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优秀课件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e789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3.png)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而药敏分析在细菌鉴定和治疗方案选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简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是通过培养细菌样本,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并测试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使得医生能够针对特定细菌感染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细菌鉴定的临床意义1. 精确诊断:通过细菌鉴定,可以准确确定患者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和诊断。
2. 治疗方案选择:针对不同的细菌感染,药敏分析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无效或过度使用药物。
3. 防止抗生素滥用:药敏分析结果可以准确指导医生在治疗中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4. 治疗效果评估:通过监测细菌的敏感性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及早修改治疗方案。
三、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的应用1.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在临床感染科中广泛应用,包括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多种细菌感染。
2. 在手术预防性用药中,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能够准确指导术前用药,降低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3. 对于产生持续感染的患者,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还可以用于指导长期抗生素治疗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四、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的局限性1. 培养时间: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2. 染色和培养条件:某些细菌对染色和特殊培养条件比较敏感,可能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
3. 复杂性:细菌存在多种鉴定方法和药敏试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五、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的未来发展1. 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检测、质谱技术等,将缩短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的时间,提高结果准确性。
2. 多重药敏分析的应用,可以评估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3. 数据分析的应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细菌的药物抗性情况,指导抗生素使用策略。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07bbe3d5bbfd0a795673e4.png)
抗菌药物
产ESBL (1559株)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西丁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环丙沙星 复方磺胺甲噁唑 36.8 14.3 22.0 1.5 1.6 46.6 67.2 非产ESBL (2036株) 4.0 4.5 13.6 0.9 1.2 17.0 24.9
产ESBL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较非产酶株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比2007年略高 ESBL(-)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第三、四代)、 阿米卡星
超级细菌的广泛传播
抗生素的滥用塑造了超级细菌
中国每年高达8万人 因滥用抗生素死亡
近几年CHINET监测网统计显示: 耐药率:每年都在递增;部份医院经严密监控后, 耐药率出现稳定或逐渐下降趋势。 多重耐药菌株: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正在向超级细 菌发展; 耐药表型:变化莫测,每年都有很多新表型 诞生。
内感染时)有选择报告的药物。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药物 U组:补充试验,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细菌的抗微生物药物。
正确的抗菌药物组合
原则:针对监测细菌设计监测药物的品种和数量
CLSI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A、B、C、U组)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
革兰阳性球菌 ������ 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 革兰阴性杆菌 ������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
36.9 7.4 13.2
6.5 2.4 7.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5.0
98.4 98.0 85.8 31.2
Hale Waihona Puke 4.126.4 16.5 10.4 6.4
亚胺培南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9d8172192e45361166f50e.png)
8
4
2
重要误差
12
258
1
1
12
小误差
敏感 5
1 0.5
1
25
9
0.25 6
8 10 12 细1菌4药敏1试8 验2p0pt课件22 24 26 28 30 32 349
不同国家的判定折点 -可能不同
原因:
用药剂量不同,服药的间隔不同 评价敏感时较保守 更强调检测出耐药株(即特定的耐药群) 技术因素:接种、培养基
* M100 每年更新一次
**M2, M7 每三年更细新菌一药敏次试验 ppt课件
123
药物分组
判断折点
标准菌株质控范围
特殊的耐药监测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3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4
敏感性分类(CLSI的定义)
敏感(Susceptible)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
缓冲区:防止操作的系统误差造成重 大结果的判定错误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6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半定量…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 MIC法:
稀释法(肉汤、琼脂) 自动化仪法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 流式细胞仪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17
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 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 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 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 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
细菌药敏试验 ppt课件
7
MIC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
Log2. MIC R I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PT课件
![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5c04f01f69e31433294a5.png)
• 环丙沙星:二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咯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即氟 酸)
• 红霉素:大环内酯类 • 呋喃妥因(坦丁):硝基呋喃类(目前由于更有效的低毒的喹诺酮类应用已受限) • 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 • 庆大霉素增效: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有无协同作用 • 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美洛培南、必安培南、帕尼培南) • 左旋氧氟沙星:第三代喹诺酮类(司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 • 利奈唑胺:恶唑烷酮类 • 苯唑西林: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 青霉素: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脲基组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及β-内酰胺酶抑
