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7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暑假作业(16)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暑假作业(16)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f591aeaba32d7375a5178048.png)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暑假作业(16)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骆驼以下特征哪一项不是对沙漠生活的适应( )A.驼峰里贮存着脂昉,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B.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C.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D.性格温和2.下列有关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个别生物不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C.适应有局限性D.适应有相对性3.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5.《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提出了“获得性遗传”的观点6.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7.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合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8.《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9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下属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木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9.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10.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少部分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熟的植株。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二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5cbeb26cf90f76c660371a0f.png)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基础全练]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B.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哺乳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D.越古老的地层中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解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不是由陆生向水生进化,A错误。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B正确。
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不是由两栖类进化而来的,C错误。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因此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较为低等的生物化石,D错误。
答案:B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不同地层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B.通过不同种类生物基因和蛋白质的比较,不可能知道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C.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印迹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D.通过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研究,可以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解析: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正确;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B不正确;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C正确;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D正确。
答案:B3.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持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7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7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c589a9aeaad1f346933f5b.png)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故选B。
]2.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变异是不定向的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B[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并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故A、B、C三项均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4.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
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
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群体中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种,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
新教材《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文分析人教版1
![新教材《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文分析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7f24b742a76e58fafbb0033d.png)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 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适应形成的原因)
现象:食蚁兽的舌头又细又长
鼹鼠的眼睛萎缩
食蚁兽舌头之所以细长, 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现象: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
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视觉派 不上用场,眼睛就萎缩、退化
蚯蚓的四肢退化
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 蚯蚓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
(3)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内因:
天敌有捕食性鸟类、步甲、土蜂、胡蜂、青蛙等。 枯叶蝶不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
2.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在白雪 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有,如果雪下的比较晚,这种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二、适应的特点: 普遍性和相对性
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阅读课本P106,完成思考.讨论
二、适应的特点: 普遍性
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二、适应的特点: 普遍性 相对性
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均属于适应。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这些适应是绝对的、 完全的适应吗? 阅读课本P106,完成思考.讨论 1.上网查查枯叶蝶的天敌有哪些。枯叶蝶能完全免于天敌 的捕食吗?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1:生物 都有过度繁殖 的倾向 事实2:物种 内的个体数能 保持稳定
事实3:资源 是有限的
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
模型建构思维方法: 基于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4:个体 间普遍存在差 异(变异) 事实5:许多变 异是可能遗传的
4.历史进步意义 :
(1)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1882)是英国 的博物学家,是最终建立进化论的人。 达尔文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 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的 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 面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采集了大量 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 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作业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921d1bc48762caaedd33d4dd.png)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是()A.物种内生物多样性B.物种内生物适应性C.适者生存D.遗传和变异解析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科学解释。
答案D2.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解析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答案D3.下列有关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解析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杀菌药物,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同时具有选择作用,抗生素不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原因是细菌中有对抗生素具有抗性的个体,抗生素杀灭不具有抗性的个体,即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答案B4.在某小岛上具有不同喙长的某种啄木鸟的个体数量情况如图甲,该种啄木鸟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分布在树干中的深度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如图乙。
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亲代的喙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亲代的喙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亲代的喙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亲代的喙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解析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一代时间之后的性状是无法判断的,不一定比亲代的喙长。
答案C5.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繁衍后代的需要D.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现代公鹿的鹿角发达,并不意味着古代所有公鹿鹿角都发达,而是通过公鹿间的生存斗争将鹿角不发达的公鹿逐代淘汰的结果。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作业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解析版)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时作业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b1351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5.png)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科学家提取到的第一份纯酶结晶是脲酶,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通过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脲酶只能够催化尿素分解,说明脲酶具有专一性B.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高效性C.幽门螺杆菌核糖体合成尿素酶所需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幽门螺杆菌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与协同进化有关【答案】B【解析】脲酶只能够催化尿素分解符合酶专一性的含义,A正确;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催化功能,若要证明脲酶具有高效性,需与无机催化剂相比,B错误;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TP直接来自细胞质基质,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C正确;幽门螺杆菊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可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因而能适应胃部强酸性环境,环境发生定向改变,生物要想生存下来,就得适应环境的改变,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的进化和发展,因此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与协同进化有关,D正确。
2.下列有关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实例,对应不正确的是()A.普遍性: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动,像一株植物B.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鸟换为白色羽毛C.普遍性: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D.相对性: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答案】B【解析】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动,像一株植物,以及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都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AC正确;雷鸟将羽毛换为白色,是为适应下雪的冬季,若冬季未下雪,则换成白色羽毛的雷鸟更易被天敌发现,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B错误;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说明该形态变化对于不同生物的效果是不同的,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6a361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0.png)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单选题1.进化拯救是指生物种群面临致死环境胁迫时,能够通过适应性进化摆脱灭绝命运的过程。
