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合集下载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是指危及患者生命的检查结果,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子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为了增强对患者诊断的预警提示,消除医疗安全隐患,特制定此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一)医技科室1.医学影像、超声、医学检验、病理、内镜中心、电生理室等科室应明确规定本专业的危急值项目、范围、报告程序等,并做好人员培训。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报告流程,及时准确报告、登记和记录追踪危急值。

2.医技人员应严格遵守技术操作程序,保证检查的质量。

3.医技科室一旦发现有达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结果,首先应确认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立即予以复查(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如果复査结果与第一次检查结果吻合无误,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临床科室。

4.各医技科室需根据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科室的危急值报告流程。

5.针对门急诊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应设置报告自助打印拦载功能,提示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领取报告需由医技人员亲自发放,报告发放人需做好知情告知及登记完善。

同时报告门急诊办公室。

(二)临床科室1.临床科室应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要求采集标本,保证标本质量。

2.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临床科室接报告的人员需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完整详细的将报告结果登记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主管医师(值班医师)立即对危急值进行分析,评估病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必要时报告上级医师,做好交接班。

3.危急值报告接收、处理的情况应详细记录在病程中(包括报告人员、接到报告时间、医患沟通及处理情况等),及时追踪复查。

(三)门急诊1.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由门急诊办公室负责管理,接到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后立即报告首诊医师,并做好记录。

2.首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应立即与患者或家属联系,通知其立即来院就诊,如未通知到患者及家属,应报医务科备案(非上班时间报医院总值班),并在门急诊病历上记录检查结果及通知情况;如患者已收住入院,门急诊首诊医师应第一时间通知住院部相应科室,并做好记录,注明接听人。

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什么是医院危急值医院危急值是一种帮助医护人员快速采取行动的工具,可以使医生和护士尽快地处理危急情况。

危急值是指在患者的体征和化验结果中发现了明显异常或出现了急性变化,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重大威胁或影响患者预后的情况。

在医院危急值中,有些情况需要紧急处理,例如心肺复苏、危重病人等;而有些情况则需要在24小时之内处理,例如急性肾衰竭、急性心梗等。

医学专业人员经过专业训练,可以判断出危急值,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的作用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是指医院内部为危急值制定一套完整的报告登记流程,其主要目的是:1.提高患者生命的安全性。

在医院内部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可使医务工作者更加重视危急值的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提高卫生管理质量。

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是医院的一个管理系统,建立好的系统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可以提高医院的卫生管理质量。

3.规范工作流程。

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完善了医疗工作中的流程,可以使整个机构的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有利于医院内部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的建立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的建立需要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同时应该根据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写制度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的编写是整个建立工作的第一步。

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医务工作者等人员参与制度的编写,对制度进行认真的探讨、讨论与修改,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合理、规范。

制度编写完毕之后,需要在医院内部进行推行。

第二步: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的推行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在实施之前需要开展培训工作,使医务人员明确危急值的定义、判断标准、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医务工作者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危急值流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要在日常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掌握。

第三步:设立专门机构为了更好地推行医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各病区要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及时、准确记录“危急值”。

二、值班护士接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危急值”的电话报告后,要复述一遍,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本、数值,与双方核对无误后详细记录在《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并记录来电人员的姓名和时间(精确到分钟)。

三、值班护士及时将患者的“危急值”当面报告给值班医生,医护双方再次按以上内容核对无误后,将值班医生的姓名及报告时间记录在《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精确到分钟)。

四、护理部和各科室要把“危急值”报告记录情况作为一项质量指标进行控制,不断改进工作。

临床危急值报告处理工作流程一、接到电话。

确认危急值报告的对象为本科室病人,询问危急值。

二、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

将病人的床号、姓名、危急值项目及报告时间填写于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三、登记身份。

