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物化的克服

合集下载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Georg Lukács)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而他的物化理论是他最为人称道的思想之一。

物化理论是他在文学、哲学、政治和社会学领域中的许多著作中所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物化理论。

在卢卡奇的理论中,物化被定义为对人的异化和固化,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被迫将自己的劳动力和生产力作为商品交换,从而使他们的劳动力和生产力被异化和固化为一种商品。

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而变得像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物品所控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变成了不再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东西”,即物化。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心理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渐渐地失去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财富和权力的追逐。

这种追逐常常会导致人们变得冷漠、自私和利己主义,从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人性的发展。

在物化的社会里,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和商业化,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流行”和“时尚”,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和美感。

这种状态导致了今天社会的“自我的失落”和“品位的萎缩”。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一个描述,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和决心。

他希望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能够唤起人们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灵魂受到伤害,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在这一点上,他和一些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如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者有着相似的看法。

与一些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是,卢卡奇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结果。

在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认为可以通过阶级意识的唤醒和社会变革来实现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历史与阶级意识》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卢卡奇于1967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提出了“物化”(Commodity Fetishism)理论。

本文将探讨卢卡奇在该著作中对“物化”理论的阐释和意义。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中的“物化”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物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资本论》中,用来描述商品社会中人们对物品的神秘化和异化。

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扩展。

卢卡奇指出,物化并不仅仅是对商品的神秘化,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不仅体现在商品交换上,还贯穿于整个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都被商品逻辑所支配,导致了人际关系的表面化和虚无化。

这种虚伪性和异化现象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被迫以商品的形式来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失去了人性的本质。

卢卡奇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对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的影响。

他指出,由于物化的存在,人们的意识被资本主义逻辑所左右,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实际处境和社会现实的无知。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和立场,而是按照资本主义的需要和规定来行动,从而成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和受害者。

卢卡奇认为,只有当人们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才能从物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立场和人生价值。

卢卡奇还指出了物化对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和艺术被商品化和商业化,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这导致了文化和艺术的内容日益空洞化和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创造性和思想性。

由于物化的存在,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也变得肤浅和功利化,使得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被掩盖和扭曲。

卢卡奇呼吁人们对文化和艺术进行解体和批判,以恢复其原本的创造力和人文精神。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对抗物化的可能途径。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卢卡奇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在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reification)的理论,这一理论被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和丰富。

本文将结合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探讨“物化”理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物化”这一概念的内涵。

在卢卡奇的著作中,他将“物化”定义为“把人类的活动或人的关系转化成物或物的关系,使其具有伪装成物的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将人的活动和关系看作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或事物。

这样一来,人的活动和关系就失去了其本质的人性和活动性,被冷冰冰地看待成为了客观存在的东西。

这种“物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化和异乎寻常,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奴役和控制。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比比皆是,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异化和疏离,进而导致了社会和个体的不幸和痛苦。

卢卡奇认为批判“物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议题。

那么,“物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卢卡奇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和商品成为了社会上最基本的交换和交往媒介,而人际关系和人的活动也被纳入到了这种商品交换的范畴之中。

这使得人的活动和关系被对象化了,被看成是可以交换和买卖的商品,进而“物化”了。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在加剧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经济利益被神圣化,物质利益被张扬为一切的追求,而个体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则被冷嘲热讽。

这种意识形态加剧了“物化”现象的发展,使得人的活动和关系更加地“商品化”,变得更加冰冷和异化。

卢卡奇指出,“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映。

“物化”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的意识和社会变迁的呢?卢卡奇认为,“物化”是导致人的意识形态的虚假和扭曲的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意识受到了商品交换的影响,认为一切都可以用金钱衡量,一切都可以用利益来推动。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于物质世界的基本形式化过程。

卢卡奇将物化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即物的存在、物的交往和物的性质,这三个层次综合构成了物化的总体性。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存在层次是指物体在社会实践中被人们感知、存在和对待的过程。

物的存在不仅仅是指物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的感知和理解。

人们对于一张桌子的感知并不仅仅局限于该桌子的物理形态,还包括了人们对于桌子在社会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物的存在层次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感知和理解。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交往层次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与物体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层次上,物体不仅仅是作为被动的客体存在,而是可以与人们发生相互作用和交往。

人们通过与物体的交互作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同时也通过这种交互来改变和塑造物体的形态和性质。

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改变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通过使用交通工具来改变和扩展自己的活动范围等。