制剂 • 利福平: • 链霉素增效:氨苄西林、青霉素活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有无协同作用 • 辛内吉:奎奴普汀-达福普汀 • 复方新诺明:SMZ/TMP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 • 四环素:对四环素S可推测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S,但四环素R/I二者也可以S • 万古霉素:糖肽类(替卡拉宁)
• 肠球菌属:氨基糖苷类(除高浓度筛选外)、头孢菌素 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 耐药
• 鼠疫耶尔森菌: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 • 鲍曼不动杆菌或无硝不动杆菌:所有氨基青霉素或Ⅰ、
Ⅱ代头孢或氯霉素,这两菌对以上抗生素天然耐药。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亚胺培南,该
• 2 .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N): 耐药机制与MRSA相同,多重耐用性比MRSA更为严 重。
17
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ESBL):肠杆菌科的 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氏菌, 可以产生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从而对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和氨曲南等耐药,但 是通常对于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如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 巴坦等敏感,对于四代头孢可能敏感或耐药,对亚 胺培南敏感,由于这种耐药机制有质粒介导,可以 在不同细菌之间传播,故其检出率逐渐升高。除了 上述几种细菌外在其他肠杆菌科甚至铜绿假单胞菌 中均有发现,目前看来,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头孢 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 治星)效果较好,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性较高。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3bb7a6ecaaedd3383c4d34f.png)
药敏试验常规抗菌药物的选择: 我国根据美国CLSI(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s,)制定的标准进行, 抗生素分成四组:
A组:一级试验并常规首选报告的抗微生物药物。 B组:一级试验,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尤其在院
抗菌药物
产ESBL (1559株)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西丁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环丙沙星 复方磺胺甲噁唑 36.8 14.3 22.0 1.5 1.6 46.6 67.2 非产ESBL (2036株) 4.0 4.5 13.6 0.9 1.2 17.0 24.9
产ESBL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较非产酶株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比2007年略高 ESBL(-)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第三、四代)、 阿米卡星
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1、《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和耐药监控网 (WHONET-CHINET)建立;
2、医院等级评分标准:微生物检测装备为5-10分;感染疾病 送检比率(大于30%),也是很关键的评分标准; 3、病历评价管理规范:病人一次住院若调换两次抗生素,没 送检细菌培养,直接降为“丙”级病历; 4、医生处方权:有很多大医院规定,医生送检率达不到国家 相关要求时,有警告和取消处方权的处罚。
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服务部 廖礼元
前
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其它学科新技术的渗透, 新材料、新方法、侵袭性技术应用于临床, 给病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造成医院 感染。如何趋利避害,医院感染监控尤为重 要,临床微生物学是医院感染监控重要手段 之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承担医院感染监控 的重要任务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及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332d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b.png)
(敏感) 联合用药
(耐药) 亚胺/美罗培南
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氟喹诺酮类 替加环素,米诺环素
联合用药: 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 + 米诺环素; 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 维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
(S)亚
(R)选择多粘菌素或舒巴坦为基础的
胺/美罗
联合用药
培南或联 针对不动杆菌可选用替加环素/多西/米
• 体内药物浓度??
4
体内抗菌药物浓度变化的复杂性
• 给药方案(计量、方法、间隔时间)不同, 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吸收)
• 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分布) • 不同时间,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清除)
5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有什么不同?
部位1
Cmax
部位2
部位3T1/2 β
AUC
部位4
体外: 药物浓度 固定不变
• 目标性治疗:明确病原菌后,依据细菌药敏试验 进行治疗。
13
经验性治疗(如细菌性脑膜炎)
感染的性质、 部位
是不是细 菌感染?
可能的病 原菌?
《指南》推 荐的方案
选择抗 菌药物
病原菌的耐 药特征
类型/伴 病原体 随情况
首选治疗
备选治疗
年龄2-50 岁
肺炎链球菌, 头孢曲松2g iv q12h 或头孢噻肟2giv q4h脑膜炎奈瑟菌。 6h(免疫缺陷者加用氨苄西林2g iv q4h 针 免疫缺陷者尚 对李斯特菌)+万古霉素15mg/kg iv q8h , 需考虑单核细 地塞米松(015mg/kg iv q6h 2-4d,首剂在 胞李斯特菌 抗菌药物给药前15-20分钟使用,以)
中介 耐药率
33
细菌药敏试验.精选PPT
![细菌药敏试验.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7abcf9fad6195f302ba677.png)
还表 示在药物生理部位具有临床效力(如尿液中的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
如β溶血菌对万古霉素。 当引起感染的致病菌的种属特征提示其对某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而从来未见有耐药情况报告时,通常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由于细菌耐药机制的不同及试验中影响 因素的干扰,药敏试验的表型可能出现 错误或矛盾,应加以注意!
注意
1.由于方法对某些药物还不够精确,或由于没 有收集到足够的耐药菌株来制定折点,CLSI药 敏指南对这些药物除了“敏感”以外没有标明 任何其他分类,如果检测结果提示“非敏感”, 应确证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证实药敏 试验在控)随后送上级实验室证实其结果。 2.出现不可能的结果:如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 唑林、氨苄西林敏感;MRSA对青霉素敏感; 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一代喹诺酮敏感而对环丙沙 星耐药等,此类结果须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2.从同一患者体中同部位连续分离到相同的菌株, 为检测它们是否已经发展为耐药,应重新进行 药敏试验。尤其是在第四代头孢菌素治疗肠杆 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氏菌属,所有抗菌 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属,喹诺酮类治疗葡萄球 菌属3-4天后,起初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 易发展位耐药。
3.进行细菌耐药性调查和抗菌药物疗效时
体外药敏试验的选药原则
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 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根据抗菌药物 的抗菌谱,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谱,药 物类型的不同,其抗菌范围也不同。2.根据细菌 的种属:抗菌药物对不同种属的细菌作用效果不 同,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 试验,原则上可根据CLSI推荐的抗菌药物选择 方法选择药物进行试验,如肠杆菌科,葡萄球菌, 假单胞菌。(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