危急值报告者和危急值信息接收者相互留下姓名。

并将报告者的姓名填写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四、及时报告危急值。

立即向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报告危急值,必要时报告上级医生。

五、通知责任护士,并与责任护士一起协助医生落实紧急医嘱处理及相关护理工作。

六、做好交接班。

向责任组长及下一班次的护士交接病人情况,请求予以关注。

七、给予相关处理后予以复查相关检查项目。

八、反馈。

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共同追踪病人该项检查化验结果,必要时上报于上级医师。

附:流程图接到电话↓确认信息↓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登记身份↓及时报告危急值于医生↓通知责任护士↓做好紧急处理↓交接班↓复查↓反馈。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及登记本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及登记本
经验: a. 建立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了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b. 设立了专门的登记本,记录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情况 c. 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a. 建立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了报告流程和责任人b. 设立了专门的登记本,记录危急值报告和处理情况c. 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不足之处: a. 部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 b. 登记本的信息填写不规范,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c. 缺乏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定期检查和评估,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a. 部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b. 登记本的信息填写不规范,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c. 缺乏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定期检查和评估,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规范医疗行为:登记本可以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生在处理危急值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漏报、误报等情况的发生。
方便患者管理:登记本可以方便医院对患者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和需要特殊关注的患者,可以通过登记本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登记本的格式和内容
登记本格式:统一纸张、统一格式、统一封面
医院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中的责任和义务
01
遵守法律法规:医院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
02
完善制度流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确保危急值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处理。
03
规范登记本使用:医院应规范临床危急值登记本的使用,确保记录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登记本的维护:确保登记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补充和完善登记内容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5. 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 值结果、规范登记,并及时将危急值向负责或值班的医师报告。负责或值班的 医生接报告后,应立即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病情评估,迅速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需讨论、会诊者,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甚至医务科。事后及时记录处置 细节。
目的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 定与实施,对临床医务人员能有效 增强其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医技 科室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 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 通,有助于医疗隐患的消除。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目的三:医技科室对危急值应当高度 重视,及时准确的检查或检测,出具 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及时为患 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诊治服务。
****人民医院临床科室危急值登记本(血透室)
序 号
住 院 号
患者 性 年 姓名 别 龄
报告 科室
报告 内容
接报 时间
记录人
1
2
3
4
5
处理
结束语:
感谢倾听!
新生儿 其他患者
2.2mmol/L 2.5mmol/L
15.0mmol/L 30.0mmol/L
3.9-6.1mmol/L (空腹)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检验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WBC(白细胞 )
Hb(血红蛋 白)
项目 新生儿
血液病或放化疗患者 其他患者 新生儿
血液病或放化疗患者 其他患者
项目
≤生命警戒线低值
≥生命警戒线高值
细菌培养
无菌部位标本G染色 无菌部位标本细菌培养
发现细菌 血液培养及其它无菌体液中有细菌检出时,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 、志贺氏、沙门氏、霍乱弧菌、隐球菌及产酶菌株时,或检测出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是现代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而
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危急值是指当发现其中一种危险情况或重要结果发
生时有必要立即通知医疗管理人员或相关医护人员,并要求立即采取必要
的措施进行干预。

危急值通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直接关系到患者的
生命安全和医疗机构的信誉。

因此,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是非常必要
和有意义的。

首先,确定危急值的范围和标准。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和临床
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的种类和范围,例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心电图
显示心脏骤停等。

同时,制定出明确的危急值监测标准和判定方法,确保
危急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建立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登记制度。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危急
值报告的记录和登记制度,记录每一次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情况,包括报告人、报告内容、采取的措施等等。

同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报告档案,方
便后续的查阅和追踪,为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最后,加强危急值的后续处理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该对危急值的后续
处理和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

根据危急值的报告情况,及时采取必要
的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对危急值的报告和处理进行评估,
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

总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管
理水平和保障患者的安全很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此制度,不断加强管理和培训,使该制度能够真正发挥其预防和管理的作用,为患
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流程图,危急值报告接收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流程图,危急值报告接收登记表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管理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查、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危急值报告制度: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经核对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三、危机值报告流程: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流程四、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应陪同病人前往检查,确认存在危急值的情况时,立即做出相应处理。

2、有关检查、检验者发现病人有危急值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申请科室和申请医师,必要时请相关专家会诊。

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3、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检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危急值登记本)——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 ,双方核对结果——(危急值登记本)——经治或值班医生,评估病情,医护及时处理--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一)超声科危急值项目1。