物的交往层次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与物体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卢卡奇所指的物的性质层次是指物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属性。

物的性质不仅仅是对于物体形态和功能的描述,还包括了人们对于物体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一把刀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切割功能的物体,更是象征着权力和权威的工具。

物的性质层次是人们赋予物体特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从“总体性”视角出发,旨在揭示人们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物的存在、物的交往和物的性质三个层次综合构成了物化的总体性,是人们对于物体在社会实践中的感知、理解和利用的基础。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社会实践中人们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对于研究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卢卡奇(Antonio Gramsci)物化理论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物质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于人的自
由意志和想象力的压抑。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可以从“总体性”视角来解读,即从社会、经
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其三重意蕴。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社会的阶级划分和不平等问题对于
人的物化过程的影响。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对劳动者财富的剥夺和剥削,劳动者逐渐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被商品支配的“消费者”。

这种将人物化为商品的过
程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促使人们失去了平等和自由的意识和能力。

从政治结构的角度来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强调了强权政治对于人的物化过程的影响。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权力被寡头垄断,人们的政治参与和话语权被剥夺,人们的意志和想象力被压抑和束缚。

这种政治上的压迫和限制造成了人们对于自由和真实
政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加剧了人的物化过程。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从“总体性”视角出发,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对于
人的物化过程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对于人的自由意志
和想象力的压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物化过程所带来的社会和个体的困境和失去。

通过对物化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中人的困境和自由意志的回归。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

浅谈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
卢卡奇(Lucas),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是物化理论思想的代
表人物。

他的物化思想不仅影响了法国物理学,而且也受到了欧洲物理学界的广泛好评。

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进行浅析。

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

他的物化理论思想是以物质为主体的一种新的物质解释的思想。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的基本元素是由物质分子组成的,而物质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因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是一种组
成主义思想,它认为物质是由更小的物质组成的。

其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对当时的物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物化理论的出现推翻了当时的“动力学解释”,提出物质的组成
是一种新的思想。

此外,他还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电荷模型,认为原子由本质不同的“块”组成。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认为,物质的特性和行为是由分子和原子的定性和定量结构决定的。

最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对后来的物理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物化理论思想为后来的物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也成为了欧洲物理学的主流思想之一。

物理学家们也在不断地进行实验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

综上所述,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思想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思想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翻了当时的动力学解释,而且也为后来的物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影响甚至超越了法国的边界。

卢卡奇的
物化理论思想给了物理学家们一个新的思考立场,让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的物理学理论。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

浅析卢卡奇早期的“历史”与“总体性”卢卡奇(Lukács György,1885-1971)是20世纪中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一,被广泛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早期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和《现代唯物主义的重建》(1923年)被认为是他思想的里程碑,其中他对“历史”和“总体性”的分析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其早期思想进行简要的分析。

卢卡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看作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指出了作为历史发展的对象的“社会的全体人类”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

他认为,历史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的,而人类的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他强调人类的实践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历史的实际形态。

卢卡奇进一步指出,历史不仅仅是各个个别事件的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他强调了历史的总体性,即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都是与其他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总体的分析,才能揭示其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运动规律。

卢卡奇对“总体性”的理解可以看作是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卢卡奇认为,整体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对于揭示历史的实际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将其纳入到一个更大的历史总体中进行分析。

卢卡奇还强调了历史的矛盾性,并将其与辩证法联系起来。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只有通过对矛盾的揭示和分析,才能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他提出了历史的辩证法,即历史是由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所推动的。

卢卡奇的早期思想中,还强调了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改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科学认识,才能指导人类的实践,实现历史的发展。

他强调历史的实践性,即历史不仅仅是被认识的客观存在,更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1. 引言1.1 介绍卢卡奇物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一种哲学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个体的存在和行为是受整体的影响和制约的。

卢卡奇认为,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他强调了整体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总体性视角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通过总体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总体性的视角出发,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以及总体性视角在卢卡奇的理论中的应用和未来展望。

1.2 总体性视角的重要性总体性视角是指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事物,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时,总体性视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总体性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卢卡奇物化理论所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和意义。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社会现象,通过将人和事物视为可替代和可支配的“物”,从而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异化和失去人性。

总体性视角让我们能够一览全貌,全面理解这一理论的深层内涵,不仅有助于理论的深入解读,也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框架。