下图为某一种群由温和环境到胁迫环境下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方框内点的不同形状表示不同的表型(点越多代表该种群数量越多,字母代表不同阶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温和环境中,A阶段种群中较多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B.种群由A阶段发展到B阶段,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C.B阶段种群中含有能适应胁迫环境的个体,种群不可能灭绝D.种群由C阶段发展到D阶段,可能出现了新的可遗传变异2.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鸟类很多构造都被舍弃了以减轻体重,例如,飞翔的鸟类没有膀胱和直肠,通过泄殖腔及时将粪尿混合物排出体外,使鸟类变得更轻,飞得更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鸟类无膀胱:因为长期不用膀胱储存尿液导致膀胱退化B.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鸟类无直肠:因为无直肠的个体容易生存,容易留下后代C.鸟类通过减轻体重适应环境,不会改变环境,所以没有发生与环境的协同进化D.通过比较鸟类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可以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及进化顺序3.为探究kdr基因突变对杀虫剂抗性的影响,使用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两种杀虫剂处理白纹伊蚊,结果如下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的使用使kdr基因发生突变B.kdr基因突变型个体对氯菊酯更敏感C.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型对杀虫剂的抵抗效果更好D.轮换使用两种杀虫剂可延缓白纹伊蚊产生抗性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中性突变学说的是( )A.基因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B.中性突变被随机地固定,日积月累、积少成多C.生物性状的改变大多数是中性的,无利也无害D.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是中性突变积累的结果5.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研究生物进化轨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含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B.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C.按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不同岛屿上地雀喙形的不同,是因为岛屿的不同环境对地雀进行了选择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变黑对浅色桦尺蛾的基因型直接进行了选择,进而降低了浅色基因频率,种群发生进化6.以下属于适应的相对性实例的是( )A.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B.竹节虫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相似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光合作用减弱D.冬季来临前,雷鸟将羽毛换成白色的7.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暑假作业16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能力提升含解析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暑假作业16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能力提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b9728e8e9951e79a8927c7.png)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自然选择的结果与人工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C.自然选择学说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D.所有选择过程中,人类都起着主导作用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生物就可能产生新类型D.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相应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3.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桦尺蛾工业黑化是其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4.下列不属于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是( )A.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缩退化B.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5.下列例子中,能分别体现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的是( )①叶海马的身体具有叶状扁平突起,在水中展开时与海藻极为相似②具有保护色的鸟卵会被嗅觉灵敏的动物发现③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但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④莲藕生长在水中,其根状茎、叶柄和花柄内部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⑤秋冬季节,桦树的树叶变黄,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⑥老鼠听觉灵敏、奔跑如飞,有时能躲过猫的袭击,迅速钻进洞内,但蛇却可以根据其头部的“热定位器”,准确地找到鼠洞,登门食之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⑥、①③⑤C.①④⑤、②③⑥D.③④⑤、①②⑥6.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B.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D.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7.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被吃掉。
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暑假作业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
![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暑假作业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cdb21881c758f5f71f670e.png)
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
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 )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呈刺状D.荷花的叶子大而宽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 )A.该物种没有变异B.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能解释的问题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6.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 )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湛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7.如果将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移栽到荒漠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物就会死亡B.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C.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D.环境改变了生物8.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edd94eeb67ec102de3bd8966.png)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随堂检测]1 •下列叙述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不相符是()A. 地球上的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C.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 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不变的解析:选D。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而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显然D项内容不符合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2.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 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 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 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解析:选C。
拉马克否定了物种不变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
进步之处是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3.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 “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 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选Do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 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 B、C错误。
D项表明了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环境条件,D正确。
4 . (2019 •唐山高一检测)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A. 生物进化的原因B. 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 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 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解析:选D 。
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中“适者生存”的原理能够解释生物进 化的原因,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可以生存下来,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由于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不能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 质。
5. 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A. 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 b 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 农药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解析:选D 。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67ea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0.png)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
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便被吃掉。
这个例子说明了()A.适应的普遍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多样性D.自然选择的定向性2.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适应有影响C.环境变化迫使所有生物向适应方向发展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3。
在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D.所有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则图解中①~④内容依次为()A.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B.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D.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5.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物种进化来的B.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拉马克认为,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6.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8.如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度繁殖是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长短各异的根本原因B.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10.枯叶蝶的腹面呈现出鲜艳的黄色,在飞行时格外引人注目,但落在地面时,其颜色和形状却俨然一片枯叶。
2020年高一新教材生物暑假作业轻松提升: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2020年高一新教材生物暑假作业轻松提升: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4f0eb9a1763231126fdb116c.png)
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轻松提升生物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