急诊外伤见大量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3。

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

怀疑黄体或宫外孕破裂并大量腹腔积液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心率异常,疑似胎儿宫内窘迫6.发现肺动脉内血栓7.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8.大量心包积液(前心包积液深舒张期深度大于3cm)合并心包填塞9.明确主动脉夹层.(二)心电图室危急值项目1.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2。

急性心肌梗死 3.室性心动过速(三)放射科“危急值"项目1。

危急值报告制度(6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6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项目表及制订“危急值”界限值,并每年对“危急值”项目进行总结分析,修改、删除或增加项目,以逐步建立起适合于我院病人群体和临床工作的“危急值”项目表。

科室如对“危急值”标准有修改要求,或申请新增“危急值”项目,应将要求书面成文,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____同意后检验检查科室修改,检验检查科室将申请保留。

应重点____来自急诊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等危重病人较集中科室的标本与检查。

(三)“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对“危急值”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四)各医技科室人员在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进行复核确认,按“危急值”报告流程,____分钟内实行双形式报告(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同时在lis系统上发布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临床接收人姓名(工号)、联系电话、____时间、报告人等。

(五)临床科室人员接收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并按要求复述一遍结果后,必须在《“危急值”接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接收电话时间、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检查报告人等。

护士在接获“危急值”电话时,除按要求记录外,还应立即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医师(或当班医师),同时记录汇报时间、汇报医师姓名。

(六)临床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进行识别,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告结果,____分钟内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二)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6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l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l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一)、体检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总检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检查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体检工作人员发现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本人,由总检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体检科各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三)、质控与考核
体检科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4、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临床科室医师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7、门、急诊医生接到“危急值”结果时应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

必要时门诊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医技科室检查者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机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并在《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科室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载接收到的危机值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程序一、临床危急值的定义二、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组织机构:医院或临床实验室等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质控科室,负责制定和管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2.制度标准:医疗机构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如《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 危急值范围:根据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的范围及其对应的指标或结果。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50g/L、血糖浓度低于2.0 mmol/L等。

4.危急值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登记系统,记录所有报告的危急值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危急值发现时间和报告时间、报告人等。

5.危急值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危急值的发现、报告、确认、通知以及处理和追踪等。

6.报告人员:医疗机构应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务人员担任危急值的报告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8.报告响应: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响应,确认和处理危急值,并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

9.跟踪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的跟踪追踪机制,对患者的危急值情况进行追踪,确保危急值的处理和处置的效果。

10.报告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临床危急值报告程序1.危急值发现:由医学检验和临床诊疗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或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指标或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危急值。

2.报告责任人:医生或医学检验师等相关人员应立即将危急值情况报告给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3.报告确认: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确认危急值的准确性,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4.通知处理: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告知危急值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

5.处理结果报告:相关医务人员在处理危急值后,应向负责危急值报告的人员报告处理结果,包括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并记录在危急值登记系统中。

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危急值报告制度1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当检验数据出现异常时,病患生命可能已处在危险边缘,为及时挽救生命或有效改善加重病情而制定的一系列报告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要求检验科在发现危急值后要及时核实具体情况并记录好相关信息,立即通知值班医生,通过细致分析产生危急值的原因,争取最佳抢救时机,制定并执行正确治疗方案和措施。

为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隐患,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

1、建立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1.1不同医务人员认识和重视程度参差不齐1.1.1检验人员部分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危急值的含义,不重视危急值的检验意义,没有在第一时间联系并告知医生,认为只要签发具有准确检验结果的报告单就可以,延迟报告时间,漏报或漏记或记录不全危急值,甚或出现没有复检记录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不同于记录时间等情况的发生。

1.1.2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医生不甚重视,没有完全记录甚至不记录危急值结果。

还有的医生混淆正常值范围与危急值的概念,没有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有时虽有医嘱但与护士沟通不够未及时执行,贻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未紧急处理,或对检验结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与临床表现相符,是否需要复检而采取盲目的措施开展救治。

1.1.3护士护士尤其是年轻者不了解和重视危急值的概念、意义及其检验报告,不将检验结果联系患者的实际病情,甚或接到危急值没有立即报告医生,贻误最佳救治时机。

1.2不能准确判定是否为假阳性危急值所谓假阳性结果是指检验结果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应尽量避免。