总体性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隐含意义和逻辑关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容易被琐碎的细节所迷惑,难以把握理论的整体结构和逻辑脉络。

而总体性视角则能够帮助我们把握理论的主线和内在联系,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和观点,避免陷入片面和表面的理解误区。

总体性视角在探讨卢卡奇物化理论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意义,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深层内涵和逻辑关系。

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们将始终坚持总体性视角,以探究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1.3 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本文要探讨的内容包括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以及总体性视角在此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试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试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MING RI FENG SHANG133人 文 科 学文|殷红梅试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卢卡奇不但是匈牙利著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称为西方圣经。

其中,总体性思想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有几大主要特点,分别是整体性、现实性、具体性以及历史性。

了解这些特点对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的“总体性”思想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一是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卢卡奇总体性的主要特点;三是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通过对卢卡奇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的深入分析,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其思想,吸取其精华,用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总体性;特点;价值一、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卢卡奇之所以写《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一是和自己思想的转变有关。

一方面,卢卡奇写这一本书的时候,他自身的思想正在发生变化,开始用心研究马克思思想并与之靠拢。

因此,诞生在这样背景下的总体性思想明显带有马克思主义思想。

另一方面,当时的第二国际拥有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权,很多人通过读第二国际的著作来了解马克思思想,但是当时的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投机倒把等思想把马克思庸俗化,教条化,取消总体在各个环节的优越性,马克思科学的思想被抛弃,取之而代的是第二国际庸俗化、教条化的思想。

以至于最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严重破坏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

因此,卢卡奇希望通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阐述自己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希望打破第二国际最马克思思想解读的垄断地位,希望当时的人们能够重新真正的去理解马克思思想,特别是通过马克思对总体性思想的强调,来揭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误解,让世人看到其理解的片面性、错误性进而开始寻求正确的理解,从而达到正确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目的。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1. 引言1.1 卢卡奇对物化与总体性的理解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于物化与总体性的理解在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一种将人和人的关系看成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事物的现象,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和物化。

而总体性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包含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统一和整体性。

卢卡奇认为,物化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人们陷入了对客观事物的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中,进而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自由意志。

卢卡奇的总体性概念强调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了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他认为,只有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总体性的观念使人们能够超越片面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立场,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卢卡奇强调了解略总体性对于克服物化现象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思想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包含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方面,其基本思想是对立统一的原理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思想被用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辩证法思想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之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不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更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行为指导,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现实。

通过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

2. 正文2.1 卢卡奇对物化与总体性的关系探讨卢卡奇在其哲学思想中对物化与总体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浅谈卢卡奇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

浅谈卢卡奇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

浅谈卢卡奇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化和异化是个经常的话题。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物化和异化理论并据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在《手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秉承马克思的衣钵,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下简称《意识》)中再次对物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但他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拟从两人对物化概念的理解、对物化产生根源的论证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关键词:物化;卢卡奇;马克思;差异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物化和异化理论并据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与人的关系。

在《手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的衣钵,重操物化和异化理论的利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

从而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合理的、畸形的、病态的社会的结论。

如弗罗姆的“人性异化论”、哈贝马斯的“交往异化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等。

尽管上述论者的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和异化理论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或相同,但毕竟是有着重大的理论差别的。

囿于浅陋,本文仅管中窥豹,就卢卡奇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不同之处作些肤浅的比较。

一、对物化概念的理解迥异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现象是“物化”。

这个概念主要是在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观念的影响下提出来的。

它最初出现于卢卡奇在1919年写的《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一文中。

在此文中,当叙述到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拜物教特征时,他提到了“人的关系的物化”。

卢卡奇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它使人屈从于狭隘的分工范围,把整个社会分解为一块块碎片。

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随着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的职业愈专门化,他们的生活也被局限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中,其结果是使人们的目光留恋于周围发生的局部的事情上,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摘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开始,得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必然的现象,它使人们丧失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社会历史的二元对立,卢卡奇认为只有树立“总体性意识”才能克服物化。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异化乔治•卢卡奇(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在二十世纪国际政治、理论舞台上声名显赫而又毁誉参半。

他于1923年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惊和反响。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共收录了卢卡奇在1919年到1922年的八篇论文,其中《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时至今日,分析、探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物化概念的基本含义物化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中心概念之一。

所谓物化是卢卡奇用以表述资本主义生产这一经济运动及其现象的概念,特指那种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妨碍人们对世界了解的现象。

