤维到达同侧的展神经核和对侧的动眼神经内直肌核,支配双眼向同侧注视,并受对侧皮质侧视中枢控制。
此处破坏性病变可造成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向病灶对侧共同俯视。
(2)垂直注视麻痹:上丘是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的皮质下中枢,上丘的上半司眼球的向上运动,上丘的下半司眼球的向下运动。
上丘病变时可引起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上丘上半受损时,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综合征,常见于松果体区肿瘤。
上丘上半刺激性病变可出现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称动眼危象。
上丘下半损害时,可引起两眼向下同向注视障碍。
核上性眼肌麻痹临床上有三个特点:①双眼同时受累;②无复视;③反射性运动仍保存,即患者双眼不能随意向一侧运动,但一侧突然出现声响时,双眼可反射性转向该侧,这是由于颚叶有纤维与Ⅳ和Ⅵ脑神经联系的缘故。
(二)不同部位损害所致的瞳孔改变1、瞳孔的大小是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的。
当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损伤时出现瞳孔散大,而交感神经纤维损伤时出现瞳孔缩小。
在普通光线下瞳孔的直径约3~4mm,一般认为瞳孔直径小于2mm为艟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散大。
(1)瞳孔缩小: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
交感中枢位于下丘脑(1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至C8~T2侧角的脊髓交感中枢(2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纤维经胸及颈交感干至颈上变感神经节(3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至上睑板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及汗腺和血管。
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常见于Homer综合征。
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则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催眠药中毒等。
(2)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
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神经的表面,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首先出现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
视神经病变失明及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瞳孔也可散大。
2、瞳孔光反射异常:见于光反射通路损害。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缩小的反射,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其传导通路为:光线一视网膜一视神经一视交叉一视束一上丘臂一上丘一中脑顶盖前区一两侧埃-魏核一动眼神经一腱状神经节一节后纤维一瞳孔括约肌。
传导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
但由于司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引起的中枢性失明不出现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
3、辐辏及调节反射异常:辐辏及调节反射是指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辐辏)及瞳孔缩小(调节)的反射,两者也合称集合反射。
辐辏及调节反射的传导通路是:(辐辏反射)两眼内直肌一动眼神经正中核—视网膜一视神经一视交叉一视束—外侧膝状体一枕叶纹状区+顶盖前区(调节反射)—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一动眼神经E-W核。
调节反射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神经)及脑炎(损伤中脑)。
辐辏反射丧失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肌强直)及中脑病变。
4、阿罗瞳孔: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
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
由于顶盖前区内支配瞳孔光反射和调节反射的神经纤维并不相同,所以调节反射仍然存在。
5、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
多见于中年女性。
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
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
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以一般方法检查瞳孔不缩小,但让患者较长时间注视一近物后,瞳孔可缓慢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可缓慢恢复。
伴有全身腱反射(特别是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若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及直立性低血压等,称艾迪综合征。
四、三叉神经(一)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周围性损害包括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根或三个分支的病变,刺激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破坏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咀嚼肌麻痹,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多见于颅中窝脑膜瘤、鼻咽癌颅底转移及三叉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1、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瘫痪。
多数合并有第Ⅶ、Ⅷ对脑神经和同侧小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2、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各分支分布范围内的痛、温、触觉均减弱或消失。
如为眼神经病变可合并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如为下颔神经病变可合并同侧咀嚼肌无力或瘫痪.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