其产生因素主要包括:1.2.1护士因素护士采集血液标本时不畅通,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在输液侧采集标本,标本稀释,标本溶血,脂血,应空腹而未空腹采血,采集标本不符合要求,混用采血容器,标本与其他人混淆等情形均可出现假阳性危急值结果。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是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

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程序
1.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电话后,应立即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检验(查)项目、“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检验(查)报告人员姓名、被通知电话、接电话医护人员姓名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

临床科室需将
接电话医护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查科室报告人员。

2.接电话的医护人员作完记录,并必须在 10 分钟内报告相关医生。

工作时
间依次序报告医生:患者经治医生,患者主治医生,片区组长,当日值班医生,总医生,科主任。

下班时间依次序报告医生:当日值班医生,总医生,三线医生、片区组长,科主任。

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根据该患者的病情,结合“危急值”的报
告结果,对该患者的病情做进一步了解,对“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发现与临床诊断或者表现不相符时,可告知检验(查)科室复查,并对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措施(如用药、手术、会诊、转诊或转院等)做出决定;应在 30 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片区组长、科主任,并于 6 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报告结果、分析、处理情况,处理时间(记录到时与分);若为住院医师应有向上级医师报告的内容、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流程及登记制度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流程及登记制度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流程及登记制度
1.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时完善相关信息的登记,在3分钟内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接诊医师立即进行处理,同时报科主任,处置结束后做好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抢救制度等相应记录。

2.工作人员发现住院病人“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在3分钟内电话通知病区护士站工作人员“危急值”结果,护士站接报告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报告科主任),值班医师立即进行处置,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3.“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

谁接收,谁记录”的原则。

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实施细则1.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危急值管理制度。

应分别建立住院、门诊、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闭环流程和记录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危急值信息及时、准确通知到经治医师和患者,信息传递各环节要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无法联系到患者或家属时,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报备,相关人员应积极协助寻找患者,做好相应记录。

2.各医疗机构应根据行业指南,结合本机构收治患者的病情特点,科学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危急值项目和阈值。

通常由科室提出,医疗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核、确定,并在全院范围内公布。

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定期更新和完善危急值项目及阈值。

3.医疗机构内能够出具检查、检验报告的科室,应当根据其出具的检查、检验结果是否可能存在危及患者生命的状态,梳理可能存在的危急值,包括但不限于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医学影像科、电生理室、内窥镜室、血液药物浓度检测部门等从事各种检查、检验的医技科室以及开展床边检验项目的临床科室。

4.医疗机构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按照本医疗机构制定的危急值报告流程规范报告并记录。

要设置统一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和《危急值接获登记本》,亦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

危急值报告遵循首查负责制:即谁通知、报告,谁记录。

若通过电话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电话5分钟内无人接听和应答,应迅速向医疗管理部门(夜间或节假日为医院总值班/医疗总值班)报告,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为加强“危急值”的管理,保证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

具体项目和危急警戒值见附件。

二、具体操作流程:
1 、检验科流程:当检验出现“危急值”时,检验者首先要确认检验仪器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然后立即电话告知有关科室医生或护士,了解病情及标本采集情况,在确认临床及检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经过复查后,才可以将检验结果发出;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验科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人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具体到时、分)、报告
人、接受人、备注等项目。

病区、ICU、门诊部及体检中心“危急值” 报告接收人须在《检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签字。

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无论平诊、急诊,都应立即报告给临床。

2 、病区、ICU报告流程:主班护士立即向主管医生报告该“危急值”,主管医生需立即(10分钟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如找不到经管医生,需及时报告值班医生、住院总医生、护士长或科主任,由他们负责采取相应措施。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结果和诊治措施。

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3 、门诊部报告流程:门诊接收人员应立即向该病人门诊医生报告该“危急值”,再有门诊医师通知该病人速来诊室接受紧急诊治,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师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4、体检中心报告流程: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师,向医师简要说明病人的情况,医师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

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5、其他科室发现“危急值”时按检验科报告流程执行并做好登记。

三、质控与考核
(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

督察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 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附件1:“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
附件2:
其他医技科室“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一)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 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二)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
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锥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3、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4、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③急性胆道梗阻;
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6、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
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7、超声发现:
①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②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③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 ⑤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
⑥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⑦大面积心肌坏死;
⑧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