他的物化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物化与商品拜物教。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在他没有读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直接从《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得出的。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通过价值形式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偶像化,一种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采取了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形态。

对人的产物的这种物化、偶像化。

马克思称之为拜物教。

卢卡奇引证马克思的话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

……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1]。

这样,卢卡奇就把物化的基本含义规定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物的关系来表现。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

他提出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两大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卢卡奇的“物化”思想。

在他看来,“物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商品关系所覆盖,人们的社会生活被物化的价值关系所操纵和支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关系成为主要的社会关系,人们变成了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商品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影响。

这种“物化”使得人变成了对人有着利益关系的“自然客体”,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成为了被动的受害者。

卢卡奇认为,解放人的“物化”状态是改变社会和改造世界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彼此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矛盾。

要全面地理解和改变这个社会,就需要运用“总体性”辩证法的观点。

这种辩证法不是简单地把社会切割成各个部分来研究,而是把社会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来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只有了解了这个整体,我们才能找到改变社会的有效途径。

接着我们来谈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状态,它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一种研究社会的方法论。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物化”状态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变成了被动的“自然客体”。

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通过全面地理解社会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机制,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矛盾,为改变“物化”状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只有通过“总体性”辩证法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们从“物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卢卡奇总体性阶级意识解构资本主义物化分析

卢卡奇总体性阶级意识解构资本主义物化分析

在 《 史 与 阶级 意识 》 书 中 , 卡 奇承 继 马 克 思 的 异化 理 论 , 历 一 卢 会 现 象 的 异化 . 作一 种 本 体 论 现 象 , 而 把 异化 普 遍 化 和 绝 对化 , 当 从
在 无 指 出 当 时 的 时 代 造 成 了 物 化 ( 于 他 受 黑 格 尔 的 影 响 。 本 为 是 社 前 提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中 才 同 时 产 生 了 关 于 ‘ 产 阶 级 解 放 的 条 件 ’ 由 把 没 有 将 异 化 和 物 化 区 别 开 ) 当 时 由 于 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 义 工 业 化 的 物 化 , 成 产 阶 级 改 变 自 发 状 态 和 在 自 觉 状 态 改 变 历 史 的 过 程 中 具 有 极 其 重 。 形 无 了 一 个 缺 乏 人 性 的 商 品 世 界 , 与 人 的 社 会 关 系 表 现 为 冷 冰 冰 的 物 要 的 作 用 。 从 这 些 话 语 中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 论 物 化 意 识 还 是 阶 级 意 人 与 物 的 关 系 。这 种 物 物 关 系 的 商 品 世 界 作 为 社 会 现 实 存 在 反 映 在 人 识 . 们 最 后 的 表 现 都 是 文 化 , 为 它 们 都 是 理 性 对 社 会 历 史 现 实 它 因 们 的 意 识 中 就 出 现 了 一 个 物 化 意 识 世 界 。 这 种 物 化 意 识 掌 握 着 时 代 的 话 语 权 . 成 了 文 化 霸 权 , 致 构 成 总 体 性 历 史 的 人 成 了 一 个 不 形 导 性 只 是 依 据 现 实 表 象 直 观 地 认 识 对 象 。这 是 因 为 ,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 在
体 的 关 系 问 题 、 的 历 史 地 位 问 题 、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物 化 问 题 , 及 程 中 特 殊 的 典 型 地 位 。 阶 级 意 识 因 此 既 不 是 组 成 阶 级 的 单 个 人 所 思 人 资 以 所 也 辩 证 法 的分 类 和体 系 构想 问题 。 书 围绕 马 克 思 主义 辩证 法 展 开 , 全 始 想 、 感 觉 的 东 西 的 总 和 。 不 是 它 们 的 平 均 值 。作 为 总 体 的 阶 级 在 而 终 批 评 第 二 国 际 机 会 主 义 思 潮 中 流 行 的 宿 命 论 和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庸 历 史 上 的 重 要 行 动 归 根 结 底 就 是 由 这 一 意 识 , 不 是 由 个 别 人 的 思 而 无 俗 化 的 观 点 。他 揭 露 和 批 判 了 当 时 社 会 普 遍 存 在 的 物 化 现 象 和 物 化 想 所 决 定 的 , 且 只 有 把 握 这 种 意 识 才 能 加 以 辩 认 。… ‘ 产 阶 级 的 “ 意 识 ,要 求 实 现 人 的 价 值 和 人 的 解 放 , 目 标 在 于 结 束 人 类 的 “ 化 阶 级 观 点 为 看 到 社 会 的 整 体 提 供 了 有 用 的 出 发 点 。” 因 为 对 无 产 阶 物