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呈刺状D.荷花的叶子大而宽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A.该物种没有变异B.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能解释的问题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6.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湛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7.如果将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移栽到荒漠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物就会死亡B.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C.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D.环境改变了生物8.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
2020年高一新教材生物暑假作业轻松提升: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答案
![2020年高一新教材生物暑假作业轻松提升: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49d4ab03d8ce2f0166236c.png)
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轻松提升生物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D。
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是与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相适应的,是储存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仙人掌一般生活在沙漠地区,环境干旱,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呈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荷花的叶子大而宽,有利于水分的散失,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
2.【解析】选C。
拉马克提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但没有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也是其进化学说的主要缺陷;拉马克学说是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学说虽然否定了神创论,但真正摆脱神学束缚,走上科学道路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3.【解析】选C。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有的物种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故生存的时间极短。
【易错警示】(1)本题易错选A:误认为被淘汰的生物无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物种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变异现象。
(2)本题易错选D:审题不仔细,没看清“极短的时间”。
由于有的物种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灭绝,因此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4.【解析】选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但是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解析】选B。
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都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也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6.【解析】选C。
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是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的结果,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C符合题意;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说明他们具有共同的祖先,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106a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7.png)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仅仅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还揭示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答案A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相应的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答案D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3.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后,会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从而得以生存并繁殖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即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长颈鹿发展的方向应是适应环境,而不是符合人类需要。
4.在亚马孙河流域的很多河边都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丑陋的枯叶龟。
该龟的背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小动物造成了“错觉”。
它行动十分缓慢,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
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来看,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D.枯叶龟的特征是长期适应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结果答案C解析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枯叶龟进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中间类型;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个体会不断地被淘汰,具有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在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下,被保留下来,所以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许多中间类型被环境淘汰,现在的枯叶龟的特征都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建议用时:3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B[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故选B。
]
2.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C.变异是不定向的
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B[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
]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D[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并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故A、B、C三项均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
4.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
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
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
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群体中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种,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
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
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的作用。
] 5.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工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自然选择的结果与人工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
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D.所有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不一定对人类有利,A错误;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是适合环境的,而人工选择保留的变异是符合人类需要的,B错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C正确;人工选择过程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错误。
]
6.下列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拉马克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D.拉马克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A正确;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错误;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C错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因此拉马克进化学说无法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D错误。
]
7.水蚤是一种水生小动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A、B 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为12小时。
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__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存,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
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3)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到28 ℃环境中将会死亡,同理,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会死亡。
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缺少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解析](1)从A、B两组实验可以看出,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约为25 ℃。
(2)生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例如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存;但是温度作为选择者,却是定向的,适应某个温度的变异个体就能生存,不适应某个温度的变异个体就被淘汰。
因此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类型,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3)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当环境发生改变时,生物如果没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就会被淘汰。
[答案](1)25 (2)各种变异类型不定向选择定向(3)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等级过关练]
8.某电视栏目介绍,在亚马逊河的河边生活着一种相貌十分丑陋的枯叶龟。
该龟的背壳酷似一片枯叶,给很多小动物造成了“错觉”。
它行动十分缓慢,甚至长时间静止不动,但是,每当小鱼、小虾从它面前游过时,它能突然伸出头来将其捕食,饱餐一顿。
下面是对枯叶龟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枯叶龟在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中间类型
B.遗传在该龟的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中间类型均进化成了今天不同种类的龟
D.枯叶龟的特征是亚马逊河流域生态环境长期选择的结果
C[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适应,是自然选择;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异,变异是不定向且能够遗传的,故A、B、D均是正确的。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一些具有与环境不相适应的不利变异的个体会不断地被淘汰,C错误。
]
9.某小岛上有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
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C[根据题中图乙可知,6~8 cm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最多,4 cm以下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极少,根据图甲可知鸟喙的长度在1~5 cm,只有更长的喙才更易于啄到食物,因此可预测该啄木鸟经过长期进化鸟喙会越来越长。
但是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利的变异需要逐代积累,较短一代的时间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且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子代的喙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
10.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_____类型,而杀虫剂起了_______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____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很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_______的数量逐渐增多。
(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________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
[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2)人工诱变能够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但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个体往往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抖。
(3)分析实验结果图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实验组导致种群个体数低,不反弹,消灭螺旋蛆蝇的效果较好。
[答案](1)耐药变异选择作用选择(2)人工诱变基因突变率突变个体(或雄性不育个体) (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