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2009年 第1期(总第168期)世纪桥Shi J i Q iao No .1,2009(General No .168)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向夏莹(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总体性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描述了物化、异化现象之后,接着就去寻找克服异化的方法,这就是“对总体性的渴望”。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渊源;意义收稿日期:2008210231作者简介:向夏莹(1983-),女,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在卢卡奇那里,总体性是他阐述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

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旨在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

并提出:“总体范畴,是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因此,总体性思想不仅成为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中心思想,而且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的全部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简要说明。

一、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思想渊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源于黑格尔。

在黑格尔哲学逻辑中,总体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即作为世界真实存在的主体本质———绝对观念。

相对于绝对观念总体,现实世界中一切具体存在的运动都不过是这一绝对主体的有限的存在而已。

在黑格尔眼中总体不是一般的部分之和,而主要是一种走向绝对的能动创造力量。

它驱动观念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部分)走向总体,扬弃观念的对象化和异化以回归主体。

“绝对观念”是普遍统一、完整的整体,它既表现为纷繁事物的本质,又是自身本质的表现。

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于纯粹观念、自然精神、社会历史三个发展环节之中,由此就构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有机的部分。

不仅如此,而且作为整体的绝对观念,缺乏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构不成与机的整体。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卢卡奇以辩证法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物化”与“总体性”这两个重要概念。

这两个概念在他的辩证法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相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卢卡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探讨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卢卡奇哲学体系中的意义。

卢卡奇首先提出了“物化”这一概念,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和艺术受到了商品化的影响,被庸俗化和市场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品和文化产品失去了其原本的审美和思想内涵,变成了为了市场和利润而生产的商品。

卢卡奇认为,这种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剥夺了人的审美和人文精神,导致了文化的贫乏和腐化。

对抗物化成为了卢卡奇思想中的重要课题。

“总体性”是卢卡奇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系统,各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总体。

卢卡奇强调,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必须从总体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社会现象,而是要把它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来考量。

只有从总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和历史,才能透彻地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深层次的含义。

“物化”与“总体性”是卢卡奇思想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相影响。

从“物化”到“总体性”,卢卡奇认为,物化的社会现象必须被放在总体性的视野中来看待,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只有从总体性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才能揭示出物化现象的深层次规律和社会根源。

从“总体性”到“物化”,卢卡奇强调,要对抗物化现象,必须从总体性的角度出发,寻找抵制物化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化解物化的影响。

在卢卡奇哲学体系中,“物化”与“总体性”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的关联,更是一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

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

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赵桂琴总体性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论述的核心范畴之一。

在1967年《历史和阶级意识》再版序言中,卢卡奇对该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作了自我批判,但对总体性范畴却进一步加以肯定。

他说:‚毫无疑问,《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在于使那曾被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们的‘科学主义’打入冷宫的总体性范畴重新恢复了客观存在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所占的核心地位。

‛如果说,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质的重要结论,那么,它也是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真髓。

因此,总体性范畴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们把握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枢纽之所在。

那么,如何评价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呢?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首先,总体性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之前质仅仅是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是生活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卢卡奇长期苦苦探索的问题,针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如伯恩斯坦之流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卢卡奇严肃地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产东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各种研究成果,他不是对这一个或那一个命题的信仰,也不是对‘圣书’的注释,恰恰相反,正统仅仅是指方法,‛显然,卢卡奇认为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不是某个现成的理论结论和对‚经典著作‛的注释,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即使新的考察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个个别命题,而每个严肃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现代所有科学的新发现,放弃马克思的全部命题,而无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谓‚马克思主义正统‛,即马克思主义仅仅是指方法。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卢卡奇认为就是总体性方法。

他说:‚构成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决定性区别的,不是历史解释中经济动机的优先性,而是总体性的观点,整体性范畴,整体对部分的优先性,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实质呢?……总体性范畴的首要地位是科学中的革命原则的体现‛那么总体性为什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实质呢?卢卡奇认为这是由总体性范畴的特征和本质决定的。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

“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卢卡奇(György Lukács)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物化(reification)理论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的基石之一。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他的《现代性的深刻矛盾》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的,该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和可能性。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具有三重意蕴,这三重意蕴包括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对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展望。

这三重意蕴构成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总体性视角,使其成为一种既理论深刻又具有实践意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总体性”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认为,在当代社会中,商品关系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人的“物化”,即人被当作物品对待,人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物品之间的关系。

这种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这种社会中,人变成了商品的附属物,个体的生活被商品关系所支配,人陷入了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和迷失。

卢卡奇通过对这种物化现象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人的异化、社会关系的疏离、自由的虚假等。

这种深刻的现实剖析不仅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还为未来社会的构想和设想奠定了基础。

在“总体性”视角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追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他认为,透过物化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被压抑和扭曲,人被异化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被支配的对象。

为了摆脱这种异化和物化,卢卡奇提出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

他主张人应该超越物化现象,摆脱对商品关系的束缚,建立真正的人的社会关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在这种追求中,卢卡奇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倡人应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创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和物质所支配。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摘要】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提出了“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于理解和改变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将“物化”视为将人类关系物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而“总体性”则是将事物融合为整体的方式。

在他的辩证法思考中,通过运用“物化”和“总体性”概念,卢卡奇揭示出社会矛盾的本质,并提出解决之道。

他认为,“物化”和“总体性”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这种思想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

我们应当重视卢卡奇的思想,从中汲取启示,并为未来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卢卡奇、物化、总体性、辩证法思想、重要性、概念、运用、相互作用、实践意义、现代社会、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卢卡奇简介卢卡奇(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巨人。

他生于意大利的萨丁尼亚岛,曾在都灵大学学习哲学。

在革命活动中,卢卡奇被捕并被判处长期监禁,但他在狱中依然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创作了许多重要著作,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

卢卡奇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这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被物化,失去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成为经济体系的附庸;而“总体性”则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卢卡奇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和理论指导。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对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重要性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现象、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

卢卡奇“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的关系卢卡奇是20世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提出了许多自己独特的哲学观点。

卢卡奇的“物化”与“总体性”辩证法思想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卢卡奇的“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和生产关系被异化,以至于物化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被物化为商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物化为货币关系,整个社会生活被物化为经济关系。

这种物化导致了人与自己的劳动、与他人、与社会的异化,使人们成为了商品的奴隶,失去了人的尊严和自主性。

与“物化”相对应的是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应该摆脱物化的束缚,重新获得对自己的劳动和生活的控制权,实现“总体性”的辩证统一。

这里的“总体性”并不是简单的整体性或全面性,而是指人类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和改造。

总体性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对社会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认识,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和建设的指导原则。

从卢卡奇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摆脱“物化”而实现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那么,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可以说“物化”和“总体性”都是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使人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只能成为商品经济中的一员。

而“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则是对这种情况的批判,提出了一种重构社会的理论框架,旨在重新塑造人与社会的关系,恢复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物化”和“总体性”都是卢卡奇对问题的不同观察角度。

在对待问题的方式上,卢卡奇关注的是如何从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出发,发现并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而“总体性”辩证法则是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社会的总体认识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对社会进行改造的思想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卢卡奇总体性思想对物化的克服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非常大的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主客二分,使无产阶级被物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

因此,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运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者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来克服物化这一现象,希望通过总体性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标签:物化;总体性;克服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总体性的辩证方法都作了独创性的探索。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敏锐地洞察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物化现象及其危害,坚定地提出了总体性辩证方法的扬弃之路。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必然现象——物化
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既不是偶尔有之的现象,也不是专对无产阶级一个阶级而言的,物化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必然遭遇到的现实。

正像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讲到的一样:“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1]。

(一)何谓“物化”
在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物化”一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本义是指:“在头脑中使某种抽象的东西表现为一物”[2]。

毫无疑问,对卢卡奇而言,马克思《资本论》中对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成为其分析和研究“物化”问题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物化的具体含义,卢卡奇认为有两层:
1.第一层含义:是指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把人与人的关系用物所呈现。

卢卡奇引证了马克思的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3]。

不可否认,卢卡奇对“物化”概念此层含义的分析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研究有着密切关系。

2.第二层含义:是指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这也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主客二分,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主客体被界定得很清楚,资产阶级更多的是主体,而无产阶级和劳动资料是客体。

无产阶级被看成是客体主要就是从他被物化的角度讲,无产阶级的劳动被物化了,本来他们应该作为活动的主体、生产劳动产品的主体支配产品,但事实上他们却被产品所奴役和支配。

正如,卢卡奇自己所讲的一样,“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3]。

由此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因此,卢卡奇关于物化概念的第二层含义更多的是从主客二分的基础上在谈物化。

(二)资本主义物化及物化意识的危害
卢卡奇在对物化及物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中,认识到其在生产机械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下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首先,人们的分工
会变得越来越狭隘,人的技术和素质都变得单面化,人的生存出现了危机,而且很难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其次,它也使得现实生活变得更加物化、僵硬化和机械化了。

人们只一味地关注现实物的关系,而忽视对未来的关注。

最后,劳动过程中的无产阶级更加表现出一种工具化和对象化,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丧失。

当无产阶级通过自身的劳动而获得的成果被当作商品兜售时,资本主义的全面物化便已经达到了极致。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的这种物化现象会不断浸入人的意识中,从而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形成物化意识,所谓物化意识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物化现象给予合理的印证。

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人们会越来越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例如,缺乏对社会总体的批判和现实改造,造成工人阶级的顺从态度;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还使得人们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是永恒不变的。

因此,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是一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主体和客体的分裂。

正是由于它,才使得无产阶级无法正确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从而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所以,卢卡奇提出要想克服和消除物化,使人类获得自由解放就需要依靠主客体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

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方法——总体性
总体性辩证法即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是贯穿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主线。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辩证法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动态过程。

总体性既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同时也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首先,卢卡奇强调了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体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

在这里,卢卡奇把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总体性首先是人存在的总体性,是人作为历史的主客体的统一的存在。

他认为,如果人仅仅作为客体而不是主体存在,就会被动消极地遵循那些形式的“规律”,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这必然会导致物化。

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客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体本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而且主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作一个总体”[4]。

其次,卢卡奇也认为总体性辩证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性辩证法是具体的统一体,是事物内部各个要素的有机统一体,是多样的统一。

他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强调只有抓住各个具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才能形成正确认识。

与此同时,他也认为总体性的辩证法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是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把握主客体的统一的。

卢卡奇深刻地意识到物化这一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它们使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成受阻,因而无法使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因此必须要通过总体性的辩证法来克服物化。

三、用总体性的辩证方法克服资本主义的物化如前所述,卢卡奇认为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充斥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意识居于社会意识的统治地位,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都处于一种自身分裂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总体性的辩证方法去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及物化意识。

(一)用主客统一的总体性克服主客二分的物化
在谈论这一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其更多的是针对无产阶级而言,这也是我们讨论的前提。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物化的社会,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物化现象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主客二分。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与客体被界定得很清楚。

资产阶级是主体,而无产阶级则沦
为和劳动资料一般的客体。

成为客体的无产阶级则更多的是从他们被物化的角度讲的,无产阶级的劳动被物化了,本来他们是应该作为活动的主体和生产劳动产品的主体支配产品,但事实上他们却被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所奴役和支配。

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会突然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异己的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自己相对峙并压抑着自己”[5]。

所以,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作用很难发挥出来,物化所带来主客二分会使无产阶级越来越丧失自己的阶级意识。

因此,卢卡奇认为克服主客二分的物化还是要依靠总体性的辨证方法,即要在思维方式上实现根本性的转折。

正如前面所讲,总体性的辩证方法主要强调的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并且认为总体性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动态过程。

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正是凭借总体的方法穿破了物化意识的浓雾,洞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现实。

因此,他说:“只有总体性的辩证观念能够使我们把现实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6]。

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必须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无产阶级必须要作为主体的总体,和现实的总体发生关系并起到实际上的改造作用。

(二)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无产阶级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中,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作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无产阶级在历史进程中,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因此,克服和消除物化现象的力量即在于无产阶级本身,只有当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认识到自己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整体上获得了自身的阶级意识,这样他们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克服自身的分裂。

当然,卢卡奇同样认识到无产阶级对自身组织建设及其工人委员会的建立的重要性,这将更加有利于自身在政治与经济上的统一,并且最终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和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改造。

四、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卢卡奇对物化的克服理论中还有很多不彻底的地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现实意义却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卢卡奇对物化问题的批判中,其优势更多的是表现在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的批判上。

卢卡奇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乔梦.试析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中的物化理论[J].哲学研究,2010,(1).
[4]牛新兰.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初探[J].世纪桥,2011,(3).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王永战.从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看资本主义物化的消除[J].哲学百家,20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